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 威尼斯商人教材分析
初中语文_13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
2.鉴赏戏剧情节,把握紧张激烈的戏剧情节。
3.认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把握夏洛克、鲍西娅的性格特点。
4.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个性化和丰富生动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认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把握夏洛克、鲍西娅的性格特点。
2.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个性化和丰富生动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复述法讨论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前预习1.了解戏剧文学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戏剧文学的特点:第一、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的高度集中的原则。
第二、剧本必须要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第三、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性格。
2.了解作者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莎士比亚主要作品有: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及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马克思称莎士比亚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3.初读课文,圈点勾画生词和精妙好词恻隐豁免癖性腌臜遍稽群籍庖代甘霖契约中流砥柱公爵怜悯一磅袒护诉讼刽子手钧裁:恭请作出决定。
万恶不赦:极端恶毒、罪恶多端而不容赦免。
遍稽群籍:查遍所有的书籍。
稽:查考。
折衷是非:判定谁是谁非。
折衷,指对争执不决的双方进行判断、裁决。
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正式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它们出自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课——那就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威尼斯商人》。
现在呢,就让我们走进莎士比亚的喜剧世界,去欣赏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魅力,感悟话剧艺术的独特之美。
人教版《威尼斯商人》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威尼斯商人》语文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威尼斯商人》,了解莎士比亚的戏剧风格,掌握剧本的基本结构,提高阅读剧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爱情、正义等主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了解剧本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场、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
2.理解剧本中的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和关系。
3.分析剧本中的主题和寓意。
三、教学难点1.理解剧本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2.分析剧本中的主题和寓意。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威尼斯商人》。
2.学生分享自己对剧本的初步了解和疑问。
(二)剧本分析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剧本中的角色,分析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关系。
2.小组展示:每组选取一位代表,分享本组对角色的分析。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关系。
(三)主题探讨1.学生讨论剧本中的主题,如友谊、爱情、正义等。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题的寓意,如友情的重要性、爱情的真谛、正义的必要性等。
(四)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2.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扮演角色,注意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
3.小组展示:每组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对剧本和人物进行评价。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
2.作品评价:学生的角色扮演、分析报告等。
3.作业评价:学生对剧本的阅读和分析,以及对主题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威尼斯商人》这部剧本。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剧本中的主题和寓意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同时,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对人物性格和关系的把握还需进一步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威尼斯商人》教案设计(精选14篇)

《威尼斯商人》教案设计(精选14篇)《威尼斯商人》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的]认知要求:1)了解关于剧本的基本学问2)理解戏剧情节再戏剧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感要求:1)了解夏洛克这个贪欲、阴险、冷酷、凶残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和鲍西娅、安东尼奥等人物的情意深厚,见义勇为的人际关系,体现了的人文主义抱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把握戏剧的基础学问;理解戏剧情节再戏剧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了解通过剧本所表达的人文主义抱负。
[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方法]自学法、小组争论法、讲授法[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介绍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一生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主要成就在戏剧方面6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利》、《亨利五世》,喜剧有《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悲剧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他的剧作反映了旧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社会政治思想。
二)介绍戏剧基础学问: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
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呈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
“幕”指情节进展的一个大段落。
“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
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
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2.反映现实生活的冲突要尖锐突出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冲突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冲突冲突更加尖锐突出。
由于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冲突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冲突冲突就没有戏剧。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与评析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与评析一.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威尼斯商人》一课节选自职高语文教材(基础版)下册,位于第四单元第17课,该单元主要选择了四篇戏剧代表作。
《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
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戏剧名篇。
节选文本通过一个封建资感体验和思考。
”单元大纲强调:“要能了解戏剧的基本常识。
了解情节,体会剧中矛盾冲突。
”《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大雷雨般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现实。
教学本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戏剧文本的文体特点,有层次的朗读、欣赏、品鉴课文,在和体验。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戏剧的一些基本常识和作者莎士比亚。
2.了解情节,体会剧中矛盾冲突。
3.品析人物形象,体会时代背景特征。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莎士比亚是世界有名的戏剧大师。
其中一部著名的悲剧《罗米欧与朱丽叶》与中国的《梁山泊与祝英台》极为相似,让不少的青年男女唏嘘不已。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二、整体感知, 了解内容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⑴结合所预习的“现当代戏剧鉴赏”的有关知识,判断《雷雨》属于那些剧种?⑵在各类文学作品中,戏剧的矛盾冲突最为集中。
本剧的悲剧人物主要是哪几个?理清人物关系并归纳这些悲剧人物构成了哪几组矛盾冲突,主要的冲突是哪两组?2 、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3 、课堂讨论,教师总结归纳:从表现形式看,是话剧;从作品的容量看,是多幕剧;从演出的场合看,是舞台剧;从时代看,是现代剧;从情节主题看,是悲剧。
悲剧人物有;周朴园、鲁侍夫妻之间的矛盾冲突,有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有周萍与鲁大海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有鲁侍萍与周萍母子之间的矛盾冲突等。
其中主要的矛盾冲突是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以及周朴投影补充人物关系:四凤大海鲁贵………鲁侍萍………周朴园……繁漪……隔不断命运的聚散周萍周冲(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主解读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初步领会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灵魂,以增强文体意识、方法意识、培养学生掌握戏剧文本阅读鉴赏的一三、研读鉴赏,探究人物的形象1 、研读第一场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
初中语文_【课堂实录】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系列中第一个以较多的现实主义手法表现社会阴暗面的优秀作品。
作者站在人文主义的立场上,歌颂纯洁的爱情和无私的友谊,批判高利贷者的贪婪与残酷,对遭受种族歧视的犹太人也给予同情。
全剧结构完美,情节紧张,波澜起伏,人物形象生动感人,对白机智而风趣,喜剧气氛很浓。
特别是本课所选的“庭审”一场,戏剧冲突尖锐,气氛更是扣人心弦,语言更是精妙经典,将话剧的特性和魅力发挥到极致。
二、学情分析:初四学生第一次学习戏剧,对这种题材比较陌生。
教学本文,要引导学生理清在戏剧冲突中情节发展的过程,认识剧中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体会剧本所运用的戏剧技巧,品味丰富生动的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初步学写戏剧评论。
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夏洛克与安东尼奥之间的矛盾冲突,认识夏洛克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性。
理解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鉴赏波澜起伏的戏剧情节,把握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鉴赏、合作、探究,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个性化和丰富生动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学习安东尼奥友情至上、鲍西娅见义勇为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把握戏剧冲突,理解戏剧情节。
2.体会莎剧富于个性化、生动优美、文采斐然的语言特点。
难点:理解剧中的戏剧冲突所反映的社会矛盾,认识夏洛克这一形象的复杂性。
五、教学策略:1.教学中采用以读代讲,以读引悟的策略,引导学生富于激情地朗读,甚至可以让学生尝试以舞台表演的方式来品味语言,体会人物性格。
2.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方式经历学习过程。
3.文学作品本身是具有张力的,本课内容也仅是从原剧中选取出来的一个部分。
课堂教学要实现课内学习对课外学习的指导、促进和激发,统筹计划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名言导入(3分钟)多媒体出示名言,学生齐读:1、聪明人变成了痴愚,是一条最容易上钩的游鱼;因为他凭恃才高学广,看不见自己的狂妄。
威尼斯商人 教案教学设计

《威尼斯商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威尼斯商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2)能够掌握并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如词汇、语法、修辞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冲突。
(2)培养学生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一部喜剧作品,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友谊和忠诚的故事,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冲突。
2. 词汇学习:通过课文学习,掌握关键词汇,如“merchant”、“debt”、“betrothal”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莎士比亚作品,了解其背景和风格。
(2)向学生介绍《威尼斯商人》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词汇学习:(1)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上下文,学习和理解关键词汇。
(2)进行词汇练习,巩固学生对词汇的掌握。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表演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其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2. 词汇练习:评估学生在词汇练习中的表现,检查其对关键词汇的掌握程度。
五、扩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威尼斯商人》的片段。
让学生通过表演,更深入地理解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提高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用英语进行简要阐述。
2. 小组分享:(1)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2)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不同主题思想的深层含义。
七、课堂练习:1. 填空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练习,巩固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威尼斯商人》教案2

《威尼斯商人》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威尼斯商人》的历史背景。
2. 通过分析剧情,培养学生对反封建、反宗教禁欲主义的斗争精神的认识。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夏洛克的邪恶本质,认识消灭封建势力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对人与人之间应注重友谊、仁爱、信任和宽容的人文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作品的人物关系及故事情节。
(2)分析夏洛克这一典型人物形象,认识其邪恶本质。
(3)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对夏洛克这一角色的深入分析。
(2)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主义思想。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人物关系及故事情节。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夏洛克这一角色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主题思想。
4. 利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体验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实际情况。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作品基本情节。
3.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材、相关论文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威尼斯商人》,激发学生兴趣。
2. 讲授剧情: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关系。
3. 分析夏洛克形象:深入剖析夏洛克的邪恶本质,引导学生认识消灭封建势力的重要性。
4. 探讨作品主题: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主义思想。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夏洛克这一角色的认识。
2. 思考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主义思想,并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
3. 选取一个与《威尼斯商人》主题相关的名言警句,进行赏析。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作品中的情景,进一步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
2.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夏洛克这一角色的邪恶本质。
3. 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威尼斯商人》教案

《威尼斯商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威尼斯商人》的历史背景,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分析主人公夏洛克的悲剧命运,引导学生思考人性、道德、法律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语法结构,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概要:《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一部喜剧作品,讲述了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与犹太人夏洛克之间的故事。
夏洛克因与安东尼奥签订了一个生死契约,导致自己陷入困境,在鲍西娅的机智帮助下,得以解救。
2. 教学重点:分析夏洛克的悲剧命运,探讨人性、道德、法律等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夏洛克的悲剧命运,让学生深入思考人性、道德、法律等问题。
3. 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威尼斯商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分析夏洛克的悲剧命运: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夏洛克为何会陷入困境,以及他的悲剧命运背后反映的问题。
4. 探讨人性、道德、法律等问题:引导学生从夏洛克的故事中思考人性、道德、法律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 总结课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3. 课后自主学习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语法结构,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以及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 威尼斯商人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文学剧本特点;2、了解戏剧冲突在剧本中的作用;3、体会剧本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体会剧本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戏剧冲突在剧本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1、了解话剧的有关知识,把握剧本的故事情节。
2、了解戏剧冲突在话剧中的作用。
3、体会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戏剧冲突在话剧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方式一:播放电影《威尼斯商人》中有关法庭审判的片断,然后导入本课。
导言:刚才,大家观看的电影片断,是根据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一个部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剧本《威尼斯商人》(节选)。
方式二:视频导入视频内容要点:伦敦风光、尖顶的房屋、车水马龙的街道,行色匆忙的路人、古朴素静的小镇街道、小镇郊外的墓地、人们在一处坟墓前静立凭吊大剧院演出情景(渐次出现莎士比亚的著名的四大悲剧、四大喜剧舞台演出的片断等莎士比亚的各种著作版本。
大画外音旁白:在英国沃里克郡的斯特拉特福镇,这里长眠着一位让世界人民景仰与爱戴的伟人。
直至今天,众多文学爱好者还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个在地图上毫不起眼的小镇,凭吊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戏剧家。
他──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子莎士比亚。
在他六十多的生涯中,共为世界人民留下了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
方式三:名言导入电脑多媒体显示配乐朗诵:1、爱情是叹息吹起的一阵烟;恋人眼中有它净化了的火星;恋人的眼泪是它激起的波涛。
它又是最智慧的疯狂,哽喉的苦味,沁舌的蜜糖。
2、宁为聪明的愚夫,不作愚蠢的才子。
3、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4、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以看出人们的气节。
5、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
6、最大的无聊,就是为无聊费尽辛劳。
提问导入:刚才,同学们看到的这一句精辟、隽永的话语,相信大家一定会为其中蕴含的深刻的哲理而折服。
而这些句子都出自一个人之口,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他就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
(屏幕上出现莎士比亚的头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他的代表作──《威尼斯商人》(节选)引入四:电影导入视频内容要点:1、一幅《莎翁情史》电影海报;2、电影《莎翁情史》中在薇奥拉的感召下,愤懑的威廉开始重新构思剧本,原来的俚俗喜剧被改成爱情悲剧,易名为《罗密欧与朱丽叶》。
威廉与薇奥拉这对不渝的恋人仍幻想着他们的爱情能出现转机的情节片断。
背景说明:1998年,一部以莎士比亚成名前的爱情故事创作的电影《莎翁情史》,一举获得第7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原著剧本、最佳艺术指导与道具装饰、最佳原创音乐或喜剧片配乐、最佳女配角7项大奖。
《莎翁情史》讲的是陷于创作困境中的年轻的莎士比亚怎么也写不好他的剧作《罗密欧与艾菲尔──海盗的女儿》。
这时一个女扮男装的美女出现在他的身旁,有了爱情的激励,莎士比亚才一蹴而就,写出了让他名垂千古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而在此前,全球传媒已经对这部情节引人入胜的英国影片给予了最高密度的报道,不仅掀起了一场争睹影片的热潮,更使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去重温莎翁的著作。
英国广播公司(BBC)也把莎翁比喻为公元2000年的风云人物。
这场突如其来的莎士比亚热,首先让美英两国莎翁著作的出版商和书店老板发了一笔横财,有关莎士比亚本人各种专业或野史类图书也因此销量大增。
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走进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威尼斯商人》二、教与学1、预习作业⑴ 利用图书或网络,收集莎士比亚的生平、思想、创作、成就等方面的内容,并做成读书卡片。
⑵ 查阅工具书,扫清课文的文字障碍。
⑶ 收集《威尼斯商人》的剧情介绍。
2、预习成果交流:学生交流收集到读书卡片,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配以舒缓的背景音乐。
电脑多媒体显示:显示一:莎士比亚生平莎士比亚生平:1564年4月23日生于沃里克郡的斯特拉特福镇。
父亲约翰是沃里克郡的自耕农,1551年移居斯特拉特福镇,经营羊毛、皮革制造、谷物买卖等业;有人说他当过屠户。
1565年约翰任斯特拉特福镇的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
当莎士比亚13~14岁时,家道中落,可能曾辍学帮助父亲料理生意。
1582年11月同邻乡富裕自耕农的女儿安?哈瑟维结婚,次年5月生女苏姗娜,1585年生孪生子女珠迪丝(女)和哈姆奈特(子),哈姆奈特11岁时夭折。
从1585年至1592年间,他的生活经历不祥,但后人有不少传说,为他的人生增添了戏剧般的色彩。
其中一种说法,他约1586年前往伦敦,先在剧院门前为贵族顾客看马,后逐渐成为剧院的杂役、演员、剧作家和股东,据推测,他每年回家探亲,1957年在家乡购置了房产,1602年又置了地产(127英亩)。
他一生的最后三四年在家乡度过。
1616年4月23日去世,葬于镇上的三一教堂。
显示二:莎士比亚创作莎士比亚共写了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
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1592~1593)和《鲁克丽受辱记》(1593~1594)均取材于罗马诗人维奥维德吉尔的著作,主题是描写爱情的不可抗拒以及遣责违背荣誉观念的兽行。
早期(15901600):这时期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朗、乐观的风格。
历史剧如《理查三世》、《亨利三世》等。
他的喜剧绝大部分以爱情为主题,赞美现实生活,肯定人的力量和价值,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恋爱婚姻自由,歌颂忠贞的爱情和友谊。
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等,就连这时期写成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也同样具有不少明朗乐观的因素。
中期(1601~1607):这时期的代表作《哈姆雷特》(1601)、《奥赛罗》(1604)、《李尔王》、《麦克白》(1606)等,同期所写喜剧《终成眷属》、《一报还一报》等也同样具有悲剧色彩。
晚期(1608~1612):这个时期代表作有《辛白林》(1609)、《冬天的故事》(1610)、《暴风雨》等。
显示三:人们对莎士比亚的评价1、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马克斯2、他的作品是建立在广泛的生活基础上的,因此他笔底产生的每一样东西都使我们感到真实可信。
曾经有人暗示过,他并不属于被称作‘浪漫主义的’现代诗人的范畴,而属于‘自然主义的’流派,因为他的作品充满着近代的真实,除了在他最高亢的时候,很少触及未遂愿望而引起的激情。
──恩格斯3、如果说,有一个人使我心里浮现出这样一个庄严场面:高高地坐在一块岩石顶上!他脚下风暴雷雨交加,海在咆哮;但他的头部却被明朗的天空照耀着!那么,莎士比亚就是这样!──只是当然还得补充这一点,他的岩石宝座的最下面,有一大堆人在喃喃细语,他们在解释他,拯救他,判他的罪名,为他辩护,崇拜他,诬蔑他,翻译他,诽谤他,而他对他们的话却一点儿也听不见!──赫尔德4、莎士比亚就是无限;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的作品风格包含的精神方面的真实性远远超过看得见的行动。
──歌德5、创造得最多的是莎士比亚,他仅仅次于上帝。
──大仲马三、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分角色朗读课文,概括大意。
有条件者也可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
2、小组交流,取长补短。
3、全班交流,掌握内容。
附故事梗概:在法庭上,夏洛克要求他和安东尼奥的合同能够履行。
鲍西亚和娜瑞萨假扮律师,为安东尼奥辩论,使得夏洛克的计划没有达成。
鲍西亚同意夏洛克按照契约规定割下安东尼奥的一磅肉,但是割这一磅肉必须严格按照契约执行,就是不能多割也不能少割,不能流一滴血,也不能因此伤害安东尼奥的性命。
夏洛克无法做到,只好认输。
这样,鲍西亚巧妙地挽救了安东尼奥的性命。
同时,为了证明自己爱人是否专心,她们要求自己的丈夫交出戒指作为偿还。
最后,真相大白,安东尼奥重新得到了自己的财产。
四、再读课文,分析人物1、分组探究:将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分别探究安东尼奥、巴萨尼奥、鲍西娅、夏洛克等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2、各组钻研课本,合作探究;3、小组内交流、总结。
4、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作交流发言。
发言内容中必须包括:人物性格特点,在课文中的体现。
电脑多媒体显示:夏洛克:夏洛克是这场戏的主要人物。
一方面,他惟利是图、冷酷狡诈、复仇心重,这种贪婪、固执、残酷的本性,正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高利贷吸血鬼的典型表现。
同时,他也是一个在基督教社会里受欺侮的犹太人。
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报复有合理而又复杂的动机。
人们对夏洛克,既鄙夷他的贪婪,憎恨他的残酷,又多少同情他所受的种族压迫和屈辱。
鲍西娅:鲍西娅是莎翁创造的人文主义妇女的典型形象。
她聪明、机智而又行事果断,善良仁慈,充满着人性的光辉。
她的性格在这场戏的矛盾斗争中得以充分展示。
面对矛盾,她表现出果敢、沉着、博学和聪慧,是她,利用智慧取得了法庭斗争的主动权,并一步步揭露夏洛克的面目,三步棋即给夏洛克以致命的打击。
安东尼奥:他是莎士比亚理想中的商人,所谓商人王子,慷慨仁厚,放债不取利息,珍重友谊,不惜为之牺牲生命。
但在他身上,我们也不难发现民族和宗教矛盾,安东尼奥等正人物宣扬基督教的精神,把犹太人说成异教徒,反映了基督教徒与犹太教徒的矛盾,以及对犹太人的民族和宗教偏见。
巴萨尼奥:热情正直、善良真诚、敢于大胆地追求爱情,重情重义,但性格易于激动,缺乏冷静与智慧。
五、精读课文,体会矛盾冲突1、速读课文,从文快速搜寻、思考:夏洛克和安东尼奥之间的矛盾是什么?其起因是什么?2、学生独立探寻、思考,并记录思考结果。
3、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沟通。
4、全班进行交流。
5、学生发言后,教师可用电脑多媒体显示:矛盾的起因:1、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从不要利息,触犯了夏洛克的利益,引起高利贷者夏洛克的仇恨。
2、夏洛克女儿与恋人私奔,带走夏洛克大量钱财。
3、夏洛克作为一个犹太人而被视为异教徒异邦人,遭受歧视。
本课矛盾冲突──按约处罚1、公爵试图劝告夏洛克放弃处罚,遭到拒绝;2、巴萨尼奥的劝说和怒斥夏洛克;3、鲍西娅力劝夏洛克慈悲一点,可夏洛克仍不答应,并强调法律铁面无私;4、巴萨尼奥愿意以三倍价钱归还安东尼奥借款,遭到夏洛克拒绝;。
5、巴萨尼奥建议把法律稍为变通一下,犯一次小小的错误,鲍西娅不答应;6、鲍西亚赞同夏洛克按约执行处罚,得到夏洛克的称赞;7、安东尼奥同众人话别,准备接受处罚;8、鲍西娅提出处罚条件,夏洛克请求改还欠款;9、夏洛克败诉,安东尼奥获胜。
六、品读课文,赏析语言1、设想:文中许多人物语言,是诗化的语言,既个性化,又生动形象,精练优美,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