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雷公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贵州雷公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贵州雷公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三、旅游发展战略
构建世界苗族文化展示与体验旅游目的地战略
推进少数民族山区城乡统筹示范和国家旅游产业造血扶贫战略
实施一、二、三产业互动,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
四、旅游发展定位
1、总体定位
世界苗族文化展示与体验目的地
2、形象定位
世界苗族,圣地雷山;
醉美苗乡,中国雷山;
高高的苗岭,幸福的家园;
雷公山苗乡,栖息心灵的地方
贵州雷公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贵州雷公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一、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雷公山位于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雷山县境内,为苗族圣山、苗岭最高峰,历史文化内涵深厚、生态气候资源优势明显。沿巴拉河分布着的几十个苗寨,是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区。规划区域的旅游资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资源品位上,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的。
重点发展区域功能和产业分工问题:区域内重点旅游发展区如何实现功能和产业分工,形成差异化吸引力和形象问题,是本规划需要解决的第四个难题。
资源线性整合问题:如何有效提升河谷村寨景观,有机整合以点为载体将之成面、成片,最终形成文化遗产廊道、景观廊道和产业廊道的问题。
文化差异化产品塑造问题:苗文化同质化较为严重,如何经过产业和功能分工,在游客心目中塑造差异化形象。
8中国苗族地区原始宗教文化旅游区综合现状图
9中国苗族地区原始宗教文化旅游区功能结构图
10中国原生态苗寨文化体验示范区综合现状图
11中国原生态苗寨文化体验示范区功能分区图
六、 旅游产品体系规划
七、规划总结
《贵州省雷公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破解了规划区域旅游业发展难题:
一是引入杨振之教授的“前台-帷幕-后台”理论,寻求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利益平衡点。规划不但延续了该理论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的成功之处,还在各村寨产业差异化定位和分工、社区参与等方面做了更进一步的创新实践。

某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 项目概况 (1)1.2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2)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1.4 研究结论 (3)1.5 存在问题与建议 (5)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6)2.1 项目建设背景 (6)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11)3.1 自然环境条件 (11)3.2 社会经济条件 (12)3.3 旅游资源现状 (12)3.4 生态环境质量 (16)3.5 旅游资源评价 (17)3.6 基础设施条件 (18)3.7 服务设施条件 (18)3.8 法律支持条件 (19)第四章项目定位及构成 (20)4.1 项目性质 (20)4.2 项目建设的基本思路 (20)4.3 建设原则 (21)4.4 建设目标 (22)第五章建设方案 (26)5.1 项目区区划 (26)5.2 分区建设方案 (28)5.3 基础设施建设 (33)5.4 基础服务设施 (36)5.5 购物 (39)5.6 医疗与保安 (40)5.7 导游 (41)第六章市场分析定位与营销 (43)6.1 现状 (43)6.2 市场分析 (43)6.3 占领市场的二张王牌 (45)6.4 市场定位 (46)6.5 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47)6.6 创名牌、树形象、造声势 (49)6.7 市场风险分析 (49)第七章环境容量与客源市场预测 (50)7.1环境容量 (50)7.2客源市场预测 (51)第八章环境保护 (53)8.1 环境现状分析 (53)8.2 环境保护目标 (53)8.3 影响环境因素分析 (54)8.4 环境保护措施 (55)8.5 苗族文化的保护措施 (56)8.6 结论 (56)第九章安全、卫生、消防、节能与节水 (58)9.2 医疗卫生 (58)9.3 消防 (59)9.4 节能 (59)9.5 节水 (59)第十章项目建设机制 (60)10.1 经营模式 (60)10.2 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60)10.3 人才培训 (62)第十一章实施进度 (63)11.1 建设期限 (63)11.2 建设进度安排 (63)11.3 投入运行时间安排 (64)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5)12.1 投资估算 (65)12.2 资金筹措 (73)第十三章效益分析 (74)13.1经济效益 (74)13.2 生态效益 (82)13.3 社会效益 (83)第十四章研究结论 (85)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概况1.1 1项目名称贵州雷公山民族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雷山旅游项目1.1.2 项目建设单位及项目法人项目建设单位:贵州雷公山民族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单位性质:股份制民营企业建设单位法人代表:刘玉彬法人代表职务:执行董事1.1.3 项目主管单位雷山县旅游局1.1.4 项目性质新建1.1.5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本次可研所指的“雷山旅游项目”是指贵州中信投资有限公司与雷山县人民政府签定合同所规定的范围。

雷公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的评价研究

雷公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的评价研究

雷公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的评价研究张凤太;盖媛瑾【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2(28)8【摘要】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保护区存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生态旅游是少数民族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定量测度其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自然保护区旅游合理规划与开发,具有极大地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选择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经济效益、客源市场、区位交通、社区参与和管理措施等影响和制约保护区生态旅游潜力的7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借用集对分析的方法,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潜力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禀赋较好属于高潜力型,但是由于生态环境的容量低、相关产业的带动效果小,特别是区位交通、社区参与以及管理措施等的滞后,影响了目前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潜力。

评价结果与现状相符,证明生态旅游潜力评价指标和标准是准确和可行的。

【总页数】8页(P116-123)【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潜力【作者】张凤太;盖媛瑾【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贵州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灾害研究所;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87.1【相关文献】1.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研究--以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 黄晓凤;顾署生;李勇;钱卫民;廖为明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效果评价体系研究——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为例[J], 郭进辉;孙玉军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跟踪影响评价研究——以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J], 韩枫;尤蓉凯;马山俊4.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研究 [J], 吴群芳;周雪娟5.基于多层次灰色方法的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评价及实证研究 [J], 石丹;杨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黔东南徒步旅游开发探讨——以雷公山为例

黔东南徒步旅游开发探讨——以雷公山为例
的组 织 和引 导作用 , 把 客源 的旅游需 求进 行分类 和
的年 轻人 群 、 科 学 文化 考 察 和研 究 领域 的专业
人士。
疏导, 为游客提供食宿 、 购买 、 场地和装备租赁服 务, 引导 和辅 助游客 完成徒 步 旅游 。
三、 结论 与建议
( 一) 结论
( 三) 雷公 山徒 步旅 游 目标人 群 分 类 因为 游客 的人 员构 成 和旅游 目的的不 同 , 我们
表 1 雷公 山徒 步旅 游系列线路
( 二) 徒 步旅 游 区域 功能分 类
按区域功能可将徒步旅游 区划分为接待补给 服 务功 能 区 、 徒 步 休 闲观光 功 能 区、 徒 步探 险深 度 体验区三个不 同区域。接待补 给服务区主要功能 是满足游客交通 、 饮食 、 景 区游览辅助和装备补给
略, 可见旅游业 即将成为黔东南社会经济发展的支 柱产业 。徒步旅游作为一种新颖的旅游形式 , 对旅 游崇 尚特色化 、 多元化起 到积极的作用 , 发展 的空 间 和潜 力 巨大 。 目前 , 许 多游 客对徒 步旅 游 的概 念 仍相 当模糊 , 认 知 度较 低 , 这 与徒 步 旅 游迅 速 发 展
根据年龄结构 、 身体素质和旅行心理需求程度 的不 同 , 徒 步旅 游 的景 区可按线 路和 旅游 功能进 行 分类 ¨ J 。按线路分类可分为轻松线 、 一般线 、 困难
线 三种 。轻松线 主 要 是 指一 天 徒 步 行走 时 间不 超 过 4小时 , 行走 距离 不超过 1 0公 里 , 运 动负 荷 和运
把徒 步旅 游人 群 分 为 生 态 观光 、 攀 岩探 险 、 情 侣 旅
1 . 徒 步旅 游发 展 潜 力 巨 大 , 但 市场 不 成 熟 , 认

贵州雷公山保护区生物多样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

贵州雷公山保护区生物多样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
云海 日出 、鸟 语 花香 、参天 古 杉 、原 始 森 林等 丰 富 多彩 的 自然景
观 ,又有 苗 族 的 民俗 风情 和 古 战场 遗 迹 等人 文 景观 。是 人们 返 璞
2 1 生 物 多样 性 保 护与 生 态 旅游 资 源 开发 的 矛盾 .
随 着 雷 公 山生 态 旅 游 的 开展 , 旅 游 区 游 客 人 数 及 游 客 流 量
归真 、 融 入 自然 的 好 去 处 。 这 里 还 有 全 国最 大 的 千 户 苗 寨 一 西 现 , 如不 尽 快进 行 科 学规 划 、不依 法 办 事 以及 管 理 关系 、 管理 体 江 ,是苗 族 风俗 、文 化 的集 中代 表 地 。丰 富的 旅游 资 源 集 山水 、 森 林 景观 、民族 风 情 等于 一 身 ,是 自然 风光 、科 教 、历 史文 化 、 民族 风情 旅 游 的理 想 去处 ,具有 极 高 的旅 游 开 发价 值 。
2 1年 第 O 期 0 1 3 ( 第2 3 ) 总 5期
吉 林 农 业
J LI I N AGRI CULTURAL
NO . 3. 2 l 0 0l
( u lt ey C muai t NO.5 ) v 2 3
贵州雷公 山保护 区生物 多样保 护与生态旅游 开发
王 斌 ,梁 芬 , 陆代 英 ,谢 镇 国
60m 0 m 。优 越 的 自然 地 理条 件 ,孕 育 了 丰 富 的 生物 资 源 ,有 各种
生 物 5 0 多种 , 是 以 保 护 秃 杉 等 珍 稀 生 物 为 主 的 森 林 生 态 系 统 00
类型 自然保 护 区 。
3 . 1 ; 昆虫 2 目1 4 1 1 属 1 6 种 ;寡 毛类 4 5 2 种 。 国 6 4% 2 9 科 】4 8 1 科 属 6 家 I 保 护 动 物有 白颈 长 尾 雉 、 云 豹 、 金 钱豹 、林 麝 4 : I级 级 种 I

黔东南雷公山旅游环线苗族村寨群规划研究--以黔东南州“苗乡十景

黔东南雷公山旅游环线苗族村寨群规划研究--以黔东南州“苗乡十景
产品, 积 极 构 建 环 雷公 山 国 家 乡村旅 游 示 范 带 . .
1 概 况
苗峰 雷公 山 , 位 于贵 州省 东 南部 雷 山 县境 内。它不 仅 是 国 家级 自然 保 护 区和 国 家级 森 林 公 园 ,而 且被 联 合 国教 科 文 卫
组 织 称 为 “当今 人 类 保 存 最 完 好 的 一 块 未 受 污 染 的 生 态 文 化
份, 因为 这 一 时段 昆 明 的 风 比较 大 , 而 且 空 气 湿 度 比较 低 , 移
பைடு நூலகம்
得 以有 效 保 证 。
3 结 语
随 着 我 国 园林 绿化 建设 事 业 的 快 速发 展 。绿 化 工 程 项 目
施 工质 量 管 理 重要 性 逐 渐 体 现 出来 .并 且 成 为 园林 良好 工程 施 工建 设 的 重 要 工 作 。因此 , 园林 绿 化 工程 施 工 的相 关参 与者
规划重点 , 旨在 为村 寨群 规 划 工 作 方 法 提 出 新 的 思 考 。
【 关键词 】 黔东南 ; 环 雷公山; 苗族村寨群 ; 规划 【 中图分类号 】 T U 9 8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2 0 6 6 ( 2 0 1 5 ) 0 4 — 0 0 2 6 — 0 2 护 与 更新 , 并 依托 村 寨 周 边 的 河 流 、 草场 、 峡谷 等生态资源 , 形 成 面 向 大众 的 “ 苗 寨风 情 面 面观 ” 环 雷公 山 沿线 乡村 休 闲旅 游
通 过 充 分 分析 十 个村 寨 之 间 的 关 系以及 和 周 边 其他 景 点 的 联 系, 制 定“ 苗 乡十 景 ” 村 寨 群 的规 划 目标 和 定位 、 空 间 发 展 策 略、 各 项 公 共 服 务 设 施 和 旅 游 配 套 设 施 体 系规 划 . 并根 据 时 间 联 系和 空 间 关 系对 苗 乡十 景 的 整 体旅 游 线路 进 行 规 划 .体 现

文化旅游城设计的探讨——记“雷山古苗疆文化旅游城方案设计”

文化旅游城设计的探讨——记“雷山古苗疆文化旅游城方案设计”

文化旅游城设计的探讨——记“雷山古苗疆文化旅游城方案设计”作者:廖菊良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7年第11期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景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也越来越大。

文化旅游城市建设既能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促进对当地经济发展,也能全方位的宣传民族文化,树立文化品牌,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例如雷山苗族古建筑、苗族习俗、苗族歌舞、苗族服饰……等等,提起苗族文化,人们就会想到雷山。

在过去,民族文化旅游景点的静态性和项目的单一性,一直困扰着雷山。

而今,在市场和政府双重力量的作用下,雷山将文化资源最大利用,让其由原来的静态变成活态,增强旅游景点的吸引力,打造雷山“旅游强县”的品牌。

1、雷山古苗疆文化旅游城概况及优势近年来,雷山全方位打造苗族文化品牌,“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中国苗族银饰之乡”、“中国王牌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旅游县城”、“中国最美的小城”等等名片,对外宣传推介, 使“苗族文化”品牌在海内外声名鹊起;增强了人气名气, 及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特色,吸引中外游客纷至沓来。

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古苗疆走廊如图1 所示。

同时,雷山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保障,通讯网络及完好的自然生态资源方面有足够的优势。

首先是贵广高铁、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沪昆高铁及凯雷高速公路开通,便捷的交通,缩短了雷山与世界的距离。

其次,贵州是资源大省,电力充足,农村电网早已建成,户户用上电。

第三,通讯网络已实现村村通。

广播、电视、电信、邮政等信息化通畅。

第四,莽莽“两山”,没有工业污染,空气清新,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高,是人延年益寿的最优环境,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

其中,470 多平方公里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受法律保护;200 多平方公里的剑河久脸原始阔叶林区,是贵州目前保护最为完整的原生态森林之一。

为此,雷山古苗疆文化旅游城方案设计紧随市场的旅游需求,打造让游人抛弃生活的烦恼,享受这里的宁静,享受这里的舒适与惬意的苗族特色旅游文化城。

贵州雷公山民族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雷山旅游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

贵州雷公山民族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雷山旅游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

雷公山民族旅游开发雷山旅游项目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概况1.1 1项目名称雷公山民族旅游开发雷山旅游项目1.1.2 项目建设单位与项目法人项目建设单位:雷公山民族旅游开发建设单位性质:股份制民营企业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法人代表职务:执行董事1.1.3 项目主管单位雷山县旅游局1.1.4 项目性质新建1.1.5 项目建设规模与容本次可研所指的“雷山旅游项目”是指XX投资与雷山县签定合同所规定的围。

包括“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 (不含响水岩景区,下同) ”、“苗族博览园旅游度假中心 (以下简称苗族博览园) ”、“新桥‘超短裙’苗族村”三个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雷山旅游项目)。

其中: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开发(3691.2hm2)、苗族博览园(9.33hm2)、新桥“超短裙”苗族村(11.2hm2),面积总计3711.7hm2。

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建设容包括苗岭之巅景区、莲花坪景区、高岩峡谷景区、欧开河景区和主大门、东大门、西大门的开发建设。

苗族博览园主要建设容有四星级旅游宾馆、会议中心(苗族博览馆)、娱乐中心、游泳池、网球中心、儿童乐园、水上娱乐项目、铜鼓广场、竞技场、苗族风情博览园等。

新桥“超短裙”苗族村主要建设容包括现有水上粮仓的修缮和扩建、粮仓水体底部的硬化和给排水设施的完善、水上粮仓游道的整修、芦苼场改造、铜鼓坪广场新建等。

1.1.6 建设期限雷山旅游项目建设期为6年,即2004-2009年。

其中:一期:2004-2006年二期:2007-2009年1.1.7 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30521.0万元,其中国家与地方财政投资4128.4万元。

资金来源:采用公司自筹加银行贷款等方式解决。

银行贷款4983.0万元,其中:中长期贷款40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983.0万元;公司自筹21049.6万元;争取国家与地方财政投资4128.4万元;职工集资360.0万元。

1.2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1.2.1 有关法律法规⑴《中华人民国森林法》⑵《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⑶《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⑷《中华人民国水法》⑸《中华人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⑹《中华人民国风景名胜区条例》1.2.2 有关规、规程与标准⑴《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⑵《景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⑷国家有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标准1.2.3 有关规划、计划、合同、委托书⑴《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年)⑵《省雷山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15)(2000.8)⑶《雷山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1999)⑷《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1-2010年)(2001.9)⑸《雷公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2002.7)⑹《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03)⑺《雷公山原始生态与民族风情旅游基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01.8)⑻《苗族博览园旅游度假中心总体规划》(2004)⑼《黔东南州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十五”计划与2015年远景规划》(1999)⑽《黔东南州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黔东南府发(2003)19号)⑾《雷山县新桥“超短裙”苗族村水上粮仓保护与建设规划说明书》(2004)⑿《XX投资与雷山县度假中心合同》(2004)⒀《XX投资与雷山县景区租凭合同》(2004)⒁《委托书》(2004)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⑴项目区总面积3711.7hm2⑵四星级旅游宾馆标准客房156间⑶雷山旅游项目游客年环境容量670.78万人次/年⑷雷山旅游项目游客年游客容量178.81万人次/年⑸项目总投资30521.0万元⑹投资利润率25.09%⑺投资利税率30.86%⑻净现值14541.6万元⑼财务部收益率21.62%⑽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7.9年⑾税后动态投资回收期10.0年1.4 研究结论⑴政策上可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雷公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一、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雷公山位于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雷山县境内,为苗族圣山、苗岭最高峰,历史文化内涵深厚、生态气候资源优势明显。

沿巴拉河分布着的几十个苗寨,是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区。

规划区域的旅游资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资源品位上,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的。

二、规划需要破解的难题
文化与旅游一体化问题:即如何将苗文化以适当和可持续方式加以利用,贯彻保护促进开发理念,实现文化与旅游一体化战略问题。

南部核心吸引物打造问题:打造南部核心吸引物,解决南部被边缘化问题,是本规划需要破解的第二个难题。

西江提升问题:整合周边资源,实现千户苗寨空间拓展、环境提升、产品转型、品牌提升问题,是本规划需要解决的第三个难题。

重点发展区域功能和产业分工问题:区域内重点旅游发展区如何实现功能和产业分工,形成差异化吸引力和形象问题,是本规划需要解决的第四个难题。

资源线性整合问题:如何有效提升河谷村寨景观,有机整合以点为载体将之成面、成片,最终形成文化遗产廊道、景观廊道和产业廊道的问题。

文化差异化产品塑造问题:苗文化同质化较为严重,如何通过产业和功能分工,在游客心目中塑造差异化形象。

快旅漫游问题:如何构建从北、东、南、西入口快速进入的“快旅”通道体系以及区域内自助游、自驾游绿道“慢游”体系的问题。

营运模式创新问题:针对目前社会资金进入雷山县很困难,用地条件差等现状,如何实现区域内资源整合、产业整合,创新运营模式,实现区域内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问题;
产业支撑体系构建问题:如何搭建旅游产业支撑体系,尤其是人力资源培训机制、社区参与机制和旅游目的地信息平台等问题。

三、旅游发展战略
构建世界苗族文化展示与体验旅游目的地战略
推进少数民族山区城乡统筹示范和国家旅游产业造血扶贫战略
实施一、二、三产业互动,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
四、旅游发展定位
1、总体定位
世界苗族文化展示与体验目的地
2、形象定位
世界苗族,圣地雷山;
醉美苗乡,中国雷山;
高高的苗岭,幸福的家园;
雷公山苗乡,栖息心灵的地方
3、产业定位
将规划区作为旅游功能区来打造,按照旅游功能区的要求配置区域生产要素,旅游业成为城乡统筹、土地利用、空间组织等建设方面的纲领。

五、空间结构及产业布局规划
基于区域旅游开发进程、资源保护、旅游活动组织、旅游规模化开发、土地配置条件以及构建旅游生产力网络体系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形成规划期内规划区域旅游产业布局,即“一心、一廊、三区”的大旅游、大产业发展格局。

(功能结构规划图)
一心:苗文化产业中心
2苗文化产业中心综合现状图
3苗文化产业中心功能分区图
一廊:百里苗文化风情走廊
4苗乡非遗文化产业带项目规划图
5城郊避暑产业带项目规划图
6百里苗文化风情走廊效果图
三区:大西江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国苗族地区原始宗教文化旅游区和中国原生态苗寨文化体验示范区
7西江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功能结构图
8中国苗族地区原始宗教文化旅游区综合现状图
9中国苗族地区原始宗教文化旅游区功能结构图
10中国原生态苗寨文化体验示范区综合现状图
11中国原生态苗寨文化体验示范区功能分区图
六、旅游产品体系规划
七、规划总结
《贵州省雷公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破解了规划区域旅游业发展难题:
一是引入杨振之教授的“前台-帷幕-后台”理论,寻求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利益平衡点。

规划不仅延续了该理论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的成功之处,还在各村寨产业差异化定位和分工、社区参与等方面做了更进一步的创新实践。

二是将规划区域作为旅游功能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要素的整合。

针对因区域产业动力和产能不足而引起的各方面问题,规划以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将更多的产业要素融入旅游产业体系中,并以此引导规划区域乃至雷山县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不仅有助于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城乡环境建设水平,还有利于增强其“造血扶贫”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