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肾毒性研究
中药马兜铃酸的肾毒性研究

[ W o r l d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Mo d e r n i z a t i o n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a n d Ma t e r i a Me d i c a] 1 0 9 5
较多 , 使 用 较多 的有 马兜 铃 、 青 木香 、 广 防 己、 关 木 通、 寻 骨 风 等『 4 】 。而 在 中成 药 中, AA s 在 龙 胆 泻肝
家食 品药 品监督 管理局 也取消 了相关药 物 , 如关木 通、 广 防 己、 青木香等 中药 的药用标准 。即使如 此 , 目前 临 床上此 类药 物 的不适 当应 用情 况仍 较多【 2 ] 。 为 进 一 步 研 究 AA s 对 肾脏毒性损 害 , 本 文 对 近 年 来 A A s 国内外报道 的毒性机 制进行 了综述 , 探 讨临床 合理使用 A As的措 施 。
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 化 ★探索
中药马兜铃 酸 的肾毒性研 究六
李 文婷 , 吴勉华
( 南 京 中 医药 大学 / 江 苏 省 中医药 防治 肿瘤 协 同创 新 中心 南京 2 1 0 0 2 3 )
摘 要 : 目的 : 探讨马兜铃酸的毒性作 用机制 、 马兜铃 酸 肾病发病机制与原 因。方法 : 本文对近年来 国
丸、 妇科分 清丸 、 排石 冲剂 、 甘 露消毒丹 、 跌 打丸 、 纯 阳正气 等 中药制 剂 中较 多使用 。其 中 , 龙胆泻肝 丸 A A s 含 量较 高 , 临床 曾有 大量 报道 指 出 , 大 剂量 或 长时间服用该药物 , C H N的发生率较高 。
中药肾毒性的研究进展

肾毒 性就 是 其 中之 一。2 0世 纪 6 0年 代 , 吴 松 寒
首先在 国 内报道 了服 用木 通后 引起 的急 性 肾衰 的病
例, 随后 国外 也 开 始 出现 这 方 面报 道 。 1 9 9 3年 , 比
利 时学者 报道 了患者服 用含 有 防 己和 厚朴 的减肥 药后 出现 了肾脏 的损 害 , 之后 日本 、 美 国也有 使 用 中
[ 摘 要] 目的 研究 中药肾毒性产 生的原因 、 机制 、 肾损伤相关生 物标志 物及安 全评价 等, 为 中药 肾毒性 的相关 研究 通过 检索 万方 、 维普及 P u b m e d等 中外数据 库 中有 关 中药 ’ 肾毒性 的研究 文献 , 对 中药造 成。 肾毒性 的原 近 年来出现 了一些新 的 提供参考信息 。方法
所 致 的 肾小 管 间质损 伤及 肾衰 等 。还 有 一些矿
基金项 目:医科院 重大新 药创 制综 合 大平 台一 药 物安 全评 价研 究 ,
N o . 2 0 1 2 Z X 0 9 3 0 1 0 0 2 4 3 0 1 - 0 0 9 ; 医 科 院 国际 标 准 药 物 安 全 评 价技 术 平 台建 设 , o . 2 0 1 3 z x O 9 3 O 2 3 O 2
例。
一
剂 量过 大 时 , 药物 不 能及 时排 出体 外 , 使 肾组 织暴 露 1 . 5 其 他原 因 如 患者 的特 殊体 质 导 致过 敏 反 应
些 中药本 身 具 有 一 定 肾毒 性 , 长期服用可引
起 药 物蓄 积损 害 肾 脏。 如 长 期 服 用 雷 公 藤 、 木 通 等
因、 机制进行深入分析 , 归纳了一些较 新的。 肾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物 以及 中药 肾毒性评价方 法并指 出了其优势及 可行 性。结果 中药 引发肾毒性 的原 因复杂 , 机制也不 十分 明确 , 可能 与氧化损 伤 、 诱 导细 胞凋亡 等有关 。结论 肾损伤检测指标 , 因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而得到广泛应用 ; 在安 全评 价方面 , 基 于细胞 的体外 评价方法 日趋成熟 , 代谢组学 方法
中草药肝毒性、肾毒性及对策

药由于药物本身 、 用药方法 、 患者体质等 问题 , 会对机 子 、 及已、 常 山、 鸦 胆子 、 马桑根 、 细辛 、 芫花、 甘遂、 大 体产生一定的损害 。我们应该在人体 中草药中毒后采 戟 、 罂粟壳 、 三七 、 土三七 、 木通、 广防 己、 汉 防己、 马 兜 取相应措施以及时减轻并解除药物的毒性。下面就 目 铃、 天仙藤 、 青木香 、 寻骨风 、 山 慈菇 、 丢了棒 、 川乌 、 草 前 中草药 肝 毒性 、 肾毒 性及 中毒 后对 策作 一 阐述 。 乌、 天麻 、 胖大 海 、 马钱 子 、 决 明子 、 野百 合 、 藜芦 、 瓜蒂 、 1 近年 文献 提及 的肝 毒性 及 肾毒性 中草 药 H 】 土 牛膝 、 洋金 花 、 夹竹桃 、 桃仁 、 石榴皮 、 商 陆、 八 角莲 、 1 . 1 具有肝毒性的中草药 1 ) 植物药 : 黄药子 、 菊三 槟榔 、 博落回、 白果 、 朱砂莲 、 棉籽油 、 千年健 、 番泻叶 、 七、 苍耳子 、 何首乌 、 雷公藤 、 川楝 子 、 金不换 、 千里光 、 相思子 、 肉桂 、 臭梧桐 、 独活、 白头翁 、 毒蕈 、 虎杖 、 松节、 望江 南子 、 昆 明 山海 棠 、 乌头、 大 黄、 五倍 子 、 地榆 、 虎 侧柏 叶 、 荜澄茄 、 补骨脂 、 大黄 、 栀 子 等 。2 ) 动物药 : 鱼 杖、 柴胡 、 款冬 花 、 番泻 叶 、 苦参 、 山豆根 、 巴豆 、 鸦胆子、 胆、 全蝎 、 蜈蚣 、 斑蝥 、 红娘子 、 蟾蜍 、 麝香 、 海马 、 蜂蜜 、
J i a o Yu n t a o ,G a o J i n g ,Re n B i n,L i Xu e ,Hu r ng a ,Z h a n g We n,L i J i n g
哪些中草药具有肝肾毒性?

论著·防保康复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5卷第1期以表明中医保健法的应用,有利于提升机体抵抗力,降低患病率。
两组入选阶段的贫血患病率、急性腹泻、支气管肺炎患病率,见表2。
讨论本组结果表示,观察组儿童的身高、体重增长超过对照组(P <0.01或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贫血患病率、急性腹泻、支气管肺炎患病率比对照组低很多,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可以得出结论:中医保健对于常见病社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而社区医护人员应当在对常见病儿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保健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其系统的中医保健,以此形成体质的改善作用,促进儿童的健康生长与发育。
综上所述,儿童保健中利用中医保健法有利于提升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水平,充分发挥医疗保健的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国杰,张强,张迪.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3,9(1):56-58.
[2]陈博文,滕红红.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
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
[3]徐绍芝.354例体弱儿管理情况分析[J].安徽医学,2010,31(7):793-794.[4]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75-1276.
[5]王萍芬.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1-53.
[6]罗才贵.推拿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1:247-248.
[7]王家良.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设计、衡量与评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88。
常见有肾毒性的中草药

近年来,由于中药运用不当或滥用,致使中毒现象时有发生,而中药所致的肾脏损害,尚未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现将常见有肾毒性的中草药简介如下。
雷公藤:有毒成分为雷公藤生物碱。
具有消炎、止痛和免疫抑制作用。
中毒者多为用量过大者,也有常规剂量(1mg/kg·d)引起中毒者。
累计中毒者多见。
有资料报道,服用雷公藤发生不良反应184例,其中肾损害发生率为25.5 9/6,死亡率为14.7%。
还有文献报道雷公藤中毒214例,肾损害占总例数的54.2%,44例因急性肾衰竭致死,占37.6%。
木通:有毒成分为马兜铃酸与木通碱。
为马兜铃科木通马兜铃的藤茎,商品名习称关木通。
具有利尿、强心作用。
有文献报道木通煎剂或含木通的中药煎剂服用后引起急性肾衰竭者10例。
8例因急性肾衰竭于服药后5~25天死亡,剂量50~200g;1例连服有木通25g的中药10剂,引起急性肾衰竭。
木通常用量为3~6g,超量应用是造成肾损伤的重要因素。
朱砂:有毒成分为硫化汞。
汞是肾毒性最大的重金属之一,药用为二价汞盐,仍有很大的毒性。
朱砂具有清心镇惊、安神解毒的功能。
进入体内的汞70%由肾脏排泄。
有些中成药含朱砂量很高。
如朱砂安神丸含20%,万氏牛黄清心丸含10.2 9/6。
按每日服朱砂安神丸2丸计算,则每日可能服入可溶性汞0.75mg。
据文献报道,二价汞盐使人产生中毒的剂量为5mg,所以服药时间稍长,10天左右就会产生蓄积中毒。
因此,中国药典1995年版已将朱砂安神丸、磁朱丸淘汰。
苍耳子:有毒成分为苍耳子毒苷。
常用量3~lOg,中毒量30g以上。
可直接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甚至发生广泛的近曲小管坏死,导致急性肾衰竭,也可直接损害肾小球。
柴胡:有毒成分为挥发油及柴胡皂苷。
常用量3~lOg,中毒量35g以上。
可致敏。
天花粉:有毒成分为天花粉蛋白。
常用量3~12g,不宜长期服用,尤其是特异体质者。
白头翁:有毒成分为白头翁素和三萜皂苷。
常用量10~15g,中毒量30g 以上,可引起肾脏损害,出现肾炎样改变。
中药会“毒”肾吗?

中药会“毒”肾吗?90年代初,利用中草药减肥在国外一时较为流行,然而,服用减肥药后出现肾脏损害时有发生。
经研究发现,这些中草药肾病主要毒性成分是马兜铃酸,所以又称为马兜铃肾病。
这些关于中药具有肾毒性损害的报道,加之一些不实事求是的过分夸大中药肾毒性的因素,在肾病患者中引起了一定的震动及恐慌,既然中药会损害肾脏,再服中药不是会让已病的肾中毒更深吗?此外,由于中药中含有一定的钾元素,而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往往血钾偏高,服用中药后是否会使血钾更高呢?一部分长期服用中药而肾脏病情稳定的患者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担心。
针对含钾中药是否会导致血钾升高问题,对中药治疗前后血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未发现中药治疗前后血钾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
当然,对已存在明显高血钾的患者,应该加强利尿,避免使用含钾量较高的中药,以免进一步升高血钾,其他患者则不必过分担忧。
了解一些药物毒性的知识,有助于避免药毒伤肾人体肾脏的功能之一就是排泄体内代谢产物,从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此外,肾脏还能把进入体内的一些有毒物质排出体外。
有些药物会给肾脏造成损害,就是因为这些药物的排除要经过肾脏的缘故。
我们把肾脏的这种保留营养物质,排出毒素的作用形象地称作过滤器。
如果肾脏有了病,这些对人体有害物质的排泄受到影响,在体内积聚,就会加重肾脏损害。
所以,肾病患者更应注意防止及避免药物损伤肾脏,在中药治疗时,应避免使用具有肾损害的药物,对必须使用者,应减少药物剂量,注意合理配伍,有效后及时停药,在使用过程中,注意监测尿液变化及肾功能。
即使出现肾脏损害,只要及时发现,及时停药,其肾脏病变大多可逆转达,预后良好。
注意防范易损人群每个人本身的遗传素质和病理生理状况不同,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对一些人可能是治疗剂量的药物,而在另一些人可能已出现肾脏损害。
除遗传素质外,老年人由于肾脏功能自然减退,以及肾功能不全或原有肾脏病疾患存在,或合并有脱水、休克、心衰、电解质代谢紊乱,严重酸碱失衡,甚至有肝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低减等,均是服用肾毒性药物易出现或加重肾脏病变的潜在因素,对这些易损人群更应防范药物损伤肾脏。
长期服用中药 警惕肾毒性

长期服用中药警惕肾毒性
*导读:中草药一向被人们认为毒副作用少、使用安全。
近年来,我们逐渐在临床上认识到一些中草药的毒副作用,特别是在其肾毒性方面,也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
……
中草药一向被人们认为毒副作用少、使用安全。
近年来,我们逐渐在临床上认识到一些中草药的毒副作用,特别是在其肾毒性方面,也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
大多数情况是患者长期超剂量地服用某种中草药,或没有在肾科医生指导下,应用偏方,亦没有定期复查,直到出现浮肿、肾功能损害时,才恍然大悟。
实际上,中医不但不否认中药的毒性,而且对其毒性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
《本草纲目》中就明确记载了某些药品的毒性,以及安全用量。
并总结出配伍用药的"十八反"、"十九畏"。
而且某些药物还明确注明其肾毒性及肝毒性。
目前,在中草药肾毒性方面,非常明确的是马兜铃酸肾病。
这些患者都是服用了含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草药或成药:如广木通、龙胆泻肝丸、分清五淋丸、排石冲剂等。
临床上多表现为蛋白尿、腰酸、乏力、恶呕等消化道症状及肾功能不全。
病理上典型特征是寡细胞性间质纤维化。
如何防治,我们一方面不能因噎废食,一方面要合理使用中药。
首先要辩证用药,讲究组方配伍,其次按正确剂量使用。
对于必
须要用的毒性较大的药,可通过改变煎药方法,如先煎、后下、溶化、另煎、冲服等,以减轻其毒副作用。
总之,对中草药肾损害,我们应开始警惕。
不应盲目深信中草药,也不应人云亦云,妄自菲薄,而应科学地认识。
伤肝肾的中草药

伤肝肾的中草药在传统的中医药领域,中草药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天然、温和且有效的治疗手段。
然而,就像任何药物一样,一些中草药如果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可能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
首先,我们来谈谈雷公藤。
雷公藤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但它同时也含有多种毒性成分,如雷公藤碱等。
长期或过量服用雷公藤,可能会导致肝细胞损伤、肝功能异常,甚至出现肝衰竭。
在肾脏方面,可能会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导致肾功能减退。
接下来是关木通。
关木通曾经被用于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然而,后来发现其所含的马兜铃酸具有较强的肾毒性。
长期或大量服用关木通,可能会引发肾小管间质病变,逐渐导致肾功能衰竭。
这种肾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还有苍耳子,它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的作用。
但苍耳子中含有毒蛋白、毒苷等成分,如果服用过量或炮制不当,容易造成肝脏损害,表现为肝功能异常、黄疸等症状。
另外,何首乌也是需要谨慎使用的中草药之一。
何首乌在适当使用时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等功效。
但如果使用不当,尤其是未经炮制的何首乌,可能会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导致肝损伤。
除了上述几种中草药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中草药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会伤肝肾。
比如,黄药子常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但过量服用可能会引起肝脏损害。
那么,为什么这些中草药会伤肝肾呢?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中草药本身所含的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毒性。
当这些成分在体内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
另一方面,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个体差异以及不合理的配伍等因素,也可能增加中草药对肝肾的损伤风险。
为了减少中草药对肝肾的损伤,我们在使用中草药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要在医生或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中草药。
他们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合理开具处方,确定用药剂量和疗程。
其次,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药材来源。
确保所使用的中草药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和炮制,以减少其中的毒性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草药肾毒性研究
【摘要】随着中草药临床应用增多,中草药引起肾损害的陆续报道,中草药的肾毒性已广泛引起注意。
引起肾毒性的中草药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可引起急、慢性肾功能不全,重者可致死亡。
治疗包括主要包括解毒、血液净化疗法及对症治疗。
【关键词】中草药;肾损害;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r2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0289-01
以原生药为主的中草药,在医学领域被广泛地用来治疗或辅助治疗多种疾病,并取得良好的疗效。
但近来有关中草药引起肾损害的报道陆续出现,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注意[1]。
因此,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草药的肾毒性,掌握其防治措施很有必要。
1 中草药引发肾损害的报道
有关中草药及其制剂所致的肾损害的报道有逐年增加之势,其中木通、雷公藤、斑蝥、鱼胆、苍耳子、山豆根、山慈菇、泽泻、蜈蚣、钩吻及含汞的中成药(如安宫牛黄丸,朱砂安神丸等)引起的肾损害报道最多。
根据1960~1993年间公开发表在123种期刊上780篇共 3009例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有关中成药、中药注射剂、中草药引起泌尿系统的不良反应分别占9.9%、1.6%、 5.1%。
导致肾损害的中药中木通较有代表性。
尹广等报告了3例由单剂木通煎剂所造成的严重小管间质性损害病例,均出现了非少尿性急性肾
衰。
李峰等报道了13例木通中毒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报告。
莫文先报道67例木通中毒导致肾功能衰竭[2]。
李国龙报道18例木通中毒致肾脏损害,还有报道7例因服用木通不当引起的严重肾毒性患者于服药后7~10日死亡。
雷公藤导致肾损害的报道也较多,据报道服用雷公藤发生不良反应184例中,肾损害发生率达25.5%,死亡率14.7%;另有19篇有关雷公藤中毒317例的文献报道,中毒死亡人数高达90例,占35%,其中78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占86.7%。
还有文献报道雷公藤中毒214例,肾损害占总例数54.2%,44例因急性肾损害致死,死亡率 37.6%。
关于斑蝥、鱼胆及其他中草药中毒的报道也逐年增多。
2 能引起肾损害中草药种类
长期或过量应用可产生不同程度肾毒性的中药可分为三类,常用的药品有:
2.1 植物类中药:如木通、雷公藤、厚朴、防己、泽泻、柴胡、草乌、甘遂、巴豆、芦荟、苦参、益母草、使君子、苦楝皮、苍耳子、牵牛子、天花粉、荆芥、大青叶、山慈菇、千里光、夹竹桃、补骨脂、胖大海、土贝母、千年健、钩藤、昆明山海棠、曼陀罗花、望江子、铁脚威灵仙等。
2.2 动物类中药:如鱼胆、蛇胆、斑蝥、蜈蚣、海马、红娘子等。
2.3 矿物类中药:含砷类(如雄黄、砒霜、砒石、红矾);含汞类(朱砂、轻粉、升汞);含铅类(铅丹)和含铝(明矾)等。
3 中草药肾损害的临床表现
中药长期或过量应用将可能会导致肾损害,具体可以表现为恶心、呕吐、腰痛、腹痛及多尿、少尿或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更甚者可昏迷,甚至死亡[3]。
4 中草药引起肾损害可能的机制[4]
4.1 中草药的肾毒性作用如木通、雷公藤等过量使用可直接对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毒性作用,轻者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重者发生肾小管坏死,临床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4.2 中草药引起的过敏反应某些中草药可作为过敏物质,进入体内导致全身过敏,从而引起局部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4.3 中草药诱发的细胞生长因子的释放中草药可引起肾小管
上皮细胞的损伤,使其释放某些炎症趋化因子及生长因子,从而导致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与纤维化。
4.4 中草药损害血管壁有人认为中草药最初可能损伤肾脏小
血管壁而引起肾缺血,特别是间质细胞的慢性缺血,最终致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
4.5 致溶血性反应对肾功能的损害海马、独活、水蛭、蜈蚣、皂荚是引起患者发生溶血性反应而加重肾功能的损害。
5 中草药性肾病的治疗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常用的治疗有
5.1 停止接触毒物。
5.2 促进毒物的排除。
急性中毒可采取洗胃、导泻等方法促进
毒物排出,必要时可用血液净化疗法。
5.3 解毒治疗。
含重金属的中毒性肾病,可应用特效解毒药治疗。
5.4 替代治疗。
肾功能衰竭者可用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治疗,有报道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木通中毒致急性肾衰,疗效较好。
5.5 根据肾损害的类型采取措施。
如急性药物致成过敏性间质性肾炎,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无禁忌症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疗法。
5.6 对症治疗。
包括优质低蛋白饮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降压、利尿等治疗。
6 中草药性肾病的预防
6.1 注意防范易损人群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对一些人可能是治疗剂量的药物,而在另一些人可能已出现肾脏损害。
老年人或原有肝、肾疾病、电解质代谢紊乱,均是服用肾毒性药物易出现的潜在因素,应注意防范。
6.2 辨证施治遵循中医辨证论治以及药典中的中药使用剂量
及使用方法,中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
有些中药有延缓慢性肾衰病程进展,或保护肾脏功能作用,如冬虫夏草、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等,可选择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敏,闫芳. 中药引起的药源性肾损害.山东医学高等专科
学校学报. 2006,28(10:75-77
[2] 莫文先. 67例木通中毒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分析.内科. 2007,2(4):524-525
[3] 王建雄,赖燕蔚.关木通中毒致肾脏损害10例分析. 时珍国医国药. 2006,7(10):2109-2110页
[4] 原玲. 中药与肾损害. 新医学. 2005,36(9) :542-543
作者单位:110024 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