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的超声诊断
原发性肾淋巴瘤的超声诊断

腮腺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体会

腮腺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体会目的通过研究腮腺腺淋巴瘤在超声声像图中的表现,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41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声像图表现,综合分析其肿瘤的各项指标。
结果超声诊断为腮腺腺淋巴瘤32例,腮腺混合瘤6例,肿大淋巴结2例,混合性包块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78%,结论超声对于腮腺腺淋巴瘤的准确诊断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标签:腮腺腺淋巴瘤;超声诊断腮腺腺淋巴瘤是涎腺疾病中一种良性肿瘤,不典型者常易与腮腺混合瘤混淆,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在临床方面的广泛应用,超声对于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有了其独特的优势。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选择2010年3月—2011年3月经我院彩超检查,后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患者41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例,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61岁),患者多以颈部一侧少数双侧发现肿块就诊,肿块大小不一,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就诊患者在肿瘤较小时常无明显体征,多数因肿瘤瘤体增大压迫周围组织而产生压迫症状就诊。
1.2仪器与方法仪器使用PHILIPSH EnviSor和GE LOGIQ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8—10MHZ.1.3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检测,或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充分暴露患处,两侧均有肿块时,应轮流检查,要求对腮腺及周围组织结构均能进行认真检查,并与健侧进行对比,要求探头置于肿块处进行连续性滑行扫查,扫查切面采取纵切、横切、斜切多切面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周围及内部彩色血流等各项指标。
2结果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的41例患者中,超声诊断腮腺腺淋巴瘤者32例,准确率78%,误诊9例,占22%(其中误诊为腮腺混合瘤者6例占14%,误诊为肿大淋巴结者2例,占4%,不确定诊断者2例,占4%),在41例被选患者中,39例男性患者均有不同长短的吸烟史,平均烟龄30年,20支/天,其中32例超声明确诊断为腮腺腺淋巴瘤,另外7例男性患者被分别诊断为腮腺混合瘤4例,肿大淋巴结1例,不确定性质包块1例。
超声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断涎腺肿 瘤的性质 _ 沈山, 国志 .腺淋巴瘤 发病因素与机制 研究 的新进展 ( 1 张 综述 ) [] J .口腔颌 面外科杂志 ,0 2 l :2 20 ,226—28 2. [] 王大仁 , 2 邓香富 , 谭学 新 , . 等 应用 聚合酶链 反应技术 检测腮腺 腺淋 巴瘤中 E B病毒整合 [ ]华西 口腔医学 杂志 ,97 1:3 J. 19 ,7 11
研究 证实 , 超声造影 可 以更 好地 评估 肿瘤 的血管结 构 , 更加
容易地追踪血管 的走行 , 取定 量和半 定量 资料 , 助于判 获 有
构 , 9 .%。腺淋 巴瘤的这一声像 图特点与其相应 的病 理 占 03 学基 础有关 , 病 ̄_ 6 腺 淋巴瘤由腺体及囊 性结 构组成 , kt, 】 内
但脂 肪瘤内无 明显 血流信号。
综上所述 , 腮腺 区各种肿块 的声像 图特点存在一 定的交
发 于中老年 , 男性 多于女 性 , 且与 吸烟 有关 的特点 相符 。2 8
个 (0 3 病灶位于腮腺浅叶或 下极 , 一特点 与腺淋 巴瘤 9 ,%) 这 多发生 于腮腺浅 叶或 下极 的特性 又相一致 。腺淋 巴瘤具有 多发及囊性变倾 向。本组 2 例 中多发 4 (5 4 ,1 6 例 1 .%)3 个病
现 。具体病 因不 明, 多学 者研究发 现L3, 很 】 腺淋 巴瘤的发生 . J
与 吸烟有 关 , 也 是 造成 本 病男 性 患者 比例高 的 原 因 , e 这 D R [等报道 9 .%的腺 淋 巴瘤 患者有 吸烟史 。腮 腺腺 淋 巴 u4 】 75 瘤起源于腮腺 内、 外淋 巴结 内异味 的唾液腺 导管 上皮组 织 , 而腮腺 内淋巴结一般位于浅叶或下极 , 因此该病多见 于腮腺 浅叶或下极 。本 组 2 例 5 3 O岁 以上者 2 0例 (6 9 , 女发 7 .%)男 病 比例 达 2 : , 5 1有吸烟史者 2 例 (4 6 , 与腺淋 巴瘤好 2 8 .%)这
淋巴瘤的超声诊断

何杰金氏淋巴瘤的血流信 号往往表现为短血流橇, 这种现象由小动脉和小静 脉所形成。
”
淋巴结活检、免疫组 化提示:血管免疫母 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女,33岁,无意中 发现右侧颈部包块 伴消瘦半月余。
现已做了3次化疗。相 关超声图片如下:
最后一次1:二维
图2:血流
脾脏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病例NO:1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病 例,腹腔淋巴结和脾脏 内部的淋巴瘤图像,尤 其是脾脏内部的病变图 像有意义。 先看看脾脏内部的情况。 可见低回声结节和稍强 回声结节。
脾脏周边部包块
腹腔内部的淋巴结。
外周软组织淋巴瘤病例NO:1 男,60岁,小腿部肿块; 图1--1:超声示低回声肿块,内回声均质
图1--2:能量图 示低回声肿块内 丰富血流显示
图1--3:能量图可见分支状 血流,PW可检测到动脉频谱;
图1--4:CDFI可见 分支状血流,PW可 检测到动脉频谱;
外周软组织淋巴瘤病例NO:2 女,8岁,腋窝部肿块; 图2--1超声示多发低回声包块
图2--2CDE示 低回声包块 内丰富血流
淋巴管瘤的超声诊断及声像图分析

・4 9 ・ 6
边 界多不清 晰 , 内为迂曲扩张 的管 状结构 , 腔小 , 不均匀 的 囊 呈 蜂窝状 或囊 实混 合结 构 。特 别是 本组 有 1例分 布在脾 与 肾之 间 的肿块 ,.c 6 4m×7 1m大 , 较均 质的强 回声 , 似实 性 , .c 呈 类 超 声诊 断为副脾或 肾上腺 肿瘤 , 而手术病 理证 实为海绵 状淋 巴管 瘤 。分析误诊 原 因, 主要是 对 淋 巴管瘤 的三 种类 型 认识 不足 , 只停 留在囊性结 构的概念上 , 而未考虑 到淋 巴管瘤 若同时 含有 血管成 份 , 当血 管成份 所 占比例较 大 时 , 块 即 出现近 似血 管 肿 瘤 的声像 图表现 , 为混 合性 回声 或 高 回声 , 时常 难 以与血 管 此
强 回声 与不 规则液性暗 区相混 杂 。1 分布在 眼眶和另 1 分 例 例
布在 甲状腺锥 体叶的囊性 淋巴管瘤 , 即呈囊实混合性 ( 2 , 图 ) 肿 块直径 2m~3m, 示 血 流信 号 , 声诊 断 均 为混 合性 肿 块 。 c c 显 超 另 5 海绵状淋 巴管瘤 散发在脾 脏 、 例 乳突皮 下 、 颈部皮 下 , 肿块
例 。全部 病例均可触及 呈进行性增 大的无痛性肿块 。 12 使用 A 一20和 A L30 . I 0 5 T -00型彩 色 超 声 诊断 仪 , 头 频率 探
35 0 z . 充
所在部位 , 依据病 变 的深浅 采 用不 同频 率 的探头 进行 扫 查 , 检 查时 注意观察病变 与其周 围血管 及淋 巴管 走行 的关 系, 根据血
构呈蜂 窝状 , 部分呈囊实混 合性肿块并 有小动 脉小血 管进入 肿 块内, 检测到低 速血流频谱 。根 据其发 生部位 及图像 特征可 分 为几种类 型 , 表 2 见 。
颈部淋巴瘤超声诊断标准

颈部淋巴瘤超声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颈部淋巴瘤是指淋巴结在颈部发生异常增生或肿瘤形成的疾病。
超声诊断在颈部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地评估病变的性质、大小、位置以及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颈部淋巴瘤超声诊断的标准及相关内容。
一、颈部淋巴瘤的超声表现1. 形态特征颈部淋巴瘤通常呈现为边缘清晰、形态规则的淋巴结肿大。
常见形态包括椭圆形、圆形、卵圆形等。
淋巴瘤的形态还与其病变类型有关,如滤泡性淋巴瘤常呈多发的圆形或卵圆形,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则可能表现为单个大型淋巴结。
在超声图像中,淋巴瘤可呈现等回声、低回声、无回声等不同的回声特征。
2. 血流特征颈部淋巴瘤的血流灌注情况对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而言,恶性淋巴瘤的血流灌注明显增强,表现为淋巴结内见到血管影或者血管分支。
而良性淋巴瘤的血流灌注则相对较少,呈现为淋巴结周围呈环形分布的少量血管。
3. 壁厚度淋巴瘤的壁厚度也是超声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淋巴瘤的壁厚度一般小于3mm,如果壁厚超过3mm,则提示可能存在恶性变。
4. 回声分布根据淋巴瘤的回声分布,可以进一步判断其性质。
一般而言,淋巴瘤呈现为均匀、无回声为良性,而出现分叶、不均匀回声或细小强回声区则提示可能为恶性淋巴瘤。
根据颈部淋巴瘤的超声表现,可以制定如下超声诊断标准:1. 淋巴结大小直径超过1cm的颈部淋巴结,应予以警惕。
在超声检查时,应关注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回声特征等情况,如果发现淋巴结明显增大或存在异常表现,则应进一步进行病理检查。
2. 血流灌注淋巴瘤的血流灌注增强是其恶性的重要表现之一。
在超声检查时,应认真观察淋巴瘤的血流情况,如发现有大量血管分支、血管内充盈等异常表现,应高度警惕可能存在的恶性淋巴瘤。
3. 回声特征淋巴瘤的回声特征可以反映其组织结构和性质。
一般来说,恶性淋巴瘤的回声特征比较复杂,如出现分叶、不均匀回声、强回声区等。
在超声检查中应认真观察淋巴瘤的回声特征,结合其他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评估。
超声诊断2例恶性淋巴瘤

考虑恶性肿瘤。纵隔肿物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病理诊 断为 B淋 巴母细 胞淋 巴瘤 。
2 讨 论
淋 巴瘤 是 原 发 于 淋 巴结 或 淋 巴组 织 的恶 性 肿 瘤 , 我 国发 病率 有逐年 上 升趋势 , 在 占所 有 恶性肿瘤 死 亡率 的第 1 —1 。弥 漫大 B细 胞 淋 巴瘤 和 B 1 3位
查见一 巨大 肿物 突 出于 右 侧上 腹 部 , 周 围组 织 器 与 官分 界欠 清 , 动度 差 , 分结 肠及 十二 肠粘 连于 肿 活 部
巴瘤 的认 识 和诊 断水 平 有 了很 大提 高 , 超声 作 为 首 选 检查 手段 , 而且 可 以引 导穿 刺 细胞 学 检查 和组 织
活检 , 简便无创 , 费用低廉 , 具有很大优势。 超 声 检查 淋 巴瘤 声 像 图表 现 多样 , 霍奇 金 淋 巴 瘤主要表现为表 浅淋 巴结肿大, 非霍 奇金淋 巴瘤 除
治疗 。
参考文献 :
[] 1苄锦 国, 董戴玉 , 任玉梅 . 非霍 奇金淋 巴瘤 17例误诊分析 [ ]I 2 J. 临 床误诊误治 ,0 1 1( )15 20 ,42 :1 .
淋巴母细胞淋 巴瘤均为非霍奇金淋 巴瘤 , B淋 巴母 细胞淋 巴瘤更 为少见。非霍奇金 淋 巴瘤误诊率极 高, 可达 8 %_ , 病 多 发 生 于 表 浅 淋 巴结 、 隔 、 0 1该 j 纵 腹腔和腹膜后淋巴结 、 以及腹部器官, 以往诊断手段 主要 是 c T和 淋 巴管 造 影 , 确诊 主要 依 据 手 术 切 除 或穿 刺病理 检查 _ , 2 随着超 声技 术 的不断 发展 , 淋 J 对
患者 女 ,5岁 , 4 因发 现 右上 腹 肿 物伴 间 断性 腹 胀 3个 月 , 重一周 于 2 1 加 00年 1 月 入 院 。查 体 : 1 腹
超声诊断小肠淋巴瘤1例

超声诊断小肠淋巴瘤1例患者男,88岁。
半年前因左眼上眼睑下垂,睁眼费力,于当地中医院行针灸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两个月前患者感觉腹部间断性隐痛,以右中下腹为著,近期腹痛有逐渐加重趋势,遂来我院就诊。
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晰,精神欠佳,形体消瘦,无发热,二便正常;于双侧颈部、锁骨上、腋窝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左下颌处可触及几个约8mm-15mm的淋巴结,边界尚清,活动度尚可,无明显压痛;右中下腹有轻压痛,无反跳痛,腹部无移动性浊音。
门诊血常规检查未见异常。
采用飞利浦HD1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12MH的高频探头,空腹行腹部扫查,所见声像图为:腹腔内未见肠管扩张,肠系膜间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回声及液性暗区,于右中下腹局部肠管肠壁不均匀增厚,非环状增厚,肠壁层次结构显示不清,局部黏膜面呈“拱桥样”改变,增厚肠壁内部回声明显减低,最厚处约5.7mm,(见图1),彩色显示于增厚的肠壁内可见红蓝相间的点状、短棒状血流信号(见图2),血流的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均在正常范围内,动态观察该处肠管蠕动差,管壁僵硬。
超声提示:右中下腹局部肠管肠壁增厚、回声减低,血流信号较丰富,建议进一步检查。
患者于两天后行无痛肠镜检查,镜下可见于乙状结肠处可见一大小约0.8*0.7cm的似息肉样突起,回盲部可见局部肠壁粘膜面高低不平,色淡红,并可见几个大小约3-5mm的不规则溃疡,于此两个部位分别钳取若干组织块送病检。
病理诊断报告单显示:1盲肠:灰白组织五块,直径约0.2cm,全;2、乙状结肠:息肉状组织一块,大小0.7*0.5*0.3cm,广基无蒂,全。
病理诊断:1、(盲肠)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考虑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乙状结肠)管状腺瘤,基底净。
CD20(+),CD3(散在+),CD5(散在+),CD79a(+),Ki-67(60%+)。
讨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大多以无痛性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见表现,但较霍奇金病(HD)少见,肿大淋巴结可引起相应压迫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淋巴瘤的超声诊断
发表时间:2012-09-13T17:48:59.4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6期供稿作者:李群芳彭淑娟[导读] 本文对在我院超声科检查所发现的2例淋巴瘤进行一下分析与讨论。
李群芳彭淑娟(厦门莲花医院超声科福建厦门 3 6 1 0 0 7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霍奇金病(简称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简称NHL)两大类,组织学可见淋巴细胞和(或)组织细胞的肿瘤性增生,由于病变部位和范围不尽相同,临床表现很不一致,原发部位可在淋巴结,也可在结外的淋巴组织,本文对在我院超声科检查所发现的2例淋巴瘤进行一下分析与讨论。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2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淋巴瘤患者,男42岁(转移性淋巴瘤),女,27岁(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患者均无任何临床表现,仅在腋窝处触及肿物而来我院常规检查,后经活检病理证实为淋巴瘤。
1.2仪器与方法使用ALOKa—a10、ALOKa—4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8—13H M z,常规超声检查,根据检查所需不同深度调整探头频率,观察病灶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浸润深度及周围是否有淋转移及血流分布等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2 结果
病例一:男,42岁,右侧腋窝处无痛性肿块多年,2011年8月来我院做彩超检查。
超声所见:右侧腋窝腋中区腋血管旁探及一低回声团块,大小约51.9x23.0m m,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后方无明显衰减,其旁探及二个大小约13x5m m、11x4m m椭圆形低回声团块,形态失常,包膜完整,皮质区呈非对称性增厚,髓质和淋巴门消失,团块后方无衰减,C D FI:显示团块内血流信号丰富,呈高速低阻动脉血流频谱。
见附图一。
超声提示:(1)右侧腋窝低回声占位—性质待定(考虑淋巴瘤可能)。
(2)右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该患者在我院活检病理证实为转移性淋巴瘤,后经C T全身检查未发现原发病灶,目前正进行系统治疗。
.
病例二:女,27岁,右侧腋窝无痛性肿块,2011年9月24日来我院行彩超检查。
检查所见:右侧腋窝腋下区及腋中区腋血管旁、右颈部均探及数十个大小不等的类圆形低回声团块,呈串珠状排列,包膜完整,皮质区明显增厚,髓质区及淋巴门明显变窄及消失,C D F I:显示较丰富血流信号,呈高速低阻动脉血流频谱,腋下区较大者约27x26mm,腋中区最大的约15x11mm,颈部较大的约24x10mm,图略。
超声提示:(1)右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原因待查(考虑淋巴瘤可能)。
(2)右侧颈部多发性淋巴结肿大。
该患者在我院经活检病理证实为非霍杰金氏淋巴瘤,目前正接受系统治疗。
3 淋巴瘤临床表现
无痛性进行性的淋巴结肿大或局部肿块是淋巴瘤共同的临床表现,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全身性。
(2)多样性。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表现有如下二个特点:
a.随年龄增长而发病增多,男较女为多;除惰性淋巴瘤外,一般发展迅速。
b. NHL有远处扩散和结外侵犯倾向,无痛性颈和锁骨上淋巴结进行性肿大为首发表现者,对各器官的压迫和浸润较多见,常以高热或各器官、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本文2例患者均无任何临床表现,仅在腋窝处触及肿物而来我院常规检查,后经活检病理证实为淋巴瘤。
4 讨论 4.1淋巴结转移癌研究发现某些转移瘤具有如下特异表现:结内有不规则无回声区及砂砾样点状强回声。
有学者认为转移瘤内无回声为囊变坏死,有认为当转移瘤细胞低分代及未角化时,为无回声或囊性表现。
Yi n gM和Ah u j aA综合前人研究结果认为淋巴结纵径>8mm,横径>5m m多为恶性;淋巴结纵横比<2多为恶性淋巴结。
国内亦有相关报道称腋窝淋巴结>8mm考虑乳腺癌淋巴结转移。
4.2非霍奇金淋巴瘤 4.2.1基本病理变化病变的淋巴结体积增大,质地稍软,切面均质状,灰白或灰黄,可见出血、坏死。
镜下,淋巴结部分或全部被破坏;瘤细胞成分较单一,形态较一致,弥散或结节状排列;淋巴结小梁、被膜及其外周脂肪组织不同程度地被非霍奇淋巴瘤瘤细胞浸润。
尤其是瘤细胞成片浸润淋巴结外周脂肪组织是诊断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4.2.2分类
①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绝大多数属B细胞系,少数属于T细胞系,多发于老年,男性较多。
多隐性发病,病情进展慢。
②滤泡性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人,最常发生于淋巴结,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也可累及脾、肝、骨髓等。
③弥漫型大细胞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以老年人为主,男性多见。
④B u r k i tt淋巴瘤:是一种可能来源于滤泡生发中心细胞的高度恶性的B细胞肿瘤。
临床上有非洲地区性、散发性和H I V相关性三种形式。
⑤蕈样霉菌病:是原发于皮肤的T细胞淋巴瘤。
表现为湿疹样皮损,有不规则红色或棕红色斑疹,逐渐发展使皮肤变硬呈斑块状。
⑥多形性T细胞淋巴瘤: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脾大,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
4.3超声诊断恶性淋巴瘤的优势超声通过对颈部、锁骨上窝、腋窝等浅表及腹部各后腹膜等结内淋巴结的扫查,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影像学信息。
不足之处:由于空气与人体软组织间特异性阻抗差异较大,遇腹腔气体过多时可使腹腔内及腹膜后结构模糊不清,大量腹膜后脂肪亦降低超声图像的分辨力,对此类病人如超声诊断不满意而临床高度怀疑大血管周围病变可选择性做C T扫描等检查,超声显像技术作为一种检查手段诊断恶性淋巴瘤,与TC、X线、胃肠钡餐造影等其他检查方法密切配合,能减少漏、误诊,提高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率。
参考文献
[1]超声医学网.
附图一:转移性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