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河流地貌2
河流地貌教学课件

D
C
三角洲的发育受哪些因素影响?为什么 黄河三角洲能以较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
丰富的泥沙来源 海洋的搬运侵蚀能力较小 口外海滨地区地势平坦, 水深较浅
河床中的堆积物在堆积时有一定的规律 性,下面A、B、C分别表示河流的上中下游, 你知道它们颗粒大小的排列吗?
大A
B
C
小
假设此河流为我国东部的雨水补给为主的 河流,现在河口C处向深处打钻,堆积物又有 何规律呢?
生态工程建设是
。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 区
聚落分布
原因
聚落形状
高原
深切河谷两岸的 河漫滩平原
地势低、气候温暖;土 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多呈 带状
山区
洪积扇、冲积扇 和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 表水资源都比较丰富,
有肥沃的土壤
多呈明显 条带状
平原
聚落分布最为密集, 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有的沿河发展,形成 沿河聚落带,有的沿
侵蚀
河 作用 流 的 流 水 作 用
堆积 作用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侵 蚀 地 貌
河 谷 的 演 化
V形河谷 槽形河谷
堆积地貌
洪积—— 冲积扇
河漫滩
三角洲
成皆 为有 平可 原能
发 展
(称形(多12成45,))的其该专近。原图地家几因所形预十。是绘是计年的在北来是外岸该我力将地国作与形哪用的B岛条中面连大的积接河增在的加一入速起海度,口加作请地快用,分区,和针析江对其中上原沙述因洲。现?也A象市作越采的用来取名下越的
河流 地貌
河流地貌 的发育
河流侵 蚀地貌
河流堆 积地貌
以平原为例 以冲积平原为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5.3.2河流地貌2冲积平原

冲积扇有流 水堆积作用 形成的
岩石性质:以细沙砾为主; 颗粒:小、磨圆度高;
颗粒沉积规律:具有分选 性:粗在下,细在上
山坡海拔高, 气温低,多 冻土冰碛物, 风化物(重 力作用)
岩石性质:多碎屑物质角砾 岩为主,有寒冷性生物化石;
颗粒:大小不一,磨圆度低 (棱角分明) 沉积规律:混杂,分选较差
山前地带,地势突然趋于平缓变得 开阔,水流速度减慢。
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 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合作与探究: 影响冲积扇大小的因素
思考
3.哪些因素影响冲积扇的大小?
与沉积物供给量(或河流泥沙含量)、 气候因素(或洪水大小或流量、流速)、 物质来源区、 堆积区的地形条件等因素有关 4.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1、自然原因:(1)内力作用: 陆 地和海洋的上升或下沉 ; (2)外力作用: 河流作用(侵蚀和 堆积)、海水作用(侵蚀和堆积)。 2、人为原因:(1)围海造陆; (2)上游修大坝或者改变植被状况 等。
(2023年山东卷)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左为滇池流域示意图。海口河为滇池湖水的惟一出口,元代以来多次 疏浚。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清代, 人们在柴河下游相继开挖了十余条沟渠。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面积显 著扩大。图右示意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 (1)说明明清时期人类活动对柴河三角洲面积扩大的影响。
A B C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因 流速减慢后沉积下来,
形成河流堆积地貌。冲积 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 流堆积地貌,包括山前冲 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 角洲平原三种类型
山前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地带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 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精选-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主要河流地貌类型

河口三角洲 Delta
河口可按潮差大小划分为三类 ➢ 强潮河口,潮差大于4米,如钱塘江口; ➢ 中等强度潮汐河口,潮差2~4米,如长江口; ➢ 弱潮河口,潮差不足2米,如珠江口。
潮差对沉积环境的发育有很大影响 ➢ 弱潮河口,三角洲和滨外沙坝发育较好; ➢ 中等强度潮汐河口往往出现潮成三角洲和潮流通道; ➢ 强潮河口有利于形成潮成沙体、潮滩和滨海盐沼。
➢ 河漫滩在河流中下游最发育,极宽广的河漫滩称为冲积平原
33
印度阿格拉市郊的亚穆纳河
Yamuna River in Agra, India
34
Live with water —— Make room for water
35
河漫滩发育过程
• 在河流侧向侵蚀作用下,凹岸被侵 蚀,岸坡后退,在凸岸沉积逐渐形成 小边滩 • 随着边滩的加大,横向环流作用加 强,凸岸的边滩宽度和高度迅速增大, 成为大边滩(雏形河漫滩)。 • 随着河曲的发展,河床继续展宽, 洪水期水流在大边滩上的流速很小, 仅将较细的物质带至其上沉积下来, 使大边滩原河床相沉积较粗的物质上 沉积覆盖了一薄层细粒物质(河漫滩相 沉积物),这时大边滩演变成为河漫滩。
36
河漫滩的结构特征 • 二元结构,下部为较粗的河床沉积物,上部为较细 的河漫滩沉积
37
滦河
张褚河
38
河流阶地 Terrace
河流下切侵蚀,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 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两侧,这种地形称为阶地。
➢ 每一级阶地主要由阶地面和阶地斜坡两部分组成
39
40
成因
➢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岩石物理风化强烈,同时植被稀少,因 此提供了大量的碎屑物质。
➢ 降雨常以暴雨形式出现,洪水流量很大。 ➢ 当洪水流出山口后,地形坡度急剧变缓,流速降低,水流呈
流水地貌2河流地貌

• 局部河段下切的下限。如果河流注入湖泊,或支流汇入主 流,那么湖面或主流水面就成为该河或支流的侵蚀基准面。 就一条河流各河段而言,造成急流或瀑布的坚硬岩坎可作 为其上游河段的侵蚀基准面。这些侵蚀基准面存在时间较 短,影响范围也较局部,因而统称为临时侵蚀基准面,或 局部侵蚀基准面。
• 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河床的平衡剖面 将受到破坏。但是河流的自动调节作用 会促使河床发生相应的调整,使河流达 到新的平衡。不过这种平衡是暂时的和 相对的,而不平衡是长期的和绝对的。 达到“动力平衡”的河床纵剖面形态, 大致呈一上凹形的抛物曲线,但从微观 看,它仍然是阶梯式的或波状起伏的。
(二)沙波
河 源
海
拔
高 度
河 口
水平距离
2.侵蚀基准面与河床纵剖面的关系
• (1)河流侵蚀基准面 :河流的下切侵蚀 并不是无止境的,往往受到某一基面 (Base-level)的控制,河流下切到这 一基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这一基面是 个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 ①河流的终极侵蚀基准面
• 海平面对河流侵蚀深度还是有一定限制作用,任何一条河 流都不可能出现河床全部低于海平面的现象。因此,海平 面一般就认为是河流的终极基准面,或称永久侵蚀基准面。
• 1.概念:是冲积河床上常见的主要由细纱组 成的波状微地貌。
• 2.成因 • (1)水流脉动 • (2)流量或水面坡度增加到一定程度 • 3.特点:波高仅数厘米,波形不对称。
• 4.发展:当流量或水面坡度进一步增加,沙波 可发展为沙垄。波高以米计,波长以百米计。 流量或水面坡度再增,推移质转化为悬移质, 沙垄消失。
3.河床平衡剖面
• 在河流长期作用下,河床纵剖面发展到 一定阶段时,就趋向于平衡,这时的纵 剖面称为平衡剖面。所谓平衡主要是指 “动力平衡”,平衡时的河流侵蚀力与 河床阻力相等,即河流既不侵蚀,也不 堆积,水流动力正好消耗在搬运泥沙和 克服水流内外摩擦阻力上,此时由河流 上游带来的泥沙等于河流带走的泥沙, 即冲淤平衡。
高中地理第5讲 河流地貌2

长江河床纵剖面 长江中游宜昌-汉口段河床纵剖面
2.影响河床纵剖面发展的因素
(1)水文因素 (影响侵蚀能力)
(2)岩性因素 (影响抗蚀能力)
(3)构造运动 (4)气候因素
(引起侵蚀基准面的变化)
侵蚀基面上升、下降引起的河床堆积(a)、溯源侵蚀(b)
3.均衡剖面(graded profile)
均衡剖面:河流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河床的侵蚀和堆积达到 了平衡状态,这时河床纵剖面将呈现一条凹形圆滑的曲线, 称为河流平衡剖面(均衡剖面)。
河漫滩是指分布于河床外侧,洪水期被河水淹没,平 水期出露水面的河底滩地。极广阔的河漫滩又称泛滥 平原或冲积平原。
(一)河漫滩的特点 (二)河漫滩的形成 (三)河漫滩的沉积结构 (四)河漫滩的形态特征
(一)河漫滩的特点
1.河漫滩是河床长期侧向移动与河流周期性泛滥的产物, 在河流的中下游最为发育; 2.河漫滩的宽度往往要比河床宽几倍到几百倍,甚至更 大; 3.河漫滩的物质组成具有河床相与河漫滩相沉积物二元 结构特征; 4.河漫滩的滩面上有些低洼地,这些低洼地往往由湖泊、 沼泽、天然堤(沙堤、沙坝)等微地貌形态组成。
随着河曲的发展、加宽,凸岸的小边滩不断增高、扩大,以 致平水期大部分边滩都出露水面,就发展成为雏形河漫滩。 这个时期的河谷仍较窄,洪水时水位上升,流速大,在雏形 河漫滩上主要沉积的还是粗粒的推移质沉积物,而悬移质泥 沙则仍被水流带往下游。
3.成形河漫滩阶段
随着河流侧向侵蚀的长期进行,河谷更加拓宽,河流更加弯 曲,雏形河漫滩加宽增高,洪水期宽浅的滩面上水深更小, 流速缓慢,粗粒物质不能再带到滩面上堆积,在以往沉积的 粗粒推移质之上覆盖较细的悬移质冲积物,至此,雏形河漫 滩发育成为成形河漫滩。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2.3河流地貌的发育一、单选题。
河流水下泥沙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淹没,继续接受堆积。
多个被河流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下图示意某河漫滩剖面。
据此完成下面3题。
1.河漫滩多分布在()①河流上游②河流下游③河流凸岸④河流凹岸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图中河漫滩逐渐被废弃,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河流()A.改道逐渐西移B.水流速度减慢C.搬运作用增强D.溯源侵蚀加剧3.下列河段河漫滩平原发育较好的是()A.断山区的怒江段B.松嫩平原的松花江段D.黄土高原晋陕间的黄河段【第1题】河漫滩由水下泥沙堆积体发育形成,河流上游水流速度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堆积作用较弱,难以发育河漫滩,①错误;河流下游水流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容易形成河漫滩,②正确;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凸岸容易形成河漫滩③正确,④错误。
C项的②③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第2题】河流东岸发育河漫滩,说明西岸为侵蚀岸、东岸为堆积岸,河道逐渐向西移动,可能导致东岸河漫滩被废弃,A对;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淤积作用增强,会使河漫滩发育规模更大,B错;搬运作用增强会使河漫滩规模减小,而不是废弃,C错;河流溯源侵蚀主要在河流上游及源头地区,而河漫滩主要发育在中下游,D错。
故选A。
【第3题】丘陵、山区河流流速较快,堆积作用弱,不利于河漫滩平原发育,A、C错;松嫩平原地势平坦,河流水流缓慢,有利于河漫滩平原发育,B对;黄土高原晋陕之间的黄河段穿行于峡谷中,不利于河漫滩平原发育,D错。
【点睛】河流侵蚀作用:溯源侵蚀:是指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主要分布在河源上游,会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下蚀:是指垂直于地面的侵蚀,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形成“V”形谷。
侧蚀:是指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在中游使河床展宽,在下游形成槽形河谷。
河流地貌的发育2

对河谷 的影响
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 纵深方向发展
使谷底展宽、谷坡 后退,河流向横向 发展
实例 景观
瀑布 大河源头
虎跳峡
下游河道
比较三幅图的不同,完成下表,使学生理解河谷发育的不 同阶段侵蚀方式和河谷形态的差异
河谷形成阶段 初期 主要侵蚀方式 中期 成熟期
河谷形态特征
比较三幅图的不同,完成下表,使学生理解河谷发育的不 同阶段侵蚀方式和河谷形态的差异
河谷形成阶段 初期 中期 成熟期 以侧蚀为主
主要侵蚀方式 下切侵蚀和溯源 河流下蚀减弱,侧蚀加强 侵蚀为主
河谷形态特征 河谷横剖面呈V 型
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谷横剖面呈槽型, 河谷出现连续河湾 上游窄而深,下游 宽而浅
思考:为什么有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特点呢?
新课学习
新课讲授
展示冲积扇景观图,洪积扇景观图,河漫滩景观图,三角洲 景观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三类景观图的名称是什么? 2三类景观图常见的分布地区在呢? 3三类景观图的形成有什么相同之处? 分三组讨论三类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找出三类沉积地貌形 成过程的主线。
课后作业
展示黄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指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指出孟津以东和孟津以西 黄河河道特征有什么不同?并说明其对河流航运的影响。 答案解析
课后作业
展示黄淮海平原示意图,完成以 下问题 1,说明ABC特征差异及原因 2,判读孟津是在那一类堆积地 貌上?指出孟津以东和孟津以西 黄河河道特征有什么不同?并说 明其对河流航运的影响。 3,黄淮海平原在发展农业方面有 哪些利和弊? 答案解析
通过实验讲解理解河流的形成过程,流水侵蚀、搬运、沉 积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下蚀、侧蚀和溯源侵蚀三种作 用。
第5讲+河流地貌2

(1)水文因素 (影响侵蚀能力) (2)岩性因素 (影响抗蚀能力) (3)构造运动 (4)气候因素 (引起侵蚀基准面的变化)
如:气候变化引起的河床纵剖面变化
冰期和间冰期河床纵剖面
3.均衡剖面(graded profile)
均衡剖面:河流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河床的侵蚀和堆积达到 了平衡状态,这时河床纵剖面将呈现一条凹形圆滑的曲线, 称为河流平衡剖面(均衡剖面)。 绝对均衡剖面形成的前提: ①地质构造相同、岩性均一;②气候条件不变;③水流冲 刷动力正好消耗在搬运水中泥沙和克服水流内外摩擦方面, 冲刷量和堆积量相等。 绝对的均衡剖面在自然界的河床中是难以见到的。河床纵剖 面总是呈波折状的。不能把河床发展的最终剖面看成是一个 绝对的平衡剖面。但河流有着自动调节侵蚀和堆积的能力, 这就是河流向着动态平衡剖面方向发展的表现。
深切河曲及离堆山形成
a.深切曲流阶段 b.形成离堆山阶段
3.分汊型河床及其冲积地貌
基本特征:分汊型河床宽窄相间,呈莲藕状,窄段为 基本特征: 单一河床,以单向环流作用为主;宽段则由一个或几 个江心洲间隔形成二股或多股汊道,水流结构复杂, 至少有二个以上环流作用。 分汊型河床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 ①汊道的形成与 江心洲的发育有关。发汊型河床主要 江心洲 分布在束窄段下方的宽阔河段,这里由于壅水或水流 扩散,淤积加强,沉积心滩,继而淤高成江心洲。 ②曲流的截弯取直以及水流对 边滩的切割也能形成汊 边滩 道。
河段顺直或略弯曲,河床曲折率(即某段河床的实际曲线长度 与该河段两端间直线长度之比)小于1.5,但深泓线可弯曲。 没有明显的凹岸、凸岸之分,河床两侧多是抗冲强的粘土组 成,限制了河床的摆动,使河床较平直、狭窄。
顺直微弯型河道的平面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顺直河段由于水流流速横向差异 顺直河段因水流在河床中央的流速大,近两岸流速小,呈沙波 前进的河床底质向两岸推移,逐渐在岸边堆积,形成两岸边滩。
➢ 人工建筑 人工建筑物、河床中修建渡桥、挡水坝等,都会使上游河床水 位增高,搬运能力减弱而使泥沙堆积,形成浅滩。
22
23
弯曲河段的边滩
24
顺直河段的边滩
34
印度阿格拉市郊的亚穆纳河
Yamuna River in Agra, India
35
Live with water —— Make room for water
36
河漫滩发育过程
• 在河流侧向侵蚀作用下,凹岸被侵 蚀,岸坡后退,在凸岸沉积逐渐形成 小边滩 • 随着边滩的加大,横向环流作用加 强,凸岸的边滩宽度和高度迅速增大, 成为大边滩(雏形河漫滩)。 • 随着河曲的发展,河床继续展宽, 洪水期水流在大边滩上的流速很小, 仅将较细的物质带至其上沉积下来, 使大边滩原河床相沉积较粗的物质上 沉积覆盖了一薄层细粒物质(河漫滩相 沉积物),这时大边滩演变成为河漫滩。
11
牛轭湖Oxbow lake
➢ 当河床弯曲愈来愈大时,这条河流的上下河段 愈来愈接近,形成狭窄的曲流颈。洪水时,曲 流颈可能被冲开,河道取直称为截弯取直 (neck cutoff)。截弯取直后,弯曲河道被废 弃,形成牛轭湖。
12
牛轭湖的形成
13
14
15
阿肯色河 16
河流袭夺Stream capture / River capture
71
72
73
天然堤的形成
74
缅甸伊洛瓦底河平原
75
河流地貌发育阶段
(1)河流地貌发育的初始阶段,称幼年期阶段 ➢ 河网稀疏->下切侵蚀->“V”字形河谷->河道渐渐增多-> 河谷加深。
(2)河流地貌发育的均衡阶段,又称壮年期阶段。 ➢ 河谷比较开阔,山脊变得浑圆,主河一般都已达到均衡 状态。
➢ 潮汐型
潮汐作用较强烈,形成一系列由粉砂和淤泥构成的、平行潮流的长 条状沙脊(水下)、沙岛(水上)等堆积形态,沙脊或沙岛之间为 宽阔的潮汐通道所分隔,呈多岛型,如湄公河、恒河、长江等三角 洲。
51
Mississippi River Delta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 弱潮河口 • 径流型
52
Yellow River Delta 黄河三角洲
根据阶地形成时河流下切深不同,分为
上叠阶地是形成阶地时河流下切深度前 一周期下切深度小,没有切穿冲积物, 河谷底部仍保留有一定厚度的早期冲积 物
内叠阶地是在形成阶地时的下切侵蚀深 度正好达到阶地前一周期的谷底。
42
堆积阶地
43
基座阶地
44
45
河漫滩 一级阶地
二级阶地
三级阶地
渭 河 的 多 级 阶 地
46
阶地的主要成因
构造运动
当地壳相对稳定或下降时,河流以侧向侵蚀作用为主,此时塑造出河漫滩;然后 地壳上升,河床纵比降增加,水流转而下切,于是原来的河漫滩成了河谷两侧阶 地。如果地壳多次间歇性上升,则可形成几级阶地。
气候变迁
气候变化影响到河流水量和含沙量。气候变干时,河水量减少,而地面 植被稀疏,坡面侵蚀加强,河水含沙量相对增多,此时河床堆积作用较 强;而气候湿润期,河水量增多,植被茂盛,河水含沙量相对变少,导 致河流下蚀,形成了阶地。
58
Ganges River 恒河
• 强潮河口 • 潮汐型
59
Betsiboka River 贝齐布卡河, Madagascar
• 强潮河口 • 潮汐型
60
大凌河
双台子河
Liao River Delta 辽河三角洲
• 中等潮差河口 • 潮汐型
大辽河
61
Yangtze River 长江三角洲
• 中等潮差河口 • 潮汐型
2
尼亚加拉瀑布 Niagara Falls
尼亚加拉瀑布
3
Lower Falls,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4
Huangguoshu Falls 黄果树瀑布
河流溯源侵蚀作用与岩溶作用的共同结果
5
安吉尔瀑布
Angel Falls
断层基础上发育的瀑布
6
河曲 Meander
30
Huai River 淮河上游
31
沙波(ripples)
➢ 河床中的堆积地貌 ➢ 沙波的横剖面不对称,陡坡朝向河流的下游,
达30°左右,迎水面的一坡较缓
32
33
河漫滩 Floodplain
指洪水期被淹没,而平水期出露的谷底滩地。
➢ 河漫滩在河流由河曲(free meander)又称迂回河曲,它常 形成在地壳下沉的宽广的冲积平原地区,河谷 宽阔,河床不受河谷的约束,能较自由地迂回 摆动。
➢ 河曲形成后,由于地壳抬升,曲流深切到基岩 中,称为深切河曲(incised meanders)。
7
自由河曲
8
深切曲流
9
10
金沙江第一湾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
气候变化对河流地貌发育会产生什么影响?
气候变化影响到河流水量和含沙量:气候变干时,河水量减少,河水含 沙量相对增多,此时河床堆积作用较强;而气候湿润,河水量增多,河 水含沙量相对变少,导致河流下蚀,形成了阶地。
37
河漫滩的结构特征 • 二元结构,下部为较粗的河床沉积物,上部为较细 的河漫滩沉积
38
滦河
张褚河
39
河流阶地 Terrace
河流下切侵蚀,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 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两侧,这种地形称为阶地。
➢ 每一级阶地主要由阶地面和阶地斜坡两部分组成
40
41
47
河口三角洲 Delta
河口可按潮差大小划分为三类 ➢ 强潮河口,潮差大于4米,如钱塘江口; ➢ 中等强度潮汐河口,潮差2~4米,如长江口; ➢ 弱潮河口,潮差不足2米,如珠江口。
潮差对沉积环境的发育有很大影响 ➢ 弱潮河口,三角洲和滨外沙坝发育较好; ➢ 中等强度潮汐河口往往出现潮成三角洲和潮流通道; ➢ 强潮河口有利于形成潮成沙体、潮滩和滨海盐沼。
(3)主支交汇处流以及河口段水流互相顶托 主支流交汇处,有两种情况可形成浅滩:洪水期主河先涨水,使 支流河口以上河段产生壅水而堆积,形成浅滩;或者支流带来大 量泥沙堆积在主支流汇合处形成浅滩。同样,河口段也会由于水 流互相顶托形成心滩。
28
29
Canoe River below Kimmel Creek
第三节 主要河流地貌类型
Major Types of Fluvial Landforms
3.1 河流侵蚀地貌 Fluvial erosional landforms
沟谷侵蚀地貌
➢ 黄土沟谷地貌 loess valley landform
瀑布 Waterfalls
➢ 由于不同岩石抵御侵蚀能力的差异而造成 差别侵蚀,在坚硬岩层段形成瀑布
25
人工建筑导致的浅滩 26
人工建筑导致的浅滩
27
心滩的成因
(1)横向环流及复式环流 在相邻两个弯道,横向环流方向相反,两弯道之间的河段,环流 消失,水流搬运能力相对减弱,泥沙发生堆积也能形成浅滩。此 外,如果河床底部呈汇合型复式横向环流,形成河心浅滩。
(2)河床宽窄转换的河段形成心滩 当水流从宽道进入窄道,窄道对其上游起壅水作用,使水面纵比 降变缓;水流从窄道进入宽道,水流向两侧扩散,河流中央沿主 流线发生沉积。
阶地类型
侵蚀阶地
由基岩组成,在阶地面上没有或只有零散冲 积物
发育在构造抬升的山区河谷中
基座阶地
由两层不同物质组成,上层为河流冲积物, 下层为基岩或其他成因类型的沉积物。
基座阶地往往是由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 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侵蚀切割的深度超过冲 积物的厚度。
堆积阶地
由冲积物组成,在河流下游最常见
49
50
三角洲的类型
按三角洲形成的主要营力分:
➢ 径流型
河流作用力较强,泥沙来源丰富,波浪、潮汐作用较弱,形成鸟爪 形、舌形等形态的三角洲,如密西西比河、伏尔加河、黄河、多瑙 河等三角洲。
➢ 波浪型
波浪作用较强烈,三角洲沉积物经波浪的再次侵蚀、搬运和堆积, 形成平行海岸的沙坝、沙滩,三角洲呈向海突出的尖头形、扇形、 弓形,如尼罗河三角洲。
入海(或入湖)的河流,在河流与海洋(或湖泊)的共同作 用下,当河流带来的泥沙超过海洋(或湖泊)的搬运能力时, 则在河口地区形成向海突出的、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的堆积 体,称为三角洲。
48
三角洲的发育过程
➢ 浅滩与拦门沙发育阶段
河流出口门之后,水流分散,泥沙发生堆积,形成水下浅滩、 河口沙坝与沙嘴
➢ 相邻两条河流其中一条抢夺了另一条河流的 部分或全部水系的现象
分水岭两侧的溯源侵蚀速度不同,导致分水岭迁 移。
17
分水岭迁移的结果,使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另一侧
河流的上游段,这种水系演变现象,称河流袭夺。
18
3.2 河流沉积地貌 Fluvial Depositional Landforms
深槽与浅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