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复习课——听课记录表 -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听课记录范文

八年级地理听课记录范文

八年级地理听课记录范文一、听课基本信息。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八年级[X]班。

授课内容:中国的地形。

二、教学过程。

# (一)导入(3分钟)老师一进教室就拿着一个地球仪,在同学们面前晃了晃,然后笑着说:“同学们,咱们今天要开启一场超级有趣的中国地形之旅。

大家先看看这个地球仪,想象一下咱们中国就像一个巨人,稳稳地站在亚洲这片土地上。

那这个巨人的身体里可是藏着各种各样神奇的地形呢。

”有个同学开玩笑说:“老师,那这个巨人有没有肌肉山呀?”老师马上接话:“哈哈,你这个想法很有趣呢。

咱们中国还真有像肌肉一样雄伟的山脉。

”# (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山脉的分布(10分钟)老师打开PPT,上面展示了一幅中国山脉分布图。

老师指着图说:“同学们,看这图就像一幅神秘的藏宝图,这些山脉就像宝藏一样分布在中国各地。

咱们先来看这条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山脉,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屏风,把新疆分成了南北两个部分。

”老师一边说一边用手在图上比划着,“再看昆仑山,它可是有‘万山之祖’的美称哦,就像一个威严的老祖宗,看着中国的大地。

还有秦岭,它可是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呢,就像一个裁判,把中国的南北分得清清楚楚。

”这时候有个同学举手问:“老师,那山脉有什么用呀?”老师笑着回答:“这个问题问得好。

山脉就像大地的骨架,支撑着整个中国的地形。

而且山脉还会影响气候、河流等好多东西呢。

比如说山脉挡住了冷空气,那山脉一边可能就比较冷,另一边就相对暖和。

”2. 高原的特点(8分钟)“再看内蒙古高原,它就像一个广阔的大操场,地势平坦,一眼望不到边。

而且那里的人们擅长骑马放牧,是骏马和羊群的天堂。

黄土高原呢,就比较特别了,到处是厚厚的黄土,就像给大地盖了一层黄色的被子。

不过由于水土流失,这里形成了千沟万壑的独特地貌,像老爷爷脸上的皱纹一样。

”说到云贵高原时,老师打趣道:“云贵高原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地形崎岖不平,到处是小山包。

初中地理教研组听课记录(3篇)

初中地理教研组听课记录(3篇)

第1篇一、基本信息1. 课题:《中国地理》——第四课《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活中的应用》2. 教师姓名:张老师3. 年级:八年级4. 课时:1课时5. 日期:2021年10月25日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功能;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功能。

2. 难点: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张老师以“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例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授(1)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张老师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并解释了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的关系。

(2)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张老师详细讲解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组成,包括计算机、数据库、软件等。

(3)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张老师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管理、数据发布等方面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3. 案例分析张老师以“城市规划”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实践活动张老师布置了一项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制作一张家乡地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张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总结,强调了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五、教学效果评价1. 学生参与度高:在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2. 教学目标达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功能,了解了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学方法合理:张老师采用案例分析法、实践活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改进措施1. 在导入新课环节,可以增加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八年级地理上册听课记录: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疆域》

八年级地理上册听课记录: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疆域》

新2024秋季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听课记录: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疆域》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区域认知: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及邻国分布,增强对国家版图的空间认知。

2.地理实践力:通过地图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提高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3.人地协调观:理解中国疆域辽阔的地理特征,增强国家版图意识和海洋权益意识,培养爱国情怀。

二、导入教师行为1.播放视频:播放《航拍中国》片段,展示中国辽阔的疆域和丰富的地理景观。

2.提问引导:提问学生“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3.引入主题:总结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主题——《从世界看中国:疆域》。

学生活动1.认真观看:学生被视频中的美丽景观吸引,认真观看并思考。

2.积极回答:学生根据视频内容,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分享自己的感受。

过程点评•视频导入直观生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新课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三、教学过程(一)中国的地理位置教师行为1.展示地图:在黑板上或多媒体上展示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

2.引导分析:引导学生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个方面分析中国的地理位置。

3.归纳总结:总结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优越性。

学生活动1.观察地图:学生认真观察地图,寻找中国的位置。

2.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优越性,并派代表发言。

过程点评•通过地图阅读和分组讨论,学生不仅掌握了中国的地理位置知识,还培养了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二)中国的疆域范围教师行为1.展示疆域图:展示中国疆域图,指出领土四至点和主要邻国。

2.讲解疆域特征:详细讲解中国疆域辽阔的特点,以及陆上国界线和大陆海岸线的长度。

3.互动问答:提问学生关于中国疆域范围的具体问题,如“中国陆地领土面积是多少?”“中国濒临哪些海洋?”等。

学生活动1.观察疆域图:学生仔细观察疆域图,了解中国的疆域范围。

2.回答问题:学生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下册地理听课记录

八年级下册地理听课记录

八年级下册地理听课记录
主讲内容:世界的气温
一、教学要求:
1、气温的概念。

2、影响气候的四种要素,
3、了解气温分布的不同规钟。

4、影响气温匹种因素的情况。


二、教学日标
1、认真掌握相解气湿的概念。

2、识记影响气候的四种因素的概念。

3、理解气温由高向低的的形成规律。

4、四种影响气温因素的状况,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世界气温分布图及年平均气温图了,了解世界气温的。

分不情况:(2)根据地图了解影响气温四种要素的分布情况。

(3)根据示意图理解高伟度,低伟度的概念。

(4)通过实物实验、进一步陆地和海洋爱热和放热的不同情况。

(5)根据示意图进一步理解寒暖流的概念。

(6)理解山地气温殖着海拔的升高而低下的原灭。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气温状况是说明一个地区气候特征的基本要素。

虽然世
界各地的气温和将水状况相差悬殊,但是它们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八年级下册地理听课记录四月份

八年级下册地理听课记录四月份

八年级下册地理听课记录四月份
日期:2023年4月25日
课程名称:八年级下册地理
授课人:张老师
课程主题:中国的地理差异
课程目标:
1、了解中国地理差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2、掌握中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和差异;
3、学会分析不同地区的发展潜力和问题。

课程方法:讲解、演示、讨论、小组活动
课程评价:
1、课堂参与度较高,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2、小组活动时,学生能够积极讨论和分享观点;
3、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学生与教师互动良好。

课程问题及建议:
1、部分学生对于中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和差异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加强针对性的学习和练习;
2、课堂氛围较为活跃,但有时会出现噪音较大影响其他班级上课的情况,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

课程反思:
1、在讲解中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和差异时,可以更加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增强学生的感知和理解;
2、在小组活动时,可以设置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的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3、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引导,保持课堂氛围的稳定和秩序。

八年级地理听课记录

八年级地理听课记录

八年级地理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课程名称:八年级地理
授课老师:XXX
听课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听课地点:XXX教室
课程内容简介: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中国的气候类型和特点,包括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

老师通过讲解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影响,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气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听课记录:
1. 老师通过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了解中国气候的分布情况。

2. 老师详细讲解了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并举了一些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3. 老师讲解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4. 老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数据,让学生了解不同气候类型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5. 老师最后总结了中国气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强调了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听课感受:
本节课老师的讲解非常生动有趣,通过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气候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中国气候的知识,对中国的气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让我更加关注环保问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听课记录: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河流》

八年级地理上册听课记录: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河流》

新2024秋季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听课记录: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河流》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地理空间认知: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中国主要河流的名称、流向及分布特点,形成对中国河流网络的基本认知。

2.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通过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3.地理实践力:通过案例研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河流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理解河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导入教师行为:1.1 展示中国水系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河流吗?它们是从哪里发源,又流向哪里呢?”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地图,积极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如“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流向渤海”、“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最终注入东海”等。

过程点评:•通过直观的地图展示和提问,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索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过程教师行为:2.1 河流名称与分布:•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河流的名称、流经省份及注入海洋,引导学生识记。

•组织学生进行“河流接龙”游戏,增强记忆效果。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跟随教师指示在地图上标注河流名称,积极参与“河流接龙”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点评:•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游戏互动,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记忆效果。

2.2 河流的水文特征:•讲解河流的水量、水位、流速、含沙量等水文特征,并结合具体河流进行案例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水文特征对河流航运、灌溉、水能开发等方面的影响。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过程点评:•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学生对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的理解,培养了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

2.3 河流与区域发展:•分析河流对农业、工业、城市等区域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河流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

初中地理教研组听课记录(3篇)

初中地理教研组听课记录(3篇)

第1篇一、基本信息1. 课题:《中国的地形特点及分布》2. 主讲教师:张老师3. 听课教师:教研组全体教师4. 听课时间:2023年3月15日5. 听课地点:初中部地理教室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地形的基本特点,掌握我国地形的分布情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张老师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地形特点吗?”的问题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授(1)张老师通过展示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地形的基本特点,如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

(2)张老师结合实例,讲解我国地形的分布情况,如西部高原、东部平原、南部丘陵等。

(3)张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地形对气候、交通、农业等方面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张老师以“长江三峡”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以及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 课堂练习张老师布置了相关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张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反思1. 张老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课堂练习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素养。

3. 张老师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听课教师评析1. 张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得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张老师的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效果良好。

3. 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改进意见1. 在新课讲授环节,可以适当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在案例分析环节,可以引入更多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课记录表
学校:某市区某重点中学时间:201*年**月**日上午10:00 活动名称:某市区某重点中学地理教学研讨会
听课人:****
上台指示,有些浪费时间。

可将PPT进一步优化。

10.“脑力风暴”:四个小组抽取各个方面(河流、山脉、气候等)回答相关的问题。

该节课的亮点,值得借鉴。

但由于时间关系戛然而止。

11.时间到,下课。

有点拖堂
板书
地理位置
§1.疆域海陆兼备的国家
34个省级行政单位
评课环节:
1.PPT在“动画设置”一栏中有“触发器”;通过该选项的设计,可让学生自行选择回
答顺序。

2.关于“海陆位置的优势”中“优势”一词换成“有利方面”,语言会更严谨。

3.一节复习课,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积,而应该注重学生能力(读图、判图)的提升。

4.一些正课该讲的知识,在复习课可一带而过。

5.板图要为教学服务,板书与板图要紧密结合。

6.关于学生相关概念的混淆,教师要及时纠正!“首府”、“行政中心”、“省会”的区别。

针对学生的疑问要及时指出。

7.注意教学手势、姿态,在讲台上不要背对着学生进行讲解。

8.学生对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简称有分歧,教师应当及时提出解答。

9.“顺口溜/打油诗”的提出可以继续深入,根据其内容引出知识点。

10.关于“生活中的地理”可引入车牌、中国的几大菜系(湘菜、川菜、粤菜)等。

11.倾听学生回答问题,并及时、有效地做出点评,不可出现敷衍的情况。

12.可以将一些零碎的知识点编成数字,便于学生记忆。

如:1个大陆、2个岛屿、3个半岛、4个端点、5个群岛、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1个海、2个海峡、4个领海。

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可以总结为“22345”。

自我反思:
通过这次研讨会,不仅观摩了教学经验丰富的初中教师讲课,也感受到评课环节对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自己之前的教学训练和这次的学习,我总结了以下自己要改进的地方:
1.上课期间要有激情,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充分调动课堂氛围,语言要有亲和力。

2.注意在教学设计中多安排学生互动的环节,如:小组讨论与竞赛(提高学生参与积
极性);游戏环节(“开火车”回答问题,角色扮演等)。

师生之间的互动很重要。

3.对于难点知识的讲解,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如:洋流流向、成因。

要先复习
回顾全球风带的知识,然后再向学生讲解在风带的影响下洋流流向的成因。

4.提升自己板书、板图、板画的能力。

5.加强对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明白地理事物形成的原因。

6.熟悉、研究中学(初中、高中)地理教材。

7.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