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点、着火点、闪点
自然点、闪点、燃点资料

自燃点的概念:把油品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后,使其与空气接触,在不同引火的条件下,油品因剧烈的氧化而产生火焰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自燃点与闪点及燃点的不同之处,主要是不需引火,而后者则需要外部火源引燃。
压力越高,自燃点越低;氧浓度:混合气中氧浓度越高,自燃点越低;[/b][/color]催化:活性催化剂能降低自燃点,钝性催化剂能提高自燃点;容器的材质和内径:器壁的不同材质有不同的催化作用;容器直径越小,自燃点越高。
[color=#ff0000][b]那么,环境压力越高,油品越不容易挥发,则油品上方空气中所含油品蒸汽越少,而导致氧含量浓度越高,所以会导致自燃点越低。
同理,同温同压下,柴油的挥发度较汽油低,所以柴油上方空气中氧含量较汽油的高,自然其自燃点就小于汽油。
[/b][/color][/size]J d&\2t g y_H5K.闪点的解释相对就简单的多。
因为,闪点不同自燃点,是由外部火源引燃,那么当油气在空气中达到一个最低限度是即可点燃,那么,在同温同压的条件下,汽油远比柴油挥发度高;则在同压的条件下,汽油在较低的温度下即可在空气中达到其点燃的最低限度。
[/b][/color][/size]首先,要明白自燃点是自己能燃烧的温度,靠自身的温度来着火,闪点是有点火源能闪燃的温度,闪点: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所逸蒸气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这二者是不一样的,条件就不一样,一个是着火点温度,一个是物质达到一定温度,挥发后的气相能够被引燃,此时物质温度叫闪点。
举例子:很明显,汽油肯定是引燃容易的多,要想让它自然难度很大而且汽油的闪点很低,但是自燃点很高,同样的汽油和柴油同样的温度下肯定是汽油容易被点燃,汽油易挥发,所以汽油的闪点低;_l6A/b C|[4f自燃点汽油和柴油不好比,那可以用汽油和渣油比,常减压380度的渣油泄露出来就着火,380度已经达到渣油的自燃点了,但是同样的把汽油放到380度的管子上,马上就挥发了,所以着不了,渣油的自燃点比汽油低多了;M#u*p I D,w B y H/I k3s 但是汽油常温挥发后,在空间达到一定浓度后,一遇到火源马上爆炸,这也说明汽油的闪点很低,但是渣油不可能因为挥发就能在空气中闪爆,也说明渣油闪点很高。
燃烧按其发生瞬间的特点不同,可分为

燃烧按其发生瞬间的特点不同,可分为燃烧按其发生瞬间的特点不同,分为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四种类型。
闪燃: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着火: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一定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
物质持续一定时间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或着火点”。
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火灾危险性越大。
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
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
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自
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越大。
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的能量,
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核爆炸。
闪点和燃点

闪点和燃点区别以及测试区别闪点又叫闪燃点是指可燃性液体表面上的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接触而初次发生闪光时的温度。
各种油品的闪点可通过标准仪器测定。
闪点温度比着火点温度低些。
燃点又叫着火点是指可燃性液体表面上的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接触而发生火焰能继续燃烧不少于5S时的温度。
可在测定闪点后继续在同一标准仪器中测定。
可燃性液体的闪点和燃点表明其发生爆炸或火灾的可能性的大小,对运输、储存和使用的安全有极大关系。
闪点在一稳定的空气环境中,可燃性液体或固体表面产生的蒸气在试验火焰作用下被闪燃时的最低温度闪点就是可燃液体或固体能放出足量的蒸气并在所用容器内的液体或固体表面处与空气组成可燃混合物的最低温度。
可燃液体的闪点随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随着温度的升高,燃油表面上蒸发的油气增多,当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达到一定浓度,以明火与之接触时,会发生短暂的闪光(一闪即灭),这时的油温称为闪点。
测定闪点的方法有开口杯法和闭口杯法两种,开口杯法测定的闪点要比闭口杯法低15—25℃,闪点的高低与油的分子组成及油面上压力有关,压力高,闪点高。
闪点是防止油发生火灾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敞口容器中,油的加热温度应低于闪点10℃;在压力容器中加热则无此限制。
当油面上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浓度增大时,遇到明火可形成连续燃烧(待续时间不小于5秒)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燃点高于闪点。
从防火角度考虑,希望油的闪点、燃点高些,两者的差值大些。
而从燃烧角度考虑,则希望闪点、燃点低些,两者的差值也尽量小些。
闪点是指石油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它的蒸汽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
油品越轻,闪点越低。
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来划分的。
从闪点可判断油品组成的轻重,鉴定油品发生火灾的危险性。
用闭口闪点测定器测定的闪点称闭口闪点,一般用以测定轻质油品。
闪点越高越安全。
闪点是表示石油产品蒸发倾向和安全性质的项目。
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划分的,闪点在45℃以下的叫易燃品;45℃以上的为可燃品。
闪点和燃点

闪点和燃点区别以及测试区别闪点又叫闪燃点是指可燃性液体表面上的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接触而初次发生闪光时的温度。
各种油品的闪点可通过标准仪器测定。
闪点温度比着火点温度低些。
燃点又叫着火点是指可燃性液体表面上的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接触而发生火焰能继续燃烧不少于5S时的温度。
可在测定闪点后继续在同一标准仪器中测定。
可燃性液体的闪点和燃点表明其发生爆炸或火灾的可能性的大小,对运输、储存和使用的安全有极大关系。
闪点在一稳定的空气环境中,可燃性液体或固体表面产生的蒸气在试验火焰作用下被闪燃时的最低温度闪点就是可燃液体或固体能放出足量的蒸气并在所用容器内的液体或固体表面处与空气组成可燃混合物的最低温度。
可燃液体的闪点随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随着温度的升高,燃油表面上蒸发的油气增多,当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达到一定浓度,以明火与之接触时,会发生短暂的闪光(一闪即灭),这时的油温称为闪点。
测定闪点的方法有开口杯法和闭口杯法两种,开口杯法测定的闪点要比闭口杯法低15—25℃,闪点的高低与油的分子组成及油面上压力有关,压力高,闪点高。
闪点是防止油发生火灾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敞口容器中,油的加热温度应低于闪点10℃;在压力容器中加热则无此限制。
当油面上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浓度增大时,遇到明火可形成连续燃烧(待续时间不小于5秒)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燃点高于闪点。
从防火角度考虑,希望油的闪点、燃点高些,两者的差值大些。
而从燃烧角度考虑,则希望闪点、燃点低些,两者的差值也尽量小些。
闪点是指石油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它的蒸汽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
油品越轻,闪点越低。
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来划分的。
从闪点可判断油品组成的轻重,鉴定油品发生火灾的危险性。
用闭口闪点测定器测定的闪点称闭口闪点,一般用以测定轻质油品。
闪点越高越安全。
闪点是表示石油产品蒸发倾向和安全性质的项目。
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划分的,闪点在45℃以下的叫易燃品;45℃以上的为可燃品。
燃点、着火点、闪点

燃点燃点,又称:着火点.物资的燃点是指将物资在空气中加热时,开端并中断燃烧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表中所示的数据随试样的外形.测定办法不合而有必定差别.燃点(着火点)-----气体.液体和固体可燃物与空气共存,当达到必定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自行燃烧.火源移走后,仍能中断燃烧的最低温度,成为该物资的燃点或称着火点.在不合大气压下燃点也会有所变更,一般气压越低,燃点越高,如柴油机.柴油机恰是经由过程将空气紧缩,降低柴油的燃点,达到燃烧的目标.闪点燃油在划定构造的容器中加热挥发出可燃气体与液面邻近的空气混杂,达到必定浓度时可被火星点燃时的燃油温度.界说在划定的前提下,加热试样,当试样达到某温度时,试样的蒸汽和四周空气的混杂气,一旦与火焰接触,即产生闪燃现象,产生闪燃时试样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火焰产生的内火现象).意义闪点是可燃性液体贮存.运输和运用的一个安然指标,同时也是可燃性液体的挥发性指标.闪点低的可燃性液体,挥发性高,轻易着火,安然性较差.石油产品,闪点在45℃以下的为易燃品,如汽油.石油;闪点在45℃以上的为可燃品,如柴油.润滑油.挥发性高的润滑油在工作进程中轻易蒸发损掉,轻微时甚至引起润滑油粘度增大,影响润滑油的运用.一般请求可燃性液体的闪点比运用温度高20~30℃,以包管运用安然和削减挥发损掉.影响身分闪点的高下,取决于可燃性液体的密度,液面的气压,或可燃性液体中是否混入轻质组分和轻质组分的含量若干.可燃性液体运用进程中若闪点忽然降低,可能产生轻油混油变乱或水解(对某些合成油而言),必须引起留意.可燃液体的闪点随其浓度的变更而变更.闪点的高下与油的分子构成及油面上压力有关,压力高,闪点高.闪点是防止油产生火警的一项主要指标.在敞口容器中,油的加热温度应低于闪点10℃;在压力容器中加热则无此限制.当可燃性液体液面上挥发出的燃气与空气的混杂物浓度增大时,碰到明火可形成中断燃烧(中断时光不小于5秒)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燃点高于闪点.从防火角度斟酌,愿望油的闪点.燃点高些,两者的差值大些.而从燃烧角度斟酌,则愿望闪点.燃点低些,两者的差值也尽量小些.化合物闪点查询方法:化工空间网可以按照名称.简称.CAS号查询化合物闪点.[1]临界点闪点是指石油产品在划定前提下,加热到它的蒸汽与火焰接触产生刹时闪火时的最低温度.油品越轻,闪点越低.当油面上油气与空气的混杂物浓度增大时,碰到明火可形成中断燃烧(中断时光不小于5秒)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燃点高于闪点.安全等级油品的安全等级是根据闪点来划分的,闪点在45℃以下的叫易燃品;45℃以上的为可燃品.从闪点可断定油品构成的轻重,判定油品产生火警的安全性.安然性质闪点是暗示石油产品蒸发偏向和安然性质的项目,闪点越高越安然.在储存运用中制止将油品加热到它的闪点,加热的最高温度,一般应低于闪点20~30℃.油品改换在油品运用进程中,闪点也有主要意义.例如:运用中的动员机油闪点明显降低时,解释发念头油已受到燃料稀释,应对发念头进行检修和换油.油品选用选用润滑油时,应根据运用温度斟酌润滑油的闪点高下,一般闪点应比运用温度高20至30度,以包管运用安然和削减挥发损掉.美孚车用机油系列的闪点都很高,一般都在200度以上.(此段话详见《润滑材料与润滑技巧》第30页)防火等级闪点是表征易燃可燃液体火警安全性的一项主要参数,在消防工作中有着主要意义:闪点是可燃液体临盆.储存场合火警安全性分类的主要根据,是甲.乙.丙类安全液体分类的根据.可燃液体临盆.储存厂房和库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占地面积.安然分散.防火间距.防爆举措措施等的肯定和选摘要根据闪点来肯定;液体储罐.堆场的安插.防火间距,可燃和易燃气体储罐的安插.防火间距,液化石油气储罐的安插.防火间距等也要以闪点为根据.此外闪点照样选择灭火剂和肯定灭火强度的根据.区分液体根据消防工程设计及运用,根据闪点的不合将可燃液体为了三大种类.即:甲类液体:闪点小于28℃的液体.(如原油.汽油等)乙类液体:闪点大于或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如喷气燃料.灯用石油)丙类液体:闪点大于60℃以上的液体.(重油.柴油.润滑油等)相干信息闪点越低解释挥发性越强.如汽油的闪点,指将汽油装在封闭容器中时,将明火放在容器上方不直接接触汽油的着火温度.道理是,挥发性强且易燃的液体跟着温度的升高使得空气中其组分浓度达到着火点,使汽油经由过程其蒸气直接点燃.闪点与沸点沸点为单一物资在必定压力下由液态改变成气态的温度值,转换进程中温度不变,如水的沸点在尺度大气压下为100度,沸腾进程中始终为100度.闪点和沸点越低都能暗示其挥发性越强.差别是只有易燃液体有闪点.水是没有闪点的,即使把水烧开了在上面也是点不燃水蒸气的.闪点是液体安全性指数,闪点越低越轻易激发火警.沸点与初馏点单一液体用沸点暗示激烈挥发时的状况.混杂液体因为每种液体有一个沸点,所以其沸腾温度是一个区间.初馏点指其方才开端沸腾时的温度,因为是混杂液体,沸腾后其温度仍然会中断升高至个中沸点最高的一种液体沸腾为止.初馏点越低其挥发性也越强.沸点:沸腾是在必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概况同时产生的激烈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刻的温度被称为沸点.浓度越高,沸点越高.不合液体的沸点是不合的,所谓沸点是针对不合的液态物资沸腾时的温度.沸点随外界压力变更而改变,压力低,沸点也低.沸点: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等时的温度.饱和蒸汽压:当液体汽化的速度与其产生的气体液化的液体速度雷同时的气压.液体产生沸腾时的温度;即物资由液态改变成气态的温度.当液体沸腾时,在其内部所形成的气泡中的饱和蒸汽压必须与外界施予的压强相等,气泡才有可能长大并上升,所以,沸点也就是液体的饱和蒸汽压等于外界压强的温度.液体的沸点跟外部压强有关.当液体所受的压强增大时,它的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时;沸点降低.例如,蒸汽锅炉里的蒸汽压强,约有几十个大气压,锅炉里的水的沸点可在200℃以上.又如,在高山上烧饭,水易沸腾,但饭不轻易熟.这是因为大气压随地势的升高而降低,水的沸点也随高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在海拔1900米处,大气压约为79800帕(600毫米汞柱),水的沸点是93.5℃),沸点低的一般先汽化,而沸点高的一般较难汽化.在雷同的大气压下,液体不合沸点亦不雷同.这是因为饱和汽压和液体种类有关.在必定的温度下,各类液体的饱和汽压亦必定.例如,乙醚在20℃时饱和蔼压为5865.2帕(44厘米汞柱)低于大气压,温度稍有升高,使乙醚的饱和汽压与大气压强相等,将乙醚加热到35℃即可沸腾.液体中若含有杂质,则对液体的沸点亦有影响.液体中含有溶质后它的沸点要比纯净的液体高,这是因为消失溶质后,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增长了,液体不轻易汽化,饱和汽压也较小.要使饱和汽压与大气压雷同,必须进步沸点.不合液体在统一外界压强下,沸点不合.沸点随压强而变更的关系可由克劳修斯方程式得到.。
闪点、燃点及自燃点

闪点、燃点及自燃点一、何为油的闪点、燃点及自燃点?在规定的条件下。
将油品加热,随油温的升高,油蒸汽在空气中(油液面上)的浓度也随之增加,当升到某一温度时,油蒸汽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中,油蒸汽含量达到可燃浓度,如将火焰靠近这种混合物,它就会闪火。
把产生这种现象的最低温度称为石油产品的闪点。
在闪点温度下,只能使油蒸汽与空气所组成的混合物燃烧,而不能使液体油品燃烧。
这是因为在闪点温度下,油蒸发速度慢的缘故。
这时油蒸气混合物很快烧完,还来不及蒸发出一批燃烧所必须的新蒸汽,于是燃烧也就停止。
实质上,闪点不是别的,而是微小的爆炸。
即可燃气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混合物,当火焰靠近它时就发生爆炸。
但不是所有的混合物都能够爆炸,在混合物中可燃气体过少或过多都有不会爆炸。
过少时由于过剩的空气吸收爆炸点放出的热,因此没有使热扩散到别的部分及引起其它部分气体燃烧的可能;过多时,因为混合物内含氧不足,混合物也不会爆炸。
按物理本质,闪点相当于加热油品使空气中油蒸汽浓度达到爆炸下限时的温度,也就是说,油品通常在爆炸下限时闪火。
除汽油外,所有其它油品在室温条件下,不能形成爆炸混合物所需的蒸汽浓度,必须对油品加热才引起闪火。
在一定的条件下加热油品,当油品的温度达到闪点后,继续加热油品,使油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接触火焰时,燃烧不于5s时的温度,称为油品的燃点。
如油品加热到更高的程度,其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无需点火而自行燃烧之温度,称为自燃点。
自燃点和闪点的温度约相差数百度。
二、影响油品闪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影响油品闪点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⑴与油品的馏分有关。
一般来说,闪点随馏分沸点的升高而升高,随馏分压力的升高而升高,反之则降低,通常重馏分闪点高,轻馏分油的闪点低⑵与油品的化学组成有关。
燃点自燃点闪点温度排序

燃点自燃点闪点温度排序
1.与化学组成有关:通常情况下,烷烃比芳烃容易氧化,故含烷烃多的油品自燃点比较低,但其闪点却比粘度相同而含环烷烃和芳烃较多的油品高。
在同类烃中,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自燃点降低,而闪点和燃点增高。
对碳原子数相同的烃类,自燃点的顺序为:烷烃<环烷烃,烯烃<芳烃;嫩点的顺序正好相反:烷烃>环烷烃,烯烃>芳烃。
2.与馏分组成有关:油品的闪点与其蒸气压有关,亦与其馏分组成有关,油品的沸点越高、馏分越重、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闪点越高。
闪点和燃点有啥不一样?

闪点和燃点有啥不一样?
闪点与燃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虽然它们都与物质着火有关,但是它们具有不同的定义和意义。
闪点是指液体蒸气与空气混合物在特定温度下能够形成可燃混合物,并且这种混合物可以在受到外界的火源或者电火花刺激时燃烧。
简单来说,闪点就是液体在一定温度下能够蒸发出可燃气体的最低温度。
而燃点则是指已经形成可燃混合物的液体或者固体,在遇到外界的火源或者电火花时能够自行燃烧并持续燃烧,也即着火点。
简单来说,燃点就是液体或者固体被引燃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从这个角度看,闪点和燃点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们描述的过程不同。
闪点描述了一个液体蒸发出可燃气体的过程,而燃点描述了一个已经形成可燃混合物的物质被引燃并持续燃烧的过程。
闪点和燃点还具有一些不同的特点。
对于同一种液体,闪点通常比燃点低。
这是因为在液体蒸发的过程中,只有部分分子能够达到足够的速度逃逸出来变成气体,在空气中形成可燃混合物。
而液体本身的温度并不高,因此闪点通常较低。
闪点和燃点还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
不同物质的闪点和燃点各不相同,这与它们的化学成分、结构以及分子间作用力等都有关系。
因此,在使用化学药品或者处理危险品时,必须要了解它们的闪点和燃点等重要参数,以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
闪点和燃点虽然都与着火有关,但是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
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物质着火规律,并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点
燃点,又称:着火点。
物质的燃点是指将物质在空气中加热时,开始并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
表中所示的数据随试样的形状、测定方法不同而有一定差异。
燃点(着火点)-----气体、液体和固体可燃物与空气共存,当达到一定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自行燃烧。
火源移走后,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成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称着火点。
在不同大气压下燃点也会有所变化,一般气压越低,燃点越高,如柴油机。
柴油机正是通过将空气压缩,降低柴油的燃点,达到燃烧的目的。
闪点
燃油在规定结构的容器中加热挥发出可燃气体与液面附近的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可被火星点燃时的燃油温度。
定义
在规定的条件下,加热试样,当试样达到某温度时,试样的蒸汽和周围空气的混合气,一旦与火焰接触,即发生闪燃现象,发生闪燃时试样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火焰发生的内火现象)。
意义
闪点是可燃性液体贮存、运输和使用的一个安全指标,同时也是可燃性液体的挥发性指标。
闪点低的可燃性液体,挥发性高,容易着火,安全性较差。
石油产品,闪点在45℃以下的为易燃品,如汽油、煤油;闪点在45℃以上的为可燃品,如柴油、润滑油。
挥发性高的润滑油在工作过程中容易蒸发损失,严重时甚至引起润滑油粘度增大,影响润滑油的使用。
一般要求可燃性液体的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以保证使用安全和减少挥发损失。
影响因素
闪点的高低,取决于可燃性液体的密度,液面的气压,或可燃性液体中是否混入轻质组分和轻质组分的含量多少。
可燃性液体使用过程中若闪点突然降低,可能发生轻油混油事故或水解(对某些合成油而言),必须引起注意。
可燃液体的闪点随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闪点的高低与油的分子组成及油面上压力有关,压力高,闪点高。
闪点是防止油发生火灾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敞口容器中,油的加热温度应低于闪点10℃;在压力容器中加热则无此限制。
当可燃性液体液面上挥发出的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浓度增大时,遇到明火可形成连续燃烧(持续时间不小于5秒)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燃点高于闪点。
从防火角度考虑,希望油的闪点、燃点高些,两者的差值大些。
而从燃烧角度考虑,则希望闪点、燃点低些,两者的差值也尽量小些。
化合物闪点查询方式:
化工空间网可以按照名称、简称、CAS号查询化合物闪点。
[1]
临界点
闪点是指石油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它的蒸汽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
油品越轻,闪点越低。
当油面上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浓度增大时,遇到明火可形成连续燃烧(持续时间不小于5秒)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燃点高于闪点。
危险等级
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来划分的,闪点在45℃以下的叫易燃品;45℃以上的为可燃品。
从闪点可判断油品组成的轻重,鉴定油品发生火灾的危险性。
安全性质
闪点是表示石油产品蒸发倾向和安全性质的项目,闪点越高越安全。
在储存使用中禁止将油品加热到它的闪点,加热的最高温度,一般应低于闪点20~30℃。
油品更换
在油品使用过程中,闪点也有重要意义。
例如:使用中的发动机油闪点显著降低时,说明发动机油已受到燃料稀释,应对发动机进行检修和换油。
油品选用
选用润滑油时,应根据使用温度考虑润滑油的闪点高低,一般闪点应比使用温度高20至30度,以保证使用安全和减少挥发损失。
美孚车用机油系列的闪点都很高,一般都在200度以上。
(此段话详见《润滑材料与润滑技术》第30页)
防火等级
闪点是表征易燃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一项重要参数,在消防工作中有着重要意义:闪点是
可燃液体生产、储存场所火灾危险性分类的重要依据,是甲、乙、丙类危险液体分类的依据。
可燃液体生产、储存厂房和库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防爆设施等的确定和选择要根据闪点来确定;液体储罐、堆场的布置、防火间距,可燃和易燃气体储罐的布置、防火间距,液化石油气储罐的布置、防火间距等也要以闪点为依据。
此外闪点还是选择灭火剂和确定灭火强度的依据。
区分液体
根据消防工程设计及应用,根据闪点的不同将可燃液体为了三大种类。
即:
甲类液体:闪点小于28℃的液体。
(如原油、汽油等)
乙类液体:闪点大于或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
(如喷气燃料、灯用煤油)
丙类液体:闪点大于60℃以上的液体。
(重油、柴油、润滑油等)
相关信息
闪点越低说明挥发性越强。
如汽油的闪点,指将汽油装在敞开容器中时,将明火放在容器上方不直接接触汽油的着火温度。
原理是,挥发性强且易燃的液体随着温度的升高使得空气中其组分浓度达到着火点,使汽油通过其蒸气直接点燃。
闪点与沸点
沸点为单一物质在一定压力下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值,转换过程中温度不变,如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为100度,沸腾过程中始终为100度。
闪点和沸点越低都能表示其挥发性越强。
区别是只有易燃液体有闪点。
水是没有闪点的,即使把水烧开了在上面也是点不燃水蒸气的。
闪点是液体危险性指数,闪点越低越容易引发火灾。
沸点与初馏点
单一液体用沸点表示剧烈挥发时的状态。
混合液体由于每种液体有一个沸点,所以其沸腾温度是一个区间。
初馏点指其刚刚开始沸腾时的温度,由于是混合液体,沸腾后其温度仍然会继续升高至其中沸点最高的一种液体沸腾为止。
初馏点越低其挥发性也越强。
沸点: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候的温度被称为沸点。
浓度越高,沸点越高。
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所谓沸点是针对不同的液态物质沸腾时的温度。
沸点随外界压力变化而改变,压力低,沸点也低。
沸点: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等时的温度。
饱和蒸汽压:当液体汽化的速率与其产生的气体液化的液体速率相同时的气压。
液体发生沸腾时的温度;即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当液体沸腾时,在其内部所形成的气泡中的饱和蒸汽压必须与外界施予的压强相等,气泡才有可能长大并上升,所以,沸点也就是液体的饱和蒸汽压等于外界压强的温度。
液体的沸点跟外部压强有关。
当液体所受的压强增大时,它的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时;沸点降低。
例如,蒸汽锅炉里的蒸汽压强,约有几十个大气压,锅炉里的水的沸点可在200℃以上。
又如,在高山上煮饭,水易沸腾,但饭不易熟。
这是由于大气
压随地势的升高而降低,水的沸点也随高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
(在海拔1900米处,大气压约为79800帕(600毫米汞柱),水的沸点是93.5℃),沸点低的一般先汽化,而沸点高的一般较难汽化。
在相同的大气压下,液体不同沸点亦不相同。
这是因为饱和汽压和液体种类有关。
在一定的温度下,各种液体的饱和汽压亦一定。
例如,乙醚在20℃时饱和气压为5865.2帕(44厘米汞柱)低于大气压,温度稍有升高,使乙醚的饱和汽压与大气压强相等,将乙醚加热到35℃即可沸腾。
液体中若含有杂质,则对液体的沸点亦有影响。
液体中含有溶质后它的沸点要比纯净的液体高,这是由于存在溶质后,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增加了,液体不易汽化,饱和汽压也较小。
要使饱和汽压与大气压相同,必须提高沸点。
不同液体在同一外界压强下,沸点不同。
沸点随压强而变化的关系可由克劳修斯方程式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