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_读后感
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感

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的思想——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感人类有思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这是人与动物最本质上的区别,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思想便没有人。
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里告诉我们,没有正确的思想,就没有正确的行动,人们从实践中得到正确思想,正确的思想又不断地推动实践。
他特别提醒和启发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正确的革命的理论,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形成和产生正确的思想。
他还把“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条重要原则确定下来。
几十年来,在中国革命的实践和建设中,这条原则已经显现出巨大的作用。
所以,我们党和国家无论做什么决定,开展什么重大活动,首要强调的就是阐明重要的指导思想,坚持思想领先的原则,把思想放在第一位,先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统一大家的思想。
实践证明,思想决定命运,思想决定行动和结果,这不仅是指集体和国家,更包含我们每一个人。
一个人想要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首先必需要有一个相适应的思想。
当然,思想是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提高的,也可能发生质变。
但当我们从懂事的时候起,当我们走向社会并有了独力地能力参加实践活动的时候,应该有一个基准的思想格调:我想做一个大有作为的人,还是想做一个碌碌无为的人?想做一个科学家,还是想做一个从政者?想做一个善人、好人,还是想做一个恶人、坏人?想一生多吃苦、多为别人做事,还是想一生多享受、多为自己谋利?在这些方面,只有自己的思想先选择正确了,才能有正确的行动,才能为此付出,才能实现自己的最终目的。
如果从开始的时候,就没有选择正确的思想,而是相反的思想,那在一生的实践中,就不会有正确的行动,更不会有良好的结果。
到头来,就会为开始没有选择正确的思想而后悔终生,遗憾终生。
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历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大到治国理政,小到一项具体工作,都涉及到这一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的思想,科学有效地指导生活、工作和学习。
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感

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感这篇文章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哲学道理讲得深入浅出,需要仔细研读才能体会出其中真谛。
文章的开篇便向我们阐述了:“人怎样才能有个正确的思想呢?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对此文章讲到了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从物质到精神,说明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第二个飞跃是从精神到物质,说明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这也就是说明人的思想是从实践中来,想要验证思想的正确性又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从而我们知道了实践的重要性。
想要有正确的前进方向,就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想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就必须付出实践。
对此我想到了中国的近代革命。
下面我从这个角度,来阐述我对这个思想的理解。
中国的近代革命可以说经历了一个波澜曲折的过程。
清朝末年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爱国革命人士正是通过对下层人民以及上层官员乃至整个中国的所观,所感和几年旅居海外对民主制度的感触才使他们萌发了资本主义救中国的思想。
但经过随后发动的广州起义、辛亥革命的失败以及民国统治下人民内部的矛盾日益加深,我们才认识到资本主义救中国的思想是错误的。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到中国,一些革命积极分子通过对中国国情的认识,萌发了社会主义救中国的思想。
随后中国共产党建立,他们发动最广大的劳动人民,并在随后的几十年革命过程中,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并通过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验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是完全正确的。
总的来说,中国革命史就是一个寻求正确思想的过程,实践证明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深的感受到实践的重要性。
所谓思想决定一切,一个正确的思想才能带领我们走上正确的道路,只有走上正确的道路我们才能拥有光明的明天。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1963年5月修改《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时增写的一段话,1964年6月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乙种本)》,后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
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原理,在肯定了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了他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面的重要发展--关于认识过程的辩证法思想,分析了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阐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即从存在到思想、从物质到精神,又从思想到存在、从精神到物质两次飞跃的观点,强调了第二次飞跃的意义更大,因为它是检验认识,检验真理的唯一办法。
这是对《实践论》中提出的人类认识的总规律的补充和发挥。
毛泽东指出了许多同志不懂得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状况,强调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
【原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
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
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
这是一个认识过程。
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
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
《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读后感大学生

《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读后感大学生篇一《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读后感嘿,朋友们!读完《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这篇文章,我这心里啊,那真是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啥滋味都有。
咱就先说说这思想吧,也许有人觉得,思想这玩意儿,不就是脑袋里随便想想嘛,那可大错特错啦!这正确的思想,它可不是凭空就冒出来的,就像天上不会掉馅饼一样。
我觉得吧,人的正确思想可能是从实践中来的。
你想想,咱要是整天就窝在屋里,啥也不干,啥也不经历,能有啥正确思想?比如说,你想学会骑自行车,光在那琢磨咋骑,能行不?肯定得亲自上车,摔几个跟头,才能慢慢掌握平衡,找到窍门,这就是实践出真知啊!不过呢,也许有人会说,那读书学习算不算实践?我琢磨着,也算吧,毕竟读书也是在吸收别人的经验和思想,也算是一种间接的实践。
但要是光读书,不去把书里的东西用到生活中,那也白搭呀!哎呀,我这脑子有时候也乱得很,可能我的想法也不一定全对。
人的正确思想到底从哪里来?我觉得可能是从多个方面来的,实践是一方面,思考总结也是一方面,还有跟别人交流学习,也许都能让咱的思想越来越正确。
这一路思考下来,我真是觉得自己像个在思想迷宫里乱撞的小白鼠,有时候觉得快找到出口了,一转眼又迷糊了。
但不管咋说,这思考的过程还挺有意思的,不是吗?篇二《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读后感哇塞,读完《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我真的是感触颇多啊!你们说,人的正确思想到底从哪里来呢?我想来想去,觉得可能是从不断的犯错和反思中来的。
就像我自己,以前做事情总是毛毛躁躁,结果搞砸了不少事儿。
可是后来我就琢磨啊,为啥会这样呢?慢慢的,我就知道做事不能着急,要沉稳,这可不就是从错误中得到了正确的思想嘛!也许有人会反驳我,说那有的人一辈子不犯错,难道就没有正确思想啦?我觉得吧,这可不好说。
就算不犯错,那也得经历各种事情,在经历中观察、思考,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
还有啊,人的正确思想说不定还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碰撞中来。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读后感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读后感《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一篇充满智慧和启迪的文章,它对于我们理解人的思想来源和形成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读完这篇文章,我对于思想的形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于如何培养正确思想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文章开篇即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不是。
”这句话强调了正确思想并非天生的,也不是头脑中固有的,而是来源于实践和经验。
它提醒我们,要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必须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学习来获得。
文章中提到:“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实践在思想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人们可以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这也提醒我们,要注重实践和学习,不断地从实践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文章强调了正确思想的指导作用:“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
”这句话说明了正确思想在指导实践中的重要性。
正确的思想观念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复的认识过程,我们可以不断地完善和修正自己的思想观念,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文章指出人的正确思想来源于实践。
这个观点强调了实践在思想形成中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注重实践,从实践中获取经验和知识,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亲身感受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验证知识的真伪和价值,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文章强调了正确思想的指导作用。
正确的思想观念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同时,正确的思想观念也能够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避免走入歧途。
因此,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读后感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读后感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本书从思想环境、思想内容和思想建设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人类正确思想的来源。
书中说,正确思想的环境是最重要的,必须要有教育、学习和实践的环境。
有了积极
的学习和实践环境,才能更好地思考和交流。
只有在安全、公正、均衡的环境中,人才能
发展出正确、积极的思想。
书中还指出,思想的内容也重要。
正确的思想应该是实际的、关系大局的,不具体说
什么正确思想,而是要有学习、专业和观念素养,以达到理解世界、变革世界的能力。
正确思想的建设就是要构建思想家园和学习家园,从而营造富有理解、让大家有正确
思想共同成长的学习环境。
书中举的例子,乡村文化家园、生态乡村、农村生态园、小康
村等均是这类思想家园,它们有利于将正确思想传播开来,让大家了解科学知识,把正确
思想贯穿到生活中,形成丰富多彩的人文精神。
本书支撑了弘扬正确思想的重要性,从里面得知,正确思想不仅是发展社会的重要基石,也是推动个人成长和进步的源动力。
读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正确思想的构建离不
开创新的思维和积极努力,更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道德准则,坚定不移
地追求新时代的理想目标,把富有活力的正确思想及时传播开来,向充满活力的新时代迈进。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一九六三年五月)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
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
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
这是一个认识过程。
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
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又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
一般的说来,成功了就是正确的,失败了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
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後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
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
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
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
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
《人类的正确思想是从哪来的》感悟

下面我就关于我们红三篇的第一篇文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结合我们实际的工作谈一下自己一些感悟。
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考诉了我们,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来。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从物质到精神,再由精神到物质,也就是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这样多次、反复的沉淀才能获得。
李时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誉为“医圣”。
他是明末清初重实践、重考查、重验证的实学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花了将近40年的时间,编写了著名的医学著作《本草纲目》。
李时珍在年轻的时候就听人说,有一种神奇的植物叫曼陀罗,人们一见到它就会情不自禁地又唱又跳。
李时珍费了一些周折,终于找到了这种植物,一时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
他为了探明究竟,走到哪里手里都拿着曼陀罗。
后来他亲自服下了曼陀罗,发现它有麻醉和使人兴奋的作用,少量可以治病,过量时在别人的暗示下,的确可以叫你唱你就唱,叫你跳你就跳。
后来曼陀罗被广泛用于制造麻醉剂。
李时珍和曼陀罗的故事,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他经常身体力行地验证一些传说,改变了很多当时人们的迷信思想和做法。
实践出真知,在平时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是如此,付诸实践才能有成熟的想法。
一味的空想是很肤浅的。
真的去实践了,看到了自己的付出,看到了事情的结果,有了自己的判断,才会有自己正确的思想与观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有切身的体会,才能有真切的感受,有所领悟,并得到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从而得出自己的正确思想。
以上就是此次我想分享的一些感悟,谢谢大家!只有实践才是最好的锻炼自己的方式,也是最好的获得自己思想的方式。
在真正的劳动生产中感悟到的,才是属于自己的想法。
根据毛主席的观点,我们要深入到生活中。
只有实践才是最好的锻炼自己的方式,也是最好的获得自己思想的方式。
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有切身的体会,才能有真切的感受,并得到自己的一一些心得体会,从而得出自己的正确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
--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感
这本书是毛泽东同志1963年5月修改《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时增写的一段话,1964年6月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乙种本)》,后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
手中的小册子印刷于1969年。
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原理,在肯定了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了他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面的重要发展--关于认识过程的辩证法思想,分析了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阐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即从存在到思想、从物质到精神,又从思想到存在、从精神到物质两次飞跃的观点,强调了第二次飞跃的意义更大,因为它是检验认识,检验真理的唯一办法。
这是对《实践论》中提出的人类认识的总规律的补充和发挥。
毛泽东指出了许多同志不懂得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状况,强调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
读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篇哲学论文后,最深的感想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
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这是因为客观事物从现象到本质的表现都有一个过程,而人的认识还要受到已有知识水平和历史条件的局限,即使对于已暴露出来的事物的现象和本质,也不一定能完全把握,所以说,人的认识不能一次性完成,需要“多次的反复”;真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从工作的角度出发,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与重要方法。
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创新之举,是实现民主、科学决策的重要措施和必要途径。
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就没有工作的主动权。
在五年政协工作中深深体会到,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为领导提供科学决策的基础环节,是自己提高理论素养、密切联系群众、学习实际知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察实情,求真知,出良策,促工作。
调查研究是人们对社会现象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活动。
它是人们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社会实践,在大量占有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发挥人们大脑加工厂的作用,进行“取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的工作或过程,以获得某些规律性的认识,用以指导实践的活动。
调查研究的过程是一个认识事物、分析矛
盾、解决问题的过程。
调查的本身不是目的,目的在于认识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调查是研究的前提,没有调查,就不可能有研究;研究是则是调查的发展,没有研究,调查也就失去了意义。
因此,对我们的同志,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少犯错误,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并且帮助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人民,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