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免疫学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肿瘤与免疫-肿瘤免疫治疗课件

肿瘤与免疫-肿瘤免疫治疗课件
肿瘤免疫治疗 Tumor immunotherapy
概述 主动免疫疗法 被动免疫疗法
概述
Paul Ehrlich’s magic bullet concept:100 years of progress, Nature Reviews/Cancer Vol.8, 2008
NATURE REVIEW/CANCER, 2008,Vol.8:299-307
组织特异性蛋白(分化抗原) 突变的抑癌基因产物 抗独特型抗体(Anti-Id-Ab)
举例
ras12密码子突变: 胰腺癌 BCR/abl重排产物: CML MAGE家族: 黑色素瘤,乳腺癌 EBV: Burkett淋巴瘤,鼻咽癌 HPV: 宫颈癌 HBV: 肝细胞癌 酪氨酸酶: 黑色素瘤 P53: 多种肿瘤 TCR Id: T细胞淋巴瘤
③ 肿瘤患者中许多已知的和未知的因素(肿 瘤免疫原性)造成了免疫应答的失败。
肿瘤疫苗分类
*根据应用目的分类
①预防性肿瘤疫苗 ②治疗性肿瘤疫苗
*根据肿瘤疫苗中肿瘤抗原的存在形式分类
①细胞疫苗
灭活肿瘤细胞、DC 、 DC/肿瘤融合细胞
②肿瘤抗原疫苗 肿瘤细胞裂解物、肿瘤抗原、抗原肽
③基因工程疫苗 肿瘤抗原、细胞因子或协同刺激分子等
3.化学合成药物
左旋咪唑(Levamisole,LMS)
4.中药制剂(滋阴、补气、补血)
人参、黄芪等(主要为多糖成分)
卡介苗
制剂 牛型结核杆菌或其细胞壁成分或细胞骨架成分,BCG
中的有效成分是胞壁酰二肽(muramyl dipeptide,MDP)。 作用机制 直接活化Mφ ,刺激Mφ 表达IL-6、IL-1, 增强IFN-
Approved immune therapies for cancer

肿瘤免疫学基础培训课件

肿瘤免疫学基础培训课件
➢指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以 及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的总称。
➢ 肿瘤抗原是肿瘤免疫学诊断和治疗的 重要靶分子。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肿瘤抗原产生的分子机制
1.细胞癌变过程中合成了新的蛋白质分子 2.基因突变或重排使正常蛋白质分子发生改变 3.糖基化等原因导致异常的细胞蛋白的特殊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学习内容
❖ 肿瘤抗原与肿瘤的免疫原性 ❖ 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机制 ❖ 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机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学习要求
❖ 掌握肿瘤抗原的概念及分类 ❖ 掌握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机制 ❖ 熟悉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机制
肿瘤抗原的种类和特点
1.理化因素诱发的肿瘤特异性抗原 ➢ 特点:免疫原性较强,特异性高,有明显的个体特异性。 2.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 ➢ 特点:同一病毒诱发的不同组织或动物的肿瘤,均表达相
同的抗原,具有病毒特异性。 3.自发性肿瘤抗原 ➢ 特点:无明确诱发因素的肿瘤,免疫原性一般较弱。 4、胚胎肿瘤抗原 ➢ 特点:对自身宿主无免疫原性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 原癌基因:直接或间接控制细胞增 殖与分化的基因。
❖ 抑癌基因:具有“监视”其它基因 突变,抑制肿瘤发生的基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功能失调导致肿瘤细胞 的产生
同一种化学致癌剂或物理辐射诱发的肿瘤,在不同种系、 同种系的不同个体、甚至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其肿瘤抗 原特异性和免疫原性各异。

《肿瘤免疫学》PPT课件

《肿瘤免疫学》PPT课件

肿瘤抗原的证实

近交系小鼠移植瘤实验 化学致癌剂/病毒诱发肿瘤具有肿瘤特异性 移植抗原
肿瘤抗原
MCA
1943年Gross C3H 肉瘤 再移植 MCA C3H(20%自行消退) 排斥 C3H(结扎) 再移植(排斥) 照射后免疫 不排斥 C3H 再移植肿瘤(排斥)
(一)动物肿瘤抗原
1957年
Foley,preh n C3H先移植正 常皮肤或细胞
PCR分型 MAGE-1:+ MAGE-3:+ Tyrosinase:Melan-A:+ gp100:+
临床疗效 MAGE-1.Cw16 MAGE-3.A2 抗原肽+ Melan-A.A2 佐剂 gp100.A2.A gp100.A2.B 或 蛋白+ 佐剂 MAGE-1 MAGE-3 Melan-A gp100 测定CTL免疫应答
体外测定患者肿瘤细胞 HLA表型和肿瘤抗原
五、肿瘤免疫治疗
1.过继免疫治疗(adoptive immunotherapy) LAK TIL CTL 2.抗体导向治疗
(二)被动免疫疗法
McAb与化疗药、核素、毒素或超抗原等偶联
双特异性抗体:CD3,CD16
五、肿瘤免疫治疗
1.原理:用DNA转移技术,将正常的或新的基因转入靶细胞内,以 达到治疗目的。 离体法和体内法

巨噬细胞或粒细胞释放杀伤因子杀伤肿瘤细胞; 杀伤因子包括溶酶、活性O2、氮的中间产物等。
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
肿瘤抗原 降解成肽段 8-10寡肽 MHCI 类分子 内吞 降解成肽段 14-25寡肽
APC
抗原肽
MHCⅡ 类分子
IL-2 受体 CD8阳性 T细胞 克隆增殖 激活的 CD8阳性 CTL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ppt课件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ppt课件
放射治疗癌症还有如下缺点: 放疗无法根治已转移扩散的癌细胞。 放疗只针对看得见的病灶起作用,不能杀死所有的癌细胞。 放疗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带来一系列全身性的功能紊乱与失调,如胃
肠功能紊乱、恶心呕吐、腹胀、低烧不退、食欲下降等。
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 的、具有显著疗效的肿瘤治疗 模式,是一种自身免疫抗癌的 新型治疗方法。肿瘤细胞免疫 疗法它是运用生物技术和生物 制剂对从病人体内采集的免疫 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回 输到病人体内的方法,来激发, 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 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肿瘤细 胞免疫疗法是继手术、放疗和 化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技 术。
例约337万例,比2010年增加28万例——这相当于每分钟就有6个人得癌。 年报数字是如何得出的 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的陈万青教授说,根据分布在全 国各地的项目点上报的数据统计,2011年全国新增癌症病例337万例,比 2010年增加28万例。
传统肿瘤(癌症)治疗方法之一【手 术】
3
手术治疗癌症是对癌症组织进行全部或局部的切除,效果直接迅速。 甚至,有些发生部位不是很险恶的早期原位癌,采取根治性手术,有 完全治愈的可能。但由于手术给机体带来的损伤,会使患者的免疫力 降低,术后容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肿瘤生物治疗特点
8
清除微小病灶和 残余肿瘤细胞
增强机体免疫功 能
肿瘤生物
治疗特点
增强放、化疗的
靶向性强
敏感性
无明显毒副作用
治疗流程
9
5、经过多个疗 程的治疗,有 效杀除患者体 内肿瘤细胞, 促进康复,改 善患者的生活
质量。
1、用先进的 血细胞分离机 采集患者自身 一定量的外周 单核细胞。
2、在GMP实验 室里,分离单个 核细胞置于培养 瓶中,加入培养 液和细胞因子刺

医学免疫学-肿瘤免疫

医学免疫学-肿瘤免疫

第二节 一、体液免疫应答(熟悉)
• • • •
1.激活补体系统溶解肿瘤细胞 2.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3.抗体的免疫调理作用 4.抗体封闭肿瘤细胞上的某些受体作用 抗体可通过 封闭肿瘤细胞表面某些受体而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 行为, • 5.抗体使肿瘤细胞上的黏附特性改变或丧失作用
第一节 (二)根据诱发和发生情况的分类法
• • • • • • 1)AFP:胚胎期AFP为胚胎血清中的正常成分 出生后AFP消失 原发性肝癌:肝细胞合成大量AFP,血清中AFP↑ AFP是肝硬化癌诊断,普查,疗效观察,复发的指标 2)CEA 镶嵌干细胞膜的180KD糖蛋白,是Ig超家族成员,结肠、直肠、 食道、胃、肝、胰等处肿瘤发生时,可检出 CEA,可辅助诊断, 但特异性不高。 • 3)胚胎性硫糖蛋白抗原(FSA) 含硫的酸性糖蛋白 • 胃癌—96% 胃溃疡—14% 胃炎—9.4% • 胚胎抗原的临床意义:可用于某些肿瘤的免疫学诊断,也可作 为免疫学治疗的靶抗原。 •
第二十章 肿瘤免疫
• 肿瘤免疫学(tumor immunology)是研究肿瘤抗原性质、 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机体免疫功能与肿瘤发生、发展 的相互关系以及肿瘤免疫学诊断和免疫学防治的科学.。 • • 第一节 肿瘤抗原 • 第二节 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 • 第三节 肿瘤逃逸机体免疫攻击的机制 •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诊断免疫治疗及预防
• 但多数肿瘤抗原的免疫原性较弱。
图:TSA的证实(了解)
图:TSTA的确定(了解)
第一节 一、根据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分类
• (二)肿瘤相关性抗原(掌握概念)
• (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 • 是指一些肿瘤细胞表面糖蛋白或糖脂成分,在正常细 胞上有微量表达,但在肿 瘤细胞表达明显↑不是肿瘤 细胞所特有的成分。 • 如胚胎抗原、分化抗原和过度表达的癌基因产物等均 属TAA。

肿瘤的免疫治疗 ppt课件

肿瘤的免疫治疗  ppt课件

PPT课件
8
PPT课件
9
作用机制
• 在T细胞激活过程中,T细胞与树突细胞需 要为期8~20小时的稳定接触。而PD-1与PDL1的结合会破坏T细胞与树突细胞之间稳定 接触的产生,从而导致T细胞激活过程的中 止。
• 肿瘤限制宿主免疫反应的一个重要机制是 提高PD-1配体PD-L1,PD-L2在肿瘤微环境中的 表达量。
PPT课件
11
已上市的PD-1/PD-L1抗体
PPT课件
12
适 应 症
• 自2014年9月以来,PD-1抑制剂已经被FDA正式 批准用于:恶性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肝 癌、胃癌、肾癌、膀胱癌、头颈部肿瘤、霍奇 金淋巴瘤、Merkel细胞癌以及所有微卫星高度 不稳定(MSI-H)的实体瘤。 • 此外,PD-1抑制剂在结直肠癌、食管癌、三阴 性乳腺癌、鼻咽癌、卵巢癌、宫颈癌、前列腺 癌、子宫内膜癌、胶质瘤、神经内分泌肿瘤、 恶性间皮瘤、非霍奇金淋巴瘤、胸腺癌等其他 多种实体瘤中,显示出了初步的、鼓舞人心的 疗效。
2
肿瘤免疫治疗的历史和现状
• 19世纪中期:免疫治疗的萌芽阶段 • 上世纪70年代:免疫治疗的发展阶段: 1984 年高剂量白介素2(IL-2)治愈第一例病人给肿瘤 免疫治疗带来一线曙光。 • 上世纪末,免疫检查点对T细胞免疫应答的开 关控制使机体免于伤害性免疫反应基础研究的 突破,为肿瘤免疫治疗带来了转折:细胞毒性 T淋巴相关抗原4(CTLA4, 其基因于1987年被克 隆);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程序性细胞死 亡蛋白1配体1(PD1-PDL1)1mg/kg16%3mg/kg26%
10mg/kg
15%
3年OS
5年OS
13%
PPT课件
26%

医学免疫学:20.肿瘤免疫

医学免疫学:20.肿瘤免疫
于肿瘤细胞而不表达于正常细胞的肿瘤抗原。 • 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 TAA):既表
达于正常细胞也表达于肿瘤细胞的抗原,但肿瘤细胞的表 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细胞的肿瘤抗原。
肿瘤抗原的分类
(二)根据诱发因素不同 – 理化因素诱生的肿瘤抗原 – 病毒诱生的肿瘤抗原 – 自发肿瘤抗原 – 胚胎抗原理化因Fra bibliotek诱生的肿瘤抗原
• 化学或物理致癌剂
化学:甲基胆蒽、亚硝酸胺等。 物理:紫外线、X-射线、放射性粉尘。
化学致癌剂或辐射
基因突变
理化因素诱生的肿瘤抗原特点
•特异性高
同一致癌剂
不同个体甚至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
不同特异性
病毒诱生的肿瘤抗原
病毒
肿瘤 (肿瘤抗原)
EB病毒(EBV)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 CTL
– 用特异性多肽抗原体外诱导CTL克隆
三、对病原体所致肿瘤的预防
病毒 EB病毒(EBV)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肿瘤 (肿瘤抗原)
B细胞淋巴瘤 鼻咽癌 宫颈癌
乙肝和丙肝病毒(HBV 、HCV) 原发性肝癌 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1 (HTLV-1)T细胞白血病
– 用高浓度IL-2激活来自患者自体或正常供者的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TIL(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 从切除的瘤组织或癌性胸腹水中分离淋巴细 胞,体外经IL-2诱导激活扩增
• CIK(cytokine induced killer)
– 抗CD3单抗、IL-2、 IL-1、IFN-γ体外激活外 周血单个核细胞
胚胎抗原
• 胚胎发育期由胚胎组织产生的正常成分, 出生后逐渐消失或表达量很低。

《肿瘤免疫治疗》PPT课件

《肿瘤免疫治疗》PPT课件

ZHAN Hai-lun,et al.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12;125(21):3771-3777
122例非小细胞肺癌
36例腺癌,18例鳞癌
Lili Yang,et al.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2013) 62:65–73
DC-CIK细胞免疫技术
➢肾癌 137例 分成三组:DC-CIK,TNF-α,对照组
调节性T细胞明显下降
五年生存率:100%,93.3%,88.9%
33个GBM病人 平均存活时间(月):
17.2 vs 10.2 1年生存率
88% vs 36%
Dillman et al.J Immunother Volume 32, Number 9, November–December 2009
活性杀伤的免疫细胞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 TIL) 来源于肿瘤组织,引流淋巴结,胸腹水; 分离后用高浓度IL-2诱导,主要是CD8+的T细胞; 同时用免疫抑制剂能增加TIL效果; 效果是LAK的50-100倍,副作用小,细胞存活周期长;
DC-CIK细胞免疫技术
➢抗原附载:多肽,肿瘤细胞裂解物,肿瘤细胞; ➢效应细胞:CIK(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特点:结合了DC附载的靶向性特异性和CIK的快速增殖,光谱杀瘤能力;
DC-CIK细胞免疫技术
➢NIH clinical trials: 12项临床试验 ➢治疗:鼻咽癌,胃癌,乳腺癌,胰腺癌,肝细胞肝癌,食道癌,肾癌;
Nathalie Labarrie`re ,et al.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2002) 51: 532–53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 T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
前列腺癌 黑色素瘤
CD10、Ig IL-2R、TCR、CD45R、
CD4/CD8TL抗原 PSA、PAP S-100等黑色素相关抗
多种癌
细胞角蛋白
第一节 概述
二、根据肿瘤诱发和发生情况分类
肿瘤抗原
理化因素 病毒诱发 自发性 胚胎性和分化
1. 理化因素诱发的肿瘤
4. 肿瘤细胞缺乏共刺激分子
● 某些肿瘤细胞缺乏共刺激分子B7-1和黏附分子,因此,不能诱
2020/4/15
第三节 肿瘤逃避免疫攻击机制
一、与肿瘤细胞有关的因素 5. 肿瘤细胞的“漏逸”
● 当肿瘤的生长速度,超过的机体有效清除肿瘤细胞的能力,大 量
肿瘤细胞留在体内得以生长
6. 肿瘤细胞导致免疫抑制
3. 调理吞噬作用
● 抗瘤抗体可通过调理作用促进巨噬细胞吞噬肿瘤细胞的作用
4. 干扰肿瘤细胞的黏附特性
● 抗体与抗原结合,封闭肿瘤细胞表面的受体,抑制肿瘤增殖 ● 封闭肿瘤抗原,阻碍肿瘤细胞的黏附特性而影响肿瘤生长和转移
2020/4/15
第三节 肿瘤逃避免疫攻击机制
一、与肿瘤细胞有关的因素
肿瘤患者机体并不能有效地清除癌变细胞,这除与机体的内在因 素有关外,与肿瘤细胞本身的逃避宿主免疫系统攻击有关。
●肿瘤免疫学检验是通过免疫学方法检测肿瘤特异 性或肿瘤相关性标志物,达到早期筛选、辅助诊 断、病情检测和预后评估等目的。
●由于免疫学方法的特异、简便、快速和敏感、肿 瘤免疫学诊断已成为肿瘤的早期普查、辅助诊断 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手段。
2020/4/15
第一节 肿瘤抗原
肿瘤抗原(tumour antigens)
2020/4/15
第一节 肿瘤抗原
一、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分类
㈡ 肿瘤相关抗原(TAA)
3. 其他TAA
● 糖链抗原(CA)、组织多肽抗原、免疫抑制酸性蛋白、铁蛋白 、
唾液酸、β2M等升高时可作为相应肿瘤的诊断指标
组表织2细7-胞2 来源某些组肿织瘤特异性肿瘤抗原
抗原
B细胞 T细胞
前列腺 神经嵴 原瘤 上2020皮/4/1细5 胞
● 肿瘤细胞直接侵犯免疫器官而引起免疫抑制作用 ● 也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抑制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的产生
7. 肿瘤细胞表达FasL
● 某些肿瘤细胞高表达FasL,与肿瘤细胞特异性T细胞表达的Fas 作用,导致CTL的凋亡
二2020/、4/15 与宿主免疫系统有关的因素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学检验
肿瘤标志物的定义:
第二十七章
肿瘤免疫学 及检验
诊断学教研室 2007、5
2020/4/15
本章学习要点
●掌握肿瘤特异性抗原、肿瘤相关抗原、分 化抗原的概念和分类,常用肿瘤标志物免 疫学检测。
●熟悉常见肿瘤标志物应用原则。 ●了解肿瘤发生的因素、机体的抗瘤免疫效
应机制肿瘤的免疫逃避机制。
2020/4/15
引言
●肿瘤免疫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肿瘤的抗原性 ,肿瘤的免疫逃避机制,机体的抗瘤免疫效应, 肿瘤的免疫学诊断和免疫学治疗等。
杀伤机制
● 活化Mφ与肿瘤细胞结合后,释放特异性 Mφ武装因子杀伤肿瘤 ● 处理和提呈肿瘤抗原,协助T、B细胞发挥特异性杀伤作用 ● 细胞活化Mφ产生细胞毒性因子TNF、NO等介导杀伤、和溶解肿瘤
4. LAK细胞
● 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属非特异性肿瘤杀伤细胞 ● 肿瘤侵润淋巴细胞大多是T细胞, 具有肿瘤抗原特异性和MHC限制性 ● LAK细胞和TIL细胞均在IL-2诱导下产生,对多种来源的肿瘤细胞杀伤
放射免疫测定法(RIA) 酶免疫测定法(EIA) 荧光免疫测定法 (FEIA)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 化学发光法 电化学发光法酶免疫测定法(EIA)
2020/4/15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学检验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 TM)是指在肿 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所产生的 或者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反映肿瘤 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这类物质包括蛋白质、激 素、酶(同工酶)、多胺及癌基因产物等。肿瘤患 者血液或体液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肿瘤的辅助 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病情监测以及预后的 评价具有一定的价值。
㈠ 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验
3.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血清PSA 分子形式:
复合型PSA (t-PSA) 参考值 < 4.0 μg /L F/T比值>0.11
游离型PSA (f-PSA) 参考值 < 1.0 μg /L
(PSA)是一种仅由前列腺上皮当恶性肿瘤或炎症时,正常腺管结构遭到破坏,血清中PSA水
1. 胚胎抗原
● 是一类在正常情况下表达在胚胎组织而不表达在成熟组织上的蛋白,当 有 细胞癌变时,此类抗原可重新合成,如(AFP、CEA、FSA)等
● 可表达于肿瘤细胞表面,也可分泌或脱落到体液中,作为诊断的物质基 础
20●20/4/1此5 类抗原曾在胚胎时出现过,宿主对此不产生免疫应答
第一节 肿瘤抗原
平升高。正常人血清中PSA<4ug/L。
PSA升高有 41~42%的前列腺增升患者升高
两种情况: 前列腺癌时升高
2020/4/15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学检验
一、肿瘤患者的免疫学诊断
㈠ 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验
3.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 血清中PSA含量测定与前列腺体积之比对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 血清中PSA含量测定的最大价值是鉴别前列腺癌疗效和判断预后。
2020/4/15
第一节 肿瘤抗原
一、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分类
㈠ 肿瘤特异性抗原(TSA)
——指肿瘤细胞特有的或只表达于某种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组织的抗
原。多为突变基因产物,如突变的ras癌基因产物。
㈡ 肿瘤相关抗原(TAA)
——不只存在于肿瘤患者的癌变细胞或体液中,也微量存在于正常细胞或体
液中,但发生肿瘤时,此类抗原含量明显升高,而无肿瘤特异性。
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 同一种病毒诱发的不同类型的肿瘤均可表达相同的抗原 ● 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在患者血清中可检出较高效价相关病毒抗体
3. 自发性肿瘤的抗原
● 人类大多数肿瘤属于自发肿瘤,无明显诱因 ● 一些类似于化学因素诱发的肿瘤,有明显的个体特异性 ● 一些类似于病毒诱发的肿瘤具有共同抗原
1. 肿瘤细胞的抗原缺乏和抗原调变
● 肿瘤细胞缺乏有效的抗原性表位,难以激发抗肿瘤免疫效应 ● 抗原调变指宿主免疫系统攻击肿瘤,使其表面抗原决定簇减少 或
丢失而逃避杀伤
2. 肿瘤细胞异常表达的MHC分子
● 肿瘤细胞表面的MHC-I类分子表达降低或缺失,使机体的 CTL不 2020/4/15能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肿瘤细胞得以逃避宿主免疫攻击。
2020/4/15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学检验
一、肿瘤患者的免疫学诊断
㈠ 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验
1. 甲胎蛋白(AFP)
是胎儿早期血清中主要的蛋白质,其浓度4-5月的胎儿血清含量最 高随胎儿增长而逐渐下降,出生后1岁趋于正常。当肝细胞或生殖腺胚 胎组织发生恶性病变时,AFP含量升高.
AFP的检测: EIA 和RIA ;正常成人<20 μ g/L
CA125是存在于卵巢肿瘤的上皮细胞内的糖蛋白类相关抗原,作 为卵巢癌的辅助诊断是个重要的标志物。
(3)CA15-3
CA15-3 是乳腺细胞上皮表面糖蛋白的变异体,因为对乳腺癌有 一定的特异性,尤其晚期乳腺癌100%,故作为诊断乳腺癌的重要标 志物。
2020/4/15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学检验
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第三节 肿瘤逃避免疫攻击机制
一、与肿瘤细胞有关的因素
3. 肿瘤细胞表面“抗原覆盖”
● 肿瘤细胞表面被肿瘤细胞表达的唾液粘多糖或表达肿瘤激活的 凝
聚系统所封闭或覆盖,阻碍CTL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攻击 ● 血清中存在的封闭因子可封闭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簇或效应 细
胞的抗原识别受体,逃脱效应细胞的识别,免遭CTL攻击
2020/4/15
第二节 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
二、体液免疫机制
1.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
● 抗瘤抗体与肿瘤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通过激活补体的 经典途径,发挥溶细胞作用
2. ADCC效应杀伤瘤细胞作用
● 效应细胞如Mφ、 NK细胞、中性粒细胞等表面有表面有FcrR,可与 肿瘤特异性抗体结合,并借助ADCC效应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 化学或物理因素
● 肿瘤的抗原性较弱 ● 表现出高度个体化 ● 具有不同的抗原特异性 ● 人类肿瘤大多不属此类
2020/4/15
甲基胆蒽 氨基偶氮染料 二乙基亚硝氨
紫外线 X射线 放射性粉尘
第一节 概述
二、根据肿瘤诱发和发生情况分类
2. 病毒诱发的肿瘤
● 病毒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中,使其表达病毒基因编码蛋白 ● 编码蛋白经处理后形成病毒肽-MHC-I类分子,并表达在肿瘤细胞表面
一、肿瘤患者的免疫学诊断
㈠ 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验
2. 癌胚抗原( CEA)
主要存在于胎儿消化道上皮组织、胰脏和肝脏。正常情况下CEA 入胃肠道,而肿瘤细胞分泌的CEA则进入血液和 淋巴液,故血中CEA 含量会增高。CEA是一种广谱的肿瘤标志物。
CEA的检测: EIA 、RIA 参考值<5μg/L (97%健康人低于此值) 吸烟者可达 5 μg/L
——是细胞在癌变过程中表达的新抗原物质的总称、存
在于肿瘤细胞表面或体液。
产生机 制 ——细胞癌变过程中合成的新的蛋白质分子
——由于糖化等原因导致异常细胞蛋白质的特殊降解产物
——由于突变等使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发生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