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学生整本书阅读方法与策略探究 课件(64张PPT)

【阅读经典·提升素养】
(4)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通 读、读懂全书,勾画圈点,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 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重要观点和价 值取向。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在特定学术与社 会场景中,考察发现本书的学术价值。通过反复阅 读和思考,研究感受本书的语言魅力和逻辑力量。
【阅读经典·提升素养】
【阅读经典·提升素养】
(3)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通 读全书,把握完整的艺术世界;从最使自己感动的 故事、人物、场景、语言、内在精神等某些方面入 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品味欣赏语言表达 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整体的艺术架构和感人场景, 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 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全面研究小说的艺术价 值。
(5)利用书中目录、序跋、注释等信息,学习 检索作者、作品背景、相关评价、同类作品比较等 资料,引发对作家作品的深入研读。
【阅读经典·提升素养】
(6)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 的愉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作品中汲取营养,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运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 概或提要。撰写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 书面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阅读经典·提升素养】
(4)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 验,及时组织经验交流与分享。应善于发现、保护 和支持学生阅读中产生的真知灼见。
选修Ⅰ课程8项(4+4):“语言积累与探究”“整本书 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学习”“现代作家作 品研习”“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 文化论著研习”。
选修Ⅱ课程8项(4+4):“语言积累与探究”“整本书 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学习”“现代作家作 品专题研讨”“传统文化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 术论著专题研讨”。
(4)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通 读、读懂全书,勾画圈点,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 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重要观点和价 值取向。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在特定学术与社 会场景中,考察发现本书的学术价值。通过反复阅 读和思考,研究感受本书的语言魅力和逻辑力量。
【阅读经典·提升素养】
【阅读经典·提升素养】
(3)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通 读全书,把握完整的艺术世界;从最使自己感动的 故事、人物、场景、语言、内在精神等某些方面入 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品味欣赏语言表达 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整体的艺术架构和感人场景, 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 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全面研究小说的艺术价 值。
(5)利用书中目录、序跋、注释等信息,学习 检索作者、作品背景、相关评价、同类作品比较等 资料,引发对作家作品的深入研读。
【阅读经典·提升素养】
(6)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 的愉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作品中汲取营养,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运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 概或提要。撰写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 书面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阅读经典·提升素养】
(4)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 验,及时组织经验交流与分享。应善于发现、保护 和支持学生阅读中产生的真知灼见。
选修Ⅰ课程8项(4+4):“语言积累与探究”“整本书 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学习”“现代作家作 品研习”“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 文化论著研习”。
选修Ⅱ课程8项(4+4):“语言积累与探究”“整本书 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学习”“现代作家作 品专题研讨”“传统文化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 术论著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导读策略(共27张PPT)

■
■
彼此之间倾力支持
彼此之间相互敬重与爱戴
因此,“同侪”是一个带着浓厚中华文化元素的符号。它超越 了合作学习形式的一般内涵,还包含了学伴之间在主动合作中发展 的那种相互点燃、相互鼓励、相互提升、相互成就的最美好的情谊 和最善良的本性。
我们今天为什么对“同侪”陌生?
■ 进入现代学校教育以后,由于出现了固定的校级、班级学 习圈,“校友” “同窗”“同学”逐渐取代了古代“同侪 ”说法。
何谓“同侪”
■ 侪,读音chái。
■ “同侪”最早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郑同侪。 其过子弟固将礼焉” ■ 晋国公子重耳避难流浪于诸侯国之间。 ■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 ,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 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 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 ,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
整本书阅读作为课程不能走入的误区
■ 整本书阅读不必局限于文学作品阅读,整本书阅读 即使是针对文学作品,也可以从各种角度展开阅读 研究。(当然,我们不应该忘记文学作品的语言表 现力) ■ 整本书阅读也不能受学科局限。一般情况下,整本 书阅读都具有跨学科性,且具有读写结合的特点。
整本书阅读作为课程本质上是研究性学习
古代文人的“同侪”
■ 汉代之后,文人尚游学交友。常把学习志趣爱好相同的学伴、 诗友称为“同侪”。
1. 彼此之间胜似兄弟的深厚友情。李白歌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2. 彼此之间在诗文创作和人生追求上的志趣相投,互称“同侪”
。引以为豪。
现当代商界华人尚称“同侪”
■ 彼此之间有相同的经营理念
语文课件整本书阅读方法梳理 部编版 课件PPT

汤姆耍斗 皮鬼。他是不是做了追鸡打狗、 着姨妈游泳被发现,与新来的男
东躲西藏 捉弄同学的事情?他是躲在橱柜 孩打架这三件事,将汤姆调皮、
里,还是藏在了床底下?
聪明、勇敢的一面表现出来了。
……
……
……
学校 书名 读书 目标 阅读 计划
读书 时间
读书 措施
班级
姓名
( )周至( )周 ……
校内时间
校外时间
……
方法4:制订阅读通关卡
阅读前
阅读封面 阅读封底 阅读目录 阅读序言
阅读中
阅读后
阅读中
批注 摘录 ……
注释式批注 补白式批注
批注
赏析式批注 联想式批注
……
仿写式批注 疑问式批注
注释式批注
? 一日,前来巡
察的督邮到了安喜 县。刘备出城前来迎 接,看见督邮便恭恭 敬敬地施礼……
《三国演义》
这些语句写了故事 发生的地点,运用比喻 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芦 花村的美丽景色,点明 了雨来的家乡美。这样 美丽的家乡,岂能容敌 人侵害?
补白式批注
蒋一轮长得好,笛 子吹得好, 篮球打得 好,语文课讲得好…… 桑桑眼里的蒋一轮,是 由无数个好加起来的一 个完美的人……
《草房子》
讲课的声音好, 黑板字也好,对人的 态度更好。
整本书阅读方法梳理 六年级 语文
读哪些书?
文 学
自然科学 人文社科
艺术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 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 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阅读前
怎么读?
阅读中
阅读后
阅读前
1.阅读封面、封底、目录、序言等 2.制订读书规划
阅读前
阅读封面 阅读封底 阅读目录
整本书阅读的方法ppt课件

一、阅读的目标
1.为获取资讯而读 2.为增进理解力而读
二、阅读的方法
参照艾德勒和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 一本书》中的提法,阅读可以分为
(一)基础阅读 (二)检视阅读 (三)分析阅读 (四)主题阅读
一、读前问卷
谈谈你对《西游记》的了解
(一)、你接触《西游记》的方式 1.电视连续剧 2.动画片 3.电影 4.书籍:A.青少版 B拼音版 C绘本版 D原著 5.通过其他渠道了解 (二)、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三)、列举你了解的《西游记》中的知识
2.分析关键情节的作用
如:歌词唱到:“猴哥 猴哥 你真太难得 紧箍咒再念 没改变老孙的本色”
联系作品,说说悟空带上紧箍前后的表现, 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设置这个情节呢?
3.建构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如:(1)给西游人物颁奖 (2)续写一回《西游记》 (3)辩论赛
三、几点想法
1.不要以“练”代“读” 2.教师与学生共读 3.评价的方式应当形式多样。
(三)价值目标
1.体会原著中传达出的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的精神。
2.感受原著中蕴含的生活哲理和人生智慧, 关注现世。
三、阅读阶段(一):激发兴趣
1.设疑激趣
歌曲《敢问路在何方》中有句歌词是:“你 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你知道《西游记》中平时挑担的是谁吗?
2.展示班里不同版本的《西游记》 3.介绍后人对《西游记》的评价
阅读阶段(二):粗略阅读
1.读书进度表 2.分类摘抄
如:每一回的目录、书中的成语、歇后语等、 主要人物的精彩语言、动作等
3.画思维导图
如:取经路线图、西游人物关系图等
阅读阅读(三):精读
1.分组研讨人物形象
如:根据小说中的师徒四人、妖怪、神仙进 行分组,除妖怪、神仙两个小组外,其他4个 小组集中研究人物,结合原著内容,分析人 物,然后各组把自己的研讨结果做成PPT展示。
1.为获取资讯而读 2.为增进理解力而读
二、阅读的方法
参照艾德勒和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 一本书》中的提法,阅读可以分为
(一)基础阅读 (二)检视阅读 (三)分析阅读 (四)主题阅读
一、读前问卷
谈谈你对《西游记》的了解
(一)、你接触《西游记》的方式 1.电视连续剧 2.动画片 3.电影 4.书籍:A.青少版 B拼音版 C绘本版 D原著 5.通过其他渠道了解 (二)、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三)、列举你了解的《西游记》中的知识
2.分析关键情节的作用
如:歌词唱到:“猴哥 猴哥 你真太难得 紧箍咒再念 没改变老孙的本色”
联系作品,说说悟空带上紧箍前后的表现, 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设置这个情节呢?
3.建构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如:(1)给西游人物颁奖 (2)续写一回《西游记》 (3)辩论赛
三、几点想法
1.不要以“练”代“读” 2.教师与学生共读 3.评价的方式应当形式多样。
(三)价值目标
1.体会原著中传达出的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的精神。
2.感受原著中蕴含的生活哲理和人生智慧, 关注现世。
三、阅读阶段(一):激发兴趣
1.设疑激趣
歌曲《敢问路在何方》中有句歌词是:“你 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你知道《西游记》中平时挑担的是谁吗?
2.展示班里不同版本的《西游记》 3.介绍后人对《西游记》的评价
阅读阶段(二):粗略阅读
1.读书进度表 2.分类摘抄
如:每一回的目录、书中的成语、歇后语等、 主要人物的精彩语言、动作等
3.画思维导图
如:取经路线图、西游人物关系图等
阅读阅读(三):精读
1.分组研讨人物形象
如:根据小说中的师徒四人、妖怪、神仙进 行分组,除妖怪、神仙两个小组外,其他4个 小组集中研究人物,结合原著内容,分析人 物,然后各组把自己的研讨结果做成PPT展示。
(优质)人教版四年级整本书阅读法指导PPT课件

散文阅读三步曲:
把握主旨
1.从重点句段上找突破
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 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
揣摩语言
1.理解有深层含义的句子
2.理解富有感情色彩的句子 3.语言技巧的作用 (叠音词、引用、辞格等)
赏析技巧
构成散文的材料作用,如: 人、事、物、景本身的描写—— 揭示散文的主旨(品德、道理、 志向、情感)
描写品德、道理、志向、 2、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
情感)
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3、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们的好玩具,
耍个没完没了。(可爱)
猫机灵可爱 表达了作者非常喜欢猫的思想感情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如“任凭谁……”,“非……不可”,“比 谁都……”。“什么都……”等等,从明贬实 褒的叙述中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语言技巧的作用
拟人、对比
构成散文的材料作用: 1 、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
人、事、物、景本身的
尽职。它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优质)人教版四年级整 本书阅读法指导PPT课件
一、我对主题教学的认识
“读整本的书”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本书阅读能够扩大阅读空间。通过版本指导,序目指导, 阅读方法指导,讨论交流等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 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发展语言,锻炼思维,强健精神, 提升境界。对整本书阅读效果和阅读过程进行评价,保证 整本书阅读的有效进行,为学生开拓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 本着“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阅读理念,我们引领 学生朝着“热爱阅读、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 的目标发展。今年,学校根据实际,倡导“海量阅读”, 借以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我尝试整本书的导读教学, 驱动学生课外主动的探究阅读,教给他们一般的阅读方法 很有必要。
岳乃红 讲座《整本书阅读的理论与实践》PPT课件

(二)整本书阅读研究溯源 国外整本书阅读教学
国内整本书阅读教学
.
7
二、整本书阅读的儿童教育意义
(一)从儿童的自然特征来说 (二)从儿童的母语学习来说 (三)从儿童的精神成长来说
.
8
儿童文学该给予儿童的,是辽阔和 无限,让儿童的想象通过大人提供的素材 自然伸向远方,伸向无限的时空,也伸向 复杂诡谲的世界。文学的功能在于拓宽人 的经验。儿童纵有无限的想象力,如果没 有足够广阔的经验作为想象素材,他的世 界很快就会因贫乏而萎缩。
.
19
四、关于整本书阅读交流
(三)交流的策略 1.氛围的营造 2.教学的方式 3.教师的回应 4.教学的艺术
.
20
四、关于整本书阅读交流
(四)阅读学习单的运用 1.运用的目的 2.如何运用 3.学习单的设计
.
21
谢谢
.
22
——黄武雄
.
9
三、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师生角色
.
10
三、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指导类型
.
11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指导类型
1.按内容分:文字的整本书、图画书
2.按形式分:大声读、以片段带整本书、 读后交流课、读写结合
.
14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导读 自读
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让学生全身心地走进整本书,实现多维对 话
教学方式
大声朗读 片段导读
持续默读 片段赏析
.
15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
国内整本书阅读教学
.
7
二、整本书阅读的儿童教育意义
(一)从儿童的自然特征来说 (二)从儿童的母语学习来说 (三)从儿童的精神成长来说
.
8
儿童文学该给予儿童的,是辽阔和 无限,让儿童的想象通过大人提供的素材 自然伸向远方,伸向无限的时空,也伸向 复杂诡谲的世界。文学的功能在于拓宽人 的经验。儿童纵有无限的想象力,如果没 有足够广阔的经验作为想象素材,他的世 界很快就会因贫乏而萎缩。
.
19
四、关于整本书阅读交流
(三)交流的策略 1.氛围的营造 2.教学的方式 3.教师的回应 4.教学的艺术
.
20
四、关于整本书阅读交流
(四)阅读学习单的运用 1.运用的目的 2.如何运用 3.学习单的设计
.
21
谢谢
.
22
——黄武雄
.
9
三、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师生角色
.
10
三、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指导类型
.
11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指导类型
1.按内容分:文字的整本书、图画书
2.按形式分:大声读、以片段带整本书、 读后交流课、读写结合
.
14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导读 自读
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让学生全身心地走进整本书,实现多维对 话
教学方式
大声朗读 片段导读
持续默读 片段赏析
.
15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
读书技巧分享会如何阅读一本书(共29张PPT)

Nhomakorabea阅读时光
教你如何阅读一本书
校园读书分享会/读书俱乐部 会议时间:XXXX年XX月XX日 会议地点:学校图书馆一楼大厅
目 录 contents
01 / 阅 读 的 层 次 / 02 / 阅 读 的 第 一 层 次 / 03 / 阅 读 的 第 二 层 次 / 04 / 阅 读 的 第 三 层 次 / 05 / 阅 读 的 第 四 层 次 / 06 / 建 议 阅 读 书 目 /
小孩子首先接触的就是这个层次的阅读。他的问 题是要如何认出一页中的一个个字。
/ 第一层次的阅读 --儿童学习阅读的阶段 /
➢ 第一个阶段:阅读准备阶 段 身体方面的准备,包括良好的视力和听力。智力方面的准备是要有起码的认知能力,以便
孩子能吸收和记忆一个字。这个阶段从出生开始直到六七岁为至。
➢ 第二阶段:学习简单的读物
01
/ 阅读的层次 /
/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
阅读的活力
任何一种阅读都是一种活动,那就必然会有一些主动的活力。完 全被动,就阅读不了——我们不可能在双眼停滞、头脑昏睡的状况下 阅读。既然阅读有主动、被动之对比,那么我们的目标就是:第一提 醒读者,阅读可以是一件多少主动的事。第二要指出,阅读越主动, 效果越好。这个读者比另一个读者更主动一些,他在阅读世界里面的 探索能力就更强一些,收获更多一些。读者对他自己,以及自己面前 的书籍,要求的越多,获得的就越多。
/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
阅读的艺术
阅读的艺术就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品味读物中的一些字 句之外,不借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 你的头脑 会从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入的理解。而会产生这种结果的运作技巧, 就是由许多不同活动所组合成的阅读的艺术。
教你如何阅读一本书
校园读书分享会/读书俱乐部 会议时间:XXXX年XX月XX日 会议地点:学校图书馆一楼大厅
目 录 contents
01 / 阅 读 的 层 次 / 02 / 阅 读 的 第 一 层 次 / 03 / 阅 读 的 第 二 层 次 / 04 / 阅 读 的 第 三 层 次 / 05 / 阅 读 的 第 四 层 次 / 06 / 建 议 阅 读 书 目 /
小孩子首先接触的就是这个层次的阅读。他的问 题是要如何认出一页中的一个个字。
/ 第一层次的阅读 --儿童学习阅读的阶段 /
➢ 第一个阶段:阅读准备阶 段 身体方面的准备,包括良好的视力和听力。智力方面的准备是要有起码的认知能力,以便
孩子能吸收和记忆一个字。这个阶段从出生开始直到六七岁为至。
➢ 第二阶段:学习简单的读物
01
/ 阅读的层次 /
/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
阅读的活力
任何一种阅读都是一种活动,那就必然会有一些主动的活力。完 全被动,就阅读不了——我们不可能在双眼停滞、头脑昏睡的状况下 阅读。既然阅读有主动、被动之对比,那么我们的目标就是:第一提 醒读者,阅读可以是一件多少主动的事。第二要指出,阅读越主动, 效果越好。这个读者比另一个读者更主动一些,他在阅读世界里面的 探索能力就更强一些,收获更多一些。读者对他自己,以及自己面前 的书籍,要求的越多,获得的就越多。
/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
阅读的艺术
阅读的艺术就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品味读物中的一些字 句之外,不借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 你的头脑 会从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入的理解。而会产生这种结果的运作技巧, 就是由许多不同活动所组合成的阅读的艺术。
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关系吗? ——[美]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著
.
29
整体性阅读的7个问题
标题(书名)
作者(译者)
发表时间、出处 基本内容与数据
重要事实、主要场面
特点与批评
新观点与启示
.
30
具体如何读整本书,我们需要研究: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不同类型的读物和整本书 阅读的进程,设计相应的适合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阅读导引单。
《山雀的日历》
《秘密花园》
.
35
❖ 高段: ❖ 《城南旧事》 ❖ 《狼王梦》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昆虫记》 ❖ 《海底两万里》 ❖ 《绿山墙的安妮》
.
36
构建不同年段导引序列目标
❖ 梳理不同年段、不同题材、不同体裁读物的 关注点
❖
❖
(以中年级为例)
.
37
中年级不同类型读物的关注点
(一)童话故事的关注点
❖ 作者:[美]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 基础阅读
❖ 检视阅读
❖ 分析阅读
❖ 主题阅读
.
26
国内构建的阅读评价体系
徐冬梅“亲近母语——大声读给孩子听”
岳乃红“班级读书会”
蒋军晶的课外阅读实践及《和孩子聊书吧》
王林《给阅读一个轻松的起点》等专著
.
27
不同类型与不同程度的阅读
阅读—— 读物写了什么?表达什么意义?
小学阶段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
.
1
❖ 目前学校在课程整合上面临的问题:
❖ 面对学校现状,对于多种课程的整合, ❖ 怎样能既面向全体,又满足个性? ❖ 既提高素质,又减轻负担? ❖ 既尊重学科,又提倡综合?
.
29
整体性阅读的7个问题
标题(书名)
作者(译者)
发表时间、出处 基本内容与数据
重要事实、主要场面
特点与批评
新观点与启示
.
30
具体如何读整本书,我们需要研究: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不同类型的读物和整本书 阅读的进程,设计相应的适合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阅读导引单。
《山雀的日历》
《秘密花园》
.
35
❖ 高段: ❖ 《城南旧事》 ❖ 《狼王梦》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昆虫记》 ❖ 《海底两万里》 ❖ 《绿山墙的安妮》
.
36
构建不同年段导引序列目标
❖ 梳理不同年段、不同题材、不同体裁读物的 关注点
❖
❖
(以中年级为例)
.
37
中年级不同类型读物的关注点
(一)童话故事的关注点
❖ 作者:[美]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 基础阅读
❖ 检视阅读
❖ 分析阅读
❖ 主题阅读
.
26
国内构建的阅读评价体系
徐冬梅“亲近母语——大声读给孩子听”
岳乃红“班级读书会”
蒋军晶的课外阅读实践及《和孩子聊书吧》
王林《给阅读一个轻松的起点》等专著
.
27
不同类型与不同程度的阅读
阅读—— 读物写了什么?表达什么意义?
小学阶段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
.
1
❖ 目前学校在课程整合上面临的问题:
❖ 面对学校现状,对于多种课程的整合, ❖ 怎样能既面向全体,又满足个性? ❖ 既提高素质,又减轻负担? ❖ 既尊重学科,又提倡综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对性的指导
.
20
❖ 陈先云:
❖ “多读多写”是我国传统的学好语文的成功经验, 是素养实施的主要途径;学生的家庭、学校与社会 生活是素养实施的途径;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之间 的通力合作,也是素养实施的途径。语文学习做到 听、说、读、写和思并重,一般来说,听、读属于 理解语言范畴,说、写属于运用语言范畴,思属于 理解与运用语言过程中认识活动的反应。
.
9
பைடு நூலகம்
3.知道学科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
10
❖ 4.清楚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未来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要适应社会发展变 革对人才观、语文教育质量观的需求,核心 素养就不能面面俱到,不能轻重不分。
陈先云 2016.6
.
11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 语言理解能力 ❖ 语言运用能力 ❖ 思维能力 ❖ 初步审美能力
.
19
❖ 首先是客观原因 : ❖ 学生在阅读课上的微薄收获 ❖ 其次是学生自身的原因: 对阅读不感兴趣 ❖ 主观原因: ❖ 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过程不清醒(表现在) ❖ 一是教学目标的不清晰性 ❖ 二是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 ❖ 三是教学过程和方法的盲目性 ❖ 四是教学结果的随意性 ❖ 五是让学生朗读、默读、浏览、速读、批注,没有
.
8
(三)社会参与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 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 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 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 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 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 应用等基本要点。
❖ 能在阅读、表达等言语活动中,主动思考; 能运用想象与联想,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初步认 识,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初步认识,具有初步 的评判意识。
.
15
❖ 4.初步审美能力
❖ 感受到汉字之美,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的情感;感受到人性之美:真善美,具有初 步的审美体验。
.
16
❖ 陈先云同时谈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实施途径, 他认为素养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 的。素养的形成过程,主要是学得的过程, 学得过程不是一次能够完成,而是经过多次 培养、反复训练才能够具备。
小学阶段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
.
1
❖ 目前学校在课程整合上面临的问题:
❖ 面对学校现状,对于多种课程的整合, ❖ 怎样能既面向全体,又满足个性? ❖ 既提高素质,又减轻负担? ❖ 既尊重学科,又提倡综合?
.
2
❖ 语文学科调研结果显示:
❖ 学生没有完全达到并超过课标规定的阅读量。 真正能完成260万字课外阅读量的学生不是很 多,会制定阅读计划并按计划读书的学生可 谓是凤毛麟角。
.
21
❖ 陈先云:
❖ 读并不只是读课文,应该树立“大语文”的 理念;要多读书,读文字量大的书、读整本 书,要多思考、多交流、多分享,同时要注 意保护好儿童的天性和学习语文过程中获得 的情感体验。
.
22
新课标亮点 重视学生读书
新课标指出:“学习语文必须注 重读书,注重积累和语感培养,注重 品味,感受和体验,注重语言文字运 用的实践。”
❖ 作者:[美]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
17
❖ 所以我们就思考:
❖ 什么是训练?训练的内容是什么? ❖ 训练的目标是什么? ❖ 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又是什么? ❖ 训练的有效性如何提高? ❖ 同样我们要思考: ❖ 读的训练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 方法和手段是什么?有效性在哪体现?
.
18
❖ 需要冷静反思的问题
❖ 教材(课文)到底用来做什么? ❖ 如何关注阅读能力培养和阅读策略的指导? ❖ 对学生语文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的检测如何? ❖ 我们有相关阅读理论和评价工具支持吗? ❖ 我们要有怎样的前沿视野? ❖ ……
?
4
❖找准突破口:
❖ 学习贯彻精神 ❖ 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 ❖ 对教学研究进行系统思考和整体设计 ❖ 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教学的发展方向
.
5
1.了解最前沿信息:
针对传统文化:
(1)覆盖教育的各个学段,从小学到大学,我们把这项工 作看成是一个固本工程。
(2)融汇到我们教材体系中去,我们把这项工作看成是一 个铸魂工程。
(3)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我们把这项工作看成是中国人 打底色工程。
陈宝生
.
2017.3
6
2.了解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 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 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 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
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
书。”
.
23
❖ 语文教学需要探讨的问题特别多,今天集中 探讨“小学阶段如何进行整本书的阅读”。
.
24
课外阅读存在的困惑和问题
放任自流
急功近利
浅尝辄止
缺乏整体推进的目标序列规划
.
25
❖
❖《如何阅读一本书》
.
12
❖ 1.语言理解能力
❖ 能读懂文本的主要内容,了解文本表达上 的特点;知道积累优美的、有新鲜感的语言 材料,具有初步的语感。
.
13
❖ 2.语言运用能力
❖ 能根据具体语境(语言情境)和任务要求, 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中尝试着运用自己获得 的言语活动经验,交流顺畅,文从字顺。
.
14
❖ 3.思维能力
.
7
(二)自主发展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 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 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 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 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 学校学习时间内,给学生课本之外阅读的时 间只能用零星来计算。
❖ 课外阅读远没有成为语文课程题内之义。
.
3
❖ 存在的问题:
❖ 学校图书量不足 ❖ 教师读书量不足 ❖ 研究的精细化不够 ❖ 校际间的差距较大 ❖ 目标意识不够 ❖ 阅读品位不高 ❖ 师生阅读失衡 ❖ 持久兴趣不足
.
❖ 课程建设不系统
.
20
❖ 陈先云:
❖ “多读多写”是我国传统的学好语文的成功经验, 是素养实施的主要途径;学生的家庭、学校与社会 生活是素养实施的途径;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之间 的通力合作,也是素养实施的途径。语文学习做到 听、说、读、写和思并重,一般来说,听、读属于 理解语言范畴,说、写属于运用语言范畴,思属于 理解与运用语言过程中认识活动的反应。
.
9
பைடு நூலகம்
3.知道学科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
10
❖ 4.清楚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未来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要适应社会发展变 革对人才观、语文教育质量观的需求,核心 素养就不能面面俱到,不能轻重不分。
陈先云 2016.6
.
11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 语言理解能力 ❖ 语言运用能力 ❖ 思维能力 ❖ 初步审美能力
.
19
❖ 首先是客观原因 : ❖ 学生在阅读课上的微薄收获 ❖ 其次是学生自身的原因: 对阅读不感兴趣 ❖ 主观原因: ❖ 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过程不清醒(表现在) ❖ 一是教学目标的不清晰性 ❖ 二是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 ❖ 三是教学过程和方法的盲目性 ❖ 四是教学结果的随意性 ❖ 五是让学生朗读、默读、浏览、速读、批注,没有
.
8
(三)社会参与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 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 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 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 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 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 应用等基本要点。
❖ 能在阅读、表达等言语活动中,主动思考; 能运用想象与联想,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初步认 识,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初步认识,具有初步 的评判意识。
.
15
❖ 4.初步审美能力
❖ 感受到汉字之美,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的情感;感受到人性之美:真善美,具有初 步的审美体验。
.
16
❖ 陈先云同时谈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实施途径, 他认为素养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 的。素养的形成过程,主要是学得的过程, 学得过程不是一次能够完成,而是经过多次 培养、反复训练才能够具备。
小学阶段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
.
1
❖ 目前学校在课程整合上面临的问题:
❖ 面对学校现状,对于多种课程的整合, ❖ 怎样能既面向全体,又满足个性? ❖ 既提高素质,又减轻负担? ❖ 既尊重学科,又提倡综合?
.
2
❖ 语文学科调研结果显示:
❖ 学生没有完全达到并超过课标规定的阅读量。 真正能完成260万字课外阅读量的学生不是很 多,会制定阅读计划并按计划读书的学生可 谓是凤毛麟角。
.
21
❖ 陈先云:
❖ 读并不只是读课文,应该树立“大语文”的 理念;要多读书,读文字量大的书、读整本 书,要多思考、多交流、多分享,同时要注 意保护好儿童的天性和学习语文过程中获得 的情感体验。
.
22
新课标亮点 重视学生读书
新课标指出:“学习语文必须注 重读书,注重积累和语感培养,注重 品味,感受和体验,注重语言文字运 用的实践。”
❖ 作者:[美]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
17
❖ 所以我们就思考:
❖ 什么是训练?训练的内容是什么? ❖ 训练的目标是什么? ❖ 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又是什么? ❖ 训练的有效性如何提高? ❖ 同样我们要思考: ❖ 读的训练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 方法和手段是什么?有效性在哪体现?
.
18
❖ 需要冷静反思的问题
❖ 教材(课文)到底用来做什么? ❖ 如何关注阅读能力培养和阅读策略的指导? ❖ 对学生语文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的检测如何? ❖ 我们有相关阅读理论和评价工具支持吗? ❖ 我们要有怎样的前沿视野? ❖ ……
?
4
❖找准突破口:
❖ 学习贯彻精神 ❖ 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 ❖ 对教学研究进行系统思考和整体设计 ❖ 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教学的发展方向
.
5
1.了解最前沿信息:
针对传统文化:
(1)覆盖教育的各个学段,从小学到大学,我们把这项工 作看成是一个固本工程。
(2)融汇到我们教材体系中去,我们把这项工作看成是一 个铸魂工程。
(3)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我们把这项工作看成是中国人 打底色工程。
陈宝生
.
2017.3
6
2.了解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 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 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 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
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
书。”
.
23
❖ 语文教学需要探讨的问题特别多,今天集中 探讨“小学阶段如何进行整本书的阅读”。
.
24
课外阅读存在的困惑和问题
放任自流
急功近利
浅尝辄止
缺乏整体推进的目标序列规划
.
25
❖
❖《如何阅读一本书》
.
12
❖ 1.语言理解能力
❖ 能读懂文本的主要内容,了解文本表达上 的特点;知道积累优美的、有新鲜感的语言 材料,具有初步的语感。
.
13
❖ 2.语言运用能力
❖ 能根据具体语境(语言情境)和任务要求, 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中尝试着运用自己获得 的言语活动经验,交流顺畅,文从字顺。
.
14
❖ 3.思维能力
.
7
(二)自主发展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 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 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 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 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 学校学习时间内,给学生课本之外阅读的时 间只能用零星来计算。
❖ 课外阅读远没有成为语文课程题内之义。
.
3
❖ 存在的问题:
❖ 学校图书量不足 ❖ 教师读书量不足 ❖ 研究的精细化不够 ❖ 校际间的差距较大 ❖ 目标意识不够 ❖ 阅读品位不高 ❖ 师生阅读失衡 ❖ 持久兴趣不足
.
❖ 课程建设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