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湖景观区总体规划
浅析风景园林理论在南京玄武湖公园的景观中的应用

浅析风景园林理论在南京玄武湖公园的景观中的应用摘要:自然生态是城市公园的本质需求。
“师法自然”和注重地域性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原则,植物群落和水岸作为重点,通过运用植物等自然要素,重新塑造一个和谐而又完整的自然空间。
关键词:城市公园;生态重塑;玄武湖1 玄武湖公园生态现状1.1 玄武湖公园生态现状玄武湖景区规划从城市界面整合玄武湖公园及其周边自然和人文资源,提出“三线、四湖、五洲”的规划思路,使玄武湖由城市公园转变为风景区,成为南京城市中央公园的重要部分[1]。
由于规划重在资源整合和整体设计,细部的生态设计不甚详细,具体规划还在分期实施中,加之免费开放和管理方面的问题,玄武湖公园的生态景观出现了诸多不符合生态园林理念的问题。
(1)景观功能分区不明确,环境喧闹。
(2)园路布局及铺装设计不合理,硬化程度过高。
(3)公共设施设计缺乏生态性和人性化。
公园公共设施数量少、式样单一。
(4)水体设计过度人工化。
(5)植物配置不符合生态习性。
2 玄武湖公园的生态重塑城市公园建设应坚持“自然、生态、野趣,保护、创新、开发的思路[2]。
城市公园的生态重塑就是顺应城市公园生态环境的自然特征、自然过程以及自然机理要求,科学分析城市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条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条件来重新设计和改造城市公园的功能分区、园路系统、公共设施、水景系统、植物配置等,营造景观丰富而和谐的城市公园生态空间。
2.1 景观功能区重组(1)景观功能定位。
设计中以玄武湖为核心,通过无形的文化脉络和有形的城墙、桥梁、涵洞等方式,使城墙内外景观整合起来;同时采用植物的搭配,空间的开合,沿水系及道路的绿化延伸、出入口处的广场绿地补充等使玄武湖与其周边绿地融为一体,发挥更大的生态功能。
(2)景观功能区调整。
通过园路设计、植物配置、基础设施配套等有效组织和分割各功能区,通过合理的线路组织使游客与这些功能区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对这些区域的直接干扰;增加科普教育区,定期举办公益性的生态环境、资源、城市、关爱生命等科普教育活动,开辟长期的科普展示区等。
5a景区评定标准 玄武湖

5a景区评定标准玄武湖
1.自然资源:景区评定的第一个标准是景区所拥有的自然资源。
玄武湖作为景区,其自然资源包括湖泊、湖岸景观、植被、动物等。
评定时要考察这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2.生态环境:景区评定的第二个标准是景区的生态环境。
玄武
湖作为景区,应该具有良好的生态系统,并且要有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规定。
评定时要考察景区的水质、空气质量、噪音等指标。
3.景观特色:景区评定的第三个标准是景区的景观特色。
玄武
湖作为景区,应该具有独特的景观特色,如湖光山色、美丽的湖岸线等。
评定时要考察景区的景观设置、景观设计和景观维护情况。
4.旅游设施:景区评定的第四个标准是景区的旅游设施。
玄武
湖作为景区,应该具备完善的旅游设施,如停车场、厕所、游客接待中心等。
评定时要考察景区的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
5.文化内涵:景区评定的第五个标准是景区的文化内涵。
玄武
湖作为景区,应该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评定时要考察景区的历史遗迹、文化展示、文物保护情况等。
总结起来,玄武湖景区评定的标准包括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景观特色、旅游设施和文化内涵等方面。
评定结果将决定景区的等级和管理水平。
玄武湖公园介绍

玄武湖公园介绍
玄武湖公园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心,是南京市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
它占地约为32.87万平方米,是一个结合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性公园。
玄武湖公园的主要景点包括玄武湖、中山陵、明孝陵、紫金山天文台等。
公园内
的玄武湖是南京市的主要水源之一,是南京的城市地标之一,湖畔建有玄武湖楼、湖心亭、湖畔长廊等景点,可以欣赏到湖光山色和城市美景。
中山陵和明孝陵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孙中山先生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的陵墓,是南京市的重要文化景点。
紫金山天文台是中国著名的天文观测机构之一,是中国科学界的重要研究机构,公园内还有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市美术馆等
文化设施。
玄武湖公园以其独特的景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吸引了众
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娱乐和学习。
玄武湖公园绿地的植物造景风格与植物景观类型调查

玄武湖公园绿地的植物造景风格与植物景观类型调查玄武湖公园绿地的植物造景风格与植物景观类型调查关键字:湖为中心倒影利用水面借景绿地模式点线摘要:玄武湖核心的局部当然就是湖,所以整个公园都是围绕着湖进行选择搭配的,期间的道路选择也是沿湖而铺,所以植物的造景也必然以突出与映衬湖为中心。
由于湖水的特殊作用,“倒影〞成为造园中极具魅力的地方。
除了利用水面造景以外,对于水面景观控制的控制设计者也花费了很多的心血。
所以在内湖焦点处建一尺度适中的标志性景观--玄武塔,这样玄武塔就起到了支撑起整个画卷的作用了。
此外玄武湖公园对于点线的控制十分细致。
总体上来说玄武湖公园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园林建造的手法,也积极吸收了西方植物造景的新技术,新方法,所以既能表达传统的中国味道又能展现出出色的现代先进公园技艺。
正文:玄武湖总体介绍:玄武湖在城东北,东靠紫金山,南有鸡笼山、覆舟山临钟山、富贵山,北有大红山,自东向西为明代城墙,湖岸枕山绕城,绵延二十多公里,其中水域3.68平方公里。
玄武湖属于城市天然小型浅水湖泊,水面3.68平方公里,且周围有山,明城墙就在其内部,是南京地区植物最多,景观最好的公园。
风格类型:混合式植物景观分析原因:园内有明显的人工规那么的式的种植方法同时园内存在着原本的植物景观跟树木景观。
附:一张自然景观一张规那么式景观具体分析:园内造景有很多的手法与样式,包括一列直线状,附图一列曲线状,附图,二行直,附图,环状植,附图,围植,附图,境栽,附图,自由栽植,附图,模纹栽植,附图通过这些手法园内的植物就很大程度上到达了和谐。
玄武湖核心的局部当然就是湖,所以整个公园都是围绕着湖进行选择搭配的,期间的道路选择也是沿湖而铺,所以植物的造景也必然以突出与映衬湖为中心。
按照,植物景观构成的区别,毫无疑问湖成为了园中的主景,其他的景观就是配景。
由于湖水的特殊作用,“倒影〞成为造园中极具魅力的地方。
四周景物反映水中形成倒影,使景物变一为二,上下交映,增加了景深,扩大了空间感,玄武湖公园内一座半圆洞的拱桥,变成了圆桥,起到了攻半景倍的作用。
HUL视角下南京紫金山-玄武湖片区发展策略

HUL视角下南京紫金山-玄武湖片区发展策略刘卿婧(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摘要:紫金山-玄武湖片区是南京十朝古都山水城市空间格局的典型代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山水林城传统格局被破坏,审美意境逐渐丢失,场所文化身份难以阅读。
引入“历史性城市景观”的理念作为规划途径,探讨山水空间在更广阔时空背景下的山、湖、林、城关系,并通过分析紫金山-玄武湖片区“层积性”“关联性”“演进性”的特点,提出历史叠套、山水嵌套、全域尺度、山湖融城等发展策略。
关键词:历史性城市景观;紫金山-玄武湖;公共空间中图分类号:TU984.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3)24-0118-030引言南京市的紫金山-玄武湖片区,总面积34.91km2,片区内文化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场地山湖相依、雄秀兼具,是彰显中国山水审美哲学、南京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独特山水格局的典型区域。
但由于城市化建设及人口扩张,山水陵城的历史格局与城市发展出现越来越多的矛盾,场地面临传统山水格局被破坏,紫金山-玄武湖周边山水景观轴线被城市建设阻断,山湖相望却相离,审美意境丢失,场地原本丰富的文化内涵带来的场所身份很难被阅读。
因此,历史城市如何平衡历史文化价值与现代城市发展是我国当前历史城镇保护与规划的主要难题[1]。
“历史性城市景观”基于自然地理脉络及历史时空演替的关系,为历史城市保护与发展提供了的独特的视角。
1历史性城市景观理论的内涵、特征与方法1.1内涵针对城市化背景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应对历史城市在发展问题下遇到的挑战,于2011年发布了《关于历史性城镇景观的建议书》(《Recommendation on th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简称《HUL建议书》),《HUL建议书》将“历史性城镇景观”定义为文化和自然价值及属性经过历史层层积淀而产生的城市区域,它超越了“历史中心”或“整体”的概念,包括更广泛的城市背景及其地理环境[2]。
玄武湖风景区景观规划-董帅

认识与理解风景区景观规划——以玄武湖风景区为例院(系)名称艺术设计专业名称环境艺术设计(景观一班)学生姓名董帅指导教师赵克让老师学生学号090180047二零一二年十二月玄武湖区位分析浩荡长江,自西南向东北,进入南京境内,受到宁镇反射弧地质构造的弯折,急转向东,形成一个大转弯,南京就位于这个大转弯的顶端,主城在江南,跨江而立。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南京成为距离中原最近的滨江城市。
自古以来,舟楫车驿之利,使南京成为大江南北的要津、山海东西携手的重镇,连结起中国的南方与北方、东部与中西部。
玄武湖概况1、面积及划分。
玄武湖属于城市天然小型浅水湖泊,水面3.68平方公里。
湖区被五洲和湖堤分成北湖(东北、西北)、东南湖、西南湖三个湖区,其面积分别为:北湖1.2466平方公里、东南湖1.4466平方公里、西南湖 0.654平方公里,另外情侣园、花卉园一带尚游少量水域。
2、湖水流域。
玄武湖流域汇水面积为26平方公里,主要入湖沟渠有七条,分别是南十里长沟、老季亭、香料厂、唐家山沟、紫金山沟、岗子村和西家大塘。
玄武湖北部通过护城河与外金川河相通,护城河建有和平大沟闸和小北门闸,南部通过武庙闸、太平门闸分别与珍珠河、九华山沟、香灵寺沟相连,西部通过大树根闸与内金川河主流相连,使玄武湖水位处于人工控制之下。
3、湖水水位。
目前,玄武湖最高水位11.15米,最低水位9.8米,常水位10.00 --10.20米,控制水位,汛期 10.30米,平时 9.80-- 10.20米。
经勘察揭示的湖水深度,湖水最浅 0.3米,主要分布于湖的周边及绿岛近岸,湖水最深为2.3米,一般深度为 1.6-- 1.8米,大多分布于湖水域的中间开阔地带。
功能特征南京属于我国现代植物资源最丰富、植物种类最繁多的地区。
而且山丘、河湖兼备,气候温和,野生动物资源素称丰富,其动物种类足以代表长江中下游地区。
根据自然条件和植物分布的特点,南京市在江苏省的植物分布区划上,属于长江南北平原丘陵区,是落叶阔叶林逐步过渡到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的地区。
南京市玄武湖景观区总体规划规划

南京市玄武湖景观区总体规划规划南京市玄武湖景观区总体规划·规划部分·前言玄武湖景观区总体规划的规划部分,是第一部分策划部分的延续与具体落实。
本规划同时从生态保护、人文资源发掘、风景建设、旅游开发这四个角度出发,吸取了众多专家、学者、领导和专业规划设计人员的意见建议以及项目规划设计组多年全国范围的同类项目的规划设计经验教训。
从更为宏观的层次上对玄武湖进行策划规划,由外到内地对玄武湖及其周边相关区域进行规划和控制。
目前为止进行了二轮方案的制作,每一轮又同时列出了二到三个方案,以便比较和研究;规划过程中,方案先后经过二次的讨论、评审会(2001年5月10日第一次、2001年6月12日第二次),根据2001年6月12日第二轮评审会专家意见,进行了第三轮的调整与深入。
第一章基础资料与现状概况一、图纸资料1、玄武湖景观区地形图1:50002、"五洲地形图1:5003、"玄武湖景观区航片1:1004、"情侣园地形现状总平面图1:20005、"游乐园现状图1:5006、"药物园植物配臵图1:5007、"花卉园绿化总平面图1:5008、"和平大沟平面图1:25009、"玄武湖供水系统图10、"玄武湖电讯系统图11、"湖底隧道两端道路规划图12、"南京市旅游地图二、自然与资源条件(一)地理区位南京市简称宁,又名金陵。
位于北纬32°,东经118."7°,在中国大陆东南部,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
南京总面积6500多平方公里,人口500多万,其中市区面积860多平方公里,人口300万。
1949-1952年南京曾一度为新中国的中央直辖市,1952年以来是江苏省省会。
辖区跨长江南北两岸,包括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江宁七个城区,雨花台、栖霞、浦口、大厂四郊区,以及江浦、六合、溧水和高淳等市、县。
南京市玄武湖公园景点介绍

南京市玄武湖公园景点介绍
玄武湖公园是南京市最大的公园,位于市中心,占地面积约250公顷,其中水面约140公顷。
玄武湖原名叫西沼,因古代帝
王常到此举行“玄武门之变”而得名。
玄武湖有南、北二湖。
南、北二湖之间有石桥相通,二湖之间有水阁长廊相衔,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湖岛美景。
玄武湖公园有“六朝胜迹”之称。
自汉至唐为“乌衣巷”,
自宋至清为“玄碧轩”;明初称“玄武湖”,永乐年间建成大内“玄武门”;清乾隆以后称“玄武”。
玄武湖公园始建于明太祖洪
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是明、清两代皇家园林。
玄武湖的湖面很宽阔,沿湖两岸修建了长达14公里的湖堤
和东、西、南三面的护城堤,将整个湖面分割成9个小岛。
岛上
有30多座建筑和园林景观。
湖岸线长达2公里多,最长处有
1.63公里。
湖中有九座古塔掩映在绿树丛中,其中最古老的是
明初所建的六角形五级木塔。
玄武湖公园的历史悠久,是我国南方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最大的一处风景园林。
—— 1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玄武湖景观区总体规划规划部分前言玄武湖景观区总体规划的规划部分,是第一部分策划部分的延续与具体落实。
本规划同时从生态保护、人文资源发掘、风景建设、旅游开发这四个角度出发,吸取了众多专家、学者、领导和专业规划设计人员的意见建议以及项目规划设计组多年全国范围的同类项目的规划设计经验教训。
从更为宏观的层次上对玄武湖进行策划规划,由外到内地对玄武湖及其周边相关区域进行规划和控制。
目前为止进行了二轮方案的制作,每一轮又同时列出了二到三个方案,以便比较和研究;规划过程中,方案先后经过二次的讨论、评审会(2001年5月10日第一次、2001年6月12日第二次),根据2001年6月12日第二轮评审会专家意见,进行了第三轮的调整与深入。
第一章基础资料与现状概况第一节图纸资料1.玄武湖景观区地形图1:50002.五洲地形图1:5003.玄武湖景观区航片1:100004.情侣园地形现状总平面图1:20005.游乐园现状图1:5006.药物园植物配置图1:5007.花卉园绿化总平面图1:5008.和平大沟平面图1:25009.玄武湖供水系统图10.玄武湖供电系统图11.湖底隧道两端道路规划图12.南京市旅游地图第二节、自然与资源条件(一)地理区位南京市简称宁,又名金陵。
位于北纬32°,东经118.7°,在中国大陆东南部,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
南京总面积6516多平方公里,2000年人口600多万,其中主城区面积243平方公里,2000年人口258万。
1949-1952年南京曾一度为新中国的中央直辖市,1952年以来是江苏省省会。
辖区跨长江南北两岸,包括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六个城区,雨花台、栖霞、浦口、大厂四郊区,江宁区部分乡镇以及江浦、六合、溧水和高淳等市、县。
浩荡长江,自西南向东北,进入南京境内,受到宁镇反射弧地质构造的弯折,急转向东,形成一个大转弯,南京就位于这个大转弯的顶端,主城在江南,跨江而立。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南京成为距离中原最近的滨江城市。
自古以来,舟楫车驿之利,使南京成为大江南北的要津、山海东西携手的重镇,连结起中国的南方与北方、东部与中西部。
玄武湖在城东北,东靠紫金山,南有鸡笼山、覆舟山临钟山、富贵山,北有大红山,自东向西为明代城墙,湖岸枕山绕城,绵延二十多公里,其中水域3.68平方公里。
目前是国家级钟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北临龙蟠路,西有中央路,东南接太岗路,南临北京东路。
玄武湖枕山环城,山、水、园、林、城浑然一体。
(二)气候条件南京市气候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处于季风环流控制之下,季风显著,四季分明。
由于地处亚欧大陆之东部,虽距离海洋仅有300公里,但海洋性并不明显,冬夏温差比较显著。
冬季受欧亚大陆气团的影响较深,为西伯利亚高压控制,多偏北风,天气晴朗、寒冷、干燥。
夏季欧亚大陆气温急剧升高,成为低压区,多东南风,天气炎热,雨水充沛。
春、秋两季是冬、夏交替过程中的季节,春季多东北-东风,秋季干燥凉爽。
南京近七十五年和近三十年来的有关气象资料列表如下,据此可知玄武湖一年四季的温度范围。
项目年1月4月7月10月平均气温15.4 2.3 14.8 27.9 17.1 平均最高气温20.3 6.9 20.1 32.3 22.6 平均最低声温11.4 -1.5 10.2 24.4 12.7极端最高气温43.01934年7月13日21.01972年1月22日35.01927年4月29日43.01934年7月13日36.21929年10月8日极端最低气温-14.01955年1月6日-14.01955年1月6日-0.61925年4月5日16.51923年7月4日-0.41926年10月31日项目年1月4月7月10月平均气温15.3 2.0 14.8 28.0 16.9 平均最高气温20.2 6.8 20.0 32.2 22.3 平均最低声温11.4 -1.6 10.4 24.7 12.5极端最高气温40.71959年8月22日21.01972年1月22日34.01953年4月28日39.71978年7月7日33.11964年10月4日极端最低气温-14.01955年1月6日-14.01955年1月6日-0.21960年4月1日16.81967年7月6日6.21966年10月29日注:南京属于亚热带气候。
据江苏省气象局一九九一年八月提供的资料,玄武湖常年气温要比市区低1-2摄氏度。
这是因为:在夏季,由于玄武湖大面积的湖水吸收了空气中的热量,众多的绿化植物也在起着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在冬季,又由于玄武湖本身湖面广阔,而东北方向没有高大的障碍物与建筑群,所以冷空气能长驱直入。
(三)水文水质1、面积及划分。
玄武湖属于城市天然小型浅水湖泊,水面3.68平方公里。
湖区被五洲和湖堤分成北湖(东北、西北)、东南湖、西南湖三个湖区,其面积分别为:北湖1.2466平方公里、东南湖1.4466平方公里、西南湖0.654平方公里,另外情侣园、花卉园一带尚游少量水域。
2、湖水流域。
玄武湖流域汇水面积为26平方公里,主要入湖沟渠有七条,分别是南十里长沟、老季亭、香料厂、唐家山沟、紫金山沟、岗子村和西家大塘(已暂时接入武庙闸排往珍珠河)。
玄武湖北部通过护城河与外金川河相通,护城河建有和平大沟闸和小北门闸,南部通过武庙闸、太平门闸分别与珍珠河、九华山沟、香灵寺沟相连,西部通过大树根闸与内金川河主流相连,使玄武湖水位处于人工控制之下。
3、湖水水位。
目前,玄武湖最高水位11.15米,最低水位9.8米,常水位10.00 --10.20米,控制水位,汛期10.30米,平时9.80-- 10.20米。
经勘察揭示的湖水深度,湖水最浅0.3米,主要分布于湖的周边及绿岛近岸,湖水最深为2.3米,一般深度为1.6-- 1.8米,大多分布于湖水域的中间开阔地带。
4、污染状况。
玄武湖流域污染源分点源和非点源两大类,点源污染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非点源污染包括地表径流、湖面降水和湖中沉淀物的营养释放。
其中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地表径流通过南十里长沟(汛期玄武湖滞洪时部分污水进入,约占其总量的45%)、老季亭、香料厂、唐家山沟、紫金山沟和岗子村沟进入玄武湖。
玄武湖污染总排污量为2527万吨/年,其中生活污水占总排水量的20.7%,工业废水占18.8%,地表径流占47%,其他非点源占13.5%,耗氧总量为2168.9吨/年,其中生活污水耗氧量占57.5%,工业废水耗氧量26.80%。
近年来,经过清淤和综合整治,玄武湖水质有大幅度的改善。
(四)地质地貌玄武湖的形成,其原因有多种说法,主要观点如下:1、是断层破碎带和黄马青组页岩,经风化侵蚀形成的天然湖泊。
玄武湖附近有钟山逆掩断层、天堡城断层、富贵山断层、太平门断层四大断裂。
玄武湖低地经过四个阶段而形成:(1)钟山逆掩断层发生,将黄马页岩带到。
(2)天堡城断层发生,使页岩上的石黄砾岩不复相接。
(3)富贵山断层发生,将天堡城断层西侧页岩上的石典砾岩切去,使前者听任剥蚀,而天堡城断层东侧则不受影响。
(4)太平门断层发生,将其西侧下投,玄武湖低地成立。
前三次断层与玄武湖低地的形成是间接关系,第四次则与低地形成有直接关系。
因此,它是剥蚀与陷落综合而成的。
这些低地接受了来自四周山上冲下来的流水,而低地又不断缓慢下沉,终于蓄水成为湖泊。
2、是长江河曲变化而成。
持此观点者认为:1、玄武湖为火成岩侵入体的部位,经水浸湿,尤易风化,成低洼地。
它同莫愁湖一样为长江河曲变化而成,两湖只隔一城区,原是相连的。
2古玄武湖原是长江的古河床,是江水长期冲刷切割出来的。
3、玄武湖是古长江遗留下来的“牛轭湖,”即由于江水的截弯取直作用而造成,类似套在牛脖子上的半月形木轭状的湖泊。
3、是长江支流古秦淮河故道的产物。
本世纪七十年代,根据大量钻孔资料证实:确实存在一条贯南京城南北的古秦淮河故道。
这条故道通过北极阁--九华山垭口,经玄武湖折向西北,再经模范马路、福建路中段,沿金川河方向入长江。
北极阁--九华山垭口的沉积物与玄武湖西北洼地的沉积物均与古秦淮河的沉积物相同,即可证实。
断层、火成岩体的风化物的搬运、沉积的动力也应是古秦淮河,而不是长江。
钻孔资料还说明:玄武湖曾经两度为河湖环境更替,最后沼泽化。
湖形成初期,湖区堆积了河流相砾石层,河床北高南低,起伏不平,沉积砂质粘土,水深增加,形成稳定的湖泊环境,后来水流又变浅,沉积薄层的砾石层与带棱角砾石。
最上部又呈砂质粘土层,说明水流又趋稳定,又一次成为湖泊环境。
最后沼泽化,形成泥炭。
4、是既有断层基础形成的低地,又有一水通江。
以上四种观点至今未能取得一致意见。
但多数人不同意第二种说法,认为玄武湖四周岗地较高,洼地不宽,长江无从流入,也无从流出。
湖底的地质构造与长江江底的情况也不一样。
玄武湖的地质构造:表土层下,还有砂砾层,细沙、粉砂和粘土层、泥炭层,总厚度不超过40米。
湖底的地质构造与洲的地质构造基本相同,由于一方面,湖底水草多年蔓生滋长,腐植物沉淀;另一方面,湖草生长后,更有助于山水沙泥的沉积,使湖身的淤泥加速增厚。
这种情况以湖的东北部为甚。
据建国初期的一个调查,湖底淤泥厚度为1公尺,之后才是厚泥层、砂砾层等。
(五) 土地资源玄武湖的土壤总的来说,质地较好,多以破粉土为主,粉壤土次之(中国制)。
其次土壤的PH值多数大于7,中性偏碱,少数呈微酸性。
须指出的是,PH值为7.5-8.3的土壤多为后天造成,是因为园内基建过程中强碱性的建筑材料污染所致。
第三,由于土壤质地较好,其含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的量都较丰富,园内适宜种植多种花草树木但须注意科学的管理,比如对浅层偏碱性土壤的改造、水肥的合理施用等,这样才能使各种园林植物生长良好,为优美景观的形成奠定基础。
(六)生物资源概况南京属于我国现代植物资源最丰富、植物种类最繁多的地区。
而且山丘、河湖兼备,气候温和,野生动物资源素称丰富,其动物种类足以代表长江中下游地区。
根据自然条件和植物分布的特点,南京市在江苏省的植物分布区划上,属于长江南北平原丘陵区,是落叶阔叶林逐步过渡到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的地区。
长江两岸丘陵山地普遍分布着马尾松林;全区常见麻栎、拴皮栎、枫香、化香、糯米椴等落叶阔叶林,并由此向南,逐步增加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如青刚栎、苦槠、冬青、石楠等;灌木种类繁多。
境内无高山。
植物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不明显,通常山坡下部和沟谷以阔叶林为主,山坡中部以上以针叶林为主;丘陵山地凡尚无林木分布的地方,大都分布以黄背草或枯草占优势的草木植被。
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尤以宁镇山地最著。
南京地区开发较早,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以使区域内典型的原生自然植被不复存在,而为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