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1. 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2. 农业文明的兴起3. 先秦时期的文化与政治详细内容包括: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农业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如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先秦时期的文化与政治,如夏商周、春秋战国等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文化成就。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及其生活状况,认识到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的智慧与创造力。
2. 掌握农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过程,理解农业文明对中华文明的重要意义。
3. 掌握先秦时期的文化与政治,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农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过程,先秦时期的文化与政治。
难点:理解农业文明对中华文明的重要意义,以及先秦时期政治制度与文化成就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农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过程、先秦时期的文化与政治等内容。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农业文明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及时检验学习效果。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思考。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2. 农业文明的兴起3. 先秦时期的文化与政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
(2)分析农业文明对中华文明的重要意义。
(3)列举先秦时期的文化成就及其政治背景。
2. 答案:(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云南元谋,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77万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具有明显的直立人特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①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设有尹 Nhomakorabea内服
◎ 商
及各类事务官。 ②内外服制
商王直接统治的 王畿地区
族 势 力 范
外服之地只是间接地受商
外服
围 示
统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往
意
往视商之国力盛衰而定。
商王间接控制的
图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方国和部落
(3)考古发现:甲骨文、青铜器
龟甲兽骨——甲骨文 “后母戊”青铜方鼎 妇好鸮尊 兽型觥
1、“三皇五帝”
尧
禅 让
舜
禅 让
禹
黄帝战蚩尤
2、夏朝的建立
(1)建立:BC2070年 (2) 政 治 : ①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②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机构基本具备。 ③夏部族对除生活以外的地区实行间接统治。
益让帝禹之子启。 ——《史记·夏本纪》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 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燕策一》
关于启的即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说法?
◎夏朝统治范围示意图
(3)文化遗存: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址。
关于夏朝是否真实存在,学术界仍然存在争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依据学者观点制作 ◎二里头早期宫殿复原 想象图
三、商和西周
1、商朝
(1)建立:约BC1600年
(2)政治:
结合课本,完成表格
时期
区域
文化遗存
距今约
7000-5000 年前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距今约 5000年前
黄河流域 辽河流域 长江流域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主要考古发现 彩绘陶器、粟
历史必修一 人教版 第一课

例5.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分大小宗 C、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D、宗族网庞大
6.“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柳 宗元的文章《封建论》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1、什么是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开始于?王 位世袭制最大的特点是? 2、夏商时期中央和地方的行政管理者有什 么? 3、分封制的目的、对象、特点、分封者的 权利和义务有哪些?分封制的作用有哪些? 4、宗法制的含义、目的、特点、作用以及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5、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例3.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例4.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 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周天子失去了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由“周天子、占卜”得出:神权与王权 相结合 2、由“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得出: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由“分封制”得出:最高的执政集团尚 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夏 商 西 周 的 政 治 制 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商的政治制度 中央 地方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定义 2、宗法制 定义
背书目录
请你预测分封制对西周统治的影响?
5、积极影响: A. 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B.扩大了统治的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 局
春秋初期有170多个诸侯国,大国诸侯与周天 子地位差不多。到战国时代,诸侯国只剩七、 八个,周天子的地位更可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培优练习题(有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培优练习题(有答案)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培优练习一、选择题1.周人“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建立了完善的分封制度及差别明显的“畿服之制”。
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西周统治疆域比较广阔 B.西周推行了严格等级制C.中央王朝控制能力不足 D.周人比较重视血缘关系2.《论语·述而》曰:子……戈不射宿(孔子主张可以射飞鸟,但不射巢中歇宿的鸟)下列言论所蕴含的思想与“戈不射宿”相符的是()A.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B.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C.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 D.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3.《左传》记载,公元前516年,齐景公问政于晏婴。
晏婴献策回答:“唯礼可以已之”,若行礼制则“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
这表明先秦的“礼”是()A.治国安邦的重要措施 B.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C.维护宗法分封的工具 D.强化等级秩序的手段4.在商代早期的甲骨卜辞中,“帝”的卜辞较多,其含义往往指“天神”。
到商朝末期,“宗”类卜辞的增加,“帝”逐渐消失,“帝”成为先王的祭称。
这反映了() A.宗教祭祀仪式简化 B.宗法嫡庶关系确立C.人的主体意识增强 D.天人合一理论成型5.据《春秋左传》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
”材料表明()A.礼乐制度规范贵族行为 B.传统政治中的理性考量C.嫡长子继承制受到冲击 D.儒家伦理决定王位继承6. 史学家唐德刚认为,自公元前4 世纪商鞅变法起至汉武帝和昭帝之间,古代中国实现了从“封建”到“帝制”的转变。
这一转变是()A. 从家族政治到家国政治B. .从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C. 从世俗政治到神权政治D.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7.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段材料涉及到的政治制度有( )1 / 7①分封制②郡县制③皇帝制④三省六部制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8. 公元前634 年,齐国攻打魯国,魯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魯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对得住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PPT

世 纪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大分裂时期
- 隋、唐(581—907年)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279年)国家分裂到统一
年
明、清朝前期(1368—1840年)封建社会晚期
1840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封建社会)
夏、商、周
秦 清朝
西周分封制;
6、影响:(一分为二) 有利于稳定当时政治秩序,扩大疆域。 西周后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
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7、崩溃:西周(建立)
春秋时(名存实亡)
战国时(被郡县制取代)
周天子该怎么办?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 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 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王朝兴衰:汤建 600年左右 殷墟
问题探究2
商朝时的人们非常迷信。认为生活中的 一切都是天帝安排的。因此,不管做什么事, 都必须先问问鬼神,这就叫“占卜”。
如:商王盘庚迁都一事,分明是政治事件, 但还是通过占卜 ,假借神灵元龟向天下人 宣称“非敢违卜” ,于是迁都于殷。
刻写在甲骨上的有关这些占卜的事情的 文字,就叫做“卜辞”。而今幸存下来的近 20万片甲骨,几乎全是卜辞。
——范文谰《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四 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 侯悉至…… 军赋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五 周王室要兴建宫室或其他重大工程,各诸 侯国要提供力役。 请回答: ⑵据材料二、三、四说明这些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 些义务?
假如你是姜尚或伯禽,你是否 一切都要听命于周王?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人教版)

本课课件旨在介绍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的内容和目标,以帮助学生深入了 解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
历史的意义
1 承前启后
历史是过去与现在的连接,它对于理解现状和预测未来具有关键的意义。
2 经验教训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3 文化传承
历史是人类文化的宝库,通过学习历史,我们才能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文化。
4
生不同的历史。
历史是是独特的,没有两个完 全相同的历史事件。
历史的研究方法
1
实证主义方法
基于事实和证据的研究方法,强调客观
唯物史观方法
2
和科学性。
以社会经济基础为核心,强调物质条件
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3
历史唯心主义方法
强调意识形态和人的主观意识对历史发
4 以史为鉴
5 和平发展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避免重复历史的错误。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平发 展的重要性。
历史辩证法方法
4
展的作用。
强调对立统一规律和社会矛盾对历史发 展的推动。
历史的价值取向
1 民族自尊心
学习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 尊心,促进民族精神的传 承。
2 民族自信心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 建立自信心,认识到我们 的文化和历史贡献。
3 民族自强精神
历史可以激发强大的民族 自强精神,推动国家的繁 荣和发展。
以封建制度为特征的社会形态,中世纪欧洲是封建 社会的代表。
资本主义社会
以私人资本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工业革 命是其标志性事件。
历史的基本特征
1
客观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170万年 进入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1万年 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红山文化
从事渔猎和采集,
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过着群居、穴居生活,
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
已经会用火
结成氏族公社、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打制石器 较粗糙
磨制石器 精细尖锐
用于采集和渔猎
用于农耕生活 刀耕火种
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变了,用途也跟着变了。
原先较为粗糙的打制石器只适用于采集与渔猎,
而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变得精细,也迎合了农耕生活的需要
贰
从部落到国家
壹 油纸伞
【合作探究】 1、你对神话有什么看法? 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 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 更为科学? 2、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 是从什么时候算起?后世 为什么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3、你还听过哪些有关炎帝、 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 落首领?
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②代表文化
社会特征:
距今时间
约7000至 5000年
约5000年
代表
特征
仰韶文化(黄河中游) 器物彩绘陶器;作物
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
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 种植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
黑陶
红山文化(辽河上游) 出土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
良渚文化(长江下游) 模的祭坛和神庙。
壹 油纸伞
P5页史料阅读翻译:
上古时代,人民少,可是禽兽却很多,人类受不了禽兽虫 蛇的侵害。有位圣人出现了,在树上架木做巢居住来避免兽群 的侵,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有巢氏。当时 人民吃野生植物的果实和蚌肉蛤蜊,有腥臊难闻的气味,伤害 肠胃,人民疾病很多。有位圣人出现了,钻木取火来消除食物 的腥臊,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燧人氏。中 古时代,天下发大水,鲧和禹疏导了入海的河流。近古时代, 夏桀和商纣残暴淫乱,商汤和周武王起兵讨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右图为良渚文化遗 址出土的玉琮
(琮是用于祭地的 玉器)
二 • 显微镜下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二)中华文明的形成: 早期国家
从部落到早期国家
(
变革)
部落战争
争夺 和权力
上层统治者) 设立公共权力
政府 军队 文字
下层(被统治者)
的发展
剩余产品产生 (
贫富 分化
阶级 出现
新石器时代(磨制)
旧石器时代(打制)
内服
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三)中华文明的早 期发展:商周时期
1、商朝: (1)建立:公元前1600年 ,汤 (2)政治制度: (3)考古发现:
①甲骨文:神权色彩 ②青铜器:阶级分化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先鬼而后礼。”
二 • 显微镜下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如果说
是
传
(三)中华文明 的早期发展:商
说时代,那么, 就开始了 信史时代了。
周时期
《史记·殷本纪》 甲骨文
1937年殷墟考古发掘情形
纸上之材料
地下之新材料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
二 • 显微镜下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三)中华文明的早期发 展:商周时期
1、商朝: (1)建立:公元前1600年 ,汤 (2)政治制度: ①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 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 官 ②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 :内外服制度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
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