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流行歌词研究

合集下载

语文研究性学习——流行歌词研究潘钰潇

语文研究性学习——流行歌词研究潘钰潇

——歌词研究制作人:高一五班潘钰潇课题研究背景:随着时代的变迁,流行音乐渐渐步入我们的生活。

现在越来越多形式的歌曲出现,歌曲也就风格不一,各有千秋。

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越来越有文学美感,我们进行此次研究,来帮助同学们更深入的了解歌曲歌词的内涵和深意。

课题实践过程:潘钰潇收集资料潘钰潇整理资料潘钰潇负责写作课题研究目的:通过对歌曲歌词的研究和探讨,发掘其中的奥妙,使学生从这些耳熟能详的歌词中感悟到其中的语文文学色彩,懂得如何巧妙运用修辞,感受诗词的美妙意境,提高自身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更加热爱语文文学和语文知识。

研究报告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

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

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

一首好歌离不开优美的旋律、恰当的节拍,也离不开一篇独到好处的歌词。

旋律好比一张俊美的脸,节拍是身材,而歌词就是五官。

所谓人靠衣装,歌靠“词”装。

流行音乐歌词的特点一、语言质朴直白,表情真挚。

歌是人们用来抒情表意的,情感是歌曲的核心。

流行歌曲也不例外,它善于把一个故事,一段经历中的情感真实地直露在听众面前,营造一种情感氛围,让欣赏者从歌词中得到情感的交流和体验,感受到审美的愉悦。

二、新颖形象,善用辞格。

歌重在情,而人内心情感又是抽象复杂、模模糊糊、难以名状的,有时甚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面对模糊抽象的心理,要把它形象地再现,与听者产生共鸣,当然旋律固然是一种手段,而就歌词来说,那就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当现有词库中一般语言难以表达人内心世界微妙,讳莫如深、变幻莫测的情感感受和心态时,那就得借助变格的语言形式——艺术语言。

而多种辞格的运用,使得语言新颖形象,这是流行歌曲歌词的又一语言特色。

三、双声、叠韵与叠音产生的音律美。

汉语中双声、叠韵与叠音这三种特殊形式的双音节词,在语言表达上,往往使作品具有音乐美,听起来很悦耳,从而产生更加良好的表达效果,尤其是流行歌词中更是常常出现,音节上具有铿锵悦耳、回环荡漾的艺术效果。

许冠杰“鬼马歌”歌词研究

许冠杰“鬼马歌”歌词研究
《 浪 子心 声 》 《 半 斤八 两 》等 曲 目更 是 被众 多香 港 歌手 无 数 次翻 忍俊 不 已 。这种 再 常见 不过 的普通 市 民 的生 活场 景 ,居然 也 能写
唱 。
入 歌 词 ,恐 怕在 许冠 杰 之 前 的香港 流 行乐 坛难 以想象 。 “ 从 某种
要 全 面 研 究 这 样 一 位 大 人 物 ,显 然 不 是 单 篇 文 章 所 能 容 纳 意 义 上看 ,解放 思想 是 文 艺创 作 的规 律 ,是 文艺 创作 赖 以发 展 的 的 ,在本 文 中 笔者 主要 针 对其 在 “ 鬼 马 歌 ”歌 词创 作 中 的特 征进 思想 的 启动 力 ,是繁 荣 创 作 的关键 。 ” “ 变 ,不 仅是 文 艺发 展 史 行 分 析 。许 冠杰 的歌 词 创 作 可 分 为 个 体 独 创 和 与 他 人 合 作 的作 所 证 实 了的 ,也 贯 穿于 每 一次 创 作活 动 的始末 ,也是 文 艺创 作 的 品 ,其 主要 歌 词合 作者 是 黎彼 得 , 二人 的作 者方 式 一 般 是 由许冠 规 律 所在 。 ”7 O 年 代 正是 香港 经 济大 发展 的 年代 ,市 民的 日常 生 杰 提 供创 意 ,然 后 再 由黎 彼得 填 词 ,许 冠杰 编 曲完 成 ,所 以本文 活 肯 定也 会 出现 新 的变 化 。试 想 一帮 刚刚 走 上社 会 的青年 人 或者 将 这类 作 品 也视 作 许冠 杰创 作 的 歌词 。许 冠 杰 的歌 曲主要 可 分为 两 类 ,一 种是 “ 鬼 马歌 ”,另 一种 则是 “ 情歌”。 星》, “ 鬼 马 ”一 词在 广 东话 中有 “ 机 灵古 怪 ”之 意 ,其 中 既有
唱 的歌 曲约一百五十首 ,而其 中 “ 鬼马歌 ”约 占七十首之 多,本文拟 与 “ 庸俗 ”甚至 “ 低俗 ” “ 恶 俗 ”并 不 能等 同 ,这也 是之 前 所 说 从其 “ 鬼马”歌词 中找 出使其 能在 流行乐坛取得 巨大成功 的特征 性 因 粤 语 歌 曲长 期被 歧视 的原 因之 一 。许 冠杰 的 粤语 歌词 大量 吸 纳粤 素。 关键 词 :许冠杰 ;流行歌 曲;鬼 马歌 ;歌词

浮夸粤语发音歌词

浮夸粤语发音歌词

浮夸粤语发音歌词介绍在音乐领域中,粤语流行歌曲不仅以动听的旋律和深入人心的歌词吸引着人们的注意,还有一种特殊的元素——浮夸的发音风格。

粤语中的浮夸发音在演唱过程中给歌曲带来了独特的韵味和个人特色。

本文将介绍浮夸粤语发音歌词的特点,并选取几首经典的例子进行分析。

特点浮夸粤语发音歌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音调起伏浮夸发音的最大特点是音调的起伏变化。

歌手在演唱过程中,会将一些音节的音调拉长或提高,营造出一种奇特而夸张的效果。

这种音调起伏的处理方式在歌词中常常出现在动词、形容词和句子的高潮部分,增强了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感染力。

2. 音节延长在浮夸粤语发音歌词中,歌手会将部分音节做延长处理,使歌曲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通过延长单词中的某个音节,歌手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情感,让歌曲更加细腻动人。

3. 卷舌发音浮夸粤语发音歌词中常常可以听到卷舌的发音。

卷舌发音是粤语中的一种特色,通过这种独特的发音方式,歌手能够更好地展现歌曲中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经典例子以下是几首经典的浮夸粤语发音歌词例子:1. 《浮夸》歌手:陈奕迅那些寄给你的三封信越快乐越快乐越失落忘却怎么拥抱离开变成了亲密的昨天用微笑写成了字条随它随它飘落然后越剩越多忘记你身边有没有这首《浮夸》是陈奕迅的经典之作,通过几处音调起伏和音节延长的处理,让歌曲更具情感表达力,给人一种既浪漫又伤感的感觉。

2. 《缘份一道桥》歌手:张学友缘份一道桥让人心痛苦恼走过多少恼恨恩爱从未有缘份一道桥令人难以忘掉回过头才发现离开时很揪心这首《缘份一道桥》是张学友的代表作之一,歌曲中的音调起伏和卷舌发音给人一种深情的感觉,让人沉浸其中。

3. 《爱是永恒》歌手:郭富城爱是永恒不是今生的缘纵然有阻碍一直都来相伴爱是永恒只要有梦在心田从此相依相存这段爱只属于你和我郭富城演唱的《爱是永恒》充满了浮夸的发音风格,通过卷舌发音和音节延长的处理,让歌曲更具动感和亲切感,表达了永恒的爱情。

歌词研究论文

歌词研究论文

广东海洋大学歌词研究题目:叶倩文班级:防雷技术092姓名:陈汶文学号:200936613205指导老师:费良华叶倩文专业:防雷技术班级:092 姓名:陈汶文学号:200936613205 摘要:叶倩文,从台湾出道,在香港成名,上世纪90年代香港歌坛的天后级人物,与林忆莲的天后宝座争夺相当激烈,旗鼓相当!连续四届夺得“最受欢迎女歌星”。

她的许多歌曲都脍炙人口,如《祝福》、《潇洒走一回》、《零时十分》等,但是后来事业逐渐滑落,和林子祥步入婚姻殿堂后退出歌坛。

关键词:叶倩文、歌手、祝福,女人的弱点一、她的简介1961年9月30日,谁也没有想到在台湾某个医院会诞生一位后来叱咤歌坛的女婴,她就是叶倩文。

叶倩文,曾是红极一时的天后级歌手。

幼时随家人移民加拿大,于1980年返回台湾正式出道成为歌手。

1984年,她将自己的演艺事业转移到香港,并开始推出粤语专辑和参演多部香港电影,同年凭粤语歌曲《零时十分》开始走红。

之后成为了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乐坛天后。

1990至1993年度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中连续四届夺得“最受欢迎女歌星”和于1988年度《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中夺得“叱咤乐坛女歌手金奖”,更于1993年获得台湾第五届金曲奖的“最佳国语女演唱人”奖。

1982年出演《杀人爱情街》《宾妹》等。

1984出演徐克执导的《上海之夜》与许冠文导演的《铁板烧》。

1985年出演林岭东导演的《爱神一号》与梁普智导演的《补镬英雄》。

1986年再度与徐克合作,主演《刀马旦》,获得第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是叶倩文进入演艺圈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电影奖项的提名,同年出演《最佳拍档之千里救差婆》。

1988年与周润发主演《大丈夫日记》,并出演《铁甲无敌玛利亚》。

1989年再度与周润发合作,出演吴宇森执导的《喋血双雄》。

1991年参演《豪门夜宴》和张艾嘉的《莎莎嘉嘉站起来》。

她演唱了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如电影《秦俑》的主题歌《焚心似火》,除《零时十分》外,较流行歌曲有《祝福》、《秋去秋来》、《情人知己》、《女人的弱点》和国语歌曲《潇洒走一回》、《曾经心痛》等。

飞鹰计划粤语歌曲学习文案

飞鹰计划粤语歌曲学习文案

飞鹰计划粤语歌曲学习文案一、歌曲介绍歌曲《飞鹰计划》是由李健作词、谷枫作曲的一首粤语情歌,发表于1991年,由香港著名歌手李克勤演唱。

歌曲以其深情、抒情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成为了当时的流行歌曲,并获得了广大粤语歌迷的喜爱。

二、歌曲音乐特点《飞鹰计划》采用了流畅悠扬的旋律,歌曲中的吉他、钢琴、小提琴和合唱配合紧密,使得整首歌曲充满了动人的情感。

歌曲在编曲上融合了一些西方音乐元素,使之更具有时代感和国际化。

而歌曲的旋律轻快而富有力度,展现了积极向上的氛围,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摇摆起来。

这些音乐特点使得《飞鹰计划》成为了一首具有较高品质和可听性的粤语歌曲。

三、歌曲歌词内容歌曲《飞鹰计划》的歌词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向往。

歌曲的主题是积极向上的,展现了年轻人的勇敢、坚强和追逐梦想的精神。

歌词中描述了主人公独自一个人直面挑战,迎战未来,展现出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积极乐观的态度。

同时,歌曲还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向往,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浪漫和向往的情感。

四、歌曲表达的主题《飞鹰计划》这首歌曲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具有感染力的歌曲,它不仅音乐和歌词富有内涵,而且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正能量。

歌曲以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情感赞美了年轻人对爱情和未来生活的向往,对挑战的勇敢迎接,对梦想的追求,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阳光明媚的情感。

五、歌曲的社会价值《飞鹰计划》这首歌曲可以说是一首颇具时代感的歌曲,它表现了年轻人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当今社会,年轻人正面临着各种生活压力和挑战,而这首歌曲正是向年轻人们传递了一种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情感,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梦想的力量,鼓励他们敢于追逐自己的梦想,坚强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六、歌曲欣赏无论是歌曲的旋律还是歌词的内容都让人感到非常动人,深深打动了粤语歌迷的心。

《飞鹰计划》这首歌曲充满了强烈的情感表达和积极向上的情感感染力,每一次听都感到心情愉悦,仿佛被载着飞翔在蓝天之上,可以说是一首非常耐听且富有感染力的粤语歌曲。

当代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学研究

当代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学研究

当代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学研究今天,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学研究已成为一个活跃的领域,它涉及到如何分析当代流行歌曲中的语言结构以及它们如何反映出全球文化趋势和特定话语社会中的普遍观念。

要从语言学角度对当代流行歌曲进行研究,首先需要了解它们的前景、起源和流行趋势。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流行歌曲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前,得益于发明者改变文化和技术,特别是经过数字化后的音乐,人们可以更快捷地收听世界各地的流行音乐。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流行歌曲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并作为观众感受文化、社会和政治活动的重要载体出现在各种活动中。

在语言学分析方面,许多学者已经开始深入研究当代流行歌曲的语言结构,这些研究包括歌曲中语言的注释性分析、句法特征的分析、用于描述歌曲的形象的分析、语义解释以及歌曲对歌曲创作者和其他歌手的潜在影响等。

进一步的语言学研究也可以深入了解流行歌曲歌词在符号系统和文化语境中的作用,发现它们如何突出表达一定文化意蕴。

要研究当代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学,可以通过比较和分析来弄清歌曲中与文化语境有关的特征。

例如,对文化信息的考察可以通过对歌曲中使用的元素、母音和连词的分析来实现,这反过来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前流行歌曲歌词的特征。

此外,也可以从语义学的角度来解释歌曲中的内容,以及它们如何反映出社会上的一些普遍的观念。

此外,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特征也可以作为一个背景来理解全球文化趋势的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看,通过调查流行歌曲歌词可以发现它们是如何塑造和反映当代文化状态的。

例如,一些歌曲可能会把某些文化或政治话语放在歌词中,以激励听众,也可能提供大量信息来建构某种文化地位和个人身份。

全球化的背景为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学研究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随着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变化,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话语也在发生变化。

同时,世界各地的流行歌曲歌词也会借此交流新的想法和趋势,同时也可能帮助改变我们对个人和社会的观念。

综上所述,当代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学研究对理解文化和社会趋势以及影响个人行为的力量极为重要。

中文说唱歌曲歌词研究

中文说唱歌曲歌词研究

中文说唱歌曲歌词研究中文说唱(Chinese rap)是一种以中文为主要演唱语言的说唱音乐流派。

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兴起,中文说唱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区迅速发展。

这篇文章将对中文说唱歌曲歌词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中的特点和影响。

中文说唱歌曲歌词通常富有个人风格和表达情感的特点。

说唱歌手借助歌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情感,通过歌曲传递给听众。

歌词可能描述个人经历、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等。

这种个人化的表达方式使中文说唱歌曲更具有触动人心的力量,能够产生共鸣和引起思考。

中文说唱歌曲歌词通常包含大量的俚语、口语和流行语。

说唱文化强调青年文化、大众文化和街头文化,歌手会使用年轻人熟悉的俚语和流行语,以增加歌曲的时代感和亲近感。

这种语言的运用使得中文说唱歌词更加接地气,能够直击年轻人的内心。

中文说唱歌曲歌词还常常采用押韵和节奏感强的形式。

说唱音乐强调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歌手通过押韵和节奏的搭配来增强歌曲的吸引力和表现力。

这种押韵和节奏感的运用使中文说唱歌词更具动感和舞台感,能够更好地适应说唱音乐的表现形式。

中文说唱歌曲歌词还常常涉及社会问题和批判性思考。

说唱音乐自诞生以来就是社会批判和抗争的发声工具,中文说唱也不例外。

歌曲歌词中可能会描述社会不公、贫富差距、种族歧视等问题,并试图唤起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中文说唱歌词通过音乐的力量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和社会观点,起到社会教育和意识形态引导的作用。

中文说唱歌曲歌词具有个人化表达、俚语流行语运用、押韵节奏感强和社会批判性思考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中文说唱歌曲独具魅力,能够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并传递积极的思想和价值观。

中文说唱歌曲歌词也反映了当代中国年轻人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和社会关注点。

中文说唱歌曲歌词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当代中国青年文化和社会现象,以及说唱音乐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浅谈粤语童谣的发展及其歌曲化历程

浅谈粤语童谣的发展及其歌曲化历程

浅谈粤语童谣的发展及其歌曲化历程1. 引言1.1 粤语童谣在粤语流行音乐中的地位粤语童谣在粤语流行音乐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它是香港流行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粤语童谣通常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歌曲,以简单易懂的歌词和欢快的旋律来吸引年幼的听众。

这些歌曲充满了童趣和童真,引导孩子们学习和成长。

粤语童谣在香港的音乐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可以在电视节目、广播电台和网络平台中听到,还常常在学校、幼儿园和家庭中传唱。

许多著名的音乐人和歌手也会创作和演唱粤语童谣,为这一音乐形式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

粤语童谣通过简单易记的歌词、生动活泼的旋律和丰富多彩的音乐元素,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喜爱。

这些歌曲不仅能够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和启发,也对他们的语言学习和审美情趣有着积极的影响。

粤语童谣在粤语流行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香港音乐文化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1.2 粤语童谣的定义粤语童谣是指以粤语演唱的针对儿童群体的歌曲形式,通常具有简单易记的歌词和朗朗上口的旋律。

这类歌曲常常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达知识、价值观和情感,旨在启发儿童的想象力、情感表达能力和社会意识。

粤语童谣通常以轻快欢快的曲调和节奏为特点,让儿童在歌唱中感受快乐与幸福。

通过简单易懂的歌词和生动有趣的音乐表现形式,粤语童谣能够引导儿童学习语言、培养情感、增进亲子互动,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粤语童谣是儿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粤语流行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粤语童谣,儿童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温暖和魅力,也能够体验到现代文化的活力和创新,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粤语童谣的发展背景粤语童谣的发展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随着香港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增加,粤语童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一时期,香港社会风气开放,音乐文化蓬勃发展,粤语童谣也在这种大环境下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

粤语童谣的发展背景也受到当时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媒体传播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流行歌词研究- 林夕
在为「音乐工厂」与「滚石」写词之同时,林夕也继续为其它主流歌手填词。

(他近期的产量甚至是各词人之冠。

)上一节已指出林夕与周华健的合作特别能擦出火花,而另一位与他最合拍的歌手应推王菲。

两人之合作早于「王靖雯」时期,其中<无奈那天>便颇为人称道:
.... 但愿能弥补,趁你还注视,对你再讲一次,多一句诺言,
令你告别以后某天,和情侣痴缠,不太自然,无奈那天一个转身,不哭泣不乞讨,张望着寂寞长路,或会比当天更好....
虽然词中人最后「不哭泣,不乞讨」,但上引的前半段便充份显露词中人的小心眼。

林夕的张爱玲式「阴毒」 (13) 在「令你告别某天,和情侣痴缠,不太自然」几句已隐隐透露出来。

那时期两人合作并不紧密,林夕只间有替王菲填词,而填的词也渗着大路情词的味道(如<一剎那>),其中<哭墙>是较值得一提的作品,不是因为「哭墙」的宗教含意,而是因为词的内容又使人想起张爱玲
《倾城之恋》中浅\水湾的那道墙:
.... 别去了的一个又一个,地老与天荒是这道墙,
没有哀伤也没有响,墙上每块砖紧靠左右,
唯独我和他失散之后,情份每点每滴遗漏....
范柳原在浅\水湾的那道墙跟白流苏说想起地老天荒的事,而林夕看来
是借用了这道墙来作为词的主题。

屹立不动的墙看着来而又去,聚完
又散的伴侣,其「地老天荒」正好用作对比恋人的流离不定。

其后林夕继续为王菲填了一些作品,有较为平凡的(如<情敌>
、<从明日开始>),亦有十分出色的<冷战>。

顾名思义,这首词以恋人的冷战为题,写出词中人在爱中的自欺:
无声之中怎可知真拥紧你,如触摸一堆飘忽空气,
眼看无数个问号被静默的你吻去,只好自欺....
相对不发一言,似是你共我有了默契,
永不要幼稚的骂战,但表情彼此表情,悄悄地暗示这是冷战.... 破裂过厌弃过怨过伤过变过,你我却永远怕说破,
冷战冷战再冷战一错再错,我却爱上这过错....
词人在此将其描画细腻感情的笔触发挥得精彩万分,将词中人的自欺
表情表露的叫人伤感。

再者,词中人亦有着林夕笔下那份典型的「小
心眼」情感,「冷战」也变成了计算之下的工具。

有趣的是词中恋人既有隔膜,又有默契(不要骂战),彷佛「无言」便解决了问题。

这种在感情拉锯中的自欺(以至自怜)是林夕的拿手好戏。

当然,词中也有「典型林夕」式的比喻:「演你爱侣」、「变成最有趣哑剧艺人」。

「冷战」也正是词中人所演得一场好戏。

<知己知彼>可算是另一首写男女情感隔膜之,而林夕今次却将着墨点置于现代都市人的生
活,可说是其Raidas时期的都市生活感觉渗进男女情感之作:
凌晨是我,明晨是你,事业陪着你,衣服缠着我,早已飞不起,在两个人的天地....红裙属我,蓝筹属你,玩物全属你,
饰物全属我,一切花得起,在这幸褔天地....
没患难但各自飞,像天共地一般距离。

丰裕的物质生活反而带来空虚的情怀,而词人以简单而形象鲜明的对
比轻易将词中人的隔膜表现出来(红对蓝、玩物对饰物等)。

「没患难各自飞」得隔膜比冷战来得更冷。

其实自1994年开始,林夕为王菲填了大量作品(<知己知彼>是
1994年所作)。

而至《Di-Dar》林夕更几乎包办了所有词作(除了<
流星>是周耀辉所作),林夕的细腻笔触在这一系列写女性情感(有些是歌手自己的心声剖白)的作品可说是如鱼得水,而两人的合作亦
擦出了林夕与主流歌手少有的火花。

这一系列词作题材如出一辙,但
每首词又有细微的变化,有如李清照词的委婉动人。

在分析这系列作
品之时,「周慕瑜」所提出的论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他以「淡」和「浓」去说明<Di-Dar>及<迷路>的感情,指「前者是
简约清淡」而「后者却是浓墨重彩」(14)<Di-Dar>对情人之间的关
系着墨不浓,只是藉词中人的心情起伏写出了恋人的忐忑情怀:
不要偷看你一秒,是害怕突然会偷笑。

会自然爱个没了,会突然高声呼叫,叫灵魂出窍出窍出窍。

不要听见你心跳,是害怕突然你醒了,你自然说太夜了,你定然必须走了,我突然哭了哭了哭了。

Di-Dar....
词写的简单直接,可说是不辩自明的情感告白,而<Di-Dar>这个

无意义的词彷佛成了词中人的心情的具体呈现。

这种以「淡」直抒词中人的感情的笔法在一系列王菲作品中都可以见到。

<胡思乱想>、
<梦游>、<飘>都是喃喃自语式的感觉独白,林夕写来可说是挥洒
自如:
....随情绪发展,热闹之中却心未在焉,
喃喃自语灵感飞到半天....
喜爱梦游,比天地自由,只有梦游,找不到尽头....(<梦游>)
耳不要听,雨声乱撞﹔眼不见光,只见远方﹔
口不要讲,比天地自由,只有梦游,找不到尽头....(<飘>)
想哭想笑,也想跳,想呼想叫,我想要....无端想某人,
想得天昏地暗,还想不再见人,想想破红尘....
(<胡思乱想>)
<梦游>与<飘>都不算是情歌(当然亦可以看出词中人逃情回到自
我感觉之中),很与<胡思乱想>都是自由随感觉流动的独白,虽然
未有<Di-Dar>的表现出忐忑不安,却能重新捕捉现代人失去了的感
觉。

其中<飘>写得约而明晰,更是流行词中少见的类型。

<我想>和<或者>都是词中人的主观投影式想象,但词人在情
感的矛盾上着墨较浓,可说是混入了较为浓烈的调子:
须脚代表了敏感,黑发代表想亲吻,一切或者全无关,
你令我颠倒这双眼。

当你代表我理想,当我代表不到你,
一切代表,其实你,不知怎么爱起....(<或者>)
可能是,但是未成事,几乎是,但是未曾是,
原来或者假使暗恋你太久,瞒着自己欢喜已足够。

假如是,亦是自然事,等如是,但是若无其事,
其实只差亲口说出你名字,然而未必讲出我心意....(<我想>)
这两首词都是写词中人面对爱人时的无力自主,而词人用的手法其实
跟<胡思乱想>相似。

<我想>写得比<或者>更有深度,词人只借
「可能」、「几乎」、「原来」、「或者」、「假使」等字眼便将词
中人的复杂感情具体地呈现出来,寥寥数笔之间已可见词人的文字功
力。

上文已提到<迷路>代表着林夕此类情词的另一种风格,如「周
慕瑜」所言的「浓墨重彩」。

(15)其实<我想>已有浓重的笔触,但词人藉感受的流动轻轻带过,而<迷路>的情感则显然给人浓得化不
开的感觉:
黄像雨后黄昏,蓝像世上男人,携同着前尘一起远行。

红灯,绿灯,红灯....继续怀念你,动作话语时间情景,
是四月那雪景,八月那雨声,想你直到直到直到无法回忆,
念你念到迷路也好,不肯安静....
林夕这首<迷路>给人一种「柳荫路曲,流莺比邻」的感觉。

(16) 我们一方面随着词的景象如进柳阴掩映的小路,而一旁则有言外之情
感如群莺软语,到最后则在纤秾情感中迷了路。

词人下笔细密,与<Di-Dar>可说是各有风采。

<蓝色时分>有<迷路>以色调带动情

的写法,但比不上<迷路>的细密纤秾:
....又是蓝色时份,没有清清楚楚的爱恨,
就算这个世界即将转暗,
就算即将归去,无须开灯。

再回顾,爱更深,
暂借的一刻短得过分,就算我这世界天昏地暗,
至少这刻那是曾经吸引。

在这系列作品中,除了上述所说的淡与浓的写法之外,林夕仍保留了
他一贯的细腻/势利。

<一半>便是计算式情感的呈现:
若我要做你一半,怎么可以这般?若是你另有一半,
我都可以反叛。

若爱你是我宗教,天都不要去管,
但自我亦占我一半,不需你喜欢....
<暧昧>则可作为林夕以眉目间的动静写感情的范例:
眉目里似哭不似哭,还祈求什么说不出,陪着你轻呼着烟圈,到唇边,讲不出满足.... 徘徊在似苦又甜之间,
望不穿暧昧的眼,爱或情借来填一晚,终须都归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