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隙感染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下颌下间隙感染护理业务学习PPT课件

根据反馈不断优化护理流程。
何时需要转诊?
何时需要转诊?ຫໍສະໝຸດ 病情加重如果患者出现高热、剧烈疼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应立即就医。
早期转诊可降低并发症风险。
何时需要转诊?
感染未控制
在合理用药后1周症状无改善,需考虑更专业的 治疗。
可能需要进行外科干预。
何时需要转诊?
合并症评估
如患者存在其他基础疾病,需综合评估转诊。
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医疗照护。
谢谢观看
下颌下间隙感染的护理措施
下颌下间隙感染的护理措施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指导,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减轻炎症 反应。
确保按时服药,避免中断治疗。
下颌下间隙感染的护理措施 局部护理
保持口腔卫生,定期漱口,避免刺激食物。
定期检查伤口愈合情况,必要时更换敷料。
下颌下间隙感染的护理措施 患者教育
向患者讲解病情、治疗方案与注意事项,增强其 自我管理能力。
鼓励患者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症状改善
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肿胀情况等是否有所 减轻。
定期记录患者的主诉与体征变化。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实验室指标
监测白细胞计数及其他炎症指标的变化。
若指标正常化,表明感染得到控制。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患者满意度
通过问卷或访谈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 度。
下颌下间隙感染护理业务学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下颌下间隙感染? 2. 如何识别下颌下间隙感染? 3. 下颌下间隙感染的护理措施 4.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5. 何时需要转诊?
什么是下颌下间隙感染?
什么是下颌下间隙感染? 定义
下颌下间隙感染是指发生在下颌下间隙的感染, 通常由牙齿感染或口腔手术引起。
何时需要转诊?
何时需要转诊?ຫໍສະໝຸດ 病情加重如果患者出现高热、剧烈疼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应立即就医。
早期转诊可降低并发症风险。
何时需要转诊?
感染未控制
在合理用药后1周症状无改善,需考虑更专业的 治疗。
可能需要进行外科干预。
何时需要转诊?
合并症评估
如患者存在其他基础疾病,需综合评估转诊。
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医疗照护。
谢谢观看
下颌下间隙感染的护理措施
下颌下间隙感染的护理措施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指导,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减轻炎症 反应。
确保按时服药,避免中断治疗。
下颌下间隙感染的护理措施 局部护理
保持口腔卫生,定期漱口,避免刺激食物。
定期检查伤口愈合情况,必要时更换敷料。
下颌下间隙感染的护理措施 患者教育
向患者讲解病情、治疗方案与注意事项,增强其 自我管理能力。
鼓励患者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症状改善
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肿胀情况等是否有所 减轻。
定期记录患者的主诉与体征变化。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实验室指标
监测白细胞计数及其他炎症指标的变化。
若指标正常化,表明感染得到控制。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患者满意度
通过问卷或访谈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 度。
下颌下间隙感染护理业务学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下颌下间隙感染? 2. 如何识别下颌下间隙感染? 3. 下颌下间隙感染的护理措施 4.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5. 何时需要转诊?
什么是下颌下间隙感染?
什么是下颌下间隙感染? 定义
下颌下间隙感染是指发生在下颌下间隙的感染, 通常由牙齿感染或口腔手术引起。
下颌下间隙感染科普宣传PPT

应对下颌下间隙感染的最佳方法
牙齿清洁:每天刷牙两次,使用牙线和 漱口水清洁牙齿和牙龈。
预防下颌下间 隙感染的方法
预防下颌下间隙感染的方法
定期检查:定期去看牙医以确 保口腔健康,并早期发现和处 理潜在的感染。 预防外伤:避免剧烈碰撞或意 外事故,尤其是在口腔附近。
预防下颌下间隙感染的方法
合理饮食:少食用高糖和易粘连的食物 ,以减少牙齿腐蚀和感染的风险。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下颌下间隙感 染的症状和治
疗
下颌下间隙感染的症状和治疗
症状:牙龈肿胀、疼痛、口臭、嚼 食困难、发热等。 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 法包括使用抗生素、手术引流、牙 齿营养不良等。
下颌下间隙感染的并发症和
注意事项
下颌下间隙感染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
并发症:如果感染得不到及时治疗,可 能会引起牙周炎、颌骨骨髓炎、颅底脑 膜炎等严重问题。 注意事项:遵循牙医的治疗建议,并注 意口腔卫生,避免过度咀嚼或过度使用 牙齿。
下颌下间隙感 染科普宣传 PPT
目录 应对下颌下间隙感染的最佳方法 预防下颌下间隙感染的方法 下颌下间隙感染的症状和治疗 下颌下间隙感染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
应对下颌下间 隙感染的最佳
方法
应对下颌下间隙感染的最佳方法
了解病因:下颌下间隙感染是一种 常见的口腔感染,通常由牙齿感染 、牙齿护理不当或外伤引起。 寻求专业帮助:立即就诊牙医以获 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最新护理教学ppt---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ppt课件

未来护理发展方向与展望
进一步优化护理流程
针对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特点,未来可以进一步优化护理流程 ,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
加强专业培训和教育
加强医护人员对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的专业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 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
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发挥中医护理在颌面部间隙感染中的 优势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护理服务。
其他原因
非牙源性感染的发病原因多样,包括颈部间隙感染(如淋巴 结炎、甲状腺炎等)、口底多间隙感染(如口底蜂窝织炎、 口底脓肿等)等。这些感染可由临近组织的炎症、损伤或感 染引起。
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
诊断与鉴别诊断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局部症状包括疼痛 、肿胀、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压痛 明显等。这些症状可因感染部位和严 重程度而有所不同。
合理使用药物
在用药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医生的医 嘱,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药物过敏和 不良反应。
及时处理并发症
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 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 并发症。
护理操作风险防范
加强培训
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护士的专业 技能和素质。
强化安全意识
加强护士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护士对安全 风险的防范意识。
建立静脉通道
为病人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及 时用药和补液。
实施护理措施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实施相 应的护理措施,如口腔护理、 皮肤护理、饮食护理等。
护理操作注意事项
注意病人感受
在操作过程中,要关注病人的感受和 需求,尊重病人的权利和隐私。
保持无菌操作
在实施护理操作时,要遵守无菌操作 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疼痛程度等。
下颌下间隙感染科普宣传PPT课件

下颌下间隙感染科普宣 传PPT课件
目录 第一部分:什么是下颌下间隙
感染 第二部分:如何预防下颌下间
隙感染 第三部分:下颌下间隙感染的
治疗方法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第五部分:如何预约牙科医生 第六部分:常见的误区
第一部分:什 么是下颌下间
隙感染
第一部分:什么是下颌下间隙感染
下颌下间隙感染简介:下颌下 间隙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 病,常见于牙齿感染、创伤和 手术等情况。
控制饮食:避免食用过于辣热 等刺激性食品,以减少口腔创 伤和细菌繁殖。
第二部分:如何预防下颌下间隙感染
治疗牙齿问题:定期检查和治疗乳牙龋 齿、牙周炎等,有利于避免一些口腔感 染问题。
第三部分:下 颌下间隙感染
的治疗方法
第三部分:下颌下间隙感染的治疗方法
抗生素治疗:对于轻度感染, 使用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可 以有效控制感染。 外科手术:对于较严重的感染 ,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清除感染 区域的炎症和脓液。
第四部分:急 救措施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食盐水漱口:用温盐水漱口,可以缓解 口腔不适并减少口腔肿痛。 使用冰袋:将冰袋贴在下颌下间隙位置 15-20分钟,可减轻肿痛和炎症。
第五部分:如 何预约牙科医
生
第五部分:如何预约牙科医生
找专业机构:到正规的口腔医 院或牙科诊所预约看诊,确保 医疗质量和安全。
症状表现:下颌下间隙感染常 表现为喉咙疼痛、口腔不适、 咀嚼不便等症状。
第一部分:什么是下颌下间隙感染
危害性:若感染。
第二部分:如 何预防下颌下
间隙感染
第二部分:如何预防下颌下间隙感染
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使 用牙线等,可以有效避免口腔 细菌感染。
预约流程:一般通过电话预约 或线上预约,具体可查看医院 或诊所官方网站付费咨询。
目录 第一部分:什么是下颌下间隙
感染 第二部分:如何预防下颌下间
隙感染 第三部分:下颌下间隙感染的
治疗方法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第五部分:如何预约牙科医生 第六部分:常见的误区
第一部分:什 么是下颌下间
隙感染
第一部分:什么是下颌下间隙感染
下颌下间隙感染简介:下颌下 间隙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 病,常见于牙齿感染、创伤和 手术等情况。
控制饮食:避免食用过于辣热 等刺激性食品,以减少口腔创 伤和细菌繁殖。
第二部分:如何预防下颌下间隙感染
治疗牙齿问题:定期检查和治疗乳牙龋 齿、牙周炎等,有利于避免一些口腔感 染问题。
第三部分:下 颌下间隙感染
的治疗方法
第三部分:下颌下间隙感染的治疗方法
抗生素治疗:对于轻度感染, 使用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可 以有效控制感染。 外科手术:对于较严重的感染 ,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清除感染 区域的炎症和脓液。
第四部分:急 救措施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食盐水漱口:用温盐水漱口,可以缓解 口腔不适并减少口腔肿痛。 使用冰袋:将冰袋贴在下颌下间隙位置 15-20分钟,可减轻肿痛和炎症。
第五部分:如 何预约牙科医
生
第五部分:如何预约牙科医生
找专业机构:到正规的口腔医 院或牙科诊所预约看诊,确保 医疗质量和安全。
症状表现:下颌下间隙感染常 表现为喉咙疼痛、口腔不适、 咀嚼不便等症状。
第一部分:什么是下颌下间隙感染
危害性:若感染。
第二部分:如 何预防下颌下
间隙感染
第二部分:如何预防下颌下间隙感染
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使 用牙线等,可以有效避免口腔 细菌感染。
预约流程:一般通过电话预约 或线上预约,具体可查看医院 或诊所官方网站付费咨询。
间隙感染PPT课件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2021/6/16
1
概念
口腔颌面部间隙 oral & maxillofacial space
由存在 于筋膜间的 疏松结缔组 织和脂肪组 织构成的
潜在间隙
2021/6/16
2
病因学
感染途径
• 牙源性:根尖周炎、冠周炎等 • 腺源性:淋巴结炎、扁桃体炎 • 血源性及损伤性:比较少见 • 医源性:不容忽视
2021/6/16
26
咬肌间隙
切开引流要点
以口外法为主 切口标志:距下颌下缘2cm处
进行切开,切口长度约35cm
注意
• 检查升支表面是否有破坏 • 引流是否足够通畅 • 单纯脓肿可沿骨面推开咬肌 • 如有骨髓炎应切断咬肌附着
2021/6/16
27
左侧咬肌间隙 脓肿
2021/6/16
28
2021/6/16
后间隙:颈内动、静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
神经、舌下神经和颈淋巴结
2021/6/16
38
咽旁间隙
感染来源 • 牙源性:智齿冠周炎、后牙牙槽
脓肿 • 腺源性:扁桃体炎 • 临近间隙扩散而特点
• 局部症状:咽侧壁红肿,可波及软腭、 舌腭弓、咽腭弓,悬雍垂被推向健侧, 颌后区广泛肿胀
较严重
2021/6/16
21
颞下间隙
切开引流要 点
• 口内法:常用, 相当于上颌结 节麻醉处的前 庭沟
2021/6/16
22
颞下间隙
切开引流要点
口外法
• 下颌角切口:弧形 切开,切断颈阔肌, 沿升支后缘与翼内 肌后缘之间进入脓 腔
• 颞部发际内皮肤切 口:垂直切开,向 下内侧钝性分离
2021/6/16
1
概念
口腔颌面部间隙 oral & maxillofacial space
由存在 于筋膜间的 疏松结缔组 织和脂肪组 织构成的
潜在间隙
2021/6/16
2
病因学
感染途径
• 牙源性:根尖周炎、冠周炎等 • 腺源性:淋巴结炎、扁桃体炎 • 血源性及损伤性:比较少见 • 医源性:不容忽视
2021/6/16
26
咬肌间隙
切开引流要点
以口外法为主 切口标志:距下颌下缘2cm处
进行切开,切口长度约35cm
注意
• 检查升支表面是否有破坏 • 引流是否足够通畅 • 单纯脓肿可沿骨面推开咬肌 • 如有骨髓炎应切断咬肌附着
2021/6/16
27
左侧咬肌间隙 脓肿
2021/6/16
28
2021/6/16
后间隙:颈内动、静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
神经、舌下神经和颈淋巴结
2021/6/16
38
咽旁间隙
感染来源 • 牙源性:智齿冠周炎、后牙牙槽
脓肿 • 腺源性:扁桃体炎 • 临近间隙扩散而特点
• 局部症状:咽侧壁红肿,可波及软腭、 舌腭弓、咽腭弓,悬雍垂被推向健侧, 颌后区广泛肿胀
较严重
2021/6/16
21
颞下间隙
切开引流要 点
• 口内法:常用, 相当于上颌结 节麻醉处的前 庭沟
2021/6/16
22
颞下间隙
切开引流要点
口外法
• 下颌角切口:弧形 切开,切断颈阔肌, 沿升支后缘与翼内 肌后缘之间进入脓 腔
• 颞部发际内皮肤切 口:垂直切开,向 下内侧钝性分离
咽旁间隙感染危害及预防PPT课件

谁是高风险人群?
免疫系统受损者
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患者等,由于抵抗力低下, 更容易出现感染。
这类人群需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和定期体检。
如何预防咽旁间隙感染?
如何预防咽旁间隙感染?
保持口腔卫生
定期刷牙、漱口,有助于降低口腔内细菌滋生。 使用抗菌漱口水可以进一步增强效果。
如何预防咽旁间隙感染?
增强免疫力
潜在风险
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全身性感染 ,如败血症。
因此,早期识别和干预十分重要。
谁是高风险人群?
谁是高风险人群?
儿童
儿童由于免疫系统未成熟,易感染。
尤其是在流感高发季节,家长需特别留意儿童的 咽喉健康。
谁是高风险人群?
老年人
老年人免疫力下降,易受到感染。
他们往往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导致感染风险更高 。
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来增强身体 免疫力。
补充维生素C和锌等营养素有助于提高免疫功能 。
如何预防咽旁间隙感染?
定期体检
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耳鼻喉科检查,早期发现 潜在问题。
及时就医可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症状加重
如果喉咙疼痛、发热等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就 医。
尤其是伴随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时,需立即就医 。
为什么咽旁间隙感染危害大 ?
为什么咽旁间隙感染危害大?
并发症
咽旁间隙感染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脓肿、感 染扩散至其他部位等。
这些并发症可增大治疗难度,并延长病程。
为什么咽旁间隙感染危害大?
影响生活
感染会导致患者痛苦,影响正常的饮食和生活质 量。
严重者需住院治疗,增加医疗费用。
为什么咽旁间隙感染危害大?
口底多间隙感染护理PPT课件

什么是口底多间隙感染? 病因
常见病因包括牙周病、牙髓炎、外伤或手术后并 发症。
免疫力低下者更容易发生此类感染。
什么是口底多间隙感染?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肿胀、发热及吞咽困难等 症状。
早期识别症状有助于及时治疗。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高风险人群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免疫系统受损者 更容易感染。
良好的口腔卫生有助于减少细菌滋生。
如何进行护理? 疼痛管理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止痛药,控制患者疼痛。
疼痛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如何进行护理? 定期随访
定期回诊,观察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密切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如何预防?
如何预防?
加强口腔卫生
每天刷牙两次,并使用牙线清洁牙缝。
这些可能是感染扩散的迹象。
何时需要就医?
无法吞咽或呼吸困难
如果患者感到吞咽困难或呼吸受限,需及时就医 。
这可能是由于肿胀压迫气道所致。
何时需要就医?
体征变化
若出现皮肤红肿、脓液分泌等体征变化,应引起 重视。
这些可能表明感染正在加重。
如何进行护理?
如何进行护理? 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定期漱口,使用抗菌漱口水 。
这些人群的康复过程通常较慢。
谁会受到影响? 儿童与老年人
儿童和老年人的免疫系统相对脆弱,也容易 受到感染。
他们的症状可能表现得更为明显。
谁会受到影响? 口腔卫生差的人
口腔卫生不良者,如有牙石、牙周病的人, 也容易发生感染。
定期牙科检查有助于预防感染。
何时需要就医?
何时需要就医?
症状加重
若患者出现持续高热、剧烈疼痛或肿胀加重,应 立即就医。
手掌深部间隙感染诊断与治疗PPT

后遗症表现
关节僵硬:感染后可能导致关节活动受限 疼痛:感染后可能持续存在疼痛感 功能障碍:感染后可能导致手部功能受限 皮肤疤痕:感染后可能留下皮肤疤痕 心理影响:感染后可能对患者心理产生影响,如焦虑、抑郁等
并发症与后遗症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保持 手部清洁,避免 伤口感染
治疗方法:及时 就医,进行抗生 素治疗
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手部清洁, 勤洗手
避免接触感染源, 如伤口、血液等
定期检查手部, 及时发现并处理 伤口
加强手部锻炼, 提高免疫力
护理要点
保持手部清洁,避免接触感染源 定期检查手部,及时发现感染迹象 保持手部干燥,避免潮湿环境 避免过度使用手部,减少手部疲劳
注意事项
保持手部清洁, 避免接触细菌和
后遗症预防:定 期复查,及时治 疗并发症
康复治疗:进行 手部功能锻炼, 促进恢复
康复与预后评估
康复训练方法
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电疗等 运动疗法:如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 力量训练等 心理治疗:如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
药物治疗:如抗炎药、止痛药等
生活方式调整:如饮食、睡眠、运动 等
康复评估:定期进行康复效果评估, 调整康复计划
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用于控制感染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泼尼松 等,用于减轻炎症和肿胀
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 芬等,用于缓解疼痛和炎症
局部用药:如碘伏、酒精等,用于 消毒和清洁伤口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严重感染、脓肿形成、 药物治疗无效等
手术注意事项清创、植皮 等
术后护理: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愈 合情况等
物理治疗
热敷:促进血液 循环,缓解疼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ppt
18
颞下间隙 infratemporal space
局部解剖 颅中窝底颞骨下方
• 上界: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和颞下嵴 • 下界:翼外肌下缘 • 前界:上颌结节及上颌骨颧突后面 • 后界:茎突及茎突诸肌 • 内界:蝶骨翼突外板的外侧面 • 外界:下颌支上份及颧弓
内容物 颌内动、静脉,翼静脉丛
及三叉神经的上、下颌支
切开引流要点
口外法
• 下颌角切口:弧形 切开,切断颈阔肌, 沿升支后缘与翼内 肌后缘之间进入脓 腔
• 颞部发际内皮肤切 口:垂直切开,向 下内侧钝性分离
精选ppt
23
咬肌间隙 masseteric space
局部解剖:位于咬肌与下颌支外侧骨壁之间
• 下界:下颌骨下缘 • 前界:咬肌前缘 • 后界:下颌支后缘 • 内界:下颌支外侧骨板 • 外界:咬肌和腮腺的深面
• 周边区 炎性水肿常波及鼻侧、上唇,鼻唇沟消失;
还可波及内眦、上下眼睑及颧侧皮肤
• 功能障碍:可有睁眼困难
• 扩散途径 眶内蜂窝织炎;颅内;颊间隙
精选ppt
9
眶下间隙
切开引流要点
• 口内法:多从3-5的口 腔粘膜皱襞处作切口, 血管钳分离直达脓腔, 冲洗。
• 口外法:多用于儿童骨 髓炎,在眶下缘做与眼 轮匝肌纤维方向或面部 皮纹相一致的弧形切口
精选ppt
19
颞下间隙
感染来源
• 医源性:上颌结节、圆孔、卵圆孔麻醉时,可将 外界细菌带入间隙。
• 上颌磨牙根尖病变或拔牙后感染
• 临近间隙炎症直接扩散
扩散途径 向上至颞间隙;向下外至咬肌间隙、
向下内至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向前外下至颊
间隙;向内至翼腭窝;经眶下裂至眶内;经卵圆
孔、棘孔至颅内;经翼丛至海绵窦
精选ppt
13
颊间隙
切开引流要点
口内法:在口腔
前庭粘膜皱折 之上作与牙槽 相平行切口23cm
口外法:在下颌骨体下缘1.5cm处,作平行于下颌
骨下缘的皮肤切口。
精选ppt
14
颞间隙
temporal space
局部解剖
位于颧弓上方,颞肌所
在的部位,分为颞深和 颞浅两部分
• 颞浅间隙:颞肌与颞筋 膜之间
精选ppt
咬肌间隙
感染来源
• 下颌智齿冠周炎 • 下颌磨牙的根尖周炎 • 其他间隙感染扩散而来
精选ppt
25
咬肌间隙
临床特点: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炎症之一
•肿胀中心在下颌角及下颌升支 •表面很难触及波动感,但有可凹性水肿 •常伴有严重的张口困难疼痛 •长期脓液蓄积,可引起下颌升支边缘性骨髓炎
扩散途径:向前可至颊间隙;向后穿破咬肌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精选ppt
1
概念
口腔颌面部间隙 oral & maxillofacial space
由存在 于筋膜间的 疏松结缔组 织和脂肪组 织构成的
潜在间隙
精选ppt
2
病因学
感染途径
• 牙源性:根尖周炎、冠周炎等 • 腺源性:淋巴结炎、扁桃体炎 • 血源性及损伤性:比较少见 • 医源性:不容忽视
• 颞深间隙:颞肌与颞骨
之间
精选ppt
15
颞间隙
感染来源
• 多由其它间隙感染而来如咬肌、翼下颌、 颞下或颊间隙。
• 其次是继发于耳部化脓性疾病如化脓性 中耳炎、颞骨乳突炎等。
• 较少见于颞部皮肤化脓性疾病如疖肿及 损伤后感染。
精选ppt
16
颞间隙
临床特点
• 中心区(颞部):红肿压痛、可凹性水肿等。 • 周缘区(腮腺咬肌、颊部、眶部、颧部等):
精选ppt
7
眶下间隙
感染来源
• 多来自34,少数是25的根尖化脓性炎症及牙槽 脓肿
• 上颌骨骨髓炎(儿童、新生儿)的脓液穿破骨 膜扩散
• 上唇底部与鼻侧的化脓性炎症扩散
精选ppt
8
眶下间隙
临床表现
• 中心区
眶下区:以尖牙窝为中心的肿胀,皮肤发红,压痛,可凹 性水肿,浅表时可及波动感;口腔龈颊沟常有明显肿胀 压痛及波动感;脓肿压迫眶下神经,可引起剧烈疼痛
5
治疗
切开引流的指征
•浅层:根据病情持续的时间,局部是否 有波动感及跳痛等
•深层:局部有可凹性水肿、压痛、剧烈 跳痛,穿刺检查有脓液时应及时切开引流
精选ppt
6
眶下间隙 infraorbital space
局部解剖
• 上界:眶下缘 • 下界:上颌骨牙槽突 • 内界:鼻侧缘 • 外界:颧骨
内容物
眶下神经、血管及眶下淋巴结,内眦动静脉、面前 静脉及与眼静脉、眶下静脉、面深静脉的交通支
广泛性水肿。 • 功能障碍:不同程度的开口受限、咀嚼疼痛。 • 扩散途径:脓液易蓄积于颞骨表面 颞骨鳞
部骨髓炎 脑膜炎、脑脓肿 ;向下 颞 下间隙、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颊间隙
精选ppt
17
颞间隙
切开引流要点
• 浅部脓肿或深部脓肿较局限:直线切口,与颞肌纤 维方向一致
• 深部脓肿较广泛:可疑有骨质破坏,应沿颞肌附着 (颞上线)做弧形切口
精选ppt
12
颊间隙
临床特征 取决于脓肿所在的部位
• 在粘膜下时:口内相应部位肿胀、波动感及压 痛明显,而口外皮肤呈水肿状态。此时开口困 难不明显
• 在皮下时:皮肤肿痛症状明显 • 在咬颊间隙时:可出现明显的张口困难。
扩散途径
向上可达眶下、颞下及颞间隙;向下可达颌 下间隙;向后可达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
精选ppt
3
诊断
症状体征
全身:发热、全身不适、白细胞增高;全 身中毒症状
局部:浸润性炎症表现,局部红肿疼痛, 有可凹性水肿或波动感,周围有反 应性水肿;功能障碍
精选ppt
4
诊断
特殊检查
如病变部位较深,表面炎症不明显, 可应用穿刺方法判断有无脓液,或用超声、 CT检查是否有液性暗区,以明确诊断
精选ppt
筋膜进入腮腺;向上可进入颞下、颞间隙或翼 下颌间隙;向下可进入颌下间隙
精选ppt
10
颊间隙
buccal space
广义间隙:位于颊部 皮肤与颊粘膜之间
内容物:颌外动脉、面前静 脉、面神经、颊神经、腮 腺导管、颊部及颌上淋巴 结
狭义间隙:咬肌与颊 肌筋膜之间的间隙, 即咬颊间隙
精选ppt
11
颊间隙
感染来源
• 智齿冠周炎 • 上下颌磨牙的根尖脓肿、牙槽脓肿直接扩散 • 颊及颌上淋巴结的化脓感染 • 颊部皮肤的损伤、颊黏膜溃疡继发感染
精选ppt
20
颞下间隙
临床特点
• 位置深在,不易发现
• 肿胀部位:口内:上颌结节前庭沟 口外:乙状切迹、颧骨上下、颌后
• 深部跳痛及渐进性开口困难
• 常与相邻间隙感染并存,全身症状 较严重
精选ppt
21
颞下间隙
切开引流要点
• 口内法:常用, 相当于上颌结 节麻醉处的前 庭沟
精选ppt
22
颞下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