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商标专利版权发展状况

合集下载

中国专利发展成就、问题及建议

中国专利发展成就、问题及建议

53New Economy Leader |2021年第01期 |摘 要:中国近年来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取得了巨大进步,迅速崛起成为年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第一的专利大国,但在这亮丽增长的背后还存在哪些短板和不足?本文在梳理文献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中外专利数据的比较和解读,归纳和总结中国专利量迅猛增长下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根据对这些成因的分析,我们推导出若干政策建议,希望有助于优化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使知识产权制度更有效地促进科技创新,提高我国专利产出的整体质量水平。

关键词:专利;中国;创新;知识产权中国专利发展:成就、问题及建议*□ 郦光伟 陆 丁一、中国专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在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上取得巨大进步,显著体现在专利数量的迅速增长。

从1985年开始实施专利法后,中国的专利制度从无到有,专利数量由少到多。

自2011年起,中国在受理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上超过了美国;自2015年起,又在发明专利授权量上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的第一大国。

中国仅用30年时间就从零开始崛起为世界第一专利大国,堪称专利事业发展的奇迹。

近年来,中国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的专利在申请数量和授权率上都显著增长。

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从世界五大知识产权局中PCT 申请量最少的位置起步,由申请量只有美国的1/9,迅速迎头赶上,到2018年已经与多年来保持第一位申请量的美国持平。

PCT 申请的专利代表了申请人赋予其国际化的期待,与仅在国内申请的专利相比,其质量往往更高、创新性更强。

所以,中国PCT 专利量的增长,体现了中国专利总体质量的提升。

中国崛起为知识产权大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近40年来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为科技研发投入提供了日益雄厚的物质基础。

中国研发强度(即研发经费在GDP 中所占比重)自2014年起一直在2%以上,与OECD 国家的平均水平逐年接近,研发年投入总额已经接近世界第一的美国。

《2016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发布

《2016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发布

《2016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发布近日,《2016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发布。

报告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环境等4个方面,对全国及各省级区域2016年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和2010-2016年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和分析。

同时对全球40个科技资源投入和知识产权产出较大的国家,从知识产权能力、绩效和环境等3个维度,进行了国际比较。

报告显示,全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国际排名进步显著。

一、全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全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指数综合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以2010年为基期年份,设置2010年综合及创造、发展、保护、环境等各分项发展指数为100分,并对2010至2016年的全国数据进行测算。

经测算,2010年以来,全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稳步上升,2015年达到187.3分,至2016年已达到200.3分。

这种趋势反映出我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稳步发展阶段。

2010~2016年全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变化图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环境水平稳步改善,各项指数基本呈现平稳增长。

知识产权创造发展指数创造发展指数自2010年以来稳步上升,由2010年的100分逐年上升至2015年的164.8分,2016年达到189.5分。

具体数据上,2016年各类主要类型知识产权申请、登记、注册数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133.9万件,同比增长21.5%,连续6年位居世界首位;受理PCT国际专利申请4.1万件,同比增长49.9%。

受理商标注册申请369.1万件,同比增长28.4%,连续15年保持世界第一;我国申请人提交的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3014件,同比增长29.8%;著作权登记量200.8万件,同比增长22.3%;植物新品种权授权2011件,同比增长35.2%。

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发明专利申请比例超过36%,与2015年基本持平,较2010年提升11个百分点。

全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报告

全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报告

全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报告
一、2024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总体情况
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方面,我国知识产
权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以申请专利量计,2024年全国共申请发明专
利8498.9万件,同比增长14.7%;其中,个人申请发明专利292.1万件,同比增长15.3%。

以注册商标量计,2024年全国新注册商标1,940.6万件,同比增长15.7%;其中,个人新注册商标101.1万件,同比增长15.2%。

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的依法司法保护得到加强。

2024年,全国各级法院
审结知识产权案件2.34万件,同比增长7.2%。

二、关于知识产权的争议
虽然我国知识产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首先,许多知识产权申请者忽视了商标、专利和著作权的注册要求,从而导致知
识产权保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其次,因知识产权提出不切实际的权
利要求,导致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受理和判决的不公正。

此外,部分产业技
术成熟,知识产权新申请量不断增加。

这种局面导致了知识产权市场的混
乱和投机现象。

三、知识产权政策
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知识产权政策,加
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知识产权的协调发展。

法律硕士民法提高练习习题及答案15

法律硕士民法提高练习习题及答案15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著作权自作品发表之日起产生B.强制许可也可适用于外观设计C.职务发明的专利申请权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所属单位所有D.优先权原则属于商标注册的基本原则2.画家甲将其绘制的一幅美术作品转让给乙所有,则美术作品的展览权( )。

A.归甲B.归乙C.由甲、乙共有D.由甲、乙协商确定3.电视作品的保护期限为50年,保护期限的起算点是( )。

A.首次发表后B.首次出版后C.首次制作完成后D.首次播放后4.商标局可依法宣告注册商标无效的情形有( )。

A.以欺骗手段取得商标注册的B.自行改变注册商标的C.注册商标有效期满而又不续展的D.将注册商标转让给他人使用的5.根据我国法律有关规定,下列商品中,必须采取商标强制注册的是( )。

A.杀毒剂B.敌敌畏C.头疼片D.“双喜”牌香烟6.根据商标法规定,被撤销的注册商标终止其专用权的起算日期是()。

A.商标局公告之日B.法院判决生效之日C.商标被注销之日D.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终结之日7.法国生产的香槟酒可以通过( )实施保护。

A.联合商标B.防御商标C.集体商标D.证明商标8.下列标志经过使用取得显著特征并便于识别的,可以作为商标使用的是( )。

A.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的B.带有民族歧视性的C.夸大宣传并带有欺骗性质的D.误导公众的9.著名导演甲欲根据作家乙编写的剧本拍摄一部电视剧,而剧本是根据作者丙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应取得乙的同意,但不必向乙支付报酬B.甲不必取得乙的同意,但应向乙支付报酬C.甲应取得丙的同意,并向丙支付报酬D.甲不必取得丙的同意,也不必支付报酬10.下列关于未实施专利的强制许可适用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专利权人自专利权被授予之日起满2年未实施其专利B.专利权人无正当理由未实施或者未充分实施其专利C.专利权人自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满3年未实施其专利D.专利权人的行为被认定为垄断行为11.某报社将甲已经发表的作品进行转载,并向甲支付了转载报酬。

知识产权行业发展趋势

知识产权行业发展趋势

业及1.2亿个体商户
未注册属于自己的
商标
Contents
Contents
已经注册的企业必 然还有新的类别的 申请
我国企业平均15家拥有1件商标 除商标注册外,知识产权业务还拥有更广阔的市场
商标申请/注册量
$ 2007年全国向商标局递交申请注册商标总 件数为230万件;通过马德里组织申请的国际 商标总件数为10万件;通过商标代理机构向 中国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申请的商标件数约为 40万件。
各国知识产权发展
美国
世界上最早建立知识产权法律和制度的国家,在建国之 初就把保护知识产权作为其基本国策之一。
随着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美国经济发展有重大影 响的知识产权,受到了美国政府在立法和执法上的高度重 视,知识产权法已经成为美国法律制度发展中最活跃
的部分。美国政府通过加大保护范围、 提高保护水平、延长保护期限等措施, 极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附:全球最有价值商标排行榜
全球第一品牌 “可口可乐” 商标价值 670亿美元
“诺基亚” “丰田” “奔驰”
商标价值 301亿美元 商标价值 279亿美元 商标价值 217亿美元
知识产权发展史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设备,到现代信息革命时代的计 算机、Internet技术,几次重大的技术革命都与知识产权有 关。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推动了技术革命由低 向高的不断发展。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在各国的 地位更进一步得到提升。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1967年7月14日,“国际保护工业产权联盟”(巴黎联 盟)和“国际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联盟”(伯尔尼联盟)的 51个成员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共同建立了世界知识产权 组织,以便进一步促进全世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各国 和各知识产权组织间的合作。

十大知识产权案例

十大知识产权案例

十大知识产权案例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创造性的劳动中所形成的对其创作成果所享有的一种专属权利。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维护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十大知识产权案例的介绍:1. 草莓音乐案草莓音乐是一家中国音乐分享平台。

2014年,它被指控侵犯了多家唱片公司的版权,并被法院判定为侵权行为。

此案成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引发了对网络版权保护的广泛关注。

2. 苹果与三星专利战2011年,苹果公司起诉三星公司侵犯其在智能手机领域的专利权。

这场专利战从美国扩展到全球范围,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最终,双方在多个国家达成和解协议,结束了长达数年的纠纷。

3. 版权保护与音乐产业音乐产业一直都是版权保护面临的挑战之一。

通过建立版权保护机构和加强执法力度,一些国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美国的DMCA法案和中国的《音像制品批发市场管理规定》等,都为音乐版权的保护提供了法律基础。

4. 高通与苹果专利纠纷高通是一家全球著名的无线通信技术公司,其专利在移动通信领域拥有重要地位。

2017年,高通起诉苹果公司侵犯其多项专利,要求对苹果的iPhone和iPad销售进行禁令。

最终,双方达成了一项专利授权协议。

5. 特朗普商标案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竞选期间,有媒体报道称特朗普涉嫌为自己的酒店和房地产项目非法注册商标。

这是一个涉及政治和商业利益的知识产权案例,在舆论中引起了争议。

6. 谷歌图书搜索案2005年,美国作家和出版商团体联合起诉谷歌公司,指控其未经许可将大量图书数字化并在线供用户搜索。

这场诉讼被称为“谷歌图书搜索案”,2011年最终以和解结束。

7. 3M公司与中泰国际公司专利纠纷在中国市场,3M公司(美国的一家知名跨国公司)和中泰国际公司之间发生了专利纠纷。

3M公司指控中泰国际公司侵犯其专利,并获得了法院的支持。

这个案例突显了在全球市场中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8. 包子商标案《工商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商标应当具备独立性和显著性。

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现状和趋势1

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现状和趋势1

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现状和趋势杨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工程1班)摘要: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经济资源。

在当代,知识产权也已成为一个战略问题,在国家和企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基于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性,探讨我国知识产权现状和发展趋势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知识经济;知识创新;战略措施文献标识码:AChina's intellectual propert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trendYang Fang(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Network project class 1) Abstract: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s a kind of intangible property right, it is a kind of very important economic resources.In the contemporary,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has become a strategic problem, in country and enterprises in the stature.Ba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trateg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China and development trend also has the very vital significance.Key words:Knowledge economy;Knowledge innovation;Strategic measuresLiterature identification code:A一、我国知识产权发展现状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较晚,只有20多年的历史。

知识产权强企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知识产权强企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知识产权强企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陈星星;李平;王宏伟【摘要】通过构建知识产权强企指标体系,运用国家知识产权局2012—2014年54家示范企业知识产权数据及结构方程模型建立了知识产权强企评价模型,测算了知识产权等核心指标对企业竞争力的贡献度.研究表明:2012—2014年知识产权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年均值为3.0%,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的比例年均值为1.0%,专利拥有量年均值为792.76件,专利实施率年均值为64.0%,知识产权转让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年均值为0.1%.知识产权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力年均值为43.7%,若按照年均增长率为5%进行测算,2020年知识产权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力应达到49.2%,2025年知识产权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力应达到74.7%.%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dex of enterprise is built by using 54 enterprises′intellectual property data of the 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from 2012 year to 2014 year.Then,the contribu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 enterprises is evaluated b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Results show that from 2012 year to 2014 year,the propor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D to sales revenue accounts for 3.0%,and the proportion of annual intellectual invest-ment to investment of research is 1.0%.At the same time,the average patent ownership is 792.76,the average pa-tent application rate is 64.0%,and income from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to sales revenue accounted for an average annual value of 0.1%.The influe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has an average value of 43.7%.If calculating the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by 5%,the influe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2020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enterprises will reach 49 .2%, and the influe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2025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will reach 74 .7%.【期刊名称】《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41)006【总页数】9页(P596-604)【关键词】知识产权;指标体系;结构方程模型【作者】陈星星;李平;王宏伟【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73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北京100732;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8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24.0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全球化时代.知识产权作为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已成为决定国家、社会、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发达国家通过知识产权制度将其经济技术优势转变为国家核心竞争力,进而主导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与未来经济发展走势;而社会、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依赖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也显得愈发重要.为了发展中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2008年和2015年国务院分别颁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为中国知识产权建设和发展做出战略规划.企业既是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知识产权建设的主体.当前,中国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形势,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减弱,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产品主要集中在传统与低端产业,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实践证明:只有那些能够创造具有竞争力的知识产权产品,有效灵活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企业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在新形势下,为了应对新的国际竞争格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创新驱动发展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需要,必须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建设,使企业将生产经营的重点从传统业务转移到培育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这一核心竞争力上来,这不仅是新形势下加强知识产权理论研究的要求,更是落实和支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大举措.知识产权在企业中整合,可以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无论在传统行业和高科技领域中,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商标保护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而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更是至关重要,体现了其核心竞争力[1].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的创造相伴相生,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息息相关[2].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产,其质量反映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其创造力反映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3].目前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有关研究主要有3个流派:以B.Wernerfelt[4]和J.Barney[5]为代表的资源学派、以C.K.Prahalad等[6]和D.Teece等[7]为代表的能力学派、以M.E.Porter[8]为代表的环境竞争学派,3种理论开创了企业竞争力研究的先河[9].1)资源学派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争夺有限资源的能力.如李钢[10]提出企业竞争力由3个要素构成,分别是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和企业运营效率,3种竞争力分别从投入、产出、转换3个角度测量企业的竞争力.曹建海[11]指出,企业之所以能获得长期利润,是因为其拥有特殊资源,从而获得优势,占领市场.2)能力学派发现,企业竞争力需要通过与其他企业比较市场表现才能得以反映.世界经济论坛认为,企业竞争力是公司在市场上比其他公司获得更多利润的能力[12].张志强等[13]将企业竞争力定义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体现的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3)环境竞争学派认为,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企业获得和利用外部资源,从而培育自有资源能力的行为即为企业竞争力.詹绍等[14]、王核成[15]指出,拥有竞争力的企业相较于其他企业具有为市场提供更多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基础上,实现自身价值的综合性能力.韩中和[16]、胡大立[17]、金碚[18]同样也将企业竞争力归纳为:竞争中企业能够比别的企业持续提供更多有效产品和服务,同时获取利润和发展空间,并在市场资源配置中占有相对优势,合理运用企业内部的资源,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建立竞争优势的能力.M.E.Porter[19]的竞争优势理论将企业竞争力定义为企业竞争优势,指出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企业能够提供在满足客户需求基础上超出生产成本的价值.国内文献从战略、指标、理论和机理4方面来研究企业知识产权竞争力状况.1)知识产权战略.李铁宁[20]结合具体的企业或运作主体来探讨知识产权竞争力的形成机理,对知识产权战略和其他职能战略综合运用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机理进行研究.谭满红[21]认为知识产权战略对于企业具有重要意义,知识产权是企业的价值核心、利润“吸金石”和国际市场竞争的“杀手锏”.2)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郭民生[22]根据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情况构建了知识产权战略评价指标体系.马慧民等[23]在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引入了对知识产权质量的考核,如专利的技术强度、发明专利的存活量和存活率以及发明专利的平均寿命等.仵凤清[24]通过比较分析中国省域知识产权竞争,构造了企业知识产权竞争力评价体系.张进财等[25]、詹绍等[26]研究了企业竞争力能力指标(行为能力、潜在能力、生产要素利用能力、市场需求开发能力),并将企业竞争力分为产品层、制度层和核心层.金碚[16]、胡大立[17]提出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薄湘平[27]分析了在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中综合指数评价法的指标体系,发现企业竞争力需要从企业资源、企业研发能力、企业主营业务竞争力等方面开展研究.3)知识产权比较优势理论.程恩富等[28]指出企业知识产权比较优势是企业除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以外的另一种优势,其在培育、研发、利用自有知识产权中获得企业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获取超额利润.4)知识产权形成企业竞争力机理.罗良忠[29]、高艺漩[30]研究了知识产权形成企业竞争力的机理,同时梳理了企业竞争力和知识产权战略间的关系.知识产权强企指标体系的构建遵从以下原则:1)有的放矢,从少从简,即根据评价的目的性和指标的重要性对指标进行遴选.2)选取代表性指标,同时保存指标的差异性.指标体系在建立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以便更好地反映研究对象的特征.同时,注重指标的差异性,剔除同质性指标.3)注重数据可得性.若指标体系建立在无法获取大量数据的指标基础上,则不具有现实意义.指标体系在建立时,大量选取客观指标,注重从权威途径和真实调研过程中获取客观数据.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的基本目的是根据相关性,将多个变量或指标分组,用少数几个因子的线性组合去描述其内在关系,即用较少的因子替代还原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其核心思想是降维.R型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为(1)式用矩阵形式可表示为Xp×1=Ap×mFm×1+εp×1,且m≤p;Cov (F,ε)=0,即F和ε是不相关的;D(F)=Im,即F1,F2,…,Fm不相关且方差皆为1.X=(X1,X2,…,Xp)T为可实测的p个指标所构成的p维随机向量,综合变量F=(F1,F2,…,Fm)T是不可观测向量,被称为X的公共因子或潜因子.A=(aij)p×m为因子载荷矩阵,其中因子载荷aij是第i个因子与第j个因子的相关系数,也是Xi(i=1,2,…,p)在Fj(j=1,2,…,m)上的负荷,它反映了第i个变量Xi在第j 个因子Fj上的重要性.随机误差ε为X的特殊因子.在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后,可能得出的主因子含义并不明显,因此需要进行因子旋转,得到较为满意的因子载荷矩阵A*=p×m.用最大方差法对因子进行旋转,采用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旋转在10次迭代后收敛,得到取样足够度的Kaiser-Meyer-Olkin度量值为0.466,Bartlett的球形检验近似卡方值为806.276,显著性水平为0.000.在抽取前23个主成分时,模型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95.827%.指标体系设计的宗旨应当是能够全面准确反映知识产权强企的实际水平.知识产权强企指标体系的设计要遵循系统性原则、代表性原则、区分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通过借鉴知识产权评价指标和企业竞争力指标,结合知识产权强企的发展现状和理论模型,最终形成3维度指标体系(见表1).本文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2012—2014年54家示范企业知识产权数据,选取的变量如表1所示.在构建模型之前,对所有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由于选取的指标均为正向指标,因此采用(2)式进行归一化以消除量纲的影响:根据提供的54家示范企业知识产权数据,抽取年度销售均值、年度研发均值、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年均值、专利拥有量、国外知识产权申请比例、专利实施率、专利产品销售收入、知识产权转让收入8个指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年度销售均值为2012—2014年度销售额的年均值;年度研发均值为2012—2014年度研发额的年均值;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年均值为2012—2014年专利申请投入、专利维持年费、专利保护投入、专利奖励投入以及其他知识产权5项指标之和的平均值;专利拥有量用2012—2014年发明拥有量、实用新型拥有量、外观设计拥有量3者之和的年度平均值衡量;国外知识产权申请比例用国外注册商标量除以国内注册商标量表示;专利实施率用2012—2014年专利实施率的平均值表示;专利产品销售收入为2012—2014年专利产品销售收入年度平均值;知识产权转让收入为2012—2014年专利转让收益、专利许可收益、商标转让许可收益3者之和的年度平均值.54家示范企业知识产权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年度销售均值、年度研发均值、专利产品销售收益年均值、知识产权转让收入年均值的方差较大,这说明这些示范企业的销售额、研发投入、专利产品销售和转让收益的差异较大.另一方面,不同企业的专利拥有量也差异较大,最多的企业专利拥有量达到5 697件,最少的没有专利,并且示范企业的国外知识产权申请比例普遍偏低,仅为0.381 9,这说明企业在国内每注册10个商标,在国外仅注册3个.由图1可看出,2012—2014年示范企业的销售收入先上升后又小幅回落,年均销售收入为2 353 083.08元.研发经费投入尽管每年投入不多,但稳步小幅上扬,从2012年的63 079.40元提升到2014年的73 332.50元.知识产权经费投入较研发经费投入又有所减少,2012年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平均值仅为871.28元,尽管知识产权经费每年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于2014年达到1 278.88元,但总的来看,知识产权经费投入是远远不够的.从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来看,2012—2014年均仅为3%(见图1),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较低且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的比例也变化不大,由2012年的1%上升为2014年的2%.相比而言,美国知识产权产业及相关支持产业约占整个经济的20%.而美国知识产权产业产值为1.6万亿美元,约占GDP的14%;知识产权相关支持产业产值为0.3万亿美元,约占GDP的3%.知识产权在美国公司价值中占有极高的比例,约为33%,其中软件和版权约占40%,专利约占30%① 该数据来源于美国经济与统计管理局、美国专利商标局2012年3月发布的《知识产权与美国经济:产业聚焦》. ,大大超过中国公司知识产权的投入比例.因此,对于中国的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而言,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的比例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012—2014年,示范企业的专利拥有量中,占比最高的为实用新型拥有量(55%),发明专利拥有量次之(27%),外观设计拥有量最少(18%).示范企业专利拥有量平均值为792.76件,其中实用新型拥有量最多(447.43件),发明专利次之(216.47件),外观设计拥有量最少(143.81件).示范企业国外注册商标与国内注册商标分别占比25.00%和75.00%,国外注册商标与国内注册商标的比例为33.87%.图2研究了15家示范企业的专利实施情况.由图2可知,2012—2014年南车株洲、片仔癀药业的专利实施率连续3年达到100%,这说明2个企业的专业实施率非常高,应当作为其他示范企业的表率.广东海利集团、中粮集团、四川沱牌集团和超威电源的专利实施率也均达到80%.大部分企业的专利实施率逐年上升,或是维持相同的水平,仅有少数企业,如中冶赛迪工程、九牧厨卫的专利实施率出现了下降.对于54家示范企业,2012年平均专业实施率为66.63%,2013年平均专业实施率为65.75%,2014年平均专业实施率为61.93%,3年平均专业实施率为64.77%.因此,2013年专业实施率较2012年下降1.31%,2014年较2013年下降5.81%,3年专业实施率年平均下降3.56%.在示范企业中,去除缺失专利产品销售收益数据的企业,得到2012—2014年专利产品销售收入、知识产权转让收入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示范企业的专利产品销售收益逐年上升,由2012年的479 592.58元上升到2014年的658 743.64元,年均专利产品销售收益为576 174.25元.知识产权转让收入也逐年上升,由2012年的988.54元上升到2014年的1 704.78元,年均知识产权转让收入为1 291.94元.然而,专利转让收益却有下降的趋势,由2012年的255.99元下降到2014年的173.02元,年均专利转让收益为226.18元.专利许可收益、商标转让许可收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因此,知识产权转让收入的提高主要是由专利许可收益的大幅提高带来的,而专利转让收益对知识产权转让收入的提高起到了阻碍作用.专利产品销售收益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逐年上升,而知识产权转让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变化不大.2013年专利产品销售收益/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率为6.16%,2014年专利产品销售收益/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率为13.66%,3年专利产品销售收益/企业销售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91%;2013年知识产权转让收入/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率为3.20%,2014年知识产权转让收入/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率为46.81%,3年知识产权转让收入/企业销售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5.01%.2012—2014年“知识产权”潜变量对“企业竞争力”潜变量的路径系数为0.437,即知识产权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力为43.7%.采取结构方程模型(SEM)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在对知识产权强企选择模型要素逐一进行概念测量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结构关系检验.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是一种融合了因素分析和路径分析的多元统计技术,针对不能直接观测和测量的潜变量(Latent Variables),基于变量的协方差矩阵分析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也被称为协方差结构分析,该模型在社会研究、心理分析中被广泛运用.这种方法对于处理多原因、多关系和不可观测结果的问题具有传统统计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对于潜变量,可以构建一些外显指标来测量,比如要测量学业成就(潜变量),可以用各科成绩(显变量)来测量,这样就妥善处理了不可观测的变量.结构方程模型具有如下优点[31]:1)估计结果更有效.传统的回归分析或路径分析,实际是对每一变量逐一计算系数,这将忽略其他变量的影响,而结构方程模型可以同时处理多个变量,并且在自变量和因变量中同时加入误差项,其估计结果更加有效.2)充分考虑模型的外生性.传统统计分析在构建模型时,若分为多个步骤来分别进行估计,则潜在假定其他模型的因素不存在,然而在现实情况中,往往需要同时估计因子关系和因子结构,即在同一研究中同时考虑共存因子的结构和影响.3)模型的拟合程度和解释力提升.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更复杂的模型,可以处理一个指标和多个从属因子,构建的模型得到整体拟合程度,同时其可以计算不同模型对同一样本的拟合程度,从而提升模型的解释能力.结构方程模型由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组成,测量模型描述指标与潜变量直接的关系,结构模型反映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包括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分别在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中反映.结构方程模型为对于(3)式,x和y分别是外源指标和内源指标;ξ和η分别是外生潜变量和内生潜变量;Λx和Λy分别是外源指标与外生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内源指标和内生潜变量之间的关系;δ和ε分别为外源指标x和内源指标y的误差项.对于(4)式,B和Γ分别为内生潜变量间和外生潜变量间的关系;ζ是结构方程中未能被解释的部分. 实证分析模型中共包含23个因素(潜变量),3个外显指标(Observable Indicators),用潜变量来间接测量(见图3)[32-33].当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时,模型的卡方值为839.468,自由度为231,p值为0.000,这说明模型是合适的.类似于回归分析中对参数的显著性检验,结构模型方程评价参数的优劣取决于观测模型的路径系数是否通过显著性检验① 潜变量与潜变量间的回归系数称为路径系数,潜变量与可测变量间的回归系数称为载荷系数,由于篇幅所限,路径系数或载荷系数统计显著性检验结果未列出,如需要可向作者索取. .表4中的C.R.值表示知识产权强企评价模型中估计参数与其标准差间的比值,是一个Z统计量.通过比较C.R.指标的p值,可以检验模型路径系数的显著性.由表4可知,“知识产权”潜变量对“企业竞争力”潜变量的路径系数为0.437,C.R.值为1.369,路径系数在95%的置信度水平下显著,这说明知识产权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为43.7%,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从表4可以看出,模型残差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当显著性水平取0.1时,对知识产权路径系数估计显著的变量有a4,a6,a16,a17,近3年研发经费投入(年度研发)占企业销售收入(年度销售)比例的平均值、近3年专利申请量、专利商标转让许可、知识产权融资额对知识产权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56、0.490、0.157、-0.126,这说明在4个变量中,近3年专利申请量对知识产权的影响最大,同时,知识产权融资额对知识产权具有负向影响,即知识产权每融资1个单位,会造成知识产权下降0.126个单位.企业竞争力对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的路径系数为5.498,这说明企业竞争力每提高1个单位,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提高5.498个单位.企业潜力对是否上市的路径系数为3.824,这说明企业越有潜力,其上市的可能性越大.当样本协方差矩阵与总体协方差矩阵差异很小时,残差矩阵元素接近于0,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在结构方程模型中,模型的拟合程度可以用拟合指数来衡量,Amos 软件中生成的拟合指数主要有GFI、RMR、RMSEA、NFI、TLI和CFI,其评价标准如表5所示.表6是本文构建的知识产权强企评价模型的拟合指数.从表6可以看出,饱和模型的GFI大于0.900,RMR为0.000,RMSEA为0.000,NFI为1.000,TLI为1.000,CFI为1.000,因此,知识产权强企评价模型选取饱和模型是高度适配的. 根据现有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数据及有关资料,可以设定2020年和2025年知识产权强企培育目标如表7所示.由表7可知:1)2012—2014年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年均值为3.0%,2012—2014年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年均增长率为1.82%,若按照年均增长率为5%进行测算,2020年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应达到4.0%,2025年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应达到5.1%.2)2012—2014年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的比例年均值为1.0%,2012—2014年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的比例年均增长率为13.38%,若按照年均增长率为20%进行测算,2020年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的比例应达到3.0%,2025年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的比例应达到7.4%.3)2012—2014年专利拥有量年均值为792.76件,若按照年均增长率为5%进行测算,2020年专利拥有量应达到893件,2025年专利拥有量应达到1 356件. 4)2012—2014年国外知识产权申请比例年均值为38.0%,若按照年均增长率为5%进行测算,2020年国外知识产权申请比例应达到43.0%,2025年国外知识产权申请比例应达到65.0%.5)2012—2014年专利实施率年均值为64.0%,2012—2014年专利实施率年均下降3.56%,若按照年均增长率为2%进行测算,2020年专利实施率应达到72.0%,2025年专利实施率应达到79.0%.6)2012—2014年专利产品销售收益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年均值为23.1%,2012—2014年专利产品销售收益的年均增长率为17.34%,若按照专利产品销售收益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年均增长率为10%进行测算,2020年专利产品销售收益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应达到41.0%,2025年专利产品销售收益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应达到66.0%.7)2012—2014年知识产权转让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年均值为0.1%,2012—2014年知识产权转让收入年均增长率为31.98%,若按照知识产权转让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年均增长率也为35%进行测算,2020年知识产权转让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应达到0.3%,2025年知识产权转让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应达到1.4%.8)2012—2014年知识产权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力年均值为43.7%,若按照年均增长率为5%进行测算,2020年知识产权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力应达到49.2%,2025年知识产权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力应达到74.7%.本文通过构建知识产权强企指标体系,运用国家知识产权局2012—2014年54家示范企业知识产权数据及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知识产权强企评价模型.研究表明:2020年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应达到4.0%,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的比例应达到3.0%,专利拥有量应达到893件,国外知识产权申请比例应达到43.0%,专利实施率应达到72.0%,专利产品销售收益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应达到41.0%,知识产权转让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应达到0.3%,知识产权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力应达到49.2%.2025年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应达到5.1%,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的比例应达到7.4%,专利拥有量应达到1 356件,国外知识产权申请比例应达到65.0%,专利实施率应达到79.0%,专利产品销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中国商标专利版权发展状况4月16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刘俊臣、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出席发布会,介绍2014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有关情况。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刘俊臣:2014年新《商标法》实施以来我国的商标工作的进展:第一,商标的平均审查周期严格控制在法定期限以内。

国务院部署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极大激发企业创业的活力,企业以每天新增一万户的速度在增长,这样也推动商标注册申请量的大幅度提升。

2014年的商标申请量达到了228.5万件,同比增长了21%,再创历史新高,中国已经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是真正的商标大国。

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累计商标注册申请量已经突破了1600万件,注册量突破了1000万件,商标有效注册量接近900万件。

在商标国际化方面,通过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体系,国内的申请人到其他国家申请延伸保护的达到2140件;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马德里体系的国家和地区里,我国处在第七位。

国外申请人到中国申请保护的超过了2万件,位居世界第一。

工商总局对商标快速增长态势采取了多种措施,如成立了专门的审查协作中心,通过改革体制机制,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商标平均审查周期保持在《商标法》规定的9个月以内,比2013年缩短了一个月。

第二,建立了更加便捷的商标注册审查流程。

从《商标法》实施之日起,全面启用了适应新商标法要求的注册审查流程。

一是启用新的“异议”审查程序,大大的缩短确权的时间。

二是开始受理“一标多类”的商标申请,在手续上和世界全面接轨。

三是开始受理和审查声音商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每天的开始曲已经是中国第一例声音商标申请。

四是启用新版的申请的书式、商标公告、商标注册证,使商标注册更加便捷。

第三,依托信息化建设,提升商标注册服务的水平。

一是大幅度提高网上申请的比例。

目前网上申请占到申请总量的60%以上。

二是优化商标注册和管理自动化系统的性能,审查系统采用的是国际标准,现在已经升级到第三版。

三是正在研究把1600万件的商标数据库逐步向地方和社会开放,这样既方便企业申请,也方便商标的使用和保护。

四是在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侵权假冒行为的打击力度。

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工商总局积极开展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全系统去年查处侵权假冒案件接近7万件,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的案件355件,涉案金额接近5个亿。

中国已经是商标大国,但还不是商标品牌强国,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每万户市场主体的商标拥有量只有1000多件,而美国每万户企业有3000多件商标,我国是美国的三分之一左右。

世界品牌实验室世界品牌500强的排行榜上,中国占到29个,美国是227个,日本是39个。

我国自主品牌企业出口产品约占出口总额的11%,所占的比例明显偏低。

下一步,工商总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商标法,更好的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更好的保护商标专用权,为我国品牌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2014年中国知识产权方面工作的进展:一是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建设稳步推进。

新修改的《商标法》及《商标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

《专利法》、《著作权法》、《专利代理条例》修订审查工作积极推进。

形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

继续推进《职务发明条例》制定工作。

修订发布《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商标评审规则》。

修订颁布《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修改完善《林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办法》,出台《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行政执法办法》。

最高法发布《关于审理商标案件有关管辖和法律适用范围问题的解释》。

二是知识产权数量持续快速增长。

2014年,共受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申请236.1万件,其中发明专利92.8万件,同比增长12.5%,申请量连续4年居世界第一;共授权发明专利23.3万件,发明专利审查周期缩短至21.8个月。

受理PCT国际专利申请2.6万件,同比增长14.2%。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9件。

受理商标注册申请228.5万件,同比增长21.5%,平均审查周期控制在9个月以内。

商标有效注册量839万件,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作品登记量99.2万件,同比增长17.39%,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21.9万件,同比增长33.12%。

农业植物新品种权年申请量1772件,同比增长32.9%,初审时间缩短到2个月。

林业植物新品种申请量累计达1515件。

三是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进一步加强。

全国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总量24479件,同比增长50.9%。

全国工商系统共查处侵权假冒案件6.74万件,案值9.98亿元。

全国版权系统立案查处侵权盗版案件2600余件,收缴侵权盗版制品1200余万件。

全国海关共扣留侵权货物2.3万批,新核准知识产权海关备案5306件,同比增长11%。

全国22个省(区、市)建成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

政府机关和中央企业三级以上企业、大中型金融机构已全部实现软件正版化。

多部门加强配合,开展了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治理“剑网2014专项行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领域专项整治、“绿茵”专项执法行动等,取得明显成效。

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具有一般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的基层法院数量进一步增加。

全国地方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95522件,同比增长7.83%;新收知识产权行政一审案件9918件,同比增长243.7%;审结知识产权刑事一审案件10803件,同比增长17.3%。

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2924件4859人,提起公诉5156件8834人。

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2.8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3万人,涉案总价值177.9亿元。

四是知识产权运用管理水平逐步提升。

据统计,2009-2013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有效发明专利实施率稳步提高,产业化率达到33.8%。

2014年,专利权质押融资金额达489亿元,同比增长92.5%。

商标质押8721件,融资金额519亿元,同比增长29%。

版权实现质押融资26.25亿元。

2012年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逾3.57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87%。

知识产权局深入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在8个实验区开展移动互联网、微纳制造等产业专利导航项目。

工商总局推进商标富农工作,截至2014年底,累计注册农产品商标168.9万件,累计注册和初步审定地理标志商标2697件。

版权局新设2家国家版权贸易基地、2家国家版权交易中心、4家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18家全国版权示范单位。

农业部成立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

林业局建立林业植物新品种和专利技术展示对接平台。

五是知识产权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入。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在北京正式设立。

我国政府与新加坡政府签署知识产权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

国家知识产权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多双边磋商谈判。

知识产权局扩大专利审查高速路合作网络,企业海外获权更加便利。

版权局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递交中国政府《视听表演北京条约》批准书,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举办“国际版权论坛”。

公安部参与并主导国际刑警组织国际执法行动,被国际刑警组织特别授予“最佳地区案例奖”。

海关总署组织实施“中美海关打击输美侵权商品知识产权联合执法行动”,与欧盟海关及欧盟刑警组织等国际执法机构开展多边执法合作。

最高检与世界法学家协会共同举办“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视野”国际研讨会。

最高法首次举办面向外国驻华使节的专题开放活动。

2014年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等20多个部门共同制定的《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文件明确提出了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新目标,这对于我们在经济新常态下,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就“建设知识产权强国”问题,申长雨:首先,为何要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他认为,一从历史的角度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成就,但存在着“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促进由大到强的转变。

二从现实来看,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已经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将更为突出。

三从国际上来看,发达国家都把知识产权作为维系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第二,建设什么样的知识产权强国?申长雨认为,首先是中国特色,不能离开中国的国情,要通过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来不断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二是要有世界水平,可参照全球性的指标,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专利许可和转让费用出口的收入、核心专利、版权精品、驰名商标数量等。

第三,怎样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申长雨提出,要“点线面结合、局省市联动、国内外统筹”。

点线面结合即点上要突破、线上要加强、面上要展开。

点上突破,通过知识产权强市、强省、强企建设,整体带动强国的建设。

线上加强,要做强知识产权的链条,实现更高水平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

面上展开,就是要通过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整体提升我们知识产权的水平。

就知识产权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申长雨:一是知识产权是创新的原动力所在。

创新驱动发展,发展的“动力源”是创新,那什么来驱动创新,这是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国家科技创新主要是靠两个轮子驱动,一个轮子是政府驱动创新,包括我们载人航天、蛟龙深潜、嫦娥登月,包括重大的技术研究计划等。

另一轮子是市场驱动创新,也就是要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无论是政府驱动创新还是市场驱动创新,都离不开知识产权问题。

有一句话讲得好,“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用好知识产权就能激励创新”,知识产权是给创新的火花“加油”,因此知识产权是创新的原动力所在。

二是知识产权也是使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和纽带。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创新和市场之间的桥梁,这是因为知识产权本身蕴含了三个重要的机制。

第一是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产权安排机制。

知识产权通过赋予创新成果的财产权,进一步赋予了创新主体对创新成果的支配权和使用权,以及通过成果转移转化获取收益的权利;第二是一种创新的激励机制。

知识产权通过依法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来激励人们发明创新;第三是有效的市场机制。

实际上知识产权是人们针对知识产权无形性特点所设计的一种许可转让规则。

在这个规则下面,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创新成果能够顺利的实现转移转化,产生效益,推动发展。

所以,知识产权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解决的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所以,我们要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创业热情,更好的支撑创新驱动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