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复习知识点

合集下载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复习课件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复习课件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生物?
☆应根据该物体是否具有生物基本特征。生物
一定具有一项或多项生物的基本特征。不能单 纯的根据物体能否运动或者长大来判断。
不断长大的钟乳石 不断长大的珊瑚 会跳舞的机器人
随堂测试
1.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①蝴蝶 ②珊瑚 ③蘑菇 ④智能机器人 ⑤卫星
A.①②③
B.①③
01 02
03 目 标 三 生物学的探究工具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一、显微镜的构造
1、目镜、物镜放大倍数与镜头长短的关系
【规律】 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规律】 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物、目镜组合与视野物像大小、数目、亮度、视 野范围及物镜与玻片之间距离的关系
【规律】 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视野中的五变化:视野变暗、范 围变小、细胞数目变少、细胞图像变大、物镜与玻片之间 的距离变小。
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原则
1、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2、重复实验原则(多次实验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 可靠性,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随堂测试
某生物兴趣小组发现当移开花盆时,鼠妇会 很快爬到其他隐蔽潮湿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 为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该兴趣小组开 展了如下实验:
步骤1:实验装置的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基 本相同的鼠妇,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5 分钟,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并 记录。
☆生长发育
☆遗传:保持一样 ☆变异:出现差异
生物的生命现象
☆适应环境
☆影响环境
生物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 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
生长和发育 生物
繁殖后代 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要点精编版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要点精编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学: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被称作——绿色学科。

2、生物:具有生命的物体。

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现在已知生物约200万种,其中动物约150万种,植物约30万种。

3、生物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生物的最基本特征)如:吃饭、喝水、呼吸、出汗、排尿。

(2)生长发育:一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

(3)繁殖后代:如蜻蜓点水、母鸡下蛋、植物开花结果。

(4)遗传和变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变异)。

(5)应激性:如朵朵葵花向太阳、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下垂。

(6)适应并影响环境:仙人掌的叶子特化成刺(“适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影响”)、大树底下好乘凉(“影响”)。

再加一条(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1、生物圈:有生物生存的圈层。

X围:海平面向上约10千米,向下约10千米。

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绝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的X围内。

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如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

2、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

如绿孔雀的栖息地是热带雨林,仙人掌的栖息地是沙漠。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是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1、科学探究: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

探究中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3.对照实验: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即对照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单一变量原则),目的是确保实验结果的不同由实验变量引起。

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相对较粗,幼苗不易倒伏C. 黑暗组幼苗叶片呈黄白色是由于缺乏光照无
法形成叶绿素D. 相同实验条件下茎的伸长速度大于根的伸长速度
3.在医学诊断中,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症状,通过___归__纳_法 推断出可能的疾病类型,并通过_演__绎___法进一步确认疾病类 型,最终制定治疗方案。
4.在刑事案件中,警方根据犯罪现场的指纹、DNA等物证,通过 _归__纳____法推断出嫌疑人,并通过_演__绎___法推导出嫌疑人的罪行, 最终形成起诉的证据链。
培养时间 (天)
茎的平均长度(毫米)
根的平均长度(毫米)
光照组
黑暗组
光照组
黑暗组

8.0
3
10.2
19.8
8.3
15.1
5
17.3
20.2
16.1
15.4
7
20.8
25.6
20.3
22.3
9
32.7
43.9
26.8
32.8
A. 有光无光绿豆种子都可萌发,光影响幼苗的生长B. 光照组幼苗的茎
(3)污点位置的判断:污点可能存在于目镜、物镜或玻片上。 ①转动目镜,污点移动,则污点位于__目__镜___上。 ②移动玻片,污点移动,则污点位于___玻__片__上。 ③移动目镜或玻片,污点都不动,则污点位于__物__镜___上。 注意:污点的存在与反光镜无关。
3.其他常用研究工具 刀片、放大镜、滴管、试管、烧杯、酒精灯、培养皿、镊子、载玻片 等都是生物学探究实验中常用的研究工具。
6.常用的生物学探究方法有哪些? 生物学科学探究采用的方法一般为 观察法 、 实验法 、 文献法 、 调查法 等。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 多种探究方法并用 。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复习知识点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一、生物学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被称作——绿色学科。

二、生物1、概念:具有生命的物体。

2、分类由细胞构成。

无细胞结构。

3、数目:现在已知生物约200多万种,(其中动物约150多万种,植物约30多万种。

)三、生物的基本特征:1、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生物的最基本特征)如:吃饭、喝水、呼吸、出汗、排尿。

2、能够生长发育和繁殖。

如:一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母鸡下蛋、植物开花结果、蜻蜓点水。

3、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变异)。

4、生物具有应激性。

如:朵朵葵花向太阳、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下垂。

5、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如:仙人掌的叶子特化成刺(“适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影响”)、大树底下好乘凉(“影响”)。

【例题】1、下列哪组选项全部属于生物()A.金鱼、月季、机器狗、海带B.长颈鹿、电脑病毒、海豚、海马C.仙人掌、钟乳石、香菇、小草D.细菌、丹顶鹤、水杉、鲨鱼2、果树能产生种子,种子可以萌发并长成新的植物体,这说明()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生物多由细胞构成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诗句说明了哪一生物特征()A.呼吸B.排出体内废物C.对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发育4、含羞草受到碰触后,展开的叶子会合拢,与含羞草反应相同的生命现象是()A.子女与父亲不同 C.人手被针刺后缩回C.母鸡下蛋D.大豆由小长大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是()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B.生物都需要营养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6、下列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一项是()A.能进行呼吸B.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映C.能生长繁殖D.能动7、下列哪项不是生命现象()A.种子萌发,长出幼苗B.人体出汗C.蛇的冬眠D.石灰岩洞中的石笋逐渐长高8、下列属于新陈代谢现象的是()A.松鼠不断寻找食物B.大树提供木材C.含羞草的叶子会合拢D.鲸能游泳9、蘑菇属于()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非生物10、鸡能产蛋,并孵出小鸡,这说明鸡具有的特征是()A.需要营养物质B.能由小长大C.能繁殖后代D.能排除废物11、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A.松鼠不断寻找食物吃B.钟乳石由小变大C.小狗排尿D.人晕车呕吐12、下列哪种现象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A.兔子发现狼之后迅速奔跑B.种子萌发长成幼苗C.绿色植物的叶由小长大的现象D.鸟产卵13、生物能够生长、发育并繁殖后代的基础是()A.遗传B.变异C.应激性D.新陈代谢14、一般来说,一种生物不会由于个体的死亡而导致该物种的绝灭,这是因为生物具有()A.遗传性B.生长现象C.繁殖现象D.应激性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1、概念:在地球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才有生物生存,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

济南版生物复习知识点七年级上

济南版生物复习知识点七年级上

生物学七年级上第一单元认识生物第一章奇妙的生命现象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

2.种类: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200多万种3.生命现象:a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b能够生长发育,由小长大;c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d能生殖、有遗传、有变异;e具有应激性,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f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二、生物学的研究方法1.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方面。

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2.对照组:无变量、实验组:有一个变量第二章严整的生命结构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1.显微镜的结构: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遮光器、光圈、通光孔、反光镜: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镜筒、转换器、物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2.显微镜的使用:①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倒立)、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②目镜长、物镜短、倍数小、数目多、体积小、视野亮、距离远、目镜短、物镜长、倍数大、数目少、体积大、视野暗、距离近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1)净——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2)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自来水;3)取——用镊子夹取叶的下表皮(薄而透明);4)浸——把材料浸入玻片中央的水滴中;5)展——展平材料;6)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上;7)染——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2、植物细胞的结构:1)细胞壁:支持、保护、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3)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4)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5)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6)液泡:细胞液、7)线粒体:与呼吸作用有关3、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4、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细胞壁、叶绿体、液泡三、细胞的分裂和分化1.生物的生长与生物体的细胞的数目增多、体积增大有关2.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专题复习课件-2023-2024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专题复习课件-2023-2024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__(_变__量_有__两__个_)。
培养皿 种子数量 编号 (粒)
种子所处的环境条件
种子萌发的数量
(有光,其他的条件均适宜) (粒)
1
10
少量水,25℃
9
2
10
无水,25℃
0
3
10
少量水,4℃
0
4
10
水淹没种子,25℃
0
(4)本实验中有___3_____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变量分别是什么?具体说明?
由于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出,使被溶解的钙质又变成固体, 没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不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也 更没有遗传、变异的特性。因此钟乳石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 征,它不是生物。” 2.“珊瑚虫是生物,珊瑚不是生物。珊瑚虫是一种海生圆筒 状腔肠动物,在白色幼虫阶段便自动固定在先辈珊瑚的石灰 质遗骨堆上,珊瑚是珊瑚虫分泌出的外壳,珊瑚的化学成分 主要为CaCO3,以微晶方解石集合体形式存在,成分中还有 一定数量的有机质,形态多呈树枝状,上面有纵条纹,每个 单体珊瑚横断面有同心圆状和放射状条纹,颜色常呈白色, 也有少量蓝色和黑色
含羞草受到刺激合拢叶片
生物能够对所生活的环境表现 仙人掌适于生活在干旱的环境;
出一定的_适__应__性__并_影__响__环境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注意: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考点二 生物的生活环境
❶生物圈。 (1)概念:地球上所有的_生__物____与其生存__环__境___的总和。 (2)范围:海平面上、下各10千米左右的范围,包括_大__气__圈__的下层、 整个__水__圈___和岩石圈的上层。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专题复习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考点一 生物的基本特征

济南版初中生物第一单元复习提纲(最新最全)

济南版初中生物第一单元复习提纲(最新最全)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复习提纲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一、身边的生物现已经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人们通常将它们可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2.生物能够生长发育;3.成熟的生物个体能繁殖后代;4.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5.生物具有应激性;6.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一、生物圈1.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活环境共同构成了生物圈。

生物圈包括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

生物圈的范围在海平面上下各10千米之间。

但绝大多数生物都生活在海平面上下各100米范围内。

2.生物圈能为生物的生存提供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基本条件。

二、栖息地1.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为栖息地。

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

2.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破坏栖息地的重要因素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一、探究的基本过程1. 巴斯德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即实验变量,用以设计对照实验,成功之处在于设计了曲颈瓶(能让空气进入而细菌不能进入)。

巴斯德的实验证明了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2.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为探究成功的关键。

二、探究的常用方法1. 观察法: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在自然状态下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

2. 实验法:利用特定的材料和器具,在一定条件下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3. 测量法:利用尺子、秒表、温度计等,进行高度、速度、温度等进行测量。

4. 调查法: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复习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复习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一、认识生命现象.(一)、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等(会判断即可,实际中多种方法并用)(二)、在制定探究实验方案时应注意设置对照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变量唯一。

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原因:避免偶然性)(三)光学显的操作与运用1.光学显微镜的结构:重点掌握:目镜和物镜:放大物像;细准焦螺旋: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物象更清晰;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原因是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反光镜:反射光线和调节光线强弱(凹面镜可聚光)。

当光线弱时,选用凹面镜,大光圈。

强时,选平面镜,小光圈。

2、使用显微镜的步骤:(1)取拿与安放(2)对光: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④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直到看到一个明(3)观察: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放时,眼睛注视物镜,为的是防止压破临时装片。

转动粗准焦螺旋可调出物象,如果不清晰,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污点:有可能在物镜、目镜、装片上,移动其中的两个,如果污点都不动,就在第三个上。

3、显微镜的成像原理(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低到高时,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数目变少,视野变暗。

(3)在目镜中观察到的物像,是放大的倒像。

将物象旋转180度,可以得到实像。

(4)如果显微镜中的物象不在中央,那物象在哪我们就向哪移动装片,物象就可回到视野中央。

4、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擦→滴→撕展→盖→染(1)制作洋葱临时装片时注意:1.滴的是清水2.撕取洋葱内表面薄膜。

3.把撕取的薄膜展平放在载玻片中央。

4.盖的时候要防止气泡产生5.染色用的是碘液。

(2)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注意:1.滴的是生理盐水(0.9%,可保持细胞形态)。

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

3.染色用的也是碘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一、生物学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被称作——绿色学科。

二、生物1、概念:具有生命的物体。

2、分类由细胞构成。

无细胞结构。

3、数目:现在已知生物约200多万种,(其中动物约150多万种,植物约30多万种。

)三、生物的基本特征:1、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生物的最基本特征)如:吃饭、喝水、呼吸、出汗、排尿。

2、能够生长发育和繁殖。

如:一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母鸡下蛋、植物开花结果、蜻蜓点水。

3、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变异)。

4、生物具有应激性。

如:朵朵葵花向太阳、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下垂。

5、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如:仙人掌的叶子特化成刺(“适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影响”)、大树底下好乘凉(“影响”)。

【例题】1、下列哪组选项全部属于生物()A.金鱼、月季、机器狗、海带B.长颈鹿、电脑病毒、海豚、海马C.仙人掌、钟乳石、香菇、小草D.细菌、丹顶鹤、水杉、鲨鱼2、果树能产生种子,种子可以萌发并长成新的植物体,这说明()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生物多由细胞构成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诗句说明了哪一生物特征()A.呼吸B.排出体内废物C.对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发育4、含羞草受到碰触后,展开的叶子会合拢,与含羞草反应相同的生命现象是()A.子女与父亲不同 C.人手被针刺后缩回C.母鸡下蛋D.大豆由小长大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是()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B.生物都需要营养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6、下列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一项是()A.能进行呼吸B.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映C.能生长繁殖D.能动7、下列哪项不是生命现象()A.种子萌发,长出幼苗B.人体出汗C.蛇的冬眠D.石灰岩洞中的石笋逐渐长高8、下列属于新陈代谢现象的是()A.松鼠不断寻找食物B.大树提供木材C.含羞草的叶子会合拢D.鲸能游泳9、蘑菇属于()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非生物10、鸡能产蛋,并孵出小鸡,这说明鸡具有的特征是()A.需要营养物质B.能由小长大C.能繁殖后代D.能排除废物11、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A.松鼠不断寻找食物吃B.钟乳石由小变大C.小狗排尿D.人晕车呕吐12、下列哪种现象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A.兔子发现狼之后迅速奔跑B.种子萌发长成幼苗C.绿色植物的叶由小长大的现象D.鸟产卵13、生物能够生长、发育并繁殖后代的基础是()A.遗传B.变异C.应激性D.新陈代谢14、一般来说,一种生物不会由于个体的死亡而导致该物种的绝灭,这是因为生物具有()A.遗传性B.生长现象C.繁殖现象D.应激性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1、概念:在地球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才有生物生存,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

一、生物圈 2、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之间。

3、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

1、概念: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

如,绿孔雀的栖息地是热带雨林,仙人掌的栖息地是沙漠。

二、栖息地2、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

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群体。

3、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

4、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格利用,是破坏多种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原因。

【例题】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圈是指地球表面有生物生存的圈层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下层、水圈和岩石圈上层C.生物圈是指陆地以上和海洋以下各约100米厚的范围D.生物圈能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的特征B.影响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C.自然灾害是破坏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D.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的生物类群是不同的3、从19世纪开始,地球上几乎每年都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灭绝。

造成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天敌增多 C.动物疾病 D.人类活动的破坏4、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厚的范围内。

A..10千米B.1000米C.100米D.10米5、不借助任何工具,可以生活在生物圈各个圈层的生物是()A.细菌类B.鱼类C.鸟类D.人类6、生物圈的范围为()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B.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C.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D.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7、下列哪一项都是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A.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B.营养物质、阳光、温度和水C.阳光、土壤、空气和水D.空气、阳光、土壤和水8、各种栖息地的不同特征是由什么决定的()A.土壤类型B.温度C.湿度D.以上三项均是9、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和松土、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我还要把花放在层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的分别是()①营养物质②空气③阳光④适宜的温度⑤一定的生存空间⑥水A.①③②⑤⑥④B.⑥①②③④⑤C.④⑤③⑥①②D.③⑥④⑤②①10、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是由()决定的.A.土壤类型B.温度C.湿度D.以上三项均是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1、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目的是确保实验结果的不同由实验变量引起。

用以设计对照实验(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一、巴斯德实验 2、实验成功之处在于:设计了曲颈瓶(阻挡细菌侵入)。

3、实验证明了: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二、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过程六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3、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三、探究的常用方法:实验法(最重要的方法)、观察法、测量法、调查法等。

【例题】1、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A. 有光、无光B.有光、无水C.干燥、湿润D.有空气、无空气2、某生物研究小组的同学要为环保部门提供当地的有关环境污染报告,他们应采取下列哪种方法来了解当地的环保质量情况?()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测量法3、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这一假设的成立是由()证明的A. 达尔文B. 巴斯德C. 施莱登D. 施旺4、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A. 运气好B. 动脑设计了曲颈瓶C. 观察时认真D. 实验用具好看5、探究过程中需要()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和测量法D. 以上多种方法灵活运用6、在巴斯德的实验中,曲颈瓶的作用是()A.多装肉汤B.便于手持C.让空气进入瓶内而把微生物阻挡在肉汤之外D.曲颈瓶有自洁作用,可把微生物杀死7、这滴水中的动物可能是草履虫()A.假设 B.问题 C.结论 D.幻想8、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想利用桑蚕详细研究蚕的发育过程,则下列方法中最好的是()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模拟法9、下列那一项不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文献法10、在设计对照试验时,我们应注意的问题是()A. 所有的变量都相同B. 所有的变量都不相同C. 除试验变量外,其它变量均不相同D. 除试验变量外,其它变量均相同11、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是( )A.验证性实验 B.不断重复科学的实验 C.科学探究活动 D.以上三个都不是12、进行科学探究时,首先要做的是( )A.作出假设 B.表达交流 C.实验 D.提出问题13、作出假设中的“假设”是指( )A.对问题的一种可能解释 B.实事求是 C.毫无根据的猜想 D.以上三种都是14、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其基本步骤包括( )①作出假设②制定计划③提出问题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交流A.①③②④⑥⑤ B.②④③①⑤⑥ C.③①②④⑤⑥ D.③①⑥②④⑤15、科学探究成功的关键是( )A.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B.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C.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D.得出正确的结论16、科学探究中,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 )A.观察、调查 B.调查、收集证据C.制定计划,实验计划 D.在实验中进行操作实验17、下列关于巴斯德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A、B烧瓶是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的 B.A烧瓶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C.实验的结论是微生物来自肉汤本身 D.B曲颈瓶的长颈可阻断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瓶内18、为了了解某环境中的生物种类,通常用的方法是( )A.分类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19、如图1—1—1横坐标所示内容是: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的一些原因,请判断此图是根据哪种探究方法的数据得出的(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模拟法 D.培养法20、“老鹰低叫,大雨将到”,“燕子低飞有雨”等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通过这些动物的行为变化,形象地反映了大气的变化规律,这些规律的总结主要运用了(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推理法21、分配给你一个科研项目,测定一种水生植物(金鱼藻)的光合作用的速率是否受二氧化碳的影响,该植物在加有二氧化碳的瓶中生长,释放出气泡。

这个研究项目的目的对照应该是( ) A.将同一装置放在暗处 B.比较没有加入二氧化碳时的气泡产生情况C.比较水温升高时,气泡的产生情况 D.用一个较小的玻璃瓶22、因为手被草割破到发明锯,鲁班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猜想法23、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变量是( ) A.温度 B.湿度 C.光照 D.水分24、请回答下列有关科学研究方法的问题:(1)要了解校园生物的种类,应采用______法;(2)要了解马与驴在外形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应采用_________法;(3)要了解鱼的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如果单凭观察难以得出结论,可采用________法。

25、某同学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得知,影响种子的外界条件有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但是不是所有的种子,只要具备以上三个外界条件就能萌发呢?于是他准备了蚕虫、烟草和苋菜的种子,分别分成两组,一组放在光下,另一放在黑暗处,两组种子都是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一段时间后观察这三种植物子的发芽情况并记录下它们的发芽率如下表,请回答:蚕豆种子烟草种子苋菜种子光下97.1%98.5%1.8%黑暗处96.8%2.4%96.6%(1)根据表中记录结果可以看出,蚕豆种子的萌发与__________无关,烟草种子必须在_________件下才能很好地萌发,苋菜种子必须在___________条件下才能很好地萌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