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韩国的经济贸易

合集下载

韩国经济形势背景下中韩经贸合作现状挑战与前景分析

韩国经济形势背景下中韩经贸合作现状挑战与前景分析

韩国经济形势背景下中韩经贸合作现状挑战与前景分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韩国经济作为东亚经济的重要一环,其发展与国际经贸合作的深入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韩两国作为邻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经济资源,经济合作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势头。

当前,韩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韩经贸合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就韩国经济形势下中韩经贸合作的现状、挑战与前景进行分析。

一、韩国经济形势及中韩经贸合作现状1. 韩国经济形势韩国是世界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参与者,其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

自上世纪70年代起,韩国经济就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成为东亚四小龙之一。

近年来,韩国经济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例如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竞争力下降等。

韩国政府也在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希望加强服务业和新兴产业,以应对挑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2. 中韩经贸合作现状中韩两国作为邻国,经济联系密切。

近年来,中韩双边贸易规模逐渐扩大,成为彼此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19年,中韩贸易额达到了3122.7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韩出口1866.4亿美元,进口1256.3亿美元,而韩国对中国出口601.9亿美元,进口3132.6亿美元。

可见,中韩经贸合作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为两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中韩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1. 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当前,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环境大幅恶化,这使得中韩经贸合作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特别在中国与韩国的自贸区协定谈判中,贸易保护主义将成为一大难题。

2. 双边贸易不平衡尽管中韩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持续增长,但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

中国对韩出口额始终高于韩国对华出口额,这导致韩国一侧的贸易逆差问题严重,需寻求新的出口增长点。

3. 双边经贸合作机制亟待优化中韩两国之间的双边经济合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政策协调、产业对接、贸易便利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更为全面的合作机制来解决。

中韩贸易发展研究

中韩贸易发展研究

中韩贸易发展研究中韩建交20余年来,两国贸易关系发展迅速。

特别是近几年,中国一直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韩国则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因此,中韩贸易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在双方贸易关系不断深化的同时,双边贸易中积累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对中韩贸易关系进行了回顾,分析了中韩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在对中韩贸易关系的特点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重新审视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中韩贸易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标签:中韩贸易;贸易结构;贸易逆差;自由贸易区0引言从1992年8月24日中韩两国签署建交公报至今,中国与韩国从建交初期的“友好合作关系”发展到1998年的“合作伙伴关系”,2003年升级“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8年李明博总统首次访华时将中韩关系确立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韩双边贸易额有望在2015年之前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

中韩贸易关系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长期积累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所以,分析中韩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研究新时期中韩贸易的特点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进一步提升中韩贸易关系,促进中韩贸易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中韩贸易发展回顾中韩两国1992年8月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年9月,两国签署《中韩政府贸易协定》,原来通过中国香港的间接贸易大部分转为直接贸易。

1993年中韩进出口总额为82.2亿元,增长率高达62.4%,199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

受东亚金融危机的冲击,1998年中韩贸易首次出现负增长。

1999年情况有所好转,到2001年中韩贸易额达到359.1亿美元,2000年双边贸易额已超过440亿美元。

中韩贸易发展的第一个10年,虽然受到了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仍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两国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中韩贸易发展的第一个10年,中韩两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从初期的互补型产业间贸易逐步向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转变。

韩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电子、电器、化工、钢铁等工业制成品,其中钢铁和金属制品出口比重从1993年最高时的21.8%下降到2000年的9.4%,电子、电器类商品出口比重则从1993年的9.1%增加到2000年的22.9%,机械和汽车类产品出口比重也有大幅下降。

中韩经贸关系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中韩经贸关系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中韩经贸关系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导言中韩经贸关系作为两国之间重要的合作领域,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然而,在合作的背后,中韩经贸关系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中韩经贸关系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问题分析1. 贸易不平衡中韩贸易一直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

韩国的出口向中国倾斜,而中国的对韩国的进口并不对等。

这导致了中国的贸易逆差不断加大,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压力。

这一问题既是由于两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竞争力的差异,也与贸易政策和市场准入有关。

2. 贸易壁垒中韩贸易中存在一些贸易壁垒,限制了双方的贸易发展。

例如,韩国在汽车、钢铁和电子产品等领域向中国出口受到了一些限制,中国也针对一些韩国产品实施了反倾销措施。

这些贸易壁垒影响了两国间贸易的平衡发展,对两国的经济合作造成了阻碍。

3. 知识产权保护中韩经贸中另一个问题是知识产权的保护。

韩国在科技和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拥有许多自主知识产权。

然而,一些中国企业在利用这些知识产权时存在侵权行为,没有给予合理的技术转让和授权费用。

这给韩国企业带来了损失,也影响了双方的经贸合作。

发展趋势展望尽管中韩经贸关系存在一些问题,但两国之间的合作还是持续增强的,并且有一些趋势值得注意。

1. 加强经贸合作随着中国和韩国经济的发展,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将会进一步加强。

双方将加强贸易往来,推动产业合作,特别是在新兴领域如人工智能、互联网金融和新能源等。

这将为双方提供更多机会,实现互利共赢。

2. 深化贸易便利化措施为了解决贸易不平衡和贸易壁垒的问题,中韩两国将进一步深化贸易便利化措施。

双方将加强贸易政策的协调,降低非关税壁垒,提高贸易的透明度,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

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促进创新和技术转移至关重要。

中韩两国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合作,共同打击侵权行为,促进合法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的合理利用。

这将有助于加强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

4. 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韩两国都是亚洲地区的重要经济体,双方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

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

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简介中韩两国是亚洲的重要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国家,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形势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各国农产品的出口情况、贸易政策和市场竞争等方面。

一、中韩两国农产品出口情况对比1.1 中韩农产品出口总体情况根据数据统计,中韩两国都是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家。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之一,其农产品出口数量庞大且种类丰富。

韩国虽然相比中国规模较小,但也是亚洲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

1.2 主要农产品对比中韩两国的主要农产品出口具有一定的差异。

中国主要出口大米、小麦、玉米、蔬菜、水果、肉类等农产品。

而韩国则以水产品、海苔、泡菜、果蔬饮料等农产品为主要出口对象。

二、中韩农产品贸易政策对比2.1 中方政策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支持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为了提高农产品出口速度和质量,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降低农产品出口关税、优化出口程序、完善农产品质量检验等。

2.2 韩方政策韩国政府也高度重视农产品贸易,努力推动农产品的出口。

韩国政府通过优化贸易政策、提供贸易补贴、鼓励农产品创新等方式,促进了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三、中韩农产品贸易竞争分析3.1 市场竞争中韩两国在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

中国以其庞大的农产品生产能力和低成本优势,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

韩国则凭借其独特的农产品品种和高品质,逐渐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3.2 互补性中韩两国在某些农产品方面存在着互补性。

中国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而韩国则凭借其技术和品质优势在高端农产品市场具有竞争力。

因此,中韩两国在特定农产品贸易中可以实现互利互惠。

四、未来展望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两国政府可以继续加强贸易合作,进一步降低贸易壁垒,促进贸易便利化。

同时,双方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合作,提高农产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韩经济贸易发展

中韩经济贸易发展
增加就业机会
中韩经济贸易合作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为 中国的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提升产业结构
韩国在电子、汽车等制造业领域具有先进技术, 中韩经济贸易合作有助于中国引进先进技术,优 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
扩大市场
韩国是一个拥有庞大市场的国家,中韩经济贸易 合作有助于中国企业扩大市场,提高产品销量。
“一带一路”倡 议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 议为中韩经济贸易发展提供 了新的机遇。韩国积极响应 这一倡议,通过加强与中国 在基础设施、能源、制造业 等领域的合作,促进两国经 济的共同发展。
服务业合作
中韩两国在服务业领域的合 作逐渐加强,包括旅游、教 育、文化娱乐等领域。这将 有助于促进两国间的经济交 流与合作,推动经济贸易的 多元化发展。
中韩经济贸易发展
2023-11-06
目录
• 中韩经济贸易现状 • 中韩经济贸易合作领域 • 中韩经济贸易的未来发展 • 中韩经济贸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中韩经济贸易对双方的影响与贡献 • 中韩经济贸易前景展望
01
中韩经济贸易现状
中韩经济贸易概况
01
02
03
贸易额增长
近年来,中韩两国经济贸 易关系发展迅速,双边贸 易额持续增长。
03
中韩经济贸易的未来发展
进一步深化中韩经济贸易关系
优化贸易结构
加强双边贸易的互补性, 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降 低交易成本,促进货物、 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
加强产业合作
推动中韩两国在制造业、 服务业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加强产业链对接,实现 互利共赢。
拓展投资领域
鼓励企业加强相互投资, 推动在高新技术、新能源 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培 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浅析中韩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中韩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品, 如原 材料 、 农矿产 品、 纺织 服装 、 皮革等 。 近些
年 尽 管 中 国也 向韩 国 出 口一 些 电子 产 品 ,但 额度
d0 0
35 0
30 O
25 O
墨 霜 豳■ _ l _圈 ■ — ■ _

远不及韩 国向中国的出口量 。来 自韩产业资源部
l992 l 99{
i9 9d l 9口5 i 996 19 97 l9 98 i9 9e 2000 20 0l 200 2 200 8 2004 20 05 20 0  ̄. 20 07
资 料 来 源 : 据 中 国海 关年 鉴 数 据 整 理 。 根
级产 品或低技术含量 、低 附加值 的劳动密集型产
I 韩 国
78 5。 2
21 9. 8
4 64 6.
2 . 40
3. 45
1. 83
资 料 来 源 : 据 中国 海 关 总 署 综 合 统 计 司数 据 整 理 。 根
罄颞
, UU
嚣 嚣 薯
45 O
了 83亿美 元 的 贸易 逆 差 。 此 后 中 韩 双边 经 贸关 系 不 断取 得 新 . 在
进展 的同时 ,中方 贸易逆差增势 不减 ,且逆差规模连年大 幅增 长, 特别是在 中国加入 世贸组织后 的几年里 , 韩对华 贸易顺差增 长加 快 ( 图) 见 。据 中国海 关统 计 ,0 7年 ,中韩 进 出 口总额 20
金额 ( 亿美元 )
进出口 出口 l2 . {3 6 9 51 5.
4 70 5.
比去年同期增减 ( ) %
进出 口 2. 79 1_ 33
1. 68
1.%; 56 中方逆 差 4 62亿 美元 , 比增 长 5 %。 7. 同 . 2

韩国经济形势背景下中韩经贸合作现状挑战与前景分析

韩国经济形势背景下中韩经贸合作现状挑战与前景分析

韩国经济形势背景下中韩经贸合作现状挑战与前景分析【摘要】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增长持续稳定,成为全球经济重要角色。

中韩经贸合作也呈现出日益密切的态势,双方不断深化合作。

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和全球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中韩经贸合作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贸易摩擦和投资不确定性等。

面对挑战,我们需要认识到挑战与前景分析的重要性,着力解决问题并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在未来,中韩经贸合作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双方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推动双边经济关系更加稳健可持续发展。

为此,应制定相应政策,加强沟通与合作,促进中韩经贸合作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韩国经济形势, 中韩经贸合作, 挑战分析, 前景分析, 总结挑战与前景, 未来发展, 建议1. 引言1.1 介绍韩国经济形势在过去几年,韩国遇到了一些挑战,如全球经济不景气、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因素对其经济造成一定影响。

但韩国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改革措施,成功化解了许多困难,保持了经济稳定增长。

目前,韩国正致力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加大对创新科技的投入,提高产业竞争力。

韩国也在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寻求更多的贸易机会和投资合作。

韩国经济形势整体向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机会。

通过不断努力和改革,韩国有信心在全球经济中保持竞争力,并为中韩经贸合作的深化做出更大贡献。

1.2 介绍中韩经贸合作现状中韩两国自建交往以来,经贸合作一直处于密切状态。

在互联网、电子、汽车等领域,双方互利合作频繁。

中韩自贸协定的签订更是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目前,中韩之间的贸易额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元,成为彼此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在技术合作方面,中韩两国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展开了深度合作。

韩国的科技实力在亚洲乃至全球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成为中国企业寻求技术合作的首选对象之一。

除了经济领域,中韩在文化交流方面也有着广泛合作。

中韩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频繁,例如中韩电影合作、音乐交流等,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中韩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ocx

中韩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ocx

中韩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前言中韩两国都是亚洲的大国,古往今来,两国在经济贸易上碰撞和合作,既为本国人民的经济生活创造了利益,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发展之所向。

而从世界格局来看,中韩在经贸上的强强联合对于推进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格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亚洲乃至全世界政Z 经济的稳定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一、中韩自贸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积极作用(一)建立中韩自贸区会对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起到示范作用中韩自贸协定必将形成联动效应,带动亚太周边国家效法韩国与我国建立更加自由的贸易往来协定,最终将台湾与日本纳入到更加具有意义的亚太自贸区(FTAAP)框架中去。

中国是FTAAP协议倡议国,一直在积极推动亚太自贸区的建立,而中韩自贸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中韩自贸区作为FTAAP的领头示范区域合作,得到了两国间企业与相关利益方的高度评价。

以经济合作为先导,同时也带动了东北亚政Z合作地进一步加强,例如朝鲜著名的开城工业园所生产的产品大部分获得了原产韩国的资格待遇,此举对东北亚经济、乃至半岛的和平与稳定都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韩国作为主要经济发达国家,与欧盟、美国等已经签署了众多贸易自由化方面的协议,韩国还积极响应中国提出的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倡议。

但在韩国的对外贸易中,中韩自贸区所涉及的品类货物最齐全,税收减免的范围最广。

(二)中韩自贸区对两国各自的产业结构升级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中韩自贸区建成后,由于贸易更加自由,使得韩国的资金可以便捷地在中国投资,同时提升韩国产品在中国的产品竞争力,同时中国对韩国的投资也日益扩大。

由于韩国同时加入多个其他发达国家间的自由贸易协定,使得中国在签订中韩自贸区的同时享有进入其他国家的准入条件,美欧国家也享有同样进入中国的自由,这就使韩国在多国之间发挥了桥梁沟通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韩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经济也借自贸区融入世界经济,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

中韩间贸易具有互补性,按照自贸区的规定,其中大部分品类的关税会在协议后20年内逐步取消,届时韩国精密电子产品、汽车等在中国的价格会更加合理,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韩国的经济贸易
中国和韩国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的经贸合作始终保持了迅猛发展的势头。

经贸合作不仅给双方带来共同利益,也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

而当今的中国与韩国的经济贸易日渐密切,通过友好的政治关系,建立自由贸易区,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取得主动,以获取更大的贸易利益。

中韩两国经济正处于全面合作之中,显现出深厚的合作潜力,两国寻求机制性经济合作的基础已经具备。

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

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

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2010年,中韩贸易额2071.7亿美元,同比增长32.6%,其中我国出口687.7亿美元、进口138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8.1%和35%。

我国逆差696.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42.5%。

从数字上再次说明韩国是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第三大出口对象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

而韩国在华投资新批项目1695个,同比增长1.6%,我实际使用韩资26.9亿美元,同比减少0.3%。

截至2010年底,韩累计对华投资项目数52172个,实际投资金额473亿美元,因此说明韩国是我第三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

《当代韩国》杂志中的“韩中经济交流的现状及前景”一文指出,作为东亚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两个国家,中韩两国有着加强合作、促进本地区共同繁荣的强烈愿望和有利条件,已成为推动东亚合作进程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随着“10+3”、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等区域合作机制的深化发展,东亚经济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以自由贸易协定为纽带,东亚各国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更趋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成为可能。

作为东亚合作的重要内容,中韩合作以“10+3”为舞台,已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对话与交流机制。

更重要的是,中韩两国经济合作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已开始从战略高度来进一步提升两国经贸合作的水平和档次,这不仅有利于两国的共同发展,而且还将为东亚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根据韩国统计厅公布的主要国家进出口现状,2005年韩国的外贸总额5,000亿美元当中,对中国的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中国成为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

同时韩国决定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并将以此为契机来推动韩中经贸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

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到1,343亿美元,远高于同期韩日之间的贸易768亿美元的贸易额。

2006年中韩贸易额是建交当年的26倍,15年来双边贸易平均年增长为26%。

韩国企业已开展所谓“KOINA”(KOREA+CHINA)战略,强调不再把中国看成外国市场,而是与本国形成单一经济圈;也不再把中国当成赚取低廉工资成本的生产基地,而是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建立“第二集团”,作第二次创业,在中国当地进行生产、研发、行销等所有领域的活动,如SK、LG、三星都采取这种战略。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经济成长和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消费方式逐渐以高价产品为主,
韩国企业把中国视为最终商品的消费市场,并建立“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的战略,将把韩中两国的经贸关系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统计显示,中韩两国2006年的双边贸易额已突破1300亿美元,相当于15年前的26倍。

按照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中韩两国政府确定了到2012年双边贸易额争取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

双方还制定了《中韩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5项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措施、12个重点合作领域。

随着中韩双边贸易额不断扩大,韩国对华投资也不断增加。

目前,在中国投资的韩国企业超过3万家,投资金额累计达到350亿美元。

中国已成为韩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首选地。

近年来,韩国对华投资的领域已经从初期的制造业扩大到金融、餐饮、物流、通信等服务业领域,投资区域也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延伸。

与此同时,中国对韩投资也开始起步。

上汽集团2004年并购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开了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的先河。

截至2006年底,中国对韩投资金额累计达到8.9亿美元。

今年12月6日,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即NEAL-NET服务接口开通仪式在中国杭州召开。

中日韩正式实现中国宁波—舟山港、日本东京—横滨港、韩国釜山港三个试点港口的集装箱船舶动态信息共享,这标志着全球首个国际性物流信息共享合作机制正式发挥作用,对东北亚各国间实现物流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虽然是中、日、韩三方的合作,但通过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可以全面实现并向社会开放集装箱运输领域船舶动态信息和集装箱状态信息互联共享服务,并逐步将物流公共节点从港口向物流园区延伸。

同时中、日、韩三方将共同探讨亚欧跨区域物流网络对接的可能性,努力构建跨企业、跨区域、跨国界的物流信息共享机制,促进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现阶段NEAL-NET的合作主要着眼于国际集装箱运输领域,不远的将来会扩展到国际航空运输和铁路公路运输等环节。

因此,在中、日、韩三方合作的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中,中国和韩国的商贸同时也会相对增长,促进两国的经济。

中韩两国的经济贸易发展通过做好两国经贸合作的长远规划,不断扩大经贸合作规模、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促进经贸关系发展。

同时中国欢迎韩国企业积极参与中国的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并使之成为中韩合作新的增长点。

中国政府将继续积极支持和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来韩国投资创业。

在商贸的过程中妥善解决两国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深化互利合作。

然而中韩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两国的贸易关系也将会悄然发生变化。

中韩建交进行直接贸易之初,两国在经济发展、技术开发、产品种类和质量等方面具有较大差距,因此两国贸易关系的特点是以互补为主。

而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技术开发力度加强,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种类增加,两国在科技水平、研发能力、商品生产和销售、产业结构、对外贸易等领域的差距越来越小,两国双边贸易的互补性正在逐渐淡化,在出口地区结构、主要出口商品、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

目前中韩贸易中最大的问题是中方的巨额贸易逆差,将来可预见的问题是两国之间贸易竞争将日益加剧,各种贸易纠纷和摩擦将增多。

虽然互补仍然是目前中韩经贸关系的主要特征,但这种关系正在逐渐淡化,竞争关系日益加强。

在这一形势下,中韩有必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使两国的经贸交
流与合作更加健康、稳定地发展,实施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来稳定中韩经济贸易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