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现代诗歌阅读方法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诗歌阅读方法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诗歌阅读方法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诗歌阅读方法

一、思想感情

诗的第一要素是感情,无情即无诗。鉴赏诗歌必须首先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把握诗人的抒情基调和情感旨趣。

1.知人论世,找准情感突破口。

欣赏任何一首诗歌,总要对它的作者和它所诞生的时代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否则,我们的欣赏就是盲目的。以香草、美人比喻理想中的事物,古已有之,郭沫若借鉴这种传统技法,把祖国比作“年青的女郎”,把自己比作“炉中煤”,借以吐露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形象呢?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我们便会一目了然。艾青正是因为一次被捕、一场大雪,想到了身世凄凉的大堰河,从而引发了对她的怀念、追忆乃至歌颂,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鉴赏诗歌,找准了情感突破口,对诗歌主旨的把握就会更便捷,对情感美的领会就会更深刻。

2.避实就虚,咀嚼诗歌真味。

以实写虚,化抽象为形象,这是诗人创作的高超本领;避实就虚,反复咀嚼又是我们领会情感美的巧妙途径。阅读鉴赏时,我们要用诗意的眼光避实就虚,慢慢咀嚼出诗歌的真味。

3.由表及里,品读形象寓意。

阅读和鉴赏诗歌时,我们要学会品读诗歌形象的寓意,由表及里,探寻诗人物化的情绪,领会诗歌的旨趣。

[例1]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7分)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注]

徐志摩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注】这首诗写于1928年,初载于同年3月10日《新月》月刊第一卷第1号,署名志摩。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全诗共6节,每节的前3句相同,辗转反复,余音袅袅。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渲染了诗中“梦”的氛围,也给吟唱者更添上几分“梦”态。

B.诗人铺排了6个小节,告诉我们:不管风往哪个方向吹,唯有忍耐与勇敢,我们方能在黑暗中不害怕,在失败中不颓丧,在痛苦中不绝望。

C.诗人的梦是一个大梦,一种大的理想,他要摆脱物的羁绊,心游物外,去追寻人生与宇宙的真理。

D.这首诗反映的是徐志摩的爱情悲剧,它是“她的温存,我的迷醉”“她的负心,我的伤悲”之类的恋爱苦情。

解析:选D。联系注释来看,这首诗表达了新月诗派的态度,也是徐志摩最高的诗歌理想,那就是:回到生命本体中去!他为压在生命本体之上的各种忧虑、恐惧、猜忌、计算、懊恨所苦闷,蓄精励志,为要保持这一份生命的真与纯!绝不仅是“恋爱苦情”。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答案:徐志摩的诗是他把对自由、爱、美三者凝结在自己生命里的体现,本诗包含了对自由、美的追求和企盼以至于理想幻灭所生的失望、痛苦,以及他要摆脱物的羁绊、追寻宇宙与人生的真理等复杂情感。

二、诗歌的形象

高尔基说得好:“在诗歌作品中,即使在一首短诗中,第一位重要的是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分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

1.调动积累,张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不仅对于诗人的创造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可以说,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象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

2.体察物象,剖析寓意。

中国历代的诗人总是在大自然中努力寻求属于自己的新鲜活泼的物象,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心志,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事物形象。艾青笔下的那一块“礁石”,臧克家笔下的那一匹“老马”,都以其生动感人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欣赏者要学会联想,由表及里地剖析,在体察外在形象特征的基础上把握形象的寓意,从而领会形象的意蕴美。

[例2] 阅读诗人臧克家在1932年写的《老马》一诗,分析老马的性格特征,说说老马形象的象征意义。(6分)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答:

答案:老马“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把头沉重地垂下”“它有泪只往心里咽”这些关键语句形象地描写了老马的坚忍性格,揭示旧中国人民正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深重的苦难,老马是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人民悲惨形象的真实写照。

三、思想内容

赏析诗歌的意境美是为了更好地把握诗歌的综合美感,即它的情理交融的思想内容之美,形神结合的艺术表现之美。

1.抓住意象,发挥想象,由形象悟情感。

阅读诗歌时要抓住具体的意象,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去领悟和品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我们只有抓住诗中的意象深入玩味,并调动联想和想象,才会进入诗人为我们营造的韵味浓厚、意蕴深广的神话境界,心中的美感才会与诗人的思想脉搏一起跃动。

2.透析形神,体悟情理,由具体到抽象。

诗的意境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物)相契合,形成的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意境要求情、理、形、神的和谐统一。只有发掘具体的形神中蕴涵的抽象的情理,才能品味出诗中深邃而绵远、空灵而新颖的意境美。

3.品味情境,观照情感,于客体察主体。

意境是形象思维的特殊表现。诗人在写“境”的同时,就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诸种感情,注入了他的思想及其对“境”的褒贬态度,正像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我们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味其情境,更要观照诗人的情感,在客体的形象中体察诗人的主观世界。

[例3] 阅读诗人艾青在1938年写的《我爱这土地》一诗,完成题目。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问题:分析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一组意象的内涵及构成的意境。(4分)

答:

答案:土地:象征正在遭受苦难的祖国。河流、风:象征人民的悲愤和激怒。黎明:象征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这些博大的自然或宇宙意象,有动有静,有近有远,境界开阔,气势恢宏。诗人在这些意象前都加上了带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或修饰语,使它们一个个都转化成了富有象征意味和暗示力的画面。

四、语言艺术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优秀的诗人善于熟练地运用诗的语言来表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人们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从而激发欣赏者深沉的思考和奔驰的想象。

1.熟悉节奏韵律,体会语言的音乐美。

诗的语言要在朗诵时顺口流畅,欣赏时悦耳动听,要富有抑扬顿挫、起伏迭宕的韵律美和流畅回环的音乐感。作为鉴赏者也要从诗歌的音韵与节奏中,体会出其中的音乐美。我国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诗人,很重视诗歌的音乐美,他们的诗歌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欣赏诗歌时我们反复诵读,熟悉诗歌的节奏韵律,就会领悟诗歌语言体现的音乐美。

2.推敲炼字技巧,赏析语言隽永美。

诗是精练的语言,一句话乃至一个字,里面蕴藏着深厚的旨趣,所以诗家以一字称工,刻意锤炼,以求其精深。对诗歌的炼字进行推敲,从而品味语言的隽永美,是鉴赏诗歌语言的又一途径。

3.考查修辞手法,领会语言形象美。

诗歌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常常借助多种修辞手法,常见的如比喻、拟人、反复、排比、对偶等。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排比、反复手法的运用,不仅使语言形式整齐有致、朗朗上口,也强化了诗段的整体内容,有利于联想的顺利展开,给人形象生动之美感。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呼告、比喻、通感等手法的运用,使语言产生音韵美的同时,也突出了借物抒情的效果,真切地表现了诗人激动不已、起伏翻涌的情绪。

[例4] 阅读诗人闻一多的《死水》一诗,完成题目。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问题:结合本诗,举例分析作者在炼字上的技巧。(4分)

答:

答案:作者注重锤炼恰切传神的动词来使抽象的“死水”具有形象感。如“扔”“锈出”“织”“绿成”“蒸”“酵成”等。

[例5] 赏析徐志摩的《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完成题目。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注]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注】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与一位日本女郎作别的情状。原诗十八节, 1928年新月书局重印时,作者删去了前十七节。

问题:本诗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却“言有尽而意无穷”。试结合作品分析。(6分) 答:

答案:诗人只选取了一个最难忘的镜头,即“一低头的温柔”,把这位日本女子内心说不出的情意、掩不住的隐秘、别离的忧愁等都表现出来了,诗人感觉她恰似水莲花那样秀美、纯洁、娇弱而又灵动,再听她软语温存的一声“珍重”,交织着“蜜甜”与“忧愁”,她把思念留给了自己,仍把祝福给了对方,这样的女子怎不叫人怜爱呢?最后的那一声音译的“沙扬娜拉”(再见),更是情韵摇曳,萦回不绝。这首诗可以说凝练之至了。

五、构思艺术

一首好的诗歌,不但在内容上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在形式上也同样具有美的魅力,而诗歌的章法之美更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1.厘清层次,扣住内容,品析构思的精妙之处。

构思的内容是相当复杂的,它包括确定主题、选择素材、提炼诗意、选用诗体,甚至包括形象怎样描写、气氛怎样渲染、情景如何交融、虚实如何转化、显隐怎样结合、起承转合怎样安排等一系列问题。在鉴赏过程中,我们可以抓住线索、把握基调,从诗歌的层次、内容切入,品析构思的精妙之处,从而领会诗歌的章法美。

2.整体观照,对比阅读,把握风格的独特之处。

一个诗人在艺术上成熟与否往往以其有无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为标志。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学会整体观照全诗,把握诗歌风格的独特之处,从而品出诗歌的章法美。在诗歌的鉴赏品评中,还可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加深对诗歌风格的理解,将不同诗人的同一题材的诗歌进行比较,或将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等,在比较异同之中诗歌风格自然呈现。

[例6] 阅读诗人臧克家在1956年写的《海》一诗,完成(1)~(2)题。(10分)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诗人是如何描写自己对大海的感受的?(4分)

答:

(2)本诗描写大海的顺序是什么?(6分)

答:

答案:(1)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2)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