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新高考高二语文试卷(教师版)
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高二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炽热沉着沉默寡言B. 腹背受敌息息相关息息相通C. 漫不经心融会贯通溶入其中D. 翻箱倒柜风驰电掣风马牛不相及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限制塑料袋的使用、推广绿色出行等。
B.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已经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 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使数亿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
D. 在这次比赛中,他凭借出色的表现,为我国赢得了荣誉,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长篇小说。
B. 《三国演义》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根据历史事件创作的章回体小说。
C. 《水浒传》是明代小说家施耐庵所著,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D. 《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以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二、填空题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加点词语)是……的意思。
A. 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B. 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C. 畏首畏尾:形容做事胆小怕事。
D. 息息相关:形容关系密切。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加点成语)用于……处不合适。
A. 他刻苦学习,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 这个项目涉及到多个部门,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
C. 她在演讲比赛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D. 在这次比赛中,他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了胜利。
三、简答题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节选自《论语》)(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益:______ ②损:______(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友直”指正直的朋友。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二下语文人教版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二下语文期末试卷考试总分:147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I(非选择题)一、默写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1分)1.(11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诗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我肯定,乐观自信,不把金钱放在心上。
(2)《登岳阳楼》诗人描绘洞庭湖分裂吴楚,浮动天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是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奢侈靡费而不知怜惜的百姓发出的愤激的质问。
(4)《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1分)C.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人/幼孝友起居/皆有礼法/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补校书郎/D.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人/幼孝友起居/皆有礼/法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补校书郎/(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太宗、文忠。
C.赠,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文中柳公绰受赠官职,可见朝廷对他的肯定。
D.神策,作为禁卫军,是唐朝重要的军事支柱,负责守护京师、宿卫宫廷及行征伐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公绰精忠无私,临终惦念国事。
新高考语文二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在这次比赛中,表现出了他平时所不具备的勇气。
B.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C. 在这个美丽的城市里,我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D. 她为了完成学业,每天都熬夜学习,导致身体越来越差。
答案:B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 悲伤(shāng)、缠绕(rào)、剥削(xuē)B. 拖延(tuō yán)、沉醉(chén zuì)、闪烁(shǎn shuò)C. 融化(róng huà)、朦胧(méng lóng)、轻盈(qīng yíng)D. 摧毁(cuī huǐ)、镇静(zhèn jìng)、纠正(jiū zhèng)答案:C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 这本书里的内容丰富,就像一座宝藏。
B. 她的歌声宛如天籁之音。
C. 这座山犹如一条巨龙蜿蜒在远方。
D. 他做事雷厉风行,就像一阵旋风。
答案:C4. 下列句子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句是()A. 他每天都在努力学习,以期取得好成绩。
B. 我想要得到他的帮助,他却拒绝了。
C. 他们一起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友谊。
D. 他热爱大自然,喜欢观察花草树木。
答案:C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句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水浒传》以梁山好汉为主线,讲述了一百零八位英雄的故事。
C. 《西游记》是一部以孙悟空为主角的神话小说。
D. 《三国演义》是一部以曹操、刘备、孙权三国争霸为主线的小说。
答案:B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昔者齐人有好衣而亡其妻者,可谓好服矣;欲食而亡其味者,可谓好味矣;喜马而亡其骑者,可谓好马矣;有酒而亡其家者,可谓好酒矣。
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高考ⅱ)(解析版)

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高考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ㅤㅤ材料一:ㅤㅤ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
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
毛泽东同志1930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
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
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
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
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ㅤㅤ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
现在有的干部善于察言观色,准备了几个口袋,揣摩上面或领导的意图来提供材料。
很显然,这样的调查是看不到实情、得不到真知、做不出正确结论的。
调查研究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带着事先定的调子下去,而要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
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要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摘自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ㅤㅤ材料二:ㅤㅤ社会科学并不拥有像自然科学一模一样的实验室,那是没有人能否认的。
但是,如果说社会科学研究者并不能控制他所要观察的现象,那也并不完全正确。
新教材高二语文试卷新高考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蹉跎岁月赏心悦目振聋发聩B. 纤夫绰约多姿比翼双飞C. 漠不关心奄奄一息蹉跎岁月D. 纷至沓来妩媚多姿比翼双飞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得到了教练的高度评价,同时也鼓舞了队友们的士气。
B. 通过这次旅行,我深刻体会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悠久历史。
C.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内容丰富,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D.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被迫延误,给旅客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3.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 这位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C. 他的演讲慷慨激昂,赢得了听众的热烈掌声。
D. 他的行为令人不齿,简直是恬不知耻。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月亮升上了天空,仿佛是一块银盘。
B. 这座山高耸入云,宛如一把利剑直插云霄。
C. 她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让人陶醉。
D. 那条小溪蜿蜒曲折,宛如一条玉带。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喜欢阅读,尤其喜欢阅读经典名著。
B. 他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热心帮助同学。
C. 我们学校每年都会举行一次运动会,学生们都非常期待。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包括了许多科学知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2分)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7. (2分)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反映了诗人对命运坎坷者的同情。
8. (2分)鲁迅的《阿Q正传》中,“革命党也革不出这个‘阿Q’来”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愚昧。
9. (2分)朱自清的《背影》中,“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10. (2分)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的命运悲剧揭示了封建礼教的残酷。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请简要分析《离骚》中屈原的爱国情怀。
高二语文新高考试卷全国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和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谨慎(jǐn shèn)漫不经心(màn bìng jīng xīn)B. 精神矍铄(jué shuò)耳濡目染(ěr rú mù rǎn)C. 颠沛流离(diān pèi liú lí)眉清目秀(méi qīng mù xiù)D. 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沥尽心血(lì jìn xīn xu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增加课外辅导时间。
B. 他的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誉为“当代文学巨匠”。
C. 这个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D.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我们要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B. 那个孩子长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
C. 他的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D. 那个小镇位于我国西南部,风景秀丽,物产丰富。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逗号使用错误)B. 这个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分号使用错误)C. 他非常喜欢文学,尤其是古典文学。
(句号使用错误)D. 我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分别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和造纸术。
(顿号使用错误)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那个女孩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
(比喻)B. 星星像眼睛一样在夜空中闪烁。
(拟人)C. 他的文章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夸张)D. 这本书的语言平实,内容丰富。
(对比)二、阅读题(每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0题。
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
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二下语文人教版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二下语文期末试卷考试总分:141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I(非选择题)一、默写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3分)1.(13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温庭筠《菩萨蛮》中化用唐代诗人崔护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来写女子容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菩萨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温庭筠用了同样的意象,意象内涵却截然不同,辛词用它来喻指阻挠自己抗战的主和派,表达了悲愤之情。
(3)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成功运用反衬手法表现人物寂寞空虚和孤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3分)C.起知严州/过阙/陛辞/上谕曰/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再召入见/上曰/卿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D.起知严州/过阙/陛辞/上谕曰/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再/召入见上/曰/卿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补,皇亲国戚或官宦世家后人因祖先功勋而补官,文中陆游补官登仕郎。
B.台谏,唐宋时台官与谏官之合称,清代台谏官统归都察院,职权不再分别。
C.义仓,隋朝以后以赈灾自助为目的而在地方上建立的储备公共粮食的粮仓。
D.致仕,指古代官员因病退休,源于周代,形成于汉代,亦称致事、致政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游少负才名,科举不顺。
陆游十二岁就擅长诗文写作,因锁厅试名次超过秦埙令宰相秦桧恼怒,又因礼部试名列前茅再被秦桧嫉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马陵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二年级12月份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
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
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
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
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
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
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
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
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
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
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
《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
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
这种“花子”背面涂有产于辽水间的呵胶,用口呵嘘就能粘贴。
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描写道“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说即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有所脱落而造成的或明或暗的效果。
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添妩媚动人之态。
“梅妆”也是宋代较为流行的一种贴面妆容,“梅妆”即“梅花妆”。
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醉卧于含章殿下,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粘住,三天后才落去,因而作“梅花妆”。
陈允平的《绛都春》中有“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两句,这里词作者专门提到“梅妆欲试”,体现了这种妆扮在当时的流行性。
妆容虽美,但是却“芳情懒”,欲画而未画,说明这位女子心事重重,自己提不起兴致也更因无人欣赏,故无须白白画这妆容,更能体现出女子内心的孤寂。
(摘编自梁牧原《妆容与服饰在宋词中的作用》)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一是因为眉毛在面庞上有外在的审美作用,二是因为眉毛能表现人的内心情感。
B. 细长而舒扬的“远山眉”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在宋代词人的笔下,它常常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C. 眉黛代表女子,对眉黛的描写,能表现她们细腻丰富的内心感受。
以眉写愁绪,能体现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
D.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
宋词中大多数都是通过眉黛来表现女子委婉细腻的情感。
1. D 【详解】D项,“宋词中大多数都是通过眉黛来表现女子委婉细腻的情感”错,原文第二自然段写的是“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并不是表达“宋词中女子委婉细腻的情感大多数都是通过眉黛来表现的”,选项曲解文意。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花黄”作为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制作原料丰富、色彩鲜艳、形状多样,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妩媚动人。
B. 《木兰辞》中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妇女在脸上贴装饰物已逐渐成为风尚,开始从宫中走向民间。
C. 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可以说全是在写女子的妆容。
“小山”即“小山眉”,“金”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
D. “梅花妆”是由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因醉卧时一朵梅花偶然落在额上粘住而得名“梅花妆”。
2. B 【详解】B项,错在“开始从宫中走向民间”。
从原文第三自然段看,“《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并没有谈到这种风尚开始从宫中走向民间,犯了无中生有的毛病。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宋词中无论是描写女子的眉黛,还是刻画她们的贴面妆容,都有助于体现她们的美貌动人,表现其委婉细腻的情感。
B. “远山眉”“花子”和“梅妆”都曾是宋代流行的妆容,因而被宋代词人写入词作中借以表现女性的形象或思想感情。
C.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与“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中都写到“眉黛”,其作用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D. “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和“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都是以眉写愁,写出了她们内心的孤寂。
3. C【详解】“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出自宋代诗人晏几道《生查子·远山眉黛长》,是写一位女子的美丽,其中“眉黛”是用来表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后一句“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出自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懒懒地无心去描弯弯的眉,迟了好久才起身梳理晨妆,其中的“眉黛”是用来写愁绪,体现女子的惆怅心理。
(二)文学类文本(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救赎薛培政东方刚露出鱼肚白,护林员老长泰便肩扛板斧,带着猎犬“黑豹”,走在了杂草没膝的山道上。
一条盘旋在路边的花蛇,似乎听见了脚步声,昂头吐着信子望了望,“簌簌”地爬向杂草深处;卧在草丛中的野兔,支楞耳朵听了听动静后,也“嗖”的一下跃进灌木丛中;还有那群被惊动的山鸡,“咕咕、咕咕”的叫着飞向远处。
“咦……瞧恁小样儿,俺老汉又不是妖怪……”他边说边苦笑着坐在那块卧牛石上。
老长泰年轻时一身蛮力气,两三人抬不动的物件,他双手搬起走得呼呼生风;当兵练投手榴弹,出手就是百十米,枪打得也不赖,因斗字不识一升,复员回了家。
饭量也大得出奇,一顿饭能吃五六个大饼子,为这家里每年开春就断粮,快三十了还打着光棍。
那年腊月,鹅毛大雪下得铺天盖地,当人们都窝在家里猫冬时,野狼血洗了生产队的羊圈,一夜之间,七只山羊命丧狼口,看着未被叼走的几只死羊,全队的人都流泪了。
望着哀哀戚戚的人群,女队长萧桂英铁青着脸发话了:“还有爷们吗?若有就给我站出来!这狼得逞后,肯定还会来叼羊,谁若能把狼打死,我一分钱彩礼不要,就嫁给他!”犹如石破天惊,大家惊愕的目光投向了女“掌门”。
醒过神来的小伙子们,立马变得跃跃欲试,可再看那血肉模糊的死羊,又个个怂得耷拉下了脑袋。
就见站在人群后边的长泰,往前挤了挤瓮声瓮气地问道:“此话当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不过你要提死狼来见俺!”桂英怒眉一扬干蹦脆地把话撂给了他。
长泰一言不发回到家后,找了一根碗口粗的枣木,又到村代销点赊了五斤地瓜烧酒。
入夜,他便反穿羊皮祆蹲到了羊圈边。
在冰天雪地里连守两夜后,第三天清晨,他穿着那件被撕扯掉前襟的破羊皮祆,带着满身的血印,拖着死狼敲开了桂英家的门。
这下,傻大黑粗的长泰露脸了。
县长为他披红戴花,奖他一辆金鹿牌自行车,公社奖他一支猎枪,大队安排他做了护林员,女队长萧桂英也没食言。
此后,长泰就像威风凛凛的大英雄,每天身背猎枪,带着猎狗,长年巡逻在黑虎山涧。
久了,他对各类鸟兽的习性,熟悉得就像自己的手掌,平时斩获的猎物,就连村里乡亲也没少分享。
可那年过了秋,乡邻们就见他像着魔了似的,两眼呆呆地望着远处,嘴里还不停地叨叨:“鸟兽也是有性命的主儿,也拖儿带女的啊!”妻子桂英也觉出异常,再三追问下,长泰哭诉着道出实情。
为防野猪糟蹋庄稼,那个阴雨密布的傍晚,他在一片玉米地旁布下了猎套。
翌日晨起查看时,不由得惊呆了:两头狍子幼崽在雨中围着那头被套死的野生母狍子,发出撕裂般的哀鸣。
他想起了幼时爹下葬时的情景,心里顿时涌起一阵悸痛,懊悔地朝自己身上挥了一拳后,泪水就和着雨水流了下来。
打那后,他再也没有动过狩猎的念头。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常年风餐露宿在深山密林里的长泰,在日复一日的巡山护林中变老了。
村里的护林员已换过几任,老伴儿也跟着子女进了城,他却死活不肯下山,说惦记着那笔心债哩。
记不清从何时起,“野味热”像山里人打摆子一样弥漫开来,山下的镇上,远处的城里,星罗棋布的野味馆散发出诱人的浓香,安详静谧的黑虎山却失去了往日的平静。
乡亲们就发现老长泰变得越来越暴躁了,像跟谁结下仇似的,还在巡山的路上骂起了人:“挨千刀的王八蛋,作孽吧,总有一天会遭报应的!”听说老长泰曾赤手打死过野狼,不断有人找上门来。
那天,俩外乡人驾车找上门来,送上两箱好酒和厚厚的一沓现钞后,求他帮助猎杀一头野狼,并说事成后再加倍付款。
哪知老长泰像受了侮辱似的,晃了晃手中的板斧,怒目圆睁地吼道:带上这些破玩意,给我滚蛋!”那些年,巡山的老长泰不停地与盗猎者周旋,一次次拆除对方布下的猎套、陷阱和细网,仍不时发现被网粘或绳套的鸟兽尸体。
心力交瘁的他,三番五次跑乡里、到县上找领导:“再不禁猎,黑虎山上的带毛的东西就被猎光了!”“断人财路遭人恨呐……”老长泰说那次巡山,见一只黄羊被套住了,正要上前解绑,两支火药枪从身后对准了他:“再他妈挡道,就送你老东西上天!”幸亏猎犬“黑豹”猛扑上去,盗猎者才吓逃了。
后来,成为自然保护区的黑虎山,组建了专业护林队,年近八旬的老长泰也被省政府评为护林模范。
老长泰似乎没拿这荣誉当回事,每天依然在莽莽林区中巡逻。
当县里派专车进山接他到省城接受表彰的时候,却见他住的窝棚落了锁,只有眼前满目的青翠和阵阵的鸟鸣声。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8期)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部分的环境描写与结尾“满目的青翠”和“阵阵的鸟鸣声”形成呼应,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自然。
B.老长泰当兵出身,本性淳朴善良,看到那些血肉模糊的死羊及人们哀戚的表情,他甘愿冒着危险去打狼,为民除害。
C.小说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老长泰打狼,他那件被撕扯掉前襟的破羊皮袄和满身的血印是实写,打狼的情节虚写。
D.老长泰这个人物形象鲜明,文中使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手法来表现他的朴质憨厚与嫉恶如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