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艺术论纲作业

合集下载

《近现代艺术思潮》教学大纲

《近现代艺术思潮》教学大纲

《近现代艺术思潮》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812100902课程名称:近现代艺术思潮学时/学分:32/2关联课程:先修课程(中国美术通史、外国美术通史)后习课程(美学概论、美术评论与写作)适用专业:美术学专业开课教研室:美术学教研室课程类别与性质:专业基础课程、必修一、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按照学校的整体要求,基于对教学目标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的分析,本课程的内容依据高等学校美术学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毕业生基本要求选定中西方艺术思潮发展过程中的印象主义、象征主义、野兽主义、观念艺术和装置艺术等分为内容,以了解近现代艺术思潮的基本概念、熟悉中外近现代艺术的基本现状、理解近现代艺术对于美术学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掌握近现代艺术发展过程中的“经典作品”、具备阐释中外近现代艺术作品、艺术家的基本能力、获得艺术实践创作方法与近现代艺术作品背景,共32学时,2学分。

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围绕课内教与学、课外导与做等环节,推进考评方式改革,重视过程性评价,突出基于能力的非标准化答案考试。

基于该教学考核评价思路,本课程主要以课堂提问、课程论文、课堂笔记、期中测试、期末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其中课程论文、平时考核成绩占60%,期末考试占评价权重的40%。

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一览表二、课程资源库1.参考书:[1]张桐源. 西方现代美术思潮. 四川美术出版社.1990[2]唐济川.现代艺术设计思潮.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3]宗白华.美学与意境.人民出版社.2009.[4]钱钟书.谈艺录.商务印书馆.2011.[5]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2.期刊:[1]张桐源.美术教学中现当代艺术思潮的展现与运用——评《美术教育与现代艺术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17[2]张咏清.我对“中国美术观”的一些看法.美术报.2010,(054)[3]何嘉.论新时期中国美术的现代性.明日风尚.2016,(22)[4]钱立稳.《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85艺术思潮”》.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7)[5]马晓东.《论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2)[6]徐晓庚,徐波.外来文化对中国美术本体建构的影响.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5,(02)[7]郑惊涛.试谈外来文化对中国美术的影响.明日风尚,2017,(12)[8]刘佳帅.间性意义与中国美术发展的主体性.美术,2017,(10)[9]黄忠贤.身份建构与开放介入——中国美术学学科建构的感言.美术观察,2017,(09)[10]王海珍. 中国美术走出去的精髓是“进入”.中华儿女,2017,(06) 3.网络资源:[1]王爽.浅议近现代中西方美术思潮及中国美术发展/p-7834753780025.html[2]布鲁斯汤博.加州艺术学院公开课/v_show/[3]全球在线艺术教育平台-那特艺术学院官网https:///course/detail[4]中国艺术教育在线中艺在线 /[5]Arting365 - 创意门户网站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第1—2学时(以概论课讲授2学时为例,概论内容非2学时的参考此模式调整或顺延)概论1.课前准备熟悉课程教学大纲,对课程的讲授内容和方式进行设计;将课程放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来安排教学,提前让同学们阅读有关近现代艺术思潮的资料或上网搜集信息做好准备。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艺术学概论是一门介绍艺术的基础性课程,通过对艺术理论、历史和实践的综合研究,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艺术的本质和意义。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在艺术领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 理解艺术的定义和内涵,在跨文化和跨时代的背景下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

2. 掌握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

3. 培养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并能准确表达个人审美见解。

4. 培养独立研究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进行有效的艺术实践和创作。

三、课程内容1. 艺术概念和理论- 艺术的定义和分类- 艺术与美学的关系- 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方法- 观念艺术和装置艺术的发展2. 艺术史概览- 古代艺术的发展与特点-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近现代艺术的流派和代表作品 - 当代艺术的趋势和实践3. 绘画与雕塑- 绘画的材料和技法- 绘画中的色彩和构图- 雕塑的材料和造型- 雕塑作品的空间感和比例关系4. 音乐与舞蹈- 音乐的元素和结构- 不同音乐流派的特点- 舞蹈的风格和形式- 舞蹈运动和身体表达的艺术性5. 戏剧与电影- 戏剧的演绎和表演技巧- 剧本分析和角色塑造- 电影的语言和叙事结构- 影视艺术对社会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基本概念、理论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建立艺术知识体系。

2.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作品分析:分析经典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

4. 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和电影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能力和创造力。

五、考核方式1. 课堂参与和讨论:占总成绩的20%。

2. 书面作业:包括艺术理论分析、艺术作品评论等,占总成绩的30%。

3. 个人项目: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完成一项艺术创作或研究项目,占总成绩的40%。

艺术学校实践教学大纲(3篇)

艺术学校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前言实践教学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本实践教学大纲旨在明确艺术学校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艺术教育质量。

二、指导思想1. 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结合专业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扎实的艺术理论基础和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

2.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4.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四、教学内容1. 实践教学课程设置(1)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

(2)实践技能课程:包括舞台表演、影视制作、设计制作、艺术创作等实践技能训练。

(3)专业拓展课程:包括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等知识拓展。

2. 实践教学活动(1)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讲解、示范、指导,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

(2)课外辅导: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3)校内实训:利用校内资源,开展各类艺术实训项目。

(4)校外实习:与企事业单位、艺术团体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五、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艺术作品,使学生了解艺术创作过程和技巧。

2. 模拟教学法:模拟真实艺术创作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艺术创作项目。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演出等,拓宽视野。

5. 互动式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六、考核评价1. 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项目参与度等。

(2)期末考试:以作品展示、答辩等形式,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现代教育思想作业1参考答案

现代教育思想作业1参考答案

现代教育思想作业1参考答案现代教育思想涵盖了多种理论与实践,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教育工作者需要全面了解这些思想并灵活运用。

以下是现代教育思想作业1的参考答案。

1. 请简要介绍自由主义教育思想。

自由主义教育思想强调个体自由和独立发展,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自由主义教育主张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量身定制,激发他们内在的动机和潜能,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公民。

2. 请简要介绍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进步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应该是学生中心的,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进步主义教育主张教育应该是积极的、动态的过程,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能力,并通过反思不断完善自己。

3. 请简要介绍保守主义教育思想。

保守主义教育思想强调传统价值观和文化传承,在教育实践中重视纪律和秩序。

保守主义教育主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注重学生品德和礼仪的培养,打造具有传统美德的公民。

4. 请简要介绍重建主义教育思想。

重建主义教育思想关注社会公正和平等,强调教育的社会责任和改
革重建。

重建主义教育主张批判社会现实,教育应该打破不平等和歧视,为所有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环境,促进社会的变革与进步。

以上是现代教育思想作业1的参考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深
入地理解和应用现代教育思想。

祝各位同学学习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及教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及教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及教案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学时安排:48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代表作品;2.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特点;3.培养学生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4.培养学生文学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品;2.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特点;3.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思潮和流派;4.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和评价。

教学方法:1.阅读课外文学作品,进行文学鉴赏;2.分析作品的人物、情节、语言和风格;3.进行文学作品的导读和讨论;4.开展文学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5.组织文学作品阅读交流会,促进学生的思想交流。

评价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发言、作业完成情况等;2.期中考试:理论知识的考核;3.期末考试: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

教学资源:1.课本:《中国现当代文学选读》;2.电子媒体:影音资料、网络资源等;3.图书馆:相关文学著作、文献资料等。

二、教学案例教学内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思潮和流派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思潮和流派,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2.掌握不同思潮和流派的代表作品和核心思想;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批评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教师以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文学思潮和流派的思考。

例如:什么是文学思潮?什么是文学流派?它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什么影响?Step 2:讲授(20分钟)教师给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思潮和流派,介绍其代表作品和核心思想。

例如:鲁迅思潮、现代主义文学、文化批评流派等。

Step 3: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思潮或流派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代表作品和核心思想,并准备小组报告。

Step 4:小组报告(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报告,介绍所选择的思潮或流派的代表作品和核心思想,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Step 5:课堂讨论(15分钟)全班共同讨论不同思潮和流派的异同、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批评能力。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70492课程名称:艺术概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Art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30课时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艺术与设计学院各专业;全校各专业通识教育选修课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美学概论二、课程简介:《艺术概论》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艺术总论,系统论述了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文化系统中的艺术;第二部分为艺术种类,把艺术分为5大部类(包括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16门艺术,从美学和文化学的角度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为艺术系统,对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进行了全面介绍。

本课注重从美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力求探索和发掘艺术的人文精神,此外还借鉴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在体系和内容上都有新的拓展;在授课形式上配备了紧密结合课程内容的图音像资料、网络辅助教学课程和多媒体课件;讲授深入浅出、例证丰富,能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升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Introduction to Art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Art as Part 1 talks about its nature, and characters, origins, functions and art in the culture system. Classifications of Art as Part 2 are divided into five categories (i.e. applied art, plastic art, countenance art, comprehensive art and linguistic art) and sixteen classes in term of aesthetics and culturology. Part 3 is a system of art, which gives an overall introduction to the artistic creation, works of art and art appreciation.This course studies the art from the angles of aesthetics and culturology in order to explore and develop the humanistic spirit. Besides, it also develops its systematic structure and content by using achievements in the latest research abroad. Slide show and multimedia are widely used in the course delivery that help to explain the profound in simple terms and examples, which is in conformity with the learning pattern of students from perceptual knowledge to rational cognition.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性质“艺术概论”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重点课程之一,也是广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各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同时还可以作为专业拓展课模块的全校通识教育课程。

《现代设计史》考试大纲和练习带答案

《现代设计史》考试大纲和练习带答案

《现代设计史》考试大纲及练习学生姓名:学生身份证号:学生准考证号:完成作业时间:现代设计史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是一门理论性、识记性较强的课程。

《现代设计史》主要介绍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阐述不同设计流派、不同设计风格的演变过程及代表作品,探讨设计和生产、消费、科技以及商业之间的关系,陈述相关设计思想和设计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的设置目的是在把握现代艺术设计的历史演变和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理论修养与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设计素质,为设计实践打下坚实的史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在设计实践中具有明确的思维导向性,有利于形成一定的设计风格。

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主义设计特点包括()A、功能主义B、强烈装饰风格C、复杂的几何造型D、少数贵族化2、十七、十八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继尼德兰革命之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A、德国B、英国C、俄国D、比利时3、1764年,()发明的珍妮纺纱机使棉纱的产量迅速提高。

A、凯伊B、阿克莱特C、詹姆士•哈格里夫斯D、克隆普顿4、在格拉斯哥大学担任制造和修理自然仪器的工作人员()经过长年的改良,终于在18世纪中期发明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

A、卢斯B、尼斯•帕旁C、托马斯•纽科门D、瓦特5、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都是()建筑设计的杰出代表。

A、罗马式B、哥特式C、巴洛克风格D、波普设计6、()建筑是以圆屋顶,弧形拱门和厚墙为特点的基督教堂艺术。

A、罗马式B、哥特式C、希腊式D、巴洛克式7、()追求一种富于动感、不规则形式的艺术境界,以起伏的线条及情感热烈的天主教和君主宫廷室内奇异装饰为特点。

A、哥特艺术B、古希腊艺术C、文艺复兴艺术D、巴洛克艺术8、()以小尖塔和彩色玻璃镶嵌为特色。

A、中世纪哥特艺术B、古罗马艺术C、古希腊艺术D、文艺复兴艺术9、()年,英国政府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了首届世界博览会。

《艺术鉴赏》课程教学大纲《现代设计史》课程标准

《艺术鉴赏》课程教学大纲《现代设计史》课程标准

《艺术鉴赏》课程教学大纲《现代设计史》课程标准《现代设计史》课程标准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现代设计史学分:2学分学时:32学时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课学期:大二第一学期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世界现代设计发展的历史;了解现代设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了解现代设计领域的基本常识,通过对现代设计作品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的认识,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品味,增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二)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现代艺术设计史》的学习,让学生系统掌握工业革命之后,传统手工业与机械化工业生产矛盾中诞生的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历程,结合艺术与技术以及艺术与生产之间关系的研究,探索工业革命之后各个国家和地区艺术设计发展的不同规律,以及时代和技术的变化对设计艺术理念和风格的影响。

(三)重点与难点①设计的内涵:即什么是设计的问题;②设计的起源:即最早设计是什么时候出现的;③设计的发展与分期:设计的历史分期的研究,应该结合每个时期的设计工具、材料,以及它对人们生活方式影响及设计风格进行研究。

现代艺术设计史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工业革命之后的设计发展状况。

由于中国没有经过工业革命的过程,而作为工业革命反响的现代设计发生于西方,因此关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历史更多的是西方的设计。

(四)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此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为学生以后能更好地学习家具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打下基础。

(五)教学参考书1.《世界现代设计史》,编著者:王受之,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年度:2002;2.《外国工艺美术史》,编著者:张夫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3.《外国美术简史》,编著者:中央美院外美史教研室,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教学目标和要求课程的教学采用课堂面授与配合多种媒体进行的设计作品赏析。

在讲授设计历史的同时加入必要的设计艺术实践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制约教师提高教学艺术水平的因素及解决方法
摘要:从教学艺术的本质、特点、功能,我们知道,一个教师具备如何的教学艺术,将影响着他的每一个学生。

那么,什么因素将影响着中小学教师提高他的教学艺术呢?我们应如何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呢?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大方面:一是外在因素,二是教师本身的内在因素。

关键词:教学艺术,提高,解决方法
正文:影响教师提高教学艺术水平的因素有哪些?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大方面:一是外在因素,二是教师本身的内在因素。

一.外在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和学生因素。

在中国,一切都是体制问题!社会风气,社会压力一直影响着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提高。

教学艺术的创造需要有一个民主的开放的社会制度和思想环境,需要一个开放的、鼓励发展与创造的社会文化系统和氛围。

而在中国由于体制问题,大家不敢突破常规。

教师的地位问题!教师的社会地位很重要当教师的工作受到整个社会的羡慕、尊敬和优待时,职业的自豪感会强化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自身教学艺术的追求。

学校教与学的环境。

教学艺术的创造、发挥与完善必然要受到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学校管理水平、教与学的条件、教师群体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教学对象。

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与知识结构的不同,智力水平与思维品质的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精神,学生对教学艺术的理解与欣赏能力等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师教学艺术的发挥与创造。

二.教师本身的内在因素
老师还总是按照老得方法,没有创新。

当今教育体制和教育要求的不断改革也很大程度地影响着教师在教学岗位上的真正水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跟上改革的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策略,从而改变以往老一套的教法。

师德修养。

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所遵循的行为规范的必备的品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对于教学艺术境界的开拓与加深起着决定性作用,它也是教师对教学艺术追求与创新的直接内在的最根本性的动力。

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广博系统的知识领域、娴熟的教学技能,是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艺术的基础。

思维品质。

教学艺术学科教师的思维品质具有独立性、广阔性、敏捷性、流畅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与创造性的特点。

个性与人格特征。

教师的个性特征表现在个人的兴趣与爱好、情感与气质,自主性和独立意识等等。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学艺术中最宝贵的内在力量。

教师自身素质。

从职业素质上看,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方法等理论修养方面的欠缺,备课水平、课堂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学操作技能不足,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从道德素质角度看,有些教师缺乏正确的职业道德,对教学的态度不端正,没有责任心、备课不认真,这样便失去了提高教学水平的内在道德激励机制,而成为影响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内因。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如何掌握这门艺术,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丰富优化教学资源
教师要立足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博览精选,厚积薄发。

不仅要精通本科知识,同时对心理学、天文、地理、文史等各方面知识都略知一些,从而使学生对教师多一分敬佩,对探究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2.态度和蔼、运用幽默
教育性是教学中幽默的本质特点,它的运用也要注意时机,要恰当,绝不能生搬硬套。

为了幽默而冲淡教学主题,挤掉学生思考、学习的时间,违背教学需要,脱离教学内容。

教学中运用幽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确保课堂教学妙趣横生,使学生在趣味中获取知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功能,使意识与无意识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学生在轻松、愉快而无意识状态下学习,更易接受、理解和掌握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品位的思想品德,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对学习也产生了兴趣,也乐于上课。

同时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恐惧感。

试问,如果一个学生整天提心吊胆地上课,能学好吗?所以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快乐中学习,从学习中找乐趣,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勇于创新,打破传统教育观念
课改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新世纪对教师的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转变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遵循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

4.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

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把握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尝试,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获取知识,长进能力。

教学过程中,强调人的主体性的弘扬,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正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5.注重个性、因材施教。

现代教育不主张使每个都做到全面发展,但是应该鼓励学生发现和发扬自己的长处,不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和评价学生的优劣,鼓励学生向自己能够成功的方向努力。

因此,对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教师不但不应当嘲笑,还应当反思自己的责任。

注重个性、因材施教,还需要教师有正确的“人才”观。

新时期的人才观,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他们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为了完成这个宏大的任务,我们必须矫正自己的人才观,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己任,不拘一格育人才
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的亲和力,提高自身的威信等等,教学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同时,社会也必须给予教师更多,如今的教师,虽然得到了很多优待政策,但是,教师还是处于付出远高于收入。

没有社会的保障,试问,又有谁会去当教师?还有一点是,学生的素质教育必须加强,若学生成天是拉帮结派,上网玩网游,无心向学,又怎能提高教学的水平?
归根结底,要想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应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