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尔的原子模型问题一

合集下载

玻尔模型是如何解释原子结构的

玻尔模型是如何解释原子结构的

玻尔模型是如何解释原子结构的在探索物质的微观世界中,原子结构一直是科学家们努力研究的重要课题。

而玻尔模型的提出,为我们理解原子结构提供了关键的理论框架。

要理解玻尔模型如何解释原子结构,首先得明白在此之前人们对原子的认识。

最初,人们认为原子就像一个实心的小球,内部结构无从知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但新的问题来了,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方式究竟是怎样的呢?这时,玻尔模型登场了。

玻尔模型的核心观点是,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处于一系列特定的、稳定的轨道上。

这些轨道就像是一条条特定的“高速公路”,电子只能在这些“高速公路”上运行,而不能处于轨道之间的空间。

而且,每个轨道都对应着一个特定的能量值。

当电子处于不同的轨道时,原子就具有不同的能量状态。

为什么电子会这样运动呢?玻尔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定态。

定态意味着电子在这些特定轨道上运动时,不会向外辐射能量,因此能够保持稳定。

这与经典物理学中加速运动的电荷会辐射能量的观点截然不同。

当电子从一个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一个能量较低的轨道时,就会释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其能量等于两个轨道之间的能量差。

反过来,如果电子吸收了特定频率的光子,就能够从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

举个例子,当我们给一个原子提供适当频率的光时,电子会吸收光子的能量,跃迁到更高的轨道;而当电子自发地从高能轨道回到低能轨道时,就会放出特定频率的光。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原子会发出特定频率的光谱线。

玻尔模型还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氢原子发出的一系列不连续的光谱线。

而玻尔模型通过计算不同轨道之间的能量差,得出的结果与实验观测到的氢原子光谱频率完美吻合。

然而,玻尔模型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它虽然能够很好地解释氢原子这样的简单原子结构,但对于更复杂的原子,其解释能力就显得有些不足。

比如,玻尔模型无法解释电子在轨道上的运动细节,也不能解释为什么电子会选择特定的轨道。

第十八章第四节玻尔的原子模型

第十八章第四节玻尔的原子模型

上 页
下 页
课堂互动讲练
随堂达标自测
课时活页训练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要点突破
第 十 八 章 原 子 结 构
(2)实物粒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激发的情况 当实物粒子和原子相碰时,由于实物粒子的动能可全 部或部分地被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粒子的动能大 于或等于原子某两定态能量之差,均可以使原子受激 发而向较高能级跃迁,但原子所吸收的能量仍不是任 意的,一定等于原子发生跃迁的两个能级间的能量差 . 3.直接跃迁与间接跃迁 原子从一种能量状态跃迁到另一种能量状态时,有时 可能是直接跃迁,有时可能是间接跃迁.两种情况下 辐射(或吸收)光子的频率可能不同.
处于某激发态的氢原子,发射的光的谱线在可见光范围 内仅有2条,其颜色分别为( ) A.红、蓝-靛 B.黄、绿 C.红、紫 D.蓝-靛、紫
上 页
下 页
图18-4-4
课堂互动讲练
随堂达标自测
课时活页训练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要点突破
第 十 八 章 原 子 结 构
解析:选A.由题表可知处于可见光范围的光子的能 量范围为1.61 eV~3.10 eV,处于某激发态的氢原子 能级跃迁时:E3-E2=(3.40-1.51) eV=1.89 eV,此 范围为红光.E4-E2=(3.40-0.85) eV=2.55 eV,此
课时活页训练
上 页
下 页
课堂互动讲练
随堂达标自测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要点突破
第 十 八 章 原 子 结 构
【点评】
在处理氢原子的辐射(或吸收)问题时,切
上 页
记辐射(或吸收)的光子能量必须等于两个能级差,不
可能辐射(或吸收)两个能级差之外能量的光子;处于 高能量状态的氢原子可能向各个低能量状态跃迁而辐 射出若干可能频率的光子,因此画辐射跃迁图时要注 意各种可能的辐射.

原子物理学 原子的量子态:玻尔模型 (2.2.2)--施特恩-盖拉赫实验

原子物理学 原子的量子态:玻尔模型  (2.2.2)--施特恩-盖拉赫实验

第四章习题解答4-l 一束电子进入1.2 T 的均匀磁场时,试问电子自旋平行于和反平行于磁场的电子的能量差为多大?解:已知电子自旋磁矩在磁场方向的投影(注意做题时,它是磁场方向的投影,不要取真实值) 依磁矩与磁场的作用能量BB μμμ±=±=s s z gm Bμ3自旋与磁场平行时 自旋与磁场反平行时则θμμcos B B E =⋅= B B B E B s s μμμ==⋅= 0cos 1B B B E B s s μμμ-==⋅= 180cos 1eV 101.389eV 105788.02.122Δ44B 12--⨯=⨯⨯⨯==-=B E E E μ4-2 试计算原子处于 状态的磁矩及投影的可能值.解法一:已知:j =3/2, 2s +1=2 s =1/2, l =2则依据磁矩计算公式:依据磁矩投影公式:∴ 232D μ z μ544156432123=⎪⎪⎪⎪⎫ ⎝⎛-+=j g ()B B 15521μμμ-=+-=j j g j j Bμμj j z g m -=56,52±±=j j g m B B 56,52μμμ±±=z解法二:因为电子具有自旋,则存在与自旋相联系的磁矩,他在磁场作用下的能量为电子自旋方向与磁场平行和反平行,则有μB Us ⋅-=μ(其中,)所以电子自旋平行于和反平行于磁场的电子的能量为则电子自旋平行于和反平行于磁场的电子的能量差为Bm g B B UB s s sz s μμμ=-=⋅-=2=s g 21±=s m BU B μ±=eV 104.1T 2.1T eV 105788.022Δ414---⨯=⨯⋅⨯⨯==B U B μ4-3 试证实:原子在状态的磁矩等于零,并根据原子矢量模型对这一事实作出解释.解:依题意有236G所以综上得出,多电子耦合系统中,相互作用产生的总效果为零,说明多电子作用有相抵消的情况。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氢原子光谱和波尔的原子模型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氢原子光谱和波尔的原子模型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氢原子光谱和波尔的原子模型一、单选题1.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

如果大量氢原子处于n=3能级的激发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群氢原子只可能辐射1种频率的光子B.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光子的波长最长C.这群氢原子辐射光子的最小能量为1.89eVD.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至少需吸收13.6eV能量的光子才能电离n 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到n=1基态过程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2.大量处于3A.可能放出能量为13.6eV的光子B.可能检测到4种频率不同的光子C.核外电子的电势能一定减少D.核外电子的动能一定减少3.处于激发状态的原子,在入射光的电磁场的影响下,从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两个状态之间的能量差以辐射光子的形式发射出去,这种辐射叫做受激辐射。

原子发生受激辐射时,发出的光子频率、发射方向等都跟入射光子完全一样,这样使光得到加强,这就是激光产生的机理。

那么,发生受激辐射时,产生激光的原子的总能量E、电势能E p、电子动能E k的变化情况是()A.E p增大、E k减小,E减小B.E p减小、E k增大,E减小C.E p增大、E k增大,E增大D.E p减小、E k增大,E不变ν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频率分别为4.用频率为1ν、2ν和3ν的三条谱线,且321ννν>>,则( )A . 01νν<B . 321ννν=+C . 0123νννν=++D .123111ννν=+5.图中画出了氢原子的4个能级,并注明了相应的能量E 。

处在n =3能级的一群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够发出几种不同频率的光波。

( )A .两种B .三种C .四种D .五种6.如图,大量处于4n =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辐射出光子,已知可见光光子能量在1.64eV ~3.19eV 范围内,则氢原子在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放出几种频率的可见光( )A .2B .3C .6D .157.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群处于5n =能级的氢原子在向低能量状态跃迁时最多可以发出10种不同频率的光B .氢原子光谱是连续谱C .处于1n =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能量为12eV 的光子跃迁到高能级D .氢原子的电离能为13.6eV -8.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图,A 、B 、C 分别表示电子处于三种不同能级跃迁时放出的光子,其中( )A .频率最高的是B B .波长最短的是C C .频率最高的是AD .波长最长的是B 二、多选题9.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3n =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2.49eV 的金属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3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3n =跃迁到2n =所发出的光波长最长B .这样氢原子能发出3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3n =跃迁到1n =所发出的光频率最小C .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1.1leVD .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9.60eV10.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甲所示,一群处于第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过程中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其中只有频率为a ν、b ν的两种光可让图乙所示的光电管阴极K 发生光电效应.分别用频率为a ν、b ν的两种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 ,测得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丙中的图线b所表示的光的光子能量为12.09eVB.图乙研究阴极K的遏止电压与照射光频率关系时,电源左侧为负极C.处于第4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一个能量为0.95eV的光子并电离D.用图丙中的图线a所表示的光照射阴极K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比用图线b所表示的光照射时小11.如图所示是根据玻尔原子模型求得的氢原子能级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辐射出γ射线n=能级的氢原子发生电离B.能量为5eV的光子可使处于2n=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C.一个处于3n=能级跃迁到基态时释放的光子,可使逸出功为4.54eV的金属钨发生光电D.氢原子从3效应,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7.55eV12.如图所示,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某种光子后,向外辐射ν1、ν2、ν3三种频率的光子,且ν1>ν2>ν3,则()A .被氢原子吸收的光子的能量为hν1B .被氢原子吸收的光子的能量为hν2C .ν2=ν1+ν3D .hν1=hν2+hν3 三、填空题1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1)许多情况下光是由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产生的,因此光谱是探索_______的一条重要途径。

玻尔的原子模型 每课一练(含解析) (38)

玻尔的原子模型 每课一练(含解析) (38)
考点:黑体及其辐射的规律,光电效应的规律,康普顿效应,光子的动量,结合能和比结合能,波尔理论
3.CDE
【解析】
试题分析:玻尔理论认为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轨道半径也是量子化的,故氢原子在辐射光子的同时,轨道不是连续地减小,故A错误.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由原子核本身决定,与原子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故B错误;核子结合成原子核与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是逆过程,质量的变化相等,能量变化也相等,故用能量等于氘核结合能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还要另给它们分离时所需要的足够的动能(光子方向有动量),所以不可能使氘核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故C正确;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某放射性原子核经过2次α衰变质子数减少4,一次β衰变质子数增加1,故核内质子数减少3个,D正确;能级跃迁时,由于高能级轨道半径较大,速度较小,电势能较大,故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故E正确;故选CDE.
考点:考查了氢原子跃迁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跃迁种类的计算方法,以及知道能级间跃迁时辐射或吸收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注意电离现象的条件.
2.ABE
【解析】
试题分析: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故A正确;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入射光的频率一定,最大初动能越大,说明金属的逸出功越小,故B正确;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会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的动量变小,根据波长 ,可知散射后光子的波长变长,故C错误;“比结合能越大,原子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而不是“结合能越大,原子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故D错误;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轨道半径减小,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总能量减少,库仑力做正功,电子的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故E正确。

玻尔的原子模型练习题

玻尔的原子模型练习题

导练案玻尔的原子模型'的轨道,辐射出波长E1根据玻尔理论,某原子的电子从能量为E的轨道跃迁到能量为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则E'等于()h为λ的光。

以表示普朗克常量,c??cc+h -h D.Eh B.E + C A.E -h.E ??cc、ν、2.用光子能量为E的光束照射容器中的氢气,氢原子吸收光子后,能发射频率为ν21)ν的三种光子,且ν<ν<ν.入射光束中光子的能量应是(3213+v)h(v+v) D.h(v+v.BA.hv.h(v+ν) C3212 3 321.氢原子发光时,能级间存在不同的跃迁方式,其中①②③三种跃迁方式对应的光谱线3(图光谱图中,DA、与三种跃迁方式对应的光谱图应当是B、C、分别为Ⅰ、Ⅱ、Ⅲ,下列)中下方的数值和短线是波长的标尺)().对于基态氢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4B、它能吸收11eV的光子A、它能吸收的光子D、它能吸收具有11eV动能的电子的部分动能14eV的光子、它能吸收C【课后练习】),下列四个能级图,正确代表氢原子的是(1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 1)2.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根据玻尔理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电子的动能减少BA.电子绕核旋转的轨道半径增大D.氢原子的能级减小C.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跃迁到A时,吸收频率为3.按氢原子若能从能级A跃迁到能级Bv的光子,若从能级1()则>v时,能级C释放频率为v的光子.己知v,而氢原子从能级C跃迁到能级B时,122ν+的光子v-v的光子B.释放频率为V.释放频率为A1212E/eV n n C.吸收频率为v-ν的光子D.吸收频率为V+V的光子1221∞044.图为氢原子n=1,2,3,4的各个能级示意图。

处于n=4能321)量状态的氢原子,当它向较低能级发生跃迁时,发出的光子能量可能为(B、A、、DC、=5n=4的激发态直接跃迁到n=2的激发态时,发出蓝色光,则当氢原子从5.氢原子从n)的激发态直接跃迁到n=2的激发态时,可能发出的是(?D、射线C、紫光A、红外线B、红光已知基态的氦离子能量为E =-6 氦原子被电离一个核外电子,形成类氢结构的氦离子.1被基态氦离子吸收而发.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中,不能eV,氦离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生跃迁的是(E0∞V4 e E-3.4V0e E-6.3Ve E-13.62-54.4eV eV Ev eV eV E1-10 m,基态的能级值为E =-eV.107已知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的电子轨道半径r=×1(1)有一群氢原子处在量子数n=3的激发态,画一能级图,在图上用箭头标明这些氢原子能发出几种光谱线(2)计算这几条光谱线中最短的波长.8氢原子处于基态时,原子能量E= ,(1)若要使处于n=2的氢原子电离,至少要用频114Hz,今用一群处于n=4的率多大的电磁波照射氢原子(2)若已知钠的极限频率为×10激发态的氢原子发射的光谱照射钠,试通过计算说明有几条谱线可使钠发生光电效应9原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一个较低的能级时,有可能不发射光子,例如在某种条件下,铬原子的n=2能级上的电子跃迁到n=1能级上时并不发射光子,而是将相应的能量转交给n=4能级上的电子,使之能脱离原子,这一现象叫做俄歇效应,以这种方式脱离了原2,式中n=1E已知铬原子的能级公式可简化表示为=-A/n,2,子的电子叫做俄歇电子,n3……表示不同能级,A是正的已知常数,上述俄歇电子的动能是()/16A13 D /16A 11 C /16A 7 B /16A 3 A的能级的一群氢原处在n=4并注明了相应的能量E。

(完整版)选修3-5玻尔的原子模型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选修3-5玻尔的原子模型习题(含答案)

1.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B)A.动能变大,势能变小,总能量变小B.动能变小,势能变大,总能量变大C.动能变大,势能变大,总能量变大D.动能变小,势能变小,总能量变小2.下列叙述中,哪些符合玻尔理论(ABC)A.电子可能轨道的分布是不连续的B.电子从一条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上时,原子将辐射或吸收一定的能量C.电子的可能轨道上绕核做加速运动,不向外辐射能量D.电子没有确定的轨道,只存在电子云3.大量原子从n=5的激发态向低能态跃迁时,产生的光谱线数是( B )A.4条B.10条C.6条D.8条4.对玻尔理论的评论和议论,正确的是(BC)A.玻尔理论的成功,说明经典电磁理论不适用于原子系统,也说明了电磁理论不适用于电子运动B.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规律,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C.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是引入量子观念D.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是它保留了经典理论中的一些观点,如电子轨道的概念5.氢原核外电子分别在第1、2条轨道上运动时,其有关物理量的关系是(BC )A.半径r1>r2 B.电子转动角速度ω1>ω2C.电子转动向心加速度a1>a2 D.总能量E1>E26.已知氢原子基态能量为-13.6e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D )A.用波长为600nm的光照射时,可使稳定的氢原子电离B.用光子能量为10.2eV的光照射时,可能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C.氢原子可能向外辐射出11eV的光子D.氢原子可能吸收能量为1.89eV的光子7.氢原子从能级A跃迁到能级B,吸收频率v1的光子,从能级A跃迁到能级C 释放频率v2的光子,若v2>v1则当它从能级C跃迁到能级B将(D)A.放出频率为v2-v1的光子B.放出频率为v2+ v1的光子C.吸收频率为v2- v1的光子D.吸收频率为v2+v1的光子8.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是E1=-13.6eV,第二能级E2=-3.4eV.如果氢原子吸收______eV的能量,立即可由基态跃迁到第二能级.如果氢原子再获得1.89eV的能量,它还可由第二能级跃迁到第三能级,因此氢原子第三能级E3=_____eV.10.2 -1.511.玻尔在他的原子模型中所做的假设有(ABC)A.原子处于成为定态的能量状态时,虽然电子做变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B.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与电子沿不同的圆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而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是不连续的;C.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D.电子跃迁时辐射的光子的频率等于绕核做圆周运动的频率。

18.4玻尔的原子模型

18.4玻尔的原子模型

∞ 6 5 4 3 2
1 基态
0 eV
-0.54eV -0.85eV -1.51eV
-3.4eV
激发态
-13.6eV
二、氢原子的能级结构
4、原子发光现象:原子 从较高的激发态向较低的 激发态或态跃迁的过程, 是辐射能量的过程,这个 能量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 去,这就是原子发光现象。 不同的能量,发射的光频 率也不同,我们就能观察 到不同颜色的光。
四、玻尔模型的局限性
玻尔理论成功的解释并预言了氢原子辐射 的电磁波的问题,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
在解决核外电子的运动时 成功引入了量子化的观念
同时又应用了“粒子、 轨道”等经典概念和 有关牛顿力学规律
除了氢原子光谱外,在解决其 他问题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氦原子光谱
拓展与提高
原子结构的认识史
汤姆孙发现怎电子样观修否定改玻原尔子模不可型割 ?
注意区分:处于n=4能级的一个氢原子和一群氢原子最多释放几种
1、一个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
的光谱条数最多:n 1
n
E eV
2、一群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 4
-0.85
的光谱条数最多:

-1.51
C
2 n
=
n(n 1) 2

-3.4
C42 6

-13.6
三、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阅读教材P58-P59,小组讨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公式:
原子的能量包括:原子的原子核与电子所具有的电势能和电子运动的动能。
En
e2 -k
rn
1 2
mvn2
-
1 2
k
e2 rn
2 2k 2me 4 E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局限之处: 过多地引用了经典的物理理论 对于外层电子较多元素的原子 光谱,其理论与事实相差很大
量子化条件的引进没有适当的理论解释。
电子在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
率——电子云(演示1.演示2)
玻尔理论只能解释氢原子光谱,而对外层电子较多的原子,理论与 实际相差很多,玻尔理论不再成立。取而代之的是量子力学。量子 力学是一种彻底的量子理论。它不但成功地解释了玻尔理论所能解 释的现象,而且能够解释大量玻尔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玻尔理 论中的三点假设,在量子力学中也变成理论上推导出来的直接结果。 建立在量子力学基础上的原子理论认为,核外电子的运动服从统计 规律,而没有固定的轨道,我们只能知道他们在核外某处出现的概 率大小。结果发现电子在某些地方出现的率概较大,在另一些地方 出现的概率较小,电子频繁地出现在这些率大的地方,我们可以想 像在那里有一团“电子云”包围着原子核,这些电子云形成许多层, 在不同层中运动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因而形成了原子的定态和 能级。这样量子力学就根本抛弃了从经典物理引用来的电子运动轨 道的概念,所谓玻尔理论中的电子轨道,只不过是电子云中电子出 现概率最大的地方。
练习:
1、下面关于玻尔理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说法
是( C

A、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状态中, 每个状态都对应一定的能量
B、原子中,虽然核外电子不断做加速运动, 但只要能量状态不改变,就不会向外辐射能量
C、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 一定要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
D、原子的每一个能量状态都对应一个电子
卢瑟福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

汤 姆 孙 发 现 电 子
汤 姆
α粒子散射实验





瑟 福 原 子 核 式 模 型
枣糕式
行星式
§2.3.玻尔的原子模型
问题一: 玻尔原子结构假说的内容是什么?
问题二: 玻尔原子结构假说是如何解释卢瑟福
原子模型的困难?
问题: 玻尔原子模型存在 哪些局限性?
一、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13.6 E1 13.6eV
氢原子能级图
三、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1、向低轨道跃迁
发射光子
n 量子数
跃迁时发射光子的

能量:
5
hv Em En
4 3
光子的能量必须等于能级差
2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
是不稳定的可自发
地经过一次或几次
跃迁达基态
1
E /eV 0 -0.54 -0.85 -1.51 -3.4
A、电子的动能变大,电势能变大,总能量变大
B、电子的动能变小,电势能变小,总能量变小
C、电子的动能变小,电势能变大,总能量不变
D、电子的动能变小,电势能变大,总能量变大
Hale Waihona Puke 轨道,并且这些轨道是不连续的
2、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的半
径( D

A、可以取任意值
B、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取任意值
C、可以取一系列不连续的任意值
D、是一系列不连续的特定值
3 、按照波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 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上,有关能量变 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13.6
思考与讨论:
1 要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n=4激发态, 2则照分别射能光量光为的1频1e率V、必1须5e为V的多光少子?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
结果如何?
n 量子数 ∞
5 4 3 2
E /eV
0
-0.54 -0.85 -1.51
-3.4
1
-13.6
三、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2、向高轨道跃迁
2、电子处于什么轨道时原子最稳定呢?
1、基态: 能量值最低的状态
轨道半径最小原子 最稳定
2、激发态:除基态外的状态
三、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n 量子数
n∞:电子脱 ∞
离核束缚
5
4
3
rn n2r1
2
E /eV
0
-0.54 -0.85 -1.51 -3.4
E 0
En

E1 n2
r1 0.053nm 1
吸收光子
跃迁时吸收光子的 能量:
跃迁: hv Em En
光子的能量必须等于能级差
n 量子数 ∞
5
4
电离: hv E En 即: hv En
3 2
使原子电离
E /eV
0
-0.54 -0.85 -1.51
-3.4
1
-13.6
四、玻尔理论的成功与局限之处
1、成功之处: 引入了“量子”的观念 成功解释了氢原子的线状光谱
1、轨道量子化 假设
电子绕核旋转的轨道半径只能 取某些分立的值,电子在这些 轨道上绕核旋转是稳定的,不 向外辐射能量.
本假设是针对原子核式模型提出的
一、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2、能量量子 化假设
电子在不同的轨道运动对应着不同的 状态,原子在不同的状态中具有不同 的能量, 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
续的能量状态中,这些量子化的能量 值叫做能级.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 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 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
一、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3、轨道跃迁 假设
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初) 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终) 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 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 能量差决定,即
h v= E初 -E终.
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
二、能级的研究
思考与讨论:
1、电子处于什么轨道时原子所具有的能量较小?是内 层轨道还是外层轨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