【精品】初三语文练习题
初三语文《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阅读: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笔录,计⽇以还。
天⼤寒,砚冰坚,⼿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患⽆硕师名⼈与游,尝趋百⾥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弟⼦填其室,未尝稍降辞⾊。
余⽴侍左右,援疑质理,俯⾝倾⽿以请;或遇其叱咄,⾊愈恭,礼愈⾄,不敢出⼀⾔以复;俟其欣悦,则⼜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现代汉语翻译下⾯句⼦。
(3分)俟其欣悦,则⼜请焉。
2、⼈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 (2分)3、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 (2) (3) (3分)【1、3分 等到他⾼兴了,我才⼜向他请教。
(原句中词语翻译错⼀个扣0.5分,句⼦不通顺扣0.5分,扣完该⼩题分值为⽌)2、2分 因为我守信,按时还书。
3、3分 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请教 (各1分)】⼆、对⽐阅读:[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笔录,计⽇以还。
天⼤寒,砚冰坚,⼿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①。
录毕,⾛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②曳屣,⾏深⼭巨⾕中,穷冬烈风,⼤雪深数尺,⾜肤皲裂⽽不知。
⾄舍③,四⽀僵劲不能动,媵⼈④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乃和。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注]①怠:懈怠。
②箧:书箱。
③舍:学舍,书馆。
④媵⼈:服侍的⼈。
(⼄)任末①年⼗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读,暗则缚⿇蒿⑥⾃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易⑧之。
临终诫⽈:“夫⼈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
”[注 )①任末:⼈名。
②笈:书箱。
③或:有时。
④庵:茅草⼩屋。
⑤荆:这⾥指荆的枝条。
⑥⿇蒿:⼀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
⑦悦:敬佩。
⑧易:交换。
广东初三语文真题练习题

广东初三语文真题练习题在广东省初三语文考试中,练习题是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常见的广东初三语文练习题,并就其解答进行详细说明,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最佳答案。
(1)短文:《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最为著名的4大名著之一。
它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经历,充满了令人捧腹的笑料和深刻的哲理。
该书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巅峰之作。
(2)问题:《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哪一部作品?A.《红楼梦》B.《水浒传》C.《三国演义》D.《西游记》【解析】:答案为D。
根据短文的第一句话可知,《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最著名的4大名著之一。
因此,《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作品。
二、改错题下面的句子中有一处错误,请将其改正。
(1)句子:妈妈个一个红色的苹果给我。
(2)改正后的句子:妈妈给我一个红色的苹果。
【解析】:句子中的“个一个”是多余的,应将其删除。
三、填空题根据句子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1)句子:小明不仅学习努力,而且参加了许多_______________。
(2)填空后的句子:小明不仅学习努力,而且参加了许多活动。
【解析】:根据语境,空格处应填入一个表示活动的词语。
选择“活动”可以使整个句子表达完整且合乎逻辑。
四、综合应用题请根据所学知识和经验,回答以下问题。
(1)问题:简述《红楼梦》的主要情节。
(2)回答:《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巨著,主要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故事。
小说通过对古代封建社会的描绘,展现了封建家族的消亡和官僚社会的腐败。
同时,小说也表现了作者曹雪芹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思考,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需要根据对《红楼梦》的了解进行回答。
回答应涵盖《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内容,并对其背后的含义进行简要阐述。
2023届初三语文学科练习卷含答案

2023届初三语文学科练习卷含答案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儿童相见不相识,。
(《回乡偶书》)2.,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明月别枝惊鹊,。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4.老师想让同学们互助学习,可有些同学觉得为别人讲解知识是浪费时间。
于是老师引用《虽有嘉肴》中“,”这两句古训告诉他们,自我学习和教授他人都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自己。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5-10题(22分)【甲】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乙】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父子俱清胡质之子威,字伯虎①。
少有志尚,厉操清白②。
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③。
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
十余日,告归。
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
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④?”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威受之,辞归。
……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
”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
初三试题语文及答案

初三试题语文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8分)(1)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2)海内存知己,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4)《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两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2)天涯若比邻(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 根据语境,用课文原句填空。
(8分)(1)《使至塞上》中,王维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行路难》中,表现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来暗示社会的发展,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水调歌头》中,苏轼在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矍铄(shuò)踌躇(chú)恣睢(zì)瞠目结舌(chēng)B. 拮据(jū)蹒跚(pán)睥睨(pì)锲而不舍(qiè)C. 剽悍(piāo)缄默(jiān)踯躅(zhí)揠苗助长(yà)D. 囫囵(hú)缄默(qiān)睥睨(pì)揠苗助长(yè)答案:B(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B. 为了避免不再发生类似错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纪律。
初三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

初三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一、语文知识运用(共20分)1. 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每题2分,共10分)(1)春天来了,校园里的花坛里,各种花儿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真是美不胜收。
(2)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精力,每天都坚持晨练。
(3)在这次比赛中,他凭借出色的表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4)面对困难,我们不能退缩,而应该勇往直前,迎难而上。
(5)这篇文章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2. 根据所给句子,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有语病,并说明理由。
(每题2分,共10分)(1)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理由: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去掉“使”。
(2)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乐于助人。
理由:关联词使用不当,应改为“他不仅乐于助人,而且学习成绩优异。
”(3)为了避免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学校加强了安全教育。
理由:否定不当,应去掉“不”。
(4)他因为刻苦学习,所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理由:关联词使用不当,应改为“他之所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是因为他刻苦学习。
”(5)这篇文章的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严谨,语言优美。
理由:语序不当,应改为“这篇文章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严谨,语言优美。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3-7题。
(文章内容省略)3.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文章的主旨。
(5分)文章通过讲述主人公的成长经历,表达了人应该勇敢面对困难,不断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4. 文章中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5分)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家庭贫困、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难。
5. 文章中主人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5分)主人公通过刻苦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与他人沟通交流等方式,逐渐克服了困难。
6. 文章中有哪些描写手法?(5分)文章运用了细腻的心理描写、生动的动作描写、形象的语言描写等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情感更加真挚。
7. 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主人公的看法。
初三语文必背练习题

初三语文必背练习题一、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乐园中有一棵奇树,树上结满了词语果实。
这些果实咕噜噜地长在树枝上,词语则熠熠生辉。
有一天,小明来到乐园,他向树上的果实伸出一只手,果实立刻砰砰砰地从树上掉下来。
小明仔细看了看掉下的果实,惊喜地发现每个果实上都有一个词语。
他捧起一颗果实,便能听到一个句子,果实里的词语如句号一般闪亮。
“他们是什么果实?”小明问一只鸟。
“这是‘比喻’果实。
”鸟说,“捧起来,你就能听到用它做成的句子。
”小明捧起一颗果实,果实亮了起来,句子也响了起来:“这风儿真狡诈。
”小明笑了,原来风也有狡诈可言。
“那这颗呢?”小明指着一颗长得很像锤子的果实。
“这是‘比拟’果实。
”鸟回答说,“捧起来,你就能听到用它做成的句子。
”小明捧起一颗果实,果实亮了起来,句子也响了起来:“她笑得像朵花。
”小明更加开心了,原来她的笑容如此美丽。
小明一次次地捧起果实,一次次地听到句子,他惊叹于这棵奇树的神奇。
问题:1) 乐园中的奇树上结满了什么样的果实?2) 小明听到了哪些果实中的句子?2.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世界上不仅有人类,还有许多奇妙的动物。
它们各具特色,有的机智异常,有的爬行如龙。
而其中,有一种粉红色的动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这种动物体型小巧,毛发柔软,双眼灵动,能够自由并迅速地在林间穿行,发现食物。
它们通常生活在群体中,具有高度的社交性。
科学家将这种粉红色的动物称为“尼古拉”鼠。
尼古拉鼠除了有独特的外貌,它们还拥有一个擅长的技能,那就是瞬间记忆。
科学家在实验证明,尼古拉鼠只需一次接触,就能永久记住新事物。
这种强大的记忆力让人佩服不已。
由于尼古拉鼠的记忆力很强大,科学家进行了一项实验,让它们帮助找回人们失散的宠物。
著名的宠物寻找家德尼斯.沃尔赫斯通将一只迷路的小狗交给尼古拉鼠寻找,并给了他一个洞穴,让它们能解决问题。
尼古拉鼠立即展开行动,成功地找到了小狗并将其带回给沃尔赫斯通。
初三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

初三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箴言(zhēn)踌躇(chóu)隽永(juàn)B. 黝黑(yǒu)蹒跚(pán)踌躇(chú)C. 箴言(zhēn)蹒跚(pán)隽永(juàn)D. 黝黑(yǒu)踌躇(chóu)隽永(juàn)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从不轻易下决定。
B. 面对困难,他临危不惧,勇往直前。
C.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D. 他一看到难题就望而却步,不敢尝试。
答案:B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B.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真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D.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学校加强了安全管理。
答案:B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猎豹一样,迅速地穿过了人群。
B. 她的声音像泉水一样清澈。
C. 他的心情像乌云密布的天空一样沉重。
D. 以上都是答案:D5.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
B. 《水浒传》是明代作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小说。
C. 《三国演义》是清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长篇小说。
D. 《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长篇小说。
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望岳》。
答案:杜甫2.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______的代表作之一。
答案:范仲淹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中的名句。
答案:孟浩然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______的《水调歌头》。
答案:苏轼5.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宋代诗人______的《游山西村》中的诗句。
初三语文阅读练习题

初三语文阅读练习题一、文言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问题。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问题。
《出师表》(节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二、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相关问题。
《背影》(节选)朱自清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2.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相关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荷塘上,已经是第三个晚上了。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趣。
三、诗歌阅读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相关问题。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相关问题。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四、名著阅读1.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相关问题。
《红楼梦》(节选)黛玉进贾府,宝玉初见黛玉,便觉得眼熟,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何曾见过?”2.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相关问题。
《西游记》(节选)唐僧师徒四人行至女儿国,国王欲招唐僧为婿,悟空巧施计策,助师徒四人脱险。
五、议论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相关问题。
《敬业与乐业》(节选)梁启超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我国自古有“敬业乐群”的说法,敬业就是责任心,乐业就是趣味。
2.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相关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练习题(时间:9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给出下面两个加点字的读音(2分)酬和.()隔阂.()2.写出注音的字(2分)①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jí guàn(),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②今年,我也rú fǎ páo zhì(),泡了八宝酒。
3. 下列句子都有语病,在原句上改正过来。
(3分)A.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必须加强和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B.张欣生同学到现在还没有来,大家断定他大概是生病了。
C.同学们将要在这所学校里度过了有意义的三年。
4.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2分)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①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指出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2分)A.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国内二战题材图书的出版和销售络.绎不绝...。
B.班长走上讲台,连珠炮似的发了一通脾气,弄得大家莫名其妙....。
C.第九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有些歌手面对常识性考题一筹莫展,默默无闻....,令人失望。
D.为牟取暴利,这个地下工厂疯狂造假,其造假的手法令人叹为观止....。
6.默写填空(9分)①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②《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主旨句,。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④,身世浮沉雨打萍。
⑤今夜偏知春气暖,。
⑥,人迹板桥霜。
二、古诗文阅读(一)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二)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1—5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猛浪若奔.:②鸢飞戾.天者:③横柯.上蔽: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②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古人写景,往往用不同的写法,表现出相近的意境,从学过的《三峡》中找出与下列例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来。
①例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例句:猿则百叫无绝。
4.文中作者由景生性,因情明志的句子是,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三)阅读《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完成后面练习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解释加点的字去.之南都入学舍去:辄.以水沃面辄:2、翻译下面句子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译文:3.本文记叙的中心是什么?三、现代文阅读(一)阅读《寒冷的味道》,完成9—13题。
寒冷的味道黄明山(1)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2)台历上的冬天正一步步深入,而我的身体却迟钝了对季节的反应。
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眼下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
(3)回忆中的寒冷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味道。
(4)江汉平原的冬天,水面结了厚厚的冰,我在冰上行走。
冷!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脚后跟早冻烂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用棉絮裹着。
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
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我几乎要跌倒下去。
(5)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啊。
(6)那时候难得看上一场电影,而且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地方去看露天电影。
那天晚上雪刚刚停下,听说要放电影,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去。
上身穿的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上穿的是胶鞋。
跑了一路,身上发热。
开始,人不觉得冷,渐渐,寒气逼人。
风一丝不苟....地钻进我的脖子,直到我的胸膛。
看到中间,便招架不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冻得打哆嗦。
那真正是饥寒交迫啊!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完,脚已没有了知觉,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
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的。
我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脆弱,又一步步变得坚强起来──这点寒冷算什么?(7)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振奋的状态,使我们更能承受人生的风霜雨雪。
(8)现在却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
瞧,都立春了,雪还不知在哪里开小差...。
冬天,失却了原来的寒冷。
(9)可孩子们却一个劲地喊冷。
冷从何来?上上下下穿得规规矩矩,裹得严严实实,帽子、围巾、耳套、手套,应有尽有。
晚上睡觉,要么铺好电热毯,要么灌上热水袋,条件好的,空调一开,暖气就来。
本来寒冷就那么一丁点,还把它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活。
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
不知冷,何识暖?如此下去,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何以得到发挥,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景色?(10)不仅仅是孩子们。
(11)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安逸,衣、食、住、行,还有我们的思想。
不让汗水流出来,不让寒冷苦心志,把自己装在五彩缤纷的温室里,然后长成一朵朵精美的花,我不知道这样会有什么好结果。
(12)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
(13)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9.第(3)段中“异乎寻常的味道”体现在哪两个方面?10.作者认为,现在的孩子们“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会造成什么后果?11.请任选一句,品味加点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1)风一丝不苟....地钻进我的脖子,直到我的胸膛。
(2)瞧,都立春了,雪还不知在哪里开小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合全文,谈谈对“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琴声中的玫瑰》节选文段,完成14—20题。
琴声中的玫瑰①钢琴是乐器中的贵族,弹钢琴的人也应该是高贵而优雅的。
邻家女孩小雪的母亲始终这样..认为。
②小雪一派淑女状:白裙款款,玉指修长,平静淡雅的微笑,仿佛生活在清澄的和弦与悠扬的旋律之中,远离滚滚红尘的纷扰喧嚣。
③音乐不在谱子里,它在人心里。
看到小雪,你就会对这句话深信不疑。
月光如水的晚上,我常能听到如水的琴声悠然响起,时而舒缓如流泉,时而激越如飞瀑,时而清脆如珠落玉盘,时而低回如呢喃细语。
这是一种洁净的琴声,载着人的心灵驶回音乐深处,寻找精神的玫瑰。
④小雪学琴的费用很贵,一小时30元。
一个月下来,要花去母亲月收入的三分之一。
小雪是个很懂事的女孩,总是用悦耳的琴声催开母亲的笑靥。
她最渴望的,是尽快拿到钢琴等级证书。
然而我陪小雪去填报考试定级表时,一位已被内定为评委的老师叫住了她,善意地让她把指导教师的名字换成自己的,“这可是关系到你能否过级的大事。
”那位评委语重心长地说。
⑤小雪的脸刷地红了,咬着嘴唇低下了头,细声细语地说我回家和妈妈商量一下。
“你妈妈会明白的。
”那位评委暖昧地笑了笑。
⑥那一晚,小雪弹的尽是些单调枯燥练习曲,喑哑嘈杂,令在另一间房内的我也莫名地烦躁。
⑦小雪还是没有把指导老师的名字改过来。
考试那天,那位评委一脸掩不住的惋惜:“她是很有希望过级的,,”小雪的母亲没说什么,只是轻轻拂去长裙上的一片落叶,告诉女儿,上台演奏的时候要沉着、冷静。
⑧小雪上台的时候,评委席上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她显得很平静,亮丽的琴声徐徐响起,渐渐如潮水般四溢开去,充盈着考场内的每一处空间。
琴声中仿佛有一个白色的精灵在随风而舞,舞姿优雅高贵;又好像有一朵朵耀目的玫瑰次第开放,飘逸出音乐的芳香。
评委席上又一次掠过一阵小小的骚动。
那位评委悄悄走到小雪的母亲身边,小声地说,现在改变指导老师的名字还来得及。
小雪的母亲再三感谢她,但还是婉言谢绝了。
那位评委叹了口气,遗憾地摇了摇头。
⑨小雪后来告诉我,当她妈妈听到要改指导教师姓名的事后,只是淡淡说了句:“女儿,你要活在你洁净不染尘埃的琴声中,懂吗?”⑩小雪终于没有通过考试。
在月光如水的晚上,依然有琴声悠然而起,也依然是那般的清纯、洁净。
她虽然没有拿到钢琴等级证书,却拥有了精神的玫瑰,她又想起了那句话:⑾14. 第①节中加点的“这样”指代什么?15. 第③节对琴声的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琴声的什么特点?16. 第⑧节中划线句子,写评委“骚动”的原因是什么?17.第⑩节划线句子有什么含义?18. 试用简洁的词语概念“小雪”的性格特点:19. 文章的题目“琴声中的玫瑰”中的“玫瑰”有什么含义?20. 联系全文,在第⑾节横线处,为文章写一个结尾句:四、作文命题作文题目:我心中有个梦要求:1、书写工整。
2、0.5毫米黑色中性笔。
3、不少于600字。
300500 600 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