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宜居型城市建设下的秦皇岛市文化产业体系构建

[EB / OL]. 中 国 物 流 产 品 网 http: / / www. 56products. com / hnew / focus /2010 - 02 - 01 / content14. html 2. 杨达卿. 两岸物流嫁接的缘与分[N]. 现代物流报,2009 3. 饶锋伟. 闽台物流业协同发展研究[J].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8 4. 郭成. 台湾物流业的“双子星座”[EB / OL]. 物流知识网,http: / / www. siod. cn / siod_article /7b /3071. html,2007 5. 郭伟琳,蒋溪南. 建设区域性专业物流中心[N]. 闽南日 报,2009 6. 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N]. 福建日报,2010 7. 福建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 福建省“十一五”闽台产业对 接专项规划( 2006 - 2010 年) [N]. 福建日报,2006
( 二) 培养秦皇岛城市文化个性。 1. 秦皇岛城市文化个性来源。秦皇岛城市文化个性能 够通过城市 的 文 化 形 象 体 现 出 来,同 时 也 渗 透 在 文 化 气 质 中,而无论是文化形象还是文化气质都是由秦皇岛的人文环 境产生的,这种人 文 环 境 是 秦 皇 岛 城 市 文 化 个 性 的 根 基 ,主 要体现为: 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与传统文化,而秦皇岛市所拥 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物质文化遗产都能够为秦皇岛市 个性文化的构建提供文化资源。 2. 秦皇岛城市文化的培育。秦皇岛市城市文化的培育 需要坚持秦皇岛 传 统 文 化、历 史 文 化 与 地 域 文 化,并 在 这 些 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因地制宜,以尊重历史、坚持传承、自主生 产的态度为原则努力保护并改善秦皇岛的生态文化,同时通 过与先进文化的融合来实现对秦皇岛文化发展的促进,通过 预防低俗文化的污染来保证秦皇岛市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 ( 三) 提升秦皇岛城市文化的品质。 1. 文化开发与文化保护相结合。秦皇岛市文化产业体 系的构建势必离不开对文化的开发,但是在开发的过程中应 当与文化保护紧密的结合起来。对于任何一个城市而言,文 化遗产都是城市文化积淀的基础,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可 再生的宝贵财产,所以在以科学的态度进行文化开发的过程 中要最大限度的避免对文化生态的破坏,通过谨慎的文化开 发与积极的文化保护来实现秦皇岛市文化开发与文化保护 的共赢。 2. 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秦皇岛市的文化产 业体系构建中要重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统一。现代文 化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在地域文化基础上诞生的,所以现代 文化与传统文化具有紧密的联系,可以说现代文化在很大程 度上需要依靠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并不是落后的 文化,而相反传统 文 化 是 人 类 社 会 发 展 中 智 慧 的 结 晶 ,所 以 在认识到传统文化重要价值的同时要通过现代文化来发扬 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保 护,从而保留住秦皇岛市的文化底蕴。 3. 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随着全球化的趋势日
秦皇岛文化产业统计指标和方法探究

秦皇岛文化产业统计指标和分析方法探究□樊玉萍吴怡【摘要】文化产业作为“软实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
本文从文化产业统计指标和分析方法的角度探讨了建立秦皇岛市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构想。
【关键词】文化产业;统计指标;分析方法【基金项目】本文为2011年度秦皇岛市社科联立项课题“秦皇岛文化产业统计指标和分析方法探究(课题编号:20110516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樊玉萍(1972 ),女,山西朔州人,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吴怡,女,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一、秦皇岛文化产业统计指标和分析方法探究的必要性文化及相关产业涉及部门较多,统计内容和标准不统一,现行统计提供的信息,无论范围还是指标,都不能从总体上全面反映我市兴起不久的文化产业现状和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制定我市自己的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工具全面、及时、动态把握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速度、规模、比例、结构和效益,目的是希望能够为政府制定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提供量化依据,为制定文化产业规划时统一产业界定范围,统一口径,因此建立秦皇岛市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秦皇岛市文化产业的界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是: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但这一定义与目前我国的一些机构和人员对文化产业的理解和定义有较大的差异,同时也不便于统计研究。
为了力求对文化产业研究的简便和可操作性,我们将界定的文化产业范畴按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的标准,从文化产业的生产、流通和服务三个过程来构造文化产业的行业结构,具体内容如下:(一)文化产品的生产指从事文化消费品生产和文化载体生产的工业部门。
包括图书报刊印刷业、记录媒介和复制业、文化用品制造业、体育用品制造业、乐器及其它文化娱乐用品制造业等行业。
(二)文化产品的流通指从事文化消费品销售活动的批发零售业。
秦皇岛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秦皇岛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研究摘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把握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律作出的战略决策。
以“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为核心研究目标,深入各县区、相关企业就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情况进行走访调研,探索加快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的更优路径和方法。
一、文旅融合对城市定位的意义旅游作为当今世界最广泛、最大众的交流方式,必然是展示文化、传播文化、发展文化的重要载体。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可以创新文化形态,丰富文化内涵,加速文化繁荣。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向全市发出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的动员令,提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的任务要求,标志着我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上升到新高度。
秦皇岛市先后荣膺“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国际旅游名城”“十佳宜游城市”“最佳休闲城市”“最佳滨海旅游度假目的地”等称号,先后被国家认定为“全国旅游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休闲标准化验证城市”和“全国智慧旅游试点城市”,这些荣誉充分说明我市在文旅融合发挥上做出的努力。
秦皇岛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和特色鲜明的现代城市文明,但目前开发不够、融合不深,没有发挥出资源的最大价值。
2020年我市游客人均消费为1001.2元,比肩文旅融合领跑城市桂林、大连、青岛的游客人次和人均1203.3元、1531.4元、1605.8元的消费水平,文旅消费潜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我市先后摘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等殊荣,城市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美誉度和知名度持续跃升。
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将秦皇岛历史文化、城市精神深度植入、嵌入、融入旅游活动载体之中,有利于全面展示秦皇岛城市形象,广泛传承弘扬长城精神、开埠地精神等精神特质,擦亮滨海休闲之都、康养旅游名城、海洋经济强市名片,塑造秦皇岛独特的城市精神品格,促进文化强市建设加速提质,让城市更具“颜值”和“气质”。
二、文旅融合对激活我市特色优势资源的重要性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在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是将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相互融合、协同推进的过程,其本质是带来“1+1>2”的增值效应,形成优势互补的文旅融合状态。
北戴河新区规划

北戴河新区规划一、北戴河新区地理位置:北戴河新区位于秦皇岛市域滨海地区的西侧,与北戴河区隔戴河相望,北缘距市区(海港区)约23公里,距山海关区约38公里;西缘距昌黎县城6公里左右。
规划范围东起戴河口,西至滦河口,北至抚宁县境内的京哈铁路,昌黎县境内的沿海高速公路,南至沿海海域,总面积478.37平方公里。
海岸线82公里。
二、发展定位及规划:引领“大旅游” :秦皇岛画新“景”具有中国最美海岸之一的北戴河新区,将在2010年夏天初现真容,为秦皇岛这座旅游之城再添新“景”。
市长朱浩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加快北戴河新区开发建立提出了系列部署,包括要坚持人文生态立区、高端业态兴区、加快公用根底设备建立、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等措施。
新区生态优先商业共舞“北戴河新区天文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共同,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
”谈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建立的新区,北戴河新区拥有中国北方最优质的沙滩海水浴场,世界稀有的海洋大漠风光,华北最大的潟湖七里海,22万亩连绵葱郁的林带。
秦皇岛对北戴河新区的开发建立的明白定位。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人文生态立区、高端业态兴区,抓紧编制各项规划,展开国度级生态示范城创立工作”。
经过屡次研讨论证,专家、学者、市民参与讨论,秦皇岛肯定北戴河新区建立将走一条根据其自然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依据市场化的准绳,与周边地域构成错位开展、差别化开展的道路,重点开展以旅游为主要元素的现代效劳业。
目前,北戴河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曾经完成,确立了以旅游业为主构建现代效劳业的产业规划。
依据北戴河新区的产业规划,将构成以高端旅游、商务会展、文娱休闲、主题公园、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科技研发等新型业态为主导,以高新技术产业、海洋经济、种植园经济及昌黎、抚宁两县腹地现代制造业为支撑的新型现代产业开展格局。
新区的产业开展还坚持定位高端业态,开展高品位的酒店业、高端的运动休闲类产业、有特征一流质量的主题公园、文化内涵浓重的文化产业、会议会展业、滨海游乐设备和总部经济。
秦皇岛建设大街规划方案

秦皇岛建设大街规划方案引言秦皇岛作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是京津冀城市群的一部分。
作为冬奥会和北京冬残奥会的承办城市,秦皇岛正加速发展,为了这场盛会的顺利进行,必须大力推进城市规划建设,有序地提升城市的形象。
本文主要介绍秦皇岛建设大街规划方案。
项目背景建设大街位于秦皇岛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该区域的主干道之一,得名于秦皇岛市政府对区域发展的重视,这条街道被定义为高新区经济发展的轴线。
作为高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大街也是秦皇岛市的发展重点之一。
建设大街以西连接着依山傍水的旅游景区,向东接入京哈高速公路和滨海景区,在城市宣传、经济发展、旅游业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现状分析目前,建设大街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长期投资不足和管理不够严格,建设大街的道路、交通、照明、绿化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给路人和周边居民带来了不便。
道路建设大街的道路略微陈旧,沿街铺路、房屋外观也已经老旧不堪。
有的道路存在路面不平整、断裂、裂缝等问题,这些道路问题影响了交通的畅通和市民安全。
交通由于建设大街两侧缺少停车场,路边停车造成了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加大了旅游和城市交通的阻力。
照明建设大街沿线的照明设施过时,街道照明不够明亮,晚上会给行人带来安全隐患。
绿化虽然建设大街沿线有绿化带,但植被不够密集和种植的花木品种单一,缺乏特色花盆等配套设施。
这些问题降低了建设大街的审美价值和旅游吸引力。
项目目标本规划的目标是通过综合开发和改善建设大街基础设施,提高道路交通能力、社会经济功能、公共绿地及景观的品质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实现高新区和滨海区的衔接,实现区域创新、发展,加强城市景观形象,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规划设计在项目目标的引导下,本文规划设计着重关注道路、交通、照明和绿化等方面的优化与改善。
道路道路方面,建议将原有的两侧车道改为单侧车道,另一侧腾出空间建立自行车道和人行步道。
设计将添加跨街天桥和人行地下通道,以方便行人和车辆通行并解决安全问题。
秦皇岛战略规划

秦皇岛市发展战略分析历史背景:秦皇岛,位于中国河北省东北部,首批全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因公元前215年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东巡至此,并派人入海求仙而得名,是中国唯一一个因皇帝尊号而得名的城市。
现为河北省省辖市,是中国北方著名港口城市。
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协办城市,是国内既协办过奥运会和亚运会的唯一城市。
秦皇岛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西接唐山,北接承德,近京津,位于最具发展潜力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是东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
秦皇岛市辖北戴河、山海关、海港区、开发区四个市辖区和抚宁、昌黎、卢龙、青龙满族自治县四个县,总面积7812.4平方公里,截止2011年底全市总人口已达到300万。
秦皇岛市成为我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
2012年入选“2012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第一批国家智慧试点城市。
秦皇岛市的气候类型属于暖温带,地处半湿润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温和,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温热无酷暑,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漫长无严寒。
秦皇岛市位于燕山山脉东段丘陵地区与山前平原地带,地势北高南低。
秦皇岛水力资源、矿产资源、动物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较高,空气质量良好,旅游资源丰富。
城市愿景秦皇岛政府已经正式提出了“产业立市”的概念,秦皇岛正在打造一幅“长城滨海画廊,四季休闲天堂”的美丽画卷。
随着省政府对秦皇岛市“旅游立市”战略的正式提出,尤其是秦皇岛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的成立,为强力推进秦皇岛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Sowt分析优势1、旅游资源:山、海文明,人文资源以关、城最为突出,社会资源以中央暑期办公——北戴河最具魅力,是集长城、雄关等古文化和大海、山林等自然风光为一体的旅游资源,森林覆盖率高,野生动物、植物资源丰富;更有长城等大量文物与古迹点缀其中。
海沙细而平矿,海水污染低,水质清洁,阳光充足,是进行海水浴、日光浴、沙滩活动与海上观光、海上游动的最佳场所。
秦皇岛市东港镇王庄村规划

秦皇岛市东港镇王庄村规划
秦皇岛市东港镇王庄村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全镇有着极具历史文化底蕴的民族乡村。
为了更好地发掘它的潜力和特色,促进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秦皇岛市政府拟定了一个综合性的规划。
首先,秦皇岛市政府将在东港镇王庄村投资建设休闲度假区,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客栈、餐厅、游乐场、温泉度假村等等,营造出一个游览休闲的理想环境。
其次,秦皇岛市政府将投资发展旅游产业,开发推出一系列的旅游项目,重新认识到王庄村的历史文化底蕴,向游客介绍这里的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促进游客对该地的了解,推动旅游业发展。
此外,秦皇岛市政府将建设景观廊道,将王庄村的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链接到一起,以饱览这里的美景,为游客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另外,秦皇岛市政府还将建设一些文化场所,比如文化艺术馆、民俗文化馆,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王庄村的历史文化。
秦皇岛市政府的这一综合规划,旨在发掘东港镇王庄村的潜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村庄整体形象,为游客提供更多的精彩景点和活动,让游客体验到这里原汁原味的乡土民俗文化。
秦皇岛市政府将落实相关经费,调动政府和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将东港镇王庄村打造成一处热门的旅游胜地。
秦皇岛市乡村建设“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秦皇岛市乡村建设“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加快建设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一)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市集中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探索推行垃圾处理源头减量化、收集分类化、处理资源化方式,实现收储运处置体系全覆盖并稳定运行。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确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路线和治理模式,推动城市郊区、交通干线周边村庄建设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建设污水管网,提升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持续推进厕所改造,坚持农村改厕与新型社区建设、污水治理等工作统筹考虑、一并推进,加强村民广场、乡村集市、中小学校、乡镇卫生院等人员密集活动场所卫生公厕建设。
加强农村废弃物处理,在具备条件的村庄,建设专业化农业农村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对畜禽养殖粪污、厕所粪污等废弃物一并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大力开展村庄街巷道路硬化,实施道路入户工程,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
推进村庄绿化、街巷亮化。
到2025年,全面实现农村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农村污水治理管控全覆盖。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饮水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善县域环状供水管网布局,谋划推进一批农村集中连片规模化供水工程项目,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一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集中供水率、供水保证率,确保农村居民喝上“稳定水、干净水、放心水”。
改善农村地区用电条件,加强农村电网改造,提升供电可靠性,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优化农村公路路网结构,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确保农村道路通达畅通便捷安全。
全面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和清洁煤推广,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地热、太阳能等清洁供暖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皇岛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2014-2020年)
导语
放眼21世纪全球经济,涵盖了传统文化行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衍生出的众
多新兴文化行业在内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迅速崛起,极大地影响了地区产业结构、布局和发展趋向,并成为一个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在国
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和对总体经济的影响力日益凸现。
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
有重点地发展文化产业对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区域竞争力极其重要。
b5E2RGbC
为此,根据秦皇岛市委、市政府“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旅游兴市、文化铸市”四大主体战略要求,为进一步引导秦皇岛市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满足人民
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特制定
1 /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