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节选) 优秀教案
《威尼斯商人》教案设计(精选14篇)

《威尼斯商人》教案设计(精选14篇)《威尼斯商人》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的]认知要求:1)了解关于剧本的基本学问2)理解戏剧情节再戏剧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感要求:1)了解夏洛克这个贪欲、阴险、冷酷、凶残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和鲍西娅、安东尼奥等人物的情意深厚,见义勇为的人际关系,体现了的人文主义抱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把握戏剧的基础学问;理解戏剧情节再戏剧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了解通过剧本所表达的人文主义抱负。
[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方法]自学法、小组争论法、讲授法[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介绍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一生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主要成就在戏剧方面6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利》、《亨利五世》,喜剧有《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悲剧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他的剧作反映了旧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社会政治思想。
二)介绍戏剧基础学问: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
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呈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
“幕”指情节进展的一个大段落。
“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
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
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2.反映现实生活的冲突要尖锐突出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冲突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冲突冲突更加尖锐突出。
由于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冲突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冲突冲突就没有戏剧。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威尼斯商人》(节选)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威尼斯商人》(节选)教案一. 教材分析《威尼斯商人》(节选)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和犹太商人夏洛克之间的借贷纠纷,以及聪明机智的律师鲍西娅的介入,展现了友谊、爱情和正义的力量。
本文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还需加强。
学生在学习本文时,可能对一些古代文化背景、专有名词和成语的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文章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了解古代文化背景、专有名词和成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学会根据语境推断词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友谊、爱情和正义的力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多元文化,拓宽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难点:理解古代文化背景、专有名词和成语的含义;学会根据语境推断词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阅读体验。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比较阅读法:将课文与其他相关作品进行比较,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提炼教学要点。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大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背景和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关注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威尼斯商人(节选)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威尼斯商人(节选)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3. 学习课文中的词汇和语法,扩展词汇量。
4. 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阅读并理解威尼斯商人(节选)的内容。
2. 人物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商人、安东尼奥、夏洛克等。
3. 情节理解: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包括商人借款、合约签订、夏洛克的要求等。
4. 词汇学习:学习课文中的新词汇,如“威尼斯”、“商人”、“合约”等。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课文学习,复习相关知识。
2. 提问学生对威尼斯商人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2.2 课文阅读1. 分组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思考问题。
2.3 人物分析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分享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2.4 情节理解1. 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2. 分享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2.5 词汇学习1. 教师讲解新词汇,解释词义和用法。
2. 学生练习使用新词汇,进行口语表达。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课堂提问1.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人物分析和情节理解的问题。
2. 学生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2 小组讨论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口语表达能力。
2. 学生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3.3 课后作业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内容和词汇。
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评价。
第四章:教学拓展与延伸4.1 角色扮演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分配,准备进行角色扮演。
2. 学生表演课文中的场景,展示自己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
4.2 文学鉴赏1.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文学鉴赏,分析文学特色和表达手法。
语文教案-威尼斯商人节选

语文教案-威尼斯商人节选一、教学目标1.理解剧本的时代背景和主题思想。
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掌握剧本的结构特点和语言风格。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分析人物性格,理解剧本主题。
2.难点:理解剧本的结构特点和语言风格。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剧本文本、教学课件、相关背景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剧本,了解故事背景。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剧本《威尼斯商人》的作者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特点。
2.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对剧本的初步了解。
二、课文阅读1.学生分组阅读剧本节选,注意理解人物角色和故事情节。
2.教师选取重点段落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剧本内容。
三、人物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夏洛克、安东尼奥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性格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威尼斯商人》节选,谁能概括一下剧本的主题?二、剧本结构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剧本的结构特点,如场景设置、人物关系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剧本结构的认识。
三、语言风格鉴赏1.教师选取剧本中的经典语句,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2.学生分享对剧本语言风格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分析了《威尼斯商人》的结构特点和语言风格,谁能举个例子说明?二、主题思想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剧本的主题思想,如反封建、反歧视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主题思想的认识。
三、拓展延伸1.教师介绍《威尼斯商人》的其他精彩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课堂小结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将对《威尼斯商人》进行拓展延伸,谁能谈谈对剧本的整体感受?二、剧本改编1.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对剧本进行改编,如改变人物关系、增加情节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改编成果。
《威尼斯商人(节选)》教案

布置与课文相关的写作任务,如读后感、人物分析等,培养学生的写 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课后拓展阅读
推荐阅读莎士比亚其他经 典作品
如《哈姆雷特》、《奥赛罗》 等,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莎士 比亚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相关主题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与课文主题相关 的文学作品或非虚构作品,如 关于人性的探索、道德与法律 的冲突等,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和思考角度。
05
作业与拓展
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根据课程内容,布置相关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提高理解 和应用能力。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课文中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提高学生的表演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剧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引 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 生观。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 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包括社会政治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和 文化氛围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作者介绍
简要介绍作者莎士比亚的生平、创作特点和文学地位,让学生了 解作品背后的创作力量。
文学评论与赏析
提供一些文学评论和赏析资料 ,指导学生如何深入分析和评 价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学 批评能力。
跨学科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与文学相关的其 他学科书籍,如心理学、历史 学、哲学等,帮助学生从多角 度理解文学作品和现实世界。
06
教学资源与工具
教学资料
教材
《威尼斯商人(节选)》原文及注释
语文教案威尼斯商人(节选)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威尼斯商人》(节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威尼斯商人》的背景及作者莎士比亚;(2)能够概括出剧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3)能够分析出剧本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剧本;(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法,体验作品情感;(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丰富想象力和艺术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兴趣和尊重;(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性、友谊、爱情等主题;(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剧本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2)剧本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3)莎士比亚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
2. 教学难点:(1)剧本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2)对剧本深刻主题的理解和感悟;(3)莎士比亚在剧中运用的一些特殊舞台指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剧本背景、作者及人物关系等基本知识;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剧本,感知文本;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深入解读剧本;4. 角色扮演法:分角色朗读、表演,体验作品情感;5. 情景再现法: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剧本魅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剧本背景、作者及人物关系,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剧本,感知文本;3. 讲解分析:讲解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脉络、主题思想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剧本的看法和感悟;5. 角色扮演:分组朗读、表演剧本选段,体验作品情感;6. 情景再现: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剧本魅力;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剧本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剧本《威尼斯商人》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2. 请学生阐述剧本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3. 请学生分析莎士比亚在剧本中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4. 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剧本选段,进行角色扮演表演。
13 威尼斯商人(节选)教案

13 威尼斯商人(节选)教案3威尼斯商人教案、剧情介绍鲍西娅,一个富人的女儿,按照她父亲的遗嘱,她得到了三个盒子:一个金盒子,一个银盒子,还有一个铅盒子。
其中一个盒子里面装着她的画像,如果哪个男人选择了正确的盒子,那么她将嫁给那个男人。
于是,求婚者从世界的四面八方云集到这儿,都希望能得到她……镇上有一个年轻人名叫巴萨尼奥,他下定决心要赢得鲍西娅。
但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愿望,他需要三千达克特——这可是一大笔钱。
于是,他向好友,富商安东尼奥求助,希望安东尼奥能借给他这笔钱。
然而,由于在海上投入的钱还没收回,安东尼奥手头上暂时也无法拿出这么多钱。
于是他被迫向另一个富有的犹太放债人——夏洛克借给他这笔钱。
安东尼奥和夏洛克都不喜欢对方:对于安东尼奥来说,他看不起放高利贷的,另一方面,他不喜欢夏洛克也因为他是犹太人;对于夏洛克来说,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从不收利息,这样就损害了他的利益。
尽管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夏洛克还是同意借钱给安东尼奥,而且也不收他的利息;但是夏洛克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如果安东尼奥拖欠还款的话,他将会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
巴萨尼奥去了贝尔蒙特,他选择了正确的盒子——铅匣,也就是装有伊人肖像的匣子,也赢得了鲍西娅。
鲍西娅送给他一枚戒指,巴萨尼奥发誓永远把这枚戒指戴着。
与此同时,鲍西娅的女仆,娜瑞萨也接受了格拉夏诺的求婚,将自己的戒指也送给了他。
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同自己的爱人克里斯汀•罗伦佐私奔了,并且偷走了她父亲的钱和珠宝。
而夏洛克也因为失去自己的女儿和钱财心情烦乱……当他得知安东尼奥在海上的投资全部丧失的消息之后,他决定向安东尼奥讨回借款。
在法庭上,夏洛克要求他和安东尼奥的合同能够履行。
鲍西娅和娜瑞萨假扮律师,为安东尼奥辩论,使得夏洛克的计划没有达成。
鲍西娅同意夏洛克按照契约规定割下安东尼奥的一磅肉,但是割这一磅肉必须严格按照契约执行,就是不能多割也不能少割,不能流一滴血,也不能因此伤害安东尼奥的性命。
威武的威尼斯商人(节选)教案

威武的威尼斯商人(节选)精选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威武的威尼斯商人》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威尼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威尼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引导学生阅读《威武的威尼斯商人》的节选。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威尼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威尼斯的地理位置、建筑风格、贸易和海洋霸权等。
2. 分发《威武的威尼斯商人》的节选文本,让学生阅读。
3. 讨论威尼斯商人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的反应和参与度。
2. 收集学生的讨论意见和观点。
第二章:威尼斯商人的角色和形象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威尼斯商人在故事中的角色和形象。
2. 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威尼斯商人在故事中的角色和形象。
2. 引导学生对商人的行为和决策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步骤:1. 与学生一起分析威尼斯商人在故事中的角色和形象,包括他们的商业智慧、社会地位和道德观念等。
2. 引导学生对商人的行为和决策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商人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以及他们对金钱和权力的追求。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分析和讨论能力。
2.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见解。
第三章:威尼斯商人的商业智慧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威尼斯商人的商业智慧。
2. 培养学生的经济学和商业知识。
教学内容:1. 探讨威尼斯商人的商业智慧和策略。
2. 引导学生了解商业决策和经济效益。
教学步骤:1. 与学生一起探讨威尼斯商人的商业智慧和策略,例如他们的市场调研、风险管理和创新思维等。
2. 引导学生了解商业决策和经济效益,例如商人如何权衡风险和回报,以及他们如何适应市场变化。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见解。
第四章:威尼斯商人的社会地位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威尼斯商人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的社会历史知识。
教学内容:1. 分析威尼斯商人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尼斯商人
【教学目标】
1.了解话剧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和了解各种文艺表现形式的能力与兴趣。
2.了解戏剧冲突在话剧中的作用。
3.理清剧本的思路,把握人物关系,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即写作思路)。
4.了解莎士比亚作品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戏剧冲突在话剧中的作用。
2.理清剧本的思路,把握人物关系,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即写作思路)。
【教学方法】
诵读与研究学习相结合。
【教学准备】
准备两三分钟有关莎士比亚生平、作品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戏剧文学和电影文学。
首先,让我们走进在世界话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戏剧大师——威廉·莎士比亚的喜剧世界,来领略莎士比亚的语言魅力,领略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魅力,领略话剧艺术的独特之美。
今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代表作品之一的《威尼斯商人》。
二、解题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喜剧。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学史上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代表作品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历史剧《理查三世》、《亨
利四世》。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李尔王》、《奥塞罗》、《麦克白》等。
三、研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速读全文,掌握生字词。
2.概述全文内容,讨论戏剧冲突。
课文节选自《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场,是全剧的高潮,冲突围绕要不要“按约处罚”展开,写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二)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1.学生分组讨论段落、层次。
这场戏以鲍西娅上场为转机。
前半场主要是夏洛克的戏。
安东尼奥等人在法庭上和夏洛克展开了生死交锋,夏洛克在这场斗争中处于优势。
后半场是的鲍西娅的戏。
鲍西娅扮成律师出现在法庭上抓住了契约中的漏洞,使斗争转败为胜。
夏洛克最后落得人财两空。
2.学生分组讨论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及人物关系,找出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在这场戏中,夏洛克给人的印象最深,和阿巴贡、葛朗台一样成了世界文学作品最有名的吝啬鬼形象,夏洛克本是一位贪婪、吝啬、爱财如命的高利贷者,在一磅肉的诉讼中,他凶相毕露,杀气腾腾,连威尼斯最高长官也敢于句句顶辩,毫不退让,成了一个残忍、固执、冷酷无情的复仇者。
为了消灭对手,为了今后更大的利益,连视为生命的钱都可放弃,因此,他在法庭上的固执和残忍,实际上正是他唯利是图的本性表现。
但是,夏洛克又有其偏狭、愚蠢的一面。
在鲍西娅面前,他利令智昏,一步一步地走向失败,却自以为即将得逞,于是他对鲍西娅百般奉承,五次颂扬。
当他失败后,金钱又立即成了追求的主要目标,捞不到三倍赔款收回本钱也行,而一当他财产被宣布充公,他则哀叹道:“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去吧”,“你们夺去了我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
”充分暴露了其嗜钱如命的本性。
鲍西娅、安东尼奥、巴萨尼奥等一组人物,是作者极力赞颂的。
安东尼奥这个从事海外贸易的年轻商人。
他借钱给人从不要利息,引起高利贷者夏洛克的仇恨。
安东尼奥甘愿冒割肉的危险向夏洛克借钱帮助自己的朋友巴萨尼奥。
他即将受到可怕的刑罚,却始终“默认”、“迎受”,继而要求“爽爽快快”地就刑,为了友谊“从容就死”,“死而无怨”。
巴萨尼奥为了救自己的朋友,甘愿丧失自己的一切。
鲍西娅更是莎翁创造的人文主义妇女的典型形象,她是崇尚正义,注重友情,她得知安东尼奥将遭厄运,立即全力以赴设法营救,尤其她的超群出众
的才智在这场中更是得到了充分体现,当一大群贵族男子都束手无策时,她挺身而出,略施小计,便巧妙地击败了夏洛克,使矛盾迎刃而解。
夏洛克:贪婪、吝啬、残忍、固执、冷酷无情。
鲍西娅:博学细心、精明能干、足智多谋、落落大方。
安东尼奥:慷慨助人、见义勇为、重情重义,但面对尖锐的斗争形式不能斗争、不会斗争,表现其软弱、妥协的一面。
巴萨尼奥:见义勇为、重情重义,但不懂得斗争策略,表现得较软弱。
3.体会莎士比亚丰富多彩的语言。
《威尼斯商人》是喜剧,语言诙谐,它又是诗剧,语言代美,富有情感。
夏洛克在前半场舌战中,有时用反诘方法进行反驳,有时冷嘲热讽,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语言却很鄙俗,充满商人口语,如“耗子”、“张开嘴的猪”、“忍不住要小便”等,而判决后,处处不离一个“钱”字,表现了他拜金主义的本性。
鲍西娅的语言是诗与哲理的结合,语言明快简明,既表现了人文主义者的思想,又符合其律师的身份,果断干练,聪明博学。
4.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戏剧冲突,找出戏剧冲突的关键词。
“威尼斯的法律”、“一磅肉”等,充分理解这些关键词在戏剧冲突中的作用。
(三)课堂训练。
针对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的问题,教师可以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训练中解决问题。
练习题如下:
1.夏洛克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他是否像公爵所说的那样是一个“心如铁石”、“不懂得怜悯,没有一丝慈悲心的不近人情的恶汉”?
2.夏洛克为什么对安东尼奥如此仇恨,以至于不要高额的回报而非要安东尼奥的命不可?
3.你如何看鲍西娅这个人物?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了话剧中人物性格是“说”出来的,人物关系也是“说”出来的,话剧是“说”的艺术。
此外,我们着重分析了剧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这就为下节课我们学习戏剧冲突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上节课我们着重学习、分析了《威尼斯商人》中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莎士比亚是怎样设计《威尼斯商人》的戏剧冲突(悬念)的。
二、研习课文。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充分体会人物性格,感受戏剧冲突。
(二)欣赏品味。
这篇课文是《威尼斯商人》的高潮部分,所有的戏剧冲突都最后集中在这场戏里。
故事充满悬念,十分紧张,丝丝入扣,令人欲罢不能。
莎翁的语言诙谐、优美,富有感染力,富有音乐美;行文娴熟,紧张中含有轻松,轻松中暗藏杀机。
这场戏围绕要不要“按约处罚”展开冲突。
开端便剑拔弩张。
公爵试图规劝夏洛克这个“心如铁石”、“不懂得怜悯,没有一丝慈悲心的不近人情的恶汉”“放弃这一种处罚”。
然而,他得到的回答却是“我喜欢这样”、“我对于安东尼奥抱着久积的仇恨和深刻反感,所以才会向他进行这一场对于我自己并没有好处的诉讼”。
对于公爵的规劝,夏洛克理直气壮,对基督徒们进行了深刻、淋漓尽致的批判与揭露。
“我可不可以对你们说,让他们自由,叫他们跟你们的子女结婚?为什么要在重担之下流着血汗?让他们的床铺得跟你们的床同样柔软,让他们的舌头也尝尝你们所吃的东西吧!”“我也可以回答你们: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
您要是拒绝了我,那么你们的法律去见鬼吧!威尼斯城的法令等于一纸空文。
”巴萨尼奥的劝说和怒斥都无济于事,主动权在夏洛克手里。
鲍西娅假扮法官上场,前面的冲突暂时得以缓解。
她也力劝夏洛克“慈悲一点”,可夏洛克不答应,并强调法律铁面无私。
主动权还在夏洛克手里。
故事到此已经陷入僵局,鲍西娅欲擒故纵,夏洛克自以为得计,“屠刀”高高举起。
而莎翁此时把观众的注意力一下子引到别处。
通过巴萨尼奥之口(“把法律稍为变通一下,犯一次小小的错误”)为鲍西娅赢得主动。
“在威尼斯谁也没有权力变更既成的法律;要是开了这一个恶例,以后谁都可以借口有例可援,什么坏事情都可以干了。
”她要维护法律的尊严。
事件的主动权在悄悄易主。
鲍西娅的话赢得了夏洛克的夸赞。
“一个但尼尔来做法官了!真的是但尼尔再世!聪明的青年法官啊,我真佩服你!”“啊,尊严的法官!好一位优秀的青年!”“啊,聪明正直的法官!想不到你瞧上去这样年轻,见识却这么老练!”“公平正直的法官”“博学多才的法官!判得好!”夏洛克每一次夸赞,都是在把自己引到死胡同。
主动权完全交给了鲍西娅。
情节发展到高潮后,陡然一转,夏洛克走进了他自己建造的坟墓。
法律让他有权杀人,也让他倾家荡产。
主动权彻底把握在鲍西娅的手里。
(三)概括文章的主题。
作者肯定了安东尼奥的慷慨大方和鲍西娅的多情机智,赞美他们体现的无私的友谊,坚贞的爱情,幸福的生活等人文主义思想,并拿这些同以夏洛克为代表的自私冷酷的纯粹的金钱关系形成鲜明的对比。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着重研习了《威尼斯商人》的戏剧冲突。
通过学习《威尼斯商人》,同学们初步了解了话剧艺术的特点,了解了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在话剧中是如何表现的,这对我们今后写作文也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