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牧先生主要作品

合集下载

1949_1976散文三大家

1949_1976散文三大家

1949_1976散文三大家
1949到1976散文三大家是杨朔、秦牧、刘白羽。

他们的作品,分别构成了五六十年代散文写作的三种主要“模式”,在一个时期产生广泛的影响。

杨朔山东篷莱人。

其散文特点是:结构精巧,富有诗意。

他的《雪浪花》、《荔枝蜜》、《茶花赋》等,在发表的当时,以及80年代的一段时间,被看作是当代散文名篇,选入各种选本和中学语文课本中。

然而在写作的个人想像空间有了更大拓展的80年代中期以后,杨朔散文的“生硬”在读者的阅读中便急速凸显,“开头设悬念,卒章显其志”的结构模式,也转而为人们所诟病。

秦牧,广东澄海人,出版过《秦牧杂文》。

50年代,除中篇小说外,散文集有《星下集》、《贝壳集》、《花城》、《潮汐和船》,文艺随笔《艺海拾贝》。

80年代出版的散文集有《长街灯语》等近十部。

其散文特点:知识性文学性结合,“熔知识性于文学性之中”。

秦牧60年代散文的写法,是杂文和随笔的调合。

那些被广泛称道的作品,如《古战场春晓》、《社稷坛抒情》、《土地》、《花城》等,得益于有更多的情感的融入。

刘白羽,北京人。

主要作品集有,小说集、报告文学和散文集。

《红玛瑙集》收入了作者60年代初最具特色的那些散文作品,如《日出》、《灯火》、《长江三日》、《樱花漫记》等。

其散文总的特点是:豪放激越。

因为他参加了40年代的内战,这是他感受和想像的“资源”,也是评价生活的标尺。

这决定了他经常采用现实生活场景
和战争年代记忆相交织的构思方式。

散文中记叙事件,描绘场面,但最主要是抒发那种激越的感情。

秦牧:仙人掌

秦牧:仙人掌

秦牧:仙人掌秦牧:仙人掌仙人掌,嘿,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奇特的植物!在盆栽里的仙人掌,它的坚韧的性格已经够使人吃惊了。

有水,缺水,天热,天冷,它都不在乎,它那翡翠似的,长满硬刺的掌状茎一直向上伸着,像叠罗汉似的,一片“绿色的手掌”上面又长出一小片来,重重叠叠,以这个姿势矫健地挺立着。

无论天气怎样亢旱,别的盆栽植物都已垂下了头,它却总是生机蓬勃的,凌空直上。

对于生活环境,似乎它从来就不讲究,任尔什么跷瘠的泥土,它一扎下了根,似乎就在快乐地叫喊道:“这地方好得很,你就瞧我在这里繁荣生长吧!”它遍身是刺,什么野兽,都别想侵犯它;什么害虫,都别想啮食它。

一片绿色的仙人掌折断跌到地面了,你以为它枯死了么?不!它用它的身体内的养分,又培育出另一片青春焕发的小仙人掌来,这才真叫做“落地生根”呢。

这么雄赳赳的带刺的植物,谁料得到,它们却开着鲜艳的花朵!有些仙人掌的花美丽极了。

各国的国花,有梅花,有莲花,有玫瑰,有百合,你可想得到,在那遥远的,历史上抗暴英雄辈出的墨西哥,国花却是仙人掌!历代的人们在歌颂松柏的坚贞、梅竹的节操、莲花的傲视污泥、篱菊的勇斗西风……我想,仙人掌尤其应该享有人们的赞美。

有时,对着栽培在盆里的仙人掌,凝视着它们那生机蓬勃,“玉树临风”的样子,一些这样的诗句不由得飞掠过我的心头:暗绿色的仙人掌,奇异的仙人掌,仿佛是童话世界里的形象,从生命摇篮里长出雄健的躯干,轻快地对着跷土和太阳。

.日子不管怎样干旱,它心里总流淌着清泉,砂土不管怎样跷瘠,它总有一张微笑的脸庞,热气不管怎样猛烈,;它偏能舒展着美丽的花瓣那带刺的大手仿佛总在摇摆“我不相信,困难能够压死倔强的生命。

”仙人掌所以具有如此神奇的生命力,懂得一点植物知识的人都知道,它们的老家原本处于沙漠地带,在沙漠那样生活困难的环境里,酷热严寒、飞沙走石,厉害的亢旱、凶恶的暴风,日日夜夜,千年万代地锻炼着仙人掌,经过这样长期的“自然的选择”,仙人掌终于锻炼出现了这样一种使普通植物为之相形失色的倔强性格和卓特风貌,要不是这样,它老早就会被消灭掉,像其他好些古代植物似的,人们只能够在化石里找到它们的踪迹了。

秦牧《社稷坛抒情》

秦牧《社稷坛抒情》

《社稷坛抒情》秦牧北京有座美丽的中山公园,公园里有个用五色土砌成的社稷坛。

社稷坛是北京九坛之一,它和坐落在南城的天坛遥遥相对。

古代的帝王们,在天坛祭天,在社稷坛祭地。

祭天为了要求风调雨顺,祭地为了要求土地肥沃。

祭天祭地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五谷丰登,可以"聚敛贡城阙"。

五谷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因此,人们臆想的稷神(五谷)就和社神(土地)同在一个坛里受膜拜了。

穿过古柏参天、处处都是花圃的园林,来到这个社稷坛前,突然有一种寥廓空旷的感觉。

在庄严的宫殿建筑之前,有这么一个四方的土坛,屹立在地面,它东面是青土,南面是红土,西面是白土,北面是黑土,中间嵌着一大块圆形的黄土。

这图案使人沉思,使人怀古。

遥想当年帝王们穿着衮服,戴着冕旒,在礼乐声中祭地的情景,你仿佛看到他们在庄严中流露出来的对于"天命"畏惧的眼色,你仿佛看到许多人慑服在大自然脚下的神情。

这社稷坛现在已经没有一点儿神秘庄严的色彩了。

它只是一个奇特的历史遗迹。

节日里,欢乐的人群在上面舞狮,少年们在上面嬉戏追逐。

平时则有三三两两的游人在那里低徊。

对,这真是一个引发人们思古幽情的好所在!作为一个中国人,可以让这种使人微醉的感情发酵的去处可真多呢!你可以到泰山去观日出,在八达岭长城顶看日落。

可以在西湖荡画舫,到南京鸡鸣寺听钟声。

可以在华北平原跑马,在戈壁滩上骑骆驼。

可以访寻古代宫殿遗迹,听一听燕子的呢喃,或者到南方的海神庙旁,看浪涛拍岸……这些节目你随便可以举出一百几十种来,但在这里面可不要遗漏掉这个社稷坛!这坛后的宫殿是华丽的,飞檐、斗拱、琉璃瓦、白石阶……真是金碧辉煌!而坛呢,却很荒凉,就只有五色的泥土。

然而这种对照却也使人想起:没有这泥土所代表的大地,没有在大地上胼手胝足的劳动者,根本就不会有这宫殿,不会有一切人类的文明。

你在这个土坛上走着走着,仿佛走进古代去,走到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在那里,莽莽苍苍,风声如吼。

最新-高中语文 课外阅读之近代名作精选 秦牧《鬣狗的

最新-高中语文 课外阅读之近代名作精选 秦牧《鬣狗的

《鬣狗的风格》秦牧有一种动物,叫做鬣狗,不知道你见过没有?注意过它的模样、行藏和风格没有?鲁迅第一次以“鲁迅”做笔名发表的小说《狂人日记》,就提到过这种动物。

那个被假托为患了迫害狂的“狂人”,感觉到处都有人要吃他,鲁迅借他的口,悲忿地喊出:“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篇小说中谈到许许多多吃人的事。

其中,就提到鬣狗:“他们是只会吃死肉的!——记得什么书上说,有一种东西,叫‘海乙那’的,眼光和样子都很难看;时常吃死肉,连极大的骨头,都细细嚼烂,咽下肚子去,想起来也教人害怕。

‘海乙那’是狼的亲眷,狼是狗的本家……”这里面的“诲乙那”,就是鬣狗,也有译作“土狼”的。

从前,我们只是在书本里知道有这种动物罢了。

这些年动物园事业发达,因此,我们也就有机会亲睹鬣狗的尊范。

我第一次见到这种“久负盛名”的动物时大吃一惊,它也是食肉兽,但样子却很猥琐,走起路来一颠一踬,皮毛没有光泽,还隐隐有几块大暗斑。

它那个模样儿,就好像刚给人打了一顿,或者刚从什么阴暗的角落里被揪了出来,光天化日之下,显得有点狼狈的模样。

总之,它是豺狼一类走兽,但比起有点剽悍的豺狼来,样子要猥琐难看一些。

鬣狗的这副难看的模样儿,和它的行径,倒是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的。

它是这样一种动物:远远跟在最凶猛的食肉兽,例如狮子之类后头,猛兽搏击噬食了长颈鹿、斑马、羚羊以后,继续跑着,鬣狗们就一涌上前,嚼食那余下的尸体。

它并不需费什么劲,却同样吃到了肉。

岂止吃肉而已呢!连骨头也要细细嚼碎,咽下肚子里去。

而在狮豹之类搏击未就的时候,它就远远窥视着,期待那一只只食草兽能够尽快溅血仆地,以便它也能够一膏馋吻。

它的“土狼算盘”可打得到家啦,真是又省力,又安全,又可以大吃一顿。

说它的长相和它的行径“相得益彰”,你说对吗,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写过一个短篇小说,内容大致是:有一条船被狂风恶浪打坏了机器,在茫茫大洋中漫无目的地漂流。

秦牧

秦牧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秦牧篇一:秦牧散文秦牧散文如果说杨朔是生活诗意的创造者,那么秦牧就是事物幽微的探索者。

他在当代散文家中,以知识渊博和勤于思考著称。

一、秦牧生平与创作秦牧1919年出生在香港,三岁跟随父母移居新加坡,在新加坡度过了童年时代,1932年他13岁时父亲破产,带领全家返回大陆。

回国以后他一直在沿海一带学习生活。

在学习期间,他爱好十分广泛,涉猎面也特别广泛。

最喜欢的是文学,对他影响较大的作家作品如,先秦散文、唐诗宋词、鲁迅、矛盾、巴金、艾思奇、谢冰心、叶圣陶、张天翼、托尔斯太、契诃夫、易卜生、莎士比亚等。

他打比方说:这些前辈作家是在他头脑这片土地上撒播过种子的人。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参加了革命,并入了党,主要从事文化宣传工作。

建国以后,他当过中山大学讲师,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

秦牧的文化成就:1、理论研究。

2、文学创作。

他写作的体裁多样化:散文、小说、诗歌、剧本、儿童文学、杂文,代表作:他在“文革”中,曾经当过干校的炊事员,因而对人的口味很有研究。

他把自己的作品比作鸡、鸭、鹅、鱼、臭咸蛋、臭腐乳,谁得意哪一口就吃哪一口,见仁见智,由人评说。

他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认为可以代表他散文水平的是:《社稷坛抒情》《古战场春晓》《土地》《花城》《红旗初卷英雄城》。

二、秦牧的散文的写作模式他的散文表现了重视“知识性”的特点,他60年代散文的写法,是杂文和随笔的调和,形成了“秦牧式的散文”模式:思想性+知识性+艺术年月日第周第1页共6页性。

他打比方,写好一篇散文,就像穿起一串珍珠:思想是线、知识是珍珠、技巧是一双灵巧的手。

三、秦牧的散文有明晰的观念框架(思想性)秦牧的散文非常重视思想性,他把思想称为文章的主心骨、灵魂,是原子中的原子核,细胞中的细胞核,地球中的地核,太阳系中的太阳。

他的散文题材非常广泛,无论哪类题材的文章,都有一个鲜明突出的思想主旨:讴歌真善美,抨击假恶丑。

如:《古战场春晓》:通过凭吊三元里古战场,热情地讴歌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

秦牧《土地》

秦牧《土地》

土地的颂歌10汉语言文学余倩10220132读完秦牧的《土地》,心里有很大触动。

秦牧散文特点之一,是言近旨远,哲理性强,《土地》就是其中的鲜明代表,具有深远的哲理性。

它赞颂新中国,新生活,鞭挞丑恶现象是贯穿他散文作品的一条主线,在阐述观点,讲明道理时,绝不枯燥。

《土地》写于一九六0年,它不像作家次年所写钓《花城》那样溢彩流芳,却散发出朴实的气息。

它没有《花城》那样多浓郁的诗意、绚丽的色彩,而更多滚烫的激情、深刻的哲理。

秦牧毕竟是一位有着几付笔墨的作家,同样是写作者对生活的新的感受,他却能或素描,或彩绘或似开掘较深见长,或以彩色斑斓取胜。

以所写对象及主题要求之不同而调换笔墨,努力达到“浓装淡徕总相宜”的思想艺术境界。

一篇《土地》,是一曲民族精神的颂歌是一首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赞美诗。

作家抒写的“新的联想,新的感情”,新就新在他是以一个主人翁的态度在讴歌大地,赞美祖国,称颂对这块土地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为保卫这块土地进行过悲壮的斗争、为建设这块土地从事着庄严劳动的我们英雄的人民!“这是我们的土地啊!”这是作家发出的时代的最强音,是土地主人骄傲的呼喊,是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自豪的宣言。

读《土地》,激荡于心的,正是这种崇高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情怀和伟大的民族自豪感。

这篇散文引证广泛、联想深远、谈古论今、涉及中外,可作者对这样庞杂的内容却熔裁得宜,使人感到“芜秽不生”,“纲领昭畅”。

作者的思绪是从灿烂的现实联想到古老的大地,又从古老的大地回复到灿烂的现实,前后照应,浑然一体。

作者的精心构思和驾驭题材的能力,实在令人折服。

初览全文,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作品向读者展示了一部绵长而又艰辛的土地史。

《土地》这篇散文格调高昂,立意深刻,寓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于闲谈趣闻之中,赞美祖国和人民,赞美我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歌颂社会主义,歌颂劳动人民早土地上的辛勤劳作,用高尚的思想和高雅的格调统帅作品,使读者在字里行间中得到心灵的净化。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蛇与庄稼》资料秦牧生平(精品)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蛇与庄稼》资料秦牧生平(精品)

《蛇与庄稼》资料秦牧生平1919年8月19日生于中国香港。

1922年,随父母迁居新加坡生活了10年。

后因家境破败,回到故乡澄海。

在乡间读完小学后,升入汕头市立一中,两年后转到香港就读高中。

在汕头和香港读书期间,开始大量阅读社会科学书籍和文学作品,接受进步思想。

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香港华侨中学念高中三年级,遂中止学业。

1938年春到广州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辗转于粤桂两省,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

《秦牧杂文》,这是他的第一本集子。

1941年。

曾在桂林的中山中学教书,并从事写作,开始涉足文坛。

历任《中华论坛》、《再生》、《中国工人》诸杂志编辑。

离开香港赴内地参加抗日宣传工作,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演员、战地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

同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45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再生》的编委。

1946年,赴香港从事写作。

1949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区纵队。

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粉碎四人帮后,创作了大量作品。

仅结集而成的散文集就有10多部。

自选集《长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

还出版了《艺海拾贝》的姐妹篇《语休采英》。

1977年10月,秦牧被借调到北京国家出版局,参加新版《鲁迅全集》注释审订工作,是定稿负责人之一。

这一时期秦牧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国文联委员、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和执行主席、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作品》杂志主编,兼任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并被选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学会顾问。

1985年,在他要带领中国作家代表团访美前夕,为澄中校歌作词。

他为樟林古港写的碑记,赞颂祖辈们的勤劳勇敢,漂洋过海,艰苦创业的历史,现在这篇碑文,已刻在碑上。

澄海中学的文化社团仍以他的名字命名—秦牧文学社。

1992年10月14日上午,因突发心脏病摔倒在地的,从此与世长辞,享年73岁。

散文家:秦牧(中国)人物简介

散文家:秦牧(中国)人物简介
• 出现了大量关于秦牧的研究论文和专著
• 对秦牧的生平、创作历程、散文风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 21世纪以来,秦牧研究相对较弱
秦牧研究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但随着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秦牧研究的不足之处
研究视角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
研究方法较为传统,缺乏跨学科研究
• 较多关注秦牧的生平、创作历程等方面,较少关注秦牧
• 对中国散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世界著名散文家相比,秦牧的散文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 如法国的蒙田、俄罗斯的屠格涅夫等,他们的散文在世界散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秦牧的散文在世界散文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仍有提升空间
05
秦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秦牧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秦牧研究较为活跃
• 主要采用文学研究方法,较少运用哲学、历史学等学科
散文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
的研究方法
秦牧研究的未来展望与建议
拓展研究视角,关注秦牧散文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
• 从哲学、历史学等多学科角度,深入探讨秦牧散文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
创新研究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
• 结合文学、哲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对秦牧散文进行全面、深入的研
• 对中国散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品影响深远,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 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学遗产
• 对后世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牧作品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
对后世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示后世关注人性与情感,传承民族精神
• 提供了丰富的散文创作经验和借鉴
• 通过散文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见解
• 为后世散文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
• 强调人性的光辉,弘扬真善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