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 第二章
产业经济学2教程

第二节 企业性质的生物学研究
二、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企业在其整个生命期内,无时无刻不在与
其所在环境进行各种交流(包括实物交流 和信息交流),并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具备主动与环境 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是所在环境中的一 个积极的生命体。
第二节 企业性质的生物学研究
第一节 企业性质的经济学研究
二、关于企业是一种特殊治理关系的研究 *市场治理:适合于偶尔发生和重复发生的非
专用性交易。 *三边治理:适合于偶尔进行的混合型和高度
专用型交易。 *双边治理:适合于重复发生的由混合和高度
专用性投资支持的交易。 *一体化治理:适合于重复发生的由混合和高
度专用性投资支持的交易。
*科斯认为,企业的本质特征是对价格机制 的取代——即企业内部企业主的决策替代外 部资源配置作用,并同样实现对资源的配 置。
第一节 企业性质的经济学研究
一、关于企业是资源配置主体的研究 交易成本解释: *为什么会出现企业?——交易成本假设 *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又称为交易费
用) 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完成一笔交易时, 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 易相关的成本,包括信息成本、交易谈判 成本和达成合同的成本等。
第一节 企业性质的经济学研究
一、关于企业是资源配置主体的研究 交易成本解释: *企业产生的原因在于市场交易成本大于企
业组织成本,企业的产生取代了市场上价 格机制对生产要素的调节,而代之以企业 内部的组织协调——“看得见的手”取代 “看不见的手”。
第一节 企业性质的经济学研究
一、关于企业是资源配置主体的研究 可剥削租金解释: *本杰明·克莱因等人在认可科斯从交易、协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讲解

i 1
CRn为某行业中前n家最大企业的有关数值的 行业比重,通常取n=4或n=8。
绝对集中度指标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2)相对集中度
相对集中度是反映产业内所有企业的规模分布的集中 度指标。
洛伦茨曲线,最初用于收入分配研究,后来被借用来 分析产业中企业规模分布的不均匀程度。
基尼系数= 对角线与洛伦茨曲线间 的面积 = A 对角线以下的三角形面 积 A B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学习目标 读完本章,你需要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
1、了解“马歇尔冲突”的含义。 2、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3、“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的含义和“哈佛学派” 的政策主张。 4、“芝加哥学派”的政策主张及其理论依据。 5、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含义。 6、新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特征。 7、新奥地利学派关于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主张。 8、市场结构、集中度、市场势力、市场绩效的衡量方 法。
2
(Xi X)
i1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H 指数将等于0;在完全垄 断条件下,H指数将等于1;如果市场中所有n家 企业规模都相等,H指数将等于1/n;当n=1时, H指数等于1。
一般来说,n值越大,H指数越小。
2、市场势力的衡量
(1)勒纳指数 L P MC
P
L在0-1之间变动,数值越大表明垄断势力 越大。勒纳指数实际上是计量价格偏离边 际成本的程度,价格越是高于边际成本表 明垄断势力越强。
一、“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在产业组织理论上两大特点: 一是昄依新古典经济理论 二是认为政府无须干预市场机制的运作 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
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 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 德穆塞次等人批驳哈佛学派的“集中度一利润率” 假说 ,是“效率主义者” 。 该学派修改了由贝恩创设的进入壁垒理论。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ppt课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第二节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成因
4.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 大企业一次性大批量购进原材料、零部件等生 产要素,可以比多次小批量进货节省交易费用,还 可以享受较大的批量折扣;而大规模的产品销售则 有利于提高广告等促销活动的经济效益,降低单位 产品的促销费用;同时,只有大规模的产品销售, 才可能在各地设立企业的销售服务中心,以提高产 品销售效率,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第二节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成因
5.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
企业的市场范围扩大,有利于降低单位运输成 本,若设R为企业的市场半径,лR2这一圆形区域就 是企业的市场范围,圆心到圆周的运输距离为R,则 在市场范围扩大4倍时,运输距离只扩大2倍。此 外,大批量运输还有利于取得整车运输的经济性。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第二节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成因
3.研究与开发的扩散效应 企业一项研究开发技术的成果往往可以用于多 种产品的生产,从而有利于扩散研究开发成果,大 大降低单位产品所分摊的研究开发成本。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PPT课件

LMC LAC
(2)
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
B P
P1
A
0
产量
2. 企业最佳生产范围的决定
企业投入要素存在多用性,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即使在最佳规模下
组织生产,也不一定能够充分利用全部要素。
(1)规模经济:单一产品 生产成本
(2)范围经济:两种产品 生产成本
(1)新古典企业理论假定条件与现实的差距 (2)未能有效解释市场与企业的替代性问题 (3)忽视企业追求规模的非技术性需要
(一)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
竞争机制是能给予各种资本主义经济问题最优解的组织形式,是市场
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竞争活力是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
展的前提。
亚当·斯密,最先从体系上对竞争机制予以阐述。“看不见的手”就
是由竞争的力量来自发决定的价格体系。
不干预政策
完全自由竞争
帕雷托最优
(二)“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
(2)阻止进入定价(限制性定价) ①短期限制性定价
寡头垄断市场,价格定在足于获得利润又不至于引起新企业进入。 ②动态限制性定价 ➢在长期内确定价格(或产量)来减少或消除招致新企业进入它所 在市场的动因。 ➢ 先高价,后低价
2.非定价竞争行为
(1)广告行为 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①广告与产品差异; ②广告与进入壁垒。
完全相等; 当基尼系数趋向1时,企业的规模分布越来越不均等。 4.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平方和
1.企业规模 企业自身追求规模扩展的动机 技术进步 政策和法律 2.市场容量
2.产品差异化
(1)含义
指企业在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 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区别开 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产业经济学 第二章 产业经济学理论渊源与分析框架

产业经济学分析框架的拓展
(二)新奥地利学派及其理论主张
20世纪70年代在米塞斯(L.Mises)和哈耶克(F.A.Hayek)等人提出的经 济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产业经济学流派。 完全否定新古典主义关于市场运行的完全竞争理论 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强烈反对政府干预,抨击行政垄断。 关于市场是分散的知识、信息的发现和利用过程,强调在市场的动态竞 争过程中企业家及其创新精神对实现经济绩效的重要作用,重视经济现 象背后的道德和文化基础,这些观点和分析有其重要的理论价值。
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
20世纪30至40年代是现代产业结构理论的 形成时期。这时期对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做 出突出贡献的主要有费歇尔、克拉克、赤松 要和库兹涅茨等人。
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
产业结构理论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此时期对产业 结构理论做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包括里昂惕夫、库兹涅茨、刘易斯、赫 希曼、罗斯托、钱纳里、希金斯和一批日本学者等。
干春晖等在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基础 上,构建了关于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模型,进 而探讨了二者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江小涓认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是我国产业结构中较为突出 的问题之一。
第三节
产业关联理论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产业布局理论的渊源与发展
产业关联理论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萌芽阶段
中国有关产业结构的研究
中国的研究者通常是在西方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 实际进行实证分析。
林毅夫采纳了“旧结构主义”关于经济发展的本质是产业 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的过程这一观点。林毅夫将市场和政府的 作用结合起来,提出了“增长识别与协调”(Growth Identification and Facilitation)六大步骤。
产业经济学 第二章 规模经济

第二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产业组织要讨论企业与企业间的关系,就必须理解企业的选择,结构行为与绩效的关系为什么不同的企业会形成垄断竞争?对于结构问题的切入点,就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一)企业性质的理论梳理一.企业的界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以盈利为目标,直接组合和运用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经营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依法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存在背景:市场经济条件;(非市场条件下,计划经济,缺乏企业的独立性-命令指令是纵向的,生产单元是中央政府命令的执行者-也不存在产业经济问题;市场经济,价格确定是横向的,是企业的个人选择与演化)——经营目标:利润最大化;(目标其实是值得商榷的,有可能是产量最大化/销量最大化(市场占有率-单个产品给企业的收益是一样的)/利润最大化(考虑到成本和收益的落差-但可能会损害其他企业利益)/利益相关者最大化即价值最大化(多个利益相关者-股东、职业经理人、雇员、消费者、各类债权人、社区环境-价值最大化)【但如果是利润最大化中的长期利润,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和追求价值最大化是一致的】——运行前提:组合生产要素;(一定要有一种要素,土地资本或者无形的技术,如果没有这些要素的组合,就不存在【组织】是最重要的,企业能够获得要素,并且能够实现核心要素、进行组合TFP)——运行基础:自主性、独立性——角色定位:法人实体或市场竞争主体(竞争主体:收益风险对称,都是企业自身的)【慈善机构做企业企业做慈善】二.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新古典经济学(1890年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形成的微观经济学分析传统以来)主要从技术角度对企业进行研究。
即将企业理解为生产函数,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是描述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品产出量之间数量关系的函数式。
一般表示为:Q=f(X1 ,K, Xn)这是不完整的,没有触及企业的本质,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三.现代企业理论R.Coase (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 ”的发表,标志着现代企业理论的开始。
产业经济学 第二章讲解

五、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引进和发展
• • • • 我国经济理论界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 对我国产业组织现状缺乏系统研究; 对产业组织理论和产业组织政策的相关研究比较薄弱; 对流通产业和基础设施产业等的产业组织问题的研究还有许多 “空白点”; • 还没有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
第三节 产业经济学研究领域
产业组织理论是以具体的特定产业作为研究对象的,着 重研究产业的规模经济,产业内部企业间的竞争与垄 断关系,以谋求规模经济与市场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 效竞争。。 “三次产业分类法”: 第一产业的属性是取自于自然,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 业、狩猎业、渔业和林业,即“大农业”; 第二产业则是加工取自于自然的生产物,主要包括制造 业、建筑业,通常还包括采矿业和煤气、电力、自来 水供应等自然垄断产业; 第三产业则是创造无形财富的部门,主要包括商业、金 融保险业、运输业和服务业。。
企业的兼并行为会直接影响产业内企业的数量和规模; 企业的创新和广告活动也会提高新企业进入产业的壁垒; 企业的掠夺性订价战略行为也可用作迫使竞争者退出市场 的武器。这些都会影响原来的市场结构。
从短期(或静态)看,市场结构不会有很大变化,因 此,在特定的市场结构下就有特定的市场行为,这 种市场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市场绩效,它们之间存在 因果关系。 从长期(或动态)看,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 效都会发生变化,而且,市场结构的变化可能主要 是由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引起的。这说明市场行为 和市场绩效对市场结构会产生反作用。
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 “ 市 场 结 构 ( structure ) - 市 场 行 为 ( conduct ) - 市 场 绩 效 (performance) • “结构-行动-绩效”分析范式 结构:企业数目、产品差异程度、成本结构等 行动:企业的定价、产出、广告、投资、研发等 绩效:利润率、价格与边际成本比率、产品多样性、创新率等 • 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 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 • 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产业 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产业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产业组织理论懂得一个主题是,一个产业 的企业规模和 数量是与规模报酬程度相关的。因而探讨一下在完全经济 的市场条件下生产单一产品的汗液(或市场)均衡和厂商 最优规模是如何决定的。这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不同 的情况: 1.短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 2.长期行业均衡的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
(二)现代企业理论 为了克服新古典企业理论的不足,科斯把交易成本的概 念引入经济分析,将生产的制度结构纳入经济理论,提出并且 讨论了什么是企业的基本特征、为什么是时常经济中要有企业 存在/为什么企业的边界不能扩大到整个经济这样一些至关重要 的有关企业的基本问题。 他认为:
三次产业分类法的缺陷:
①有些产业的归类尚存在争议。
②第三次产业内容过于繁杂. 局限性:技术进步越快,知识老化也越快,原来是知识密集 型产业,随着知识的老化,也会变成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 资源的密集程度是相对的,也是动态变化的。
(二)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 (1)国家标准分类法:一国政府为统一该国产业经济研究的统计和分析 口径,以便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并根据该国 实际而编制和颁布的划分产业的标准。 (2)两大部类分类法: 第Ⅰ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 第Ⅱ部类:“消费”资料 局限性:①没能涵盖所有产业。 ②许多商品难于归类,给产业经济研究工作带来困难。 ③这种分类法不够细化,不能深入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 的影响。 ④这种分类在方法上与其他分类法相差甚运,分析口径不一,其 分析结果很难进行比较。
二、产业的分类方法 (一)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 ⑴关联方式分类法 是将具有某种相同或相似关联方式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一个 集合的方法,它又可以根据不同的关联方式分为多种分类法。 ①技术关联分类法: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划 分企业的经济活动,这些企业的经济活动的集合要么具有技术、 工艺方面的相似性,要么具有相类似的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和 管理技术等。如制造业、建筑业、冶炼业等产业均具有各自密 切技术关联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产业组织:市场结构与集中度
教学目的:
⏹理解和掌握市场的界定
⏹理解和掌握市场结构的含义、分类和衡量方法。
⏹市场界定和市场结构的衡量方法是本章教学重点。
一、产业组织理论与分析方法
产业组织理论:
从市场结构的角度来分析产业企业之间的关系,分析这种关系是否有利于资源配置的效率。
代表人物:梅森、贝恩
分析方法:SCP
二、市场的界定
市场的实际表现复杂,但定义简单:
市场是生产和提供同种(同类)产品或者可替代产品的企业集合。
产品替代性的表现:
如果X、Y两个产品存在替代性,当X产品的价格上升,Y产品的价格保持不变时,则X产品销量下降,而Y产品销量上升。
实际的市场可以根据以下几点鉴别:
——企业产品的物理特征
——不同产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统计定义(ISIC,即国际标准工业分类)
——产品的物理特性:
即产品性能特征,或为顾客提供的服务
同一市场中的产品具有相同的或类似的产品性能特征
——不同产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 X产品的需求变化率 / Y产品价格变化率
——统计定义:
联合国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
我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与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Rev3)
框架结构比较表
三、市场结构与集中度的测量
⏹市场结构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市场结构:
是指一个市场中企业数量与规模的分布情况。
影响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和市场进入退出壁垒。
⏹市场结构的衡量:市场集中度(concentration)
市场集中度的定义:
市场集中度是衡量特定产业中企业的数量及其相对规模的分布的指标。
它是衡量市场竞争程度高低最基本、最常用的指标。
集中度高低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市场集中度越高,少数企业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作用就越大,企业就容易形成对市场的垄断,市场结构趋于垄断性;企业规模小且数量多,企业之间的竞争就越激烈,市场结构趋于竞争性。
市场集中度测量的方法
——集中率
——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赫芬达尔-赫尔希曼指数 (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 )
——集中率
N :是某产业的全部企业数
CRn :指某产业中n 个最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占行业的比例
∑∑===
N
i n i Xi
xi CRn 1
1
/
● CRn 大,表示市场垄断程度高,反之,表示市场竞争程度高
● CR1 = 1,表示完全垄断
● 如果企业的数目很多,且彼此占有的生产或市场份额差不多相等,市场结构为完全竞争。
——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反映某一特定市场上所有企业的规模分布状况。
洛伦茨曲线(Lorenz Curve )
洛伦茨曲线
0 100%
从最小企业开始的企业数目累积百分比(%)
⏹ 如果全部企业的规模都相等,洛伦茨曲线与对角线重合。
因此对角线被称为“均等分布线”。
⏹ 企业规模不相等,曲线向对角线的右下方偏离。
100% 累积市场占有率
%
⏹曲线越偏离对角线,凸向右下角,表明企业规模分布
越不均匀,市场集中度越高。
⏹曲线表现为正方形的底边和右边,说明一个企业获得
全部市场份额,市场处于完全垄断。
吉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
= 洛伦茨曲线与对角线围成的面积 / 对角线以下的三角形面积
吉尼系数数值变动的围: 0 ~ 1。
⏹系数接近于0时,表明企业规模分布均匀;
⏹吉尼系数为1时,表示行业只有一家企业;
⏹吉尼系数越大,表示企业规模分布越不均匀,集中度
越高。
优点:反映了产业所有企业的规模分布和集中度状况。
不足:
第一,反映不出企业的数量。
第二,吉尼系数不能代表特定市场中唯一的企业规模分布。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Herfindahl-Hirshman Index )(HHI )
HHI 指数的值介于0~1之间,指数越大表示市场集中度越高。
—H 趋向于 0,完全竞争 —H = 1,完全垄断
—H = 1 / n ,意味着市场中所有企业规模相同,H 的倒数就是规模相同的企业数。
—n 值越大,H 值就越小,市场竞争程度越高。
优点:
HHI 能反映所有企业规模信息,也能反映个别企业规模
∑==n
i i T X H 1
2
)/(
的变动,并且赋予了大企业较大权数。
不足:信息收集成本大。
影响市场集中度的因素
——企业规模
——市场规模
——企业规模
●市场规模(需求)一定,少数企业规模越大,市场集中度
越高。
●企业追求规模的动因:追求规模效益、技术进步推进、政
策法律保护(如专利法、关税保护)
——市场规模
●静态看,市场规模(需求)与市场集中度成反向关系。
●动态看,市场规模(需求)扩大的速度大于企业规模扩的
速度,市场集中度趋于下降,反之,集中度趋于上升。
四、市场结构的类型
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教材56)HHI对市场结构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