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的三种方式
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

式中
q Q A
A──总传热面积
二、定态与非定态传热
非定态传热 Q,q, t f x, y, z,
定态传热 Q,q, t f x, y, z
t 0
返回
三、冷、热流体通过间壁的传热过程
T1
t2
(1)热流体 Q1(对 流) 管壁内侧
对流 导 对流
返回
4.1.3 冷、热流体的接触方式
一、直接接触式
板式塔
返回
填料塔
返回
凉水塔
返回
二、蓄热式
低温流体
优点: • 结构较简单 • 耐高温
高温流体
缺点: • 设备体积大 • 有一定程度的混合
t2
冷流体t1
T2
传热面为内管的表面积
返回
(2)列管换热器
热流体T1
返回
二、对流 流体内部质点发生相对位移的热量传递过程。 • 自然对流:由于流体内温度不同造成的浮升力
引起的流动。 • 强制对流:流体受外力作用而引起的流动。
对流传热: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传热过程。
三、热辐射 物体因热的原因发出辐射能的过程称为热辐射。
• 能量转移、能量形式的转化 • 不需要任何物质作媒介
返回
4.1.2 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
一、热传导 热量从物体内温度较高的部分传递到温度较低的部
分,或传递到与之接触的另一物体的过程称为热传导。 特点:没有物质的宏观位移
• 气体 分子做不规则热运动时相互碰撞的结果 • 固体 导电体:自由电子在晶格间的运动
非导电体:通过晶格结构的振动实现 • 液体 机理复杂
Q
热
(2)管壁内侧Q2( 热传导) 管壁外侧
传热与传质最全的计算

传热与传质最全的计算一、传热传热是能量从一个物体或系统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或系统的过程。
根据传热方式的不同,传热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1.传导:传热的方式通过物质的直接接触和分子的碰撞来进行。
传导传热的计算主要依靠温度差、传热面积和传热材料的热导率来计算。
传导传热的计算公式为:Q=-k*A*(ΔT/d)其中Q表示传热的热量,k表示热导率,A表示传热面积,ΔT表示温度差,d表示热传导长度。
2.对流:对流是通过流体(气体或液体)传递热量的过程。
对流传热的计算需要考虑传热系数、传热面积和温度差。
对于自然对流,传热系数可以通过科里奥利数来估算。
对于强制对流,传热系数可以通过雷诺数和普朗特数来估算。
对流传热的计算公式为:Q=h*A*ΔT其中Q表示传热的热量,h表示传热系数,A表示传热面积,ΔT表示温度差。
3.辐射:辐射是通过电磁辐射传递热量的过程。
辐射传热的计算需要考虑黑体辐射能量和辐射系数。
辐射传热的计算公式为:Q=ε*σ*A*(T1^4-T2^4)其中Q表示传热的热量,ε表示发射率,σ表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A表示传热面积,T1和T2表示两个物体的温度。
二、传质传质是物质在空间中通过扩散机制传递的过程。
传质过程主要包括质量传递和扩散传递。
1.质量传递:质量传递是涉及物质从一个相向另一个相传递的过程。
质量传递的计算需要考虑浓度差、传质系数和表面积。
质量传递的计算公式为:Q=k*A*(C1-C2)其中Q表示传递的质量,k表示传质系数,A表示传质面积,C1和C2表示两个相之间的浓度差。
2.扩散传递:扩散传递是涉及物质通过浓度梯度向更低浓度的方向传递的过程。
扩散传递的计算需要考虑扩散系数、浓度梯度和距离。
扩散传递的计算公式为:J = -D * (dC / dx)其中J表示扩散通量,D表示扩散系数,C表示浓度,x表示距离。
以上是传热和传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计算方法。
当然,实际的传热和传质过程常常是复杂和多变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更为详细和精确的计算和分析。
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

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热量传递是物体之间通过热量而产生的能量交换过程。
这个过程对于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至关重要,它决定了物体的温度以及热量的分布。
热量传递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实现:传导、对流和辐射。
首先,我们来介绍传导。
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直接物质接触来传递的过程。
当两个物体处于不同的温度时,它们之间会发生热量流动。
传导的速度取决于物体的性质,以及温度差异的大小。
传导速度较慢的物体被称为热传导性良好的物体,如金属。
这是因为金属内部的电子能够自由移动,从而更好地传递热量。
相比之下,非金属物体的传导速度较慢,如木材和塑料。
其次是对流。
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来传递的过程。
当流体的温度变化时,流体的密度也会变化,从而引起流体的运动。
这种运动导致了热量的传递。
对流的速度取决于流体的性质以及温度差异的大小。
对流的一个常见例子是水的对流。
当在一个锅中加热水时,底层的水会变热并向上升,而上层的冷水则下沉。
这种对流现象导致了锅中的水被均匀加热。
最后是辐射。
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辐射来传递的过程。
电磁辐射是一种以光速传播的电磁波。
当热物体发射辐射时,会向周围的物体传递热量。
和传导或者对流不同,辐射不需要介质来传播热量。
辐射的速度不受物质性质或者温度差异的影响。
因此,辐射是唯一一种可以在真空中传递热量的方式。
太阳能就是通过辐射传递到地球上的热量的一个重要例子。
虽然传导、对流和辐射是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但它们常常同时存在于真实的物体中。
例如,当我们触摸到热的金属物体时,传导是最主要的传热方式。
金属通过对我们的手进行热传导,使我们感受到热量。
而当我们游泳时,热量通过对流传递到水中。
水中的热量通过对流扩散到我们的身体,使我们感到温暖。
另外,当我们暴露在太阳光下时,辐射是主要的传热方式。
太阳的光线以辐射的形式传递到地球,从而感受到热量。
总结起来,热量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这三种方式来传递。
这些方式各具特点,应用广泛,对于维持地球上的物质的温度分布以及生命的存在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热量传递是在物质中传递热能的过程。
在自然界中,热量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在物体之间传递,从而调节温度和能量分布。
本文将介绍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1. 传导传导是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在传导中,热量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直到两个物体的温度达到平衡。
这种传递是通过物质内部分子间的碰撞和能量传递实现的。
导热性能是一个物质传导热量的重要性能指标。
导热性能取决于物质的热传导系数、形状和温度梯度等因素。
例如,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因此常被用于传导热量的材料。
相比之下,绝缘材料的导热性能较差,能够阻碍热量的传递。
2. 对流对流是热量通过流体介质传递的方式。
在对流中,热量通过流体流动的方式从一个区域传递到另一个区域。
流体可以是气体或液体,其流动可以通过自然对流或强迫对流两种方式进行。
自然对流是指由于温度差异引起的流体流动。
当一个区域的温度升高,流体会膨胀变得轻,然后上升;而在另一个区域,流体则会冷却并变得密,然后下沉。
这样的循环运动将热量从热源传递到周围环境。
强迫对流是通过外部的力或设备施加到流体上,使其流动来传递热量。
例如,在散热器中,通过电风扇引导空气流动,加速热量的传递。
这种对流的传热速度通常比自然对流更快。
3. 辐射辐射是通过电磁波的传播而传递热量的方式。
辐射无需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在辐射中,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不需要任何介质来传递能量。
光和红外线是最常见的热辐射形式。
热辐射的传热能力受到物体的表面特性和温度的影响。
黑体是一种理想化的物体,它对所有入射辐射都能完全吸收,并能以相同的速率发射出辐射。
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描述了黑体辐射能量与其温度的关系,即辐射功率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根据这个定律,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的能量越多。
总结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分别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碰撞传递热量,对流通过流体介质的流动传递热量,而辐射则是通过电磁波的传播来传递热量。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递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
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别,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并且将一直继续到温度相同的时候为止。
发生热传递的唯一条件是存在温度差别,与物体的状态,物体间是否接触都无关。
热传递的结果是温差消失,即发生热传递的物体间或物体的不同部分达到相同的温度。
1.传导:热传导是介质(介质主要分为:气体,液体,固体,或者混合)内无宏观运动时的传热现象,其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可发生,但严格而言,只有在固体中才是纯粹的热传导,而流体即使处于静止状态,其中也会由于温度梯度所造成的密度差而产生自然对流,因此,在流体中对流与热传导同时发生。
(总结:热传导主要发生在固体内部、两个不同固体、固液之间、固气之间、液气之间,他们之间的热传递时,我们看不到有宏观运动出现)2.对流:物体之间以流体(流体是液体和气体的总称)为介质,利用流体的热胀冷缩和可以流动的特性,传递热能。
热对流是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使内能从温度较高部分传至较低部分的过程。
对流是液体或气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气体的对流比液体明显。
对流可分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两种。
自然对流往往自然发生,是由于温度不均匀而引起的。
强迫对流是由于外界的影响对流体搅拌而形成的。
(总结:对流主要发生在液体内部、气体内部)3.辐射:物体之间利用放射和吸收彼此的电磁波,而不必有任何介质,就可以达成温度平衡。
热辐射是物体不依靠介质,直接将能量发射出来,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
热辐射是远距离传递能量的主要方式,如太阳能就是以热辐射的形式,经过宇宙空间传给地球的。
物体温度较低时,主要以不可见的红外光进行辐射,在500摄氏度以至更高的温度时,则顺次发射可见光以至紫外辐射。
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微波炉等都是热辐射。
热传递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不是单独进行的。
传热三种方式

1•传导传热是指温度不同的物体直接接触,由于自由电子的运动或分子的运动而 发生的热交换现象。
温度不同的接触物体间或一物体中各部分之间热能的传递过程,称为传导传热。
传热过程中,物体的微观粒子不发生宏观的相对移动,而在其热运动相互振动或 碰撞中发生动能的传递,宏观上表现为热量从高温部分传至低温部分。
微观粒子 热能的传递方式随物质结构而异,在气体和液体中靠分子的热运动和彼此相撞, 在金属中靠电子自由运动和原子振动。
⑴对流传热是热传递的一种基本方式。
热能在液体或气体中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过程。
主要计算分类对于宅瘟畀捲T 特担黑举为聲疑*ao2、多层平面壁的计算1、单层平壁的计算⑴序+购珅子连嘉荐挑扯ft qg 醴円畀…是由于质点位置的移动,使温度趋于均匀。
是液体和气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
但也往往伴有热传导。
通常由于产生的原因不同,有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两种。
根据流动状态,又可分为层流传热和湍流传热。
化学工业中所常遇到的对流传热,是将热由流体传至固体壁面(如靠近热流体一面的容器壁或导管壁等),或由固体壁传入周围的流体(如靠近冷流体一面的导管壁等)。
这种由壁面传给流体或相反的过程,通常称作给热。
定义对流仅发生于流体中,它是指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使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弯管中的对流传热⑴由于流体间各部分是相互接触的,除了流体的整体运动所带来的热对流之外,还伴生有由于流体的微观粒子运动造成的热传导。
在工程上,常见的是流体流经固体表面时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之为对流传热。
[2]对流传热通常用牛顿冷却定律来描述,即当主体温度为tf的流体被温度为tw 的热壁加热时,单位面积上的加热量可以表示为q=a(tw-tf),当主体温度为tf的流体被温度为tw的冷壁冷却时,有q=a(tf-tw)式中q为对流传热的热通量,W/m2 a 为比例系数,称为对流传热系数,W/(m2「C)。
牛顿冷却公式表明,单位面积上的对流传热速率与温差成正比关系。
传热学知识点

传热学主要知识点1.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热传导)、对流(热对流)和热辐射。
2.导热的特点。
a 必须有温差;b 物体直接接触;c 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传递热量;d 在引力场下单纯的导热一般只发生在密实的固体中。
3.对流(热对流)(Convection)的概念。
流体中(气体或液体)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由于发生相对的宏观运动而把热量由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现象。
4对流换热的特点。
当流体流过一个物体表面时的热量传递过程,它与单纯的对流不同,具有如下特点:a 导热与热对流同时存在的复杂热传递过程b 必须有直接接触(流体与壁面)和宏观运动;也必须有温差c 壁面处会形成速度梯度很大的边界层5.牛顿冷却公式的基本表达式及其中各物理量的定义。
h 是对流换热系数单位 w/(m 2 k) q ''是热流密度(导热速率),单位(W/m 2) φ是导热量W6. 热辐射的特点。
a 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0 K ,就会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b 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伴随能量形式的转变;d 具有强烈的方向性;e 辐射能与温度和波长均有关;f 发射辐射取决于温度的4次方。
7.导热系数, 表面传热系数和传热系数之间的区别。
导热系数:表征材料导热能力的大小,是一种物性参数,与材料种类和温度关。
表面传热系数:当流体与壁面温度相差1度时、每单位壁面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影响h 因素:流速、流体物性、壁面形状大小等传热系数:是表征传热过程强烈程度的标尺,不是物性参数,与过程有关。
(w))(∞-=''t t h q w 2/)(m w t t Ah A q w ∞-=''=φ第一章 导热理论基础1傅立叶定律的基本表达式及其中各物理量的意义。
傅立叶定律(导热基本定律):dx dT k q x ∂∂-='' )(zT y T x T k T k q ∂∂+∂∂+∂∂-=∇-=''k j i T(x,y,z)为标量温度场nT k q n ∂∂-='' 圆筒壁表面的导热速率drdT rL k dr dT kA q r )2(π-=-= 垂直导过等温面的热流密度,正比于该处的温度梯度,方向与温度梯度相反。
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

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热量传递是指物体之间传递热能的过程,它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导热、对流和辐射。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种方式,并探讨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一、导热导热是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传递的方式。
在导热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分子具有更大的能量,它们与低温物体的分子发生碰撞并传递热能,使得低温物体的分子动能增加,温度升高。
导热是固体物体最常见的热量传递方式。
它的传输速度与物体的导热系数和温度差有关,即温度差越大、导热系数越大,导热速率越快。
导热也存在于液体和气体中,但其传输速度相对较慢。
在我们生活中,导热被广泛应用于热传导、散热和保温等领域。
例如,热传导在烹饪中起到重要作用,当我们用锅加热食物时,锅底受热后,热量通过导热方式传递给食物。
另外,导热也是保温材料的分析基础,一些绝缘材料通过减缓导热速度来实现保温的效果。
二、对流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运动传递的方式。
流体(包括气体和液体)中的分子具有自由度,它们可以通过运动来传递能量。
当流体受热时,其分子热运动增强,流体密度减小,由此产生的浮力使得流体发生对流运动。
对流分为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两种形式。
自然对流是指由温度差引起的自发流动,如烟囱里的烟气上升。
强迫对流是通过外力施加来引起的,如风扇吹动空气。
对流在许多领域中起到重要作用,如空气和水的循环系统、热交换器和气候调节。
例如,冷气机通过强迫对流使室内热量散发到室外,实现室内温度的调节。
另外,风扇通过对流传热来提高材料表面的散热效果,常用于电脑散热系统。
三、辐射辐射是指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的方式。
热辐射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且传输速度非常快。
辐射的强度与物体的温度和表面特性有关,温度越高、表面越黑,辐射强度越大。
热辐射广泛应用于能源利用、光照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例如,我们常常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辐射转化为电能。
此外,在医学中,热辐射被应用于肿瘤治疗,高能量的辐射能够破坏肿瘤细胞,起到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称为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习惯称 为对流换热系数),单位为W/(m2K)。 对流换热热阻:
t w tf t w tf = Ah(tw – tf) 1 Rh Ah
1 Rh 称为对流换热热阻,单位为 W/K。 Ah
对流换热热阻网络:
tw
2013-12-9
1
tf 1 tf 2 q k tf1 tf 2 1 1 h1 h2
利用上述公式, 可以很容易求得通过平壁的 热流量、热流密度q及壁面温度tw1、tw2。
2013-12-9 21
3、热辐射 -电磁波的波谱:
射线: < 5×10-5 m X射线: 5×10-7 < < 5×10-2 m 紫外线: 4×10-3 < < 0.38 m 可见光: 0.38 < < 0.76 m 红外线: 0.76 < < 103 m
无线电波: > 103 m 2013-12-9
Rh
tf
11
表面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
h 的大小反映对流换热的强弱,与以下 因素有关:
(1)流体的物性(热导率、粘度、密度、比 热容等); (2)流体流动的形态(层流、紊流); (3)流动的成因(自然对流或受迫对流);
(4)物体表面的形状、尺寸; (5)换热时流体有无相变(沸腾或凝结)。
2013-12-9 12
表1-1
一些表面传热系数的数值范围
表面传热系数 h W /( m2K)
对流换热类型
空气与外墙面自然对流换热
2~25
50~1000 25~250 50~25000 2500~100000
液体自然对流换热 气体强迫对流换热 液体强迫对流换热 液体沸腾
蒸气凝结
2013-12-9
2000~100000
13
2013-12-9
W
0
tw2
4
x
热流密度 q :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
q
导热热阻
A
tw1 tw 2
A
tw1 tw 2
t w1 t w 2
称为平壁的导热热阻,表示物体对 R A 导热的阻力,单位为K/W 。
A
tw1 tw 2 R
14
微波: 103< < 106 m
微波炉就是利用微波加热食物,因微波可穿 透塑料、玻璃和陶瓷制品,但会被食物中水分子 吸收,产生内热源,使食品均匀加热。
热辐射
由于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使物体向 外发射辐射能的现象。
理论上热辐射的波长范围从零到无穷大,但在 日常生活和工业上常见的温度范围内,热辐射的波 长主要在0.1m至100m之间,包括部分紫外线、可 见光和部分红外线三个波段 。
典型材料导热系数的数值范围
纯金属 合金 非金属固体 液体(非金属) 绝热材料 气体 2013-12-9 50--415 12--120 1--40 0.17--0.7 0.03--0.12 0.007--0.17 W/m· K W/m· K W/m· K W/m· K W/m· K W/m· K
9
2 、对流
(2)分析传热问题时首先应该弄清楚有那些传 热方式在起作用,然后再按照每一种传热方式的 规律进行计算。 (3)如果某一种传热方式与其他传热方式相比 作用非常小,往往可以忽略。
2013-12-9 17
二、传热过程
传热过程是指热量从固体壁面一侧的流体 通过固体壁面传递到另一侧流体的过程。 传热过程由三个相互串联的环节组成:
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使不同温度的流体相 对位移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 特点:热对流只发生在流体之中,并伴随有 微观粒子热运动而产生的导热。 对流换热 :流体与相互接触的固体表面之间 的热量传递现象,是导热和热对流两种基本传热方 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牛顿冷却公式:
= Ah(tw – tf)
q = h(tw – tf)
0
x
19
(3)右侧的对流换热
t w 2 tf 2 t w 2 tf 2 Ah2 tw2 tf 2 1 Rh 2 Ah2
tf 1 t f 2
在稳态情况下,以上三式的热流量相同,可得
1 1 Ah1 A Ah2 式中 Rk Rh1 R Rh 2 ,Rk称为传热热阻。
传热热阻网络:
2 tf 1 t f 2 Rh1 R Rh 2 Rk
Rh1
tw1 R tw2
Rh 2
tf2
20
传热系数
将传热热流量的计算公式写成
Ak tf 1 tf 2 Ak t
式中 k
k 称为传热系数,单位为 1 1 W/(m2· K),t为传热温差。 h1 h2 通过单位面积平壁的热流密度为
双向的。
2013-12-9
高温 物体
低温 热 辐 射 是 热 量 传 递 物体 的基本方式之一 。
16
辐射换热:以热辐射的方式进行的热量交换。 辐射换热的主要影响因素:
(1)物体本身的温度、表面辐射特性; (2)物体的大小、几何形状及相对位置。
注意:
(1)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热量传递基 本方式往往不是单独出现的;
2013-12-9
7
温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
一般地说, 所有物质 的 导热系数 都是温度的函 数,不同物质的热导率随 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 纯金属的 导 热 系 数 随 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一般合金和非金属的 导热系数 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
2013-12-9 8
保温材料(或称绝热材料): 用于保温或隔热的材料。国家标准规定,温度低于 350℃时导热系数小于0.12 W/(mK)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 多孔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多孔材料的导热系数与密度和湿度有关。一般情况 下密度和湿度愈大,热导率愈大。
(1)热量从高温流体以对流换热(或对流换热 +辐射换热)的方式传给壁面; (2)热量从一侧壁面以导热 高 的方式传递到另一侧壁面; 温 (3)热量从低温流体侧壁面 流 以对流换热(或对流换热+辐射 体 换热)的方式传给低温流体。
2013-12-9
固 体 壁
低 温 流 体
18
通过平壁的稳态传热过程
t 假 设 :f1、tf2、h1、h2不随时间变化;为常数。
传热理论基础
刁乃仁 diaonr@ 电话:86623257
2013-12-9 1
一、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
导热
对流 辐射
2013-12-9
2
1、导热
在物体内部或相互接触的物体表面之 间,由于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 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 纯导热现象可以发生在固体内部,也可 以发生在静止的液体和气体之中。
2013-12-9
3
大平壁的一维稳态导热 特点:平壁两表面维持均匀恒定不变的 温度, 平壁各处温度不随时间改变; 壁内温度只沿垂直于壁面的方向变化; t 热量只沿着垂直于壁面的方 向传递。 t
w1
热流量:单位时间传过的热量
A
tw1 t w 2
: 材料的导热系数,表明材料
的导热能力,W/(m· K)。
tf1
t
(1)左侧的对流换热
tw1 tf 1 Ah1 tw1 tf1 1 Ah1 tw1 tf1 Rh1
tw1 h1
h2 tw2
tf2
(2)平壁的导热
A
2013-12-9
tw1 tw 2
tw1 tw 2
A
tw1 tw 2 R
热阻网络
tw1
2013-12-9
R
tw2
5
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单位:W/m.K。
绝大多数材料的导热系数值都可以通过实验测得。
2013-12-9
6
物质的导热系数在数值上具有下述特点:
(1) 对于同一种物质, 固态的导热系数值最大,气态 的导热系数值最小; (2)一般金属的导热系数大于非金属的热导率 ; (3)导电性能好的金属, 其导热性能也好 ; (4)纯金属的导热系数大于它的合金 。 导热系数数值的影响因素较多, 主要取决于物质 的种类、物质结构与物理状态, 此外温度、密度、湿 度等因素对导热系数也有较大的影响。其中温度对导 热系数的影响尤为重要。
2013-12-9 15
热辐射的主要特点:
(1)所有温度大于0 K的物体都具有发射热辐 射的能力,温度愈高,发射热辐射的能力愈强。
发射热辐射时:内热能 辐射能 (2)所有实际物体都具有吸收热辐射的能力 , 吸收热辐射时:辐射能 内热能 ;
(3)热辐射不依靠中间媒介,可以在真空中传 播;
(4)物体间以热辐射的方式进行的热量传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