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AAAAA创建方案和总体规划精粹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AAAAA创立方案和总体规划精粹【江山多娇规划案例】太湖美最美在吴中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AAAAA创立方案和总体规划精粹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哪啊水下有红菱哪……一曲《太湖美》,使太湖烟波浩渺旳绮丽景象永远定格在人们旳脑海里。
【景区概况】太湖美,最美在吴中。
这句话说旳不只是自然景观,尚有吴中旳人文风貌。
假如说,太湖是吴文化旳发源地,那么,吴中无疑就是吴文化旳鼎盛地。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是一种浓缩了古吴文化与新吴文化,融合了太湖之山、太湖之水、太湖之人、太湖之物、太湖之村、太湖之镇、太湖之风情旳文化荟萃之地,被誉为“太湖最美旳地方”、“长三角旳后花园”和“国际最佳休闲目旳地”。
吴中太湖旅游区位于苏州西南隅旳太湖之滨,总面积21.5平方公里。
境内有“中国碧螺春之乡”东山景区,“天下第一智慧山”穹窿山景区和“苏州最美旳山村”旺山景区。
这里,湖不深而广阔,山不高而清秀,群峰隐现于云际,景点散布于山水,远、中、近三景,错落有致;晴、阴、雨三时,光景变幻;山、水、园、林,相映成趣;春、夏、秋、冬,风光迥异。
秀美旳湖光山色与散落在太湖山水间旳人文古迹,璀璨多姿,俨然一幅绝佳旳江南山水画卷。
【规划背景】令人遗憾旳是:《太湖美》早在就被无锡市定为市歌,这样说来,单从太湖旅游形象层面看,“苏州太湖”比“无锡太湖”已落下半个身位,遑论苏州辖区旳“吴中太湖”。
为融入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进程,吴中区根据应江苏省“旅游强省”和苏州市“旅游强市”发展战略,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予以培育,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吴中太湖”旅游品牌、品质和整体竞争力,推进整个吴中区产业增长和转型升级。
通过严格遴选,最终选定我院为旅游区编制总体规划和5A提高方案。
旳阳春三月,我受邀前去苏州吴中进行初期考察,在惊叹于吴中太湖风光和文化旳同步,也对吴中太湖旅游发展现实状况感到忧虑:形象遮蔽严重太湖周围各都市旅游同质化严重,吴中太湖旅游品牌相对暗弱。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第1章苏州市概况1.1 天然环境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
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
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所以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
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
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
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此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
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1.5%),但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会升高。
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
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他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
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14年,建城的地点就在目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香山街道总体规划香山街道作为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其规划完全参照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要求,并按照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总体规划执行。
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GB50298-1999)5、2002年12月中央领导关于对有关专家对建设太湖文化园区建议的批示。
6、《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7、《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容的暂行规定》8、国务院国发[1992]46号关于试办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9、一九九二年七月向国务院上报的《胥口旅游度假中心总体规划报告》10、国务院国函[1992]134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的批复11、国务院国函[1993]83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两个度假中心更名的批复12、《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1993年)13、1995-2003年太湖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与实施纲要14、省政府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批复(1995年)15、省规院《东山、西山、光福景区总体规划》(2004年)16、现状基础资料调查二、规划原则1、保护优先原则:保护优先是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基本出发点。
规划将充分保护好度假区的生态环境、自然山水格局、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2、整理协调原则:整理度假区目前的用地现状,对不符合度假区性质定位的用地予以置换,对已批租地块,规划将从有利于度假区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用地性质进行合理调整。
3、综合配套原则:将旅游度假设施的开发与度假区的建设结合起来,依据资源的重要性、敏感性和适宜性,合理安排配套设施,使旅游开发与度假区的环境协调发展,从而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满足度假区的功能定位需求。
4、可操作性原则:规划是度假区工作的前提,规划应为管理服务,应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依法保护、建设和管理度假区的依据,因此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环太湖规划情况介绍PPT

梅梁湖景区
太湖新城
太湖风景名胜区
✓ 马山景区 ✓ 梅梁湖景区 ✓ 蠡湖景区
重点功能组团
✓ 太湖新城 ✓ 蠡湖新城RBD ✓ 马山国际旅游度假岛
马山景区
南泉
无锡建设现代化滨水花园城市的规划介绍与思考 5
(一)太湖风景名胜区
蠡湖景区
马山景区
梅梁湖景区
规划对太湖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目标、发展规模、总体布局进行定性、定位,明确5年近期规 划的保护和建设重点项目,明确景区范围等强制性内容,明确保护规则、建设指导原则和规 划实施措施,
1.35 3.58 2.57 5.82 3.01 8.44 1.01 4.02 2.27 4.16 3.69 11.18 0.80 2.64 1.53 8.44 1.03 3.62
10 南方泉
滨湖区 4.01 12.08
礼社
玉祁老街
黄土塘
严家桥
南方泉
周新老 街
葛埭
西仓
甘露
大坊桥
无锡建设现代化滨水花园城市的规划介绍与思考 29
总体规划 景观规划
空间布局 本次规划确定36 处景观节点,形 成沿湖漫游36景。
本次规划确定36处景 观节点,形成沿湖漫 游36景。其中花园渔 港区5个,湖畔新城区 4个,香径寄畅区4个, 幸福港湾区3个,诗情 怀古区3个,鼋渚新韵 区5个,湖光山色区4 个,灵岛悟禅区8个。
27
环太湖历史文化村镇保护
19
蠡湖景区分区
十二景区
1 2
12
管社山庄
渤公岛
分区 序号
分区名称
分区
面积 (km2)
分区 序号
1
管社山庄
0.58
7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设计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文本编制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时间:2003年9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第三章旅游规划第四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第五章保护培育规划第六章典型景观规划第七章游览设施规划第八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第九章植被规划第十章基础工程规划第十一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第十二章分期发展规划第十三章实施措施第二部分说明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特点、组成二、西山景区在太湖风景名胜区中的地位三、以往规划编制情况及实施回顾四、本次规划编制背景五、本次规划总体思路第二章景区基本概况一、自然及资源条件二、历史沿革三、社会经济第三章景观资源概况与评价一、景观资源概况二、景观资源评价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与性质一、规划依据二、规划参考三、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四、规划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五、规划期限六、性质第五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一、总体布局二、景点规划第六章旅游规划一、景区旅游业发展背景分析二、景区旅游发展现状三、旅游市场开拓四、游览路线组织五、旅游环境容量第七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一、土地资源分析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三、土地利用原则四、土地利用分配五、景区用地平衡表第八章专项规划一、保护培育规划二、典型景观规划三、游览设施规划四、居民社会调控规划五、植被规划六、基础工程规划七、经济发展引导规划八、分期发展规划第九章实施措施第三部分图件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区域位置图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源评价与现状分析图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总图4、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观功能分析图5、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6、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交通组织规划图7、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保护培育规划图8、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游览设施规划图9、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图10、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植被规划图1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图1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供电电信工程规划图1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分期发展规划图正文第一章总则第1条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以《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批复》为依据,是对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的深化,是西山景区范围内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香山街道总体规划香山街道作为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区,其规划完全参照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要求,并按照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总体规划执行。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5、2002年12月中央领导关于对有关专家对建设苏州太湖文化园区建议的批示。
6、《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7、《苏州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内容的暂行规定》8、国务院国发[1992]46号关于试办国家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9、一九九二年七月向国务院上报的《苏州胥口旅游度假中心总体规划报告》10、国务院国函[1992]134号关于江苏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批复11、国务院国函[1993]83号关于江苏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两个度假中心更名的批复12、《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1993年)13、1995-2003年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与实施纲要14、省政府关于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批复(1995年)15、省规院《苏州东山、西山、光福景区总体规划》(2004年)16、现状基础资料调查二、规划原则1、保护优先原则:保护优先是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基本出发点。
规划将充分保护好度假区的生态环境、自然山水格局、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2、整理协调原则:整理度假区目前的用地现状,对不符合度假区性质定位的用地予以置换,对已批租地块,规划将从有利于度假区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用地性质进行合理调整。
3、综合配套原则:将旅游度假设施的开发与度假区的建设结合起来,依据资源的重要性、敏感性和适宜性,合理安排配套设施,使旅游开发与度假区的环境协调发展,从而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满足度假区的功能定位需求。
4、可操作性原则:规划是度假区工作的前提,规划应为管理服务,应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依法保护、建设和管理度假区的依据,因此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第1条上轮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评估根据国务院国函[1992]134号关于建立江苏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批复,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于1991年8月正式成立。
1993年11月,度假区管理委员会编制了《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多年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在该规划的指导下,度假区有了长足的发展,基本形成规模,先后建成了太湖大桥、太湖明珠水上乐园、湖滨大道、多处景观房产建设等一批项目,以高尔夫球场为代表的一批项目即席开工建设,供水、供电、道路交通、通讯和环保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已初具规模。
规划对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建设以展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准确把握了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职能与性质,道路布局结构合理,对湖滨的控制较为准确。
实施至今,区内大的路网及用地布局均得到了严格控制,湖滨大道的建设使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已见成效,但总体发展速度不够均衡,东部地区末得到充分的发展,旅游项目及设施发展速度不快。
第2条本次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主要内容1.规划调整的迫切性在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尤其是旅游度假经济的超常发展,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原有的规划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其次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区域范围在2002年3月有了一个大的调整。
西山镇与光福镇并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加上1996年叶山岛并入的小调整,已有两次调整)这为进一步加快发展环太湖旅游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调整重点a.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自然环境,努力营建环境优美,个性鲜明的生态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
b.高起点发展,加快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
c.明确职能,原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区域明确为整个新的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中心区,主要承担服务职能。
设中心商务区、文化中心、行政中心等设施,形成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度假服务区。
d.继续贯彻城市设计的思想和手法,营造丰富的生态景观空间。
苏州太湖度假区规划文本

第一章 规划导则与基础............................................................................................1 一、规划背景........................................................................................................1 1.规划导则.....................................................................................................1 2.主要问题.....................................................................................................2 3.旅游地位分析.............................................................................................3 4.苏州太湖度假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3 5.规划目标.....................................................................................................4 二、现状基础........................................................................................................5 1.度假区概况.................................................................................................5 2.地脉特征.....................................................................................................5 3.文脉特征.....................................................................................................7 三、旅游资源与环境............................................................................................8 1.旅游资源调查与统计.................................................................................8 2.旅游资源品质评定...................................................................................10 3.对度假区旅游资源的总体认识...............................................................11 4.度假环境评价...........................................................................................12 四、旅游市场调查与分析..................................................................................14 1.游客量增长...............................................................................................14 2.度假区客源市场抽样调查与分析...........................................................14 3.现状核心客源市场出游特征...................................................................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山街道总体规划香山街道作为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其规划完全参照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要求,并按照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总体规划执行。
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GB50298-1999)5、2002年12月中央领导关于对有关专家对建设太湖文化园区建议的批示。
6、《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7、《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容的暂行规定》8、国务院国发[1992]46号关于试办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9、一九九二年七月向国务院上报的《胥口旅游度假中心总体规划报告》10、国务院国函[1992]134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的批复11、国务院国函[1993]83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两个度假中心更名的批复12、《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1993年)13、1995-2003年太湖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与实施纲要14、省政府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批复(1995年)15、省规院《东山、西山、光福景区总体规划》(2004年)16、现状基础资料调查二、规划原则1、保护优先原则:保护优先是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基本出发点。
规划将充分保护好度假区的生态环境、自然山水格局、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2、整理协调原则:整理度假区目前的用地现状,对不符合度假区性质定位的用地予以置换,对已批租地块,规划将从有利于度假区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用地性质进行合理调整。
3、综合配套原则:将旅游度假设施的开发与度假区的建设结合起来,依据资源的重要性、敏感性和适宜性,合理安排配套设施,使旅游开发与度假区的环境协调发展,从而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满足度假区的功能定位需求。
4、可操作性原则:规划是度假区工作的前提,规划应为管理服务,应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依法保护、建设和管理度假区的依据,因此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5、前瞻性原则:高起点、高标准、要求,妥善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目标的矛盾,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从而实现太湖旅游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现状调研(一)现状概况(1)区位:太湖旅游度假区位于北纬30°56′--37°33′,东经119°55′—120°54′,距离市区15公里,距95公里,距陆上76公里,水上42公里。
区现有公路通往西山、光福和胥口,水路四通八达。
(2)气候:度假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受太湖水体调节作用影响,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足,气候宜人,全年平均气温为17℃,年平均降雨量1096.9毫米,适宜休闲度假旅游。
(3)地质:平原地质为西南较古老的太湖推复构造之局部,湖底海陆相交互的黏土,粉砂土,细砂土沉积地层。
渔洋山,岛一线岛山形态分布,格受到断裂构造线的控制,基岩出露明显,除渔洋麓和岛屿东缘由小片青龙灰土岩外其他均属泥盆系五通英砂岩,岩性坚硬。
(4)水文:度假区南部、西部濒临太湖,区还有两处岛屿,湖岸总长达31.4公里,度假区河流纵横,横河、香山运河、顺提河横贯东西。
河水主要有太湖补给,历年最高水位4.92m,最低水位1.95 m,平均水位2.99m。
(5)生态环境:度假区山体绿化资源非常丰富,区村民注重植树绿化,湖边、河旁、鱼塘、公路边、道路旁、村前村后广泛植树栽花,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区林场集中,种植树木果林,加之沿开阔的水面,生态环境优越。
太湖外两侧坡地、滩地,总面积达上万亩,已形成低滩种芦苇,高滩插枊,堤旁栽穗槐的绿色环境。
(二)现状资源概况及分析1、自然资源现状及分析在约25平公里的规划控制面积(香山街道)集中着各种极具潜质的自然生态资源,有形态各异的山体,有优美的太湖岸线,丰富的水网体系和品种多样的绿化树木。
其自然地貌条件具有环太湖地区地理特征极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1)自然山体度假区(香山街道)山体自然景观丰富,生态资源良好,山林植被茂盛,形态也基本保持原风貌,但也有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①由于历史的原因,多数山体遭到开发建设性破坏。
马公山和小横山最为重。
渔洋山和南旺山等山体由于开山采而局部有所残缺。
②山体植被遭受一定程度的毁坏。
而毁坏的部分又都集中在太湖和太湖大道的主景观面上,使太湖岸线景观受到一定影响。
③部分山体如南旺山和小横山等由于开挖时间过长,且长期暴露在外,已引起部分水土流失。
④部分山体(主要是叶山岛东部山体)由于开发的原因已基本失去了山地和山体的地貌特征。
⑤渔洋山、墩山、穹隆山等主要山体的山麓上分布有大量公墓。
(2)岸线度假区(香山街道)太湖岸线很长,共计31.42公里。
沿湖岸线的太湖风景非常优美,岸边生长有多种水生植物,岸上有绿地,加之自然的山驳岸和太湖水的微澜荡漾共同构筑了度假区沿岸旖旎的自然风光。
尽管度假区岸线呈现出较好的风貌和形态,但依然存有不足:①保护利用不足:主要指位于渔洋北侧、岛西侧、叶山岛西侧岸线。
现状岸线是以苇地和自然山驳岸为主的原生态岸线。
虽然视觉效果佳,但未被人使用,规划应对此进行合理保护加以利用。
②建设开发不当:主要指位于岛南北侧和叶山岛东侧岸线,由于被建设成为直墙式护岸,破坏了人们的亲水空间,同时视觉效果也欠佳。
(3)绿化太湖度假区(香山街道)处处充满绿意,自然生态优良,区山体、绿化资源非常丰富,度假区村民也注重植树栽花,加之开阔的太湖水面,形成区良好的绿化景观层次。
①现状高层次绿化主要指山体绿化。
现状的山体植被绿化较好,但植被以常绿的针叶林为主,林相单一,色叶植物种类少,色相变化单调,花草木少,规划应增加山林绿化的植物种类,形成四季有景的山林景致。
景观绿化主要指大桥公园和凤凰台。
其中凤凰台景观较好,但现状规模太小。
而大桥公园位置重要却建设过于简单,缺少引人入胜的景点、亮点,有待规划进一步加强。
②现状中层次绿化主要指分布于村庄边和宅前、宅后的苗圃,培育有广玉兰、红叶、水杉、香樟等。
果林以梅、桃、杏、、桔子、枇杷为主。
区果木集中,品种繁多,为度假区绿化锦上添花。
③现状低层次绿化主要是位于行政机关、高档别墅及重要道路两侧的草地和沿太湖河岸以苇地为主的生态湿地。
该层次绿化缺乏色彩鲜艳的花卉,规划应加强度假区花卉品种的设计,在主要景观点、重要节点处应呈现出“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景色。
(4)水系网状水系密集,具有典型江南水乡风光。
太湖湖面辽阔,水质较好。
人工河道基本是东西走向,其中香山运河和顺堤河具有防洪功能。
现状自然水系多呈南北走向,从村边穿过。
区池塘、鱼塘众多,水质优良,养殖有鱼、虾、贝类等。
另外现状灌溉渠、防洪闸等具有一定文化价值。
尽管度假区水资源丰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①现状河道不贯通,有待进一步梳理,防洪河道有待进一步疏浚。
②个别湖湾及小河的水质因受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污染而有富营养化趋势。
2、文化资源现状及分析太湖流域自然环境优越,自古以来就是适宜人居的好地。
太湖的山川秀气,造就了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自春秋越争雄,直至当代,两千多年的漫长历程,这片土地上荟萃了无数中华英杰,留下了数不尽的名人遗址。
春秋时期,夫差与西施在这里演绎了一场回肠荡气的历史悲剧,著名军事家武,在这里著出了传颂千古的子兵法。
末汉初的商山四皓,在这里树立了孤标傲世的隐士风。
东汉名臣买臣也在这里发愤成才,三国时国都督陆逊,晋代著名文学家陆机父子两代,在这块土地的滋润下名垂千古,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感慨这里的地灵人杰,留下了传世的书法佳作,北宋两代贤相仲淹与成大更是从这里走身中国的政治舞台。
宋代大学者叶梦得,抗金名将世忠、梁红玉、明初紫禁城的总设计师蒯祥,正德年间阁大学士签,明中期影响后世数百年的门画派巨子、文征明、唐寅、仇英,明末书画巨子董其昌,清代大学者士祯、顾嗣立,洋务运动的骨干人物桂芬,乃至近现代在文化、政治舞台上叱诧风云的章太炎、柳亚子、根源、叶楚伧、家淦,曾在这里留下了遗踪。
这里名人遗址之大,中国传统文化气氛之浓,在国堪称首屈一指。
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恩泽雨露,使无数民间工艺的璀灿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盛开。
这里是举世文明的绣之乡,从汉唐起,这里大师叠出,使绣成为世界是艺术百花坛中的奇葩。
这里是中国派微雕工艺的发源地,令人叹为观止的微雕工艺品,至今仍为世人所叹服。
这里是式象牙雕刻的大本营,从明代起玲珑剔透的派牙雕就风靡全国。
明嘉靖时期盛极一时的门画派,使这里成为全世界收藏家们憧憬的书画圣地,而以蒯祥为鼻祖的“香山派”建筑艺术,又成为中国明清宫式建筑的渊薮。
“自古越旌歌地”轻柔委婉的曲,历来令人醉,这里诞生了高雅宜人的昆曲和余音绕梁的评弹,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几分光辉。
经过时间的冲刷和历史的沉积,现状仍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1)历史文化遗存度假区(香山街道)现状分布的历史文化遗存主要有6处。
即昙花庵、董其昌墓、武练兵场、二妃庙、二妃坟、蒯祥墓园。
其中昙花庵和蒯祥墓园是现状开发利用较好的人文景区,但规模较小。
董其昌墓、二妃庙和二妃坟现状仅留有遗址,尚未进行开发利用,而武练兵场已遭破坏。
(2)传统风物香山街道现状分布的传统风物主要古井、古树、古建等。
其中古树主要分布于尚未开发的山林、村落中,树种有银杏、水杉等,古井主要位于具有一定年代和传统特色的村落,如湾里村(是一处“村融山水中,人在画中居”的田园村庄),渔帆村(蒯祥故居所在地)。
古建筑位于叶沙岛西侧平头山南的村落,建筑呈现江南特有的天井式布局。
另外民居的门牖也呈现出一定的历史遗迹。
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度假区(香山街道)的文化遗存较多,但不成系、不成规模,呈现“散珠碎玉”式的布局形态,需要挖掘整理,逐步修复保护。
(三)现状潜质与存在问题1、从现状资料分析可知,太湖旅游度假区(香山街道)潜在发展优势较为明显,集中表现为:(1)度假区(香山街道)位于重要旅游区域--长江三角洲旅游区域的核心地带,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2)度假区(香山街道)有公路向北连接光福等景区,向东通市区,向南可达东山镇,并通过太湖大桥与西山岛相连。
度假区(香山街道)还可凭借水路北通长江,东至,南至杭嘉湖,西渡太湖至宜兴及。
因此度假区对外交通非常便捷。
(3)位于环太湖地区的中心位置,边地区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文化昌盛、人文荟萃、文物古迹众多、文化氛围浓厚、民俗风情丰富多彩。
(4)旅游业的良性循环为度假区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5)长三角及市的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太湖度假区形成良好的带动作用。
(6)度假区(香山街道)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江南著名的水乡古镇木渎、光福、东山、西山和湖等景区,进一步带动度假区的旅游业发展。
(7)市“三古一湖”(即古城与古典园林、江南古镇以及太湖)的品牌优势,有利于太湖度假区知名度的提升。
2、太湖旅游度假区(香山街道)现状存在问题较多,既有规划层面的问题,也有旅游策划层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