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镶黄旗哈腾苏木金矿探测物探项目计划书

合集下载

xxx金矿勘查实施方案

xxx金矿勘查实施方案

Xxx金矿地质勘查实施方案2Xxx金矿地质勘查实施方案委托单位:编写单位:编写人:审核人:队长:总工程师:提交单位:提交时间:二00七年九月《xxx金矿地质勘查实施方案》审查意见受XXX矿业有限公司委托,对XXX金矿进行地质预查工作,XXX地质队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综合研究后,编写出《XXX金矿地质勘查实施方案》,并组织专家对该方案进行了认真评审,形成初审意见如下:一、《方案》根据对以往区域地质矿产及地球化学资料所取得成果的分析研究,认为工作区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以此为基础,开展以寻找和评价金矿为目的的地质预查工作。

《方案》针对现有区域化探异常分布以及矿化蚀变显示地段,采用地质工作与化探工作相结合,辅以山地工程进行控制,圈定矿(化)体的实施方案是可行的。

二、具体部署本着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以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1万土壤测量,配合1:5千和1:2千地质测量圈定矿致异常带,使用少量浅表工程施工揭露验证异常和矿化带,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对地表已控制工业矿体,用少量坑探进行深部控制,估算预测的资源量,工作目的明确,层次清楚,工作方法选择得当,经济可行,符合有关规范要求,能够满足预期目标的实现。

三、《方案》中各项地质及化探工作的质量要求符合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

经济预算合理,组织管理及质量保证措施得力。

项目的人员构成及专业配置合理,能够满足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

四、《方案》内容齐全,文、图、表清晰,章节较为合理。

该《方案》通过初审,同意上报。

XXX地质队)二00七年九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1)一、勘查的目的和任务 (1)(一)项目名称和性质 (1)(二)总体目标任务 (1)二、交通地理位置 (2)三、自然地理及经济状况 (4)四、以往地质工作简述 (5)第二章地质特征 (6)一、区域地质 (6)(一)地层 (6)(二)构造 (6)(三)岩浆岩 (8)(四)区域矿产及地球化学特征 (8)二、矿区地质 (8)(一)地层 (8)(二)构造 (9)(三)岩浆岩 (11)(四)勘查区地球化学特征 (11)第三章勘查施工方案 (12)一、设计依据的勘查规范及勘探类型 (12)三、技术方法及标准 (12)(一)技术方法的选择 (12)(二)技术标准 (13)四、总体工作布置及工作量和目标任务 (13)五、勘查工作部署及工作方法 (14)(一)化探工作 (14)(二)地质测量 (15)(三)槽探工程 (15)(四)坑探工程 (16)(五)采样和样品测试 (16)(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 (18)(七)编录、室内整理工作 (19)六、勘查时间安排 (20)(一)设计主要实物工作量 (20)(二)勘查时间安排 (21)第四章地质勘查投入及地质勘查人员组成 (22)一、地质勘查投入 (22)(一)预算编制说明 (22)(二)经费预算 (23)二、地质勘查人员组成 (23)三、技术管理措施 (26)(二)检查验收制度 (26)(三)质量报告制度 (26)(四)全面质量管理措施 (27)第五章安全及劳动保障 (27)一、安全生产 (27)二、劳动保护 (29)三、安全生产目标 (29)第六章预期提交成果 (30)附图1、XXXX金矿地形地质及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点位设计图第一章前言一、勘查的目的和任务(一)项目名称和性质项目名称:XXX金矿地质预查项目来源:市场委托单位:XXX公司工作性质:新开工作起止年限:2007年10月—2010年9月成果提交时间:2010年9月承担单位:XXX地质队(二)总体目标任务进入新的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各类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作为四川省阿坝州重要支柱产业的矿业也需要做大做强,因而对区内的矿产资源开展新一轮的找矿工作,对缓解我国资源紧张和振兴地方民族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某金矿详查实施方案实施方案

某金矿详查实施方案实施方案

某金矿详查实施方案实施方案1. 背景某金矿位于XX省,是该地区最大的金矿之一。

为了进一步了解该金矿的情况,制定出详查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开发该矿区。

2. 目标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通过详查,全面了解某金矿的地质情况、资源储量、开采工艺和环境影响,为金矿的有效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 实施步骤3.1 数据收集和整理首先,需要收集某金矿相关的历史资料、现场调查报告、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等相关资料。

然后,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以便后续分析和使用。

3.2 地质勘探和矿物分析在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地质勘探和矿物分析。

地质勘探包括地质测量、地球物理探测和钻探等方法,以获取地质构造、矿床性质、矿化区域等信息。

矿物分析则是对矿石样本进行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物理性质等方面的分析。

3.3 资源储量评估基于地质勘探和矿物分析的结果,对某金矿的资源储量进行评估。

评估方法主要包括矿石估算、床位估算和量块分析等方法。

3.4 开采工艺研究根据资源储量评估结果,进行开采工艺研究。

主要包括选矿试验、选矿工艺流程设计、选矿设备选择等方面的研究。

3.5 环境影响评价针对某金矿的开采工艺和开采规模,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主要评估开采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大气等环境要素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3.6 实施方案编制和报告提交在完成详查的各项工作后,将相关结果进行整合和分析,编制出详查实施方案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地质勘探结果、资源储量评估结果、开采工艺研究结果和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等内容。

4. 时间计划本实施方案的实施时间计划如下:•第一阶段:数据收集和整理,耗时2周。

•第二阶段:地质勘探和矿物分析,耗时4个月。

•第三阶段:资源储量评估,耗时2个月。

•第四阶段:开采工艺研究,耗时3个月。

•第五阶段:环境影响评价,耗时1个月。

•第六阶段:实施方案编制和报告提交,耗时2周。

5. 资源需求为了完成本实施方案,需要以下资源的支持:•人力资源:地质工程师、环境工程师、矿产资源专家等。

矿产勘测寻找金矿报告

矿产勘测寻找金矿报告

矿产勘测寻找金矿报告背景本报告旨在根据矿产勘测数据分析,为矿区寻找金矿提供参考意见。

通过系统的地质调查和采样分析,我们希望能够确定金矿的潜在位置和储量。

方法ology1. 地质调查:对矿区进行详细的地质结构和地貌特征分析。

通过观察岩石类型、断裂带、构造破碎带等特征,确定金矿可能的分布范围。

2. 采样分析:在矿区内选取代表性样品进行采集,并进行化学分析和矿石成分鉴定。

通过分析样品中金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情况,确定可能的金矿富集区。

3. 地球物理探测:利用地球物理勘测技术,如地震勘探、电磁勘探等,探测地下金矿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结合地质学和物理学的知识,进一步确定金矿的潜在位置。

结果根据我们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初步结论:1. 矿区地质结构复杂,存在多条断裂带和构造破碎带,这可能为金矿的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2. 采样分析结果显示,矿区内存在多个金元素富集区。

这些区域显示出较高的金含量,可能是金矿的潜在位置。

3. 地球物理探测结果提示,矿区地下存在异常现象,可能与金矿有关。

进一步的勘测工作有望进一步确定金矿的具体位置和储量。

建议基于我们的分析和初步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进一步加强地质调查工作,通过深入研究岩石结构和构造特征,进一步缩小金矿可能的分布范围。

2. 继续进行采样分析,选取更多样品进行化学鉴定,以进一步确定金矿富集区的具体位置。

3. 考虑使用更高级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如重力勘测、磁力勘测等,以提高金矿富集区的精确度和定位。

4. 对潜在富集区进行更深入的勘探和钻探,以确定金矿的储量和经济价值。

5. 需要进一步进行环境评估和风险评估,确保金矿开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小,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结论通过地质调查、采样分析和地球物理探测等手段,我们初步确定了矿区内金矿的潜在位置和富集区。

然而,进一步的勘测工作还需要进行,以进一步确认金矿的具体位置和储量。

希望本报告对矿区寻找金矿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指导,并能为后续的勘测工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探矿工程方案

探矿工程方案

探矿工程方案一、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某某矿区探矿工程1.2 项目地点:某某省某某市1.3 项目背景:该矿区位于山区,矿藏丰富,但尚未进行系统的勘探和开发,有望成为该地区的重要矿产资源二、勘探范围及目标2.1 勘探范围:矿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2.2 勘探目标:清晰掌握矿区内矿产资源的分布、储量、品位,并进行初步评价,为后续开发提供合理的指导三、工程方案3.1 勘探方法采用地球物理勘探、岩芯钻探以及地球化学勘探相结合的多相耦合联合勘探方法,全面了解矿区的地质情况和矿产资源分布3.2 勘探工程布置将勘探区域分为若干个勘探单元,确定合理的勘探钻孔布设方案,确保勘探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3 勘探钻孔设计依据地质地貌、矿产地质、地磁场、重力场、电磁场、气象和行业规范等,设计合理的勘探钻孔,以获取丰富的矿产资源信息3.4 勘探设备和工具选用先进的勘探设备和工具,提高勘探效率和质量,确保勘探工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3.5 勘探数据处理和分析建立合理的勘探数据处理和分析体系,充分挖掘勘探数据的信息,为后续开发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四、勘探工程管理4.1 勘探工程组织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和任务,确保勘探工程的顺利进行4.2 勘探工程设施提供必要的勘探设施和辅助设备,为勘探工程提供必要的保障4.3 勘探工程安全确保勘探工程的安全生产,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五、勘探工程预算5.1 勘探工程投资估算根据勘探范围和目标,对勘探工程的投资进行合理估算,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和有效5.2 勘探工程资金管控建立严格的勘探工程资金管控机制,防止资金浪费和滥用六、勘探工程成果6.1 勘探成果报告根据前期勘探工程的成果,编制详尽的勘探成果报告,对矿产资源进行初步评价和分析6.2 勘探成果交流与各相关单位和专家积极进行交流,分享勘探成果,获取意见和建议七、勘探工程成果应用7.1 勘探成果评价对勘探成果进行全面评价,为后续的勘探工作提供重要参考7.2 勘探成果应用根据勘探成果,制定详细的后续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为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八、风险和对策8.1 风险分析对勘探工程可能面临的各项风险进行充分分析和评估8.2 风险对策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对策,确保勘探工程的顺利进行九、环保和社会责任9.1 环保措施在勘探工程中,加强环保意识,严格执行环保规定,确保对环境影响最小化9.2 社会责任在勘探工程实施过程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与当地政府和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贡献力量十、总结与展望10.1 项目总结对勘探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工程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为后续工作提供经验教训10.2 未来展望对未来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工作进行展望,提出合理的发展规划和建议,为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方向和动力以上是某某矿区探矿工程的方案,希望能够得到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同时欢迎各方专家和同事们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金矿勘查实施方案

金矿勘查实施方案

金矿勘查实施方案一、前言。

金矿勘查是指对潜在的金矿资源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矿产资源评价,以确定其规模、品位和可开采性的工作。

金矿勘查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有效利用资源、保障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套完整的金矿勘查实施方案,以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

二、勘查目标。

1. 确定金矿资源的分布和规模,包括金矿矿体的形态、规模、品位等特征。

2. 评价金矿资源的开采潜力和经济价值,为后续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3. 探明金矿资源的地质特征和成因,为后续的矿产地质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三、勘查方法。

1. 野外地质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取样分析等方法,获取金矿资源的地质信息,包括地层、构造、矿化特征等。

2. 遥感和地球物理勘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表特征和地质信息,结合地球物理勘查手段,探测地下金矿资源。

3. 钻探勘查,通过岩芯取样、地层观测等手段,获取金矿资源的详细地质信息,包括矿体形态、品位等。

四、勘查程序。

1. 制定勘查计划,根据勘查区域的地质特征和矿产地质条件,制定勘查工作的详细计划和方案。

2. 野外地质调查,组织地质调查队伍,对勘查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野外取样工作。

3. 遥感和地球物理勘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表特征,结合地球物理勘查手段,开展地下金矿资源的探测工作。

4. 钻探勘查,根据前期调查和勘查结果,确定钻探点位,进行钻探工作,获取金矿资源的详细地质信息。

五、勘查成果。

1. 地质报告,编制勘查报告,详细描述金矿资源的地质特征、分布规律、品位等信息。

2. 资源评价,对金矿资源进行经济评价,确定其开采潜力和经济价值。

3. 专题研究,针对金矿资源的地质特征和成因进行深入研究,为后续的矿产地质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六、勘查总结。

金矿勘查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科学评价金矿资源、保障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勘查工作,可以获取金矿资源的详细地质信息,为后续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矿产地质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地质勘查工作计划书范文

地质勘查工作计划书范文

地质勘查工作计划书范文一、项目背景我国资源丰富,地质条件多样,地质勘查是发掘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关键工作。

某地处于地质资源富集区域,有矿产资源的潜力。

为了充分利用地质资源,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地质勘查是十分必要的。

二、项目目标1、全面了解地质资源情况,掌握资源分布、储量、质量等基本情况;2、寻找有利于生态和经济发展的矿产资源;3、为地质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三、项目范围某地质勘查项目范围包括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查,矿产资源的储量估算,矿区环境影响评价等。

四、工作内容1、地质调查(1)野外实地调查:利用航空遥感、地面勘查等技术手段,进行区域地质环境的详细调查;(2)采样分析:针对地质样品进行分析,获取地质资源的信息;(3)地下勘查: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行区域地下资源的调查。

2、矿产资源储量估算(1)根据地质勘查的结果,对发现的矿产资源进行估算;(2)分析地质构造、成矿规律,掌握矿产资源的富集规律。

3、矿区环境影响评价(1)评估地质资源的开发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2)制定环境保护措施,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五、工作计划1、前期准备(1)组织地质勘查团队,确定工作人员和分工;(2)准备地质勘查所需设备和仪器;(3)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路线图。

2、地质调查阶段(1)实地勘查:根据路线图,确定勘查路线,进行实地调查;(2)采样分析:根据实地调查的结果,选取合适的样品,进行分析;(3)地下勘查:根据实地调查的结果确定地下勘查区域,进行地下勘查。

3、矿产资源储量估算(1)采样分析结果分析:根据采样分析结果,进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2)研究地质构造、成矿规律,确定矿产资源的富集规律。

4、矿区环境影响评价(1)评估矿产资源开发对地区环境的影响;(2)制定环境保护措施,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六、成果展望通过本次地质勘查,将对矿产资源的分布、储量、质量等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为地质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采矿业项目计划书

采矿业项目计划书引言:本项目计划书旨在详细说明采矿业项目的目标、计划和实施方案。

通过进行充分的市场研究和竞争分析,我们深信该项目将为公司带来可观的收益和增长机会。

本计划书将提供一个全面的项目规划,涵盖项目背景、目标、市场调研、项目实施计划以及风险管理计划等内容。

项目背景:1.1 本项目旨在开发一座位于xxx地区的采矿场。

1.2 该地区资源丰富,矿产储量巨大,但目前尚未完全开发。

1.3 通过该项目,我们计划开采矿石,并将其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

项目目标:2.1 开采并加工矿石,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2.2 探索新的矿产储量并进行有效的矿产资源管理。

2.3 提升公司在矿业行业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2.4 实现可持续的利润增长。

市场调研:3.1 本项目通过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来确定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

3.2 市场需求分析表明,国内外对于一些矿石的需求仍然存在巨大的缺口。

3.3 竞争分析显示,目前市场上存在一些竞争对手,但我们相信我们的产品质量和品牌优势将使我们处于竞争优势地位。

项目实施计划:4.1 项目实施计划将包括以下关键阶段和活动:4.1.1 地质勘探和矿产资源评估。

4.1.2 设备采购和生产线建设。

4.1.3 人员招聘和培训。

4.1.4 试生产和产品质量检测。

4.1.5 正式生产和市场推广。

风险管理计划:5.1 项目风险管理计划将确保项目能按计划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

5.2 风险识别和评估:通过全面的风险评估,我们将确定可能的风险并评估其影响和概率。

5.3 风险控制和应对:我们将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并在必要时采取应对措施以最大程度减轻可能损失。

结论:该采矿业项目计划书详细阐述了项目的目标、市场调研、实施计划以及风险管理策略。

我们相信该项目将为公司带来长期可持续的利润增长,并推动公司在矿业行业的发展。

通过我们的专业团队和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我们有信心实现项目目标并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野外矿产地球物理勘查项目计划书

野外矿产地球物理勘查计划书第一章前言1.项目来源及任务书全文2.勘查登记情况3.工作区交通位置及自然、人文地理概况;仅叙述与野外作业、生活有关的部分。

要特别说明野外作业的通行和森林条件,自然与人文障碍物、干扰源和与作业有关的地方法规(如青苗、牧场和森林赔偿等)。

第二章以往工作程度列出项目名称,工作年份,工作单位及本次工作有关的工作成果。

第三章工作区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点1.简述区域地质特点(大地构造位置、地层、岩浆岩、构造、矿产);2.详述待查矿产的矿床、矿体特征(埋深、大小、产状、方位等)和控矿因素;3.详列以往或邻近地区或类似条件的物性资料和干扰因素。

并分析方法的有效性(能解决什么地质-矿产问题及解决到何种程度和存在什么天然和人工干扰);4.若工作区以往进行过相同或类似方法的勘查工作,应描述矿体异常特征及干扰体异常特征。

第四章工作部署、方法选择及技术指标1.工作部署及依据:含测区选择/比例尺和测网选择/精测剖面布置等。

测区选择要满足有足够正常场和在最小冗余原则下尽量规整的要求。

比例尺和测网选择要满足发现最小有意义及测线垂直主构造线方向等要求。

精测剖面要布置在异常地段且满足定性、定量反演的要求。

还应说明与地质工作、化探工作的衔接关系或配合关系。

2.进度安排:含野外、室各项工作的进度安排。

3.工作方法技术选择及依据:根据任务要求、不同岩矿物性特点、测区自然景观条件等选择先进适用的物探方法和测地方法。

单方法定性难度大时,应投入综合物探方法。

综合方法可以同测网、同面积测量,也可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只查证主方法发现的异常。

当方法的有效性不能确认或某些技术不能肯定时,应在设计过程中进行试验或写明开工前进行试验,依据实验结果选择方法与技术。

技术指标、技术要求选择及依据:凡有行业技术规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技术规的,可直接引用规中规定的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

尚没有行业技术规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技术规的,或有特殊要求的,应设定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

金矿普查设计实施方案

金矿普查设计实施方案一、背景。

金矿普查是对金矿资源进行全面、系统、准确地调查和评价的重要工作,是制定科学合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基础。

本文档旨在提出金矿普查的设计实施方案,以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目标。

1. 确定金矿的地理位置、矿床类型、储量规模等关键信息;2. 评估金矿的开采潜力和经济价值;3. 提供科学依据,为金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支持。

三、实施步骤。

1. 确定普查区域,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现有矿山开发情况,确定金矿普查的区域范围,重点选择潜在的金矿区进行调查。

2. 制定调查方案,编制金矿普查调查方案,明确调查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确保普查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3. 野外调查,组织专业团队进行野外调查,采集样品、测量地质构造、地貌特征等,获取金矿地质信息。

4. 实验室分析,将野外采集的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化验分析,获取金矿的成分、品位等关键数据。

5. 数据处理与评价,对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综合评估金矿的潜力和经济价值。

6. 编制报告,根据普查结果,编制金矿普查报告,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为金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支持。

四、实施要求。

1. 严格按照调查方案和技术规范进行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加强团队协作,做好各项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普查工作的安全进行。

4. 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普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五、总结。

金矿普查是保障金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环节,设计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于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加强团队协作,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才能确保金矿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为金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采矿业项目计划书

采矿业项目计划书一、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开展采矿业务,挖掘和开采具有商业价值的矿产资源,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和经济增长。

项目选址位于XXXX地区,拟建立一个综合性的采矿基地,开展多个矿种的开采。

二、项目目标1. 确定优质矿产资源:通过详细的勘探和调查,确定具有商业价值的矿产资源,为项目的开发与开采提供基础。

2. 建立高效的采矿生产体系:引进优秀的人才,建立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团队,提高采矿生产水平,确保高效、安全的生产。

3. 实现环境友好型采矿:倡导绿色采矿理念,采用环保设备和技术,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4. 提升矿品质和资源利用率:通过优化矿石的选矿工艺和加工技术,提高矿石的品质,降低废料产生,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项目实施方案1. 勘探与调查阶段:a. 详细调研目标区域的地质条件和矿产资源分布情况;b. 进行地球物理勘探和遥感探测,确定潜在矿产资源;c. 钻井取样,进行矿产资源评估,确保资源具备商业开发价值。

2. 开发与开采阶段:a. 建立采矿基地,进行大规模矿产资源的开采;b. 配备专业设备和工具,保障开采作业的安全高效进行;c. 根据矿石的特性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采矿方案;d. 加强安全管理,确保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 矿石加工和品质提升:a. 建立矿石精炼加工工厂,进行矿石的选矿和提纯工艺;b. 从矿石中分离有用的矿物,提高矿石的品质和纯度;c. 利用精炼后的矿石,生产高品质的产品,提高附加值。

4. 环境保护与治理:a. 引入环保设备和技术,减少尾矿、废料的产生和排放;b.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c. 采取合理的措施,预防和应对环境事故,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四、项目实施进度计划1. 勘探与调查阶段:预计耗时6个月,时间从XXXX年X月到XXXX年X月。

2. 开发与开采阶段:预计耗时24个月,时间从XXXX年X月到XXXX年X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自治区镶黄旗哈腾苏木金矿探测物探计划书1.1项目概况1.1.1项目来源镶黄旗哈腾苏木金矿是大庆市万通化工厂在内蒙古自治区申请的一个探矿权项目,大庆市万通化工厂与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合作对该区进行前期的普查,并提交了《内蒙古自治镶黄旗哈腾苏木金矿普查工作小结》(2008年度)。

《普查工作小结》比较系统的收集了该区的地质资料,并开展了地质测量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得到了以下结论:“通过野外地质工作,以及室内资料的综合整理、研究,本次工作对矿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及矿(化)体赋存规律作了大致了解。

通过工作,发现矿区内第四系覆盖严重,基岩露头极少,仅在侏罗纪花岗岩中发现极少的节理中具褐铁矿化,只有一处节理取样达到了金矿化,但节理规模较小,难以形成大的矿体。

由于区内地势平坦,基岩露头差,在该区化探找矿效果较差,需用其他有效方法进行勘查工作。

”已有的工作尚未在该处发现有意义的成矿信息,为了进一步对该区做出评价,建议分阶段在该区开展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寻找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矿体,进行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评价。

1.1.2工作周期、成果提交时间自项目任务书下达1周内完成。

包括报告提交时间在内。

1.2 目标任务在全面收集区内已有的地质、物化探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新的成矿理论和物探(中梯扫面、激电测深及可控源大地音频电磁测深)等综合技术手段,初步圈定矿区激电异常的范围及深度,对获得的物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深入研究,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详实的物探依据。

1.3工作区概况矿区位于镶黄旗县县城北西35°约11km,行政区划隶属镶黄旗县哈彦海日瓦苏木乡管辖,面积5.08km²。

地理坐标为东经113°45′15″-113°46′15″,北纬42°19′00″-42°21′00″,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1。

表1、哈腾苏木金矿矿区拐点坐标表自然地理:矿区地形为低山丘陵区,植被茂盛,属中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

区内年平年平均气温为3°,年降水量260mm,无霜期126天。

经济概况:矿区草场发育,以畜牧业为主,畜牧业主要有牛、马、羊、骆驼;矿产资源主要有黄金、钨、铜、煤、水晶、石灰石、萤石等15种。

2、以往物探工作程度2.1区域物探1957年,河北省区域地质测量队在区内进行了1:100万地质测量工作,初步建立了该区的地层系统。

1960-1961年,内蒙古地质局126地质队在区内做过1:200000地质调查工作。

1974年,内蒙古自治区区域测量队完成了该矿所在图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区内的地层、构造、岩浆岩进行了详细的划分,这是区内第一份较系统的地质资料。

197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711部队完成了该矿所在图幅1/2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对区内的水文地质单元等进行了详细的划分。

2007年5-7月,为勘查登记做准备,大庆市万通化工厂委托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在该区进行了野外踏勘和矿点调查等工作,在侏罗纪花岗岩发现了含金石英脉,获取了一定的找矿信息,初步认为该区具有一定的工作价值,为普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2矿区物探工作程度2008年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仅在矿区的局部开展了1:10000剖面性的激电中梯工作,获得了矿区局部的激电异常。

其范围及工作程度不能满足目前地质预查工作的需要。

2.3以往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以往地质、物探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基础资料。

发现了5条含矿构造破碎蚀变带,物探仅在局部地段开展了激电中梯测量、地物化成果吻合较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限于投入少,工作程度低,因此对预查区的资源潜力尚不能进行综合评价。

急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勘查程度,推进深部找矿,在寻找金多金属矿床方面力争有所突破。

3、地质矿产及地球物理特征3.1区域地质概况矿区地形为低山丘陵区,植被茂盛,属中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

区内年平年平均气温为3°,年降水量260mm,无霜期126天。

矿区草场发育,以畜牧业为主,畜牧业主要有牛、马、羊、骆驼。

3.1.1区域地质特征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属天山—内蒙古中部—兴安地槽褶皱区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Ⅱ级构造单元属温都尔庙—翁牛特旗加里东褶皱带。

3.1.2地层及岩性区域出露地层主要有二叠系下统三面井组(P1s)和于家北沟组(P1y)、侏罗系上统满克头愕博组(J3m)和白音高老组(J3b)、白垩系梅勒图组(K1m)、第三系(N)。

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二叠系下统三面井组(P1s):岩性为灰绿色、灰黄色砂岩、粉砂质板岩、生物碎屑灰岩。

二叠系下统于家北沟组(P1y):岩性为灰绿、黄绿色凝灰质砂岩、砂砾岩、砾岩、粉砂岩夹板岩、火山碎屑岩。

侏罗系上统满克头愕博组(J3m):岩性为灰白、浅灰色酸性火山熔岩、酸性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

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J3b):岩性为杂色酸性火山碎屑岩、熔岩、凝灰岩夹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及正常沉积岩。

白垩系梅勒图组(K1m):岩性为暗色中基性、中性熔岩为主、少量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及火山碎屑沉积岩。

第三系(N):砖红色砂质粘土、泥岩、粉砂岩、含钙质结核。

3.1.3构造矿区位于朱日和镇--翁贡钨拉苏木断裂带南部,区内次级断裂发育,这些断裂的多次活动对矿液的迁移和富集起很重要的作用。

3.1.4岩浆岩本区岩浆岩发育,多以岩基产出。

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有二叠纪闪长玢岩(Pδμ)、二叠纪石英闪长岩(Pδο)、侏罗纪花岗岩(Jγ)。

3.1.5围岩蚀变矿区未发现明显的围岩蚀变现象出现。

3.1.6矿体地质特征矿区内未见大的构造,仅在侏罗纪花岗岩中见少量的小节理。

矿区岩浆岩较发育,主要有侏罗纪花岗岩(Jγ)和侏罗纪正长斑岩(J ξπ),其中侏罗纪花岗岩在矿区南部外面有大面积出露。

侏罗纪花岗岩(Jγ)出露面积稍大,岩性为肉红色、浅灰白色中粗粒钾长花岗岩,钾长石含量较高,暗色矿物少见,局部见褐铁矿化。

侏罗纪正长斑岩(Jξπ):多为肉红色,少数为浅灰白色,细粒~隐晶质结构,矿物成分以正长石、石英为主,见少量的钾长石及石英斑晶,多以岩脉形式穿插在侏罗纪花岗岩中。

3.2地球物理特征1、区域上经 1∶50000航磁测量,***、****等大型多金属矿田均坐落在局部正异常区内,异常与区域地层走向基本一致,预查区处于低的正磁场带。

2、在 1∶50万区域重力布格异常图上,预查区位于东高西低、东窄西宽的楔状重力低值带。

已知矿床的集中分布常选择与重力低异常的外围,尤其是由重力低向重力高过渡的梯级带上或重力低异常的舌状伸出部位的宽缓梯级带上(图2)。

3、预查区局部开展了 1∶10000剖面性激电中梯工作,获得了较为明显的激电异常。

4 工作部署4.1工作部署原则本次物探(激电中梯扫面)工作主要以矿区已发现的5条(Ⅳ、Ⅷ、Ⅸ、Ⅹ、Ⅺ)含矿构造破碎蚀变带为重点目标,在综合分析、系统研究区内及区外已有的地质、物化探资料的基础上,遵循“由浅入深、由稀到密、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经济合理、迅速快捷”的原则,通过1∶10000激电中梯扫面测量,快速圈出激电异常范围;利用激电测深获得主要地段的中浅部异常信息,利用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获得深部的异常信息。

根据矿区矿(化)体的基本地质特征,本次扫面与激电测深工作主要采用频率域激发极化法,使用仪器为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研制生产的SQ-3C型双频激电仪。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测深采用电性源,仪器使用GDP-32Ⅱ型多功能电法仪,其有效探测深度达到1500米,完全能满足本次物探工作的要求。

4.1.1测线设计原则本次物探(激电中梯扫面)工作主要以矿区已发现的5条(Ⅳ、Ⅷ、Ⅸ、Ⅹ、Ⅺ)含矿构造破碎蚀变带及金矿化点为重点对象。

测线设计方向基本垂直含矿构造破碎蚀变带的主要走向。

具体工作部署见表3。

表3 内蒙古自治区镶黄旗哈腾苏木矿区物探工程布置一览表4.1.2网度布设本次激电中梯扫面工作网度设计为:100m×20m。

仪器采用南方9600静态GPS,网度布设工作全部采用西安80坐标系统和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在网度布设中以国家控制点引入测区矿(化)体为基线点,进行精确定位,并将其做为测线起点理论坐标进行实际剖面设计;然后依据上述的测线布设原则和网度设计方法进行线号和点号的编号设计。

线号、点号按由南向北、由西向东增加,间隔为2。

(详见工程布置图)在每个点位上设置醒目标志。

醒目标志一般使用红布条,且必须标明点、线号。

在一般情况下要求每条测线的布点工作完成后再开展物探工作。

在测线敷设时,要随时注意已定位测点位置是否准确;对于有明显误差的点位要及时改正。

对于供电电极点可以预先定位并设立明显标志。

具体要求按照《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0153—1995要求执行。

4.2工作方法技术4.2.1激电中梯测量本次工作采用长导线方式,设计AB=1200m,MN=40m;观测区段800m,位于供电装置的中段;工作前通过试验剖面进行观测能力比较,采用能反映出矿体的异常特征较强的频段进行观测,观测参数记录F S、V h、V l、ρS;点距设计一般为20m;在矿体附近,观测点距要加密到10m。

使用仪器在工作前要进行仪器性能检测;使用2台以上接收机工作时,要对仪器进行一致性试验。

仪器性能检测及试验要在测区内选择实验公式如下:∑F=±nsi FFsi ni2)( 12∑-' -式中:n-检查观测的物理点数;Fsi-第i个原始观测的幅频率值;siF'-第i个检查点观测的幅频率值要求仪器自身精度∑F≤±0.2%,一致性∑F≤±0.3%。

供电导线在使用前进行系统的漏电检查;在使用过程中每月检查一次;对所有接口及漏电部位都进行认真处理。

供电导线布设时,保证供电导线偏离观测剖面20m以上。

供电导线落地敷设,在悬空地段尽可能拉紧,防止导线摆动影响观测结果。

观测导线每天进行绝缘电阻检查,发现有漏电现象时及时处理。

供电电极使用多根铜电极。

在工作时将铜电极在供电点位置附近布置一个直径约1m的环形,每根铜电极都用裸铜线并联,再将供电导线连接到裸铜线上。

供电铜电极的使用量视供电电流大小而定,一般保证单根电极所通过的电流≤0.05A。

布设供电电极的位置尽量选择在土层厚度较大且土质比较潮湿的位置并保证与土层紧密接触;对电极经常进行去锈处理以改善与大地的接触条件。

数据观测时,待4组数据相差≤0.1%,储存数据。

仪器观测数据在当天回传到计算机,并进行初步分析和归档;发现问题及时通知项目负责人或进行必要的处理。

在测量过程中对异常点、突变点以及梯度较大的点须多次重复观测或改变MN极的接地条件后重新观测;对于梯度大于2%的点加密观测。

工作时随时注意地质现象对激电观测数值的影响并进行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