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__大变局_623004409

合集下载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与‘不变’”教案——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于变局中开新局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与‘不变’”教案——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于变局中开新局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与“不变”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于变局中开新局。

教案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本部分为第一至第五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和特点。

2. 引导学生认识到大变局中的“变”与“不变”。

3. 培养学生准确识变、科学应变的能力。

4. 激发学生在变局中开新局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概述1.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定义2.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特点第二章:大变局中的“变”与“不变”1. 识别大变局中的“变”2. 认识大变局中的“不变”第三章:准确识变的重要性1. 准确识变的意义2. 提高准确识变能力的途径第四章:科学应变的方法与策略1. 科学应变的基本原则2. 科学应变的策略与方法第五章:在变局中开新局1. 变局中开新局的含义2. 如何在变局中开新局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特点、准确识变、科学应变的方法与策略。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变局中的“变”与“不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变局中开新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教案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相关书籍。

2. 课件:教案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实例分析等。

3. 网络资源: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相关报道和分析文章。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章:2课时第二章:2课时第三章:1课时第四章:2课时第五章:2课时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强调学生在变局中开新局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六、第六章: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1. 分析世界经济发展趋势2. 探讨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对各国的冲击和机遇七、第七章:国际政治力量的重新洗牌1. 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历史与现状2. 分析新兴政治力量的崛起及其影响八、第八章: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1. 探讨科技创新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影响2. 分析产业变革中的机遇与挑战九、第九章:人口结构与社会变迁1. 了解全球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2. 探讨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的影响十、第十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分析全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2. 探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挑战十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国际政治力量的重新洗牌、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人口结构与社会变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主题内容。

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认识的形成、内涵及其应对策略

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认识的形成、内涵及其应对策略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2021年3月第22卷第2期Mar. 2021Vol. 22 No. 2◊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认识的形成、内涵及其应对策略熊杰(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 要: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应对复杂的国际变化局势 做出的战略判断,解决了中国在当前发展阶段的定位,成为处理国际关系、实现中国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

身处百 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各国无论是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政治制度建构、文明互学互鉴、社会交流形式等无不受之 影响。

厘清百年未有大变局概念的发展演变过程、对比国内外对百年未有大变局的三种代表性的认识,有助于在 理论层面把握大变局概念的实质,明晰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方向,并在深化认识的基础上发展应对变局的策略。

关键词:百年未有大变局;人类命运共同体;百年格局;世界大势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474( 2021) 02-0001-09从历史发生学的角度出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其独特的形成发展逻辑。

当前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变 化,使得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成为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且具有延展性质的界定范畴。

因此, 在厘定大变局相关概念时,其不断发展的内涵和丰富的外延为人们理解变局增加了难度。

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认识的形成百年之大变局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应对国际经济发展形势提出 的价值研判。

随着大变局概念的发展和补充,对变局的认识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制定发展策略、应对世界 形势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曾提出“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军事 领域发展变化广泛而深刻,是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⑴,强调军事领域的调整和发 展要抓准对世界形势和大变局的研判。

百年大变局:变什么(中)

百年大变局:变什么(中)

百年大变局:变什么(中)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时期的对抗、到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浪潮,世界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而在这一系列的变局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本文将探讨百年大变局中的一些重要变化,包括政治格局、经济体系和社会结构等方面。

政治格局的变化是百年大变局中最为显著的部分之一。

从殖民地解放、冷战末期的解体,到新兴大国的崛起,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殖民地解放的过程中,亚非拉国家相继摆脱了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独立的国家政权。

这使得世界政治格局由原先的西方国家主导向多极化发展,各国的政治实力得到了更为平等的分配。

而在冷战阵营对抗结束后,东欧国家的解体和苏联的崩溃,进一步加速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西方国家获得了更多的政治空间,而新兴大国如中国、印度等,也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经济体系方面,百年大变局也带来了重大的变化。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兴起,世界经济体系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跨国公司的崛起和跨国货币体系的建立,使得世界经济产生了更为紧密的联系。

全球化也带来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依然相对落后。

这种不平衡性也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而信息革命则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经济的发展,使得传统经济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在社会结构方面,百年大变局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变化。

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人口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与此社会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庭结构、职业结构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而在全球范围内,移民潮的兴起和人口迁徙的加剧,也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百年大变局所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以哲学观点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解读PPT课件

以哲学观点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解读PPT课件
高质量发展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六、所有梁的箍筋形式与加密区同底板 空档、孔洞等处设置可靠的盖板、栏杆和安全网,攀爬梯子、大件吊装的接钩或在某些特定的施工环境中作业时要使用速差自控器。
(1)主体工程设计中,施工场地布设在xxxx区场地内,不再单独另外设置施工场地,减少了扰动破坏土地面积; 质量检验部门,按照有关的国家现行标准,对采购材料的质量和生产班组的加工质量进行首检和抽检.
对防爆地漏一起与钢管接好预埋到设计标高后再浇筑底板混凝土。 ⑧在齿轮轴上安装滚动轴承时,应将轴承吊挂在油中加热到80-90℃。
穿过人防围护结构的所有管道(包括平时给排水管道),都应预埋防护密闭套管,套管要采用镀锌钢管。 1、混凝土自吊斗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米,如超过2米时必须采取措施。
1 支腿对角线差≤5mm。 (1)钢筋混凝土桥头搭板,台后填土的填料应以透水性材料为主,分层压实应按规范规定执行。
以矛盾观看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以矛盾观看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本xxxx规划总用地面积为408410㎡,总建筑面积约为275195.40m2,主要建设6栋31F~32F高层住宅、1栋18F公寓大楼、1栋3F物管用房、5栋商业裙楼(2栋 2F 此工序完成后即可装箱,装箱要规整,不歪斜,木箱四周用泡沫塞紧,板面相贴,间隔泡沫纸,框面相对,无须间隔材料,封箱后成品在箱内应无窜动或挤折,板面保护纸直到竣工清洗前撕掉,以保证喷涂面不轻易被划伤。
小的误差可做适当调整,情况严重的要卸下玻璃进行调整,检查窗扇与窗框的吻合是否均匀,如不均匀在窗框的锁定侧进行校准。 可见光透光率:30%~50%,可见光室外反射率:≤%,遮阳系数:≤0.5%.
以矛盾观看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a 从铝塑板幕墙的底部开始向上安装,可待钢支座安装校正后开始安装龙骨。 点驳接玻璃采用的是钻孔钢化玻璃,由于玻璃正常使用过程中孔周边和面板中心部位产生的应力较大,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玻璃暴边、缺角等现象,安装完成后正常使用过程中容易有自暴现象的发生

“大变局”与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大变局”与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大变局”与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国际政治格局、经济格局、科技格局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被称为“大变局”。

面对这种大变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也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正在经历着从“跟跑者”到“赶超者”的转变,这其中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对世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拥抱变革,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应对挑战,迈向更加繁荣、更加富强的未来。

一、大变局与中国发展的新机遇“大变局”给中国带来的最大机遇就是多重挑战同时出现的新格局。

这种多重挑战的新格局不仅提醒中国要倍加重视内外部环境的风险和挑战,更重要的是为中国提供了一个从容应对挑战、主动抢占机遇的时间窗口。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更应该坚持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抓住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主动应对国际竞争的挑战。

中国还应该抓住国际合作的机遇,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国际合作的需要变得更加紧迫。

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倡导多边主义,推动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提出更多有利于全球发展的倡议。

特别是在全球性问题上,比如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粮食安全等,中国应该充分利用国际合作的平台,积极推动解决这些问题,为全球治理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改革开放与中国发展的新动力要把“大变局”带来的机遇转化为中国发展的新动力,改革开放是必须要做的。

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大局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在“大变局”中能够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关键所在。

当前,中国要赢得世界更高水平的竞争,就必须以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不断开放中扩大发展空间。

在改革方面,中国应该坚持市场化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为主体,以市场为竞争机制来推动各项改革。

只有通过市场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才能让企业走上一条良性的发展道路,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中国还应该深化改革,打破垄断、优化产权制度,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鼓励企业家精神的发扬以及全民创业的热情。

刘雪松课件: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一: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刘雪松课件: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一: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下周请见“四百年未有之变局”(技术动能角度)
一、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五百年生存空间的拓展
(陆地文明、海洋文明、太空文明)
1.2. 公元1500年以后,地球被西方国家多次瓜分势力范围。
一、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
一、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二)五百年生存方式的迭代
(二)五百年生存方式的迭代
(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数字文明) 2. 工业中心的五次转移
2.1 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工业产业中心。
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晶莹剔透的水晶宫展馆是英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 资本主义工业强国——“世界工厂”的标志。
一、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 工业中心的五次转移
(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数字文明) 1.在数千年时间里,中国的农业文明曾长期居于世界的前列。
中华农耕文化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秦汉、唐、两宋为最著名。 围绕农业生产诞生的中华物质、精神文化,对世界农业文明乃至世界历史进 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共同交织构建了世界农业文明的全球化。
一、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如何深入理解“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如何深入理解“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如何深入理解“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者:金灿荣来源:《领导科学论坛》2019年第14期摘要: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外交上有两个新论断:一个是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另一个是2018年7月他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参加金砖国家峰会时提出的金砖国家应该形成“第四次工业革命联盟”。

这两个提法非常新,目前还没有官方的解释。

我认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指国际格局在变、现代化的模式在变、世界生产力的布局在变、人类面临的问题在变,即新格局、新模式、新生产力布局、新问题,这四个“新”大概可以抓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含义。

关键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美关系今天我主要讲三个部分的内容:首先谈整体的国际形势,因为准确把握形势是制定对策的第一步;第二部分谈如何看待中国在当今世界的位置;第三部分谈中美关系。

一、整体国际形势(一)如何理解习近平主席在外交上的两大新论断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外交上有两个新论断:一个是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另一个是2018年7月他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参加金砖国家峰会时提出的金砖国家应该形成“第四次工业革命联盟”。

这两个提法非常新,目前还没有官方的解释,我个人的理解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字面上看包括以下几层含义:第一,现在的世界格局是不稳定的,是在变化的;第二,这个变化很大。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指国际格局在变、现代化的模式在变、世界生产力的布局在变、人类面临的问题在变,即新格局、新模式、新生产力布局、新问题,这四个“新”大概可以抓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含义。

1.国际格局从西方主导走向东西方平衡国际格局,是指一段时间之内很稳定的、国家间的力量对比。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国际格局都以西方为主导,因为西方比较进步。

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从农业走向工业,从古代走向现代,那些进步的过程主要发生在西方。

在这个过程当中,社会运动很多,有进步的、有保守的。

“百年大变局”,变的是什么

“百年大变局”,变的是什么

“百年大变局”,变的是什么作者:张蕴岭来源:《世界知识》 2020年第9期文/张蕴岭认识百年大变局,重要的是知道变什么。

百年变局是一个大历史跨度,比较科学的方法是以2000年为坐标,围绕上下两个一百年,即20世纪和21世纪进行比较分析。

这样既可以温故,也可以在总结以往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一些有理有据的前瞻。

世界秩序的构建2 0 世纪是世界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大变局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总的特点是,世界实现由“乱”到“治”。

二战后,在政治上建立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新的国际关系与秩序规则;在经济发展方面,建立了以多边体系为基础的国际贸易规则,全球化突飞猛进,世界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上个百年之初,欧洲列强争夺激烈,结成相互对立的国家集团,1914年爆发了战争,成为一场惨烈的世界大战。

1917年,在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带动了世界范围的共产主义运动,结成了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集团”。

1929年,爆发了世界范围内严重的经济危机,持续了将近五年的时间。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被卷入,9000余万人失去生命,直到1945年才结束。

二战后,开启了世界新秩序构建的进程。

1 9 4 2 年1 月1 日, 2 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又称《二十六国宣言》), 1 9 4 5 年正式成立了联合国。

1944年7月建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同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成立。

这一时期,还先后成立了16个联合国专门机构,涵盖经济、社会、法律、文教和科技等领域。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体系的建立是世界史上的一件大事。

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终结了西方列强建立的殖民制度,很多独立后的国家加入了联合国。

这样,上个百年变局最终确立了以民族国家为基础,以联合国为中心的世界新秩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15世纪以后的西方与中国
• 1,西方: • 地理探险、小国崛起、殖民帝 国 •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奠定思 想文化基础 • 宗教改革,政教分离 • 政治革命(民族国家、议会 民主、文官制度、公共舆论空 间、普及教育) • 发明创造,空前 林则徐大声明了对于英国人以往贩卖鸦片之罪采取宽大处 理、既往不咎之后,以进一步指出: • “查该国距内地六七万里,而夷船争来贸易者,为获利之 厚故耳。以中国之利利外夷,是夷人所获之厚利,皆从华 民分去,岂有反以毒物害华民之理。即夷人未必有心为害, 而贪利之极,不顾害人,试问天良 天良安在?闻该国禁食鸦片 天良 甚严,是故明知鸦片之为害也,既不使为害于该国,则他 国尚不可移害,况中国乎?中国所行于外国者,无非利人 之物,利于食,利于用,并利于转卖,皆利也。中国曾有 一物为害外国否?……设使别国有人贩卖鸦片至英国,诱 人买食,当亦贵国王所深恶而痛绝也。向闻贵国王存心仁 厚,自不肯以己所不欲 己所不欲者施之于人,并闻来粤之船,皆经 己所不欲 颁给条约,有不许携带禁物之语,
• 影响近代中国的三大世界体系 • 维也纳体系(1815):欧洲国家百年均势 维也纳体系(1815):欧洲国家百年均势 ): 与对外扩张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9-)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9-
• 雅尔塔体系(1945-1989) 雅尔塔体系(1945-1989)
• 新体系? 新体系?
二,中西冲突与被迫开放
• (一)五次侵华战争, 五次侵华战争, 中国被拖入世界体系 • 鸦片战争(1840-1842) 鸦片战争(1840-1842) •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860) • 中法战争(1883-1885) 中法战争(1883-1885) • 甲午战争(1894-1895) 甲午战争(1894-1895) • 八国联军战争(1900) 八国联军战争(1900)
• 政、教、 商三位一 体,对外 扩张 • 建立国际 组织,确 立外交游 戏规则 • (右图为 跨越阿尔 卑斯山的 拿破仑)
2,中国 无兵的文化(无国防军) • 礼法的社会 • 经济继续有所发展,直到1800年左右,中国 制造业的产值仍相当于欧洲所有国家的总和 • 对于科技发明与技术专家不重视,科举考试 中也没有科技的地位 • 对外采取退守之势,迫不得已时则采取传统 的以夷制夷的策略 • 对国际组织及新的外交游戏规则不够了解和 重视 • 外患引发内乱,从此走上大衰退之路
• 凡内地民人贩鸦片、食鸦片者,皆应处死。若追 究夷人历年贩卖之罪,则其贻害深而攫利重,本 为法所当诛。惟念众夷尚知悔罪乞诚,将趸船鸦 片二万二百八十三箱,由领事官义律禀结缴收, 全行毁化。叠经本大臣等据实具奏,幸蒙大皇帝 格外施恩,以自首者情尚可原,姑宽免罪。再犯 者法难屡贷,立定新章,谅贵国王向化倾心,定 能谕令众夷,兢兢奉法,但必晓以利害,乃知王 朝法度,断不可以不懔遵也。”
• 其为事也,一一皆本诸学术;其为学术也,一一 一一皆本诸学术;其为学术也, 一一皆本诸学术 皆本于即物实测,层累阶级,以造于至精至大之 皆本于即物实测 涂,故蔑一事焉可坐论而不足起行者也。苟求其 故,则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 以自由为体, 以自由为体 以民主为用。一洲之民, 散为七八,争驰并进,以相磨砻,始于相忌,终 于相成,各殚智虑,此既日异,彼亦月新,故若 用法而不至受法之弊,此其所以为可畏也。往者 中国之法与无法遇,故虽经累胜而常自存;今也 彼亦以其法以与吾法遇,而吾法乃颓隳朽蠹如此 其敝也,则彼法日胜而吾法日消矣。何则?法犹 器也,犹道涂也,经时久而无修治精进之功,则 格扞芜梗者势也。以格扞芜梗而与修治精进者并 行,则民固将弃此而取彼者亦势也。此天演家言 所谓‘物竞天择’之道固如是也。”(严复:《原 强修订稿》,王栻编《严复集》,第一册, 第 22-23页。)
• 是贵国王之政令本属严明,只因商船众多,前此或未觉察。 今既行文照会,明知天朝禁令之严,定必使之不敢再 犯。……贵国王诚能于此等处(指种植鸦片的印度——编 者)拔尽根株,尽锄其地,改种五谷,有敢再图种鸦片者, 重治其罪,此真兴利除害之大仁政,天所佑而神所福,延 年寿,长子孙,必在此举矣。……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 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 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 不忍不教而诛 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 试法。王其诘奸除慝(te),以保乂尔有邦,益昭恭顺之忱, 共享太平之福,幸甚幸甚!”(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一册,第644-646页,1987)
(三)19世纪国际体系的形成、变化及 其对中国的影响
• “大国”先后崛起,中心不断转移,欧洲均 大国”先后崛起,中心不断转移, 大国 势与对外扩张, 势与对外扩张,非欧洲国家先后沦为殖民 地半殖民地 • 全球化与世界统一市场的形成:中世纪前 全球化与世界统一市场的形成: 世界多元多中心→地理大发现→ 世界多元多中心→地理大发现→工业革命 欧洲称霸世界→英国独霸→ →欧洲称霸世界→英国独霸→一战前后诸 强并起,二战以后形成两极世界→20世纪 强并起,二战以后形成两极世界→20世纪 末两极格局解体, 末两极格局解体,多元格局开始萌芽
一,西方的崛起与中国的衰落 近代以前的中国与西方 (一)近代以前的中国与西方
• 中国:历史悠久,国 • 西方:黑暗的中世纪, 家统一,经济繁荣, 宗教与世俗政权并立, 文化发达,对外交往 教会在社会生活各方 中始终处于有利地位, 面占据重要地位,没 对世界科学文化和经 有统一的政权和社会 济贸易的发展做出突 秩序,战乱不断,经 出贡献 济文化发展缓慢,人 民生活于痛苦之中。
(二)中国在对外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 鸦片战争中,清朝参战军队多 达10余万人,牺牲总督以下高 级官员十数名,士兵数千人, 而涉洋远来的英军,前后共仅 15000余人,牺牲仅百余人。第 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虽 多达近30000人,但除了在大沽 口一役中曾经遭受重创、英军 有500余死伤外,其他几乎未遇 到大的抵抗和伤亡,相反,到 是清朝军队几乎在每一次战斗 中都有重大伤亡。一主一客, 一多一少,一正义一侵略,为 什么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的 清朝军队,结果却惨败于区区 远道涉海而来的侵略军之手, 致使中国主权领土大受损失? 其原因究竟是什么?
郎世宁 (16881766)绘 《春郊阅 骏图》, 骑马者为 乾隆皇帝
乾 隆 抚 琴 图
科举考试
“中国学士”
古代中国留给近代中国的历史遗产
• 18世纪末以来中国人口增长加快,生存压力显著增大,政治腐败,大 世纪末以来中国人口增长加快,生存压力显著增大,政治腐败, 世纪末以来中国人口增长加快 厦将倾 •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即公元 年,中国人口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即公元2年 中国人口5954万 4978人,中间各 万 人 朝因战乱等原因,人口保持在2000万至 朝因战乱等原因,人口保持在 万至4000万之间。 万之间。 万至 万之间 • 明中期最高达 明中期最高达6365万4248 万 • 清初降至 清初降至2000万 万 • 康熙末年 康熙末年2538万 万 • 乾隆末年 亿9700万 乾隆末年2亿 万 • 嘉庆八年(1803年),3亿 嘉庆八年( 年), 亿 • 道光十四年(1834年), 亿1281万4821 道光十四年( 年),4亿 万 • 同期欧洲人口亦大增长,主要通过移民解决,1846——1932年,欧 同期欧洲人口亦大增长,主要通过移民解决, 年 洲向美洲、亚洲等地移民6366万,占领了相当于几个欧洲的土地) 洲向美洲、亚洲等地移民 万 占领了相当于几个欧洲的土地)
• 第一台蒸汽机车 Geroge Stephenson’s Rocket于182 9年问世,行驶 于Manchester 和 Liverpool之 间,时速26公 里。十年以后, 火车获得大发展, 英国今天的近四 万公里铁路中, 绝大部到185 0年代即已建成。 美国、印度铁路 的修建。
• 蒸汽船投入运营始于1830年,1831年运 量为32,000吨,1876年达3,300, 000吨,扩大100倍。(下图为1858年下水、 19000号的英国大东方号蒸汽船,可乘5000人)
• 2,“理”不如人 不如人: , • 鸦片战争开始前,林则徐曾起草了一份致英国女王的 “檄谕”稿,经过道光皇帝审阅后,送给英方。在这 份“檄谕”中,林则徐把中方禁烟的因由、措施以及 对英方的希望等做了详细解释。其中写道: • “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利则与天下公 之,害则为天下去之,盖以天地之心为心也。贵国王 累世相传,皆称恭顺。观历次进贡表文云:凡本国人 到中国贸易,均蒙大皇帝一体公平恩待等语,窃喜贵 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远绥怀,倍加 优礼,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所由以富庶称者,赖 有此也。惟是通商已久,众夷良莠不齐,遂有夹带鸦 片,诱惑华民,以致毒流各省者。似此但知利己,不 顾害人,乃天理所不容,人情所共愤。大皇帝闻而震 怒,特遣本大臣来至广东,与本总督部堂、巡抚部院 会同查办。
• 1,“器”不如人 , • 林则徐说:“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 不能及,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 若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转 展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内地将弁 兵丁,虽不乏久列戎行之人,而皆觌面接仗。似 此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 闻,故所谋往往相左。”
• “彼西洋者,无法与法并用而皆有以胜我者也。自 其自由平等以观之,则其捐忌讳,去烦苛,决壅 蔽,人人得其意,申其言,上下之势不相悬隔, 君不甚尊,民不甚贱,而联若一体者,是无法之 君不甚尊,民不甚贱,而联若一体者 胜也。自其官工兵商法制之明备而观之,则人知 其职,不督而办,事至纤悉,莫不备举,进退作 息,皆有常节,无间远迩,朝令夕改,而人不以 为烦,则是以有法胜也。其鸷悍长大既胜我矣, 而德慧术知又为吾民所远不及。故凡其耕凿陶冶, 织絍牧畜,上而至于官府刑政,战守、转输、邮 置、交通之事,与凡所以和众保民者,精密广大, 较吾中国之所有,倍蓰有加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