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人教版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人教版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默写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2)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____________________,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3)《论语》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唤醒“征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正如《论语》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用九个名词,勾画出一副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1.(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镜(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答案】(1)杨花落尽子规啼【解析】(1)注意“啼”的正确书写。

【答案】(2)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解析】(2)注意“攒”的正确书写。

【答案】(3)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解析】(3)由“‘学’和‘思’辩证关系”可推知答案,注意“罔”“殆”的正确书写。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模拟检测试题(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按要求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2.本试题不分ⅠⅡ卷,所有答案都写在答题卡上,不要直接在本试卷上答题。

3.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对应的答题卡区域,不得超出规定范围。

一、积累与运用(20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2分)一般情况下,蟋蟀进入秋季就会慢慢老死,只有白露前脱壳.的那些蟋蟀能安全过冬。

也许知道大限将至,时不我待,蟋蟀都在放声高歌。

这些或嘹亮、或低沉、或清脆、或沙哑、或悠长、或短促的蟋蟀声,只要换种心情静静地dì听,便能听出其中的千般滋味。

①壳_________ ②dì ________2.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着灿烂的中华文明,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

②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人生梦想。

12③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即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 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

A.承载 完成 因而B.继承 成就 因而C.承载 成就 从而 D 继承 完成 从而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校训的设定不应是校长的心血来潮....,不应是“拿来主义”,而应是基于学校历史传统,经过全校师生深入挖掘,通过集体智慧创生发展的思想成果。

B.胡杨在风沙中排开阵势,即使疲乏得直不起腰,即使中心已空筋疲力竭,即使已死气..沉沉..,可绝不退后一步,守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C.文学创作其灵魂是创新。

没有创新的作品,不是真正的作品,不可能被世人接受,更不可能流芳百世....。

D.“实锤”一词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网络恶意攻击、谣言泛滥等不良现象的抵制,同时也反映出网友们对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现象的更为理智的判断。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三下语文人教版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三下语文人教版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三下语文人教版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简陋(lòu)B. 埋怨(mán)C. 拘束(shù)D. 气魄(pò)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娇揉造作B. 和颜悦色C. 惹事生非D. 张慌失措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这种行为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B. 这部电影场面宏大,堪称一部杰作。

C. 老师在课堂上妙语连珠,引人入胜。

D. 这篇文章结构混乱,让人读起来一头雾水。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工作能力也很强。

B. 这个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需要慎重考虑。

C. 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戴着一副近视眼镜。

D.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读起来津津有味。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今天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妈妈问。

B. 他喜欢读书,画画,听音乐。

C. 这个问题很难,我想请教一下老师。

D. “我明天要去北京出差。

”他说。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6.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7. “床前明月光”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8.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9.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

()10.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指桂林的山水景色在我国是首屈一指的。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_。

12. “______,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诗人苏轼的名句。

13. “______,草色入帘青”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句。

14. “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名句。

15. “__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是《论语》中的名句。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分)16. 请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部编版教材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教材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教材语文中考模拟试卷(一)试卷说明:本卷共三大题29小题,共计120分,时量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 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眼眶.(kuàng) 殉.职(xún) 搓捻.(niǎn) 混.为一谈(hùn)B.确凿.(záo)伛.偻(yǔ)沆砀.(dàng)忧心忡.忡(zhōng)C.愧怍.(zuò) 棱.镜(léng) 镌.刻(juān) 坦荡如砥.(dĭ)D.自矜.(jīn)谒.见(yè)佝.偻(gōu)瞠.目结舌(chē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 荧光帐蓬络绎不绝沥尽心血B. 秀颀遏制吹毛求疵名副其实C. 谛造蔓延目眩神迷德艺双馨D. 荫蔽料峭大相径廷正襟危坐3.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刚进入初中时的豪言壮语犹在耳畔,中考的决胜时刻就已经来临。

B.中国男子足球队厉兵秣马,计划在国际赛场上大放异彩,结果却以大比分惨败于国际三流球队,再次让人感到差强人意。

C.游玩途中不乏秀色美景:仰面遥望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俯瞰清流,浮光掠影,清澈见底。

D.顺境和逆境都是人生常态,不因成功而固步自封,也不因挫折而一蹶不振,此之谓智。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能否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要做到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扶到点上、拱到根上。

B.把新冠肺炎诊疗救治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确保患者、医院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救治,这是“人民至上”执政理念和社会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C.《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

D.为了有效防止流感病毒的泛滥和滋生,我们应做到勤洗手,常通风,注意个人卫生。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2分)A.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1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苏州有黑砖白瓦的水墨风情,在小舟的荡漾中看岸上的亭(láng) 别具特色,一道道美丽风景划过身边:仔细打量那一座座(yùn) 藏着姑苏特色的桥梁,石桥、木桥、竹桥、拱桥、平桥、弯桥,造型各异,(zī) 态万千……白发苏州,穿越了千年时光的古老苏州,就这样留在你的记忆里,没有一丝的遗(hàn) 。

①亭(láng) ②(yùn) 藏③(zī) 态④遗(hàn)2.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4分)“文人脚印”与“人生苦旅”仿佛镜头与滤光镜,一经重叠,登时聚现作家“文化人人生苦旅”这一“取景眶”。

背景(地域、景物)尽管移动变更——从文化胜地、名城到罕为人知的古人足迹,到原始洞穴、乡间小镇、海外乔居地;从牌坊、笔墨到夜雨、夜航船……前景中飘然来去的却是一类人(文化人及少数与文化史有密切关系的非文化人):诗人、画家、皇帝和官员、学者、乡村教师……还有一个不识字的王道士。

即使有些人的行迹已被知晓了,这次却是面对面的感受他们呻吟、挣札和深藏的哀伤和遗罕。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①日月之行,;星汉灿烂,。

(曹操《观沦海》)②,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③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④谈笑有鸿儒,。

人教版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短文,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1)人们通常喜欢把漫山遍野的嫩绿映入眼帘的时候叫做“春意盎然”,可是那对于梨花来说,似乎并不是特别适合。

(2)梨花看上去更像是一位容易受伤的少女,她怎么会有“春意盎然”这样的心情呢?她把所有的美丽都融入到害羞中,没有任何花朵可以像梨花那样舒展自如,而又那样含蓄、淡雅。

(3)梨花一直以来都有一种近似的名字,叫“梨童”因为她总是在绽放、开放的时候,她显得比较矮小,更像一个小孩子。

梨树上的花朵总是被摇曳的枝干高高挑出,有的人甚至用台“鸟笼花”来形容梨花,那像是一群花鸟在高歌奋斗。

要求:1.将短文补充完整,使上下文通顺连贯,并适当抒发自己的观点与感受。

2.不必逐句翻译,可适当发挥,字数不少于1500字。

梨花的婉约之美人们通常对于嫩绿的春景都充满喜悦和期待,然而对于梨花来说,这种描述似乎并不适合。

梨花更像是一位容易受伤的少女,她把所有的美丽都融入到害羞中,没有任何花朵可以像梨花那样如此舒展自如,同时又那样含蓄、淡雅。

梨花一直以来都有着一个近似的名字,叫做“梨童”。

这是因为在绽放和开放的时候,梨花显得比较矮小,更像一个小孩子。

梨树上的花朵总是被摇曳的枝干高高挑出,有的人甚至用“鸟笼花”来形容梨花,那像是一群花鸟在高歌奋斗。

梨花的美丽并非来自她的绚烂辉煌,而是源自她的婉约。

她宛如一位腼腆的女孩,总是低垂着头,不愿与人争辩。

梨花的每一朵花瓣都是那么的柔弱纤细,宛如婴儿的手掌。

当微风吹过,她们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述说她们的心事。

那种宛如化不开的爱意悄悄地流淌在大地之间。

梨花的婉约之美,让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露。

她给人以舒适和惬意的感觉,让人心生敬畏和迷醉。

每到春天,梨树挂满了婚礼般的花朵,给人们带来了喜悦和生机。

梨花的纯洁和无邪更是让人心驰神往。

她们并不像玫瑰那样充满了骄傲和傲慢,也不像牡丹那样繁华浓艳,却以自己独特的姿态存在于花的世界中。

在我看来,梨花的婉约之美是大自然赋予她们的一种独特的气质。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测试卷含答案(一)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测试卷含答案(一)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测试卷含答案(一)学校:_________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_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3.请务必在...,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上答题....“答题卷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②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③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④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⑤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⑥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古诗文句子。

①《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作者借用曹操的话从侧面赞美孙权的英雄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②《陋室铭》中,揭示刘禹锡虽身居陋室却不觉简陋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①濯清涟而不妖(2). ②采菊东篱下(3). ③千树万树梨花开(4). ④随君直到夜郎西(5). ⑤不畏浮云遮望眼(6). ⑥乱花渐欲迷人眼 (7). (2)①生子当如孙仲谋(8). ②惟吾德馨【解析】【详解】(1)直接型默写:①古诗文名句记背是牢固。

对句子记背准确,默写句子前后顺序不可颠倒。

②默写时出现错字、别字、漏字、加字,或直接空出不会写的字。

如“濯”属于难写字,“清”“涟”“郎”属于易错字,易错写成形近字“青”“莲”“朗”。

部编版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含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狼藉./慰藉.伺.候/伺.机而动日薄.西山/薄.利多销B.悖.论/蓬勃.催.眠/摧.枯拉朽巍然屹.立/迄.今为止C.包扎./扎.实巷.道/街头巷.尾哄.堂大笑/一哄.而起D.咳嗽./洗漱.晦.涩/诲.人不倦负隅.顽抗/无独有偶.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枢纽荧光屏人才辈出通情达礼B.决窍狙击手一筹莫展矢志不渝C.懈怠流水账相辅相承粗制滥造D.庇护挖墙脚仗义执言变本加厉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

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A.①②⑤④③B.③⑤④①②C.④①⑤②③D.④①③②⑤4.古诗文默写写。

(8分)(1),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2)峰回路转,,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团聚,秉烛夜谈的句子是:“,。

”(4)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

陶渊明的“,。

”(《饮酒》),一束花,一抹山,这种随意自然是风雅;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杯酒,一轮月,这种潇洒浪漫是风雅;刘禹锡的“,。

”(《陋室铭》),一架琴,一卷经,这种恬静淡泊也是风雅。

5.名著阅读。

(4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丰满的,优缺点并存。

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分析他的优点和缺点。

①猪八戒(《西游记》)②武松(《水浒》)③米开朗琪罗(《名人传》)每一个人的成功之路或许都不尽相同,但我相信,成功都需要每一位想成功的人去努力、去奋斗,而每一条成功6.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第Ⅰ卷(24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朔.气(sù) 污秽.(huì) 慰藉.(jiè)屏息敛.声(liǎn)B.迸.射(bèng) 畸.形(jī)炽.痛(zhì)面面相觑.(qù)C.锃.亮(zhènɡ)镌.刻(juān)阻遏.(è)尽态极妍.(yán)D.雏.形(chú)陨.落(yǔn)机杼.(zhù)颔.首低眉(hàn)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怪诞混淆黯然失色无遐及此B.沧桑膜拜锋芒必露芳草萋萋C.荣膺愧怍无可置疑油光可签D.诘责恣睢鸦雀无声断壁残垣3.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母亲和妹妹都会唱家乡的山歌。

母亲的山歌,妹妹的山歌;母亲的山歌是山洞里流出的一泓清泉,所以水一样的;妹妹的山歌是云端里飞来的一只云雀,所以云一样的。

母亲和妹妹的山歌,都来自生活、大地和心灵,所以格外生动和动听。

以至于,母亲和妹妹的山歌停了,那声音还萦绕在梁上,飘荡在天上,真正的天籁之音。

A.高亢清丽低回圆润飘逸干净温厚酽醇B.飘逸干净温厚酽醇低回圆润高亢清丽C.低回圆润高亢清丽温厚酽醇飘逸干净D.温厚酽醇飘逸干净高亢清丽低回圆润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泰州举办老街旅游文化节,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B.洪宗礼先生说,没有实践,教材编写便缺了源头活水....。

C.诈骗分子推陈出新....,利用最新的市场漏洞,想出了新的诈骗手法。

D.《朗读者》《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节目如一股股清泉,沁人心脾....。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运动员们在比赛中都全身心投入,他们无时无刻不忘自己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期望。

B.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C.我们的语文教材几乎是世界上最薄的,比几个主要国家同类教材少好几倍。

D.摆在我们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

6.对下面选文中划线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A.夫治国犹栽树本/ 根不摇/ 则枝叶茂盛/ 君能清净/ 百姓何得/不安乐乎B.夫治国犹栽树/ 本根不摇/ 则枝叶茂盛/ 君能清净/ 百姓何得不安乐乎C.夫治国犹栽树本/ 根不摇则枝/ 叶茂盛/ 君能清净百姓/ 何得不安乐乎D.夫治国/ 犹栽树本根/ 不摇则枝叶茂盛/ 君能清净/ 百姓何得不安乐乎7.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粒小水滴。

②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③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细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④虽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

⑤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A.①④⑤③②B.⑤③①④②C.③①④⑤② D.②③④①⑤8.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学派经典著作《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史书,《水浒传》《西游记》都是章回体长篇小说。

B.古代山水游记、山水小品文,以其清新秀雅的文笔,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幅鸟语花香、风光旖旎的山水画卷,深受世人称道。

宋朝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在《三峡》里描绘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风光,突出了“奇山”“异水”的特点。

C.鲁迅说过,对比是认识事物的好法子。

小说《孔乙己》《故乡》和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让我们领略了对比艺术的高妙。

D.《简·爱》中,简·爱是一个性格坚强、朴实、刚柔并济、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斯威夫特通过格列佛的奇遇,描述了英国统治阶层的斑斑劣迹;契诃夫的《变色龙》以辛辣的笔调刻画了沙俄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奴才嘴脸。

第Ⅱ卷(126分)二、积累运用(26分)9.按要求规范、工整地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文句子。

(10分,每空1分)(1)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潼关怀古》)(2)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3) ,必先苦其心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瀚海阑干百丈冰,。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句诗表现了落花积极进取的精神,但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在境界上更胜一筹。

(6)在“两会”上,许多代表关注高房价、关注民生,其中有代表借用唐代诗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两句诗“,”表达了“居者有其屋”的良好愿望。

(7)《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和《与朱元思书》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10.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6分)秋兴八首(其一)①(唐)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11.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2分)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有真实的付出,就会发现许多门都是虚掩着的:在商界中,你付出智慧,你会发现财富的大门是虚掩着的;,,;,,。

12.综合性学习。

(8分)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

近年来,全国各地寻找“最美家庭”的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

全国妇联评选出全国“最美家庭”,重庆也评选出“最美十大家庭”。

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广西南宁的王芳20多年精心照顾脑瘫女儿,用至诚的母爱给予女儿最贴心的陪护,使女儿得以康复。

多年来她和丈夫李绿江一起坚持各种社会公益慈善活动,他们创办的民间慈善机构——“安琪之家”,至今已为5000多位脑瘫儿童提供了康复教育服务。

由此王芳家庭获得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材料二】“传家忠和孝,兴家文和德,持家勤和俭,安家让和忍,守家遵法度,败家酒和赌……”这是“重庆最美十大家庭”称号获得者杨兴明家传承了百年的家训。

这一家训,让五世同堂的大家庭拥有了长久的和睦与幸福。

杨兴明家住武隆县羊角镇石床村,他当年已90岁高龄,共有120余名子孙后人,他家凡是年满12周岁的后生必须熟背家训,其“齐家立德”的家规在当地成为美谈。

【材料三】涪陵区的陈朝晖出生于书香文化世家,他甘于清贫,追求精神文化,读书、藏书、品书,建立起了一个丰富的精神家园。

十多年,藏书6万余册,藏书的种类、数量和价值,在私人藏书界都享有盛誉。

他还修复整理古籍3万余本,在古籍文献的收藏方面,已经超过了中国西南各省市的大多数官方图书馆。

陈朝晖用自己对读书和传统文化的爱好,影响着家庭,影响着周边的人。

他的家庭因此获得“重庆最美十大家庭”称号。

(1)【发现“最美”】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探究以下两个最美家庭的特色。

(2分) 王芳家庭,美在杨兴明家庭,美在(2)【分享“最美”】你所在学校准备在本周五下午三点举行“大手牵小手,共建书香家庭”主题活动,你作为学校代表,请你用得体的语言邀请陈朝晖来校作一次报告。

(3分)(3)【弘扬“最美”】重庆市妇联将杨兴明家的老宅确立为“家风教育基地”,请你为这一基地写一条宣传标语。

(要求:有感召力,20字以内)(3分)三、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担当的力量》,完成13-16题(12分)担当的力量①和父亲聊到他小时候干农活的经历:农忙时,需要帮父母挑担子,最开始20斤的担子都压得喘不过气来。

后来慢慢适应了,30斤、40斤、50斤,只是肩上的茧越来越厚了。

他说,自己多挑一点,爹娘少干一点。

简短平实的话,却令人回味。

当父辈们十几岁时,他们就有了用稚嫩的肩膀替父母扛起家庭重任的担当。

那么,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具有担当的力量。

②而这种力量究竟源自何处呢?③担当的力量源自于爱。

A是什么给了花木兰放弃采桑织布的生活,选择代父从军征战沙场的勇气?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孝心。

④B是什么给了鲁迅不惧威胁利诱,像钢刀一样的笔锋刺向敌人心脏的骨气?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使命感。

C是什么给了焦裕禄忍受病痛的折磨,为兰考艰苦奋战治理“三害”的坚守?是“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拳拳报国之志。

他们对家庭、民族、国家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迎难而上、百折不屈、公而忘私、积极奉献,以担当的精神挺起整个民族的脊梁。

他们这些人,一直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⑤担当的力量源自于责任。

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

教师的担当是坚守三尺讲台默默耕耘,春蚕到死丝方尽;军人的担当是手握钢枪保家卫国,一腔热血沃疆土;党员干部的担当是危难面前那一声“共产党员跟我往前冲”的呐喊,是“四有”书记谷文昌“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是时代楷模燕振昌“克勤克俭,忠诚敬业,勤勉热心,求真务实”的真心。

作为一名年轻的学生,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神圣使命,笃行学习报国之志,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⑥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传承。

一代代的传承,一代代的弘扬。

将会形成激励我们年青一代的不竭的动力源泉。

担当,是融入中华民族文明血脉中共同的精神信仰,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孟子,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到“一片丹心图报国”的于谦。

这些民族之魂把千钧重担扛在肩上,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至今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有力支撑。

⑦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担当,就是要传承祖辈父辈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不惧牺牲的精神与品格,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在刻苦学习和勇于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以渊博的学识、宽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积极作为,在新时代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

(选自2018年4月24日《人民日报》,作者孔子文涵,有改动)13.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14.选文第③-④段中的A、B、C三个画直线句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3分)15.选文第⑥段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6.简析选文②-⑦段的论证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