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七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和答案

绪论(1)水文地质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本课程是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岩土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为后续的专业课奠定有关现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能够初步掌握解决工程/煤田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方法与思路。
(2)地下水的主要功能包括哪些?>>宝贵的资源①理想的供水水源②重要的矿水资源③良好的景观资源>>敏感的环境因子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环境因子。
地下水的变化往往会打破原有的环境平衡状态,使环境发生变化。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干扰地下水,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图14-1):①过量开发与排除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衰减、沼泽湿地消失、土地沙化、海(咸)水入侵等;②过量补充地下水→地下水位升高→土地的次生盐渍化、次生沼泽化;③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的粘土压密释水释放有害离子、化肥农药的不适当使用、废弃物的无序排放──地下水恶化、污染;④地下水位的变动会破坏其与周围岩土构成的统一的力学平衡,而产生某种效应──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岩溶塌陷、地下洞室垮塌或突水、滑坡、岩崩、水库诱发地震、渗透变形。
)>>活跃的地质营力地下水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应力、传输热量和化学组分、侵蚀(化学溶蚀、机械磨蚀和冲蚀)等。
>>重要的信息载体由于地下水是应力传递者,同时又是在流动,所以地下水水位,水量,水温,水化学等的变化或异常可以提供埋藏在地下的许多信息,如找矿、地震预报、地质演变。
(3)试分析我国地下水分区的特点,并探讨分区的自然背景。
略。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试比较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
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是很不相同的自然界水循环:>>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更替较快;水文循环对地球的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影响显著,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直接的密切联系;水文循环是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研究的重点。
水文地质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解析: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解析: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解析: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解析: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解析: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水循环。
6、地质循环?解析: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解析: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解析: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解析: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二、判断题1、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
(正解)2、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
(错)3、地下水中富集某些盐类与元素时,便成为有工业价值的工业矿水。
(正解)4、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
(错)5、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
(正解)6、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正解)7、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均是H 2 O分子态水的转换。
(错)8、降水、蒸发与大气的物理状态密切相关。
(正解)(错)9、蒸发是指在100℃时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0、蒸发速度或强度与饱和差成正比。
(正解)。
水文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的地质学分支。
A. 水沉积物B. 水资源C. 地下水D. 水文循环2. 地下水通过()而重新进入大气层。
A. 蒸发作用B. 降雨C. 河流补给D. 表层水文循环3. 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
A. 天然排泄B. 人为开采C. 水文建设D. 污染4. 地下水流动的速度主要取决于()。
A. 地下水位B. 地下水压力C. 渗透系数D. 孔隙度5. 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互作用可以通过()来研究。
A. 水文循环B. 地下水位观测C. 水文地质调查D. 地下水污染监测6. 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
A. 大气降水B. 河流水体C. 地表径流D. 蒸散发作用7. 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的问题包括()。
A. 城市地面沉降B. 地震C. 水文断层破裂D. 地球轨道变化8. 以下哪项不属于地下水的贮存形式?A. 地下河流B. 地下湖泊C. 地下岩石裂隙D. 地下土壤孔隙9. 水文地质调查常用的方法包括()。
A. 钻孔B. 遥感技术C. 地震勘探D. 水样分析10. 地下水流动的方向一般是()。
A. 由低到高地势B. 由高到低地势C. 横向流动D. 纵向流动11. 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影响地下水的质量?A. 岩石类型B. 地下水位C. 地下水流速D. 水体温度12. 地下水的利用包括()。
A. 城市供水B. 农田灌溉C. 工业用水D. 以上答案都正确13. 地下水的危害主要包括()。
A. 水灾B. 地下空洞C. 沉降D. 以上答案都正确14. 以下哪个因素对地下水的影响最大?A. 地下水位B. 地下水温度C. 地下水含盐量D. 地下水流速15. 地下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是()。
A. 充分利用地下水B. 保护地下水质量C. 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D. 以上答案都正确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 1 )是水文地质学的基础。
17. 地下水位下降可能引发地( 2 )沉降。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东北大学《水文地质学基础》第七章拓展学习必备资料67

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一.选择题
1.有关地表接受降水入渗能力和入渗速率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表接受降水入渗能力初期较小,逐渐变大。
B)地表接受降水入渗能力是一个定值。
C)降水入渗速率是逐渐变小的,最后变为零。
D)降水入渗能力和入渗速率随着降雨延续逐渐趋于某一定值。
2.关于地下水补给入渗方式正确的描述是:()
A)在粘性土中都是捷径式下渗。
B) 地下水补给入渗方式要么是活塞式下渗,要么是捷径式下渗。
C)活塞式下渗是年龄较新的水推动其下的年龄较老的水,始终是“老”水先到达含水层;捷径式下渗时“新”水可以超前于“老”水到达含水层;
D)对于捷径式下渗,入渗水必须先补充包气带水分亏缺,然后才可下渗补给含水层。
3.判断下面各图所代表的泉的类型
(a)图();(b)图();(c)图();(d)图();(e)图();(f)图()。
A)侵蚀泉
B)接触泉
C)溢流泉
D)接触带泉
4. 判断下面各图所代表的泉的类型
(g)图();(h)图();(i)图();(j)图()。
A)侵蚀泉
B)接触带泉
C)溢流泉
D)断层泉。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2.地下水:地下水就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与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与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与饱与水汽含量之比。
11.饱与差:某一温度下,饱与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与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与状态时,超过饱与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1.水文地质学就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与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与小循环。
5.水循环就是在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与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水文地质学基础_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水文地质学基础_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海洋与大陆之间、海洋内部之间的水分交换都称为大循环。
参考答案:错误2.弱透水层顺层方向不传输水,在垂向上能够传输水量。
参考答案:正确3.在河间地块潜水含水层排泄区打井,通常井越深,井中水位。
参考答案:越高4.达西定律中的过水断面是指包括砂颗粒和空隙共同占据的面积。
参考答案:正确5.因为钾离子大量地参与形成不溶于水的次生矿物和易被植物所摄取,故地下水中钾离子的含量要比钠离子少的多。
参考答案:正确6.地下水中常见的主要7种离子是因为这些元素在地壳中含量高。
参考答案:错误7.地下水的天然排泄方式主要有()。
参考答案:径流和蒸发与蒸腾8.地下水补给的研究内容,包括()。
参考答案:补给来源、补给量和补给条件9.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盆地中心,可以通过挖沟排水或植树,降低地下水位,改变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以达到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目的。
参考答案:正确10.在洪积扇顶部打井,井打的越深,井中水位埋深也越大。
参考答案:正确11.黄河下游冲积平原中的地下水,通常可以获得黄河水的补给。
参考答案:正确12.脆性岩层中发育的构造裂隙其导水性通常好于塑性岩层中的构造裂隙。
参考答案:正确13.可溶岩包括()。
参考答案:卤化物岩、硫酸盐岩、碳酸盐岩14.垂向发育的岩溶形态,如溶蚀裂隙、落水洞、溶斗和竖井只发育在非饱和(或包气带)系统中。
参考答案:错误15.地下水资源评价及管理应该根据行政区划来进行。
参考答案:错误16.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就是等于含水系统的补给资源量。
参考答案:错误17.在自然及人为因素影响下,地下水资源处于不断变动之中,补给资源也需要动态评价。
参考答案:正确18.不合理开发地下水会减小河流的基流,甚至导致河流断流。
参考答案:正确19.人类活动改变地下水的天然动态是通过增加新的补给来源或新的排泄去路。
参考答案:正确20.层状结构的可溶岩层,岩溶发育通常在隔水岩层的上层面。
基础水文地质学试题库及其参考答案.doc

基础水文地质学试题库及其参考答案重点建设课程《水文地质学基础》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水文地质基础课群表示,水文地质基础课是我校水文、水资源工程和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描述以下几个方面: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循环过程;地下水的赋存空间、存在形式和水文物理性质;地下水的分类和各种类型地下水的特征;地下水运动规律;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和形成;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和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的动态与平衡;地下水资源的分类和特征;地下水与环境的关系等。
本课程全面介绍现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水文地质基础试题库不仅用于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因此,水文地质基础试题库的内容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密切相关,并考虑以下几点:首先,它侧重于基本概念和理论。
第二,正确理解水文地质概念,避免僵化应用。
第三,地下水与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从系统的角度研究多种因素对地下水的综合影响。
第四,我们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理解,而秦英在思考和澄清本质。
在1997年第一个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对基本水文地质检查数据库进行了修订。
对原始数据库中的一些试题进行了调整。
本考试数据库的选题涵盖了本书的全部内容,覆盖面广。
同时,考虑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章节和重点内容中的问题太多。
整个图书馆有576个问题。
为了全面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综合能力,共有五类问题,即: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和作文题。
地球水及其循环目录第一章,地球水及其循环目录第三章,地球水及其循环目录第三章,地球水及其循环目录第三章。
以下是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
地下水的形成、功能、供应和排放,第7章,第17章,地下水系统,第8章。
在XXXX第一个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对原数据库中的部分试题进行了调整,试题的选取涵盖了全书的全部内容,覆盖面广。
同时,考虑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章节和重点内容中的问题太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七
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一、名词解释
1.地下水补给: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
2.地下水排泄:含水层或含水系统失去水量的过程。
3.泉: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4.地下水的泄流:当河流切割含水层时,地下水沿河呈带状排泄,称作地下水泄流。
二、填空
1.地下水补给的研究包括补给来源、补给条件与补给量。
2.地下水的天然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其它含水层或含水系统的水。
3.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下水主要补给源有灌溉回归水、水库渗漏水、以及专门性的人工补给。
4.落到地面的降水,归根结底的三个去向是转化为地表径流、腾发返回大气圈和下渗补给含水层。
5.影响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因素主要有年降水总量、降水特征、包气带岩性和厚度、地形和植物。
6.研究含水层的排泄包括排泄去路、排泄条件与排泄量等。
7.地下水的天然排泄方式有泉、向河流泄流、蒸发、蒸腾、向另一含水层的排泄。
8.根据补给泉的含水层性质,可将泉分为上升泉及下降泉两大类。
9.根据泉的成因,下降泉可分为侵蚀(下降)泉、接触泉与溢流泉。
10.上升泉按其成因可分为侵蚀(上升)泉、断层泉与接触带泉。
11.影响潜水蒸发的因素是气候、潜水埋深、包气带岩性及地下水流动系统的规模。
12.将补给、排泄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将地下水循环划分为渗入-径流型和渗入-蒸发型两大类。
三、判断题
1.补给、排泄与径流决定着地下水水量水质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分布。
(√)
2.活塞式下渗始终是"老"水先到含水层。
(√)
3.捷径式下渗始终是"老"水先到含水层。
(×)
4.降水补给地下水的量与降水强度没有关系,只与降水量的大小有关。
(×)
5.河水补给地下水时,补给量的大小与透水河床的长度与浸水周界的乘积、河床透水性成正比。
(√)
6.当河水与地下水有水力联系时,河水补给地下水的量与河水位与地下水位的高差呈反比。
(×)
7.利用天然潜水位变幅确定入渗系数,一般要求研究区地下水水平径流及垂向越流与蒸发都很微弱、不受开采影响。
(√)
8.相邻含水层之间水头差愈大、弱透水层厚度愈小、垂向透水性愈好,则单位面积越流量便愈大。
(√)
9.昼夜温差越大,产生的凝结水量越大。
(√)
10.判断泉是上升泉还是下降泉,只根据泉口的水是否冒涌来判断即可,不必考虑含水层是潜水含水层还是承压含水层。
(×)
11.气候俞干燥,相对湿度越小,潜水蒸发便愈强烈。
(√)
12.砂最大毛细上升高度太小,而亚粘土与粘土的毛细上升速度又太低,均不利于潜水蒸发。
粉质亚砂土组成的包气带,最有利于潜水蒸发。
(√)
13.地下水的泄流是地下水沿河流呈带状排泄。
(√)
14.地下水以径流排泄为主时,其含盐量较低,以蒸发排泄为主时,其含盐量较高。
(√)15.越流系统包括主含水层、弱透水层以及相邻含水层或水体。
(√)
16.在越流系统中,当弱透水层中的水流进入抽水层时,同样符合水流折射定律。
(√)四、简答题
1.地下水补给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有哪些?
研究内容:补给来源、补给条件、补给量。
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其它含水层或含水系统和人工补给。
2.松散沉积物中存在哪两种降水入渗形式? 二者有什么不同?
两种形式为:捷径式和活塞式。
两者不同点:
(1) 活塞式下渗是年龄较新的水推动其下的年龄较老的水,始终是老水先到达含水层;捷径式下渗时新水可以超前于老水到达含水层;
(2) 对于捷径式下渗,入渗水不必全部补充包气带水分亏缺,即可下渗补给含水层。
3.河水补给地下水时,补给量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1) 透水河床的长度与浸水周界的乘积;
(2) 河床透水性;
(3) 河水位与地下水位的高差;
(4) 河床过水时间。
4.地下水排泄的研究内容和地下水的排泄方式有哪些?
研究内容:排泄去路、排泄条件、排泄量。
排泄方式有:泉、向河流泄流、蒸发、蒸腾、向另一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人工排泄。
5.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对地下水的水质是如何影响的?
地下水补给对水质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补给源的水质。
径流排泄是盐随水走;蒸发排泄是水走盐留。
五、论述题
1.影响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如何影响 ?
影响因素有:年降水总量、降水特征、包气带的岩性和厚度、地形、植被等。
降水总量大,降水强度适中,包气带岩性粗和厚度小,地形平缓,植被较茂盛时,降水补给地下水的量大;反之,降水总量小,降水强度太小或太大,包气带岩性细或厚度大,地形较陡,植被较稀疏时,降水补给地下水的量少。
2.影响河水补给地下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如何影响 ?
影响因素有:透水河床的长度与浸水周界的乘积、河床透水性、河水位与地下水位的高差、河床过水时间。
透水河床的长度与浸水周界的乘积越大,河床透水性愈强,河水位与地下水位的高差愈大,河床过水时间愈长,补给量愈大;反之,愈小。
3.影响地下水蒸发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影响 ?
影响因素有:气候、潜水埋深、包气带岩性、地下水流动系统的规模。
气候愈干燥,潜水埋深愈浅,粉质亚砂土、粉砂等组成的包气带,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排泄区,蒸发作用强烈;反之,蒸发作用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