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复习知识点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复习知识点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生物学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被称作——绿色学科。

二、生物

1、概念:具有生命的物体。

2、分类由细胞构成。

无细胞结构。

3、数目:现在已知生物约200多万种,(其中动物约150多万种,植物约30多万种。)

三、生物的基本特征:

1、具有新陈代谢现象。(生物的最基本特征)如:吃饭、喝水、呼吸、出汗、排尿。

2、能够生长发育和繁殖。如:一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母

鸡下蛋、植物开花结果、蜻蜓点水。

3、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一母生九子,连

母十个样(变异)。

4、生物具有应激性。如:朵朵葵花向太阳、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下垂。

5、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如:仙人掌的叶子特化成刺(“适应”),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影响”)、大树底下好乘凉(“影响”)。【例题】

1、下列哪组选项全部属于生物()

A.金鱼、月季、机器狗、海带

B.长颈鹿、电脑病毒、海豚、海马

C.仙人掌、钟乳石、香菇、小草

D.细菌、丹顶鹤、水杉、鲨鱼

2、果树能产生种子,种子可以萌发并长成新的植物体,这说明()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C.生物多由细胞构成

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诗句说明了哪一生物特征()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发育

4、含羞草受到碰触后,展开的叶子会合拢,与含羞草反应相同的生命现象是()

A.子女与父亲不同 C.人手被针刺后缩回

C.母鸡下蛋

D.大豆由小长大

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是()

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

B.生物都需要营养

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6、下列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一项是()

A.能进行呼吸

B.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映

C.能生长繁殖

D.能动

7、下列哪项不是生命现象()

A.种子萌发,长出幼苗

B.人体出汗

C.蛇的冬眠

D.石灰岩洞中的石笋逐渐长高

8、下列属于新陈代谢现象的是()

A.松鼠不断寻找食物

B.大树提供木材

C.含羞草的叶子会合拢

D.鲸能游泳

9、蘑菇属于()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非生物

10、鸡能产蛋,并孵出小鸡,这说明鸡具有的特征是()

A.需要营养物质

B.能由小长大

C.能繁殖后代

D.能排除废物

11、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

A.松鼠不断寻找食物吃

B.钟乳石由小变大

C.小狗排尿

D.人晕车呕吐

12、下列哪种现象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

A.兔子发现狼之后迅速奔跑

B.种子萌发长成幼苗

C.绿色植物的叶由小长大的现象

D.鸟产卵

13、生物能够生长、发育并繁殖后代的基础是()

A.遗传

B.变异

C.应激性

D.新陈代谢

14、一般来说,一种生物不会由于个体的死亡而导致该物种的绝灭,这是因为生物具有()

A.遗传性

B.生长现象

C.繁殖现象

D.应激性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1、概念:在地球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才有生物生存,生

物生存的这个圈层。

一、生物圈 2、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之间。

3、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

养供给。

1、概念: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如,绿孔雀的栖息地是热带雨林,仙人掌

的栖息地是沙漠。

二、栖息地2、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

征。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群体。

3、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

4、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格利用,是破坏多种生物栖息地的主

要原因。

【例题】

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圈是指地球表面有生物生存的圈层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下层、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C.生物圈是指陆地以上和海洋以下各约100米厚的范围

D.生物圈能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的特征

B.影响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

C.自然灾害是破坏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

D.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的生物类群是不同的

3、从19世纪开始,地球上几乎每年都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灭绝。造成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

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天敌增多 C.动物疾病 D.人类活动的破坏

4、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厚的范围内。

A..10千米

B.1000米

C.100米

D.10米

5、不借助任何工具,可以生活在生物圈各个圈层的生物是()

A.细菌类

B.鱼类

C.鸟类

D.人类

6、生物圈的范围为()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B.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C.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D.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7、下列哪一项都是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A.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

B.营养物质、阳光、温度和水

C.阳光、土壤、空气和水

D.空气、阳光、土壤和水

8、各种栖息地的不同特征是由什么决定的()

A.土壤类型

B.温度

C.湿度

D.以上三项均是

9、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和松土、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我还要把花

放在层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的分别是()

①营养物质②空气③阳光④适宜的温度⑤一定的生存空间⑥水

A.①③②⑤⑥④

B.⑥①②③④⑤

C.④⑤③⑥①②

D.③⑥④⑤②①

10、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是由()决定的.

A.土壤类型

B.温度

C.湿度

D.以上三项均是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目的是确保实验结果的不同由实验变量引起。

用以设计对照实验(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一、巴斯德实验 2、实验成功之处在于:设计了曲颈瓶(阻挡细菌侵入)。

3、实验证明了: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二、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过程六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

交流。

2、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3、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三、探究的常用方法:实验法(最重要的方法)、观察法、测量法、调查法等。

【例题】

1、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A. 有光、无光

B.有光、无水

C.干燥、湿润

D.有空气、无空气

2、某生物研究小组的同学要为环保部门提供当地的有关环境污染报告,他们应采取下列哪种

方法来了解当地的环保质量情况?()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量法

3、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这一假设的成立是由()证明的

A. 达尔文

B. 巴斯德

C. 施莱登

D. 施旺

4、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

A. 运气好

B. 动脑设计了曲颈瓶

C. 观察时认真

D. 实验用具好看

5、探究过程中需要()

A. 实验法

B. 观察法

C. 调查法和测量法

D. 以上多种方法灵活运用

6、在巴斯德的实验中,曲颈瓶的作用是()

A.多装肉汤

B.便于手持

C.让空气进入瓶内而把微生物阻挡在肉汤之外

D.曲颈瓶有自洁作用,可把微生物杀死

7、这滴水中的动物可能是草履虫()A.假设 B.问题 C.结论 D.幻想

8、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想利用桑蚕详细研究蚕的发育过程,则下列方法中最好的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模拟法

9、下列那一项不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文献法

10、在设计对照试验时,我们应注意的问题是()

A. 所有的变量都相同

B. 所有的变量都不相同

C. 除试验变量外,其它变量均不相同

D. 除试验变量外,其它变量均相同

11、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是( )

A.验证性实验 B.不断重复科学的实验 C.科学探究活动 D.以上三个都不是

12、进行科学探究时,首先要做的是( )A.作出假设 B.表达交流 C.实验 D.提出问题

13、作出假设中的“假设”是指( )

A.对问题的一种可能解释 B.实事求是 C.毫无根据的猜想 D.以上三种都是

14、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其基本步骤包括( )

①作出假设②制定计划③提出问题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交流

A.①③②④⑥⑤ B.②④③①⑤⑥ C.③①②④⑤⑥ D.③①⑥②④⑤

15、科学探究成功的关键是( )A.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B.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C.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D.得出正确的结论

16、科学探究中,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 )

A.观察、调查 B.调查、收集证据

C.制定计划,实验计划 D.在实验中进行操作实验

17、下列关于巴斯德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B烧瓶是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的 B.A烧瓶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C.实验的结论是微生物来自肉汤本身 D.B曲颈瓶的长颈可阻断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瓶内18、为了了解某环境中的生物种类,通常用的方法是( )

A.分类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19、如图1—1—1横坐标所示内容是: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的一些原因,请判断

此图是根据哪种探究方法的数据得出的(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模拟法 D.培养法

20、“老鹰低叫,大雨将到”,“燕子低飞有雨”等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总

结出来的。通过这些动物的行为变化,形象地反映了大气的变化规律,这些规律的总结主要运用了(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推理法

21、分配给你一个科研项目,测定一种水生植物(金鱼藻)的光合作用的速率是否受二氧化碳的

影响,该植物在加有二氧化碳的瓶中生长,释放出气泡。这个研究项目的目的对照应该是( ) A.将同一装置放在暗处 B.比较没有加入二氧化碳时的气泡产生情况

C.比较水温升高时,气泡的产生情况 D.用一个较小的玻璃瓶

22、因为手被草割破到发明锯,鲁班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猜想法

23、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变量是( ) A.温度 B.湿度 C.光照 D.水分

24、请回答下列有关科学研究方法的问题:

(1)要了解校园生物的种类,应采用______法;

(2)要了解马与驴在外形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应采用_________法;

(3)要了解鱼的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如果单凭观察难以得出结论,可采用________法。

25、某同学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得知,影响种子的外界条件有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但是不是所有的种子,只要具备以上三个外界条件就能萌发呢?于是他准备了蚕虫、烟草和苋菜的种子,分别分成两组,一组放在光下,另一放在黑暗处,两组种子都是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一段时间后观察这三种植物子的发芽情况并记录下它们的发芽率如下表,请回答:

(1)根据表中记录结果可以看出,蚕豆种子的萌发与__________无关,烟草种子必须在

_________件下才能很好地萌发,苋菜种子必须在___________条件下才能很好地萌发。

(2)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第四节生物学的探究工具

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和功能:

(1)放大物像的是_目镜和物镜。

(2)调换物镜的是转换器。

(3)反射光线的是反光镜。

(4)升降镜筒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5)调节光线强弱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

2、显微镜的使用:

(1)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和存放。

(2)对光:①转粗准焦螺旋②转换器③转遮光器④转反光镜。

3、关于使用显微镜的几点说明:

(1)显微镜的最主要部件是_目镜和物镜。它们对观察的物体有放大作用。

(3)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4)要换用不同倍数的物镜,需要转动转换器。

(6)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外界光线较强时应使用平面镜,应使用大光圈。

(14)污点的位置判断。

二、其他常用研究工具:(了解)

【例题】

1、用低倍物镜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换上高倍物镜后,

异物仍在。异物可能是在()A.物镜上 B.目镜上 C.材料上 D.镜筒中

2、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

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明,此时应()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3、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首先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点 B.对光后,从低倍镜到高倍镜进行观察

C.眼睛注视着镜筒内视野,将镜筒下降,调节焦点

D.换用高倍镜时,应先将镜筒升高少许

4、如图6-4中①、②表示物镜长度,③、④表示目镜长度,⑤、⑥表示物镜与玻片的距离,

获得最大物像时,正确的组合为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5、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流向应是顺时针的

B.为观察低倍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

C.用显微镜的凹面反光镜反光,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多,但细胞更小

D.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先用低倍镜,再换用高倍镜

6、用高倍镜观察洋葱根尖的细胞比用低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大小和视野的明暗情况依次

为()A.多、大、亮 B.少、小、暗 C.多、小、暗 D.少、大、暗

7、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当成像清晰时,

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

A B C D

8、将10×的物镜转换成40×的物镜后,下列哪项与观察到的实际现象不相符合()

A.视野变暗 B.物像扩大 C.视野扩大 D.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

9、在低倍镜下的视野内图象是“pd”,实际图象是()A.pd B.dp C.qb D.bq

10、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E”从右图甲转为乙,应向何方移动装片()

A.右上方B.右下方

C.左上方D.左下方

11、一个细胞用目镜10×,物镜40×的倍数观察,细胞的放大倍数是()

A.50倍 B.400倍 C.500倍 D.4倍

12、在光学显微镜下,选用6倍目镜和5倍物镜观察一个直径为1mm的小圆点()

A.面积约为30mm2 B.直径约为3cm C.面积扩大到30倍 D.直径约为11cm

13、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

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X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14、当显微镜的镜筒缓缓下降时,显微镜操作者的目光应注视的部位是()

A.镜筒 B.目镜 C.物镜 D.物镜与装片间的距离

15、在低倍显微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发现物像模糊,此时应()

A.调节粗准焦螺旋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调节反光镜 D.移动装片16、下面①~⑤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步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E”从右图甲

转为乙,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调节光圈③转动细准焦螺旋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标本

A.①→②→③→④ B.⑤→④→②→③

C.②→④→⑤→① D.④→①→③→②

17、使用的物镜为10X,目镜为10X,第二次使用的物镜仍为10X,而目镜成为5X,那么第二

次在视野中看到的物象情况与第一次相比()

A.细胞数目增多,但细胞比原来大1/2

B.细胞数目增多,但细胞比原来小1/2

C.细胞数目减少,但细胞比原来大1/2

D.细胞数目减少,但细胞比原来小1/2

18、如果在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如

右图所示。那么,在物镜放大倍数不变的情况下,把目镜改为15×,视野

里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是()A.3 个 B.5个 C.7个 D.9个

19、(09山东招生考试题)小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后兴奋地向同学描述,并

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但别人却看不清物像。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A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 B射入光线发生改变

C显微镜的物镜转换了 D光圈的大小改变

20、使用显微镜对光时,下列哪些结构应放在同条直线上?()

A.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B.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

C.目镜、物镜、镜筒、反光镜D.目镜、物镜、遮光器、反光镜

21、用显微镜观察时,所要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其原因是()

A易于染色 B.易于分辨细胞结构的各部分 C.能让光线透过 D.质量轻

22、(2011·保定)下面是某同学使用显微镜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的操作示意图,

其中正确的是()

23、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

丁戊己

(1)调节光线强弱的部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上的________。

(3)放置玻片标本的部件是[]________,中央有[]________两旁各有一个[]________。

(4)使镜筒在较小范围内升降的部件是[]________。

(5)安装物镜的部件是[]________,用眼观察的镜头是[]________。

(6)在显微镜的结构中最主要的部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

(7)要想获得最小物像应选择上图中目镜____和物镜____进行组合。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 . . 版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新代——最基本的生命现象 植物: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2.生长发育,由小长大 3.繁殖后代 4.遗传变异,相似和差异 5.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6.适应并影响环境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附:生物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 二、生物的生活环境 1.生物圈的围: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海平面上下10千米 绝大多数生物生存围: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 2.生物的生存基本条件:、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 3.栖息地:生物圈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环境因素(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栖息地特征;

人口数量剧增,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三、生物学探究方法 1.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还是肉汤本身产生的?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微生物来自空气。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前提:提出有研究价值问题,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3)制定计划: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是关键,(探究计划包括方法、步骤,材料、器具) 对照实验,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2.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四、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1、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最新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必背基础知识点总结(全册)

最新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必背基础知识点总结(全册) 第一单元 第一章 1.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才有生物生存,这个圈层叫_________。在这个圈层内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栖息地. 显微镜: (2)能放大物像的是和,它们是显微镜的主要部件。 (3)能升降镜筒的是和,使镜筒升降范围大的是;转换器能;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反光镜有两个面,一个是,一个是。 2. 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实物的,放大的倍数是。 3. 调节光线强弱的两个结构和。 4.高倍镜换成低倍镜后视野变物体数目变物象大小变。 5. 镜筒下降时应从侧面注视;以防目镜压碎装片。 6. 在视野的右上方看到“P”,这个字母应该是什么样的,怎样将字母移动到视野的正中央。 第二章 1 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中,滴的是,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中滴的是,目的 盖盖玻片的方法是,这样做的目的是。 3.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都有的结构是、、 ,除此之外,洋葱表皮细胞还有、;细胞中被染成深色的结构是。 4观察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质中有、、等结构。 (2)细胞壁的作用是。细胞膜能。含有遗传物质的是,能够流动的是。 (3)辣椒中感到有辣味的物质存在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5.植物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是和 6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使细胞的增加。 7.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先,然后到两个子细胞中,使新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保持。 8.细胞分化是指在作用下,经过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其、和功能发生定向改变,结果是形成了。 9.动物的基本组织包括、、、。 植物的基本组织包括、、、。

2018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检测卷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 第一单元第一章基础达标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的是() A.引起人感冒的病毒 B.恐龙蛋化石 C。生长在橘子皮上的青霉D。休眠的青蛙 2.猫妈妈生小猫,小猫能长大,长大了的猫能再生小猫,这一过程说明猫具有的生命特征是( ) A.生长、发育和繁殖 B.生长 C.发育D。繁殖 3.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蜻蜓点水 B.钢铁生锈 C.公鸡打鸣 D.葵花向阳 4。巴斯德认为,肉汤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 A.运气好B。动脑设计了曲颈瓶 C.观察时认真D。实验器具好看 5.一场威力强大的暴风雪袭击了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大部分地区,影响范围广泛。为掌握暴风雪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情况,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测量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D。观察法 6。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B。作出假设应有一定依据,不能臆断 C.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变量外其他因素也可不同 D。进行探究实验时可以设置多组实验组 7.取用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 A.两手托镜座B。两手握镜臂 C.右手提着镜臂 D.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 8。显微镜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 A。载物台B。反光镜 C.装片D。通光孔 9。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是() ①对光②观察③整理和存放④安放装片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10、家中饲养小鸡时,小鸡的生活需要下列哪些条件() A。食物与水 B.食物、空间与空气 C。食物、空间与阳光D。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空间和食物11.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是由下列哪些因素决定的( ) A。土壤类型B。温度C。湿度 D.以上三项都是 12、“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地球上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称为() A.生物圈 B.大气圈 C.水圈 D.岩石圈 13、下列动物中生活于湖沼栖息地的一组是( ) A。鲸、鲨鱼B。丹顶鹤、扬子鳄C。骆驼、蜥蜴D。蚯蚓、老鼠 14、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物像模糊,应调节() A。粗准焦螺旋 B.细准焦螺旋 C.反光镜 D.遮光器 15、以下是某同学为探究温度是否影响黄栌叶色而进行的实验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A。甲组用弱光照射,乙组用强光照射 B.甲组光照时间长,乙组光照时间短 C。甲组置于低温环境中,乙组置于高温环境中 D.甲组土壤保持湿润,乙组土壤保持干燥 16、小翠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中用显微镜观察某装片,若要得到理想的观察效果,应选用() A.大光圈和平面镜B。小光圈和平面镜 C.大光圈和凹面镜 D.小光圈和凹面镜 17、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镜下比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视野、细胞的数目() A。小、亮、多 B.小、暗、少 C.大、亮、多D。大、暗、少 18、下图表示一个用右手写字的人正在用昱微镜观察,其中观察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19、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B.生物圈中有维持生命的空气、阳光、水等条件 C。生物圈就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D.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 20、下列哪种现象揭示的生物共性不同于其他三种() A.蘑菇长大B。蝌蚪长成青蛙 C。一粒油菜种子长成油菜植株D。种瓜得瓜 21.用显微镜观察时,显微镜在实验台上的位置一般应该是( ) A。正中央B。略偏右C。略偏左D。以上三种都可以 22。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要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哪移动玻片标本( ) A。左上方 B.右上方C。左下方 D.右下方 23.如果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那么载物台上所放的载玻片上画的是( ) A。↘ B.↖C、↙D、→ 24、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起来观察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装

(完整版)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生命现象 植物: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2.生长发育,由小长大 3.繁殖后代 4.遗传变异,相似和差异 5.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6.适应并影响环境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附:生物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 二、生物的生活环境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海平面上下10千米 绝大多数生物生存范围: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 2.生物的生存基本条件: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 3.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环境因素(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栖息地特征;

人口数量剧增,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三、生物学探究方法 1.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还是肉汤本身产生的?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微生物来自空气。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前提:提出有研究价值问题,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3)制定计划: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是关键,(探究计划包括方法、步骤,材料、器具) 对照实验,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2.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四、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1、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第1章认识生命现象测试(含答案)

¥ 《第1章认识生命现象》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 机器人弹钢琴 B. 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 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 馒头上长出“白毛” 2.在“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正确的顺序是() 3.①提出问题;②制定计划;③作出假设;④实施计划;⑤表达交流;⑥得出结论.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⑥⑤④③②① C. ①③②④⑤⑥ D. ①③②④⑥⑤ 4.以下生物体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 ' A. 感冒病毒 B. 变形虫 C. 细菌 D. 霉菌 5.下列都属于非生物的一组是() A. 竹和山石 B. 鱼和河水 C. 空气和阳光 D. 松和丹顶鹤 6.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 蜻蜓点水 B. 钢铁生锈 C. 公鸡打鸣 D. 葵花向阳 7.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 都能运动 B. 都能呼吸 C. 都有细胞结构 D. 都生活在水中 8.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 A. 需要营养 B. 进行呼吸 C.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生长和繁殖 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A. 呼吸 B. 排出体内废物 C. 对刺激作出反应 D. 生长和发育 10.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 A. 对象中的一个 B. 对象中的一部分 C. 全部对象 D. 以上都对 11.下列哪个是生物() A. 枯死的树 B. 桌椅板凳 C. 蚂蚱 D. 机器人 12.下列关系相近的一组生物是() ( A. 玉米和大豆 B. 鱼和水草 C. 空气和水 D. 岩石和苔癣 13.人体内部废物随汗液排出,属于()现象. A. 生长现象 B. 遗传现象 C. 新陈代谢 D. 应激性 14.下列古诗词中不含生物的是() A. 牧童骑黄牛 B. 遥看瀑布挂前川 C. 处处闻啼鸟 D. 浅草才能没马蹄 15.有些植物如含羞草,它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一现象属于生命现象的 () A. 生物体的生活需要营养 B. 生物体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 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D. 生物体都能生长 16.变黄的菜叶最后从蔬菜上脱落,这说明() 、 A. 蔬菜的生活需要营养 B. 蔬菜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C. 蔬菜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D. 蔬菜能够生长和繁殖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精编版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可分为: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五大类群,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的基本特征:①新陈代谢②生长发育③繁殖后代④遗传变异⑤应激性⑥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一.生物圈:有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叫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是:生物圈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范围为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10千米之间。但绝大多数生物都生活在海平面上下各100米范围内。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是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 二.栖息地 栖息地指:在生物圈内,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 栖息地的类型由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生物栖息地遭受破坏的主要因素是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为探究成功的关键. 2、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为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3、巴斯德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既实验变量,用以设计对照实验,成功之处 在于设计了曲颈瓶(阻挡细菌侵入)。巴斯德的实验证明了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 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第四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三、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①写出右图各部分的名称 ②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目镜倍数x物镜倍数调换物镜的是转换器; ③反射光线的是反光镜; ④升降镜筒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⑤调节光线强弱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光线强,用平面镜和小光圈;光线弱,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2.显微镜的使用 1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⑴取拿与安放⑵对光⑶安放装片⑷观察⑸整理和存放。 ①对光:“四转一看”转粗准焦螺旋,转细准焦螺旋,转遮光器,转反光镜,左眼看到一个明亮视野 ②观察:在观察时,镜筒应先下降,此时眼睛注视物镜;然后镜筒再上升,眼睛注视目镜(左、右都要眼睁开) 2、观察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上下、左右颠倒,如;”9”在视野中是“6”) 3、显微镜各结构中,起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2018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单元测试卷

第1单元第1章认识生命现象 一、选择题 1、下列给出的哪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 A。杨树B。家兔C。小麦 D.感冒病毒 2、探究光照对水稻生存的影响的实验,设计对照组应该() A。所有变量都相同 B.只存在阳光这一变量的差异 C。除阳光外其他变量都不相同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对问题作出的尝试性的解释就是假设。一个成功的假设,能够说明事物之间的( ) A.相关信息 B.因果关系 C。相关联系 D。相关问题 4、下列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表达交流④制定计划⑤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③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⑤③⑥ 5、下列都属于非生物的一组是( ) A.竹和山石 B.鱼和河水C。空气和阳光 D。松和丹顶鹤 6、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蜻蜓点水 B.钢铁生锈C。公鸡打鸣D。葵花向阳 7、在实验法研究中,一般要按设计的实验方案重复实验,其目的是( )A。用实验来检验假设 B。寻找最优化的实验过程 C。从不同角度验证假设 D.减少实验误差,保证实验的真实性 8、水圈中的生物大多生活在距海平面________以内的水层中( ) A.10千米B。 1千米 C. 150米 D. 50米 9、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这一假设的成立是由哪一科学家证明的() A.达尔文B。施莱登 C。巴斯德 D。施旺 1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描述的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生长 C。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D.生物能呼吸 11、春季麦田中影响小麦生活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A。水分B。杂草C。蚜虫D。以上都是12、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 ) A。运气好 B.动脑设计了曲颈瓶 C。观察时认真 D。实验用具好看 13、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个家就是() A.大气圈 B.水圈 C。岩石圈 D。生物圈 14、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A.绿色植物 B。肉食动物 C.微生物 D.阳光 15、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雨露滋润禾苗壮”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备课教案

七年级生物学科 2013年—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学计划 青州经济开发区初中 姓名:牛青林

七年级生物备课 1、当前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本学期,初一的新生是没有经过考试就进来的,到目前为止本人对学生的情况不是十分了解。本人承担七年级3个班级的生物学教学任务,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济南版生物学新教材。新课程,新教材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学校在全面抓教育教学质量的理念给于我教好学生以强大的自信心,加上大多数学生对生物怀有浓厚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生物教具为生物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2、本学期课程内容分析 本册包括2个单元7章,23节内容(其中第二单元第4章只有1节内容)。 第一单元《认识生物》包括了“生物课程内容标准”中的第2个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所要求的全部内容以及第1个主题“科学探究”和第3个主题“生物与环境”的部分内容。本单元的内容安排考虑到学生是刚开始学习生物学,要让学生初步树立什么是生物的概念,初步学会探索生命奥秘大致过程的科学方法;初步认识生物体的结构概况,以及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为后面《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动物》、《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和《生物圈中的人》等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涵盖了“生物课程内容标准”中第4个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6个主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全部内容以及第8个主题“生物的多样性”中的大部分内容。本单元的内容安排充分体现了“人与生物圈”的主题思想,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主线。

从具体内容看,每一节的内容就是一个小的知识单元。节以下的标题(四级标题)就是具体的知识点。在每一节和具体知识点的引言部分,都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命现象或生活经验或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把学生带入问题情景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好本知识点的信心。然后,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如“观察与思考”或“分析与讨论”或“实验” 等)探索有关生命现象及其规律,从而得出结论。 由此可见,无论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看,本册教科书的知识内容体系是系统的,层次是清楚的、鲜明的。 3、本学期的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任务]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七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 1)获得有关生物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2)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3)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能力: 1)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2)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练习题参考答案

七年级生物学学习与检测(上册)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认识生物 第一章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导学提纲 一、1.生物 2.生物200 二、1.营养物质废物 2.应激性 课堂自测 1.C 2.D 3.D 4.动物真菌病毒 5.200 各不相同共性 知能提升 1.A 2.A 3.A 4.营养物质废物新陈代谢长大繁殖相似差别遗传变异规律 第二节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导学提纲 一、微生物微生物空气 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课堂自测 1.B 2.D 3.问题假设计划 知能提升 1.B 2. 方法步骤材料用具 3.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4.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5.自然目的计划感官辅助工具感知考察描述 6.器具材料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分析 第二章严整的生命结构 第一节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导学提纲 1.镜臂镜座 2.支持调节光线的强弱调换物镜长 3.倒像乘积 课堂自测 1.A 2.D 3.B 4.A 5.倒像目镜物镜乘积 6.擦镜纸 知能提升 1.C 2.B 3.C 4.C 5.(1)A (2)A (3)D 6. A 7. 光圈和反光镜 8.40 第二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导学提纲 一、1.细胞单细胞多细胞 2.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叶绿体液泡课堂自测 1.D 2.B 3.A 4.C 5.B 6.细胞单细胞多细胞 7.细胞结构功能 知能提升 1.C 2.D 3.C 4.D 5.C 6.生理盐水0.9% 形态 7.(1)[4]细胞壁(2)[5]细胞膜(3)[2]细胞核(4)[6]线粒体 (5)[3]叶绿体

第三节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导学提纲 一、1.两个 2.数目体积 3.遗传物质 二、1.组织 2.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 3.营养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课堂自测 1.A 2.C 3.C 4.D 5.细胞分裂 6.分裂形态结构功能 知能提升 1.B 2.D 3.B 4.D 5.小大简单复杂成熟 6.上皮神经肌肉结缔营养保护输导机械 第四节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导学提纲 一、1.组织结构 2.细胞组织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二、1.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2.生命活动 课堂自测 1.D 2.C 3.C 4.相似相同 5.组织结构 6.器官次序生理功能 知能提升 1.D 2.B 3.D 4.A 5.消化吸收 6.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第三章生物的生活环境 第一节生物圈与栖息地 导学提纲 一、1.生物下层水圈岩石圈 2.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营养供给 二、1.场所 2.栖息地 3.破坏丧失 课堂自测 1.B 2.A 3.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营养 4. 栖息地 知能提升 1.D 2.D 3.C 4.黄河三角洲最快自然保护区 5.破坏丧失 6.掠夺式开发不合理利用 7.下层整个水圈上层 8.空气1 000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导学提纲 一、1.阳光温度空气水分 2.非生物 3.一对照 二、1.生物生物同种不同种 2.分工合作互助斗争 课堂自测 1.D 2.A 3.非生物生物 4.温度 知能提升 1.C 2.A 3.D 4.相互作用同种不同种 5.分工合作互助斗争 6.相互依存斗争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导学提纲 一、1.适应 2.适应 3.耐受 4.自然 二、1.地衣 2.适应改变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习知识点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一、生物: 具有生命的物体。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现在已知生物约200万种生命现象这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 ①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即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②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叫做应激性。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等。 ③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 二、1、生物圈: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包括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生活的环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范围:海平面上下各10千米。但绝大多数生物都生活在海平面上下各100米范围内。) 2、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栖息地的类型由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 3、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破坏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稳定的营养供给、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 三、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①写出右图各部分的名称 ②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 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目镜倍数x物镜倍数调换物镜的是转换器; ③反射光线的是反光镜; ④升降镜筒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⑤调节光线强弱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光线强,用平面镜 和小光圈;光线弱,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2.显微镜的使用 ①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观察、整理和存放 ②对光:“四转一看”转粗准焦螺旋,转细准焦螺旋,转遮光器,转反光镜,左眼看到一个明亮视野 ③观察:在观察时,镜筒应先下降,此时眼睛注视物镜;然后镜筒再上升,眼 睛注视目镜(左、右都要眼睁开) 当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右下方),想让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则将玻片向左下方(右下方)移动;当将玻片往右上方(左下方)移动时,视野中的物像则朝左下方(右上方)移动。 ④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视野内的变化是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由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时,视野内的变化是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⑤整理和存放:提升镜筒,取下装片,擦拭显微镜,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向两旁,将

七年级生物 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他们的区别。 2、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重点) 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难点) 【课堂内容】 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1、自然界中的生物,有些也是不易被观察到或者没有引起我们注意的,人们通常将它们分为、、。【对应训练】 1、相信你认识了不少生物,学会了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A.智能机器人 B.变形金刚 C.溶洞中不断生长的石笋 D.石头上的青苔 2、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他们将鲫鱼、金鱼、水草、荷花、鸭、蟹等生物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蝇、玫瑰等生物归为一类。请问:他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归类的() 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 B.按照这些生物的用途 C.按照生物的数量 D.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拓展延伸】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每个特征下面的内容,把课本上的图片及图片下的文字学以致用并思考然后回答下列内容:

1、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说明了什么? 2、判断对错:绿色植物不需要营养。() 3、人时时刻刻都要喘气,不论睡觉时,还是运动时;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天热时或者运动比较剧烈时,人还经常出汗,知道这都是什么原因吗? 4、鲸鱼有时在水面上产生巨大的雾状水柱,这是鲸鱼在干什么? 5、你见过含有草吗?它为什么叫“含羞”草? 6、假如现在有人喊:“地震了,地震了……”,说一下我们全班同学有什么反应? 7、体育课上,同学们对老师的哨声有什么反应? 8、人能由小孩变成一个大人,小树也能变成一棵参天大树,这都是什么现象? 9、母鸡能够产卵,给它一个适宜的条件,小鸡能从鸡蛋里面破 壳而出,这都说明了什么? 10、民歌中唱到:“种了一粒籽,发了一颗芽。”这些现象都说明 了什么? 11、青蛙能在水中产卵,卵发育成蝌蚪,蝌蚪变成青蛙,青蛙长 大后又能产卵,这一过程主要体现青蛙的那一生命现象? 12、天冷了,好多人都得了感冒,你知道感冒是什么引起的吗? 13、引起感冒的东西是生物吗?它的特征又是如何的? 14、判断题: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总结规律 1、生物具有现象; 2、生物能够,由小长大; 3、成熟的生物个体能够;

(完整版)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最完整版)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一、生物: 具有生命的物体。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现在已知生物约200万种生命现象这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后代、遗传与变异、应激性、适应性并影响环境等。 ①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即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②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叫做应激性。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等。 ③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 二、1、生物圈: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包括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生活的环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范围:海平面上下各10千米。但绝大多数生物都生活在海平面上下各100米范围内。) 2、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栖息地的类型由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 3、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破坏栖息地的重要因素: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稳定的营养供给、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 三、1、巴斯德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既实验变量, 用以设计对照实验,成功之处在于设计了曲颈瓶(阻 挡细菌侵入)。巴斯德的实验证明了肉汤变酸是微生 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2 、巴斯德 提出的问题: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肉汤本身还 是空气?做出的假设: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来 自于空气。巴斯德成功的关键是设计了曲颈瓶。 曲颈瓶的妙处是既保证了空气进入也阻挡了微生物 的进入巴斯德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杀死肉汤可能 存在的微生物。本实验的变量是微生物的有无, 实验组是曲颈瓶,对照组是直颈瓶。) 2、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提出 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为探究成功的关键,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一般为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获得普遍的规律。 ●计算平均值是为了减少误差。 三、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①写出右图各部分的名称 ②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 大.

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一、选择题: 1、将有数字b 的透明纸片移到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物象是( ) A 、d B 、b C 、p D 、q 2、在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让视野中暗一些,应选( ) A 、大光圈、平面镜 B 、大光圈、凹面镜 C 、小光圈、平面镜 D 、小光圈、凹面镜 3、使用显微镜对光时,我们一般选用( )。 A 、低倍物镜,较小光圈 B 、低倍物镜,较大光圈 C 、高倍物镜,较小光圈 D 、高倍物镜,较大光圈 4、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在视野的右上方有一个完整的细胞,要使该细胞移到视野的正中,应将装片( ) A 、向左下方移动 B 、向左上方移动 C 、右下方移动 D 、向右上方移动 5、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的同一部位,要想在视野内所看到物象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 A.目镜10x 物镜10x B.目镜10x 物镜20x C.目镜10x 物镜4x D.目镜10x 物镜40x 6、“朵朵葵花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 ) A.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B.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进行呼吸 7、在载玻片上面画一个“↗”符号,用低倍镜观察时,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 ) A.↘ B.↖ C.↙ D.→ 8、在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你知道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 A .目镜和物镜 B 反光镜和目镜 C .反光镜和物镜 D 折光器和反光镜. 班级 姓名 考号

9、小亮调查完公园的生物种类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动物、植物和() A、细菌B、真菌C、病毒D、微生物 10、我国科学家通过努力,终于摸清了野生东北虎的数量。这项活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分类法11、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前,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需从侧面看着物镜的目的是()。 A使物镜降到能看清物像 B使物镜对准光源 C防止物镜碰到玻片造成损伤 D防止污染镜头 12、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太阳 B、钟乳石 C、珊瑚虫 D、珊瑚 13、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A、生长现象 B、应激性 C、繁殖 D、呼吸 14、下列关于生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动物能呼吸、植物不能 B、动、植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C、动、植物都能排泄体内废物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5、地球上的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是() A、新陈代谢 B、生长和繁殖 C、遗传和变异 D、具有应激性 16、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生活在() A、岩石圈的上部 B、整个水圈 C、大气圈的下部 D、生物圈 17、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 B、树林底下好乘凉 C、鸟类迁徙 D、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 18、关于显微镜的四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生命现象植物: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2.生长发育,由小长大3.繁殖后代4.遗传变异,相似和差异5.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6.适应并影响环境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附:生物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二、生物的生活环境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海平面上下10千米绝大多数生物生存范围: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2.生物的生存基本条件: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3.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环境因素(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栖息地特征;1 人口数量剧增,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三、生物学探究方法1.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使肉汤变质

的微生物来自空气还是肉汤本身产生的?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微生物来自空气。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前提:提出有研究价值问题,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关键,(探究计划包括方法、步骤,材料、计划是:恰当的科学探究3)制定计划器具)对照实验,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2.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四、生物学的研究工具1、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2 2、显微镜使用:1)对光:低倍镜(转换器)、大光圈(遮光器)、反光镜2)安放装片:压片夹、观察对象对准通光孔中心3)观察:①降镜筒(粗准焦螺旋、物镜接近装片2mm)、②升镜筒(左眼目镜,粗准焦螺旋、发现物象),③细准焦螺旋注意:①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旋转180°)。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②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③看到物象在视野偏左上,怎样移到中心?往哪偏,往哪移4)整理和存放3 3、其他研究工具刀片、放大镜、烧杯、酒精灯、滴管、试管、培养皿、镊子、载玻片第二单元认识生物结构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必须认识细胞的结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考试试题高质量版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考试试题高质量版 七年级生物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2分,共60分) 1.生物能够表现出生命现象,“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A.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进行呼吸 2.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能观察到多个清晰的细胞,在不移动装片位置的情况下,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多的镜头组合是() A.10X,10X B.5X,10X C.15X,10X D.5X,40X 3. 观察临时装片时,视野里出现了污点,污点不可能在()上。 A.物镜 B.目镜 C.装片 D.反光镜 4. 济南奥体中心在设计理念上,吸收市树“柳树”,市花“荷花”的视觉元素,形成了“东荷西柳”气势恢弘的建筑景观。组成“柳树”、“荷花”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是() A. 组织 B.器官 C.细胞 D. 系统 5.植物的根毛细胞能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一些有害物质则不能进入细胞。在这一生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细胞的()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6. 切西瓜时会流出许多汁水,这些汁水是西瓜细胞的() A.细胞质 B.液泡 C.细胞液 D.细胞核 7.生物体能够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幼体到成熟,这与细胞的哪些变化有关?() A.细胞生长 B.细胞分裂 C.细胞分化 D.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8. 把番茄放在开水中烫一下,能够在其表面撕下一层皮,这层皮属于() A.保护组织 B.输导组织 C.营养组织 D.机械组织 9. 羊和青草的结构层次的不同是青草没有()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10. 养花时,我们要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把花放在阳光下,天冷了还要及时把它们转移到室内,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与上述顺序相对应的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依次是() ①营养物质②空气③阳光④适宜温度⑤一定生存空间⑥水 A. ⑤⑥③②①④ B. ⑥①②③④⑤ C.④③②①⑥⑤ D. ①②③④⑥⑤ 1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顺序是() ①制定计划②表达交流③得出结论④提出问题⑤实施计划⑥做出假设 A.④⑥①⑤③②B.①②③④⑤⑥ C.④⑥①③⑤②D.①④⑤⑥③② 12.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A.螳螂成虫的翅展开时像鲜艳的花朵 B.细菌等微生物及时分解枯枝落叶和动植物的尸体 C. 内陆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 D. 地衣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地球土壤层的形成 13. 神农架生长着一种小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被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 1 / 4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导学练jn版阶段闯关一

2020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导学与训练阶段闯关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秋思》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句中“树、鸦、马”三种生物共有的特征是() A.都能进行生长和繁殖 B.都有反射现象 C.都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 D.都能遗传,不会发生变异 2.下列各选项中均是生物的一组是 ①能弹出声音的钢琴 ②优美挺拔的水杉 ③分布广泛的细菌 ④清澈溪流边的苔藓 ⑤千姿百态的珊瑚 ⑥会洗衣做饭的机器人 ⑦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 A.①②③B.②③⑤⑦ C.①③⑤D.②③④⑦ 3.生物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下列与"植物向光生长"现象具有相同特征的是()A.母鸡孵卵B.种子萌发成幼苗C.膝跳反射D.排出汗液和尿液 4.下列生物现象,主要受阳光因素影响的是( ) A.鱼类的季节涸游B.仙人掌的叶刺 C.变温动物的冬眠D.人参在密林下才能生长好 5.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6.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整个地球就是生物圈B.一片森林就是一个生物圈 C.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D.生物圈包括人类和其生活的环境7.我国很多地区出现过沙尘天气,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气候异常 B.天旱无雨 C.温室效应 D.植被被大面积破坏 8.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阳光B.温度C.空气D.水分 9.黄山是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区,景区内的黄山松大多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区域.影响黄山松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水 B.阳光 C.空气 D.温度 10.春天连翘和紫荆争相斗艳,而秋天又是菊花绽放的节日,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分D.空气 11.科研人员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①将香菇菌种经无菌操作后等量接种到两份相同的培养基中;②把接种后的培养基分别放在两个箱子中,在其中的一个箱子中央放入磁铁,另一个不放磁铁作为对照组;③每天观察测量并记录菌丝的长度。该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 A.水分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B.培养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C.磁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D.光照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12.科学家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揭示生命的奥秘,主要应用观察法进行研究的是()A.达尔文与自然选择学说 B.米勒与模拟生命的起源 C.珍妮·古多尔与野生黑猩猩的行为 D.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3.关于"学习使用显微镜"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光时目镜内看到的圆形光屏,叫作视野 B.只能调节粗准焦螺旋使观察的物像更清晰 C.科学探究中可对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修改 D.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设计实验和表达交流 14.下列探究活动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24504

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可分为: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五大类群,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的基本特征:①新代②生长发育③繁殖后代④遗传变异⑤应激性⑥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一.生物圈:有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叫生物圈。 1.生物圈的围是:生物圈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围为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10千米之间。但绝大多数生物都生活在海平面上下各100米围。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是,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 二.栖息地 栖息地指:在生物圈,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 栖息地的类型由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生物栖息地遭受破坏的主要因素是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为探究成功的关键. 2、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为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3、巴斯德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既实验变量,用以设计对照实验,成功之处 在于设计了曲颈瓶(阻挡细菌侵入)。巴斯德的实验证明了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 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第四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三、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①写出右图各部分的名称 ②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目镜倍数x物镜倍数调换物镜的是转换器; ③反射光线的是反光镜; ④升降镜筒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⑤调节光线强弱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光线强,用平面镜和小光圈;光线弱,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2.显微镜的使用 1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⑴取拿与安放⑵对光⑶安放装片⑷观察⑸整理和存放。 ①对光:“四转一看”转粗准焦螺旋,转细准焦螺旋,转遮光器,转反光镜,左眼看到一个明亮视野 ②观察:在观察时,镜筒应先下降,此时眼睛注视物镜;然后镜筒再上升,眼睛注视目镜(左、右都要眼睁开) 2、观察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上下、左右颠倒,如;”9”在视野中是“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