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实验思考题

合集下载

模电实验四思考题答案(模电A)

模电实验四思考题答案(模电A)

实验指导书思考题及答案实验2.4 电压比较器四、实验总结报告分析提示1、将迟滞比较器的门限电压理论值和实测值进行比较 ,并分析误差原因。

答:门限电压理论值为112OH T RU U R R +=+,112OL T RU U R R −=+。

稳压二极管稳压值不是正好±8V ,电阻R1和R2阻值的误差。

五、预习要求阅读本实验内容,了解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电压比较器的工作原理。

填写表2-4-1中的内容。

理论计算图2-4-2(a )电路中,上限门电压U T+= 0.73V ;下限门电压U T—= -0.73V 。

(112OH T RU U R R +=+, 112OL T RU U R R −=+,U OH =8V ,U OL = - 8V) 实验2.5 波形发生器四、实验总结报告分析提示1、整理实验数据,将波形周期的实测值和理论值进行比较,并分析误差原因。

答:正弦波频率为12f RCπ=,主要是10K 电阻和0.1μF 电容不是标称值。

方波周期表达式为周期为122ln (12)F R T R C R =+,可见R F 、C 、R 1和R 2的精度都影响周期。

2、RC 正弦波发生器图2-5-1中,电位器R P 的作用是调节正弦波的频率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表2-4-1 选定正确的操作方法(正确的在方框内画√,错误的在方框内画×) 项 目操作方法 运算放大器使用 运算放大器使用时须提供直流电源(±12V 和地)(√) 运算放大器须检测好坏,方法是开环过零(√)电压比较器仍须要调零(╳)迟滞比较器 利用迟滞比较器将输入的正弦波转换为输出的矩型波,对输入信号幅值大小没有要求(╳)答:不是调节正弦波的频率。

它的作用是调节放大电路的Av 值,使之满足振幅平衡条件Av=3(︱A F︱=1)。

3、方形波发生器图2-5-3,u c 波形中充、放电的幅值由什么决定?充、放电的时间由什么决定?答:方形波发生器是由滞回比较器和积分电路组合而成。

模拟电子实验课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华南理工大学

模拟电子实验课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华南理工大学

实验报告简要分析及参考答案实验一仪器的使用P178:交流毫伏表的使用(1)将信号发生器输出值与毫伏表测量值相比较,得到的结论是:信号发生器输出的电压是用峰峰值表示的,而毫伏表测量的电压是用有效值表示的,正弦波峰峰值电压是有效值电压的(2)用毫伏表的MANU和AUTO模式测量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其不同之处是:用MANU 模式测量时要把量程旋钮置于合适的量程才能显示正确的测量电压;AUTO模式则自动显示测量电压。

P178:思考题1.因为交流毫伏表的电压测量范围为100U A~300V,它能感应并测量仪器周围很微弱的干扰信号,所以交流毫伏表一接通电源显示屏上就有数码显示。

2.图(a):(1)调节触发方式选择开关在AUTO状态;(2)调节垂直位移旋钮在适当的位置;(3)调节亮度旋钮在适当的位置。

图(b):(1)T/DIV旋钮不要置于X-Y显示方式;(2)扫描时间选择旋钮的扫描频率不要选得太高,图(c):调节聚焦和垂直位移旋钮在适当的位置。

3.示波器的红夹子应于毫伏表测试线上的红夹子相接,示波器的黑夹子应于毫伏表的黑夹子相接。

如果互换使用将引入干扰,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甚至不能测量。

原因参阅课本P10。

实验二元件的识别与测量P1804.(2)用两手抓住表笔捏紧电阻两端测量其阻值,相当于把人体的电阻与所测电阻并联,所测电阻越大,影响越大,测量值越小。

P1816(2)用×100Ω档测出的阻值小,而用×1KΩ档测出的阻值大。

因为万用表不同的欧姆档流出的电流不同,×100Ω档时流出的电流大,×1KΩ档时流出的电流小。

当用不同的欧姆档测量同一只二极管时,由于二极管是非线性元件,等效电阻不是一个固定值,其值随电流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当用不同的量程测其正、反向电阻值时,测量值也不同。

P183:思考题用×1档电流大,×10k档电压大,都容易烧坏晶体管。

模拟万用表回路电流是从黑表笔流出;数字万用表回路电流是从红表笔流出。

模拟电子实验思考题及答案(64学时)

模拟电子实验思考题及答案(64学时)

位置设置 300V(╳); 30mv (√) 交流有效值(√); 峰值 (╳) 量程指示灯会闪烁(√); 无指示反映(╳) 需要(╳); 不需要(√) 能(╳); 不能(√)
实验 2.1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
理论要求:电路原理图参看实验指导书。 1、静态工作点的计算。 2、放大电路性能: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计算。
大,出了屏幕,会看不到波形; Y 轴校准方法; DC 和 AC 档位的区别。
2、交流毫伏表的使用 测量 10-2MHz 正弦信号的有效值。频带比示波器小,比万用表大。 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否则误差大。比如:正弦信号 Ui=1V,要选 3V 量
程档,用 30V 的话,误差大! 3、数字万用表
测直流电压、电流信号,电阻值。 测交流信号不如交流毫伏表精度高,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的交流信号有效值 都用交流毫伏表测量! 4、模拟万用表 在本实验室只用于单管放大时测静态工作点的电流 IB 和 IC。 5、信号发生器 正弦信号输入是有效值,切记!要注意分清题目给的条件是指正弦信号的有 效值(示例 Ui =1V)和最大值(示例 Uim=1V)。 6、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使用 +12V、地、-12V 这三个电源必须接上,运放才能工作。同时注意要打开电 源开关。
思考题 2: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和交流毫伏表都使用的是同种测试线,哪种 仪器的测试线在单独使用时红夹子和黑夹子可以短接?为什么? 答:示波器和交流毫伏表在单独使用时,红黑夹子可以短接。因为它们是信 号的输入端,短接时,输入信号为零。
6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信号发生器的红黑饺子不可短接,短接会烧毁仪器。因为它们是信号的输出 端,短接相当于把信号端直接接地,会烧毁设备。 六、预习要求
R1=RF

模拟电路实验思考题

模拟电路实验思考题

1.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实验思考题1)什么是电压有效值?什么是电压峰值?2)常用交流电压表测量的电压值和用示波器直接测量的电压值有什么不同?3)在用示波器测量交流信号的峰值和频率时,如何操作其关键性的旋钮才能尽可能提高测量精度?2.晶体管主要参数及特性曲线的测试实验思考题1)为什么不能用500HA型指针式万用表的R×1Ω和R×10Ω档量程测量工作极限电流小的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值?2)用500HA型指针式万用表的不同量程测量同一只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值,其结果不同,为什么?提示:根据二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和指针式万用表“Ω”档的等效电路,结合测试原理分析回答。

3.差分放大器实验思考题1)典型差分放大器与恒流源差分放大器最主要的特点和区别是什么?2)什么叫差分放大器的差模输入和共模输入?两者的输入电阻值有什么不同?3)简述差分放大器在差模输入和共模输入时,单端输出和双端输出的电压增益情况。

4.单管放大器的设计与测试实验思考题1)电阻R C和R L的阻值变化对放大器的电压增益有何影响?2)放大器的上、下偏置电阻R B和R2的阻值若按比例同时取得过小,将对放大器的静态性能和动态指标产生什么影响?3)电容C3若严重漏电或者容量失效而开路,分别会对放大器产生什么影响?5. 场效应管放大器的设计与调测实验思考题1)场效应管放大器的优缺点有哪些?2)为什么测量场效应管的输入电阻时要用测量输出电压的方法?3)一般不能用指针式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直接测量场效应管的V G S Q,为什么?6.集成功率放大器的应用实验思考题1)测量集成功放的输入电阻r i,为什么一般要采用测量输出电压的方法?2)集成功放内部电路共有4级放大器组成,其各级放大器各有什么主要功能和特点?3)实验测量和其结果均须满足如下条件:V o R<V o≤V o L M,V i«V o L≤V o L M,说明其理由。

7.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应用实验思考题1)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的输出电压V I A V是否随负载的变化而变化?为什么?2)在测量ΔV O时,是否可以用指针式万用表进行测量?为什么?3)图2-16所示电路中C2和C3各起什么作用?如果不用C2和C3将可能出现什么现象?8.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思考题1)负反馈放大器有哪4种组成形式,各种组成形式的作用是什么?2)如果把失真的信号加入到放大器的输入端,能否用负反馈的方式来改善放大器的输出3真波形?6)如果在图2-3所示的电路中三极管的发射极串联一个100Ω的电阻形成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

模电实验思考题

模电实验思考题

6.6-2为什么引入自举电路能够扩大输出电压的范围图XX_01电路是前面已讨论的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它虽然解决了工作点的偏置和稳定问题,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

如输出电压幅值达不到Vom= VCC/2。

现分析如下。

在额定输出功率情况下,通常输出级的BJT是处在接近充分利用的状态下工作。

例如,当vI为负半周最大值时,iC3最小,vB1接近于+VCC,此时希望T1在接近饱和状态工作,即vCE1= VCES,故K点电位vK= +VCC -VCES » VCC。

当vi为正半周最大值时,T1截止,T2接近饱和导电,vK= VCES»0。

因此,负载RL两端得到的交流输出电压幅值Vom= VCC/2。

上述情况是理想的。

实际上,图1的输出电压幅值达不到Vom= VCC/2,这是因为当vi为负半周时,T1导电,因而iB1增加,由于Rc3上的压降和vBE1的存在,当K点电位向+ VCC接近时,T1的基流将受限制而不能增加很多,因而也就限制了T1输向负载的电流,使RL两端得不到足够的电压变化量,致使Vom 明显小于VCC/2。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如果把图1中D点电位升高,使VD +VCC,例如将图中D点与+VCC的连线切断,VD由另一电源供给,则问题即可以得到解决。

通常的办法是在电路中引入R3C3等元件组成的所谓自举电路,如图2所示。

在图2中,当vI =0时,vD= VD= VCC-Ic3 R3 ,而vK= VK= VCC/2,因此电容T1两端电压被充电到VC3= VCC/2 - Ic3 R3。

图2当时间常数R3C3足够大时,vC3(电容C3两端电压)将基本为常数(vC3»VC3),不随vi而改变。

这样,当vi为负时,T1导电,vK将由VCC/2向更正方向变化,考虑到vD= vC3+ vK= VC3+ vK ,显然,随着K点电位升高,D 点电位vD也自动升高。

因而,即使输出电压幅度升得很高,也有足够的电流iB1,使T1充分导电。

模电实验思考题

模电实验思考题

模拟(线性)电子电路实验思考题1. 用示波器测量交流信号的峰值和频率时,如何操作其关键性的旋钮才能尽可能提高测量精度?P6答: 幅值的测量:Y 轴灵敏度微调旋钮置于校准位置,Y 轴灵敏度开关置于合适的挡位,即整个波形在显示屏的Y 轴上尽可能大地显示,但不能超出显示屏指示线外。

频率测量:扫描微调旋钮置于校准位置,扫描开关处于合适档位,即使整个波形在X 轴上所占的格数尽可能接近10格(但不能大于10格)。

2. 用500HA 型指针式万用表的不同量程测量同一只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值,其结果不同,为什么?P11提示:根据二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和指针式万用表“Ω”档的等效电路,结合测试原理分析回答。

答: 由本实验所测的二极管输入(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非线性的特性曲线,曲线的下方较平滑,上方较陡峭。

根据500HA 型万用表内部工作原理可知,用万用表的小量程测量时,对应串接到测量电路中的电阻小,流过二极管的电流大,对应工作在输入特性曲线中较陡峭的上方,所测的电阻值小。

用万用表的较大量程测量时,对应串接到测量电路中的电阻较大,流过二极管的电流较小,对应工作在输入特性曲线中较平滑的下方,所测的电阻值大。

3. 放大器的上、下偏置电阻1B R 和2B R 若取得过小,将对放大器的静态和动态指标产生什么影响?P17答: 上、下偏置电阻1B R 和2B R 取得过小时,静态稳定性提高,但静态功耗大增而浪费能源,而且还会使放大器的输入动态电阻减小,使输入信号分流过大。

4. 测量集成功放的输入电阻i r ,为什么一般要采用测量输出电压的方法?P27答:因为集成功放的输入电阻i r 较大(一般为几十Ωk ),如采用测量输入电压的方法,电压表与其i r 并联后,由于分流作用在测量电阻R 上产生电压降(如图1所示),而产生测量误差。

采用测量输出电压的方法时,由于功放输出电阻o r 和负载电阻(Ω=10L R )都很小,电压表在输出端并联后,分流降压作用很小(如图2所示),测量精度提高。

模电实验思考题答案

模电实验思考题答案

低频电子线路实验思考题实验三单级低频放大器的设计、安装和调试1.R C和R L的变化对静态工作点有否影响?答:R C的变化会影响静态工作点,如其它参数不变,则R C↑==>V CE↓。

R L的变化对静态工作点无影响,原因是C2的隔直作用。

2.R C和R L的变化对放大器的电压增益有何影响?答:本实验电路中be LU r RA'β-=,R L′= R C // R L ,R L′增加时,∣A U∣的值变大,反之则减小。

3.放大器的上、下偏置电阻R B1和R B2若取得过小,将对放大器的静态和动态指标产生什么影响?答:上、下偏置电阻R B1和R B2取得很小时,静态稳定性提高,但静态功耗大增而浪费能源,而且还会使放大器的输入动态电阻减小以致信号分流过大。

4.C3若严重漏电或者容量失效而开路,两种器件故障分别对放大器产生什么影响?答:C3若严重漏电会使R4短路失效,放大器不能稳定工作,严重时会造成放大器处于饱和工作状态,而不能放大信号。

C3容量失效而开路时,由于R4的作用,使放大器处于深度负反馈工作状态,不能放大信号,A U≈-1。

实验八负反馈放大器1.负反馈放大器有哪四种组成形式,各种组成形式的作用是什么?答:负反馈放大器有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和电流并联负反馈四种组成形式。

电压串联负反馈具有稳定输出电压,降低输出电阻,提高输入电阻的作用。

电压并联负反馈具有稳定输出电压、降低输出电阻和输入电阻的作用。

电流串联负反馈具有稳定输出电流,提高输出电阻和输入电阻的作用。

电流并联负反馈具有稳定输出电流,提高输出电阻,降低输入电阻的作用。

2.如果把失真的信号加入到放大器的输入端,能否用负反馈的方式来改善放大器的输出失真波形?答:不能。

因为负反馈放大器只能改善和消除电路内部因素造成的失真。

实验九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1.集成运放用于交流信号放大时,采用单、双电源供电时各有什么优缺点?答:运放采用单电源供电:优点:电源种类少。

模电实验报告思考题

模电实验报告思考题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电路。

2. 掌握常用模拟电子器件的特性及应用。

3. 熟悉模拟电子电路的测试方法及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1. 请简要说明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2. 请解释三极管放大电路中,晶体管的偏置电路的作用及偏置方式。

3. 请分析共射、共集、共基放大电路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4. 请说明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特性及工作原理。

5. 请解释滤波电路的基本原理及分类。

三、实验内容及思考1. 请简要说明实验一:共射放大电路实验的目的、原理及实验步骤。

(1)实验目的:验证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放大电路的基本调试方法。

(2)实验原理:通过改变晶体管的偏置电压,使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从而实现信号放大。

(3)实验步骤:搭建共射放大电路,调整偏置电路,观察输出波形,分析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参数。

2. 请简要说明实验二:运算放大器实验的目的、原理及实验步骤。

(1)实验目的:验证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特性,掌握运算放大器电路的设计及调试方法。

(2)实验原理:利用运算放大器的开环增益高、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等特点,实现信号的运算处理。

(3)实验步骤:搭建运算放大器电路,调整电路参数,观察输出波形,分析电路的运算功能。

3. 请简要说明实验三:滤波电路实验的目的、原理及实验步骤。

(1)实验目的:验证滤波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滤波电路的设计及调试方法。

(2)实验原理:利用电容、电感等元件的特性,对信号进行滤波处理,达到抑制噪声、平滑波形等目的。

(3)实验步骤:搭建滤波电路,调整电路参数,观察输出波形,分析滤波效果。

4. 请简要说明实验四:稳压电源实验的目的、原理及实验步骤。

(1)实验目的:验证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掌握稳压电源的设计及调试方法。

(2)实验原理:利用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等元件,实现对输入电压的稳定输出。

(3)实验步骤:搭建稳压电源电路,调整电路参数,观察输出电压稳定性,分析稳压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6-2
为什么引入自举电路能够扩大输出电压的范围
图XX_01电路是前面已讨论的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它虽然解决了工作点的偏置和稳定问题,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

如输出电压幅值达不到Vom= VCC/2。

现分析如下。

在额定输出功率情况下,通常输出级的BJT是处在接近充分利用的状态下工作。

例如,当vI为负半周最大值时,iC3最小,vB1接近于+VCC,此时希望T1在接近饱和状态工作,即vCE1= VCES,故K点电位vK= +VCC -VCES » VCC。

当vi为正半周最大值时,T1截止,T2接近饱和导电,vK= VCES»0。

因此,负载RL两端得到的交流输出电压幅值Vom= VCC/2。

上述情况是理想的。

实际上,图1的输出电压幅值达不到Vom= VCC/2,这是因为当vi为负半周时,T1导电,因而iB1增加,由于Rc3上的压降和vBE1的存在,当K点电位向+ VCC接近时,T1的基流将受限制而不能增加很多,因而也就限制了T1输向负载的电流,使RL两端得不到足够的电压变化量,致使Vom 明显小于VCC/2。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如果把图1中D点电位升高,使VD +VCC,例如将图中D点与+VCC的连线切断,VD由另一电源供给,则问题即可以得到解决。

通常的办法是在电路中引入R3C3等元件组成的所谓自举电路,如图2所示。

在图2中,当vI =0时,vD= VD= VCC-Ic3 R3 ,而vK= VK= VCC/2,因此电容T1两端电压被充电到VC3= VCC/2 - Ic3 R3。

图2
当时间常数R3C3足够大时,vC3(电容C3两端电压)将基本为常数(vC3
»VC3),不随vi而改变。

这样,当vi为负时,T1导电,vK将由VCC/2向更正方向变化,考虑到vD= vC3+ vK= VC3+ vK ,显然,随着K点电位升高,D 点电位vD也自动升高。

因而,即使输出电压幅度升得很高,也有足够的电流iB1,使T1充分导电。

这种工作方式称为自举,意思是电路本身把vD提高了。

3交越失真产生的原因
电子学名词,是指放大电路中,输出信号并非输入信号的完全、真实的放大,而是多多少少走了样,这种走样即是失真。

引起失真有多种,此为失真的一种形式。

我们在分析时,是把三极管的门限电压看作为零,但实际中,门限电压不能为零,且电压和电流的关系不是线性的,在输入电压较低时,输出电压存在着死区,此段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不存在线性关系,产生失真。

这种失真出现在通过零值处,因此它被称为交越失真。

由于晶体管的门限电压不为零,比如硅三极管,NPN型在0.7V以上才导通,这样在0~0.7就存在死区,不能完全模拟出输入信号波形,PNP型小于-0.7V才导通,比如当输入的交流的正弦波时,在-0.7~0.7之间两个管子都不能导通,输出波形对输入波形来说这就存在失真,即为交越失真。

我们克服交越失真的措施是:避开死区电压区,使每一晶体管处于微导通状态,一旦加入输入信号,使其马上进入线性工作区
可以给互补管一个静态偏置。

1.利用二极管和电阻的压降产生偏置电压
2.利用V BE扩大电路产生偏置电压
3.利用电阻上的压降产生偏置电压
交越失真出现在乙类放大电路,甲类放大电路失真最小但是效率较低10%左右,乙类有交越失真但是其效率高,所以出现了甲乙类放大电路,比甲类效率高,比乙类失真小。

6电路中出现自激振荡如何消除
据我所知自激振荡的产生大致上由下列两方面产生:
一、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是因为在负反馈过程中,由于电路内部电容的作用输入信号在被放大输出后,产生了180度的相移,使本来的负反馈变成了正反馈,如果电路增益与反馈系数之积又大于1,那么将会产生振荡。

消除振荡的方法大致有:1.在电路的反馈支路上并接电容实现超前相位补偿,使得输出反馈回输入端信号的相位与输入信号相位的差尽量在135度以下(即相位裕量大于等于45度)。

2.滞后相位补偿:通过在输入端并接电容,减小电路的增益,使得增益与反馈系数的乘积小于1即可防止振荡产生.
二、另外,由于电源内阻不为0,所以可能从输出端通过电源内阻反馈回输入端并且在相位合适的条件下产生自激。

消除方法是在输入级的偏置电路与电源之间接上合适阻值的电阻,减小通过电源内阻的反馈信号,只要电阻足够大,就可以防止自激震荡的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