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专题作业答案4
《现代汉语》Ⅰ作业(4)答案 (1)

广西师范大学现代汉语作业4[《现代汉语》第三章现代汉语词汇] 参考答案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一、名词解释1.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按着一定的结构关系构成的词,就是合成词。
合成词包括派生词和复合词两类。
2.词义:词义就是词的意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负载的全部语义信息内容。
词义可以分为概念意义和附加意义两类。
3.义位:义位也就是义项,是由特定的词形表示的、能独立运用的、概括的、固定的语义单位。
4.义素:义素是构成义位的语义成分,是从一组相关的词中抽象出来的语义特征,包括区别性语义特征和共同语义特征两类。
5.语义场:具有共同义素的词语组成的集合,叫做语义场。
同一个语义场里的词语,通过共同义素联系在一起,也通过区别性义素互相区别开来。
6.上下义词:两个词在概念意义上存在包含被包含关系,这两个词就是上下义词。
两个词是不是上下义词,可以通过“下义词是上义词”这个判别式进行判定。
二、判断说明题1.“星星”和“猩猩”都是合成词,“姥姥”和“妈妈”都是叠音词。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猩猩”和“姥姥”这两个词前后两个音节读音相同,而且都不能单说,拆开了也没有任何意思,因此它们是单纯词、叠音词。
“星星”和“妈妈”这两个词前后两个音节读音相同,而且都可以单说,构成词语的每一个音节的意思和构成懂得词语意思完全相同,所以,它们都是合成词、重叠词。
2.非基本语汇和语法的发展变化比较缓慢,是语言中比较稳固的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种语言的基础。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构成语言基础的两个要素是基本语汇和语法,它们都是语言构成要素中比较稳定的要素。
非基本语汇是所有语言要素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要素,也是最不稳定的要素,它不可能成为语言的基础。
3.“悲剧、喜剧”和“教师、学生”都是正反反义词。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悲剧、喜剧”所在的语义场还有“正剧(悲喜剧)”这个成员,所以表示正反反义词,而是两级反义词。
“教师、学生”构成一个二元关系义场,根本不存在反义关系,所以它们也不是正反反义词。
北语20春《现代汉语(一)》作业4正确答案

D: 桌子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7: “来、回、繁、忙”的声调属于
A: A阴平
B: B阳平
C: C上声
D: D去声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8: 现代汉语的语素以( )为主。
A: 单音节
B: 双音节
C: 多音节
D: 三音节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9: “唱一唱”中的“一”应读( )。
D: j q x h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14: ( )中发生上声变阳平的变调。
A: 曲解
B: 屈辱
C: 启发
D: 矢口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15: 通用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是
B: 重点推行
C: 逐步普及
D: 依法推广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17: 属于偏正型的复合词是
A: A腾飞
B: B人口
C: C关闭
D: D动员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18: “上、山、工、人”这几个字的笔画组合方式是( )。
A: 相离
B: 相接
C: 相交
D: 混合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19: 下列全是联绵词的一组是( )。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14: ( )中发生上声变阳平的变调。
A: 曲解
B: 屈辱
C: 启发
D: 矢口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15: 通用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是
A: A篆书
B: B隶书
C: C楷书
D: D行书
正确答案: C
现代汉语作业答案

现代汉语作业答案第一篇:现代汉语作业答案现代汉语(1)形成考核作业1一、1.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语音:语音是语言的声音,是由人类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的意义的声音。
3.声母:汉字字音中开头的辅音音素叫声母。
4.韵母:汉字字音中声母后面的成分叫韵母。
5.声调:声调指读每个汉字时声音的高低升降变化。
二、1.口语2、江西省,南昌话;福建,海南,台湾3、普通话4、物理性质,生理性质,社会性质,社会性质5、音高,音强,音长,音色6、拉丁7、发音部位8、发音方法9、中响复10、üan三、1 —10 CAACA CCDBA四、1、(1)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2)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3)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4)舌面后高圆唇元音(5)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2、(1)舌根送气清塞音(2)舌尖中送气清塞音(3)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4)舌尖后浊擦音(5)舌面送气清塞擦音3、略4、(1)重音在“我”上,潜台词的意思是“我”看,不是“他”“你”或“别的什么人”看(2)重音在“明天”上潜台词的意思是“明天”看,而不是“昨天”“今天”或“别的什么时间”看。
(3)重音在“大会堂上”潜台词的意思是到“大会堂”看,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
(4)重音在“看”上,潜台词的意思是到大会堂“看”话剧,而不是“演”话剧。
(5)重音在“话剧”上,潜台词的意思是看“话剧”不是“电影”或“其他什么”。
四、1、口语是书面语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书面语又对口语的统一、发展和规范化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2、语音只有结合为词语才能表达意义,而词语的意义是社会赋予的。
语音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方特征”,如在四川方言里“音、英”两个字的读音是相同的,都读yīn,然而在普通话里它们的读音却不同,前者读yīn,后者读yīng。
这是由地方特征不同形成的差异。
现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1-4答案(电大)

现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1-4答案(电大)《现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一)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名词(每词2分,共10分)1.普通话:2.方言:3.声调:4.音节:5.复韵母:二、填空(20分,每空1分)1.()是在2000年10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并于()起实施。
2.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通用语言是指()。
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六条对于()的使用情况作了明确规定。
4.三大语文运动是指()、()、()。
5.用汉语拼音给“海员、海岸、海洋、海啸、海峡、海轮、海鸥、海鲜”这些词注音,其中()和()要使用隔音符号。
6.汉语拼音方案采用拉丁字母构成,其中字母()记录普通话语音不使用,字母()和()就其对音节的分界而言,主要用作隔音符号。
7.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8.汉语拼音方案声调表示方法采用的是(符号)标调法。
9.在注音时可以省略韵腹的韵母是()、()、()。
10.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是()。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20分,每小题2分)1.文学作品对民族共同语的推广具有很大的影响。
2.汉语拼音方案规定i行、u行、ü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时,要使用y、w,其目的是要把26个拉丁字母都使用上,避免浪费字母。
3.iou、uei、uen三个韵母,在使用中有时候省略韵腹,有时候省略韵头。
4.在给汉字注音时,字母i只有充当韵腹时,上面的一点才能省略。
5.韵母ü的原形在拼音时永远不会出现,因为注音时上面两点按拼写规则要省略。
6.普通话要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
7.韵母iang的韵腹在中间,所以这是中响复韵母。
8.普通话声母Z和zh发音方法完全相同,只是发音部位不同。
9.语音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个要素,汉语声调是由音长变化决定的。
10.每个韵母都必须有韵头、韵腹和韵尾三部分。
四、综合分析应用题(20分)1.描写下面的音素的发音特点(5分)。
北语网院13春《现代汉语(二)》作业4

c、“喜欢安静”和“考虑清楚”都是动宾短语
d、“人们绝不轻易把生命交出去。”中“出去”为趋向补语
题号:2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4
内容:
c、昨天小王把一盒录像带借给了小张
d、昨天小张向小王借了一盒录像带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4
内容:
下列句子中,属于转折复句的是( )。
选项:
a、不论成功与否,都可以先试试
b、他藏在一个看不见他,他却看得见你的地方
c、远处走来一个红领巾
d、鲁迅主张痛打落水狗
题号:2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4
内容: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选项:
a、这件事办的不得法
b、这一事实充分显示着在他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c、广大农村正在掀起了一个科学种田的新高潮
内容:
“看比赛的孩子”,是什么造成的歧义?
选项:
a、语法关系
b、语义关系
c、结构层次
d、双关语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4
内容:
“他上课去了”,是什么造成的歧义?
选项:
a、语法关系
b、语义关系
c、结构层次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4
内容:
“我,是言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句群属于( )。
北语网院20春《现代汉语(一)》作业_4答案

(单选)1:现代汉语词汇中占绝大多数的词是()。
A:单音节词
B:双音节词
C:三音节词
D:多音节词
正确答案:B
(单选)2:下面哪几组都是象形字:()。
A:豆、衣、瓜、车
B:舞、比、臣、舟
C:羊、泉、雨、寸
D:又、益、口、布
正确答案:A
(单选)3:声母d、t不跟()相拼。
A:开口
B:齐齿
C:合口
D:撮口呼
正确答案:D
(单选)4:“开水”中的“水”是()。
A:一个词
B:词根
C:词缀
D:一个语素的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B
(单选)5:()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
A:白话文运动
B:国语运动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正确答案:B
(单选)6:()组是动宾式合成词。
A:问号、剪刀、讲台、跳板
B:烧饼、飞鸟、走兽、饮料
C:司机、顶针、干事、裹腿
D:抵抗、禁止、选择、帮助
正确答案:C
(单选)7:舌尖中浊边音是()。
A:d。
现代汉语作业4参考答案

现代汉语作业4题目1改正病句,说明理由经过反复研究,我们终于找到了解决员工的午饭问题。
答:经过反复研究,我们终于找到了解决员工的午饭问题的方法。
原因:成分残缺,“找到”缺少宾语。
题目2“修辞”有哪三个含义?答:“修辞”有三个含义一是指语言运用的技巧、方法和规律;二是指语用中积极调整语言以收到最佳语用效果的一种言语行为,即修辞活动;三是指以语言运用技巧、方法和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
三种含义不同,但又有密切的联系,即修辞规律存在于修辞活动当中,修辞规律和修辞活动都是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下面几句话中的“修辞”就体现了不同的含义:①这段话使用了什么修辞呢?(指修辞方法)②对于修辞,我是外行。
(指修辞活动)③这种语言现象是修辞研究的内容。
(指修辞学)题目3说说正确使用“的、地、得”的方法。
答:(1)定语后边必须用“的”,不能写成“地”或“得”。
如“美丽的校园”,不能写成“美丽地校园”、“美丽得校园”。
(2)状语后边通常用“地”,但写成“的”不算错。
不过,不能写成“得”。
如“广泛地传播”,也可以写成“广泛的传播”,但不能写成“广泛得传播”。
(3)补语前边通常用“得”,但写成“的”不算错。
不过,不能写成“地”。
如“来得很意外”,也可以写成“来的很意外”,但不能写成“来地很意外”。
题目4改正病句,说明理由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了起来,使他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不少。
答:昨天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都同他热情地交谈了起来,他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不少。
原因:1、词序不对。
2、成分残缺,缺少主语。
题目5改正病句,说明理由我国石油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一旦中东地区局势出现动荡,我国的燃油市场也将随之出现波动。
答:我国生产的石油,长期不能自给,一旦中东地区局势出现动荡,我国的燃油市场也将随之出现波动。
原因:搭配不当。
题目6改正病句,说明理由究竟能否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答案是无可讳言的。
答:能否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答案是无可讳言的。
北语 21春《现代汉语(专)》作业1234

21春《现代汉语(专)》作业_1一、单选题1.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件事办的不得法B. 这一事实充分显示着在他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C. 广大农村正在掀起了一个科学种田的新高潮D.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会有成功的希望。
”所以我宁愿选择寂寞答案:D Q:80—500—92612. 下列句子中,()句里有双宾语A. 昨天小王借小张一盒录像带B. 昨天小王被小张借走一盒录像带C. 昨天小王把一盒录像带借给了小张D. 昨天小张向小王借了一盒录像带答案:A3. “这个城市的人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中的两个“的”()。
A. 都是结构助词B. 都是语气词C. 分别是结构助词和语气词D. 分别是语气词和结构助词答案:C4. 选出与其他三组词性不同的一组。
A. 各B. 都C. 每D. 谁答案:B5. 下列词中全是名词的一组是()。
A. 品质作风茶色晚上信件B. 战争动静将来前面阴谋C. 衣服风格万能文化前天D. 精力长期临时衣物过去答案:B6. “上、山、工、人”这几个字的笔画组合方式是()。
A. 相离B. 相接C. 相交D. 混合答案:B7. 属于略语的是()。
A. 课桌B. 礼堂C. 环保D. 学校8. 选出下列词中词性完全相同的一组()。
A. 勇气愿望友谊木本独幕B. 准备以为吓唬同情讨厌C. 相对新颖灿烂雪白感激D. 等于集合民办内服毕业9. 据句子内部结构模式划分句子的结构类型,是()。
A. 句型B. 句类C. 句式D. 句法10.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是()。
A. 汉语B. 英语C. 俄语D. 日语二、多选题1. 下列句子中不是复句的有()。
A.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谦虚谨慎B. 我们爱祖国,爱人民C. 你想听,我就唱D.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以改变计划2. 现行汉字经常运用的是()。
A. 楷书B. 隶书C. 行书D. 草书3. 比喻主要可以分为()。
A. 明喻B. 暗喻C. 借喻D. 代喻4. 下列各项中,每个音节的韵母都有韵头、韵尾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 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名词(共10分,每词2分)1.普通话: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2.方言:方言是语言的变体3.声调:声调指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的变化。
4.音节:音节是听觉上最容易分辨的音段,是读音的基本单位,任何单词的读音,都是分解为一个个音节朗读。
5.复韵母:韵母有单韵母和复韵母之分。
只包含一个元音的,叫单韵母;包含几个元音或者由元音、辅音组合而成的,叫复韵母。
二、填空(共20分,每空1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在2000年10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2.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通用语言是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六条对于(方言)的使用情况作了明确规定。
4.三大语文运动是指我国20世纪初的(切音字运动)、(国语运动)、(白话文运动)。
5.用汉语拼音给“海员、海岸、海啸、海峡、海轮、海鸥、海鲜”这些词注音,其中(海岸)和(海鸥)要使用隔音符号。
6.汉语拼音方案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构成的,其中字母(v)记录普通话语音不使用,字母(y)和(w)就其对音节的分界而言,主要用作隔音符号。
7.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8.汉语拼音方案声调表示方法采用的是(符号)标调法。
9.在注音时可以省略韵腹的韵母是(iou)、(uei)、(uen)。
10.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是(北方方言)。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共20 分,每小题2 分)1、文学作品对民族共同语的推广具有很大的影响。
正确。
比如北方话,在全国的重大影响与我国古代文学名著在全国的传播有比较密切的关系,这些文学名著的传播在客观上起到了推广北方话的作用。
2.汉语拼音方案规定i行、u行、ü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时,要使用y、w,其目的是要把26个拉丁字母都使用上,避免浪费字母。
不对。
使用y、w的主要目的是分隔音节界线,避免音节混淆。
3.iou、uei、uen三个韵母,在使用中有时候省略韵腹,有时候省略韵头。
不对。
这三个韵母在使用中与辅音声母结合时省略韵腹,自成音节时韵头元音要换成y或w,没有省略韵头的情况。
4.在给汉字注音时,字母i只有充当韵腹时,上面的一点才能省略。
不对。
注音时,无论i是不是韵腹,只要上面有声调符号,i上面的一点就要省略。
例如zhuī,字母i并没有充当韵腹,因为有声调符号,所以省略了一点。
分析说明:有些同学根据声调标在韵腹上面的规定,认为本题说法正确,其实不对,i充当韵腹,如果是轻声不标调,上面的一点也不能省略。
5.韵母ü的原形在拼音时永远不会出现,因为注音时上面两点按拼写规则要省略。
不对。
ü行韵母与声母n、l相拼时,上面的两点不能省略。
6.普通话要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
不对,普通话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典范。
7.韵母iang 的韵腹在中间,所以这是中响复韵母。
不对。
普通话的中响复韵母共有4个iao iou ua ue,都属于复元音。
这些韵母发音的共同点是舌位由高向低滑动,再从低向高滑动。
开头的元音音素不响亮,比较轻短,中间的元音音素响亮清晰,收尾的元音音素轻短模糊。
8.普通话声母Z 和zh 发音方法完全相同,只是发音部位不同。
对。
这两个声母从发音方法上讲,都是塞擦音,发音时,发音器官的相关部位先是闭合,阻塞气流,然后打开一条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但是它们的发音部位不同,Z是舌尖前音,zh是舌尖后音。
因为发z的时候,舌尖部位比较平直所以也叫平舌音,发zh时,舌尖向上卷起或者叫翘起,所以又叫卷舌音或翘舌音。
9.语音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个要素,汉语声调是由音长变化决定的。
不对。
构成声音的四要素,音高、音长、音强、音色四要素。
从音位层次上看,音长的变化可以构成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长短音”;从音节层次上看,音高的变化可以构成“声调”。
10.每个韵母都必须有韵头、韵腹和韵尾三部分。
不对。
韵腹是韵母中的主要成分,发音时开口度较大,声音最响亮。
但并不是每个韵母都具备韵头、韵腹、韵尾这三部分。
有的只有韵头和韵腹,如韵母ia、uo üe,其中的i、u、ü是韵头,a、o、ê是韵腹;有的只有韵腹和韵尾,如韵母ai、ei、ao、en,其中的a、e、a、e是韵腹、韵腹后面的为韵尾;而单韵母只有韵腹,没有韵头和韵尾。
四、综合分析应用题(共20 分)1.描写下面的音素的发音特点(5 分)。
b发音时,发音部位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的通路,气流冲破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
q发音时,发音部位先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的通路,然后气流把堵塞部位冲开一条窄缝,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k发音时,发音部位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的通路,气流冲破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
a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
a发音时,口腔大开,舌头前伸,舌位低,舌位居中,嘴唇呈自然状态。
如“沙发”、“打靶”的韵母。
ü舌面、前、高、圆唇元音ü发音时,口腔开度很小,舌头前伸,前舌面上升接近硬腭,但气流通过时不发生摩擦,嘴唇拢圆成一小孔。
发音情况和i基本相同,区别是ü嘴唇是圆的,i嘴唇是扁的。
如“语句”、“盱眙”的韵母。
2.给下列词语注上正确的读音(15分)露富(lou去fu去)作料(zuo阳liao去)凿子(zao阳zi轻)床笫(chuang阳zi上)皈依(gui平yi平)发酵(fa平jiao去)龋齿(qu上chi上)脍炙(kuai去zhi去)抵掌(zhi上zhang上)喑哑(yin平ya上)光烨(guang平ye去)荼毒(tu阳du阳)谧号(shi去hao去)水獭(shui上ta上)小觑(xiao上qu去)把柄(ba上bing上)咀嚼(ju上jue平)鹿茸(lu去rong阳)喟然(kui去ran阳)砧板(zhen平ban上)刹那(cha去na去)憧憬(chong平jing上)造诣(zao去yi去)嗾使(sou上shi上)蘸水(zhan去shui上)五、问答题(共30分,每小题5分)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有什么现实意义?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第一,促进语言文字工作的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项法律,确立和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它的制定与颁行,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行有了法律上的依据,这必将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规定了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有利于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促进现代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地区间、民族间的交往交流,有利于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第三,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通过语言文字法进一步推广通用语言文字,对于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具有非常特殊的作用,这对于促进祖国统一、增强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现代汉语方言发展变化有哪些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趋势?现代汉语方言发展由过去的相对封闭变得相对开放。
一方面受共同语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发展服从于普通话的发展,呈现出向普通话集中靠拢;另一方面,各个方言区内部的差异正日益缩小,呈现出互相集中的趋势,第三方面,相邻方言有互相交融的趋势。
原因是近几年我国人口的大流动,特别是上亿人口的民工,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流动,这些流动人口把方言带到全国各地,又通过互相接触,与当地方言或别的民工群体方言交融,形成新的方言变体。
3.为什么说汉语拼音方案中的韵母iou uei uen在实际中永远不会出现?iou uei uen这三个韵母的拼写形式在实际运用中永远不会出现,因为在给汉字注音拼写出音节时,这三个韵母无论以何种身份出现,根据汉语拼音方案的拼写规则,都要发生变化,而不是直接使用。
第一,它们同辅音声母相拼时,为了使拼式简短,要省略韵腹,韵腹省略后,声调符号的位置要作相应的调整,例如diū(丢)、zhuī(追)、gún(滚)。
第二,它们自成音节时,不同辅音声母相拼,因为是以i、u 开头的音节,所以根据前面介绍的y和w的使用,这里也要作相应变化,写作you、wei、wen。
4.普通话为什么要以北方话作为基础方言?整个北方全归为一种方言,因为北方一马平川,经过多次战乱、迁徙,即使有各地不同的音,也都相差不大,融合了。
北方话区域一直是汉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方话通行地域辽阔,使用人口众多。
所以普通话以北方话作为基础。
5.普通话语音有哪些特点?(1)北京语音从听感上会觉得清亮,高扬;另一方面却又舒缓,柔和。
主要体现在元音占优势,乐音成分多;没有复辅音,衬托元音的清亮。
清辅音多,音节较舒缓;声调高扬转降,自成节奏。
这些,都使普通话的语音具有一种音乐美,说起话来就显得特别动听。
(2)音系比较简明。
在与方言进行比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普通话浊音声母少,辅音收尾的韵母只有两类(-n -nɡ),声调数目较少。
学习普通话的法宝就是掌握21个声母,39个韵母和四个声调的发音。
6、方言今后是向普通话靠拢还是不靠拢?谈谈你的看法?答:从正反面阐述都可以。
正面:方言在今后的发展中不会进一步向普通话靠拢,第一,方言在一定的地域中使用,普通话不会对其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第二,方言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地蕴,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不容易受外来语言(包括普通话)的影响;第三,根深蒂固的语言使用习惯,方言更具有使用上的亲和力。
反面:方言在今后的发展中将进一步向普通话集中、靠拢。
第一,普通话作为共同语,作为经过规范的标准语,对方言起着示范性作用,规定了方言的发展方向,方言的发展要从属于普通话;第二,普通话有统一的书面语,方言没有统一的书面语,只能采用共同语的书面语,必然要受到普通话的影响;第三,普通话作为共同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例如我国当前广播、电视、电影、书刊、报纸等,都是使用全民共同所书面语,这些都对方言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第四,当前经济大潮中我国各方言间的流动人口很多,为了相互沟通,他们都要借助于普通话。
这样,使普通话的影响越来越大,使用人口越来越多,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而方言的使用则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使用范围将日渐缩小。
所以,方言的发展向普通话靠拢是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