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18.doc
历史模拟考试试卷

历史模拟考试试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新中国的成立2.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A. 实现了中国的富强B. 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C.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D. 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A. 《新青年》杂志B. 《东方杂志》C. 《每周评论》D. 《时务报》4. 国民大革命中,中国国民党采取的革命方式是:A. 城市武装起义B.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 工农武装割据D. 发动群众运动5.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B.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C. 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6. 下列关于三大改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B. 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方式是公私合营C.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是赎买政策D. 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7. 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A. “二月逆流”是文革期间一次严重的政治事件B. 文革期间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社会动荡不安C. 林彪成为文革期间最大的受害者D. 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8. 下列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会议于1978年在北京召开B. 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 会议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D. 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9. 下列关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表述,正确的是:A. 两地回归后享有高度自治权,但不属于中国领土B. 两地回归后享有完全自治权,属于中国领土C. 两地回归后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享有完全自治权D. 两地回归后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享有高度自治权10.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一国两制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现在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B. 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并存的政策C. 一国两制保证了香港和澳门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发展D.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成果。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8(题后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6. 论述题论述题1.结合学术动态谈谈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政治的影响。
(浙江大学2000年中国近代史真题)正确答案:(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学者李育民把不平等条约按内容归纳为如下六大类别:一是以租界制度和治外法权为主要内容的列强在华侨民管理制度;二是以协定关税、协定内地通过税、内河航行通商制度、自由设厂制度、路矿借款等为主要内容的列强在华经济特权制度;三是以海关行政外籍税务司制度和海关兼常关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列强在华行政特权制度;四是以自由传教和控制中国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列强在华文化特权制度;五是以对中国实行军事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列强在华驻军制度;六是以在中国某一区域取得独占权益和领土主权为主要内容的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和租借地制度。
(二)政治影响。
学者徐绪典从法权、财权、政治三个方面论述了不平等条约对中国政治方面的破坏作用:第一,对中国法权的破坏;第二,掌握了中国的财权;第三,间接控制中国的政治。
学者李育民认为,“条约制度”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在保持旧制度的前提下促使它趋于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又刺激它产生近代性质的变化。
由此可见,中国由一个封闭的封建国家进入国际社会时,它的近代化与半殖民地化是相伴而行的,也正因为如此,在这个混合结构中,近代性质的方面处于一种被支配而受限制的地位,以致它的进步性往往是很艰难地显示出来。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2.简述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过程。
(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中国通史真题)正确答案:(一)一战与巴黎和会。
1917年,中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奥宣战,并宣布之前签订的与德奥两国有关的条约一律废止。
战后,中国与德国及奥国分别订立了《中德协约》和《中奥通商条约》,从双边法上确认了中国在战时的举措。
中德、中奥新约完全取消了德奥根据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所获得的特权,是中国与曾经侵略过自己的西方大国订立的第一批平等条约。
历史学基础(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1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历史学基础(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1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传说中“钻燧取火”的远古居民相当于( )时期。
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2.传说中进行“绝地天通”的氏族首领是( )。
A.太昊B.少昊C.颛顼D.帝喾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史前时代3.“新经济政策”规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这表明( )。
A.苏俄开始着眼于解决经济困难B.苏俄充分利用外资发展民族企业C.苏俄开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以向社会主义过渡D.苏俄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4.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
A.《中国土地法大纲》B.《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正确答案:C5.宋代的“二府”指的是( )。
A.中书门下、大都督府B.中书门下、三司C.三司、枢密院D.中书门下、枢密院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宋、辽、西夏、金、元6.1876年7月第一国际举行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宣告解散,这次代表大会的地点是( )。
A.英国伦敦B.瑞士日内瓦C.美国费城D.荷兰海牙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7.“秋千政策”反映的是( )执掌政权时政局不稳的现象。
A.吉伦特派B.雅各宾派C.执政府D.督政府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资本主义的确立和发展8.《常识》的作者是( )。
A.潘恩B.杰斐逊C.富兰克林D.华盛顿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资本主义的确立和发展9.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品是( )。
A.《俄狄浦斯王》B.《荷马史诗》C.《天方夜谭》D.《阿拉丁和神灯》正确答案:A解析: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是《俄狄浦斯王》。
知识模块:世界古代中世纪史10.以下不是古代希腊著名悲剧家的是( )A.埃斯库罗斯B.索福克利斯C.幼里披底斯D.阿里斯托芬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古代希腊文明11.甲午战争中,日本制造的大屠杀发生在( )。
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3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3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名词解释 3. 史料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宗旨的是( )。
A.林则徐B.魏源C.王韬D.冯桂芬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原则形成于( )。
A.鸦片战争时期B.太平天国时期C.洋务运动时期D.维新变法时期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3.李鸿章奏请在天津设立的北洋水师学堂的落成时间是( )。
A.1880年B.1881年C.1882年D.1883年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4.1866年,京师同文馆增开的学馆是( )。
A.法文馆B.俄文馆C.德文馆D.算学馆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5.科举制度废除于( )。
A.1905年B.1906年C.1907年D.1908年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6.1906年,清政府批准学部奏折,将学堂教育宗旨概括为五端,下列不属于五端之列的是( )。
A.忠君B.尚武C.尊贤D.尚公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7.近代中国第一所外语学校同时也是最早的新式学堂是( )。
A.广方言馆B.上海同文馆C.京师同文馆D.方言斋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8.中国近代军事学校的滥觞是左宗棠创办的( )。
A.福州船政学堂B.江南水师学堂C.北洋水师学堂D.江南陆师学堂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9.中国最早派遣留学生是在1872年,是派往( )的。
A.美国B.日本C.法国D.英国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10.洋务运动时期,首批赴欧海军留学生派出的时间是( )。
A.1873年B.1875年C.1877年D.1882年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11.清政府1885年成立了海军衙门,担任总理海军事务大臣的是( )。
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1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1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名词解释 3. 史料分析题 6.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同盟会的纲领中没有明确提出的是( )。
A.土地问题B.推翻清政府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反对帝国主义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同盟会的纲领。
同盟会的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并未涉及反帝的问题。
知识模块:中国近现代史2.辛亥革命时期,当时社会上各种主张盛行,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资产阶级利益?( )A.实业救国B.民主共和观念C.收回利权D.以俄为师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辛亥革命前后,资产阶级的种种主张,其中不包括“以俄为师”。
知识模块:中国近现代史3.华兴会的创立者是( )。
A.孙中山B.黄兴C.宋教仁D.陶成章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革命团体。
华兴会是黄兴在1904年创立的。
知识模块:中国近现代史4.1908年安庆新军起义是( )领导的。
A.秋瑾B.黄兴C.孙中山D.熊成基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革命起义。
1907年徐锡麟领导安庆起义失败后,1908年熊成基又再次领导安庆新军起义,失败后逃往东京。
知识模块:中国近现代史5.1904年由吕大森、刘静庵等人在武昌组成的,以“革命排满”为宗旨的革命团体是( )。
A.军国民教育会B.光复会C.日知会D.科学补习所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革命团体。
科学补习所是清末湖北革命团体,1904年由吕大森、刘静庵等人在武昌组成,以“革命排满”为宗旨。
成立不久即与华兴会取得联系,借研究科学为名,在学校和新军中进行活动。
知识模块:中国近现代史6.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中,其中改良派的重要阵地是( )。
A.《民报》B.《新民丛报》C.《新华报》D.《天义报》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2023年考研《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3年考研《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23年考研《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哪位中国历史人物在位时间最长?A.汉武帝B.秦始皇C.唐太宗D.明成祖答案:A解析:汉武帝在位时间为前元7年-前前元10年,共54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2.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专制时代?A.宋朝B.明朝C.清朝D.唐朝答案:C解析: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专制时代,清朝后期改革运动兴起,但并未改变君主专制的本质。
3.以下哪位书法家是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A.王羲之B.张献忠C.欧阳询D.董其昌答案:D解析:明代四大书法家是董其昌、唐寅、文征明和神秀。
4.以下属于八旗制度的是?A.明代的科举制度B.清代的八股文制度C.明代的户口制度D.清代的蒙古人和满洲人的区隔制度答案:D解析:八旗制度是清朝的重要制度,主要是将兵士和人民按照民族和地域分为八个旗,分别为满洲、蒙古、葛尔泰、汉军等。
5.“冬至一阳生”是指历史上哪位诗人的作品?A.杜甫B.陆游C.苏轼D.苏洵答案:A解析:“冬至一阳生”是杜甫的《冬至》一诗的开头句,表达了无论再寒冷的冬天,阳光始终会出现的意象。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明代茶叶的种植和饮用在世界范围内都取得了巨大的影响。
答案:对解析:明代的茶叶种植和饮用的方式改变了世界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2.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之一,也是科技发达的时期。
答案:对解析: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科学技术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起因是中国政府对英国进行了不公平贸易。
答案:错解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起因是英国对中国进行了鸦片贸易,并侵占中国领土。
4.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反封建的第一次大规模政治运动。
答案:对解析: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政治运动。
5.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
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1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1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名词解释 3. 史料分析题 6.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产业是( )。
A.面粉业B.陶瓷业C.钢铁业D.军工业正确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1912一1919年,在一系列有利因素的推动下,民族资本主义以面粉业和棉纺织业发展最快。
知识模块:中国近现代史2.在“一战”期间,周学熙创立的( )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
A.大生纱厂B.华新纱厂C.申新纺织公司D.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
其中周学熙的华新纱厂与张謇的大生纱厂齐名。
知识模块:中国近现代史3.“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重要作用是( )。
A.促进资产阶级的进一步成长B.抑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控制C.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近代化D.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奠定阶级基础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影响。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仍然很明显。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并没有改变。
随着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外国在华投资增加,中国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无产阶级的成长和政治觉悟的提高,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并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以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旧民主主义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
知识模块:中国近现代史4.新文化运动兴起的重要标志是( )。
A.《新青年》的创办B.五四运动的爆发C.《新潮》的创办D.《文学革命论》的发表正确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兴起。
1915年9月15日《新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由陈独秀主编,这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重要标志。
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琦瞢】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历史学综合真题正确答案:清朝大臣。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北犯大沽,要挟谈判。
同年9月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谈判,自动撤防,裁减水师。
英军进攻虎门时,拒不增援,致使提督关天培等将士战死。
后因擅订条约事为广东巡抚怡良等告发,被革职抄家。
后又被起用,历任驻藏大臣、四川总督等职。
1853年初,授钦差大臣,在扬州建立江北大营,堵截太平军,屡战屡败。
次年,病死于军中。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2.【黄海海战】正确答案:甲午战争期间中日海军主力在黄海进行的海上决战。
亦称大东沟之役。
北洋舰队于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大东沟海面遭到日本舰队的袭击。
双方展开激战,清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率官兵英勇奋战,壮烈牺牲。
此战,北洋舰队5艘沉毁,6艘受伤,死伤官兵约800余人,损失重大,但主力尚存。
日本舰队5艘受重伤,官兵死伤300余人,也遭到沉重打击。
此后李鸿章避战求和,下令退守威海卫,使日本控制了制海权。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3.【《马关条约》】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中国近代史真题;南开大学2014年中国历史真题;苏州大学2014年中国史专业基础综合真题;湘潭大学2014年中国史真题;中国社科院2014年中国边疆史基础真题;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世界史复试真题正确答案:1895年清政府和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中方代表为李鸿章和李经芳,日方代表为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
主要内容是:(1)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2)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3)赔偿军费二万万两白银;(4)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5)允许日本臣民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18
一、论述题
1 简述1858年在上海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苏州大学2001年中国近代史真题)
2 1896年《中俄密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对中国有何危害?(苏州大学2003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
3 简析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
(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中国通史真题)
4 根据义和团运动的产生和发展,论述当今史学界对义和团运动的不同看法。
(厦门大学2016年历史学基础真题)
5 结合学界已有成果,评析李鸿章晚清外交活动。
(北京大学2013年中国史真题)
6 简述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
(四川大学2014年中国通史真题)
7 比较甲午中日战争前中日两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2015年统考真题)
8 简述清束预备立宪的原因和主要措施。
(北京大学2005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
9 论述废除科举与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
(南京大学2006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
10 略述晚清政府发展近代工商业的措施。
(2008年统考真题)
11 论述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与思想演变。
(北京大学2013历史学基础(中国史)真题)
12 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为例,分析改革与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南京大学2003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
13 论述清末民初中国近代经济率先自东部兴起的原因。
(南开大学2014年中国历史真题)
14 概述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思潮。
(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历史学综合真题)
15 试述问题与主义之争及其实质。
(中南大学2014年中国近代史真题)
16 试析共产国际与1920年代中国革命的关系。
(南开大学2013年中国历史真题)
17 论述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
(浙江大学2006年中国通史真题)
18 论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关于全盘西化和“本土文化”之争。
(吉林大学2013年历史学基础真题)
19 试述“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的影响。
(河北大学2014年历史学基础真题)
20 结合史实,分析华北事变前后国民党对日本政策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中国通史真题)
21 论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四川大学2005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安徽大学2006年中国现代史真题)
22 简述中国全面抗日战争初期的正面战场。
(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历史学综合真题;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中国现代史真题;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中国通史真题;宁波大学2006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
23 简评国民党的《抗战建国纲领》。
(武汉大学2001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
24 论述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复旦大学1 999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南京大学2006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浙江大学2006年中国通史真题)
25 论述1931—1941年英美远东政策的变化及对中国的影响。
(2014年统考真题)
26 结合史实对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作一述评。
(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中国近代史真题)
27 评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四川大学2005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
28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政权巩固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中国通史真题)
29 结合史实论述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中国史综合真题)
30 论述1840—1979年中国与英美的关系发展。
(首都师范大学2015年历史学基础综合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