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刺网类渔具

合集下载

海洋渔业技术概论期末复习

海洋渔业技术概论期末复习

海洋渔业技术概论期末复习⼀、渔具分类和渔具图1. 为何要给渔具分类?有利于制定统⼀标准,便于交流和技术推⼴;有利于发现新的、优良渔具,淘汰⽣产效益低、对渔业资源具有杀伤⼒的渔具;有利于我国渔业管理部门在制订渔业法规和渔业政策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2. 12⼤类:刺⽹、围⽹、拖⽹、地拉⽹、张⽹、敷⽹、抄⽹、掩罩、陷阱、钓具、耙刺、笼壶。

3. Surrounding nets / 围⽹Trawl net / 拖⽹Gillnets and entangling nets / 刺缠Hooks & Lines / 钓具Grappling & wounding / 耙刺Seine nets / 地拉⽹Lift nets / 敷⽹Falling gear / 掩罩Traps / 陷阱,张⽹(Stow Net), 笼壶类(Baskets & Pots),抄⽹类(Dip nets) Dredges(耙⽹), Harvesting gear(取鱼设备)⽹⾐拉直尺⼨(⽹⽬长度与⽹⽬数之乘积)⼆、鱼类⾏为概论1.鱼类感光器官:⽪肤光感觉细胞,顶眼,眼2.鱼类眼睛特点:⼀直睁开,多数鱼缺乏眼睑或有脂眼睑,⽆泪腺3.趋光性(Phototaxis):是指鱼类对光刺激产⽣定向运动的特性。

正趋光:朝向光源的定向运动;负趋光:远离光源的定向运动;4.鱼类听觉器官:侧线Lateral line,作⽤:感受⽔流、听觉、触觉和趋流定向,是最复杂也是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是沟状或管状的⽪肤感觉器,其结构也是最⾼度分化,为鱼类和⽔⽣两栖类所特有;鱼类依靠侧线不仅可能感觉到运动着的⽔中物体,⽽且还能感觉到静⽌的⽔中物体。

内⽿Inner ear,结构简单,⽆中⽿和外⽿,⽆⽿蜗。

⽿⽯Otolith。

鳔swim bladder:⼀个充⽓的腔室,通常位于腹腔内消化管与脊柱之间。

功能:浮⼒补偿、缺氧时辅助呼吸、压⼒传感和声⾳放⼤5.鱼类游泳:游泳的种类:⽔平游泳: ⾝体的伸缩、尾鳍的摆动鱼类⽔平游泳的活动范围⼴泛,不受限制;垂直游泳: 鳔的调节垂直游泳由于受到⽐重调节机能的限制,活动范围有—定局限性6.尾鳍:推进和转向背鳍:推进、保持⾝体平衡臀鳍:与背鳍同腹鳍:保持⾝体平衡胸鳍:推进、转向、平衡、减速7.头⾜类游泳⽅式:尾鳍,腹部喷⽔孔8.红肌⾁多的鱼类,游泳持久性好;⽩肌⾁多的鱼类游速快,持久性差。

3第四章 刺网类渔具解析

3第四章 刺网类渔具解析

五、鲑鳟鱼刺网渔业
• 1. 捕捞对象和渔场 鲑鳟鱼刺网的捕捞对象有鲑 属和大麻哈鱼属。鲑属仅鲑鱼一种,一年生殖 2~3次,分布于大西洋。大麻哈鱼属有大麻哈鱼、 细鳞大麻哈鱼、红大麻哈鱼(红鳟)、印大麻哈 鱼、大鳞大麻哈鱼和马苏大麻哈鱼6个种,翌年生 殖一次,分布于太平洋。大麻哈鱼幼鱼先在河口、 内湾生长至6cm左右,然后入海,春、夏季北移, 秋、冬季南移。4~5年后,朝出生地河川溯河而 上,平均游速72km/h。 • 捕对象为马鲛鱼(鲅 鱼)、兼捕鳓鱼、鲐鱼等。作业渔场由南 向北为吕泗、海州湾、石岛、烟威、莱州 湾、辽东湾等海域,渔场水深15—50m。 渔期自4月中旬到6月下旬。
三、梭子蟹流网渔业
• 1. 捕捞对象和渔场 捕捞对象为三疣梭子蟹。我 国浙江、福建、河北等省沿海均有分布。典型的 渔场在浙江沿海,渔场北自佘山,南至南麂山沿 海,其中浙江北部佘山至浪岗为主。浙江梭子蟹 流网分春夏和秋冬两汛。春夏汛3月中旬至6月下 旬,以5~6月为盛渔期;秋冬汛7月下旬至翌年2 月,其中浙江北部渔场9月上旬至11月下旬为盛 渔期,浙江南部渔场11月至翌年1月为盛渔期。
第三节 刺网捕鱼技术
• 一、刺网渔船和渔捞设备
二、刺网捕捞技术
• (一)流刺网操作技术 • 流刺网捕鱼过程包括准备放网,放网、漂 流和起网几个操作环节。
(二)定置刺网操作技术
• 定置刺网多数敷设在近岸、浅海水域。作 业水层以中、底层为主。根据渔具结构、 敷设方法、水域环境的不同,定置刺网又 有船泊、打桩和锚椗定置刺网之分。
单船围刺网作业
2. 多船围刺网作业
• 其中一种做法是,两船间系缆绳,围刺网 平分装载,到达放网地点后,两船左右分 驶包围鱼群,形成网圈。投网完毕,其中 一船在网内、外侧水面以竿击水,驱鱼窜 逃罹网,然后起网取鱼。

农业部关于长江干流实施捕捞准用渔具和过渡渔具最小网目尺寸制度

农业部关于长江干流实施捕捞准用渔具和过渡渔具最小网目尺寸制度

护 和捕捞 生产 实际 ,制定更严 格的 本省 ( 自治 区、直辖 市 )捕捞 渔具 最小 网 目尺寸标 准 ,对 于重 点保护 的渔业 资源 品种及
其 可捕捞标 准 、以及其 他保护 渔业 资源的措 施 ,可 由各 省 ( 自治 区 、直 辖市 )研究规 定 ,并 报农业部 长江 流域渔 政监 督管
推 移抄 网
3 0
3 0 3 0
2 0

杂 渔具
地拉 网
抄网
附件 2
过 渡渔具最小 网目 ( 或 网囊 ) 尺 寸 标 准
序 号

渔 具 类别
刺 网类
渔 具名 称
漂流 刺 网
最 小网 目 ( 或 网囊 ) 尺 寸 ( 毫 米) 6 0
1 . 准用渔具 最小 网 目 ( 或 网囊 )尺寸标准
2 . 过渡渔具 最小 网 目 ( 或 网囊 )尺 寸标准
农 业 部
2 0 1 7 年1 月1 8 日
附件 1
准 用渔 具 最 小 网 目 ( 或 网囊 ) 尺 寸 标 准
序 号 1 渔具 类 别 刺 网类 渔 具 名 称 定 置刺 网 、 包围刺 网 拖 曳刺 网 最小 网 目 ( 或网 囊)尺寸 ( 毫 米) 6 0 l O O 备 注
价 补助资金 。对携带 小于最小 网 目尺寸渔具 的捕捞渔船 ,按使 用小于最小 网 目尺寸渔具 予以处罚 。
( 三) 严禁在拖 网等具有 网囊的渔具 内加装衬 网 ,一 经发现 ,按违 反最小 网 目尺寸规定予 以处罚 。
( 四) 本通告 自2 0 1 7 年7 月1 日起 施行 。
附件 :


实行 时间和范 围

淡水捕捞

淡水捕捞

淡水捕捞一、名词解释:缩结:把网片按照一定比例与上下纲结合的过程缩结系数断裂强度:网线中单位线密度的单纱或单丝被拉伸至断裂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弹性恢复率趋阳反应:在直流电场中,当电场达到某一强度时,鱼不由自主的向阳极游动或者向阳极游动的趋势。

简约号数:以网线中的单纱总根数n除以单纱的公支数所得的商。

支数N:单纱单位重量所具有的长度公制支数:每克重量单纱长度m英制支数:每磅重量单纱的绞数二、填空题1、渔具分类的主要特征;捕捞原理结构特征作业方式2、渔结结构特征和捕捞原理将渔具分为5类即自动捕捞类,滤过性渔具类,陷阱渔具类,刺缠渔具类,伤害性渔具类3、渔具类分为5部12类48型48式,五部为:网渔具部,箔筌渔具部,钓渔具部,特种渔具部,杂渔具部4、渔法分为找鱼,集鱼,渔获三个阶段5、有效捕捞:1.提高渔获率2.降低生产成本3.减轻劳动强度4.提高鱼品质量6、合成纤维的化学名称俗称及英文缩写聚丙烯丙纶PP聚乙烯醇维纶PVA聚氯乙烯类氯纶PVC聚酯的确良,涤纶PES聚酰胺类尼龙,锦纶PA 强度大聚乙烯类乙纶PE 柔软度好7、合成纤维与植物纤维相比的优缺点:优点:1、不受细菌腐蚀,使用年限长且不易损坏2、比植物纤维强度高,可制成更细的网线3、吸水量比植物纤维少,降低自身重量。

缺点:1、合成纤维抱合力小2、抗光性差8、各种渔具的捕鱼原理和生产特点一:刺网类渔具1、网具轻便投资小操作方便2、对水域适应性强3、捕捞对象广4、容易破损5、捕获物质量不高6、捕获率不高刺网种类:第一定置刺网1浮刺网2沉刺网3全水置刺网第二围刺网按照渔具结构分1单层刺网2双层刺网《框刺网》3三层刺网4混合刺网刺网的材料与规格选定最理想的材料锦纶,刺入性(锦纶绞丝线)缠(锦纶股线)二:联合渔具渔法大型水库综合捕鱼赶拦刺张(围,拉,拖)一,捕捞原理在任一有限的水域范围内,按照预定的赶区,根据鲢鳙等中上层鱼类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征,运用刺网,拦网相应配合作业。

刺网渔具的选择性

刺网渔具的选择性
• 一种是使用由单一网目大小网片所组成的短网列, 在作业渔场不同位置布置这些网列;
• 对于这种网具结构,需要保证不同网具之间所对 应相同的资源量,资源的体长结构相同,网具间 尽量减少网具之间的重叠,最好将不同网目的网 片,设置在分离的、随机指定的地方,且相距应 足够远以保证不影响到其它网具捕捞同一种鱼类。
• 当大多数鱼类被缠绕时,刺 网选择性曲线更宽,且更向 右倾斜。缠绕和刺挂的相对 重要性通常是由鱼体的形状 和网具的材料和缩结系数所 确定。考虑到鱼类行为对选 择率的影响,那么就算是单 一网目,由于个体较大的鱼 比个体较小的鱼更具活动性, 接触网具的机会也较大,那 么渔获也较多,选择率也较 大。因此,对于刺网选择性 曲线,曲线的右半部分的倾 斜程度有所改变。
• 饱和可能会影响刺网渔具的选择性。随着 渔获的增加或因为海藻或淤泥等使网具变 得污浊,捕捞效率逐渐降低,渔获不可能 随作业时间(即网具的浸泡时间)以相同 的速率增长。当网具上的渔获数量达到一 个饱和状态时将不再增加。
不同网目网衣组成的网列相互影响
• 刺网渔具的选择性试验中所采用的网具结构主要 有两种:
• 刺网渔具具有不同的渔获方式, 对于某一特定的网目大小,某种 鱼类可能既有刺入、契入网目的 又有缠绕于网衣的。这种情况尤 其容易发生在多刺的鱼类以及鱼 的牙齿或颚骨突出的鱼类身上: 小个体的鱼可能直接刺入网目, 而个体较大的则被缠绕于网衣。 因此认为,可以将每一个位置捕 获的概率由一正态曲线来描述, 而使用这些正态曲线的总和来描 述总选择率。因此,刺网渔具的 选择性曲线将具有两个或多个最 适体长(或称为众数体长),而 选择性曲线将变成多峰概率分布 曲线 。
• 根据几何相似原理,不难看 出不同网目捕获的最适体长 与网目大小成比例,不同网 目的最适体长的渔获效率相 等,不同网目的选择性曲线 的幅展(spread)与网目大 小成正比。对于相同形状不 同大小的网目,它们所捕获 的最佳体长组(众数体长) 的选择率应该是一致的。

渔具分类介绍

渔具分类介绍

渔具分类介绍根据国家标准,我国渔具分为12类,分别为:刺网、地拉网、抄网、围网、张网、掩罩、耙刺、拖网、敷网、陷阱、笼壶、钓具。

一、刺网:由若干块网片连接成长带形的网具。

刺网又称丝网、挂网,由网衣、纲绳和浮沉子等属具组成。

作业原理:将网具设置在水域中,依靠沉浮力使网衣垂直张开,拦截鱼、虾的通道,使其刺入网目或缠络于网衣上,从而达到捕捞目的。

网具结构:单片(由单片网衣和上、下纲构成)。

框格(由单片网衣与细绳结成的若干框格和上、下纲构成,单片型刺网主网衣网目只有一种规格)。

三重(由二片网目网衣中间夹一片小网目网衣和上、下纲构成)。

双重(由二片网目尺寸不同的重合网衣和上、下纲构成)。

无下钢(由单片网衣和上纲构成)。

混合(由单片网衣与细绳结成的若干框格和上、下纲构成,主网衣目大从上到下分为大小不同的几种规格)作业方式:定置刺网(利用插杆、打桩、锚、石或砂石袋等将刺网固定于水域中进行作业)。

漂流刺网(是随风、流漂移作业的刺网,简称流刺网或流网)。

包围刺网(又称围刺网,利用一列刺网,包围较密集的鱼群,并借助声响等恫吓手段使鱼类受惊逃窜刺挂于网衣上)。

拖曳刺网(简称拖刺网,利用渔船逆流拖曳刺网渔具,使鱼类刺挂网目或缠络网衣,达到捕捞目的)。

刺网图例:二、地拉网:地拉网又称大拉网、地曳网。

其捕鱼原理按网具结构形式和捕捞对象的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长带形的网具(有囊或无囊)包围一定水域后,在岸边或冰上或船上曳行并拔收曳纲和网具,逐步缩小包围圈,迫使鱼类进入网囊或取鱼部达到捕捞的目的。

另一种是用带有狭长或宽阔的网盖,网后方结附小囊或长方形网兜的网具,通过岸边收长曳纲,拖曳网具,将其所经过水域的底层鱼类、虾类拖捕到网内,而后至岸边起网取鱼.1、按网具结构特点可分为有翼单囊地拉网,有翼多囊地拉网、(无翼)单囊地拉网、多囊地拉网、无囊地拉网、框架地拉网6个型。

(1)有翼单囊地拉网的结构形状如有囊围网,有两个较长的网翼和一个网囊。

海洋捕捞业(刺网)

海洋捕捞业(刺网)

型、四个式。
按网具结构特征分
• 单片型: 由单片网衣和上、下纲构成。
• 双重型: 由二片网目尺寸不同的重合网衣和上、 下纲构成。
b
• 三重型: 有二片网目网衣中间夹一片小网目网衣 和上、下纲构成。
• 无下纲型: 由单片网衣和上纲构成。 • 框格型: 由单片网衣与细绳结成的若干框格和 上、下纲构成。
(c)放网时,网列与下网船舷要成15~35度角,浮标和浮标绳要用 力向外抛出。
(d)起网时要使上网舷受风。如船调头过大,要先将网片捆在柱子
上,过一会儿,船会自动调头使上网舷受风。如网列近船舷处略微 呈弯曲状,最好停车待网列伸直后在起网。 (e)发生迭网事故可采取倒车、换舷、分段起网等方法起网,好天 可将部分网片起在舢板上,如船被网列包围,要用杆将网推开后在 开车上网。
解决措施如下: (a)有风浪的天放网时,适当增加浮子(如每片
网加浮子1-2个)在下叉纲上加一块沉石。
(b)在带网纲和叉纲的连接处装一个转换,以便 消除纲索退捻时的产生的力。
二、定置刺网操作技术
• 定置刺网多数敷设在近岸、浅海水域。作业水层 以中、底层为主。根据渔具结构、敷设方法、水 域环境的不同,定置刺网又有船泊、打桩和锚椗 定置刺网之分。
取鱼。
四、拖刺网作业技术
• 将刺网投入海中后进行拖曳,捕捞对象因刺缠而
被捕获。主捕底层和近底层鱼类,捕捞对象有大
黄鱼、方头、鲐、鲨、鳗等。我国广东沿海有所
应用,国外日本沿海也有分布。
• 根据曳行的方向,可分为纵曳、绞曳、围曳和转
曳几种方法。
第五节
主要刺网渔业
• 一、鲳鱼刺网渔业
• 捕捞对象和渔场: 主捕银鲳和燕 尾鲳,兼捕鳓、马鲛、黄姑、鲨

第二章--刺网类渔具

第二章--刺网类渔具

多余率是缩短率的倒数,其数学表
达式:
Ku
H H
S S
多余率的实际意义:内网衣缩短前 的面积或高度比网衣缩短后的面积或高 度大多少倍。
2021/4/9
18
(三)垂直缩短系数 内网衣缩结后的高度,再经一次高度缩短
后的一个参数称为垂直缩短系数(简称缩短系 数)。
这个缩短系数可以由垂直缩结系数EN和缩 短率U推导出来。
2021/4/9
3
2.生产特点 网具结构简单 作业范围广泛 渔具投资小 捕捞对象多 取鱼困难 单产低
2021/4/9
4
二、刺网的种类与结构
(一)刺网的种类
1. 按作业方式分为
定置刺网
流刺网
围刺网
拖刺网
2. 按结构分为
单层刺网
三层刺网
框刺网
2021/4/9
5
(二)刺网的基本结构 1. 网衣 2. 浮沉子 3. 纲绳
第二章 刺网类渔具
2021/4/9
1
目的要求:
了解我国刺网类渔具 的捕鱼原理和结构类型, 掌握常见刺网的设计原理 和程序。
重点与难点:
三层刺网的设计
2021/4/9
2
第一节 刺网的捕鱼原理与结构
刺网类渔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捕捞 效率高,因此在淡水捕捞中使用极为普遍。
一、捕鱼原理与生产特点
1. 捕鱼原理:把水平方向很长而高度很 短的刺网横截于鱼类的通道上,使鱼类在洄 游或受惊时逃窜以头部钻入网目之中或触及 松弛而柔软的网片,被网衣缠裹而达到捕捞 的目的。
2021/4/9
12
(二) 浮、沉子 浮子要求:比重小、支持力大、吸水率小 运用较多:硬质中空塑料浮子、塑料泡沫塑料球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单片沉刺网的沉降力和沉 子数量计算
Q = K1· F
Q M q g1
上两式中:
Q—单片沉刺网的沉降力,N; K1—沉降力系数(静水:K1=1.2~1.5; 流水: K1=1.5~2.0) M—沉子数量,个; q—沉子的沉降率; g1—单个沉子的重力,N.
3. 单片浮刺网的浮力计算

三重刺网结构和捕捞原理
三重刺网装配结构图
4、无下纲刺网
又称散腿刺网,网具下方不装配沉子
纲,主要应用于流刺网。 特点:
– 刺网下部网衣柔软,具有刺挂和缠络双 重捕鱼性能,对提高渔获率有利 – 需增加网具高度,以保证有效捕鱼面积, 如长江大银鱼流刺网
四、结构(以三重刺网为例)
大网目网衣、小网目网衣、囊兜 上缘纲、浮子纲、下缘纲、沉子纲 浮子、沉子

F= K(G1ˊ+G2ˊ+Q1) 上式中: G1ˊ—网衣在水中的沉降力,N; G2ˊ—纲索在水中的沉降力,N; Q1 —沉子在水中的沉降力,N; K —浮力系数(静水:K=1.2~1.5; 流水:K=1.5~2.0)
4. 单片浮刺网的沉降力计算

Q = K1 · F
式中: K1—沉降力系数 静水:K1=0.2~0.3; 流水:K1=0.3~0.5.
三、种类
根据渔具结构特点,刺网类渔具分为
单片型、双重型、三重型、无下纲型 和框格型等5个型。 根据刺网作业方式分为定置式、漂流 式、包围式和拖曳式等4个式。
1、单片刺网
矩形网片缩结在浮、沉子纲上构成。 一般由同规格锦纶网线和同规格网目
编成;但也有上下之间用两种或三种 不同网目尺寸的(同一渔场捕捞水层 中不同大小的鱼类)。 单片刺网单位网片长一般为50m;网 高0.5~10m,一般为1~3 m。
所以 又因
ET=
= ET=

E N=



代入上式得
=

整理后得
EN=
同理可得 ET= 式中 ET—横向缩结系数; m—鱼体最大被刺体周的宽度,mm; n—鱼体最大被刺体周的高度,mm.
m和n需从பைடு நூலகம்测中取得,以最大被刺
断面为标准。综合有关测定的结果, 单片刺网捕捞鲢、鳙、鲤时,ET/ EN = 0.45~0.50/0.87~0.89;鲫ET/ EN= 0.40~0.45/0.89~0.92;青鱼、 草鱼ET/ EN= 0.57/0.82; 鳡、乌鳢 ET/ EN= 0.57/0.82。
5. 浮力和沉降力的装配原则


无论是沉刺网还是浮刺网,在选用浮子和沉子时 重量要轻、个数要多,在装配浮子和沉子时,档 距要小,以保持网具上、下纲的浮沉力均匀,网具 正常展开。 在捕捞生产过程中,为了能使沉刺网发挥一网多 用的功能,常常用浮力大的球型塑料浮子通过吊 纲浮在水面,使网具悬浮于各种不同水层,捕捞 不同的鱼类。
§2. 刺网的设计理论与计算
单片刺网的设计理论与计算 三重刺网的设计理论与计算
一、单片刺网设计理论与计算
PA单丝网 PA捻线单片刺网
(一)网具规格
即单片刺网的长度与高度。 1. 长度:一般单位长度为50 m。 2. 高度:网高0.5~10 m,多数取1~3 m。 捕捞上层鱼类时,取0.5~1.0 m; 捕捞底层鱼类时,取1.0~1.8 m; 捕捞中上层鱼类时,取5.0~10 m。

(二)网目尺寸(2a)

2a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刺网的渔获率、渔 获物组成、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渔具的投资成本和使用寿命等问题。
1. 根据鱼体长度来确定
2a与所捕获的鱼体长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可 由下式表示: a = K1· L 式中 a —半个网目尺寸(目脚长度),mm; L —鱼体长度,mm; K1—鱼类体长系数.
2. 全水层刺网
指刺网的浮子浮于水面、沉子沉于水底,主 要捕捞中上层鱼类,如鲢、鳙、草鱼、鲌等, 兼捕底层和表层鱼类。 一般设置在湖泊和水库中,属静水中定置式 三重刺网类渔具,其浮力按单片沉刺网浮力 计算式,沉力按单片浮刺网的沉力计算式取 上限。

§3. 刺网设计步骤
1、根据捕捞对象和作业水域底貌特点确定刺网类型; 2、确定网具规格; 3、确定网目大小; 4、确定缩结系数; 5、确定网线材料与规格; 6、确定网片规格; 7、确定绳索规格与重量; 8、计算网片用线量; 9、计算浮、沉力; 10、装配档距和网目数分配; 11、编制材料预算表。
a K2 G
3
2. 外层网衣:取5倍内层网衣,一般为 500~800mm。
(三)缩结系数
1. 内层网衣: ET2 + EN2 ﹤1 ET/EN = 0.33~0.40/0.6~0.70 2. 外层网衣: ET2 + EN2 = 1 ET/EN = 0.60/0.80
(四)网线材料与粗度
1. 内网衣:PA单丝和PA捻线,一般用PA捻线,即 PA23tex1×3~2×3。 常用PA23tex1×3,刺缠效果优良。 2. 外网衣:PA捻线和PE捻线,一般用PE捻线,即 PE42tex5×3~7×3。 PE捻线的优点: 1)内、外衣易分开,不会相互缠绕。 2)容易形成刺缠鱼类的囊兜。 3)摘鱼难度小。
4、缩结系数: 内网衣:ET/EN =0.40/0.70; 外网衣:ET/EN =0.60/0.80; 5、网线材料与规格:号数稍大,即 内:PA23tex2×3,查表d=0.47mm, GH=0.145g/m; 外:PE42tex4×3,查表d=1.20mm, GH=0.54g/m;
2、双重刺网
一片大网目网片和一片小网目网片(单
片刺网)重叠装配构成。大网目形状可 以是方形或菱形,因此称为方形双重 刺网和菱形双重刺网。 网目尺寸均取100mm左右,两缩结系 数均取0.4左右。
3、三重刺网
由两片网目尺寸相同的大网目网衣(外网 衣)、中间夹一片小网目网衣(内网衣) 装配构成。 a外 =5 a内 捕捞原理:小网目网衣缩结系数小,网衣 松驰,穿过一侧大网目网衣的鱼,顶着中 间的小网目网衣,再穿过另一侧大网目网 衣时,形成了一个口袋形囊兜,达到捕获 鱼类及其它水生动物的目的。

2. 根据鱼体重量来确定
按相似原理得知,鱼类的体重和其体积成正比, 而体积又与体长的立方成正比,即: G ∽ V ∽ L3 L ∽ 将L代入公式a=K1L,则得: a = K2 · 式中 G —鱼体重量,g; K2—鱼类体重系数.

3. 体型系数的测定
鱼类的体长系数K1和体重系数K2统称
S2—最大被刺体周 S3—最小被刺体周 S1—中等被刺体周
(4)计算
1)求网目周长4a与最大被刺体周S2的比值 C = 4 a / S2 ; 2)求最大被刺体周S2与体长L的比值 S2 / L ; 3)求最大被刺体周S2与体重G立方根的比值 S2 / ; 4)求体型系数K1和K2的计算公式 。
体型系数推导
(五)网片规格
三重刺网内、外网衣的横向(水平方
向)和纵向(垂直方向)的网目数要 分别计算。
(六)绳索及其规格
常选用PA和PE绳索,但一般选用PE绳
索:PEф5~10mm。 侧纲和力纲往往不装,确实需要时, 其规格为:PEф3~5mm。
(七)浮力和沉降力配备
1. 沉刺网和浮刺网: 沉刺网和浮刺网的浮力和沉降力配备 基本上同单片刺网。 区别:浮子和沉子的重量较单片刺网 的要重一些,其装配的档距较单片刺 网也要大一些。
设计举例
例. 某丘陵型水库,水深在10m以内,用来放 养四大家鱼。现准备加工一批定置刺网予 以捕捞,且起水鱼类规格在1.5kg以上,请 设计。
解: 1、刺网类型:因要捕捞的四大家鱼包括上中下 层鱼类,故设计全水层的三重刺网; 2、网具规格:水深在10m以内,故设计长度为 50m、高度为10m的单位网具; 3、网目大小:以体重系数较大的鱼类为标准设 计,即 a内 =5.9*(1500)1/3 =5.9*11.525=68mm; 2a内=136mm; 外衣取5倍内衣,即2a外 =10a内 =680mm;

三重刺网结构和捕捞原理
(一)网具规格
1. 长度:单位长度50 m。 2. 高度: (1)捕上层鱼类时,网高0.5~1.0 m。 (2)捕底层鱼类时,网高1~3 m。 (3)捕全水层鱼类或中上层鱼类时,水深在 20 m以内,网高与水深相适应;超过20 m 时,网高只取20m。
(二)网目尺寸
1. 内层网衣:以捕捞对象的体重计算, 即:
二、生产特点
1. 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轻巧灵活。 2. 作业渔场广阔,几乎不受水域环境的限制。 3. 渔业投资小,成本低,生产管理方便。 4. 捕捞对象品种多,能捕上、中、下各水层集、散 鱼类,包括虾、蟹等。 5. 缺点:摘除刺缠在网衣内的渔获物较费时间(尤 其鱼体被缠络多层网衣时);渔汛季节捕捞密集 鱼群时生产效率不如拖网、围网等。
(六)浮力和沉降力的确定
单片沉刺网的浮力和浮子数量计算 单片沉刺网的沉降力和沉子数量计算 单片浮刺网的浮力计算 单片浮刺网的沉降力计算
1. 单片沉刺网的浮力和浮子 数量计算
F= K(G1+G2)
F N f g

上两式中:F—单片沉刺网的浮力,N; K—浮力系数(按网纲在空气中重量计算:静 水K=0.5~0.6,流水K=1.0~1.2;按网纲在水 中重量计算:静水K=4~5,流水K=8~10); G1—网衣在空气或水中重力,N; G2—纲索在空气或水中重力,N; N—浮子数量,个; f—浮子的浮率[(1-r)/ r]; g—单个浮子的重力,N.
为鱼类的体型系数。测定方法如下: (1)测定网具:单片刺网。 (2)测定样本数量:100尾以上。被测 样本必须是被刺挂入网目的鲜活鱼。
(3)测定项目
网目周长4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