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PPT参考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坚持依宪治国课件(共18张PPT)

②效力上的不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
③制定、修改程序上的不同:宪法的制定和
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材料三: :我国已颁布的《刑法》、《民法 准则》和其他一些法律都写明“以宪法为依 据”。
材料二、三说明了什么?
说明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 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练习
2.宪法和其他法律法律的不同点在哪里?
①内容上的不同: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 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其他法 律所规定的内容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 题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1.坚持依宪治国
1988、1993、1999、2004、 2018年分别对现行宪法进行了 修改。现行宪法在诞生过程中,
广泛征询各地区、各部门、各阶 层的意见,全国80%左右的成年 公民参加了讨论。
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草案 进行全民讨论?
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大 法
宪法第五条第4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 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 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
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 先要依宪执政。
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 行为准则
1.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
2.依法治国首先是:
依宪治国
3.依法执政首先是: 依宪执政
二
、
最
宪法
高
的
法
基本法律、普通法律
律 地
位
和
行 政 法规
法 律
效力Βιβλιοθήκη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图示告诉我们,宪法在众多法律 之中有何地位?
③制定、修改程序上的不同:宪法的制定和
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材料三: :我国已颁布的《刑法》、《民法 准则》和其他一些法律都写明“以宪法为依 据”。
材料二、三说明了什么?
说明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 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练习
2.宪法和其他法律法律的不同点在哪里?
①内容上的不同: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 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其他法 律所规定的内容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 题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1.坚持依宪治国
1988、1993、1999、2004、 2018年分别对现行宪法进行了 修改。现行宪法在诞生过程中,
广泛征询各地区、各部门、各阶 层的意见,全国80%左右的成年 公民参加了讨论。
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草案 进行全民讨论?
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大 法
宪法第五条第4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 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 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
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 先要依宪执政。
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 行为准则
1.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
2.依法治国首先是:
依宪治国
3.依法执政首先是: 依宪执政
二
、
最
宪法
高
的
法
基本法律、普通法律
律 地
位
和
行 政 法规
法 律
效力Βιβλιοθήκη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图示告诉我们,宪法在众多法律 之中有何地位?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5.2 基本政治制度 课件(30张PPT)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地位
含义
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地位: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找出五大民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 1955.10.1成立
内蒙古自治区 1947.5.1成立
西藏自治区 1965.9.9成立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3.15成立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 众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木政治制度 道德修养:自觉提升热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情感法治观念:通过学习能够弄明白基本政治制度的运行情况,真正理解 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意义 健全人格:能够认识到基本政治制度是为了确保人民更好地当家作主 责任意识:坚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尊重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自觉促进民族团 结,维护国家统一。主动参与基层群众自治,丰富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和 公益事业的体验。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10.25成立
找出五大民族自治州
阿坝藏族自治州
甘孜藏族自治州 凉山彝族自治州
找出民族自治县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①民族自治地方: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自治区
省一级(5个)
自治州
我国各民主党派概况
名称(简称)
成立时间
主要组织成员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 1948年
中国民主同盟(民盟)
1941年
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民革有历 史联系和社会联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 系的人士及其他人士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4.1 公民基本义务 课件(共29张PPT)

小组讨论
2.遵守宪法法律要求我们怎么做? (1)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
(2)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
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3)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同时,以 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生活着不 同的民族,他们相互尊重,情同手足,就像一个 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让我们一起 高唱-------爱我中华!
第十七条 国家加强边防、海防和空防建设,采取一切必要 的防卫和管控措施,保卫领陆、内水、领海和领空安全,维护 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三、依法服兵役
三、依法服兵役
兵役制度的种类很多,基本上分为两种:一种是 义务兵役制,又称征兵制。这种制度是国家利用 法律形式规定公民在一定的年龄内必须服一定期 限的兵役,带有强制性。另一种是志愿兵役制, 又称慕兵制。这种制度是公民凭自愿应招到军队 服兵役,并与军方签定服役合同。义务兵服役期 限为两年
A
法律。
C.宪法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跟我们不发生关系,我们只需要遵守法律就可以了。 D.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成年人的事情,小学生只要遵守学校和班级的规定就可以了。
2) 李某发现网上有人泄露国家重要的军事情 报,就立即将此事报告了有关部门,李某履行了 A.维护国家安全
A
的义务。
B.维护社会秩序
C.爱护公共财物
实行强制兵役制国家: 新加坡 、韩国 、朝鲜 、柬埔寨、中国台湾 (志愿役与义务役并用制) 、越南 、泰国 (以抽签方式施行) 、伊朗 、土耳其 、 希腊 、丹麦 、瑞士 、奥地利、挪威 、芬 兰 、俄罗斯 、巴西、 墨西哥 、埃及 、 阿尔及利亚 、利比亚 、突尼斯 、以色列( 男女均实施征兵制(全民皆兵)) 、古巴(男 女均实施征兵制(全民皆,完成下面的内容。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维护公平正义》崇尚法治精神PPT课件(第1课时公平正义的价值)

课前自主预习
3.公平的价值是什么? (1)公平是个人 生存和发展 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 获得生存和发展的 物质条件 ,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 潜能 ,提高 工作效率。 (2)公平是社会 稳定和进步 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缓和 社会矛盾 ,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 造更好的 竞争环境 ,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2.(原创)规则公平是教育公平的生命线。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陆续公布后, 成绩合格的考生,接下来将进入面试阶段,各招生单位又将迎来每年一度的招生大戏。 不少考生希望在这场竞争中,所有招生单位都能严守规则公平,招录真正符合录取要求 的优秀考生,把浑水摸鱼、投机取巧、破坏规则者挡在大门之外。关于规则公平,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A) A.要求每个人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 B.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 C.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 D.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条件
范的约束,④错误。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课后巩固提升
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从“正义”的角度
看,这是因为(A)
①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②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③正义是社会文明的衡量尺度 ④我国还没有建立正义的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课堂基础达标
3.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完善制度,
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促进社会公平,是因为(D)
①公平是当前国家最重要的任务 ②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③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 ④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2023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8.2 公平正义的守护 课件(23张PPT)

新闻链接:
感动中国获奖人物事迹评选
▲2021感动中国人物: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中国航天人 、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
思考并回答:请你用所学知识说一说,为什么每年都要评选“感动中国人物”?人物事 迹的宣传和肯定,对社会发展有哪些重要作用?
教师解析: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可以告慰、褒奖对社会突 出贡献的人物、宣传民族精神,也有利于形成公平正义的社会风气,宣扬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达正确的价值取向...
▶点评:《民法典》规定:因自愿 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 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因保 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 ,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 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 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 ,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 给予适当补偿。
(3)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 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 ,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 法、公正。为了实现司法正义,国家积极推 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 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 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4)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 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 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一、坚守公平
1.如何坚守公平?P115-116 (1)人们总是渴望公平的阳光普照,但公平的社会不会自然而然的 形成。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 ①全部脱贫——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②全部摘帽——832个贫困县;③全 部出列——12.8万个贫困村;④得到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5.1 根本政治制度 课件-(29张PPT)

方法技能:如何找到身边的人大代表
手机
目前,越来越多的地 区公开了人大代表的 手机号码等联系方式
微博
很多人大代表开设了 微博实名认证账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大相继设立全国人大 代表联络处,为人大代 表开展活动、履行职责 提供服务
这是人民代表大 会闭会期间人大 代表开展活动的 重要平台
部分地区开展人大 代表向选区选民述 职的测评工作,成 为人大代表同选民 联系的新方式
探究与分享
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依法治国
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部署,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 编纂民法典和制定民法总则作为立法工作的重点任务。2016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三次审议民法总则草案,并且先后三次于 会后将草案审议稿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两次 将门草、案地印方送人全大国、人法大学代教表学征科求研意机坚见构持,征人还求民将意当草见家案。作印2主0发17中年央3月有1关5日部,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民法总则。2020年,十三届全 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 月1日起实施,民法总则同时废止。坚持民主集中制
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 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人大 和其它国家机关(一府一委两院)的关系?】
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 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组织活动原 则)
知识概念 人大代表 人民代表大会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 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
②、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 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 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好制度。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4.1公民基本义务课件(21ppt)

民兵与预备 役结合的兵役制度。
预备役
现役
探究与分享
• 开餐馆的李某因拒不申报纳税, 年底被税务机关作出补缴税款加 收滞纳金并处以罚款的决定。
• 李某不申报纳税的行为有什么危 害?
1、公民为什么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 2、违法税法的行为有哪些?
课堂小结
• 公民基本义务
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依法纳税的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的必要性。
2、遵守宪法法律的具体表现。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 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一、严守国家秘密; 第二、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 国家安全机关执 行工作任务提供便
利条件和协助; 第三、发现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应及 时向国家安全机 关或公安机关报告。
预备役
现役
探究与分享
• 开餐馆的李某因拒不申报纳税, 年底被税务机关作出补缴税款加 收滞纳金并处以罚款的决定。
• 李某不申报纳税的行为有什么危 害?
1、公民为什么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 2、违法税法的行为有哪些?
课堂小结
• 公民基本义务
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依法纳税的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的必要性。
2、遵守宪法法律的具体表现。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 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一、严守国家秘密; 第二、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 国家安全机关执 行工作任务提供便
利条件和协助; 第三、发现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应及 时向国家安全机 关或公安机关报告。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公民基本权利》PPT教学课件

思考:以下情形属于侵犯人身自由吗?
安检
酒驾被拘
传染病隔离
(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情境二 小辉和小伟在超市里
的事情被同学小晴看了个清清 楚楚,于是添油加醋,将小辉和小 伟“偷窃”超市商品的事情,告 诉了其他同学,一时间,整个班级
都知道小辉和小伟是小偷了。 荣誉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 权
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以下人群中哪些人能够享有我国宪法规定的选举权 和被选举权?
外
小
国
学
人
×
×生
少数民族√
农民工 √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需要哪些条件?
条件: 1、我国公民 2、年满十八周岁 3、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意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 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1)财产权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 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 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 行处分。
(2)劳动权
一切有劳动能力 的公民有劳动就 业和取得劳动报 酬的权利,这是 公民赖以生存的 基础。
劳动 权核 心内 容
1.平等就业的权利 2.选择职业的权利 3.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4.休息休假的权利 5.获得劳动安受教育权
①受教育权含义 ②教育的作用 ③国家的举措
公民有按照其 能力平等地从 国家获得接受 教育的机会, 并获得相应物 质保障的权利。
教育为个人人 生幸福奠定基 础,为人类文 明传递薪火, 成就民族和国 家的未来。
实行义务教育制度, 保障所有适龄儿童、 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国家制定资助政策,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 能享有公平而有质 量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求:出示不同案例, 体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结论: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
板块二:法眼看平等
活动二:思辨聚焦
要求:讨论“同等情况同 等对待”与“不同情况差 别对待”二者是否矛盾? 结论:理解平等的含义
8
板块一 无法治不自由 活动一:校园寻规则
教师任务: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点评, 引导思考,生成感悟。
9
14
板块二 法眼看平等 活动一:以案说法
15
板块二 法眼看平等 活动一:以案说法
16
板块二 法眼看平等 活动一:以案说法
启示四:素材为文本服务,一一对应,不“节外生 枝”。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没有按照教材顺序进行 设计。
17
困惑五:如何设计活动,突破难点?
板块二 法眼看平等 活动二:思辨聚焦
教师任务:在学生思考的难点上,设计了一个“思辨”题目, 在观点碰撞中,学生自主认识、 加深了对平等含义的认识。
板块一 无法治不自由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
教师任务:续写“探究与分享”引发学生更加深刻的
思考。
10
板块一 无法治不自由 活动三:共同关注
11
板块一 无法治不自由 活动三:共同关注
教师任务:创设生活情境,将教材第89页的探究与分享与生活实际有机的联
系起来,让素材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制造“话题”引发思考;开放性
1、平等的享有权利, 平等的履行义务 2、合法权益平等的 受法律保护,违法行 为平等地依法予以追 究,没有特权
3
一、“随心所欲不逾矩”——精准解读,理清教材地位与内容
三维目标
依据学生现状
树立自由、平
等的意识;认同 法治是实现自由 平等的保证。
情感态度价 值观目标
初步形成依法 规范自己行为 的能力;提升 辩证思维能力。
18
启示五:活动设计,突破难点 设计思辨性较强的活动,突破难点。如:辩论、讨论、
议一议。 题目选择具有思辨性、开放性等特点,杜绝“低幼化”
题目。
19
困惑六:怎样在总结升华环节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 标?
20
启示六
结课活动落实践行, 应巧妙设计。
道德与法治课堂在结 课时应通过不同形式升华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法治精神点亮课堂
——以《自由平等的真谛》为例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分校 梁寅子
1
困惑一:全新的教材内容和体系,没有《参考 用书》、没有任何教辅资料,如何做到精准定 位、把握和解读教材?
一、“随心所欲不逾矩”——精准解读,理清教材地位与内容
教材框架
从“核心素
养”出发,整 体把握教材
崇尚法治精神
2
一、“随心所欲不逾矩”——精准解读,理清教材地位与内容
观。
文化基础 自主发展 社会参与
5
困惑二:当教材素材与学情不符时,应该怎样处 理?
二、“诗情画意总关情”——诗词入境,巧妙导入
说说你对自由的认识。
6
启示二
符合学情
围绕主题
启示二
凸显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7
困惑三:如何有效合理的使用教材中的“小栏 目”?
三、“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巧妙设计 ,整合借力Biblioteka 板块教学自由平等的真谛
自由
平等
内涵
与法治的关系
法律面前人人 平等
含义
板块一:无法治不自由
活动一:校园寻规则
结论:自由是相对的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 —无力回天 结论:自由的含义
板块一:无法治不自由 活动三:假紫菜风波
要求:认真观看视频回 答问题
结论:法治与自由相互 联系,不可分割
板块二:法眼看平等 活动一:以案说法
能力目标
知道自由与平等 的含义;知道法 治与自由的关系; 了解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及表现。
知识目标
4
启示一
课程 标准
法治 教育大纲
教育 目标
学生发展 核心素养
唯一的、重 要的依据; 并非逐条对 应,有拆解 也有整合。
把法治教育 纳入国民教 育体系;是 对初中阶段 落实法治教 育的依据。
落实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
文本解读
自由平等的真谛
运用你的经验
无法治不自由
法眼看平等
自由的内涵
自由与法治的 关系
1、拥有自由的作用 2、自由是相对的、 有限制的
3、自由的含义 4、在法律上的体现
1、相互联系、不 可分割
2、法治标定自由 界限 3、法治是自由的 保障
平等的含义
1、同等情况同 等对待
2、不同情况差 别对待
法律面前人人 平等
的设问,不限制学生思考的空间。
12
启示三
对“小栏 目”科学 整合、取 舍、调整
以学生为 中心
启示三
借用原 有材料 进一步 深入分
析
回归教材 文本,谈 收获感悟
依据“栏 目”素材, 创设现实
情境
13
困惑四:如何处理素材和文本的关系?
三、“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巧妙设计 ,整合借力
板块二 法眼看平等 活动一:以案说法
21
结论: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
板块二:法眼看平等
活动二:思辨聚焦
要求:讨论“同等情况同 等对待”与“不同情况差 别对待”二者是否矛盾? 结论:理解平等的含义
8
板块一 无法治不自由 活动一:校园寻规则
教师任务: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点评, 引导思考,生成感悟。
9
14
板块二 法眼看平等 活动一:以案说法
15
板块二 法眼看平等 活动一:以案说法
16
板块二 法眼看平等 活动一:以案说法
启示四:素材为文本服务,一一对应,不“节外生 枝”。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没有按照教材顺序进行 设计。
17
困惑五:如何设计活动,突破难点?
板块二 法眼看平等 活动二:思辨聚焦
教师任务:在学生思考的难点上,设计了一个“思辨”题目, 在观点碰撞中,学生自主认识、 加深了对平等含义的认识。
板块一 无法治不自由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
教师任务:续写“探究与分享”引发学生更加深刻的
思考。
10
板块一 无法治不自由 活动三:共同关注
11
板块一 无法治不自由 活动三:共同关注
教师任务:创设生活情境,将教材第89页的探究与分享与生活实际有机的联
系起来,让素材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制造“话题”引发思考;开放性
1、平等的享有权利, 平等的履行义务 2、合法权益平等的 受法律保护,违法行 为平等地依法予以追 究,没有特权
3
一、“随心所欲不逾矩”——精准解读,理清教材地位与内容
三维目标
依据学生现状
树立自由、平
等的意识;认同 法治是实现自由 平等的保证。
情感态度价 值观目标
初步形成依法 规范自己行为 的能力;提升 辩证思维能力。
18
启示五:活动设计,突破难点 设计思辨性较强的活动,突破难点。如:辩论、讨论、
议一议。 题目选择具有思辨性、开放性等特点,杜绝“低幼化”
题目。
19
困惑六:怎样在总结升华环节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 标?
20
启示六
结课活动落实践行, 应巧妙设计。
道德与法治课堂在结 课时应通过不同形式升华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法治精神点亮课堂
——以《自由平等的真谛》为例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分校 梁寅子
1
困惑一:全新的教材内容和体系,没有《参考 用书》、没有任何教辅资料,如何做到精准定 位、把握和解读教材?
一、“随心所欲不逾矩”——精准解读,理清教材地位与内容
教材框架
从“核心素
养”出发,整 体把握教材
崇尚法治精神
2
一、“随心所欲不逾矩”——精准解读,理清教材地位与内容
观。
文化基础 自主发展 社会参与
5
困惑二:当教材素材与学情不符时,应该怎样处 理?
二、“诗情画意总关情”——诗词入境,巧妙导入
说说你对自由的认识。
6
启示二
符合学情
围绕主题
启示二
凸显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7
困惑三:如何有效合理的使用教材中的“小栏 目”?
三、“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巧妙设计 ,整合借力Biblioteka 板块教学自由平等的真谛
自由
平等
内涵
与法治的关系
法律面前人人 平等
含义
板块一:无法治不自由
活动一:校园寻规则
结论:自由是相对的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 —无力回天 结论:自由的含义
板块一:无法治不自由 活动三:假紫菜风波
要求:认真观看视频回 答问题
结论:法治与自由相互 联系,不可分割
板块二:法眼看平等 活动一:以案说法
能力目标
知道自由与平等 的含义;知道法 治与自由的关系; 了解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及表现。
知识目标
4
启示一
课程 标准
法治 教育大纲
教育 目标
学生发展 核心素养
唯一的、重 要的依据; 并非逐条对 应,有拆解 也有整合。
把法治教育 纳入国民教 育体系;是 对初中阶段 落实法治教 育的依据。
落实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
文本解读
自由平等的真谛
运用你的经验
无法治不自由
法眼看平等
自由的内涵
自由与法治的 关系
1、拥有自由的作用 2、自由是相对的、 有限制的
3、自由的含义 4、在法律上的体现
1、相互联系、不 可分割
2、法治标定自由 界限 3、法治是自由的 保障
平等的含义
1、同等情况同 等对待
2、不同情况差 别对待
法律面前人人 平等
的设问,不限制学生思考的空间。
12
启示三
对“小栏 目”科学 整合、取 舍、调整
以学生为 中心
启示三
借用原 有材料 进一步 深入分
析
回归教材 文本,谈 收获感悟
依据“栏 目”素材, 创设现实
情境
13
困惑四:如何处理素材和文本的关系?
三、“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巧妙设计 ,整合借力
板块二 法眼看平等 活动一:以案说法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