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油罐区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加油站加油区及储油罐区安全监控制度范文

加油站加油区及储油罐区安全监控制度范文1.引言安全监控制度是保障加油站加油区及储油罐区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文针对加油站加油区及储油罐区的安全监控制度,从制度的建立、培训与考核、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以及应急处置等方面进行论述,以确保加油站加油区及储油罐区安全的持续有效。
2.制度的建立2.1安全监控制度的目的与意义加油站加油区及储油罐区具有易燃与易爆的特性,安全监控制度的建立可以提前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加油站及周边公共安全。
2.2制度内容(1)加油区监控:设立加油区监控摄像头,实时监测加油区情况,并进行录像存档,用于备案和事后分析。
(2)储油罐区监控:安装监控摄像头,对储油罐区进行全天候监控,确保无人可疑行为进入。
2.3制度的执行(1)指定专人负责监控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2)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控计划,定期对监控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其准确可靠。
(3)设立监控指示牌,提醒工作人员和加油站客户存在监控设备,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
3.培训与考核3.1人员培训(1)新员工培训: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加油站安全规章制度、监控使用方法和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培训。
(2)定期培训: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加油站安全意识培训以及相关运营技能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
3.2考核机制(1)利用监控记录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督促员工遵守加油区和储油罐区的安全规章制度。
(2)建立考核记录,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应急处置能力等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4.设备的维护与管理4.1设备维护(1)定期检查:每日对加油区及储油罐区监控设备进行外观和功能检查,并及时更换故障设备。
(2)定期清理:对监控摄像头进行清理、除尘、防止监控画面模糊影响监控效果。
4.2设备管理(1)设立监控设备管理台账,记录设备的购置、巡检、维修等情况。
(2)制定设备管理制度,明确每个岗位的责任和权限。
5.应急处置5.1应急预案(1)建立紧急情况处理预案,包括火灾、泄漏等事故的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
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SHT3007-2007

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SHT3007-2007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化工行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
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储运系统罐区是非常重要的设施,其安全性、经济性以及环保水平至关重要。
为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制定了《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SHT3007-2007》,该标准从多个方面规范罐区设计,以确保其安全化、稳定化和经济化。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储运系统罐区的设计,包括罐场、管线、泄漏防范、防雷防静电等,适用于石油、化工、油气储运等行业的相关企业和单位。
罐区基本要求地基处理在罐区土地基础工程中,必须进行地质勘探、分层取样、室内各种分析试验。
当地基承载能力不足时,应设计加固措施,并采用适当的地下基础结构。
罐底及罐壁罐底应设置防腐层,并按照设计标准进行验收验收。
罐壁采用碳钢或不锈钢,并应符合标准。
防护措施罐区应设有适当的泄漏监测装置、泄漏保护装置和泄漏应急措施。
同时,还应采取防雷、防静电、消防等措施。
布置和间距罐区布置应合理,应避免密集堆积。
罐区储罐间距应符合标准。
其他要求罐区应设置安全出口、防爆照明、通风等设施,并需要采用与地质环境、罐区及周围区域生产先进的消防设备。
管道规范管道选择应该根据储存液体的性质、储量、储存、运输和操作的特点,选择正確的管道并采用适当的隔热材料。
管道设计管道设计应符合相关标准,并应根据所需的输送容量、流量、压力和沿线系数,进行合理设计。
泄漏防护在管道设计中应考虑防止泄露,应根据不同的液体特性和油脂状态,选用不同的防护措施,通过配置泄漏报警系统,按照灾害等级的要求,分类配置墙类、隔离带、沟渠等防护措施。
泄漏防范规范搅拌盘设计应选用适当的材料和尺寸,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选用合适的搅拌器,确保搅拌盘的稳定性、可靠性、耐腐蚀性。
防泄设备应按照相关标准配置泄漏监测装置、泄漏预警器和泄漏处理设备,确保漏油量小,污染小,处理方便。
废水处理应按照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使用高效的废水处理设备,确保废水经过预处理后合格排放。
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要求规范SHT3007-2007

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储罐的选用、常压、低压和压力储罐区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的液体物料(包括原料、成品及辅助生产物料)储运系统地上钢制储罐区的新建工程设计。
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本规范不适用于液化烃的低温常压储罐区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面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歌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50074 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SH3022 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技术规范SH3063 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监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74 石油化工钢制压力容器SH/T3036 液化烃球形储罐安全设计规范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一般规定3.1罐区的布置应遵守下列原则:3.1.1原料罐区宜靠近相应的加工装置;3.1.2成品罐区宜靠近装车台或装船码头;3.1.3罐区的位置应结合液体物料的流向布置;3.1.4宜利用地形使液体物料自留输送;3.1.5性质相近的液体物料储罐宜布置在一起。
3.2可燃液体的储存温度应按下列原则确定:3.2.1应高于可燃液体的凝固点(或结晶点),低于初馏点;3.2.2应保证可燃液体质量,减少损耗;3.2.3应保证可燃液体的正常输送;3.2.4应满足可燃液体沉降脱水的要求;3.2.5加有添加剂的可燃液体,其储存温度尚应满足添加剂的特殊要求;3.2.6应合理利用热能;3.2.7需加热储存的可燃液体储存温度应杜宇其自然点;3.2.8对一些性质特殊的液体化工品,确定的储存温度应能避免自聚物和氧化物的产生。
3.3可燃液体的储存温度可选用表1推荐值。
表1 可燃液体的储存温度推荐值可燃液体名称储存温度,℃原油高于凝固点10~15苯7~40对二甲苯15~40液化烃、汽油、其他芳烃、溶剂油、煤油、喷气燃料等≤40轻柴油≤50轻质润滑油、电器用油、液压油、重柴油40~60重质润滑油60~80润滑油装置原料油55~80重油(渣油)≤95或120~200沥青130~180石油蜡高于熔点15~20环氧乙烷-6~0环氧丙烷≤25丁二烯≤27苯乙烯5~204储罐选用4.1储罐容量4.1.1石油化工液体物料的储存天数,应符合本规范下列六条的规定。
石油化工罐区自动控制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

石油化工罐区自动控制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张华莎【摘要】介绍了石油化工储运罐区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从工程设计角度讨论了罐区特有的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库存量统计和信息管理是罐区特有的内容,从工程设计上考虑,罐区应配备相应的自动化仪表和储罐数据管理设备以实现罐容计算,提高罐区的控制和管理水平.特别介绍了储罐液位仪表和电动控制阀的通信连接方案及通信设备配置的注意事项,并给出了仪表接线的示例.阐述了罐区生产管理系统的结构、功能、各组成部分间的信号关系,列举了该系统应配备的基本硬件、软件,结合实际的罐区生产作业介绍了各软件的功能,提出了罐区自动控制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应遵循配置合理、功能齐全、层次清晰、管控兼顾的设计概念.【期刊名称】《石油化工自动化》【年(卷),期】2016(052)001【总页数】8页(P7-14)【关键词】石油化工罐区;罐区自动控制系统;储罐信号通信单元;电动阀通信单元;储罐数据管理单元;罐区生产管理系统【作者】张华莎【作者单位】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北京10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73近年来国内新建的石油化工厂储运罐区的自动化水平已经不仅局限于采用仪表测量加分散型控制系统(DCS),有些厂家还配有罐区生产管理系统。
将罐区的自动控制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与工厂信息管理系统结合起来,卓有成效地提高了储运系统的整体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实现了控制和管理的系统集成、数据共享、功能集成。
这是新建工厂储运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模式,也是老厂改造的方向。
储运罐区在自控工程设计之初就应对将来的自动控制水平、设备和技术的先进程度、生产运行的管理层次和模式等多方面充分考虑,明确定位。
本文针对工程设计的范畴,重点讨论在设计目标明确定位的基础上,如何合理配置自动化测量仪表,建立适用的测量基础,配备以DCS为核心的过程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实施罐区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和设计方法。
十几年前,国内炼油工业储运系统的自动化水平较低,自动测量仪表较少,配备的仪表精度不高,罐区过程控制和生产操作多采用小型控制仪或工业控制机。
储油罐区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硬 件 电路主 要有 传感 器 电路 、A / D转 换 电路 、单片 机 最小 系统 、 串 口通信 电路等模 块组 成 。硬件 电路 通过温 度 、湿度 、光强 和油 气浓 度各 自的测量 电路 ,各个 传感器把 所需要 的环境参 数采集并 经过 处理 , 送到 A / D转换器 。单片机 控制 A I D转换器将 其转换 为数 字信号 ,再通
、
系 统 总 体 框 架
运 放 具有 更好 的输入 失调 电压和 更低 的功耗 。T L C 2 2 5 2的输入 电压 . 4 - 5 V或 者 + 5 V和 G N D,供 电时 比较 方便 。为此 ,选 用 A n a l o g 公 司 的 仪 用放大 器 T L C 2 2 5 2作为放大 器。 3 . 数 据采集接 口电路 转换 数据 的传送 A / D转 换后 得到 的数 据应 及时传 送给 单片机 进 行
中 国化 工 贸 易
I 鑫 麓
~ 0 一 。 6 1 0 5 0 0 )
一
摘 要 :随着科技 的发展 ,特 别是计 算机技 术的广泛应用和迅猛发展 ,由传统的人工测量 开始逐 步向计 算机 智能监 测方向发展 。相 比较 而言 . 国外的储 油罐 区环境监测 系统性 能好 ,但其价格过高 ,远远超 出了我国广大用户的承受能力。而国内研制的 系统 大多计算精度低、稳定性和可靠性差。 l l 因此,研发 出符合我国 国情的储油罐 区环境监测 系统 ,不仅 可以保障石油库区的安全 生产 ,而且将加快石油行业的现代化 管理进程。
三 、 系 统 软 件 设 计
整个 系统 的 软件 设计 包括 两个 部 分 ,即下 位机 端 ( 单片 机端 程 序) 设 计与 上位 机 端( 计算 机端 ) 设计 。 下位 机程 序 是采 用 汇编 语 言编 写 , 它要 对各种 环境 参数 进行 采集 ,通过 串口通信 送到 上位 机 。上位机 程 序 除了 控制 上位 机 与用 户的 接 口外 ,还要 接 收来 自用 户 的操 作 指令 , 同时 ,接收和处 理下位机 传送过 来的数 据。上位机 程 序采用 L a b V I E W
重大危险源储罐区、库区和生产场所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

重大危险源(储罐区、库区和生产场所)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重大危险源(储罐区、库区和生产场所)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的监控项目、组成和功能设计等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储罐区、库区及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预警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本标准的使用者包括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管理等相关人员或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 18218 重大危险源辨识GB3836.1-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25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1762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GB50093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Y/T 6319 防止静电、闪电和杂散电流引燃的措施GB/T 8566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 8567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17681 易燃易爆罐区安全监控系统验收技术要求GB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l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17914 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 5083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 50074 石油库设计规范SH 3047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IEC61508 Functional safety of electrical/electronic/programmable electronic safety-related systemsIEC61511 Functional safety - Safety instrumented systems for the process industry sector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

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储罐的选用、常压、低压和压力储罐区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的液体物料(包括原料、成品及辅助生产物料)储运系统地上钢制储罐区的新建工程设计。
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本规范不适用于液化烃的低温常压储罐区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面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歌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50074 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SH3022 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技术规范SH3063 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监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74 石油化工钢制压力容器SH/T3036 液化烃球形储罐安全设计规范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一般规定3.1罐区的布置应遵守下列原则:3.1.1原料罐区宜靠近相应的加工装置;3.1.2成品罐区宜靠近装车台或装船码头;3.1.3罐区的位置应结合液体物料的流向布置;3.1.4宜利用地形使液体物料自留输送;3.1.5性质相近的液体物料储罐宜布置在一起。
3.2可燃液体的储存温度应按下列原则确定:3.2.1应高于可燃液体的凝固点(或结晶点),低于初馏点;3.2.2应保证可燃液体质量,减少损耗;3.2.3应保证可燃液体的正常输送;3.2.4应满足可燃液体沉降脱水的要求;3.2.5加有添加剂的可燃液体,其储存温度尚应满足添加剂的特殊要求;3.2.6应合理利用热能;3.2.7需加热储存的可燃液体储存温度应杜宇其自然点;3.2.8对一些性质特殊的液体化工品,确定的储存温度应能避免自聚物和氧化物的产生。
3.3可燃液体的储存温度可选用表1推荐值。
表1 可燃液体的储存温度推荐值可燃液体名称储存温度,℃原油高于凝固点10~15苯7~40对二甲苯15~40液化烃、汽油、其他芳烃、溶剂油、煤油、喷气燃料等≤40轻柴油≤50轻质润滑油、电器用油、液压油、重柴油40~60重质润滑油60~80润滑油装置原料油55~80重油(渣油)≤95或120~200沥青130~180石油蜡高于熔点15~20环氧乙烷-6~0环氧丙烷≤25丁二烯≤27苯乙烯5~204储罐选用4.1储罐容量4.1.1石油化工液体物料的储存天数,应符合本规范下列六条的规定。
石油储备基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石油储备基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一、项目背景石油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为了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将对石油储备基地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旨在确保项目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顺利推进。
二、项目概述石油储备基地建设项目位于XX省XX市,占地XXX亩。
主要包括储油罐区、输油管道区、处理设施区、配套设施区等。
该项目总投资XXX亿元,预计建设周期为X年。
三、环境影响评价分析3.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根据项目规模和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我们采用了专业气象模型进行风场模拟和污染物扩散模拟,确保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2 水环境影响评价该项目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用于设备冷却和污水处理。
我们通过调研水资源现状和项目用水需求,并分析了水源保护措施和废水处理方案,确保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3.3 噪声和振动影响评价在项目建设和运营阶段,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和振动影响。
我们进行了现场测量和模拟分析,制定了噪声和振动防治措施,确保项目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不受影响。
3.4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进行了周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迁徙路线等调查研究,制定了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确保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四、环境保护措施4.1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通过严格控制排放标准,使用低污染燃料和先进治理设备,降低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4.2 水环境保护措施建设高效节水系统,实施雨水收集和利用,配备先进的废水处理设备,确保项目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环境的保护。
4.3 噪声和振动防治措施采用减振、隔音等技术手段,设置噪声屏障和振动隔离装置,降低项目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噪声和振动影响。
4.4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意外事故和潜在的环境风险,确保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五、环境风险管理与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我们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确保能够及时应对并控制风险的扩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储油罐区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迅猛发展,由传统的人工测量开始逐步向计算机智能监测方向发展。
相比较而言,国外的储油罐区环境监测系统性能好,但其价格过高,远远超出了我国广大用户的承受能力。
而国内研制的系统大多计算精度低、稳定性和可靠性差。
因此,研发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储油罐区环境监测系统,不仅可以保障石油库区的安全生产,而且将加快石油行业的现代化管理进程。
关键词:环境监测储油罐区数据采集虚拟仪器
如今世界的油量需求越来越大,大量的油量储备是十分关键,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如何才能保证储油罐区的安全,如何才能让监控人员方便的对储油罐区的温度、湿度、油气浓度和光强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观测和报警显得特别的重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迅猛发展,由传统的人工测量开始逐步向计算机智能监测方向发展。
相比较而言,国外的油罐区安全监测系统性能好,但其价格过高,远远超出了我国广大用户的承受能力。
而国内研制的系统大多计算精度低、稳定性和可靠性差。
因此,研发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油罐区安全的环境监测系统,不仅可以保障石油库区的安全生产,而且将加快石油行业的现代化管理进程。
一、系统总体框架
硬件电路主要有传感器电路、a/d转换电路、单片机最小系统、串口通信电路等模块组成。
硬件电路通过温度、湿度、光强和油气
浓度各自的测量电路,各个传感器把所需要的环境参数采集并经过处理,送到a/d转换器。
单片机控制a/d转换器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再通过串口将数据送到上位机,由上位机对其处理。
二、系统硬件电路
本系统由传感器电路、微控制器、通信接口和上位机软件构成。
传感器输出的是就是表示环境参数的模拟量,经a/d、转换成数字量,再用8052单片机将数据通过串口送到计算机,计算机运用虚拟仪器软件对数据进行存储、显示、处理。
由于此设计由各个单元模块化组合,所以适合移植或构建到其它系统中,还可以根据需要修改子程序,灵活性较好。
此外,与labview相结合,达到了直观、方便的效果,实现了更多的功能。
1.单片机及传感器的选择
mcs-51系列单片机集成度很高,具有体积小、质量轻、价格便宜、耗电少等突出特点。
mcs-51系列单片机实现起来较简单,本设计选用at89s52单片机。
lm35是ns 公司生产的lm35 ,它具有很高的工作精度和摄氏温度线性成比例,可以提±1/ 4 ℃的常用的室温精度。
考虑到性能等方面的因素,所以选择温度传感器lm35。
hu-10s 温湿度模块的作用是将湿度传感器的非线性电阻信号转换为线性电压信号输出,方便使用。
考虑到成本问题,选用hu-10s 湿度传感器。
光敏电阻器一般用于光的测量、光的控制和光电转换(将光的变
化转换为电的变化)。
本设计光强的检测则采用光敏电阻,通过在不同光强下电阻值的变化来测量光强。
油气浓度传感器采用接触燃烧式气敏油气浓度传感器,该传感器以密封吸入方式达到防爆要求标准其检测元件是在铂丝绕成的线
圈上镀以氧化铝或者氧化铝与氧化硅混合而成的涂覆层,经一定温度烧结而形成的球状多孔体。
在氧化铝外表上敷有铂、钯等贵重金属作催化层,组装成气敏元件。
2.信号调理
tlc2252是ti公司先进的lincmostm工艺制造的运算放大器,具有满电源电压幅度(rail-to-rail)输出性能,同时比现有的cmos 运放具有更好的输入失调电压和更低的功耗。
tlc2252的输入电压±5v或者+5v和gnd,供电时比较方便。
为此,选用analog公司的仪用放大器tlc2252作为放大器。
3.数据采集接口电路
转换数据的传送 a/d转换后得到的数据应及时传送给单片机进
行处理。
数据传送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确认a/d转换的完成,因为只有确认完成后,才能进行传送。
可采用三种方式:(1)定时传送方式(2)查询方式(3)中断方式。
本设计使用的是第三种方式。
把表明转换完成的状态信号(eoc)作为中断请求信号,以中断方式进行数据传送,一旦确定转换完成,通过指令进行数据传送。
4.串口通讯通信接口电路
串行通信接口电路一般由可编程的串行接口芯片、波特率发生
器、eia与ttl电平转换器以及地址译码电路组成。
通过串口通信电路,实现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的联系。
三、系统软件设计
整个系统的软件设计包括两个部分,即下位机端(单片机端程序)设计与上位机端(计算机端)设计。
下位机程序是采用汇编语言编写,它要对各种环境参数进行采集,通过串口通信送到上位机。
上位机程序除了控制上位机与用户的接口外,还要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指令,同时,接收和处理下位机传送过来的数据。
上位机程序采用labview来编写,完成读取下位机采集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实时显示、存储、处理与分析等。
四、结论
本系统设计以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设计了数据采集硬件电路和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软件部分,同时,分别应用汇编语言和基于labview软件开发平台的 g (graphics language ,图形化编程语言)语言进行下位机和上位机的编程,通过不断地修改和调试,实现了单片机端和 pc端的串口通信,实现了对数据的采集、显示、分析处理以及存储等。
本设计对储油罐区环境监测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案,实现了对储油罐区温度、湿度、油气浓度和光强环境的有效监测,大大提高了储油罐区安全性。
此系统还具有适应性强,即投即用,简单、方便、经济、可靠等多个特点,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梅丽凤,王艳秋,张军.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9-32.
[2] 李玉梅.单片机原理的应用设计.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56—144
[3]麦山,皮佑国. 基于单片机的协议红外遥控系统[j]. 电子技术, 1998,(05) .
[4]潘浩,李洪彪,张朝晖. 一种基于rs485总线的远程数据通信系统[j]. 仪器仪表学报, 2003,(s1).
[5] 陈锡辉.labview 8.20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李宁旭,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重庆石油分公司安全数质量处计量主管,助理工程师,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唐顺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重庆石油分公司安全数质量处副处长,工程师,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油气储运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