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类平台课程,其任务是让机械类各专业学生掌握机械图样表达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具备识读和绘制图样的能力,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机械基础》《机械加工实训》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26学时+实训2周,11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识图绘图基础知识、测绘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机械专业类行业面向与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学生工程意识、创新思维、规范运用工程语言和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依据课程目标,以及机械专业类技能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的识图、绘图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兼顾职业基础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所需基础知识为主线,结合制图员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将计算机辅助绘图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按照“基本几何形体→复杂几何形体→零件和装配体的表达与识读”的顺序,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应用课程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
1.明确制图规范,能在制图过程中正确应用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形成严谨规范的作图习惯。
2.能运用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作图与识图,理解表面质量要求、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等技术要求的基本含义,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和形体表达能力。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系《机械制图》课程标准课程代号:总学时数:96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研究绘制及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机械类专业的理论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机械图样手工绘图及计算机绘图技能和空间相象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工作打下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定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识读与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从而为后续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和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能力需求本专业面向制造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加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从事数控程序编制、机械制造、机械设计、数控设备操作和技术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以上都要求能熟练识读与绘制工程图样,机械制图的基本技能为这些岗位工作提供了必需的基础支撑。
三、设计思路要求课程设计要基于生产过程,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点,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来实施课程整体设计。
该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识读和画图能力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根据正确识读零件图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项目。
四、课程能力培养分解根据行业特点和岗位需求将本课程进行专项能力划分,教学内容根据能力分五、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机械制图是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今后学习、毕业设计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主要作用有:1)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图学基础。
2)培养学生看图和画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绘图工具绘制图形的能力。
4)培养学生测绘和绘制装配图的能力,为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中,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交流等奠定良好的测绘基础。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中等职业学校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三年制)学生二、适用专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是依据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面向机器人操作员、机器人维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机械基础》(课程编码),后续课程有《工业机器人系统维护与保养》、《机器人系统集成运维》(课程编码)。
四、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本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本课程主要介绍、讲述如何使用三维设计软件Solidworks 进行机械设计,主要涉及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三视图、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的画法、零件图、装配图和solidworks操作基础、创建实体模型、编辑零件实体、装配体的应用,以及创建工程图和出详图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其中重点讲解创建实体模型、编辑零件实体、曲面造型、装配体的应用。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维软件绘图习惯和对机械行业标准的理解力。
1.知识目标(1)了解装配准备前的劳保用品穿戴、工具等各项准备事宜;(2)熟悉安装过程的步骤,例如开展图纸识读、工艺解读、组件检查等;(3)掌握装配收尾时工具整理、资料文件整理和5S现场管理步骤;(4)掌握工作准备的工量具准备;(5)掌握任务解读的应用场景与技术要求和工作进度与质量要求;(6)掌握机械系统的异常处理。
2.技能目标(1)识图的能力:能正确识图并解读工单任务要求,理解应用各类场景与技术要求,能进行对应的各项技术资料准备工作;(2)动手能力:能用正确使用各种工具完成机械装配、安装、检验、调试工作;(3)排障能力:能识别故障特征,掌握排除故障的一般思路及方法;(4)信息处理能力:能采用信息化手段和相关办公软件完成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中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用“能/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来描述。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1. 引言机械制图是现代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了在工程领域中进行设计、制造和交流的基本工具。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的目的是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机械制图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2. 课程目标机械制图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技能和能力: - 理解和运用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和规范; - 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进行机械绘图和参数化建模; - 能够阅读、理解和制作各类机械工程图纸; - 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适当的标准零部件和标准工程图集; - 能够应用机械制图知识进行实际工程设计和解决问题; - 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课程内容机械制图课程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方面: - 绘图工具和技术:介绍多种绘图工具和技术,从手绘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过渡; - 基本图形和投影:教授常见的基本图形和投影方法,包括正投影、等轴投影和截面投影等; - 尺寸和标注:介绍尺寸和标注的原则、规范和标准,教授尺寸链、公差等相关知识; - 零部件和装配图:讲解零部件和装配图的绘制方法和要求,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装配关系和结构组成; - 图纸规范和标准:介绍常见的图纸规范和标准,如ISO、ANSI等,培养学生遵守图纸规范和标准的意识; - 三维建模和工程图:引导学生使用CAD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和工程图的制作,培养学生进行立体设计和表达的能力; - 应用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将机械制图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方法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灵活多样,包括以下几种主要方法:-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 实践:通过实际绘图和建模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制图技能; -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应用机械制图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 团队合作:通过小组作业和项目,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来扩展知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授平面图形的绘制(徒手+计算机)、零件图的识读、力学和金属材料、连接和钳工基本知识。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掌握本专业就业面向的变电检修工及接触网工岗位所需的相关机械基础知识,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结合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就业面向,将学习领域课程内容重构,将《机械基础》的授课内容进行调整,使其更具有专业实践性。
根据前面对后续课程与机械基础课程内容的联系进行分析, 将平面图形(手把)的绘制(徒手+计算机)、零件图的识读、力学和金属材料、连接和钳工基本知识作为机械基础课程的重点内容。
2.课程培养目标2.1专业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后应达到如下要求:2.1.1掌握制图的基本规定,能利用工具徒手绘制平面图形,也能用软件绘制。
2.1.2掌握公差配合相关理论和知识,会识读零件图。
2.1.3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知识,会绘制受力图并进行受力分析,掌握常用金属材料及其性能、了解常用非金属材料、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
2.1.4理解连接基本知识,会根据不同场合选用不同的连接形式2.1.5 了解钳工基本常识,会进行简单零件的切削加工。
2.1.6具有正确使用和查找本专业一般技术资料和国家标准的能力。
2.1.7初步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与本专业有关的信息资料查询、科学运算、绘图和设计能力。
2.2职业技能2.2-1资料收集整理能力2.2-2制定、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2.2-3简单的绘图与识图能力2.2-4工艺文件理解能力2.2-5合理选择使用工具能力2.2-6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2.3职业素质2.3-1组织协调能力2.3-2语言表达能力2.3-3责任心与职业道德2.3-4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3.课程内容及要求4.4.1本课程的学习教材《机械基础》郁志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1)参考教材建议选用徐坚、柴鹏飞. 城市轨道交通机械基础[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14.2教学建议采用全面、可控的形成性课程考核方法,形成性考核方法重点考核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效果评价(考勤情况等)2) 自主学习能力评价(独立完成项目任务)3) 表述能力评价(课堂发言、讨论)4) 团队合作及协作学习能力评价(项目合作)5) 阶段性考核(期中、期末作考试)最终成绩由项目阶段性考核(40%)+学习、应用能力考核(50%)+考勤(10%)三部分组成。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适用专业: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课程代码:Z102开设时间:第2学期学时数:28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研究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一门课程,是高等职业学院工科类专业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等专门人才的一门实践较强的工程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图示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手工绘图技能。
二、教学目标根据3年制高职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本课程应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2)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3)掌握点、线、面、基本体的投影、组合体组合方式及视图;(4)了解轴测图的形成及画法;(5)了解常见零件的种类及画法;(6)了解标准件及常用件的画法;(7)了解装配图的画法。
2.能力目标(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及平面图形的画法;(2)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3)能够正确地使用常用的绘图工具,具有绘制草图的基本技能;(4)初步具备根据零件图的视图想象零件实际结构形状的能力;(5)能够根据零件图正确的判断常用件和标准件的类型;(6)能够根据装配图判断各零件的装配关系。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培养学生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三、相关课程的联系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立体几何》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概念,建立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2.与后续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电气CAD》等课程试图打下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五、教材的选用1.教材的选用原则涉及的基本理论、概念的讲解要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并配有较多的正确、清晰、规范的图例,以帮助学生的空间想象。
教材中、图例中引用的国标要尽可能采用最新国家标准。
尽量选用带有与教材配套的、难易层次递进的习题集,能够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识图、绘图的技能技巧。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机械制图》课程是高职装备大类(46)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同步课程有《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后续课程有《机械设计》、《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等。
本课程培养学生严格按照规范国家制图标准,运用正投影法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点线面、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组合体的投影),机件形状的常用表达方法,能够进行标准件的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部件的图样绘制,为今后从事机械产品设计、数控编程、工艺编制、夹具设计、设备维修及技术改造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1.素质目标(1)养成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2)养成严谨踏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3)养成安全第一、注重规范的职业习惯和素养;(4)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5)养成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知识目标(1)了解国家制图标准和投影法的一些基本概念;(2)掌握正投影法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3)掌握点线面、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组合体的投影绘制方法;(4)掌握机件形状的常用表达方法;(5)掌握标准件的绘制;(6)掌握绘制(含零部件测绘)和阅读机械图样方法,学会标注尺寸,确定技术要求,初步具备中等复杂程度零部件的绘图能力。
3.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制图知识;(2)培养学生能够熟练的看懂基本的三视图,分析空间构型;(3)培养学生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4)培养学生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5)培养学生严格遵守国家标准的意识,及运用和贯彻国家标准的初步能力;(6)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一)教学载体针对“机械产品图样识读和绘制”的学习任务,课题组共同研究后确认以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为载体,以典型零件、数控加工零件和模具作为辅助。
该载体的零部件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的特点。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程划分为7个项目,共64学时。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机械制图》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掌握机械制图的一般知识,具备识读与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的能力,具备零件测绘和识读第三角投影机械图样的初步能力,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学习态度。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学习,学会正确应用正投影法来分析、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会绘制平面图形、中等复杂零件图、简单装配图及简单三维造型的能力,并能标注相关的尺寸和掌握相关技术要求;通过学习,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学习相关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能力;通过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形成认真严谨、踏实上进的学习态度,具备热爱祖国、热爱岗位职.业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入职及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具体目标四、参考学时与学分参考学时:260学时参考学分:14分五、课程结构六、课程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与使用(1)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王幼龙主编的《机械制图》教材,该教材贯彻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关精神,严格依据新的教学大纲要求精心编写。
(2)教材立足职业教育,突出实用性和指导性,立足体现为机械制造大类各专业培养目标服务,注重“通用性教学内容”与“特殊性教学内容”的协调配置,既体现机械大类不同专业的统一性要求,又让教学中有选择上的灵活性和差异性,我们在教学中结合本专业教学活动,将知识模块分解成若干学习情境,将完成每个情境需达到的目标与能力匹配,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
(3)结合生产生活中常见的零件,注重实践性和指导性教学,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并注重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既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又结合实践实操内容,强化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性质: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它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和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绘图、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同学良好的从空间到平面然后再回到空间的思维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工作的需要打下必要的基础。
任务:
1、学习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学习掌握工程制图《国家标准》和有关的基本规定
3、培养绘制和阅读工程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
4、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5、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
1)了解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2)了解掌握投影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的投影方法(只要掌握正投影法)3)培养学生从空间到平面然后再回到空间的思维能力和形体的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绘图工具,掌握基本的作图方法
5)了解掌握工程机械图样的基本内容和基本作图方法,做到能读懂,会分析
6)通过对工程机械图样的绘制和阅读进一步加强对机件的表达能力
和分析能力
2、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2)立体上点、线、面的基本几何作图和基本定理
3)基本体求截交线、相贯线的作图方法
4)阅读和绘制组合体的方法
5)对机件的正确表达和分析能力
三、课程内容
1、教学基本内容
模块一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
1)制图基本规定(图纸幅面、比例、字体、图线、尺寸标注)
2)绘图的工具及其使用(图板、丁字尺、三角板、圆规、分规等)3)基本几何作图(多边形、椭圆、锥度、斜度、圆弧连接等)
4)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和绘图步骤
模块二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投影法的基本概念:中心投影法,平行投影法(正投影法、斜投影法及特性),正投影法中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模块三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分析:点的投影、直线的投影、平面的投影及投影特性。
模块四立体的投影
基本体的三视图:平面体(棱柱、棱锥),回转体(圆柱、圆锥、圆
球的投影特性及表面取点)。
模块五立体表面的交线
1)平面与立体相交:平面与平面立体相交,平面与回转体相交,分析截交线的形状、投影特性及作图方法
2)两立体相交:分析两回转体的形状及其相贯线的投影特性,选取适当的作图方法;表面取点法,辅助平面法,相贯线的特殊情况模块六组合体
1)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三投影体系,三视图的形成,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2)组合体的组成形式和形体之间的过渡关系:组合体常见的组合形式(叠加、切割、复合式),组合体形体之间的过渡关系
3)组合体的画法:形体分析,视图选择、布置视图、底稿的画法等4)组合体的看图:看图的方法(形体分析法、线面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看图的要点
5)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模块七轴测投影
轴测投影图的基本知识,正等轴测图,斜二轴测图的画法。
模块八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
1)视图:基本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旋转视图的表达方法和注意事项
2)剖视图:剖视图的基本知识(概念、画法和标注等),剖视图的种类(全剖、半剖、局部剖及选择原则和使用方法),剖视图的常用剖切方
法
3)断面图:基本概念,移出断面,重合断面
4)其它常用表达方法:局部放大图,简化画法
5)表达方法综合应用举例
模块九标准件和常用件
1)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螺纹的基本知识(螺纹的形成、螺纹的五要素、标准螺纹、螺纹的画法、螺纹的标注),螺纹紧固件的代号和画法2)齿轮: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和尺寸关系,齿轮的规定画法3)简介键和销、滚动轴承、弹簧
模块十零件图
1)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零件的工艺结构,零件图表达方案的选择,零件图的尺寸标注法。
2)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零件图得到表面结构要求及标注方法,极限与配合及几何公差简介3)零件图的看图方法
4)零件的测绘
模块十一装配图
装配图的用途和内容,装配图的规定画法和特殊画法,装配图的视图选择,装配图的尺寸标注、零件编号、明细栏及技术要求,装配结构的合理性,绘制装配图的步骤,阅读装配图的方法及步骤。
模块十二计算机绘图基础
计算机绘图系统,AutoCAD基础知识,二维绘图命令。
2、课外作业
1)选用与教材配套的习题集,分为必做和选做。
2)制图作业建议:
线型练习 1 张A4
几何作图 1 张A4
组合体三视图 1 张A3
模型测绘 1 张A3
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 2 张A3
零件图 2 张A3
装配图 1 张A3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1 张A3
四、使用大纲说明
1、学时分配表
课程内容
学时数
备注总学时讲授习题课上机
模块一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模块二投影法的基本知识模块三点、直线面的投影模块四立体的投影
模块五立体表面的交线
模块六组合体
模块七轴测投影4
2
8
2
6
8
2
2
2
6
2
4
6
2
2
2
2
2
模块八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模块九标准件和常用件
模块十零件图
模块十一装配图
模块十二计算机绘图基础10
4
10
8
16
6
4
6
4
8
4
4
4
8
总计80 52 20 8
2、教学方法提示
教学过程以讲课、习题课、自学与课外辅导的方式进行,为加强教学效果,应辅以多媒体、模型、挂图等教学手段。
3、考核方式
本课程应进行考试
成绩评定比例及计分方式:平时:30%,考试:70%。
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机械制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王晨曦主编
习题集:《机械制图习题集》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王晨曦主编
参考教材:《工程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高俊亭等主编
《现代工程图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杨裕根等编写参考习题集:《工程制图习题集》高等教育出版社高俊亭王德文编
《现代工程图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杨裕根等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