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沧浪诗话_诗辨》(节选)严羽阅读理解及答案
评论写作真题:严羽《沧浪诗话》中: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评论写作真题:严羽《沧浪诗话》中: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严羽《沧浪诗话》中指出: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你怎么看?请结合具体作品来论述。
诗歌文体的考察,第一个层面名词解释类的考察。
比如书名和作者的对应,流派的代表人物,各种诗说的理论,从江西诗派、茶陵派、公安派、竟陵派、性灵说、肌理说等等,名目繁杂。
这个层面以名词解释和填空题为主。
第二个层面是作品赏析类的考察。
就是根据一篇诗歌来进行赏析。
这类题目要求既能以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来读懂作品,又要展示出考生自己在阅读的宽度和深度,还要体现自己的文学技巧方面的修养。
第三个层面就是文学史层面的考察。
唐诗和宋诗是其中的重点。
关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诗分唐宋”在钱钟书的《谈艺录》中曾经论述过二者之间不能简单以朝代分,而是以风格分的看法,比较辩证。
本人认为可以为不刊之论。
这道题目以严羽《沧浪诗话》的评价来考,相对而言,难度并不大。
只要对宋代诗歌的整体脉络把握住就可以解决。
以文字为诗,指的是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的诗作。
他们对语言锤炼,点铁成金,探索出创造性的表达方式。
(后来被梁启超讥讽为“鹦鹉名士”。
)这就要求把江西诗派的内容和表达讲清楚。
以才学为诗,指的是以苏轼为代表的诗作。
苏轼本人读书甚多,才气逼人。
诗中用典多,但不凝滞,用了很多比喻,体现了个人才气。
要结合具体作品。
以议论为诗,指的是以朱熹为代表的诗作。
这类诗注重思想和道理的表达。
根据以上思路框架,大家自己练笔,欢迎留言讨论。
有小钱钱的同学,可以私信发文指导修改。
欢迎大家关注公益直播: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每周六晚上七点,复习陪伴。
有关诗歌论述的阅读理解及答案解析

格调作为诗论术语,是要求诗歌既具有美的形式,又具有大格局、高境界:前者是调的审美含义决定的,后者是格的人格、道德含义决定的。
这两个字起初是并举而非连用的,连用之后,有时也还分而论之。
皎然《诗式》中说谢灵运的诗其格高,其调逸,这里的格是就内容整体而言的,是谢灵运特立独行的人格转化成的精神境界;调不单指音调,是就形式整体而言的,指英音调和谐而自由,遣词造句纵心任情。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论格而不论调,如说郑谷诗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
此格指的是诗的境界。
又说晚唐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
此格是诗人胸怀、境界赋予作品的总体风格。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说:诗之法有五,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
前三者大体对应于格,后二者则是对应调。
严羽系统地探讨诗法,后世诗法及文法的基本问题大多不出照;范围。
宽泛意义上的格调论,包括思想要求和艺木要求、内容与形式关系以及整体上效法古典还是重视新变的古今之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沧浪诗话》中都有所涉及,故而严羽被视为开后世格调论先河之人。
格调在诗文评中的连用标志着格调论正式出现,但其含意不固定,有时偏于格的含义,是就内容而言的思想境界:有时偏于调的含义,是就形式而言的审美性。
因为格指诗歌体制、是观作品整体,所以就有了格局、境界的意思。
概括明代的格调论,格是诗歌体制、整体格局,是知觉层面的诗歌内容,指代作品的境界和思想价值:调则是听觉层面的音节声调,与视觉层西的诗体四、五、七言、长短句等相应,关乎情绪和感觉:不一一定涉及意义。
二者的结舍,是形式美与或高远或深沉境界的一体,只是在具体.的诗文评论申可能偏于采一方面的意义。
格调论除讨论诗歌的形式与境界外,还展开了两个具有一般性的文论问题,一是崇古还是创新;二是重内容还是重形式,主情还是主理。
【创新设计】(四川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5节 文言断句

第五节文言断句板块一短文中断句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限6处)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诗者,吟咏情性也。
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选自严羽《沧浪诗话· 诗辨》) 答案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限6处)柳屯田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苏子瞻学际天人,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
乃知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
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选自李清照《词论》) 答案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3.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限6处)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
取以诈力守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
(选自苏轼《诸葛亮论》,有删节)答案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
4.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限6处)《庄子》言:“野马也,尘埃也。
”乃是两物。
古人即谓野马为尘埃,如吴融云:“动梁间之野马。
”又韩偓云:“窗里日光飞野马。
”皆以尘为野马恐不然也野马乃田野间浮气耳远望如群马又如水波佛书谓如热时野马阳焰即此物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答案皆以尘为野马/恐不然也/野马乃田野间浮气耳/远望如群马/又如水波/佛书谓如热时野马阳焰/即此物也。
5.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2019届高三语文5月考前适应性检测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5月考前适应性检测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诗分唐宋,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
”面对唐诗,宋人一方面想尽力摆脱唐人影响,构建起新的诗歌模式;另一方面,又在被动甚至主动接受唐诗影响,在唐诗中寻找创作源泉和灵感,甚至寻找诗歌革新的依据或动力。
宋诗发展的每一重要阶段,基本都有唐人的影子。
“晚唐体”是宋诗发展过程中,最能体现宋人这种心态的诗歌流派,同时也是“江西诗派”之外,宋代成就和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因此,“晚唐体”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
“晚唐体”是宋代诗坛的独特存在,盛行于宋初与南宋中晚期,在诗坛的历史使命前后不同。
“晚唐体”诗人多为隐士、僧侣或具有强烈隐逸倾向的中下层士人,在现实社会中属于边缘化群体。
学术界一般认为,“晚唐体”诗歌宗奉贾岛、姚合。
宋初“晚唐体”的盛行是历史惯性,是晚唐五代风气在宋代的自然延续,“晚唐体”诗人“九僧”与寇准、钱惟演等当时诗坛、政坛的重要人物和士大夫阶层都有诗歌酬唱活动。
南宋“晚唐体”是在“江西派”与理学诗统治诗坛,而“江西派”陷于“杂博者堆对仗,空疏者窘材料,出奇者费搜索,缚律者少变化”困境之时,在叶适支持下,由“永嘉四灵”的倡导和实践而逐步为诗坛所接受,尤其在“江湖诗人”中产生较大影响。
其历史使命是革新“宋诗”,救治诗坛弊病。
因此,南宋人对“晚唐体”的态度因其诗学立场而有所不同。
可见,“晚唐体”既是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宋诗”形成、发展的基础与变革推手,研究“晚唐体”实际就是研究整个宋代诗歌发展史。
从诗歌风格类型看,“晚唐体”属于清瘦型诗歌,与之相对的是富贵型诗歌,深入研究“晚唐体”,能为中国古典诗歌研究开辟新思路。
从现有材料看,富贵型诗歌早在先秦即已出现,《诗经》中的很多篇章,其意象、辞藻皆带富贵气。
而清瘦型诗歌大致是从六朝以来隐逸之士全面介入诗歌创作开始逐步生成,如陶渊明《有会而作》《咏贫士》诸作,无论意境还是语辞,皆有清淡寒蹙之意。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

《沧浪诗话》是严羽所著的一部关于诗歌理论和批评的著作,其中的“诗辨”部分是全书的核心内容。
在“诗辨”中,严羽提出了一些关于诗歌创作的重要观点。
首先,严羽认为诗歌创作应该以“吟咏性情”为本,即诗歌应该表达诗人真实的情感和体验。
他反对那种追求形式、技巧和华丽辞藻的诗歌,认为这样的诗歌缺乏真情实感,难以打动读者的心灵。
其次,严羽提出了“妙悟”说,认为诗歌创作需要有一种超越理性思考的感悟能力。
他认为,诗歌创作不是通过逻辑推理和知识积累来实现的,而是需要诗人在感性层面上进行领悟和体验。
再次,严羽强调诗歌创作应该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他认为,每一位诗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而不是模仿别人。
只有具备独特的风格和个性,才能使诗歌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最后,严羽还提出了“以禅喻诗”的观点,认为诗歌创作和禅修有很多共通之处。
他认为,诗歌创作需要像禅修一样,超越世俗的纷扰和杂念,达到一种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总的来说,严羽的《沧浪诗话》“诗辨”部分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诗歌创作的重要观点,强调诗歌应该以真情实感为本,注重感性领悟和独特风格,同时也提倡以禅修的方式来进行诗歌创作。
这些观点对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和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沧浪诗话 文言文题目

沧浪诗话文言文题目(2020高二上·嘉兴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关于《沧浪诗话》,学界素来有所争论。
【甲】例如,它到底是崇李、杜呢?还是崇王、孟?这便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
应该说,严羽的审美水平和感受能力是相当高明的,屈、陶、李、杜这些中国诗史的冠冕,当然为他所极称赞和推崇,他认为他们的作品是不可比拟的:“汉尚矣,不假悟也。
”严羽要求以汉魏盛唐为师,应该说,他主观上更是推崇提倡李、杜的。
【乙】但是,晚唐北宋以来的历史潮流和时代风习,却使他实际上更看重讲求韵味,更重视艺术作品中的空灵、含蓄、平淡和自然的美。
司空图与严羽相隔已数百年,居然陈陈相因,若合符契,其中的历史必然问题,不是很清楚吗?【丙】严羽与司空图观点体现出一个律性的共同趋向,即追求的韵味;而且彼此呼应协调,相互补充配合。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远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素来B 、不可比拟C 、风习D 、陈陈相因(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甲B 、乙C 、丙(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学技术的推广,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扶持,包括农村创业扶持政策、家庭农场扶持政策,使得我国农村发展出现一片欣欣向荣之态。
B 、周国平先生的《人生因孤独而丰盈》一书围绕生命意义的话题展开,强调人生最大的幸福应该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宁静的灵魂。
C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2020新年应有的祥和气氛,大家都在追寻原因,有人说这原因就是溢食野生动物造成的。
D 、打车软件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但出租车司机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都必须守运营规则,以此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诗话文章】严羽:沧浪诗话(诗法及附录)

【诗话文章】严羽:沧浪诗话(诗法及附录)沧浪诗话(诗法及附录)诗法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
有语忌,有语病,语病易除,语忌难除。
语病古人亦有之,惟语忌则不可有,须是本色,须是当行。
对句好可得,结句好难得,发句好尤难得。
发端忌作举止,收拾贵在出场,不必太著题,不必多使事;押韵不必有出处;用事不必拘来历;下字贵响,造语贵圆;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语贵脱洒,不可拖泥带水,最忌骨董,最忌趁贴,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音韵忌散缓,亦忌迫促。
诗难处在结尾,譬如番刀须用北人结尾,若南人便非本色,须参活句,勿参死句,词气可颉颃,不可乖戾。
律诗难于古诗,绝句难于八句,七言律诗难于五言律诗,五言绝句难于七言绝句。
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
看诗须着金刚眼睛,庶不呟于旁门小法(禅家有金刚眼睛之说),辨家数如辨苍白,方可言诗(荆公评文章先体制而后文之工拙)。
诗之是非不必争,试以已诗置之古人诗中,与识者观之而不能辨,则真古人矣。
沧浪诗话(附录)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仆之诗辨乃断千百年公案,诚惊世绝俗之谈,至当归一之论。
其间说江西诗病,真取心肝刽子手,以禅喻诗,莫此亲切,是自家实证实悟者,是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篱壁、拾人涕唾得来者,李杜复生不易吾言矣。
而吾叔靳靳疑之,况他人乎?所见难合固如此,深可叹也!吾叔谓说禅非文人儒者之言本意,但欲说得诗透彻,初无意于为文,其合文人儒者之言与否不问也。
高意又使回护毋直致褒贬,仆意谓辨白是非、定其宗旨,正当明目张胆而言,使其词说沉著痛快,深切著明、显然易见。
所谓不直则道不见,虽得罪于世之君子不辞也。
吾叔诗说其文虽胜,然只是说诗之源流、世变之高下耳,虽取盛唐而无的,然使人知所趋向处其间。
异户同门之说乃一篇之要领,然晚唐本朝谓其如此可也,谓唐初以来至大历之诗异户同门已不可矣。
《沧浪诗话》-诗辨与“辨体”

《沧浪诗话》-诗辨与“辨体”《沧浪诗话》:“诗辨”与“辨体”摘要:严羽的《沧浪诗话》作为宋代诗学著作的代表,提出了诸如如“妙悟”、“熟参”“取法乎上”等理论术语,对古代诗话、词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严羽的《沧浪诗话》也萌发了分体、辨体的意识,尊体、破体、辨体是《沧浪诗话》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本色”及“以盛唐为范”等内容,本文试对其进行一番探析。
关键词:《沧浪诗话》;文体;辨体;诗辨作者简介:孟开元(1991.5-),男,汉族,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人,四川大学文艺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化与文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02 宋人论辨文体,渊源已久,自梁任,P的《文章缘起》始,溯古诗之源流,辨别各类文体,并通过辨别诗体来推崇其诗学主张,这种做法,一直是诗坛上的常见现象。
宋人张表臣《珊瑚钩诗话》辨别先秦以来各类诗体十二体。
粗浅的概括了各类文体之别,严羽也不例外,在《沧浪诗话》中专列《诗体》一章分为以时而论、以人而论、以有韵无韵而论、以风尚而论的标准将文体分为,建安体、正始体、太康体、谢体、徐庾体,王杨卢骆体少陵体,有全篇双声叠韵者,有全篇字皆仄声者等各类文体。
其后又说:“今人作诗;差人门户者,正以体制莫辨也。
世之技艺,犹各有家数。
市嫌帛者,必分道地,然后知优劣。
(《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这里所说的“家数”正是各种文体,他认为“家数”之分而后才知知优劣书》)”之别。
以上这些辨体的方式和做法体现了严羽清晰的辨体观念与辨体意识。
一、“辨体”的含义在宋代一直就有“文章以体制为先”[1]的说法,至于何谓“辨体”,《文体明辨》徐师曾认为,“辨体”是随着文章学的发展,而发生的:“盖自秦汉而下,文愈盛;文愈,故类愈增。
(《文体明辨自序》)”[2]明人徐师曾认为,辨体即“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经典作品的辨析,溯清各类文体、风格、体貌的分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阅读《沧浪诗话·诗辨》(节选)严羽阅读理解及答案
七)、阅读下文,回答1—4题。
(11分)
沧浪诗话·诗辨(节选)
严羽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而古人
未尝不读书、不穷理。
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诗者,吟咏情性也。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
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近代诸公乃作奇特
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
以是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
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
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终篇,不知着到何在。
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乖忠
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
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可谓不幸
也。
然则近代之诗无取乎?曰:有之,吾取其合于古人者而
已。
国初之诗,尚沿袭唐人:王黄州学白乐天,杨文公、刘
中山学李商隐,盛文肃学韦苏州,欧阳公学韩退之古诗,梅
圣俞学唐人平淡处。
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法以为诗,唐人
之风变矣。
山谷用工尤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
西宗派。
近世赵紫芝、翁灵舒辈,独喜贾岛、姚合之语,稍
稍复就清苦之风;江湖诗人多效其体,一时自谓之唐宗,不
知止入声闻、辟支之果①,岂盛唐诸公大乘正法眼者哉!嗟
乎!正法眼之无传久矣。
唐诗之说未唱,唐诗之道或有时而
明也。
今既唱其体曰唐诗矣,则学者谓唐诗诚止于是耳。
兹
诗道之重不幸耶!故予不自量度,辄定诗之宗旨,且借禅以
为喻,推原汉、魏以来,而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虽获罪于
世之君子,不辞也。
[注释]①声闻、辟支之果:属于佛教中的小乘教派,文
中喻为旁门左道。
1.严羽认为一首好诗必须具有□□,而要作出一首好诗必须具有□□。
(2分)
2.本文批评了宋代诗歌创作中存在的现象,认为诗
歌创作应该像盛唐诗歌那样,“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即力求做到(3分)
3.下列选项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宋代初期的诗歌创作是在沿袭唐人,作者对此表示
不解和困惑。
B.宋代到了苏轼、黄庭坚,才按照自己的法式来写诗,
学唐人的诗风才有所改变,使
宋诗创作走上了正确的方向。
C.黄庭坚在文字上特别下了大功夫,后来他的诗法盛
行,成为江西诗派的领袖,作者
感到欣慰并予以赞赏。
D.赵紫芝、翁灵舒等人,独独喜欢贾岛、姚合的诗,
渐渐恢复接近了他们清寒苦瘦的
诗风,江湖派诗人也大多模仿这种诗体,并自称是唐诗
的正宗,作者对此感到悲哀。
4.你是否同意严羽对宋诗的评价?以所学过的宋诗为
例,谈谈你的观点。
(4分)
参考答案
1.别趣;别材(2分,各1分)
2.(共3分)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1分)。
诗歌作品的语言、思想、
意念、情趣等各方面要素,组合为一个整体,达到水乳
交融的地步,这才能给人以“透彻玲珑,不可凑泊”的感觉,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2分)
3. D (2分)
4.(共4分)可以朱熹《观书有感》、苏轼《题西林壁》或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等
诗为例,(2分)指出宋代诗歌虽总的成就不及唐诗,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