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

合集下载

少儿美术教学教程

少儿美术教学教程

少儿美术教学教程少儿美术教学是培养孩子绘画兴趣和创造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色彩、造型的认识,可以激发孩子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少儿美术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下面是一份针对少儿美术教学的教程:第一节:色彩认知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引导孩子了解颜色和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游戏,让孩子们认识主要的颜色,并掌握它们的基本搭配关系。

例如,可以给孩子展示红、黄、蓝三个颜色的画笔,让他们尝试用这些颜色画出不同的图案。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掌握一些基本的色彩搭配知识,为以后的作品打下基础。

第二节:线条训练线条是绘画的基本元素之一,它可以表达出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在这一节课上,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进行线条训练。

可以先给孩子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然后要求他们用直线、曲线等不同的线条表达出物体的形状。

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和线条表达能力。

第三节:造型表达在这一节课上,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用不同的造型方式表达出主题。

可以通过学习一些造型的基本原理,比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然后要求孩子用这些基本图形来表达一个主题。

例如,可以让孩子们用许多小正方形组合成一幅风景画。

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节:素描技巧素描是绘画的一种基本技法,通过素描可以表达出物体的轮廓和明暗关系。

在这一节课上,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学习一些素描的基本技巧。

可以先给孩子一些简单的物体,然后让他们观察物体的形状和明暗关系,然后用铅笔进行素描表达。

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第五节:创意作品在这一节课上,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进行创意作品的创作。

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主题,然后让他们自由发挥,用自己的创意来表达主题。

例如,可以给孩子们一个花的主题,要求他们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画出自己喜欢的花朵。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教学,可以帮助孩子们掌握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

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

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一)2007-01-21 21:15通过写生可以促进儿童知觉发展,儿童不需要教他怎样画,而是引导他们学会怎样自己画.主要教给儿童如何使用造型元素:即点、线、形、色;如何运用审美造型规律,如秩序、节奏、疏密、对比、调和等,以及如何使用工具、材料的方法,并不断用民间艺术、原始艺术以及现代艺术中适合儿童接受的作品,对他们进行艺术启迪,智力因素。

为什么要让儿童参加美术班?对于这个问题,至今有许多家长仍然弄不明白,儿童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少数画家为目的,它是对人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

是人的素质教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

让儿童参加美术活动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方法。

因为,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儿童借绘画表现,舒展自己内在的意欲和情感,从而培养儿童美的情操和陶冶他们完美的人格。

儿童通过绘画把自己脑海中的意象、心绪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可以说儿童画是儿童的全部自我表现,在绘画中,儿童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因此,如果你想了解孩子,教育孩子,你就要掌握儿童绘画这把钥匙。

1、通过绘画观察儿童智力成长状况儿童3岁以前的绘画能力主要表现为“涂鸦”,但智力发育早的儿童2岁就能用象征符号画人;再如,一个6岁儿童,如果他画的画同3岁儿童的图画一样,那么说明他的智力水平尚处于3岁阶段。

从这一点上来了解孩子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不仅使我们认识儿童绘画自身的水平,还有助于我们去发现儿童表现力及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

美术教育家把儿童的个人成长特征,分为7个观察要点:①智慧成长②感情成长③社会成长④知觉成长⑤生理成长⑥美感成长⑦创造性成长。

我们可以根据儿童作画的过程和内容,观察分析得知儿童成长的情况,也可以从同龄儿童比较中,了解儿童成长的特点的快慢。

因此,儿童绘画可以被当作我们检验儿童智力发育状况的参照物。

在儿童美术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儿童绘画能力的自然过渡,不能过于急路躁去“拔苗助长”。

儿童画教学讲解课件.

儿童画教学讲解课件.

儿童画教学讲解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四册第四章《奇妙的儿童画》的内容。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详细了解儿童画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创作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儿童画的定义、分类、色彩搭配、构图设计以及创意发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儿童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其独特的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丰富的色彩和构图技巧进行儿童画创作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提高审美观念,培养美术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童画的创意发挥和色彩搭配。

教学重点:儿童画的构图技巧和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画纸、画笔、颜料等。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富有创意的儿童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些画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1)介绍儿童画的定义、分类及其艺术特点。

(2)讲解儿童画的构图技巧和色彩搭配原则。

(3)实例分析:以一幅具体的儿童画作品为例,分析其构图、色彩运用和创意表达。

3. 实践操作:(1)教师示范:现场创作一幅儿童画,展示构图、色彩搭配和创意过程。

(2)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儿童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简单的儿童画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儿童画的定义、分类及艺术特点2. 构图技巧与色彩搭配原则3. 创意表达与实践操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梦想”为主题,创作一幅儿童画。

2. 答案要求:构图合理,色彩搭配和谐,富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多欣赏优秀的儿童画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激发创作灵感。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儿童画比赛,展示自己的才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儿童画的构图技巧、色彩搭配原则和创意表达。

儿童绘画内容解读

儿童绘画内容解读

儿童绘画内容解读
儿童绘画的内容解读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色彩、线条、构图、主题等。

以下是一些解读儿童绘画内容的方法:
1. 色彩:儿童绘画中的色彩可以反映出他们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例如,如果孩子使用明亮的颜色,这可能表示他们感到快乐和兴奋;如果他们使用暗淡的颜色,这可能表示他们感到沮丧或悲伤。

2. 线条:线条的粗细和曲直也可以反映儿童的情绪。

粗犷的线条可能表示孩子感到兴奋或紧张,而细小的线条可能表示他们感到平静或放松。

3. 构图:儿童的绘画构图可以反映出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对事物的理解。

例如,如果孩子在绘画中强调细节,这可能表示他们对这个主题非常感兴趣,或者他们正在试图传达某种信息。

4. 主题:儿童绘画中的主题可以反映出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例如,如果孩子经常画汽车、恐龙等特定主题,这可能表示他们对这些事物非常感兴趣。

5. 象征意义:儿童绘画中的某些符号和元素可能具有象征意义。

例如,太阳可能代表光明和希望,云朵可能代表梦想或想象。

了解这些象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的绘画内容。

总的来说,解读儿童绘画内容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色彩、线条、构图、主题和象征意义等。

通过深入了解儿童的绘画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情感和心理状态,以及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杨景芝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

杨景芝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

杨景芝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杨景芝是中国著名的儿童绘画教育家和画家,他对儿童绘画的探索和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本文将对杨景芝儿童绘画的解析与教程进行详细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他的理论和方法。

一、杨景芝儿童绘画理论解析1. 儿童绘画的特点:杨景芝认为,儿童绘画具有直观、形象、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儿童不局限于传统的透视和比例关系,他们以自己的独特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力。

2. 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杨景芝提出了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理论,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图形化阶段、立体化阶段、色彩化阶段和风格化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绘画特点和表现方式。

3. 儿童绘画的评价标准:杨景芝强调,儿童绘画的评价应该注重发展过程而不是结果。

他提出了“四个必备要素”方法,即情感表达要素、思维发展要素、审美教育要素和绘画功底要素,来评价儿童绘画的质量。

4. 儿童绘画教育的重要性:杨景芝认为,儿童绘画教育对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绘画,儿童可以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提高创造思维和想象力,增强审美和审美意识,促进身心发展。

二、杨景芝儿童绘画教程1. 引导儿童观察:杨景芝强调,儿童绘画的第一步是观察。

教师可以引导儿童观察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事物,观察形状、颜色、纹理等细节,并引导他们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

2. 培养绘画基本功:杨景芝认为,儿童绘画的基础是绘画基本功。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指导,教授儿童如何用简单的线条和形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提供绘画素材和工具:教师应该提供各种绘画素材和工具给儿童,如颜料、画笔、纸张等。

同时,也可以引导儿童探索和发现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巧,让他们尝试和体验不同的绘画效果。

4.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杨景芝认为,学习环境对儿童绘画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更好地展示儿童的作品,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分享。

5. 鼓励儿童表达和想象:教师应该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

儿童画教学讲解课件.

儿童画教学讲解课件.

儿童画教学讲解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儿童绘画启蒙》教材的第四章“生活中的美”中展开,详细内容包括色彩的认知与应用,通过描绘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用自己的画笔表达出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色彩知识,能够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生活中的美。

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色彩的应用和绘画技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绘画教材、示范画纸、画笔、颜料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的美图,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a. 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如色彩的三原色、冷暖色等。

b. 示范如何观察生活中的美,并以一幅画为例,讲解绘画技巧。

3. 实践操作:a.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选择生活中的物品进行绘画创作。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作业点评:a.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知识:三原色、冷暖色等。

2. 观察生活中的美:线条、形状、色彩等。

3. 绘画技巧:构图、比例、明暗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生活中的美”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2. 答案要求:作品需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表达出生活中的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和应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观察生活中的美方面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多观察生活中的美,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技法进行创作,提高绘画水平。

同时,组织一次“生活中的美”绘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和作业设计。

3.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儿童简笔画教学大纲及简要解析

儿童简笔画教学大纲及简要解析

儿童简笔画教学大纲及简要解析儿童简笔画教学引言儿童简笔画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绘画形式,它以简洁的线条和形状,生动地描绘出各种形象,如动物、植物、人物等。

通过学习简笔画,儿童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联想力和创造力,同时提高对色彩和形式的认知。

本篇文档将详细介绍儿童简笔画教学的主要内容,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创作。

1.基础线条画在儿童简笔画中,基础线条画的掌握是绘画的基础。

直线、横线、纵线、曲线等是常见的几种基础线条,通过示范和步骤引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线条的绘制方法。

2.形状识别与创作识别不同的形状并学会如何创作简笔画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特征。

圆形、方形、三角形等是常见的几何形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这些基础形状出发,进行创意组合与绘制。

3.色彩与情感表达简笔画中的色彩运用可以增加画作的生动性和情感表现力。

通过介绍暖色调和冷色调的运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色彩与情感的联系,并学会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4.主题创作儿童简笔画创作常常以生活中的事物为题材,如动物、植物、人物等。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生活,发现有趣的素材,并运用所学的基础线条和形状,进行主题创作。

5.空间与透视在简笔画中运用空间和透视技巧可以增加画作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通过实例和步骤引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表现远近感、层次感和立体感。

6.符号与标记简笔画中常常使用一些符号和标记来表现特定的意义或情感。

例如,心情符号可以用来表达高兴、生气等情绪,季节符号可以用来表现春、夏、秋、冬等季节特点。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这些符号和标记的运用,使画作更具表现力。

7.创意联想创意联想是儿童简笔画创作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到一个元素时联想到其他相关元素,并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到简笔画中,使作品更具创意和趣味性。

8.文化元素融入简笔画作为世界性的艺术形式,可以融入不同地区的文化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图案、纹样和西方文化元素中的色彩、构图等都可以为儿童简笔画创作提供灵感。

儿童绘画活动及作品赏析ppt课件

儿童绘画活动及作品赏析ppt课件
30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精品课件
27
案例:
精品课件
28
• 总之,儿童绘画作品没有对与错,对儿童 绘画作品的评析要结合年龄看智力,结合 习惯看表现力。教师要学会赏析儿童绘画 作品,通过作品了解儿童的许多方面,为 儿童自然地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以美术 特有的艺术语言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
精品课件
29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精品课件
14
三、正确对待儿童绘画造型中的 “像”与“不像”
• 幼儿美术作品中的“像”应该是广义的:凡是能把 一类事物的基本形象特征表现出来,就可以说 “像”。“像”应该是基本像,包括两层含义:
• 1.幼儿所画的物体应该是一类事物的基本特征的反 映。
• 2.通过物象可以看出画的是什么和要传达的意义 。 儿童绘画在其“意”,而不是在其“形” 。
•因此:教师要学会赏析儿童绘画作品,通过 作品了解儿童的许多方面,为儿童自 然地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以美术特 有的艺术语言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
精品课件
7
二、幼儿的年龄差异与 绘画表现力
•1、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赏析要建立在掌握幼儿 各年龄阶段的美术特点及表现规律的基础上。
•各年龄阶段的特征:
1-3岁:涂鸦期
精品课件
25
案例:少数民族儿童绘画
精品课件
26
七、儿童绘画作品中的想象力、创造 力与表现欲
• 儿童绘画作品,最使我们兴奋,也最值得珍 惜的就是儿童大胆的想象力、奇特的创造力、 无拘无束的表现欲望。儿童把自己感受到的 信心用美术工具表达出来时,这种心理活动 往往不受时空概念的限制,具有联想和幻想 的倾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通过写生可以促进儿童知觉发展,儿童不需要教他怎样画,而是引导他们学会怎样自己画.主要教给儿童如何使用造型元素:即点、线、形、色;如何运用审美造型规律,如秩序、节奏、疏密、对比、调和等,以及如何使用工具、材料的方法,并不断用民间艺术、原始艺术以及现代艺术中适合儿童接受的作品,对他们进行艺术启迪,智力因素。

为什么要让儿童参加美术班?对于这个问题,至今有许多家长仍然弄不明白,儿童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少数画家为目的,它是对人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

是人的素质教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

让儿童参加美术活动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方法。

因为,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儿童借绘画表现,舒展自己内在的意欲和情感,从而培养儿童美的情操和陶冶他们完美的人格。

儿童通过绘画把自己脑海中的意象、心绪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可以说儿童画是儿童的全部自我表现,在绘画中,儿童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因此,如果你想了解孩子,教育孩子,你就要掌握儿童绘画这把钥匙。

1、通过绘画观察儿童智力成长状况儿童3岁以前的绘画能力主要表现为“涂鸦”,但智力发育早的儿童2岁就能用象征符号画人;再如,一个6岁儿童,如果他画的画同3岁儿童的图画一样,那么说明他的智力水平尚处于3岁阶段。

从这一点上来了解孩子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不仅使我们认识儿童绘画自身的水平,还有助于我们去发现儿童表现力及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

美术教育家把儿童的个人成长特征,分为7个观察要点:①智慧成长②感情成长③社会成长④知觉成长⑤生理成长⑥美感成长⑦创造性成长。

我们可以根据儿童作画的过程和内容,观察分析得知儿童成长的情况,也可以从同龄儿童比较中,了解儿童成长的特点的快慢。

因此,儿童绘画可以被当作我们检验儿童智力发育状况的参照物。

在儿童美术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儿童绘画能力的自然过渡,不能过于急路躁去“拔苗助长”。

2、通过绘画窥视儿童内心世界儿童绘画活动本身是儿童进行的游戏,也是一种创作活动,他们画画只图自己高兴,并不考虑是否需要画出一张“作品”,他们用画来宣泄自己的情感,随意画出困扰了他们的事件和问题,也表达他们快乐的心绪和事物,绘画的作用在于通过宣泄使儿童心理得到平衡,促进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

因此,可以说儿童绘画是我们了解孩子的窗口,从他们的画中可以了解他们的认知能力,他们的情感、心绪、性格、兴趣和爱好,从而进一步关心和教育健康成长。

3、通过绘画了解儿童性格与爱好人们常说画如其人,事实上绘画的确反映人的性格、爱好。

儿童通过绘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兴趣。

儿童画是儿童自己在生活中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后表现出的感受,对于他们的创造表现,家长应给予理解和尊重,不应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眼光和尺度去衡量儿童的作品。

常听家长说儿童所画的东西不合比例,不像实物,这只能说明我们一些家长对孩子不了解,还看不懂他们的画。

怎样通过学习画画培养孩子的基本能力1、一个人的大脑就像一间房子,它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只从房间往外取东西,总有一天房间会变得空空的,什么也没有了。

所以,孩子学习画画首先应该提高观察能力,让孩子学会看。

就如同不断地向房间中装东西。

当您辅导孩子画画时,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有目的地看。

孩子画画一定不要催促他们快画,或要求他们按成人的意思或孩子已有的概念化形象去画,应该在孩子画画的过程中提醒他们时时停一下笔,仔细把面前所画的事物同自己脑中原有的概念比较一下,孩子在画的过程中培养了比较和求异的能力,找到的相异处越多,就越有助于他们观察能力的提高。

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孩子对所画的内容还没有充分的理解,在观察时,可能只是死记一下,到需要再现了。

应该看看自己是否能帮助孩子进一步地去理解对象,一旦孩子理解了,记忆就不成问题了。

2、想象力是一个人素质能力提高的关键,但是想象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

我们常遇见一些成年人评价一些儿童画说:“看,孩子的想象力多丰富呀!”而且认为,孩子越大,想象力越贫乏。

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他们只看见了一些表面的现象。

幼儿的画为什么容易被看作想象力比较丰富呢?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画没有受客观因素的限制,大多是自得其乐,不受约束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内容超出了一般成年人的标准,是很多不合理的、夸张的内容画出来或放在一起,给人以“天马行空”的印象。

但是,想象不是凭空而来的,孩子画中的一切不论多么新奇,它们也应该来自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与理解,想象是对这些认识与理解的重新加工组合。

如果希望孩子在画画中得到想象力的锻炼,还是要从观察周围世界开始。

否则,孩子的大脑就会像一座只出不进的房间,总有一天会空空如也,所以,为了真正让孩子在画面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作为辅导者千万不要被孩子画的表面的新奇所吸引,而应该把孩子最近的作品同他们以前的作品同他们以前的作品相比较,看看是否出于加强了对周围世界的观察,而使新的作品有了更新的内容,新的认识,新的想象。

如果在孩子画中总是重复某种样式,那么,不论孩子的作品内容多离奇,都不能证明他们的想象力真正得到了发挥,相反,有些作品只是画了一些平常的内容,但是在细节中同以前相比增加了许多新的细节,也许这些细节并不合理,有时也并不算好看,但这些仍可以看成是孩子的想象力得到提高的体现。

鼓励孩子在画中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在引导孩子细心地观察写生的同时,鼓励孩子大胆地对周围世界观察的基础上去想象,一旦孩子养成了从周围世界的细致观察中扩展自己的想象的习惯,他们的想象力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到充公的发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辅导者应该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更细致地去观察周围世界的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观察有关的人和事,给孩子一些他们能接受的有关的知识,这样做,既可以让孩子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又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对更多的事物发生兴趣,增加孩子对学习的渴望。

3、一个人基本素质能力的最高体现就是创造力。

创造力并不只属于有成就的人,每一个人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创造能力,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一个人以自身的力量使自己的行为有了新的进步的时候,也可以看作是创造性的具体体现。

要通过画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作为辅导者首先就要把“孩子是否能画一张漂亮的画”、“能否得奖”、“能否画成像画家那样的画”这样一些目标放在后面,而将“孩子是否敢于画”“是否敢于面对真实的世界画”、“是否敢于画与众不同的画”这样一些目标放在前面。

有了这些目标,您就可以把孩子今天的画同他们过去相同内容的画相比,看看今天的画是否有了更多的内容,有了更多的细节,更多的情趣,从中你不难发现这之中闪现着孩子创造力的火花。

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在辅导孩子画画时,应尽可能地鼓励孩子去画自己周围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

因为创造力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往往是对一件平常事物的再发现和重新组合。

孩子的画往往具备这种特点,孩子们在画画时并不完全受客观事物的限制,他们既不可能也不愿意像照片一样地复制要画的内容,他们画的是自己的感受。

孩子在画对周围事物时,往往自然而然地会在观察、记忆、分析、理解和再现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象,补充新奇的内容。

这正是孩子创造力最好的锻炼。

儿童画的特点儿童绘画受到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局限,必然会存在着自身的基本特征,画为心声。

儿童那种天真无邪、幼稚可爱、自由浪漫、随心所欲的特点,是儿童心理活动的真实写照。

儿童们都有天生的真情和未被世俗污染的心灵,面对这个世界拿起画笔,用这种“天真无邪”的心态所画出的画,往往不合常理而通画理,更为纯真可爱,想怎样画就怎样画,他们的绘画大胆、夸张、变形、充满浪漫主义、理想主义。

这就是构成了儿童画的基本特点。

孩子的画是他们成长的记录。

这是因为孩子画画不像成年人画画那样要考虑什么该画,什么不该画,必须画成什么样子,等等,孩子的画和他们的话一样,无论表达出来的内容多么令人吃惊,却完全是他们内心思想的真实再现,所谓“童言无忌”嘛!所以,孩子的画往往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性格。

孩子的性格是多种多样的,而他们的画中都带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通过孩子喜欢画的内容,爱用的颜色,涂色的方法,画的习惯形状,画中形象的大小、多少等等体现出来的。

为了能够让孩子在绘画中真正表现出自己的性格,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以自己现有的能力,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

临摹别人的作品,反复重复某一种内容,甚至由成人代笔,对孩子都是有害的,这种作品也不可能真实地反映孩子的性格。

从画中观察孩子的性格特点,第一要看孩子怎样画各种形象,第二要看孩子怎样选择颜色。

一般来讲,活泼好动的孩子画的形象比较大,比较粗旷,画面比较丰富。

好斗的孩子画出的形象常带尖刺形状,比如直竖的头发、动物的利爪和锐牙等等。

心情愉快的孩子爱用鲜艳的色彩,心情忧郁的孩子则常常用黑色、紫色、深绿色、灰色、褐色等等,甚至只用其中的一种颜色。

形象画得很细致的多半是内向型的孩子。

常画出稀奇古怪形象的大多具有强烈的独创欲望。

日本有一位心理学家曾以儿童画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孩子的性格。

他认为在画父母亲的画中,孩子把谁画得大,谁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就高。

如果是画树,画出树叶的孩子情绪比较安定,他们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如果叶子画得太细致,则说明孩子有些过分的细心与胆小了。

树干画得粗大是活泼好动的标志,画得细长则是不大爱动、比较缺乏活力的表示。

画人时爱将人的手画成向上举的孩子往往表示自己快活、得意、心情舒畅,手画得大的孩子占有欲强,手总是被画得贴身放着的则往往是温顺的或总受挫折批评的孩子。

孩子画的画从表现形式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常常在一条基底线上画画。

所谓基底线,就是在画中靠下面的地方画一条横线,然后把所有的内容都画在这条线的上面。

不过,地下的东西例外。

这条线其实就是孩子心目中的地平线。

二是在画围成一个圆圈形的东西时,是从中间向四周画,就像一把展开了的伞一样,所以又被称做展开式的表现形式。

三是透视型的表现形式。

这两种方法是由于孩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去观察世界,没有从某一个角度去看事物的习惯,正是由于这个习惯,本来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东西也就可以被展开或透视出来。

四是以我为主的夸张。

由于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去观察事物的,他们往往就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画大、画细致、画夸张,而将自己认为一般的东西画小,画粗糙,甚至根本没有画出来。

有一个外国心理学家在幼儿园进行实验时发现,孩子们画人时总是把嘴画成一条线。

为了弄清这个原因,这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一天,他在口袋里装了许多硬糖,然后故意在孩子面前弄得稀哩哗啦地响,并问孩子们是否喜欢吃糖,得到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心理学家又问孩子们这糖是软的还是硬的,孩子们早就听到糖的声音,回答当然不会错。

结果,每个孩子都高兴地吃到了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