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搭石》精品教案精编版

合集下载

《搭石》精品教案带反思及作业设计

《搭石》精品教案带反思及作业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搭石》2. 年级:小学四年级3. 学科:语文4. 课时:2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巧妙。

(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协调、相互”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搭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巧妙。

(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

(2)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

(2)出示课题:《搭石》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描绘的景色。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课文中描绘的搭石场景。

(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指导。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搭石的来历和特点。

(2)分析作者用词造句的巧妙,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5. 练习巩固(1)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让学生向家人分享课文《搭石》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 以“我眼中的搭石”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练笔文章。

3. 制作手抄报,展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注意到大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顺利,但在体会作者情感方面存在一定难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关注学生情感的引导,通过设置情景、提问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搭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搭石》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篇1课文内容简析:《搭石》这篇课文描绘了一幅幅乡间人筑就和谐、动人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岸边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了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两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

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在学生们的齐声呼唤中,在听课老师热情的掌声中,王玲湘老师结束了她四十分钟的讲课──《搭石》。

听完课后,留在我心头的热乎却远远没有因为欢呼、掌声的渐行远去而消逝,她已深深地印在我一个年青老师的心底。

对王老师这一堂课的评价,人民出版社网站的论坛上已经有很多了,我先没去看,就想让自己先想想自己对这堂的解读,之后写出的东西也算是对王老师的敬畏。

对这堂课,就让我先冒昧地改用课堂上王老师统领全课堂的“文眼词句”谈谈我对课的整体感觉,那真可谓是──《搭石》,构建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和谐课堂。

一、如“小溪,顺流而下”景一师:(出示图片,配乐)文章的作者刘章爷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回过家乡。

但当他静心闲坐,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家乡的一幕幕,浮现出的不仅是家乡那优美的风景──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以及散落在小溪边的风情民居,但让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搭石》教案优秀6篇

《搭石》教案优秀6篇

《搭石》教案优秀6篇搭石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七册《21 搭石》二、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清波漾漾、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这就是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群山,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每每回忆起家乡,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1课《搭石》(板书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听到这个陌生的名字,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生1:什么是搭石?生2:搭石搭在哪?生3:搭石是干什么用的?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书,相信书中总会有大家需要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好读的词语或句子就多读几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通顺。

2、反馈字词:谴责懒惰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溪水猛涨脱鞋绾裤理所当然俩人师:课文里的生字词都读准确了吗?那我可要考考你。

(出示词语)同桌互读有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词语吗?生1:“俩”念liǎ。

生2:“脱鞋绾裤”的“绾”师:“绾”是什么意思?生3:把裤子卷起来。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生:脱鞋绾裤师:人们收工就必须——生:脱鞋绾裤师:人们赶集就必须——生:脱鞋绾裤师:人们访友就必须——生:脱鞋绾裤。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生齐:脱鞋绾裤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生1:我觉得总要脱鞋绾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

生2:我认为会很辛苦。

生3:还会很麻烦。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呢?生:就会着凉感冒。

《搭石》教案优秀8篇

《搭石》教案优秀8篇

《搭石》教案优秀8篇搭石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萨特说过:“阅读就是自由的梦想”。

说明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感悟,一种体验。

整节课紧扣文中所流淌的“美”,引导学生读书——想象——感悟,努力实现在充分的朗读中培养语感。

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荡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从平凡的事例中感受到人性美。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

2.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围绕主题,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培养能力。

1、生字词学习情况。

(点拨学法)2、理解课题“搭石”的意思,并了解其特点。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搭石写了乡亲们的哪些事?2、交流。

相机点拨并板书:摆走四、品读体验,感受美。

(一)、默读课文,寻找美。

默读课文2—5自然段,并画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语句。

(二)、交流感受,感悟美。

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教学:△语段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当你读着这句话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语进行体验。

(2)、当这位上了年岁的人踩到不稳的搭石时,会怎样想?当他满意离去时,又会怎样想?(3)小结:从这位上了点年岁的人身上,我们感受到了(板书)“为人着想”。

让你从心底里油然而生出什么感觉?(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佩服他!赞美他!……)(4)、师引导用相应的感觉品读。

《搭石》教案(6篇)

《搭石》教案(6篇)

《搭石》教案(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6篇《搭石》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搭石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搭石》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书写惰、稳、俗、衡、序、伏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体会乡亲们像搭石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领悟作者细心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像搭石一样的乡亲们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相亲相敬的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教学过程一、诗意导入,引出搭石(一)(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就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

(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

但刘章爷爷每每忆起家乡,觉得较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村头小溪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出示课题),感受那浓浓的乡情。

(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1、检查预习效果。

(出示两组词语)这篇课文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了,预习效果如何呢?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⑴、谴责、懒惰、平衡、伏下(找出谴责的近义词,懒惰的反义词)。

⑴、多音字:间隔、暴涨、一行人、相背而行。

2、生自由地朗读课文。

师:南宋有名教育家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你们能做到字字读得响亮吗?看来大家都很自信,为了加大难度,老师还有下面两个要求,要求:⑴、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感兴趣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⑴、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3、理清脉络。

同桌合作用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

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别急,和你的同桌交换一下自己的意见。

争取能用几个小标题来概括,看看我们班的较佳拍档是哪两个?4、总结梳理板书。

三、研读搭石,感受重要1、课文围绕搭石写了摆、调、走、让、过搭石,那到底什么是搭石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

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协调、谦让、招呼”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描绘的搭石景象。

(2)学会从文中找出关键词语,概括段落大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习搭石精神,培养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协调、谦让、招呼”等词语造句。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描绘的搭石景象。

2. 学会从文中找出关键词语,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生字词卡片。

3. 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搭石吗?搭石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搭石的课文。

(2)板书课题:搭石2. 学习课文(1)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分组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3)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梳理课文内容。

3. 品读课文(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协调、谦让、招呼”等,理解其含义。

(2)讨论:为什么说搭石是一种精神?4. 朗读感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搭石的景象。

(2)分组朗读,展示学习成果。

5.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通过朗读、讨论,我们了解了搭石的精神,体会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

六、教学过程6.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

(3)组内交流,巩固生字词。

7. 课文理解(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要以搭石为主题?(2)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3)教师总结,强调搭石精神的重要性。

8. 情感体验(1)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搭石的场景。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搭石》教学设计和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搭石》教学设计和精品教案

21、搭石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板书课题,齐读。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搭石。

2、师:看到这个陌生的石,你的脑海里产生哪些疑问?生:搭石是什么?师:搭石是什么?问得很清楚。

(板书:是什么?)生:搭石是怎样搭的?师:怎么搭的,你很会提问(板书:怎么搭)。

还有吗?生:搭石是谁搭的?师:我也想到这个问题(板书:谁搭)。

生:搭石搭在哪里?师:在哪儿,在哪啊(板书:在哪?)生:为什么要搭?师:为什么要搭?搭的作用是什么?(板书:作用)师:一口气提出这么多问题,我想你还有问题,这些问题在课文中都能解决,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大声地读课文,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又美丽的“搭石”,二、初读1、翻开书,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重点正音:绾裤一行人落脚3、谁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什么是搭石?(课件示句)指导读正确4、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又是怎样过小溪的呢?谁也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这个“绾”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呀?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必须——;人们收工,必须——;人们赶集,必须——;人们访友,必须——;总而言之,不论做什么,经过小溪都要——一次一次的脱鞋绾裤,你体会到了什么?(不便、麻烦、辛苦)5、是的,如果没有搭石,人们会很不便,很麻烦,很辛苦。

有了这些理解,我们现在再来读读,肯定读得更好了。

齐读。

6、你读了全文后,搭石的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给人们带来了方便。

生:增加了邻里间的情谊。

生:连接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1搭石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1搭石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1《搭石》精品教案教材分析《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

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学习本课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方法。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书写“山洪暴发、间隔、俗语、清波漾漾、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的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师导:(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这就是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

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

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师:伸出你的食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板课题)师:齐读课题生齐读:搭石——二、预习探究师导: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搭石》精品教案精编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搭石》精品教案会认的字:谴惰俗协序绰伏
会写的字:洪暴猛涨裤惰稳俗衡序伏
课后练习题
1、课文写得真好,我要多读几遍。

2、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让我们找出来,体会体会。

3、我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了。

你抄了吗?我们来交流交流。

4、小练笔: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

我也想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场景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善良、敬老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本文作者刘章以诗歌著称文坛。

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本文描写了农村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农村生活中的平凡镜头,通过细节让读者感受到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情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朗读,想象画面,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自然美与人性美,并从中受到熏陶。

3、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重难点
体会家乡人走搭石让我们感受到的景美、情深。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临沂有哪些美景?
我们为自己美丽的家乡骄傲。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
(二)导入
1、板书课题,了解搭石的“搭”是什么意思。

2、出示“搭”的解释,组词。

3、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搭石》,齐读课题。

4、质疑:什么是搭石?
(三)合作交流
1、检查预习情况,交流什么是搭石?
2、认识搭石在家乡人们生活中的重要。

3、引导学生再次读课文,边读边画下有感触的句子。

(四)品读体验
交流:文中哪些地方写得很美,仿佛让你看到一幅美的画面?
1、重点研读:一行人走搭石
出示句子: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学生朗读,理解“协调有序”及走搭石的趣味性。

(2)让学生感受一行人走搭石的节奏美。

(3)通过“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体会画面美。

(4)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具有诗的韵律和节奏。

交流:文中哪些文字打动了你,让你感受到一种美好的情感。

2、重点研读:老人调整搭石。

出示句子: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指导学生抓住老人的动作描写,来体会老人的认真、负责、为他人着想。

(2)引导学生抓住“无论”、“只要”、“一定”等关联词语感悟家乡老人可亲、可敬的美好品德。

(3)生带体会朗读。

3、重点研读:两人面对面走搭石
出示句子: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是怎样一番情形?
(2)创设情境,感受: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

(3)读句子,感受乡亲们纯朴、礼让。

4、重点研读: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

出示句子: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年轻人是怎样背老人过搭石的?
(2)“伏”是什么意思?了解“伏”字的演变过程。

(3)生做“伏”的动作,理解年轻人对老人的尊敬。

(4)理解“理所当然”。

人们对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习以为常。

(注:重点研读的句子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灵活处理。


(五)、总结升华,提高认识。

1、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搭石上还会遇到哪些理所当然的事?启发学生想象,练习语言表达。

2、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一个小村子里,会发生多少理所当然的事?
3、正是有了这些理所当然,这小小的搭石联结的不仅是小溪的这边与那边,联结的不仅是家乡的一条条小路。

出示句子: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4、搭石上有景,搭石上有情,作者把它们写得情景交融。

搭石不仅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六)拓展
1、搭石不会永远摆在小溪里,也许有一天,家乡十里山村修上公路,人们进进出出骑自行车、摩托车、坐汽车……
2、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处的名人名言。

(七)结题
让我们留心生活,用心体验生活中的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