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导学案
32摩擦力(导学案)(原卷版)高一物理

第2节摩擦力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2.会用公式F=μF 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3.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4.认识静摩擦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学习重难点】1.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重点)2.静摩擦力的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重点难点)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重点)【知识回顾】初中摩擦力内容复习:一、摩擦力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或相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做;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做;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而尚未发生相对运动时,在它们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力,称为.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1.产生条件:(1) ;(2)发生;(3)接触面不光滑。
2.作用点:摩擦力发生在上,所以摩擦力的作用点就在接触面上,但为了研究方便,可把摩擦力的作用等效到一个点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可将摩擦力作用点画在物体重心上。
3.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
摩擦力的方向有时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起作用;有时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起作用。
三、摩擦力的大小测量和影响因素1.使用可以粗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原理,可知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
2.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通过或增大接触面,可以增大摩擦,通过减小压力或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可以减小摩擦。
四、摩擦的利用和防止1.增大摩擦的方法:(1)增大压力;(2)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3)将滚动摩擦变为滑动摩擦。
2.减小摩擦的方法:(1)减小压力;(2)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3)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4)使接触面互相分离。
高一物理导学案3:微专题:小船渡河模型与关联速度问题

高一物理导学案3:微专题:小船渡河模型与关联速度问题知识点1、小船渡河模型1.模型特点(1)船的实际运动是船随水流的运动和船相对静水的运动的合运动。
(2)三个速度v船(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水(水流速度)、v合(船的实际速度)。
如图甲所示。
2.分析方法如图乙所示,v水表示水流速度,v船表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θ表示船头指向上游与河岸间的夹角,将船的速度v船沿平行于河岸和垂直于河岸方向正交分解,则v水-v船cosθ为船实际上沿水流方向的运动速度,v⊥=v船sinθ为船垂直于河岸方向的运动速度。
两个方向的运动情况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三种情境(河宽d,位移x,水平位移求渡河的最短航程时,要先弄清船水渡河时间与水流速度的大小无关,只要船头指向与河岸垂直,渡河时间即为最短。
例1、小船在200 m宽的河中横渡,水流速度为2 m/s,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4 m/s。
(1)若小船的船头始终正对河对岸,它将在何时、何处到达对岸?(2)要使小船到达河正对岸,应如何航行?历时多长?(3)小船过河的最短时间为多长?(4)若水流速度是5 m/s,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4m/s,则怎样渡河才能使船行驶的位移最小?最小位移是多少?变式1、如图所示,河宽d=120 m,设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1,河水的流速为v2.小船从A点出发,在渡河时,船身保持平行移动.若出发时船头指向河对岸上游的B点,经过10 min,小船恰好到达河正对岸的C点;若出发时船头指向河正对岸的C点,经过8 min,小船到达C点下游的D点.求:(1)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1的大小;(2)河水的流速v2的大小;(3)在第二次渡河中小船被冲向下游的距离s CD.例2、小船横渡一条河,为尽快到达对岸,船头方向始终与河岸垂直,为避免船撞击河岸,小船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使小船到达河对岸时恰好不与河岸相撞。
小船在静水中的行驶速度v 1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甲所示,水的流速v 2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关于小船渡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小船的运动轨迹为直线B .河宽是150 mC .小船到达对岸时,沿河岸下游运动了60 mD .小船渡河的最大速度是13 m/s变式2、跑马射箭是民族马术中的一个比赛项目,如图甲所示,运动员需骑马在直线跑道上奔跑,弯弓射箭,射击侧方的固定靶标,该过程可简化为如图乙(俯视图)所示的物理模型:假设运动员骑马以大小为1v 的速度沿直线跑道匀速奔驰,其轨迹所在直线与靶心的水平距离为d 。
共点力的平衡(导学案)高一物理

第5节共点力的平衡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并会分析生产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能运用数学中的三角函数、几何关系等对力与平衡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
3.能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力与平衡问题。
【学习重难点】1.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重点)2.动态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知识回顾】初中知识回顾:1.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或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二力平衡最是简单的平衡状态.改变。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自主预习】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条件: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是合力为0。
【课堂探究】思考与讨论:图甲、乙、丙、丁分别画出了重力为G的木棒在力F1和F2的共同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情况,这些力都位于同一平面内。
根据每幅图中各个力作用线的几何关系,可以把上述四种情况的受力分成两类,你认为哪些情况属于同一类?你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一、共点力平衡的条件观察与思考:(1)观察三幅图中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2)观察下面两幅图汽车和动车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匀速行驶的汽车匀速行驶的动车(一)平衡状态1.定义: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静止”和“v=0”的区别和联系当v=0时:(1)a=0时,静止,处于平衡状态(2)a≠0时,不静止,处于非平衡状态,如自由落体初始时刻思考与讨论:(1)根据初中所学过的二力平衡的知识,你认为受共点力作用的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保持平衡呢?(2)如果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你认为受共点力作用的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保持平衡呢?(3)如果物体受到三个以上的力作用,你认为受共点力作用的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保持平衡呢?(二)共点力平衡的条件1.条件: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是合力为0。
高一年级物理导学案

高一年级物理导学案使用日期:一、 加速度1.定义:加速度是表示____ ___ ___ 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 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的比值,用a 表示加速度。
2.速度变化量Δv = , 加速度a= 。
3.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即在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与 方向相同,在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与 方向相反。
4.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常用的还有cm/s 25.求解加速度:利用公式计算需要规定 ,一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6.v-t 图象(1)v-t 图象中 反映了 。
(2)tv a ∆∆= a 的方向与 变化方向相同 二、注意事项1. tv v a 0-=是加速度的定义式(计算式) 2.速度和加速度的区别:(1)速度是描述物体 的物理量。
加速度是描述__________ 的物理量。
(2)速度的方向是物体 的方向,加速度的方向不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是和 物体 的方向相同。
(3)a 与t 、0v 、v 、(0v v -)无必然联系(4)t v ∆∆叫速度的____ ___,tv ∆∆越大,a___ _____,物体速度改变越________。
(5)若a 与v 方向相同,则物体做___________运动;若a 与v 方向相反,则物体做___________1.5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运动;若a=0,则物体做__________________运动;三、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率(加速度)的物理含义?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率(加速度):〖疑难辨析〗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枢纽,是力学中最重要的物理量之一,正确地理解它至关重要。
几个“不一定”,希望能帮助同学们理解这一概念。
1. 物体具有加速度,但不一定做加速运动2. 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但加速度的方向不一定改变3. 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变,但加速度方向不一定不变4. 物体的速度大,但加速度不一定大5. 物体速度等于零,但加速度不一定等于零6. 物体加速度为零,但速度不一定为零7. 物体的加速度变大(小)了,但速度不一定变大(小)典型例题:1.由tv a ∆∆=可知( ) A .a 与Δv 成正比 B .a 为正值,表示v 的大小一定越来越大C .a 的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D .Δv/Δt 叫速度变化率,定义为加速度2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当飞机离地面某一高度静止于空中时,运动员离开飞机自由下落,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运动员以5m/s 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则在运动员减速下降的任一秒内( )A .这一秒末的速度是前一秒末的速度的0.2倍B .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5m/sC .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末的速度小5m/sD .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10m/s3 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并规定此方向为正方向时,甲的加速度恒为2m/s2,乙的加速度恒为-3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速度变化快B.甲速度变化快C.乙的速度变化率大D.乙的加速度比甲的加速度大4 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B.速度改变量△v越大,加速度就越大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 D.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E.速度等于零,则加速度等于零;反之,加速度等于零,则速度也必然为零F.加速度为正值,则速度增加;加速度为负值,则速度减少G. 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随堂练习1.在直线运动中,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大,加速度就大B.物体速度的改变量大,加速度就大C.物体的速度改变快,加速度就大D.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为零2.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情况中,可能存在的是()A.具有加速度,而其速度为零B.物体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时,可能加速度不为零C.有恒定的速率,但仍有变化的加速度D.有恒定的速度,但仍有变化的速率3.一子弹击中木板的速度是800 m/s ,历时0.02 s 穿出木板,穿出木板时的速度为300 m/s ,则子弹穿过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加速度的方向。
高中物理导学案必修一

高中物理导学案必修一物理学啊,听起来就像是一门神秘的学问,其实它就是我们生活中的“超级侦探”。
想想看,早上一起床,窗帘被风吹得“呼啦呼啦”,这就是物理在作祟啊。
风的力量,物体的运动,都是物理在背后默默支持的。
不信?咱们来聊聊高中物理必修一,带你轻松“翻越”这座知识的高山。
咱们得从运动开始。
想象一下,你骑着自行车,风在耳边呼啸而过,感觉是不是特别爽?但你知道吗,这一切都是物理在运作。
速度、加速度,还有那神秘的“牛顿三大定律”,简直像是在给你打“无形的GPS”,告诉你该怎么动,怎么停。
牛顿的第一条定律,哎,听上去挺复杂的,其实就是“懒惰法则”。
物体要么静止,要么就得在你想让它动的时候才会动。
是不是有点像你上课的时候,老师让你站起来,你才不情愿地动呢?再说说力吧,力的概念可真是五花八门。
你有过用力推门的经历吗?推不动的时候,那种“无奈”的感觉就像被卡住的手机,愁啊!这时候,你需要的是合适的力。
生活中处处都是力,拉力、重力,简直就像一场“无声的战争”。
想想你和朋友打羽毛球,挥拍的那一瞬间,力的传递就像一场炫酷的舞蹈,简直美极了!运动的方向也不容小觑。
你走路的时候,是不是总会有“偏离路线”的时刻?别着急,这就是物理在给你上课。
运动方向的变化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来的,得靠合力来“指引”。
如果你想在阳光下走直线,那得找到合适的力量方向,才能避免“误入歧途”,哈哈!咱们聊聊能量。
能量可是个“大人物”,从早到晚都在影响着你。
早上起床,吃早餐,肚子里的食物给你提供能量,这就是转化啊!物理课上提到的“能量守恒”,简单来说就是“吃饱了才有力气”!不然的话,光想着休息,什么都做不了,嘿嘿。
想象一下,滚下坡的球,越滚越快,这里面的能量转化真是神奇。
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真是像变魔术一样好玩!然后,咱们再来看看波动和声音。
你听过“好声音”吗?物理告诉我们,声音就是波动的结果。
想想你和朋友一起唱歌,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形成动听的旋律。
物理必修一导学案教材

物理必修一导学案教材导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学生应当能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理解物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1. 初识物理学1.1 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运动、力量和相互关系的自然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是其他科学领域的重要基础。
1.2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理学主要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运动的规律。
涵盖范围广泛,如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
2. 物理学的重要性2.1 物理学的应用物理学的许多原理和方法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如电器、通讯、交通工具等都离不开物理学的原理。
2.2 物理学的培养目标通过学习物理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 基本物理量和单位3.1 基本物理量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电流、温度等,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
3.2 SI单位制世界上通用的国际单位制是国际单位制(SI单位制),包括米(m)、千克(kg)、秒(s)、安培(A)、开尔文(K)等。
4.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4.1 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等。
4.2 力学力学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及其运动规律,包括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
5. 物理学的实验方法5.1 观察法物理学实验的第一步是观察,通过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可以揭示事物之间的规律。
5.2 实验法物理学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理论,实验证实了结论的正确性,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6. 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我们初步了解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明白物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重要性。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各个领域的物理知识,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以上就是物理必修一的导学案教材,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基础知识,为将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物理导学案

高一物理导学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一物理导学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现象,深化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课程内容主要围绕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如力学、电磁学、光学等,通过设计具体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原理,形成系统的物理知识结构。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
此外,学生在认知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物理学科素养。
同时,考虑到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应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点,如力的概念、牛顿运动定律、电磁感应、光学现象等;(2)了解物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科学推理等;(3)具备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计算物体受力、分析电路现象等;(4)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操作技能,能独立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5)提高物理学科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2)运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3)注重物理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4)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能力;(5)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欲望;(2)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观念;(3)通过物理学科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重要性,全面发展个人素质。
高一物理导学案全套(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等41个)人教课标版23(优秀教案)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论:教师评论:牛顿第必定律【学习目标】.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理解牛顿第必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说有关惯性的现象.【学习要点】.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牛顿第必定律及其应用【学习难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牛顿第必定律的理解【方法指导】自主研究、沟通议论、自主概括【学习过程】任务一、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认识、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见解(仔细阅读教材页达成以下问题)代表人物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见解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儿(提出问题)()静止的物体若没有力的作用就运动不起来;()运动的物体若去掉推力,就会停下来,可能否是去掉推力,物体就立刻停下来?()假想:若果接触面圆滑,物体将会怎么样?.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①(实验事实)两个斜面,小球从一个斜面的某一高度滚下,将抵达另一个斜面的某一高度②(科学推想)若另一个斜面圆滑,则小球必定会滚到另一斜面的高度③(科学推想)若降低另一个斜面的坡度,则小球高度,可是,在另一个斜面大将滚得更远④(科学推想)若把另一个斜面改成圆滑的水平面,则物体将。
理想实验是成立在靠谱的基础上的一种科学方法。
做一做:、伽利略理想实验将靠谱的事实和理论思想联合起来,能更深刻地反应规律,有关的实验程序内容以下:()减小第二个斜面的角度,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要达到本来的高度。
()两个对接的圆滑斜面,使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假如没有摩擦,小球将上涨到开释的高度。
()连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处于水平地点,小球沿水平面做连续的匀速运动。
请按程序先后序次摆列,并指出它终究属于靠谱事实,仍是经过思想过程的推论,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事实→事实→推论→推论.事实→ 推论→推论→推论.事实→推论→推论→ 推论.事实→推论→推论任务二、牛顿第必定律、牛顿的总结:全部物体总保持状态或状态,除非迫使它改变这类状态,这就是牛顿第必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课时)编写人: 方申马继元审核人:刘学明授课时间:2016年8月21日
【课前预习】
【预习目标】
1、理解质点的定义,知道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初步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2、理解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当选用不同参考系时,对同一运动的描述可能是不同的。
3、理解坐标系的概念,会用一维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以及位置的变化。
【预习指导】
依据学习目标先自学课本,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用红笔在导学案上标注重点、难点、疑点。
尝试完成后面的练习。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物体和质点
机械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简称运动)
第一部分:物体与质点,并完成下列问题:
【阅读】教材P
9
1、雄鹰拍打着翅膀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在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中,雄鹰、足球都在做机械运动。
要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是有困难的,你知道困难出在哪里吗?。
2、描述物体的运动时,是否可以将问题简化呢?(思考)
3、用来代替物体的___________的点称为质点。
【思考与交流】
1.地球是一个庞然大物,半径约为6400km,与太阳相距1.5×l08 km,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能不能把它看成质点? 研究地球的自转时,能不能把它看成质点? ;。
2.撑杆跳高是一项非常刺激的体育运动项目,一般来说可以把撑杆跳高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助跑、撑杆起跳、越过横杆。
思考后回答,在下列几种情况下运动员能否被看作质点,从中体会质点模型的建立过程。
(1)教练员针对训练录像纠正运动员的错误时,能否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
(2)分析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时,能否将其看成质点? 。
(3)测量其所跳高度(判断其是否打破纪录)时,能否将其看成质点? 。
归纳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
3.物理中的“质点”是“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我们今后不再区分“物体”和“质点”两个词。
知识点二:参考系(运动是绝对的)
第二部分:参考系,并完成下列问题:
【阅读】教材P
10
1、看教材中的图1.1—3,车中小孩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选为参考系的物体要假定其不动。
3、看教材中的图1.1—4,选择不同参考系来观察同一物体运动,结果相同吗?。
【思考与交流】
1.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有两句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其中分别描述了两种运动情景,那么它们分别是以什么为参考系的?
;。
2、平常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地球的公转”、“钟表的指针在转动”、“太阳东升西落”等等,分别是说什么物体相对什么参考系在运动?
(1)相对;(2)相对;(3)相对;(4)相对;
3、一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怎样的?
可能是,,。
4、研究火车过桥的时间时能把火车看成质点吗?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的运动时间时能把火车看成质点吗?;。
知识点三:坐标系
第三部分:坐标系,并填空:
【阅读】教材P
11
要定量地描述物体的______及______需要建立坐标系。
如果物体在一维空间运动,即沿一条直线运动,只需建立_______坐标系,就能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
【思考与交流】
1、如果物体在二维空间运动,即在同一平面运动,就需要建立__________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当物体在三维空间运动时,则需要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来描述。
(坐标系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2、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可以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正方向和,建立直线坐标系,如图所示。
= m ,若它运动到B点,则此时若物体运动到A点,此时它的位置坐标x
A
=- m 。
(在直线运动中就用位置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
它的位置坐标x
B
3、阅读教材“科学漫步”栏目,思考其中提出的问题。
(仅要求了解)
【自学检测】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
( )
(2) 研究机械运动时可以不选取参考系。
( )
(3) 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只能选取地面作为参考系。
( )
(4) 若物体沿直线运动,可以建立直线坐标系描述它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
( )
2、下列几种情况下的物体,哪些情况可将物体当做质点来处理? ( )
A.甲中研究正在吊起货物的起重机
B.乙中研究坐在翻滚过山车中的小孩坐姿
C.丙中研究太空中绕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
D.丁中研究门的转动
【当堂检测】
1.关于质点的概念,下面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微小的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 B、任何静止的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C、在研究某一问题时,一个物体可以视为质点,那么在研究另一个问题时,该物体也一定可视为质点
D、一个物体可否视为质点,要视所研究问题的具体情况而定
2.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很重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B、研究足球的旋转,可把足球看作质点
C、在太空中进行飞船对接的宇航员观察该飞船,可把飞船看作质点
D、从地球上的控制中心跟踪观察在太空飞行的宇宙飞船,可把飞船看作质点3.下列情形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A.跳水冠军郭晶晶在跳水比赛过程中
B.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C.研究奥运冠军邢慧娜在万米长跑过程中的速度
D.在花样滑冰比赛过程中的运动员
4.关于参考系的选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考系
B、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
C、实际选取参考系时,应本着便于观测和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的原则来进行
D、参考系必须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其它物体
5.在有云的夜晚,抬头望月,觉得月亮在云中穿行,这时选取的参考系是:()
A、月亮
B、云
C、地面
D、星星
6、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考系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考系又是运动的,那么以乙物体为参考系,丙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一定是静止的 B.运动或静止都有可能
C.一定是运动的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7、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
(1)请画出x轴,并标出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置。
(2)哪个时刻质点离坐标原点最远? 最远为多少?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