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章练习题
8年级物理阶段测试word版附答案(1-3章+4部分)

八年级物理阶段性检测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 下图中各图分别表示经过透镜后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2. 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透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因为这瓶水( )A.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会聚光线B.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发散光线C. 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会聚光线D. 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发散光线3. 我国出土的文物“水晶饼”为中部鼓起的透明圆饼。
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万毕术》中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下列现象与“水晶饼”利用太阳光生火原理相同的是( )A. 汽车后视镜中的像B. 皮影戏C. 桥在水中的倒影D. 水里的“折筷”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凹透镜只对平行光有发散作用B. 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 人离平面镜越近,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就越大D. 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为不同的色光5. 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 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B.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C. 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D. 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6. 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大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小的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快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C. 一般声音在固体中、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慢D.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一样7. 做“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时,一定会用到的两种测量工具是( )A. 斜面和小车B. 斜面和刻度尺C. 小车和停表D. 刻度尺和停表8. 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为( ) A. 一定上升 B. 一定下降 C. 一定静止 D. 上升、下降、静止都有可能9. 甲、乙两地间距120m,某小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10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15m/s.那么该小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10m/sB. 12m/sC. 12.5m/sD. 15m/s10. 对于如图所示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射角为60°B. 入射角减小2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减小20°C. 入射光线远离法线时,反射光线也远离法线D. 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11. 小明在湖边树荫下乘凉,想到了所学的物理知识。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大海同学为了探究琴弦的音调与音弦的材料、张紧程度、横截面积、长短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采用了表一所列各种规格的琴弦、几个钩码和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编号材料长度/cm 横截面积/mm2A 铜60 0.76B 铜60 0.89C 铜60 1.02D 铜80 0.76E 铜F 铜100 0.76G 钢80 1.02H 尼龙80 1.02I 尼龙100 1.02实验步骤:(1)在大木板的两边立起两块小木板,在大木板的一端牢牢钉人一根大钉子,把弦的一端绑在钉子上,另一端垂在桌边,把钩码绑在垂下的弦上.(如图)(2)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粗细有关”这一猜想,应选用编号为A、____ 、____ 的琴弦进行实验.(如表)(3)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这一猜想,应选用编号为____ 、____ 、____ 的琴弦进行实验.(如表)(4)表一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这一猜想,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如表)______、______【答案】B C A D F80 1.02【解析】【详解】(2)在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粗细有关”时,要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故选A. B. C的琴弦进行实验;(3)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所以选A. D. F的琴弦进行实验;(4)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
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时,应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符合条件的只有G、H,所以D项中应是:80;1.02.2.探究声音的特征:(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_____,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决定的.(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_____(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_____(选填“高”或“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答案】A、B、C 频率(快慢)钢尺响度低钢尺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解析】(1)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B.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C. 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D. 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D.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2)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响度变大;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振动得很慢,即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所以人耳听不到.3.现在大多数房屋的门窗玻璃是“双层中空(接近真空)”的,能起到“隔音保温”的作用.小明在敲玻璃时,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产生了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的想法.为此,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如图所示,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底端,把玻璃球A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B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②把橡胶球B向左拉开一定的高度,放手后让其撞击玻璃板,玻璃球A被弹开,在下表中记下玻璃球没斜面向上滚动的距离,共做3次.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②的实验.⑴实验时,把橡胶球B向左拉开“一定的高度”,目的是为了保证橡胶球B与玻璃撞击时的________能保持不变;⑵受到橡胶球B的撞击后,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____来反映的;⑶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⑷中空双层玻璃具有“隔音和保温”作用,是因为①隔音:___________;②保暖:___________.【答案】速度玻璃球滚动的距离大小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幅度大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真空传导热量的能力比玻璃差【解析】解答:(1)根据控制变量法应保持橡胶球B与玻璃撞击时的动能相同,由于是同一个橡胶球,则应保持橡胶球B向左拉开“一定的高度”,从同一高度落下;(2)当玻璃板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反映的,这是转换的研究方法;(3)同样的撞击下,单层玻璃后的玻璃球比双层玻璃后的玻璃球运动的距离远;所以结论是: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4)两层玻璃之间接近真空,中空双层玻璃具有“隔音和保温”作用,①由于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而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这种窗户能起到较好的隔音效果;②由于真空传导热量的能力比玻璃差,所以这种窗户能起到较好的保温效果。
物理初二下第一章练习题

物理初二下第一章练习题(一)1.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力的表现形式?()A. 母亲的劝告B. 自行车行驶C. 蒸汽机车牵引火车D. 石头抛出后沿抛物线运动2. 一个人在月球上跑步,他跑得很快,但他感到比在地球上慢。
这是因为()A. 月球的重力大B. 月球的重力小C. 月球的空气稀薄D. 月球的气温低3. 食物被人吃进口中后进行摩擦、咀嚼,其中所产生的摩擦力对食物的可以实现以下哪种运动形式之一?()A. 匀速直线运动B. 加速直线运动C. 匀速曲线运动D. 加速曲线运动4. 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受重力越大B. 物体的质量越小,所受重力越小C. 物体的重量与所受重力成正比D. 物体的重量与所受重力成反比(二)1. 在同一媒质中传播速度最大的是()A. 水波B. 声波C. 光波D. 音波2. 光是以怎样的方式传播的?()A. 反射传播B. 干扰传播C. 折射传播D. 弯曲传播3. 以下哪种现象与光传播无关?()A. 折射B. 反射C. 干扰D. 散射4. 以下哪种现象可以通过直线传播的光解释?()A. 衬衫穿透光的现象B. 课桌上的书籍能看见的现象C. 斑马线上的白色矩形反光的现象D. 水中的物体能看清的现象(三)1. 下面哪种变化不属于物质的物理变化?()A. 水从液态变为固态B. 纸烧成灰烬C. 木头烧成木炭D. 水蒸发成水蒸气2. 物质的哪些性质是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的物理变化得出的?()A. 物质的凝固点B. 物质的硬度C. 物质的可燃性D. 物质的化学稳定性3. 物质的密度与什么有关?()A. 它的化学物质B. 它的质量和体积C. 它的形状和大小D. 它的颜色和透明度4. 按照物质的性质,可以把它们分为什么三类?()A. 具有质量的、具有大小的、具有颜色的B. 液体、固体、气体C. 有机物、无机物、生物D. 矿物、动物、植物【解析】(一)1. D. 石头抛出后沿抛物线运动解析:力的表现形式包括物体运动、形状变化或能量转移等。
初二下物理第一课练习题

初二下物理第一课练习题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单位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物理量单位?A. 米B. 秒C. 焦耳D. 克2. 以下哪个物理量属于物质的宏观性质?A. 密度B. 质量C. 体积D. 质量单位3. 一个物体从A点沿直线方向离开,到达B点,再返回A点,物体移动的路径是A. 一条直线B. 一个封闭曲线C. 一段螺旋线D. 一段折线4. 下列哪个单位不属于速度单位?A. 米/秒B. 秒C. 米/小时D. 秒/米5. 质量是衡量物体内在属性的物理量,其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是A. 克B. 千克C. 克拉D. 百克二、填空题1. 一个物体的质量为4千克,重力加速度为9.8米/秒²,则该物体所受重力值为_____牛顿。
2. 在匀速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_____变化。
3. 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速度变化的情况是______。
4. 对于起始速度为0的自由下落的物体,其中t代表时间,h代表位移,,则h = ____t²。
5. 1米/秒²等于 _____ 厘米/秒²。
三、计算题1. 一个自由落体从静止开始下落2秒后,其速度大小为多少?2. 一个小汽车以10米/秒的速度匀速运动,行驶了30秒,求其位移大小。
3. 一个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受到10牛顿的力,求加速度的大小。
4. 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由6米/秒加速到12米/秒,所用时间是多少?5. 一个物体自由下落10米,求下落所用的时间。
四、应用题某物体从A点出发,匀速直线运动,经过10秒后到达B点,再经过5秒后到达C点。
已知AB的距离为100米,BC的距离为50米。
求:1. 该物体从A点到B点的速度大小。
2. 该物体从B点到C点的速度大小。
3. 该物体从A点到B点的平均速度。
4. 该物体运动的总路程。
5. 该物体从A点到C点的总时间。
五、思考题1. 速度和加速度的区别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什么情况下速度和位移有相同的方向?什么情况下速度和位移有相反的方向?3. 什么是自由落体?自由落体的特点是什么?4. 对于自由落体运动,为什么忽略空气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5. 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吗?如果可以,请写出该公式。
(完整word版)新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练习题一、选择题1、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 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的C.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D. 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2、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前200m 以4m/s 的速度步行,后1000m 以10m/s 的速度乘车,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7m/s B 、5m/s C 、8m/s D 、9m/s3、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 时,用了2s ,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 .1.5m/s B .2m/s C .1m/s D .2.5m/s4、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A .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 .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二填空与实验题5、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图中a 、b 、c 三人同时从同一起 跑线开始运动,则甲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 乙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6.、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两电动小车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根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1)观察图可知,甲车通过0.6 m 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是 s.(2)观察图可知,乙车运动1min 通过的路程 m.(3)比较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 乙车的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测量蚊香燃烧的平均速度,他们设计了如下步骤,请你补充完整:(1) ;(2)将蚊香支在蚊香架上并点燃5min (即t 1),如图所示。
(3) ;(4v =t s 求蚊香燃烧的平均速度,其表达式为v = 接下来他们进行讨论; (5)根据蚊香燃烧的速度能否算出剩余蚊香还能燃烧多长时间? ,如果能,其字母表达式为t 2= ;(6)根据测量能否计算出从晚上10点到早上6点需烧多少盘蚊香? ,如果能,其字母表达式为n=8、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 = cm; t BC = s; V AC = m /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 (填“大”或“小”)三、综合应用题9、骑自行车上坡用50s ,下坡用20s ,坡长100m ,求上坡的平均速度,下坡的平均速度,上、下坡一次的平均速度。
初二物理下册第1章练习题

初二物理下册第1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 以下各式单位中,属于国际单位制(SI)中的基本单位的是:A. 摆度B. 匹C. 卢D. 米2. 将10千克改为吨的数值是:A. 0.01B. 0.1C. 1D. 103. 下列颜色中,折射率最小的是:A. 绿色B. 黄色C. 红色D. 蓝色4. 将大小写字母A、a的书写方式表示为物理量,则它们属于同一个:A. 向量B. 标量C. 矩阵D. 张量5. 将15 cm换算为千米的数值是:A. 0.000015B. 0.00015C. 0.0015D. 0.015二、填空题1. 标准国际单位制(SI)中,力的单位是______。
2. 速度的SI单位是______。
3. 光的速度在真空中的数值约为______光速。
4. 在太空中,物体的质量跟地球上比较会______。
5. 速度的大小受到______和______两个因素的影响。
三、解答题1. 请简要解释国际单位制(SI)及其重要性。
2. 什么是力?列举三种产生力的方式。
3. 请解释什么是速度?速度与速度的方向有何关系?4. 计算并写出下列物理量的数值和单位:A. 质量:25克B. 长度:3.5厘米C. 时间:2小时20分钟D. 速度:150米/秒四、应用题小明开车时以10.0米/秒的速度行驶,行驶时间为3600秒。
求小明行驶的距离。
五、综合题小明和小红比赛用时进行快速打字。
小明在5分钟内打了350个字,小红在10分钟内打了550个字。
请分别计算小明和小红的打字速率(字/秒)。
原文答案:一、选择题1. D. 米2. C. 13. C. 红色4. B. 标量5. A. 0.000015二、填空题1. 牛顿(N)2. 米/秒(m/s)3. 约为 300,000,0004. 不变5. 路程和时间三、解答题1. 国际单位制(SI)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制度,用于规定和统一科学技术中各种物理量的计量单位。
它的重要性在于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标准,使各国在科学和工程领域能够进行精确的测量和交流。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练习题及答案

1、如图所示,从斜面底端被弹簧弹出的木块在沿光滑斜面上滑的过程中受到(不计空气阻力)()A、重力、支持力B、重力、支持力、推力C、重力、摩擦力、冲力D、重力、摩擦力、推力2、如图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将处于容器底部的物块缓慢上提。
在物块从开始上提到离开水面的过程中,下图能正确表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块底部离容器底部的高h的关系的是()3、用手握住酒瓶,使其瓶口朝上竖直静止在手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酒瓶的握力等于酒瓶的重力B.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酒瓶的握力大于酒瓶的重力C.手握酒瓶的力增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不变D.手握酒瓶的力增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也增大4、小欣同学在厨房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了一些现象,并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了解释,其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A .茶壶的壶嘴和壶身构成连通器,静止时水面相平B .锅铲柄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C .刀刃很锋利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D .高压锅容易将食物煮熟是因为液体表面气压增大,液体沸点升高5、如图所示的薄壁容器,底面积为100厘米2,装了重25牛的水后,水面距容器底部20厘米,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压强分别为( )A .25牛、2.5×103帕,B .25牛、2.5帕C .2×105牛、2×103帕D .20牛、2×103帕6、在靠近桌面边沿的地方放一枚硬币,在硬币前架一个约2 cm 高的栏杆,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硬币就能跳过栏杆,这是因为( )A.硬币下方的压强比上方的压强大B.硬币后面的压强比前面的压强大C.硬币后面的压力比前面的压力大D.硬币下方的空气密度比上方的大7、如图所示的容器中装有某种液体,试比较A 、B 、C 、D 四点液体的压强。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 、P P P P ABCD <<= B 、P P P P A B C D <=>C 、P P P P A B CD <<< D 、P P P P A B C D >>>8、关于力的概念,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 )A .没有物体就没有力B .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C .有施力物体时,却不一定有受力物体D .只有一个物体时,不会有力9、用手握住酱油瓶,瓶子没有下滑,是因为 ( )A.手对酱油瓶的摩擦力和酱油瓶的重力平衡B.手对酱油瓶的压力和酱油瓶的重力平衡C.手对酱油瓶的压力和手对酱油瓶的摩擦力平衡D.以上三种说法均不对10.首次测出大气压值的著名实验是 实验。
物理初二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物理初二第一章练习题答案1. 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根据物理学的基本概念,速度是物体运动的一个重要参量,而加速度则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在初二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常常需要研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第一章练习题的答案:题目1:一个从静止开始的物体以恒定的加速度3 m/s²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求它在5秒后的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物理学中的加速度公式v = u + at,其中v是末速度,u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t是时间。
给定初速度u=0,加速度a=3 m/s²,时间t=5秒。
代入公式计算可得v = 0 + 3 × 5 = 15 m/s。
题目2:一辆汽车在道路上以2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经过10秒后它的位置是多少?答案:根据物理学中的位移公式s = ut,其中s是位移,u是速度,t 是时间。
给定速度u=25 m/s,时间t=10秒。
代入公式计算可得s = 25 ×10 = 250 m。
题目3:一个物体的速度从10 m/s增加到20 m/s,经过2秒的时间,求它的加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物理学中的加速度公式a = (v - u) / t,其中a是加速度,v是末速度,u是初速度,t是时间。
给定初速度u=10 m/s,末速度v=20 m/s,时间t=2秒。
代入公式计算可得a = (20 - 10) / 2 = 5 m/s²。
2. 动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重要的原理,它指出在一个系统内,所有物体的总动量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以下是第一章练习题中涉及到动量守恒定律的答案:题目1:一辆质量为1000 kg的小轿车以20 m/s的速度向东行驶,和一辆质量为1500 kg的卡车以15 m/s的速度向东行驶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车结合在一起,求结合后的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碰撞前的总动量等于碰撞后的总动量。
小轿车的动量为mv1,卡车的动量为mv2,碰撞后的总动量为(m1 +m2)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物理学中,力是____________。
2.当物体的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时,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_____有关,称为力的三要素。
4.用手拍打课桌,____是施力物体,______是受力物体;同时手感到疼痛,说明手受到了桌面对它施加的力的作用,由此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 的。
5.重垂线是根据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瓦工常用它来检查墙壁______________,木工常用它来检查工作台______________.
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有一定的关系,通常用公式__________________表示。
其中G表示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是比例常量,一般情况下认为是不变的,通常取9.8N/kg。
6.弹力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一下橡皮泥留下一个指纹,这是________形变;拉一根橡皮筋,使它伸长到一定长度,然后松开,它又恢复到原来的长度,这是__________形变。
二.选择题
1.关于力,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B.力不一定总有受力物体.比如,一个人用力向外推掌,用了很大力,但没有受力体C.因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一定和地面垂直
D.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也不论怎样运动,受到的重力都一样
2. 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吸引而产生的
B.重力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
C.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下列计算10 kg物体所受重力的运算过程,正确的是( )
A.G=mg=10×9.8 N/kg=98 N
B.G=mg=10 kg×9.8 N/kg=98 N
C.G=mg=10 kg×9.8 N=98 N
D.G=mg=10 kg×9.8=98 N
4.下列物体的质量和重力估计正确的是( )
A.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50N
B.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0.15kg
C.一只母鸡的重力大约是1.5N
D.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0.5kg
5.关于弹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弹力
B.两物体不接触,就一定没有相互作用的弹力
C.两物体有弹力作用,物体不一定发生了弹性形变
D.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6. 一根刚性很强的钢板水平放置,其上放一张纸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关于钢板与纸之间的作用力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板的刚性强,纸放在钢板上,钢板无形变,即钢板对纸没有弹力
B、纸放在钢板上,钢板无形变,但钢板对纸有弹力
C、纸放在钢板上,钢板不一定有形变,但纸受到钢板的弹力
D、纸放在钢板上,钢板一定有微小形变,纸一定受到钢板的弹力
7.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弹力作用
B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存在弹力
C.只有相互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才存在弹力作用
D.弹簧的弹力总是跟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8.关于弹力产生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
B、木块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
C、挂在悬线下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悬线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
D、挂在悬线下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
三.计算题
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kg,求这个物体的重力是多少?若一个物体的重力是100N,那么它的质量又是多少呢?(g=10N/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