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重要考点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重要的知识点 一、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键期】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及其作用 2、环境及作用 3、学校教育及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 1?家长或教师期望值过高 2?学生自身期望值过高

3.有过失败的考试经历 4.有容易引发焦虑的品质 五、教师的职业素养 1?思想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 3?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 5.身体素养 六、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七、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一般认为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2.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八、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九、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 3.作业检查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十、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十一、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十二、一堂好课的标准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

中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科目二必背主观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科目二必背主观题 1.二十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有技术的现代化。 【记忆口诀:全民多现身】 2.生产力对教育影响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3.政治制度对教育影响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具体表现: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继承。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 5.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1)遗传——物质前提、生理基础; (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 (3)学校教育——主导;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6.如何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注意教育的针对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7.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强调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导向。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说明了国家对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指明了我国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 8.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6)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7)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9.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 (1)道德素养:又包括思想素养、政治素养以及职业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教师需具有学科知识素养、教育知识素养、文化知识。(3)能力素养:基础能力素养和专业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等。 (5)身体素养。 10.简述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素养 (1)教师需具有学科知识素养 (2)教师的教育知识素养 (3)文化知识 11.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12.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4)发扬教育民主。 (5)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合集

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基础知识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 《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 liè)等、藏息相辅等。 3.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问答法) 4.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 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7.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 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 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

爱的教育。 11. 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12. 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 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4. 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6.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17.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18.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19. 当代教育学理论新发展,主要包括布鲁姆的教学目标理论,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

[考点]教师资格证必背考点巧记忆(科目二)

教师资格证必背考点巧记忆(科目二)一、古代教育的特征 1.阶级性; 2.道统性; 3.专制性; 4.刻板性; 5.象征性 记忆技巧: 专(专制)项(象征)班(刻板)街(阶级)道(道统) 二、现代教育的特征 1.教育终身化; 2.教育民主化; 3.教育全民化; 4.教育多元化; 5.教育现代化 记忆技巧:

全(全民)民(民主)多(多元)献(现代)身(终身) 三、动因说的代表人物 1.内发论 苏格拉底、孟子、弗洛伊德、霍尔、威尔逊、格赛尔、高尔顿 记忆技巧:苏孟德有四种耳朵(霍尔、威尔逊、格赛尔、高尔顿) 2.外铄论 荀子、洛克、华生 记忆技巧:外(外铄)出寻(荀子)找落(洛克)花生(华生) 四、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 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 记忆技巧: 标(目标)点(重点)表(表达)内(内容)组(组织)气(气氛)法(方法)五、教学原则 直观性; 启发性;

巩固性; 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 理论联系实际; 量力性; 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 记忆技巧: 直(直观)起(启发)弓(巩固)寻(循序渐进)找一英(因材施教)里(理论联系实际)以外的狐狸(量力)当粮食(思想性与科学性) 六、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记忆技巧: 由城(教学程序)内(教学内容)猜(精选教材)测(学习策略)城外

七、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内化性原则; 3.特定性原则; 4.生成性原则; 5.有效监控性原则; 6.个人效能感原则 记忆技巧:煮(主体)花(内化)生(生成)特(特定)见(有效监控)效(个人效能感) 八、教育的文化功能 1.传承功能; 2.选择功能; 3.融合功能; 4.创新功能 记忆技巧:这一知识点的记忆其实可以以一条逻辑线进行。 首先文化要先前人那边流传下来(传承)。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

综合素质》 目录 第一章 职业理念 15%( 4+1) 第一节 教育观 第二节 学生观(每年都出题) 第三节 教师观 三种题型: 2 材料分析: 3 道第一、三、五(阅读理解)章 3 作文 第二章 教育法律法规 10% 8)(只出单选)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 15% 有 2 节 职业行为(只单选)职业道德(单选 第四章 文化素养 12%( 9) 4+1) +解答) 只出单 选) 第五章 教师基本能力 48% 4+1+1) 1 单选:每年固定 29, 2 分 第一到第五章都会出)

模块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概述 (一)素质教育观的概念(不需要背,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看看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面向全体(1适龄儿童6周岁,2受教育机会公平)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成绩,还看道德、兴趣、德智体美劳,但不平均发展)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 记忆魔法两全两发展 创新和实践 【答题技巧】 材料分析题改卷标准: 踩点给分、多写不扣分 材料分析题高分秘诀:三步走战略、总分总模式 第一步(总):判断行为正确与错误 正确:值得表扬,体现了- ?的要求,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错误:违反了- ?的要求,应该如何改正。 第二步(分)理论要求+材料分析 注:分条罗列、逻辑清晰 第三步(总)总结理论和材料分析 章学生观 、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不需要背,理解的基础上看一下就可以) 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重点)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转移,教师不能将个人意志强加到学生身上。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第三项不用记) 2、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出单选) ①顺序性: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幼儿园教资简答题必背考点

幼儿园教资简答题必背考点 考点1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1.客观因素 (1)生物因素 ①遗传因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奠定儿童身心发展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但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②生理成熟: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生理成熟儿童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生理成熟的个体差异是儿童心理发展个体差异的生理基础。 (2)社会因素 ①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②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从根本上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2.主观因素 (1)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2)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 考点2成熟势力说 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格赛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成熟是由内部因素控制的过程,它的基本方面不可能受到像教育这样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成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决定机体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因此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学习与外环境有关,并不是发展的主要原因,因为引起变化的原因是成熟的顺序或机体的机制所固有的,学习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格赛尔的这种观点主要来源于其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 考点3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运里克森改进了弗洛伊德的个性发展理论,并特别地品儿的发展。学前儿童所涉及的前三个阶段: 1.信任感对不信任感(零至一岁或一岁半)

2.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一或一岁半至三或四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三四岁至五六岁) 考点4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行为是主体对客体的主动适应,适应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他们经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等历程达成对周围环境的适应,从而获得经验,不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使智力得到发展。 2.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考点5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1)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相同。 (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阶段就能达到较高水平,有些方面则要成熟得晚些。 4.差异性 考点6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1.从简单到复杂。 (1)从不齐全到齐全(2)从笼统到分化。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整理

9. 昆体良 40位著名人物的相关知识点】 最早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 提出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 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 端找回来,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善良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 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所以荀子是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提倡“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 但是他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墨子提出“人性素丝说”,教育思想是兼爱、非攻 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 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学习 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 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 重视基础教育,重视思想教育,讲求教育方法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时培养道德 他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科目二 1. 孔子 2. 孟子 3. 荀子 4. 朋. 了 5. 朱熹 6. 苏格拉底 7. 柏拉图 8. 亚里士多德

10.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9. 昆体良

11.夸美纽斯 他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夸美纽斯也被称谓“教育学之父” 他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进行研究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12.卢梭 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他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 13.裴斯泰洛齐 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14.洛克 外铄论”代表人物,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 提出了“白板说”“绅士教育” 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代表作《教育漫话》 15.华生 外铄论”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他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16.罗杰斯 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在心理辅导方面创立了来访者中心治疗法。 17.皮亚杰 提出品德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为四个阶段。 他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18. 弗洛伊德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背简答题62个+记忆口诀。自己整理

小学科目二简答题 1.近代教育的变化(公立十一) ①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②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③教育的世俗化 ④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20世纪后教育特征(全民多现身) ①教育的终身化 ②教育的民主化 ③教育的多元化 ④教育的全民化 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3.调查研究步骤 ①明确调查目的 ②制定调查计划 ③准备调查材料和工具 ④实施调查 ⑤整理调查材料和撰写调查报告。 4.行动研究步骤 ①发现问题 ②分析问题 ③设计研究方案 ④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 ⑤总结与反思,确定下一步研究问题 ⑥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5.生产力对教育影响(内人解手龟速)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变化③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6.政治制度对教育影响(领受的)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7.人口对教育作用 ①人口数量与增长是制约教育事业的规模,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②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 ③人口的结构影响教育的发展 ④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影响 8.学校教学的独特功能 ①学校教育为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具有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价值 ④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9.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其教育意义 ①顺序性?循序渐进 ②阶段性?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 ③不平衡性?抓关键期 ④互补性?长善救失 ⑤差异性?因材施教 10.教育目的的功能(向鸡评选) ①导向功能 ②激励功能 ③选择功能 ④评价功能 11.社会本位论观点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整理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科目二 【40位着名人物的相关知识点】 1.孔子 最早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 提出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 2.孟子 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端找回来,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善良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 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3.荀子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所以荀子是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提倡“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 但是他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4.墨子 墨子提出“人性素丝说”,教育思想是兼爱、非攻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学习 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 5.朱熹 重视基础教育,重视思想教育,讲求教育方法 6.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时培养道德 他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7.柏拉图 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8.亚里士多德 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9.昆体良 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着 10.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11.夸美纽斯 他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夸美纽斯也被称谓“教育学之父” 他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进行研究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12.卢梭 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他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 13.裴斯泰洛齐 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14.洛克 “外铄论”代表人物,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 提出了“白板说”“绅士教育” 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代表作《教育漫话》 15.华生 “外铄论”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他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16.罗杰斯 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在心理辅导方面创立了来访者中心治疗法。 17.皮亚杰 提出品德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为四个阶段。 他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18.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考点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考点(必背) 考点1 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 (1)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相同。 (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阶段就能达到较高水平,有些方面则要成熟得晚些。 4.差异性 考点2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1. 从简单到复杂。 (1)从不齐全到齐全; (2)从笼统到分化。 2. 从具体到抽象。 3. 从被动到主动。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4. 从零乱到成体系,对事物的态度由不稳定到稳定。 考点3 认知发展理论 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行为是主体对客体的主动适应,适应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他们经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等历程达成对周围环境的适应,从而获得经验,不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使智力得到发展。 2.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 岁)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 岁以后) 考点4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改进了弗洛伊德的个性发展理论,并特别地强调幼儿的发展。学前儿童所涉及的前三个阶段: 1. 信任感对不信任感(零~~一岁或一岁半) 2 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一或一岁半~~三或四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三四岁~~五六岁) 考点5 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1. 客观因素 (1)生物因素 ①遗传因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奠定儿童身心发展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但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②生理成熟: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生理成熟的个体差异是儿童心理发展个体差异的生理基础。 (2)社会因素 ①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②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从根本上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2. 主观因素 (1)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2)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 考点6 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1. 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2. 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3. 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 4. 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5. 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52个教师资格证记忆口诀【考试必背】

52个教师资格证记忆口诀 一、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 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口诀: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 口诀:四个转向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 口诀:二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三、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或四者一社区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教师行为转变 口诀:你我他它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四、教师职业道德 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六、教学原则 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性、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原则、巩固性 口诀:寻(循序渐进)直(直观)发(启发)巩(巩固)俐(量力)联(理论联系实际)姻(应材施教) 七、内发论代表人物 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高尔顿、霍尔、董仲舒 口诀:老佛爷(弗洛伊德)弄(孟子)不懂(董仲舒),格格(格赛尔)的两个儿子(高尔顿、霍尔)干嘛要微服私访 八、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孟轲(孟子) 口诀:最近股市很猛(孟子),不断跌,很多人赔(裴斯泰洛齐)洛(洛克),所以在卢(卢梭)子上唱浮夸(夸美纽斯)祈福(福禄贝尔) 九、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孔子、斯宾塞、涂尔干、孔德、赫尔巴特 口诀:双孔(孔子、孔德)特(赫尔巴特)干(涂尔干)涩(斯宾塞) 十、教学方法 a.语言性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 b.直观性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c.研究性教学方法:讨论法、发现法 d.实践性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 口诀:动嘴、眼、脑、手。 动嘴:教授在讲(讲授)坛(谈话)读书(读书指导); 动眼:眼(演示)馋(参观); 动脑:武王思考如何讨(讨论)伐(发现)纣; 动手:二次实(实验、实习)战演练(练习)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教学设计”考点分析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教学设计”考点分析 (一)文本解读 答题角度:文体修辞手法语言特色文章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诗歌小说文言文,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的修辞手法,用词语句(准确、优美、形象、生动、质朴、简洁),通过(总分总总分时间顺序)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论述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某个道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借助拼音)准确认读书写……等生字词; ()结合上下文了解理解……等重点词句的意义;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背诵);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合作阅读分角色朗读集体探讨分享经验)……的形式,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与人分享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阅读的兴趣、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阅读习惯(低年级) ()体会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作品中语言的优美 ()乐于与他人分享与交流阅读感受 ()体会到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大好河山的秀美,大自然的美,环保意识,人格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综合“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目标 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导入方法:直接导入、直观导入、情景导入、提问导入、复习导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 .新授课 阅读课: ()初读课文(泛读),整体感知 ()细读课文(精读),深入领悟 ()熟读回顾(研读),迁移运用 识字课: ()提出生字 ()教学生字 ()复习巩固 ()运用生字 写作课: ()写作前指导写什么 ()写作中指导怎么写 ()写作后指导怎么样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全考点,记住必过科目一!

、职业理念(考查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教育观 1.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学生观 1.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2.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3. 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4. 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尊重学生、讲民主。) 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2.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3.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

4.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学观 1. 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 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 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评价观 1. 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2. 评价内容多元化。 3. 评价方式多样化。 4.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 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 例题 } 材料: 周末, 我带学生去旅游, 在一片野花丛中,同学们纷纷谈论这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 的“调皮大王”小强大声说: “老师,我最喜欢的话是荆棘的花,荆棘虽然全身长满了刺, 但她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从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遭到一些学生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 你们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 欢迎的 “调皮大王” ,见有同学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 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刺中也有美丽 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 我们对待其他同学也应该赏花一样, 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 更应该正确看到他的身上 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缺点。你们说对不对! ”说着,他拍了拍小强的肩,我的话赢得 了一片掌声,小强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 ” 平时不受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 ”小强的话 我走到小强身边,搂着小强的肩对同学说: 小强说得有道理,荆棘虽然浑身是刺,但是它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汇总

20202上小学科二简答题汇总 1.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产生活; (3)没有专门的教师、固定的学生,没有专门的教育内容和场所(4)没有形成独立的形态 (5)没有阶级性 记忆口诀:两生三没 2.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 (1)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4)身份地位的象征性 (5)教学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6)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记忆口诀:等升内地房租 3. 简述近现代社会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记忆口诀:公义世法 4.简述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记忆口诀:全民多现身 5.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记忆口诀:意面特饥渴 6.(各种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实施步骤通用答案(1)课题选择; (2)查找文献资料; (3)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 (4)实施研究,收集资料; (5)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 (6)撰写研究报告。 记忆口诀:可找设施分赚钱 7.简述课题选择原则 (1)教育性 (2)实践性 (3)可行性 (4)适宜性 (5)伦理性 记忆口诀:可教轮椅践行 8.简述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1)顺查法; (2)逆查法; (3)引文查找法; (4)综合查找法。 记忆口诀:顺逆查文综 9.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教师资格证核心考点必背

职业理念 1.素质教育观 a)面向全体学生 b)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c)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e)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f)促进学生生动、活波、主动地发展 g)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a)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个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要客观 看待学生的成长与成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 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的权责 和需求。 b)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顺序性: 循序渐进;阶段性;不均衡性:把握关键期;互补性:扬长 避短;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c)学生是独特的人,教师要看到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因材施教。 3.教师观 a)角色的转变 1)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b)行为的转变 师生关系:尊重和赞赏 教学:帮助和引导 自我:反思 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合作 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生学习 一、教育与人口: 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 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 教育对人口的再生产作用 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的手段之一

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 生产力发展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经济功能)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政治功能) 教育培养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通过教育制度可以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进行选拔,延续原有社会政治关系或加速改变旧有的社会政治关系 四、教育与文化: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文化功能) 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2019下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必背词条

2019上小学科目二第一轮必备知识 时间:12月11日 背诵内容:教育与教育学(一) 1.教育的本质属性及社会属性 (1)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2)社会属性:永恒性、阶级性、历史性 2.教育的起源学说 (1)生物起源说: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代表人物:利拓尔诺、沛西.能 (2)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代表人物:孟禄 (3)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 3.古代教育的特点 (1)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4)身份地位的象征性 (5)教学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4.近现代社会教育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 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5.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孔子的教学原则 (1)因材施教的原则——朱熹:“夫子教人各因 其材”。 (2)启发诱导的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学思结合的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 7.《学记》的教学原则 (1)教学相长原则——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2)豫时孙摩原则——预防性、及时性、循序渐 进性、集体性教育原则。 (3)长善救失原则——知其心,然后能就失也, 教也者,张善而救其失者也。 (4)启发诱导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 而弗达。 (5)课内课外结合原则——时教必有正业,退息 必有居学。 8.夸美纽斯 (1)《大教学论》独立教育学形成的萌芽 (2)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3)第一次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 (4)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9.赫尔巴特 (1)《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独立教育学的诞 生 (2)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 (3)四段教学法 10.杜威 (1)新三中心:儿童、活动、经验 (2)无目的论 (3)五步教学法 时间:12月12日 背诵内容:教育与教育学(二);教育与社会的 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一)

2020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考点

2020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考点: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经常以选择题和简答题形式出现,也是每年必考点之一)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单选) 广义:国民教育制度 狭义: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处于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二、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简答)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③个人身心发展规律 ④民族文化传统 ⑤本国学制发展历史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三、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1.前制度化教育 2.制度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主要指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堂”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3.非制度化教育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代表人物:库姆斯、伊里奇 四、现代学制的类型 双轨学制(英法德)、单轨学制(美)、分支型学制(前苏联)。 五、我国学制发展(人制定,鬼实施,丑男女,戌美国) (1)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未实行)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1903年的“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是中国第一个颁布并实施的现代学制。 (3)1912年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中小学实行“六、三、三”三段,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2016上)英国政府在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持原有的专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中间型学制 D.分支型学制 【答案】A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教学设计”考点分析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教学设计”考点分析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教学设计”考点分析 (一)文本解读 答题角度:文体+修辞手法+语言特色+文章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诗歌/小说/文言文,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举例子、打比喻、列数字)的修辞手法,用词/语句(准确、优美、形象、生动、质朴、简洁),经过(总分总/总分/时间顺序)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论述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某个道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拼音)准确认读/书写……等生字词; (2)结合上下文了解/理解……等重点词句的意义;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背诵);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过(合作阅读/分角色朗读/集体探讨/分享经验)……的形式,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与人分享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阅读的兴趣、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阅读习惯(低年级) (2)体会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作品中语言的优美 (3)乐于与她人分享与交流阅读感受 (4)体会到文章表示的思想感情……(大好河山的秀美,大自然的美,环保意识,人格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综合“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目标 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导入方法:直接导入、直观导入、情景导入、提问导入、复习导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 2.新授课 阅读课: (1)初读课文(泛读),整体感知 (2)细读课文(精读),深入领悟 (3)熟读回顾(研读),迁移运用 识字课: (1)提出生字 (2)教学生字 (3)复习巩固 (4)运用生字 写作课: (1)写作前指导写什么 (2)写作中指导怎么写 (3)写作后指导怎么样

2020年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必背41道简答题,背过就得分!

【教师资格证】必背41 道简答题,背过就得分! 【题目】简述现代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 现代迁移理论以奥苏伯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为代表,之后对迁移有了更深入的探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种观点中:第一,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但对认知结构的解释各不相同。 第二,强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 【题目】简单列举一下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有哪些? 【参考答案】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有: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量力性原则; (8)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 题目】简要叙述教师备课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

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师备课要做好三项工作: (1)备教材。即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书。 (2)备学生。即了解学生,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熟悉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其次要了解班级的情况;再次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 (3)备教法。即设计教学方法.教师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考虑用什么方法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并促进他们能力、品德等方面的发展,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特点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 【题目】简要回答教学过程的特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而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学生思想的提 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承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 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承认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 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题目】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