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一部分肾病病人会少尿甚至无尿
肾衰竭无法排尿原因和饮食方面注意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肾衰竭无法排尿原因和饮食方面注意什么
导语:肾衰竭这个疾病一直都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疾病,很多的患者因为这个疾病痛苦不已。
往往就是因为疾病带来的并发症很影响自身的健康和生活,有些
肾衰竭这个疾病一直都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疾病,很多的患者因为这个疾病痛苦不已。
往往就是因为疾病带来的并发症很影响自身的健康和生活,有些患者因为肾衰竭引起身体出现无法排尿,对于疾病来说往往不同的症状就是有着不同的原因,治疗疾病就需要好好的了解下是什么原因,所以下面就去介绍了下肾衰竭无法排尿原因和饮食方面注意什么?
1急性肾功能衰竭是肾脏本身或肾外原因引起肾脏泌尿功能急剧降低,以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高钾血症和代谢酸中毒
2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又称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也称为尿毒症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半数以上是由慢性肾小球肾炎发展而来。
这部分病人常有肾炎病史及慢性疾病过程、另有五分之一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是由慢性肾盂肾炎发展而来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痛风、高血压肾动脉硬化、原发或继发性淀粉样变、多发性骨髓瘤等均可造成肾损害,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先天性多囊肾及一些少见病如结节性多动脉炎、巨球蛋白血症、肝硬化、镇痛药及重金属以及可引起下尿路慢性梗阻的病如前列腺肥大等均可造成慢性肾功能衰竭。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肾功能障碍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肾功能障碍的主要症状是什么肾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负责过滤血液、排泄废物和调节体内的电解质、酸碱平衡等。
当肾功能出现障碍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在早期较为轻微,容易被忽视,但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变得越来越明显和严重。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肾功能障碍的主要症状。
一、水肿水肿是肾功能障碍常见的症状之一。
由于肾脏无法有效地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盐分,导致液体在组织间隙中积聚,从而引起水肿。
水肿通常首先出现在眼睑、面部等疏松组织部位,晨起时较为明显。
随着病情的加重,水肿可能会蔓延至下肢、脚踝,甚至出现全身性水肿。
用手指按压水肿部位,会出现凹陷,且凹陷恢复缓慢。
二、尿量改变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天的尿量在 1500 2000 毫升左右。
肾功能障碍时,尿量可能会出现明显的改变。
少尿是指 24 小时尿量少于 400 毫升,无尿则是指 24 小时尿量少于 100 毫升。
多尿则是指 24 小时尿量超过 2500 毫升。
少尿和无尿可能是由于肾脏滤过功能严重受损,无法生成足够的尿液;而多尿可能是由于肾脏浓缩功能障碍,无法有效地重吸收水分。
三、尿的性状改变1、蛋白尿尿液中出现过多的蛋白质称为蛋白尿。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仅有极少量的蛋白质。
当肾功能受损时,肾小球的滤过屏障被破坏,导致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
蛋白尿时,尿液表面可能会出现细小的泡沫,且泡沫长时间不消失。
2、血尿血尿是指尿液中含有红细胞。
肉眼可见的血尿,尿液呈洗肉水样或红色;而显微镜下血尿则需要通过显微镜检查才能发现红细胞。
血尿可能是由于肾小球炎症、结石、肿瘤等原因引起。
3、尿液浑浊正常尿液是清澈透明的。
如果尿液变得浑浊,可能是由于泌尿系统感染、结晶沉淀等原因导致。
四、高血压肾功能障碍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这种由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
肾脏具有调节血压的作用,当肾功能受损时,体内的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少尿和无尿名词解释

少尿和无尿名词解释
少尿和无尿是两种不同的尿液排泄问题。
少尿,又称为少尿综合征,是指在24小时内排尿量明显减少,尿量通常在400毫升以下。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排尿量约为800-2000毫升,少尿可能是由于肾脏功能异常、尿道堵塞、
脱水等原因造成的。
一些导致少尿的疾病包括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脏疾病、高血压、心脏衰竭、尿路感染等。
病人可能还会有尿黄、尿味浓、尿液减少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无尿,也称为无尿综合征,是指在24小时内完全没有尿液排出。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至少排尿500毫升的尿液,如果超过12小时没有尿液排出,就应该引起警觉。
无尿可能是由于
肾功能衰竭、肾结石、尿路梗阻等严重疾病或损伤导致的。
病人除了没有尿液排出之外,还可能有腹痛、恶心、呕吐、全身水肿等症状。
无尿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就医进行治疗。
对于少尿和无尿的患者,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尿液检查、血液检查、肾脏超声等,以确定病因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通常包括药物治疗、调整饮食、维持水盐平衡等。
如果尿液排出仍不正常,可能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或肾脏移植等进一步治疗。
总之,少尿和无尿是尿液排泄问题的一种表现,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可以减轻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术中少尿常见原因

术中少尿常见原因术中少尿是指在手术过程中患者排尿量明显减少,通常少于每小时0.5毫升/千克体重,或者连续3小时尿量少于150毫升。
术中少尿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术中少尿的原因:1. 术中失血:大量的手术出血可能导致血容量不足,从而引起肾血流减少,减少肾小球灌注压,影响尿液生成。
此外,失血还会导致肾缺氧,减少尿液生成和排出。
2. 低血压:手术期间,麻醉药物和手术刺激会引起血压下降。
低血压会导致肾血流减少,影响尿液生成和排出。
3. 肾功能不全:患有基础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手术期间可能因为肾脏本身的问题导致少尿。
此外,在手术中使用的造影剂也可能对肾脏产生损害,导致少尿。
4. 药物使用:某些药物,例如非甾体消炎药和利尿剂等,可能会影响肾脏的功能,导致少尿。
5. 酸中毒:术中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可以导致少尿。
代谢性酸中毒会引起肾小管损伤和肾血流减少,从而影响尿液生成和排出。
6. 输液不足:手术过程中,术者或麻醉医生可能根据患者的输液需求来调整液体输注量。
如果输液不足,会导致血容量不足,影响尿液生成和排出。
7. 神经内分泌因素:术中刺激对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例如儿茶酚胺的释放,会引起肾动脉痉挛,导致肾血流减少,影响尿液生成。
8. 高胸腔压:某些手术,例如胸腔手术和腹腔手术,可能会导致膀胱与尿道的压力增加,从而影响尿液排出。
9. 尿道阻塞: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尿道阻塞的情况,例如尿道结石或尿道创伤,导致尿液排出受阻。
10. 其他因素:术中少尿可能还与手术时间长、术中失水、术中应用的药物等因素有关。
对于术中少尿的治疗,首先要找出导致少尿的原因。
如果原因是失血或低血压,应立即采取措施纠正。
如果原因是药物使用,应考虑调整用药剂量或停止药物。
对于肾功能不全导致的少尿,可以给予补液治疗和适当调整代码剂量。
如果尿液排出受阻,应积极解除阻塞。
同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药物治疗和其他支持治疗。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尿量减少的机制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尿量减少的机制一、肾小球滤过率的定义及作用肾小球滤过率(GFR)是指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出的原始尿量。
通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肾小球滤过率为每分钟约125毫升。
肾小球滤过率是评价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反映了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状态。
肾小球滤过率的正常水平对维持体内内环境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正常的肾小球滤过率保证了体内废物的排泄和水分的稳定。
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体内废物排泄减少,导致尿量减少。
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原因1. 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肾小球滤过膜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足细胞组成,是肾小球滤过的重要结构。
当肾小球滤过膜发生损伤时,会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2. 肾小管功能不全肾小管是肾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尿液的浓缩和稀释起着重要作用。
当肾小管功能不全时,尿液的浓缩和稀释能力减弱,导致尿量减少。
3. 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流动力学改变是指肾脏血管阻力和血压的改变,直接影响了肾小球的滤过率。
血管收缩使肾脏灌注减少,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进而影响尿量。
4.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其他原因尿毒症、高钙血症、高脂血症等疾病都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进而引起尿量减少。
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尿量减少的机制1. 尿液浓缩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肾脏对尿液的浓缩能力会减弱,使尿液变得更加浓缩。
这是因为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使尿液中水分减少,导致尿量减少。
2. 尿液稀释能力减弱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会影响肾脏对尿液的稀释能力。
正常情况下,肾脏能够对尿液进行稀释,以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
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肾脏对尿液的稀释能力减弱,导致尿量减少。
3. 尿液中废物排泄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会导致体内废物的排泄减少,这也是导致尿量减少的重要机制之一。
体内废物包括尿素、肌酐等代谢产物,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这些代谢产物在尿液中的排泄减少,导致尿量减少。
四、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尿量减少的临床表现1. 尿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最为明显的临床表现就是尿量减少。
少尿和无尿的名词解释

少尿和无尿的名词解释尿液是人类排泄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肾脏过滤血液产生的,包含了代谢产物、废物和水分。
一般情况下,尿液的排泄频率和量在个体之间会有一定的差异。
然而,有时候人们可能会遇到少尿和无尿的情况,这是一种不同寻常的排泄异常。
本文将对少尿和无尿进行名词解释,探讨其可能的原因和可能导致的健康问题。
尿液的产生和排泄是呼吸、摄食和代谢等生理过程的一部分,它维持了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少尿和无尿是指尿液排泄量明显减少或完全停止的情况。
一、少尿少尿通常是指尿液排泄量在24小时内低于500毫升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尿液排泄量一般在800毫升至2000毫升之间,具体取决于个体的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
因此,当尿液排泄量减少到少于500毫升时,就可以被认为是少尿。
少尿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其中一种可能是肾脏功能异常,如急性肾衰竭或慢性肾病。
这些疾病会导致肾脏不能有效地过滤血液,进而减少尿液的产生量。
另外,尿路梗阻也是导致少尿的一个常见原因。
尿路梗阻可以由尿道结石、肿瘤或前列腺肥大等引起,阻碍了尿液从体内排出。
其他可能的原因包括脱水、药物使用和某些疾病,如高血压和心力衰竭。
少尿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首先,由于尿液中代谢废物和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它们可能在体内积聚,给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少尿可能会导致水和电解质的紊乱,如血液中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浓度异常升高或降低。
最后,由于肾脏功能障碍,少尿可能会影响到全身其他器官的正常工作。
二、无尿无尿是指24小时内尿液完全停止排泄的情况。
与少尿不同,无尿更加严重,并且往往需要紧急处理。
无尿通常是由尿液的产生或排泄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引起的。
无尿的原因可能与肾脏直接相关,如急性肾衰竭或肾结石等。
急性肾衰竭是指肾功能快速衰退,尿液排泄几乎完全停止。
肾结石则可能导致尿路完全阻塞,使尿液无法从体内排出。
其他原因可能包括心衰、休克、被动脱水、肾血栓栓塞等。
无尿是一种严重的状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尿量减少的标准

尿量减少的标准
人体水的摄入和排除量保持动态平衡,排尿是人体液体主要的排除途径。
正常人24小时尿量约为1000-2000ml。
如果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者每小时尿量小于17ml就称为少尿;如果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或12小时完全无尿称为无尿;如果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称为多尿。
引起少尿无尿常见的病因有:
1、体内血液容量减少,如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重度脱水、大出血、肾病综合征和肝肾综合征等;
2、心脏射血功能下降,如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功能不全、严重的心率失常、血压下降引起的肾脏血流减少等;
3、肾脏病变,如肾血管狭窄、肾动脉栓塞、肾动脉痉挛、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病变、急性肾小管坏死等;
4、尿路梗阻,如肾结石、血凝块堵塞尿路引起的急性型梗阻,又如前列腺增生、肿瘤压迫引起的梗阻,还有神经源性膀胱引起的梗阻等。
引起多尿常见的原因有:
1、内分泌异常:如垂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造成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糖尿病患者尿中糖含量高引起渗透性利尿等;
2、肾脏疾病:如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先天性或后天性缺陷对水分重吸收减少;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见于慢性肾炎、肾小球硬化、急性肾衰多尿期等。
肾脏病知识

慢性肾炎:慢性肾炎则在起病后早期和中期多半不会有明显的不舒服,似乎并不直接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劳动,但病情实际仍在进展,即逐渐恶化,容易被无视,一旦发展到后期常常演变成尿毒症,从而威胁到生命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往往会引发高度浮肿,如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将导致肾脏纤维化程度加深。
肾病综合症患者38%在治疗中,因并发症原因的导致肾衰竭,如食欲不振、乏力、胸闷气短等肾衰竭症状发生。
尿毒症:尿毒症是肾功能衰竭晚期所发生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
主要表达为有害物质积累引起的中毒和肾脏激素减少发生的贫血合骨病。
晚期尿毒症,全身系统都会受累,出现心力衰竭、精神异常、昏迷等危及生命。
慢性肾功能不全近年来被视为一种静悄悄的流行病正在全球无情地蔓延。
在这部分人群中又有很大一部分会发展至终末期尿毒症。
一旦进入到尿毒症,需消耗巨大的医疗费用靠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
对慢性肾炎、肾衰、尿毒症,目前流行的治疗方法多是激素治疗和透析治疗,长期大量的服用激素类药物对人体的骨骼组织以及免疫系统等危害是极大的。
透析是清除晚期尿毒症病人体内毒素,延长生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客观评价透析应该是拯救生命,延长存活时间,为药物治疗赢得时间,通过药物治疗再逐渐减少透析次数,再平稳安全脱离透析。
肾脏病易感人群包括:1、容易反复感染者:我国肾脏病最常见原因是感染,肾炎常在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肠炎之后发病,这些病人应特别注意肾脏病表现;反复尿路感染可引起肾衰;2、糖尿病:糖尿病正逐渐演变成为慢性肾病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微量蛋白尿;3、肥胖、动脉硬化者:肥胖、高血压、动脉硬化也易并发肾小球和小管间质病变,除了检测微量蛋白尿,还应注意小管功能,如测定尿液渗透压等;4、遗传家族病史者:肾病可以遗传,经常有家族聚集现象。
5、长期服药治疗者:氨基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磺胺药〔如复方新诺明〕、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扑热息痛〕、利水药〔如甘露醇〕等很容易引起肾脏损害,应控制其剂量和疗程;含马兜铃酸的药物,如马兜铃、天仙藤、青木香、广防已、关木通、寻骨风、朱砂莲、细辛等可引起严重肾脏损害,应尽量防止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何一部分肾病病人会少尿甚至无尿?
为什么肾病病人会少尿甚至无尿?常人在一般情况下,24小时尿量在1500毫升左右,如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或每小时尿量小于17毫升,称为少尿。
如24小时尿量少于50毫升或100毫升,或者12小时全无尿,则称为无尿。
而肾病综合症病人则多会出现少尿甚至无尿的情况。
肾病专家指出引起少尿、无尿的原因主要有:
1、当肾脏患病时,肾脏的滤过面积减少,通透性降低,血流量减少,但肾脏的重吸收功能完好,从而出现少尿甚至无尿的情况。
2、肾脏患病时身体的免疫损害使全身的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致使血浆内的水分渗向组织间隙,到达肾脏的水分少了,经肾脏过滤而形成的尿液也随之减少。
3、因肾病病人肾血流量减少、肾实质缺血而增加分泌肾素,并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的作用促使肾上腺皮质增加醛固酮的分泌,导致肾小管中水、钠的重吸收增加和潴留。
4、肾病病人常有大量蛋白尿,若时间过长可导致肢体渗透压形成水潴留,导致尿量减少。
以上就是导致肾病病人少尿甚至无尿的主要原因,除肾病病人外,尿路梗阻也是造成少尿或无尿的常见原因,一旦出现少尿甚至无尿的情况,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就诊,以找出病因并及早治疗。
/html/sbzs/sbcs/2012/0120/2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