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三阴交治疗妇产科疾病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针刺对分娩第一产程促宫缩作用的临床观察

针刺对分娩第一产程促宫缩作用的临床观察

近年 来 . 者在 正 常 分 娩 的第 一 产 程 中运 用 针 笔
刺 合 谷 、 阴交 催 产 2 例 , 与采 用 常 规 产科 处 理 三 1 并
的1 8例作对 照 , 取得 较 好效果 , 报告 如下 。 现
1 一 般 资 料
21 0 0年 1月 ~ 0 1年 3月来 自本 院单 胎 头 位 21 初产妇 5 0例 , 外 产 道 异 常 及 其 他 禁 忌 症 , 龄 无 年
囝 兰 堂 ! 璺 苎塑
中 药 医
素 之 间 的 比例 。 刺 后体 内孕 酮含 量 下 降 , 二 醇 作用 . 针 雌 因而 具有 较好 的 临床使 用价 值 。 升高 . 导致 雌 二 醇/ 酮 、 产 索/ 酮 显 著 升 高 。 孕 催 孕 有
效 促进 子宫 肌 电的增 强 , 动 和加强 子宫 收缩 。 启
第 一 作 者 : 雪 慧 (90 ) 本科 学 历 , 主 任 医师 , 产 张 17 一 , 副 妇
观 察 过 程 中 , 刺 组 4例 、 照 组 5例 因宫 缩 针 对
乏 力 改 行催 产 素 促宫 缩 。 照 组 2例 因胎 儿 心率 异 对
常改 行剖 宫产 。 下 产妇 宫颈 扩张 进展 情况 见表 1 余 、
图1
表 1 对 照 组 、 刺 组 产 妇 宫 口扩 张 进展 情 况 比较 ( , ) 针 h
2 ~ 8岁 .孕 期 3 ~ 2周 ,愿 意 接 受 针 刺催 产 观 O3 84
察 。将 5 O例 产 妇 随 机 分 为 针 刺 组 、对 照 组 各 2 5 例。
2 处 理 和 观 察 方 法
图 1 宫 颈 扩 张 曲 线 图
针刺组 待 进 入第 一产 程 , 口扩张 至 1m 时针 宫 c

针刺合谷、三阴交对35例早孕药物流产

针刺合谷、三阴交对35例早孕药物流产

福建中医药2022 年12 月第53 卷第12 期Fujian Journal of TCM December 2022,53(12)针刺合谷、三阴交对35例早孕药物流产疗效的影响郭婉清1,连熙娜1,罗彩云1,董卫国2*(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福建福州 350108;2.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福建福州 350122)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合谷、三阴交对早孕药物流产疗效的影响。

方法收集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妇科早孕且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流产药物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口服,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流产药物同时施以针刺双侧合谷、三阴交穴,疗程3 d,治疗后比较2组腹痛VAS评分、完全流产率、孕囊排出时间、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及月经复潮时间。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腹痛VAS评分降低,完全流产率提高,孕囊排出时间、阴道出血时间及月经复潮时间均缩短,阴道出血量减少(P均<0.05)。

结论针刺合谷、三阴交能够减轻早孕药物流产者腹痛程度,提高完全流产率,加快孕囊排出,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缩短月经复潮时间。

关键词:药物流产;针刺;合谷;三阴交中图分类号:R24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0-338X(2022)12-0051-02口服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7周内早期妊娠,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药物流产方法。

药物流产的不良反应较少,无手术相关并发症。

但药物流产存在流产不完全、阴道出血时间长、阴道出血量多等弊端。

针灸的抗早孕作用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1],其中电针是目前临床辅助早孕药物流产最常用的方法,但电针不能进行针刺手法操作。

传统针刺可灵活地进行针刺补泻手法操作,据《针灸大成·足太阴脾经考正穴法》记载:补合谷、泻三阴交可有效治疗“血衰气旺”而致的堕胎,故本研究探讨补合谷、泻三阴针刺手法对早孕药物流产疗效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传统针刺助产处方_合谷_三阴交穴_优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传统针刺助产处方_合谷_三阴交穴_优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 M 2009年9月第32卷第3期Sep 12009,Vol 132,No 13传统针刺助产处方(合谷2三阴交穴)优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陈滢如 马良宵 朱江(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北京 100029) 摘 要:目的:回顾本课题组于1996~2008年完成的传统针灸助产处方(合谷2三阴交)优化研究,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

方法:收集本课题组发表的相关论文21篇,从文献、临床、基础3个方面的研究进行全面总结与分析。

结果:文献研究:在临床使用的下胎穴中,从古至今合谷、三阴交穴均位列第一;临床研究:电针合谷2三阴交穴可促进子宫协调收缩、缩短产程、增强药流;基础研究:上述作用的发挥可能与有效地抑制子宫无序收缩、增强子宫有效收缩、影响机体内前列腺素E 2、雌二醇等激素水平有关;总结出不同针刺顺序、下针先后的间隔时间、不同留针时间、不同电针连线方式、不同电针刺激参数均对疗效产生影响;经过临床2基础2临床的反复研究、探讨和验证,获得该处方的初步优化方案:先合谷穴20m in,后加三阴交穴5m in,电针采用非同侧连线。

结论:传统针灸助产处方(合谷2三阴交)在促进分娩,增强药物流产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其电针参数可进一步筛选;作用机理可从促进子宫收缩,促进宫颈成熟的分子生物学角度深入探讨。

关键词:针灸处方;合谷;三阴交;助产中图分类号:R245;R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0668(2009)0320004204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课题(No .2006B504503)作者简介:陈滢如,女,1981年生,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朱江,女,1954年生,教授;研究方向:针灸妇科研究,经穴特异性研究。

Revi ew and Prospect of Studi es on Opti m i zi n g a Cl assi c AcupunctureFor mul a for Pro moti n g LaborCH EN Ying 2ru,MA L iang 2xiao,ZHU J iang(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Abstract:O bjecti ve:T o revie w the studies on op ti m izing a classic acupuncture for mula (L I 42SP6)f or p r omotinglabor,which have been done by our research gr oup fr om 1996t o 2008,and t o gain a pers pective on the further re 2search directi ons 1Methods:Total 21papers published by our research gr oup were consulted s o as t o su mmarize and analyze those fr om the vie ws of literature study,clinical study and mechanis m study 1Results:The literature studies showed that fr om the ancient ti m es till now,L I 4and SP6were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acupoints for aborti on or p r omoting labor in the clinic 1The clinical studies suggested that electr oacupunture (E A )at Hegu (L I 4)and Sany 2injiao (SP6)could increase the uterine contracti on,shorten the p r ocess of labor,and i m p r ove the effects of me 2dicinal 2induced aborti on 1Itsmechanis m m ight be related t o inhibiting the dis ordered uterine contracti on,enhancing the effective uterine contracti on,and increasing the seru m levels of PGE 2and E 2res pectively 1The effects of nee 2・4・第3期陈滢如等 传统针刺助产处方(合谷2三阴交穴)优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dling sequence,needle retenti on durati on,electric line connecting pattern of EA,and EA para meters on the ther2 apeutic effects of acupuncture f or p r omoting labor were su mmarized1Based on the results of repeated clinical and basic studies,a p reli m inary op ti m ized f or mula was concluded as E A L I420m in first p lus SP65m ins later with1e2 lectric line(with2leads)on both L I4and another line f or both SP61Conclusi on:Classical acupuncture f or mula of L I42SP6has affir mative effects of p r omoting the uterine contracti on and i m p r ov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medici2 nal2induced aborti on1Further studies on its E A para meters can be conducted in order t o sifting the most effective combinati ons of EA para meters1The mechanis m study can be perf or med by exp l oring the molecular bi ol ogical mech2 anis m of uterine contracti on and cervical ri pening1Key words:acupuncture for mula;Hegu(L I4);Sanyinjiao(SP6);p r omoting labor 针灸处方由腧穴配伍、针刺方法及相关刺激参数组成。

三阴交穴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

三阴交穴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

三阴交穴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作者:崔建美李得浩马树祥金子环李旗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0年第07期【摘要】三阴交穴为治疗妇产科疾患的要穴,以往临床报道多为在该穴施针刺,笔者在临床以艾灸该穴为主配合针刺也收到了良好疗效,本文就痛经、带下病以及滞产为例,介绍该穴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三阴交;妇产科;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4-128-1三阴交穴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也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不但能治疗脾经的疾病,又能治疗肝肾两经的疾病。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经的经筋“聚于阴器”;肝经经脉“环阴器”,其经筋“结于阴器,络诸筋”;肾为先天之本,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肾经的经筋“结于阴器”。

故三阴交穴一直被视为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要穴。

笔者课题组在妇产科临床以该穴为主,并随证配伍,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

1痛经《诸病源候论》记载“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

痛经病位在胞宫、冲任,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

实者可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导致子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虚者主要由于气血虚弱、肾气亏损致子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

若病因未除,素体状况未获改善,则下次月经来潮疼痛又复发[1]。

王××,23岁,学生,月经初潮年龄14岁,周期规律,2009年10月2日因经行腹痛而就诊,患者近4年来每次月经来潮前一天及经期第一天小腹坠胀疼痛,量可,色暗,有血块,且血块排出前痛甚,排除后痛减,舌淡苔薄脉弦。

属气滞血瘀型痛经,治宜行气活血止痛。

取三阴交、太冲,三阴交用温针灸,太冲用泻法,留针30min,除经期不治疗外,其他时间每天治疗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一个月后痛经消失。

随访半年未复发。

2带下病带下原因诸多,但不外乎湿。

周培娟电针三阴交缓解分娩痛临床观察-文档资料

周培娟电针三阴交缓解分娩痛临床观察-文档资料
起针3小时 空白组 安慰组 电针组 起针4小时 空白组 安慰组
22
12 19 13 8 10
79.36
95.08 84.42 85.62 93.63 88.30
12.78
6.49 16.93 11.67 9.72 15.14 1.715 0.201 2.585 0.088
电针组
9
81.33
15.05
观察时间点
统计方法
1 2 3
临床资料 治疗方法 疗效观察 结果 讨论
4
5
结果 医生评分
时间点 针前 分组 空白组 安慰组 电针组 留针15分 空白组 安慰组 电针组 留针30分 空白组 安慰组 电针组 例数 36 37 38 36 37 38 35 37 38 疼痛分级情况 X2 9.155 P 0.71.76
18.42
产妇自评分
起针1小时 空白组 34 90.06 11.12 6.648 0.002
安慰组*
电针组** 起针2小时 空白组 安慰组
33
32 22 25
79.85
76.94 91.95 86.28
18.42
15.97 9.10 14.33 5.717 0.005
电针组**
0级
0 0 0 0 0 0 0 0 0
Ⅰ级
1 9 8 1 8 7 1 6 5
Ⅱ级
20 18 22 18 18 22 15 16 26
Ⅲ级
15 10 8 17 11 9 19 15 7
8.786
0.067
13.03
0.009
医生评分
起针1小时 空白组 安慰组
电针组 起针2小时 空白组
34 33
32 22

选穴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31例临床疗效观察

选穴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31例临床疗效观察
始行 选穴针刺 : “ 阳后 阴 , 上后 下 ” 按 先 先 的原 则选 穴 三阴交 、 次髂 、 机 、 地 十七椎 , 据新世 纪全 国《 络腧 根 经 穴 学》 确定每穴 的针 刺 方 向及深 浅 J各 穴位 在 针刺 , 得气后 均施 以提 插捻 转泻 法 约 05mi, 后 每 隔 l . n之 0
1 3 ( 5 5±9 5 岁 , 潮 年 龄 1 6~ 5 2 . .) 初 2~1 ( 3 5土 6 1. 25 岁 , . ) 月经 周期 2 3 ( 8±3 d 行 经 时 间 4~ 5~ 0 2 ), 7
( 5±1 5 d 病 程 l .), 2~7 ( 5±3 ) 月 。均 符 合 84 1个
月经周期及 随访结束采用 C X痛经症状量表( M S评 价痛经症 状总频率 和严重程 度。结果 治疗后 1 3 月 O C S) ~ 个
经周 期及 随访结束时观察组 C S痛经症状总频率和严重程度均显著 低于治疗前 及对 照组 ( MS P均 <0 0 ) 尤 以治 .1 ,
疗后 2 3个月经周期及 随访 结束 时为著( 0 0 ) 、 P< .5 。结论 选 穴针刺可显著改善 P D患者 痛经 症状 。
血管、 肾和造血 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 的原发性疾 肝、 病及精神病等不适宜于针灸者。将 6 例患者随机分 2 为观察组 和对照组 各 3 例 , 般资料具 有 可 比性 。 1 其一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心理 、 . 饮食及经期卫生等 健 康 指导 。在此基 础上 , 察组于 痛经发作 第 1 开 观 天
m n行针 1 , 次约 0 5 m n 留针 3 i 拔 针 。 i 次 每 . i , 0 m n后
20 20 08~ 09年 , 我们采用选穴针刺治疗 3 例 P l D患 者 , 得满 意效 果 。现报 告 如下 。 取

针刺三阴交、阴陵泉穴治疗二胎剖宫产后宫缩痛的临床研究

针刺三阴交、阴陵泉穴治疗二胎剖宫产后宫缩痛的临床研究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 第26卷 第1期 IMHGN,January 2020,Vol. 26 No. 1针刺三阴交、阴陵泉穴治疗二胎剖宫产后宫缩痛的临床研究许崇波诸城市妇幼保健院疼痛科 262200 【摘要】 目的 探究针刺三阴交、阴陵泉穴治疗二胎剖宫产后宫缩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进行分娩的二胎产妇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

对照组于产后给予抗炎及促宫缩治疗并不给予任何镇痛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三阴交、阴陵泉穴。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疼痛发生状况及疼痛评分。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发作次数为(1.51±0.42)次/d、疼痛持续时间为(23.46±8.67)min/次,均少于对照组(2.49±0.57)次/d、(51.04±12.92)min/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 h VAS评分为(7.49±0.42)分、产后24 h VAS评分为(5.03±0.61)分、产后48 h VAS评分为(4.15±0.6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8.76±0.58)分、(7.92±0.69)分、(7.14±0.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刺三阴交、阴陵泉穴在治疗二胎剖宫产后宫缩痛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疼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疼痛持续时间缩短,疼痛程度降低,有助于促进产后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二胎;产后宫缩痛;针刺疗法;三阴交;阴陵泉;疼痛评分 基金项目:潍坊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科研项目计划 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0.01.017Clinical study on acupuncture at Sanyinjiao and Yinlingquan acupoi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afterpains of cesarean sectionXu ChongboDepartment of Pain, Zhuche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Zhucheng 2622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at Sanyinjiao and Yinlingquan acupoints in the treatment of afterpains of cesarean section. Methods Ninety cases of second-born women who gave birth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7 to June 2018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anti-inflammatory and promoting uterine contraction treatment without analgesic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acupuncture at Sanyinjiao and Yinlingquan acupoint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efficacy, pain occurrence, and pain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6.67%, which was higher than 40.00%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number of pain episod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51±0.42) times/d, and the duration of pain was (23.46±8.67) min/time, which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2.49±0.57) times/d, (51.04±12.92) min/time],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The V A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49±0.42) points at postpartum 2 h, (5.03±0.61) points at postpartum 24 h, and (4.15±0.60) points at postpartum 48 h, which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8.76±0.58), (7.92±0.69), (7.14±0.63) points],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Conclusions Acupuncture at Sanyinjiao and Yinlingquan acupoints has good clinical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afterpains of cesarean section of second fetus. The number of pain episodes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duration of pain is shortened, and the degree of pain is reduced, which can promote postpartum recovery, and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Second fetus; Afterpains; Acupuncture; Sanyinjiao; Yinlingquan; Pain score Fund progra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of Health Committee of Weifang City 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0.01.017 产后宫缩痛是产褥早期在子宫强直性收缩下所引发的下腹部阵发性疼痛,多发于产后1~2 d,持续2~3 d后疼痛感自然消失。

探讨按摩三阴交穴对产后妇女子宫收缩的疗效

探讨按摩三阴交穴对产后妇女子宫收缩的疗效

探讨按摩三阴交穴对产后妇女子宫收缩的疗效目的探讨按摩三阴交穴对产后妇女子宫收缩的疗效。

方法对足月经阴道分娩初产妇180例分为观察组和空白组各90例,观察组患者产后2h内肌注催产素20单位和按摩三阴交穴位15min及之后产褥期每天按摩三阴交穴15min,3次/d,共6w。

空白组患者产后2h内肌注催产素20单位,不按摩三阴交。

之后产褥期也不按摩三阴交干预。

分别对产后2h宫缩(或宫高)及出血量进行比较;产褥期子宫复旧情况及恶露持续时间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的产后2h出血量低于空白组,子宫收缩强于空白组。

产褥期观察组恶露持续时间短于空白组,子宫恢复到正常非孕期大小时间观察组短语空白组。

观察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按摩三阴交穴可以明显减少产后2h出血量,加强子宫收缩。

并且可以减短产褥期恶露时间,促进子宫复旧。

从而增加阴道分娩的安全性,避免产褥期并发症,提高产后生活质量.标签:按摩三阴交;子宫收缩宫高;产后出血;催产素;恶露临床上产后2h是观察阴道出血、子宫收缩的一个重要时间段,也是避免产后大出血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时间段。

一般临床上产后2h内会给于催产素针20单位肌注,加强宫缩,避免产后大出血。

产褥期恶露及子宫复旧对于产妇恢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近年来,我们希望通过中西医结合来帮助产妇产后的恢复,发现按摩三阴交穴位可以加强产妇产后2h宫缩,避免产后大出血。

产褥期可以促进子宫复旧,缩短恶露时间。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产后2h妇女应用宫缩剂和按摩三阴交穴位及单独应用宫缩剂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对比,产褥期妇女应用按摩三阴交及单纯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持续时间对比,探讨按摩三阴交穴位在产后妇科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3月~8月连续选择符合本研究条件的在我院在我院住院部足月经阴道分娩初产妇180例,年龄在20~35岁。

无凝血功能障碍,分娩后胎盘完整、剥离顺利,软产道无裂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中医药三阴交为精血之穴,所以历代医学家在治疗妇科病症时均重视三阴交[1]。

《千金药方》卷四:“治白崩方灸小腹横纹当脐孔直下百壮,又灸内踝上三寸左右各百壮”《针灸资生经》曰“交信、阴谷、太冲、三阴交治女子漏血不止”。

三阴交,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为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三阴经之交会穴,故名三阴交穴。

别名承命、太阴、下之三里。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

三阴交能健脾理肾,活血调经。

为主治妇科疾病的常用穴位,主治月经不调,痛经、产后腹痛、崩漏、带下、经闭、不孕、难产等妇科疾病。

笔者利用中医理论,选择自我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科室收治的252例妇产科疾病患者,经确诊为上述中妇科疾病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部位进行穴位治疗,以比较三阴交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妇产科痛经、闭经、带下疾病患者252例,按照患者自愿原则,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26例。

对照组126例患者中,年龄18~39岁,平均年龄(28.5±10.1)岁;病程15天~12个月,平均病程(5.9±3.1)月;痛经42例、闭经25例、带下59例。

治疗组126例患者中,年龄19~40岁,平均年龄(28.9±10.7)岁;病程13天~11.5个月,平均病程(5.6±2.9)月;痛经43例、闭经24例、带下59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妇科疾病类型以及病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P >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停止服用治疗药物7天以上。

1.2.1治疗组:126例患者均取三阴交、关元、合谷,采用刺灸法,直刺1~1.5寸,每日一针,留针30min ,按周期治疗,每次月经来潮前2~5d 开始针治,连针3个周期。

1.2.2对照组:所有的患者均取足三里、关元、合谷,采用刺灸法,直刺1~1.5寸,每日一针,留针30min ,按周期治疗,每次月经来潮前2~5d 开始针治,连针3个周期。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变。

1.3疗效评价标准:按照《妇产科疾病诊断治愈标准》[6],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无压痛,B 超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行妇科检查有轻微的压痛,B 超检查有液性暗区域有缩小;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妇科检查及B 超检查结果同治疗前检查结果。

总有效率=治愈+有效。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 2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具有*四川省乐至县中医医院妇产科(641500)2012年8月11日收稿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三阴交方式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自我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科室收治的252例妇产科疾病患者,按照患者自愿原则,随机将患者分为三阴交针刺治疗组,足三里针刺对照组,每组126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2.54%(104/126)、95(75.3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患者针刺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

结论:采用三阴交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是妇科疾病中值得推广采用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三阴交;妇产科疾病;足三里;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20-0024-02针刺三阴交治疗妇产科疾病的疗效观察雷德英*必形色见于外”,本组资料耳穴压痛阳性率达67%,与这个观点相符,本研究通过对治疗前后耳穴压痛程度比较,P <0.01,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通过耳穴贴压减轻穴位压痛,可以改善心悸症状。

现代医学认为,耳廓的传入神经属于作用最大的传入神经。

它直接向网状结构发出冲动。

张启兵[4]等人实验揭示在耳甲(耳内相应内脏穴分布的区域)和支配内脏的交感神经节之间可能存在一条神经通路。

Haker [5]用心电图的细微变化来确定交感或副交感的兴奋性。

他发现刺激耳穴,可以增加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

因此,耳穴贴压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能通过影响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达到调整心律的效果。

本组资料选用心、内分泌、神门、交感、皮质下、小肠等穴位配伍,其中心能宁心安神、调和营血、清泄心火,内分泌可调节内分泌功能紊乱,神门、皮质区具有镇静安神之效;交感近似植物神经功能,对植物神经系统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可以通过调节迷走神经,达到治疗心律失常效果;小肠与心相表里,具有健脾和胃、养心生血功效,可用于治疗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心脏疾患。

诸穴合用共起到益气养血、温阳通脉、宁心安神、镇静除烦等作用,故用以治疗心悸能取得较好疗效。

本研究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 <0.01,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且常用耳穴疗法,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4.2耳穴贴压护理要求:①按压时力度要适中,不可压力过大,尤其对于疼痛分级Ⅲ度的患者,首次按压耳穴,不宜刺激过强,以免加重病情。

②若天气炎热,易出汗,贴压放置时间不宜过长,每次取下王不留行籽时,轻揉穴位局部及其周围耳部皮肤,并应保证在每次治疗之间,耳廓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与清洗。

③按压时,切勿揉搓,以免搓破皮肤,造成感染。

若局部有明显胀痛不适时及时检查,必要时取下王不留行籽,防止压疮。

4.3中医辨证护理体会:中医学将心悸临床辨证分为心虚胆怯,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血瘀阻,水气凌心,心阳虚弱等型。

耳穴贴压治疗心悸,配合中医辨证护理可以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①心虚胆怯者,保持病区安静,睡前用温水泡脚,同时双手交替按摩足心(涌泉穴);食忌辛辣刺激之品,可饮用莲子汤、黄芪党参茶,睡前忌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②心脾两虚者,宜加强饮食营养,平日常食桂圆红枣粥、枣仁莲子粥,百合小米粥以补益心脾。

③阴虚火旺者,因火扰神明,患者常烦躁不安、心烦易怒,故应遵循《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之养神大法,保持心情愉快平和。

适食甲鱼、百合,鸭肉,海蜇,荸荠,生梨、甘菊茶等滋阴清热之品,禁肥腻厚味、燥烈之品。

病室偏凉,起居有常,劳逸适度。

④心血瘀阻者,常服人参三七茶。

“脉络不通,气不往来”,保持喜乐愉悦情绪可使气和志达,有益于心主血脉的机能得以正常发挥。

限烟禁酒,禁膏粱厚味。

多食香蕉、苹果等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⑤水饮凌心者,可配合白茯苓粳米粥食用以助健脾利水;出现脘胀纳呆者,可艾灸中脘、足三里等穴。

⑥心阳虚弱者,注意保暖,病室向阳,阳虚水肿者,予低盐饮食,注意皮肤护理,可选用赤小豆汤以利水消肿。

参考文献[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一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2]刘福信.耳穴疗法.第1版.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1991.32.[3]张勇,唐业宁.从生物全息律谈中西医解剖学的相对统一[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3):5-7.[4]张启兵,张诗兴.耳针调节内脏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21(3):330-331.[5]H aker E.E ffect of sensory st i mu lati on on sy m pat het i c and parasy mp athetic act i vit i es i n healt hy s ub j ect s [J].Auto Nerve Syst ,2000,79(1):52-59.242012年10月统计学意义。

2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2.54%(104/126)、95(75.3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比较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3讨论临床中,三阴交是足三阴经交会穴,三经之枢纽。

“脾主中,肾肝主下,中下焦一穴可以尽之”[7]。

三阴交一穴既能健脾胃,助运化,又能养血柔肝,滋阴益肾,为治疗肝肾脾下肢病症的要穴。

妇女的生理特点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施针三阴交穴正具有健脾和胃,清热除湿,行气止痛之功效,对妇科疾病大有益处。

妇科疾病中的痛经,用中医理论表现主要为实宜温经散寒,理气化瘀,虚宜补肾养肝。

三阴交能健脾理肾,活血调经,具有疏肝理气,活血通经之功;闭经其困或血源枯竭或寒凝、气滞。

女子以血为本,血枯者宜补宜养,取关元[8]补益先天,肾气旺则精血,自充;三阴交健脾和胃,调补后天,益生化之源,脾气充,化源足,冲任通,月事自可来潮。

若血虚者配脾俞、足三里以健脾生血;气滞者配中极、次髂以调经;寒凝者重灸以温通。

带下病多由脾肾亏虚或湿热下注,带脉失约,冲任失调所致。

治疗时宜健脾益肾,同摄任带,若属脾虚甚者配足三里、阴陵泉以健脾除湿止带;肾虚明显者配肾俞、次俘,针灸并用以补益肾气,温暖下焦,固摄带脉。

若湿热下注所致可配阴陵泉、行间以清热利湿,调理任带。

合谷、三阴交配用[2],出自《针灸大成》,是针灸临床经典组穴。

合谷又名虎口、含口,为手阳明大肠经输穴,乃本经脉气所过,为本经原穴,有通经活血、行气开窍、疏风解表,清热退烧、清泄肝气、通降肠胃、镇静安神之功。

三阴交具有清热退烧、清泄肝气、通降肠胃、镇静安神之功。

三阴交健脾胃、助运化、利水湿、疏下焦、理肝肾、通气滞、调血室、理精宫、通经络、祛风湿之功,对肝脾肾三脏的某些功能有调精宫、通经络、祛风湿之功,对肝脾肾三脏的某些功能有调一气一血,一上一下,气血双凋,阴阳相合,为针灸配穴中的最佳组合,可治疗多种症病,尤其对生殖系统有明显的作用。

补合谷、泻三阴交能使血弱气旺,而泻合谷、补三阴交使血旺气弱,血气聚而固元。

所以对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滞产及产后尿潴留等妇产科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通过本研究与足三里穴位进行对比分析,三阴交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明显,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2.54%(104/126)、95(75.3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

综合上述,三阴交在治疗妇科疾病中,临床效果比较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少,是临床上值得推广采用的穴位治疗妇科疾病的方法。

参考文献[1]尚士强.三阴交穴临床主治作用浅释[J].中医药学刊,2007,22(10):16-18.[2]夏粉仙.三阴交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J].针灸临床杂志,2008,16(11):36-37.[3]崔骞,刘其平,冀志芹,等.药物注射足三里、三阴交治疗慢性盆腔炎184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9,24(5):19.[4]周培娟,马文姝.运用三阴交穴治疗产后尿潴留临床现状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4(13):91-92.[5]邵素霞,邵素菊.关元、三阴交在妇科临床的运用[J].陕西中医,2007,5(6):447-448.[6]罗惠文.妇产科疾病诊断治愈标准[M].兰州:甘肃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08-111.[7]徐以增,胡厚君.三阴交穴临床应用体会[J].浙江中医杂志,2008,5(33):226.[8]史晓林,杨爱民,李凤芝.针刺三阴交治疗原发性痛经120例疗效分析[J].中国针灸,2004,14(5):17-18.组别例数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对照组X 2值P 值12612681(64.29)75(59.52)4.682<0.0523(18.25)20(15.87)5.733<0.0522(17.46)31(21.43)7.926<0.05104(82.54)95(75.39)4.394<0.05原发性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腹痛腰酸、下腹部坠胀感,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肢冷等症状,影响生活和工作,妇科检查盆腔无明显器质性病变[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