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
河北省2015届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十六 议论文阅读

考点二:理解论据 1.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等;道理论据指经过 实践检验的、正确性已为人们公认的革命导师的理论、名人的言论、科学领 域的定理及生活中的常识等。议论文中,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统率与被统率 、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答题格式: 本文(段) 的论点是 ________, 这里所列举的 ________属(事实或道理 ) 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________。 2.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一般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区分起来比较容易。而引用名人的言论与名人的事 例要区分开来 ,并不那么容易,引用名人的言论来证明论点的是道理论据; 引用名人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是事实论据。 3.分析论据的作用 论据的作用,是用来证明观点的正确或批驳错误的观点。论据的作用分别是: 答题格式:①道理论据:运用________这一道理论据,论证了________论点,增 加论据的权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②事实论据:运用________这一事实论据(事实要高度概括),真实有力地论证了 ________论点(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化)。 ③用事实或道理作对比的论据从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使正确的 观点(作者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考点三:品味语言 1.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1)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语言准确、严密表现为: 概念使用准确,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 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2)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语言概括性、简洁性表 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因其目的是以理服人,不 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 (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语言鲜明生动表 现为: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式和特殊句式,增强语 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2.词语考点题型检索 (1)某个词语能否删去? 答题格式:不能+词语起修饰、限制作用+紧扣论点和分论点答出词语 在文中含义+去掉的后果+准确周密(逻辑性强、形象生动)。
2015年四川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9篇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2015年四川省议论文阅读9篇读书使人优美毕淑敏①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②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
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
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
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
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③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④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
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
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
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
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
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⑤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
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
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
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
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的不够广博和投入。
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
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还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
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
而这种欣悦,是多么的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而且永不磨损。
⑥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
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图书馆堆积的基本上是哲人的木乃伊,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是亡灵的墓志铭。
话说筋骨(2015四川绵阳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

话说筋骨梅万林①所谓筋骨,包括筋肉和骨头两个部分。
一个人如果没有筋骨,或者筋骨软弱,即使长再多的肌肉,也终究寸步难行,甚至连独立支撑也很勉强。
如果某人被骂作没有骨头,那便是他的奇耻大辱了。
②因此,筋骨之重要,不仅关乎一个人的生存与否,而且更关乎一个人的生存要义。
所以,在古人眼里,一个能担当大义的人,摆在面前的第一道关口必是劳其筋骨。
这里,筋骨早已超出了身体本身的含义,而上升到了人生乃至境界的层面。
③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要创作出更多更优质的文艺作品,有筋骨必然是摆在谋篇布局之前的第一道关口。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在我看来,这里的“文”,不仅指文采,而且更主要的还是指文章能否“载道”,而欲有所承载,离了筋骨是万万不能的。
可以说,载道之文,必有筋骨。
而一篇不能载道、没有筋骨的文章,只怕连存世的可能也没有,更遑论穿越时光、流传千古。
④这种筋骨,绝不是认识上的似是而非,绝不是态度上的模棱两可,更不是不着边际的顾左右而言他。
它所表达的必是掷地有声的启迪,必是见物见人见思想的多棱镜,传递的是一种力量,温暖的是人的心灵。
⑤这种筋骨,追求的不是表面的光鲜,不是理解的曲折和艰深,也不是毫无嚼劲的一览无余。
相反,它的意蕴犹如冰山漂浮在海面,露出来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其中的大部分则深埋于水下。
⑥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这里的“一代之文学”之所以能够独领时代风骚,流传后世而不朽,莫不与其本身的筋骨有关。
“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的筋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干鸿毛”是司马迁的筋骨;“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是陶渊明的筋骨;“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李白的筋骨;“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的筋骨;“浪淘沙尽,千古风流人物”是苏轼的筋骨;“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筋骨;“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是关汉卿的筋骨:“铁扁担道义”是李大钊的筋;“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的筋骨…⑦一代之文学因其筋骨量的多样性而多姿多彩,因作者的小我与时代的大我互为表里从而流淌不息,因其深刻的内涵与时代精神的高度契合而获得永生。
2015上海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议论文汇编

================长宁区(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8分)学者的态度与精神宗白华①我向来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
②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他们的态度就是: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
③古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相争辩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们争辩的态度,却很可注意。
当未辩论以前,那辩论者往往宣言:“若辩论败了,就自杀以报,或归依做弟子。
”辩论之后,那辩论败的不是立刻自杀,就是立刻归依对方做弟子,决不作狡辩,决不作遁词①,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中国学者的常态。
这种态度,你佩服不佩服?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得有成见”呢!这就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
④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又怎么样呢?他们的精神就是: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
⑤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明真理,拥护真理,以致焚身或入狱的,很不鲜.见。
他们那为真理而牺牲生命时所受的痛苦,若给中国学者看了,觉得很不值得。
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人类却因此进化了!那学者一时的生命与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值,不晓得自己生命的价值,这才真正是“学者的精神”!⑥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的第一生命。
小我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大敌。
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
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学者应具有的态度,应抱的精神![注]①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15、第⑤段加点词“鲜”读(填字母)(A.xiān B.xiǎn),意思是(2分)16、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17、从第③段看,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可能有的“常态”是?(5分)18、第⑤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的作用是:运用的论证方法,既证明了,也证明了“中国学者”缺失。
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2015四川南充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

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①海水容纳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坚,却从不居功。
清风飘送花香,雨水润物无声,这温柔敦厚的自然总是厚德载物,却又不事张扬,更不会以造物主自居。
那么自称万物灵长的我们,更应该学会不以自我为中心。
②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
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
“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正是清朝常常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没有认识到自身各种弊病,从而日益落后于世界。
后人再看历史,无不扼腕叹息。
因此跳出自我,并审视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
③不以自我为中心,就要有谦和的姿态。
北大校长、国学大师季羡林以一位平凡老者的身份替一位入校新生看行李,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不恼不怒,反倒用一句“没关系”化解了那名新生的不安。
著名影星林志玲在参加一个宣传活动时,很多经销商都和她握手。
有人注意到身高 174公分又穿着高跟鞋的林志玲,一定会膝盖微弯,蹲到和对方一样的高度,眼神平视地和对方握手。
那天地总共蹲了八十几次。
生活中,有些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对每个人都保持一种“高姿态”,这种人其实最无实绩。
反而是季羡林和林志玲这样的人,以谦和的姿态平等待人,更显高贵。
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都需要学会尊重池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保持自身的风度与姿态。
④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而不单从自身出发。
或许你以为自己是万众瞩目的大明星,是舞台的焦点,可是,在一个农民眼里,你只是个普通的人,远不及他的庄稼重要。
或许你正逼着自己的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殊不知在他们眼里,蓝天、白云、草地、游戏才能构成最美的童年。
所以,在别人眼中你不一定耀眼,你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
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定耀眼,你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
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文不值,所以你要以孩子的眼光去帮助他们找到幸福与快乐。
广西2015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练习题

⼩编整理“2015年⼴西中考语⽂议论⽂阅读练习题”给各位考⽣,祝⼤家考试顺利。
更多2015中考资讯敬请关注。
阅读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选段),回答16⼀19题。
(11分)怀疑不仅是从消极⽅⾯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对于别⼈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切学问才会起来。
许多⼤学问家、⼤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清代的⼀位⼤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的《⼤学章句》,便问《⼤学》是何时的书,朱⼦是何时的⼈。
塾师告诉他《⼤学》是周代的书,朱⼦是宋代的⼤儒;他便问宋代的⼈如何能知道⼀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
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的。
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切学术也就停滞,⼈类的⽂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6.下⾯是对⽂段中⼼论点的把握,正确的⼀项是 ( ) (2分)A.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B.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C.怀疑不仅是从消极⽅⾯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17.本⽂段为了证明中⼼论点⽤了道理论据和事例论据,请问⽤了哪个事例论据?(3分)答:。
18.⽂中划实线的句⼦哪些是正⾯说理?哪些是反⾯说理?(3分)答:。
19.⽂中划波浪线的句⼦对你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启⽰?(3分)答:16.B17.⽤了清代⼤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学章句》时,对其质疑的事例。
18.前两句从反⾯说理,后两句从正⾯说理。
中考语文阅读议论文5篇

中考语文阅读议论文5篇中考语文阅读议论文(篇1)那轻轻摇摆的柳絮像是你飘逸的长发;那闪闪的星星像是你明亮的眼睛;那天边的一抹红霞像是你温柔的唇;那霏霏的细雨像是女儿对妈妈您无尽的思念。
妈,你走后我变乖了。
为了纪念您,我变得勤快多了,把屋子扫得干干净净;把物品放得整整齐齐;把家具擦得闪闪发亮。
一切都像您从前为家里做的一样,就像您从未离开;以前您爱唠叨我乱放东西,说女小朋友如何会有这样的坏习惯,得改掉。
每次我总是向你嘟起嘴巴,撒娇说有妈在我怕什么。
您在世的时候如何也没方法改掉这坏习惯,总爱依赖您,现在您走了,我居然就把这坏习惯改掉了,要是您看到我变得这么乖,该有多高兴啊,是吗,妈?我真的很期待您能听到,为了纪念您我改掉了。
妈,您走后我更关心妹妹了。
为了纪念您,我对妹妹就像您从前待她那样温柔,我时常检查妹妹的作业、考勤状况等,您放心好了,妹妹也很听话,我们都长大了,不会像以前那样总爱发脾气,动不动就吵嘴惹您心烦,也许您不了解,连邻家的九大娘都四处夸我们两姐妹听话懂事,还说要她的二狗娃以我俩为榜样别再老跟他小弟打架。
妈,您听到了吗?为了纪念您,我变得更像姐姐。
妈,您走后我就把头发留长了。
为纪念您,从不留长发的我———您那假小子似的女儿决定把头发留长,留得长长的,像您当年一样。
走在村里,他们都说这小朋友越看越像她妈呀。
妈,以前您总怪我把头发剪得那么短,说一点儿女小朋友的味都没有,叫我把头发留长,我死活不肯,总说往后一点再说。
现在我的头发长了,真的很长了,而妈妈您却不再在身边,您却看不到了。
妈,我多想您能看到。
为了纪念您,我把头发留长。
妈妈,您走了,整个世界都变得那么陌生,我无所适从。
我开始独立,学会做各样的活儿。
我把家布置得跟您生前一样,妈妈您了解吗,是为了更好地纪念您。
您的音容笑貌,您的言谈举止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女儿的心上。
我愿意相信灵魂的存在,那样,妈妈您便会了解女儿用了这些特殊的方式来纪念您。
妈妈您对我的好就像芬香永存,女儿却只能做这些小事来纪念您,愿妈妈安息。
2015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议论文阅读(三)

2015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议论文阅读(三)【2015·江苏省无锡卷】(四)(5分)品味遗憾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不称心”、“大可惋惜”(的心理),既然如此,难道遗憾也值得品味?②是的,遗憾可品且意味深长。
不信请细品,如果没有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遗憾,能有林黛玉那悲悲切切的诗文吗?再试想,如果《红楼梦》的结局果真是宝哥哥娶了林妹妹,满意得倒人胃口,那还叫世界名著吗?③原来,人生所有的悲剧都是在展现遗憾。
荆轲刺秦王,遗憾,偏偏没有刺中;屈原忠心耿耿,遗憾,偏偏碰上昏庸的楚怀王;岳飞挥师北上正欲直捣黄龙,遗憾,偏偏被十二道金牌招回了临安!……④不是吗?细品一下,上述遭逢遗憾的人,无一不是崇高者,而且,当人们用自己的滚滚热泪对上述种种遗憾扼腕长叹时,不是正在展示一种人世间最纯真最崇高的感情吗?⑤应该说,人人皆有遗憾,人生必有遗憾。
为什么?因为人人都有理想,而理想的最大特色就是高于现实,也正因为如此,现实的人才会在理想的门外久久徘徊,流连忘返!也许,这个追求理想的人至死也未能叩开理想的大门,但只要他追求过,奋斗过,拼搏过,他就无愧于人生!如果说这就是遗憾,那么,正是它,在闪耀着阳光一样的辉煌的亮色。
⑥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播种都意味着收获,尽管并不是所有的追求都能绽开花朵,但正如朱光潜老先生说的,“倘若件件事都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
”因此,我们可以认定,遗憾乃是人生的一种必然,既然如此,何必拒绝遗憾!13.第②自然段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答:14.阅读④⑤⑥自然段,简要概括作者品味遗憾所产生的一些感悟。
(3分)答:13.摆事实,论证分论点“遗憾可品且意味深长”。
[来源:Z。
xx。
]14.①遭逢遗憾的人是崇高者。
②对遭逢遗憾的人扼腕长叹,展示出的是最纯真最崇高的感情。
③人人皆有遗憾,人生必有遗憾。
④追求理想就无愧于人生。
⑤追求理想,人生会闪耀着阳光一样的辉煌的亮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
说说某段或几段的论证过程(思路)怎样?
答题格式
(1)先(正反两方面)举出······事例或者道理论据. 然后得出什么结论(或证明什么观点)
(2)首先提出什么观点.接着用······事例(从正反两 方面)或者道理论据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或说明了······的道理)
这一题型的答题技巧
:
考点归纳二
论据的类型 ▪ 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
▪ 事实:典型事例、史实、统计数字;
▪ 道理:一般都是经过验证的真理、名人名 言、格言、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 公式。
▪ 题型
▪ 概括事实论据,或者为文中某个观点补充事 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 (一)概括事实论据
▪ 解题思路
▪ 这类考题常常针对某一个论点,请你找到事 实论据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之。在概括事 实论据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 据的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 行表述。
惜××,学会××,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 作风 并列短语一般论述事物之间的关系,如想 和做,成与败 题目中有谈、论、说、议的一般是论题。
《说明》议论文阅读中哪些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五)(六)(十二)
(2)开头部分 第一种情况:开门见山,直接把中心论点点出。
《说明》议论文阅读P90(二) 第二种情况:引出论点。一些议论文是在初步议
▪ 答题思路: ▪ (1)先亮观点:我认为··· ▪ (2)然后结合文中内容:在文中··· ▪ (3)接着联系实际:在生活中···(用上理论论据或事实
论据)
▪ (4)进行总结:所以···
例:《说明》P97第4题
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 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答题技巧: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以事喻理,形象生动地论证了…… 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 受。
例如“人生是个大舞台。我们都是表演者,但 是,一位真正优秀的演员,不是仅仅依靠外 表的华丽取悦观众,而是凭借内心世界的真 诚、丰富来赢得的掌声。正如我国著名翻译 家傅雷先生所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 打动人。”这段话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作 用是什么?
找论点还要注意四个分析:
▪ 第一,分析文章内容,有助于找出论点。
▪ 第二,分析论据有助于找到论点。因为论据是证 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论点。
▪ 第三,分析题目有助于找到论点。注意区别:有 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题。
▪ 第四,分析总结性的关键词语。
▪ 特别提示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用文 段中的句子作答。
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 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考点归纳四 议论文的语言
题型 、解题思路
1、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 (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 (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 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 动性。
▪ 答:(1)比喻论证。作者把人生比做舞台,论 证了诚实是可贵这个论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 道理浅显易懂,易于接受。
▪ (2)道理论证。引用傅雷先生的话,有力地论 证了诚实的可贵这个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例:《说明》P99(九)第4题P101第2题
考点归纳四 议论文的语言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 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③、要从修辞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 (一)寻找文章论点
▪ 解题思路
▪ 很多议论文的文章是直接指示型的,在原文中 直接把观点表述出来。观点一般出现在如下地 方:
▪ (1)标题 ▪ 在寻找议论文的观点的时候,首先要研究文章
的标题,因为有些议论文的题目本身就是论点。 把握标题,对于分析和把握文章的论点至关重 要。题目本身是中心论点。
▪ 判断方法: ▪ 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一般是论点,如:珍
①举例论证:
所举的能证明论点的具体事例、概括事实、 各种现象、统计数据,及作者对此所做的分析, 合为举例论证。(摆事实、事例论证)
答题技巧: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 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 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
(1)要点出文段的论点是什么. (2)要答出论据是什么 (3)用好连接词。 (4)答案要准确.简练.通顺。
例:《说明》P93(四)第1题;P91第1题
开放题:结合生活阅历和自身实际评价作者
观点.或谈谈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启迪和感悟。
▪ 此类题目形式虽然开放.但是从根本上来看.考题一般紧扣 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因此.只要我们找到文章的论点并紧 扣其解题就能拿到一半分数.再按题目要求.结合自身或社 会现实展开论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言之成理.就能 将此类题目的分数全部拿下。
8、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门 捷列夫
9、手懒的要受贫穷;手勤的,得到富足。—《圣经》 1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考点归纳三
▪ 对文章所运用的论证方法的认识及其作用 的理解。
▪ (一)明确论证方法
解题思路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 比论证、比喻论证。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 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
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 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技巧: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 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 章的说服力。
③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技巧: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 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 出强调了……的观点。
④比喻论证:
201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议论文阅读
沿河初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议论文阅读中考要求
一、正确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二、准确分析论据的类型以及作用。 三、要掌握论证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四、要细细品味议论文语言。 五、要准确把握议论文的结构,理清论证思路,
整体感知文章。
考点归纳一
▪ 一、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直接从文中找出, 或能用简洁的文字加以概括叙述。
(二)提取文章论点
文章中没有明确论点的句子,作 者的观点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 要通过阅读,归纳整理,然后概括出 中心论点。
如《说明》议论文阅读P97(八)就要提 取中心论点 通过阅读: ,归纳整理,然后概括出中心论点 是: 社会需要公平规则
(三)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1、开篇直接提出论点; 2、引用名言诗句或列举生活中的事 例提出论点; 3、提出论题,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纳 论点。
如《说明》议论文阅读P103 第3题
关于“勤奋”名人事例
1、孔子一生勤奋学习,到子晚年,他特别喜欢易经. 易经是很难读懂的,学起来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 苦,反复诵读,一直到弄懂为止.因为孔子所处的时 代,还没有发明纸张,书是用竹简或木简写成的,既 笨又重.把许多竹简用皮条编穿在一起,便成为了 一册书.由于孔子刻苦学习,勤展书简,次数太多了, 竟使皮条断了三次.后来,人们便创造出了“韦编 三绝”这句成语,以传诵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2、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 (1)解释词语的含义; (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 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考点归纳四 议论文的语言
3、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答题思路:
(1)不能。 (2)这个词文中的意思是***. (3)删除后的意思是***. (4)这样表达不严谨.语言不严密.使论证缺少说服力。 4、文中加点的“···”指什么? 答题思路: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 ,这种考题在 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 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 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 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 验其正误。
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如《说明》议论文阅读P96(七)
因此,我们找论点的顺序是标题——开头部分— —结尾;当题目要求你找出某个段落的论点时,也 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先在段首找,再在段尾找,最 后才去段落中间找。找出来之后再用本段的论据去 检验它,看看是不是论据要证明的内容,如果是, 那么就是分论点了。
理清论证思路,弄懂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解题思路 这类考题主要考查学生梳理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以及提炼观点的能力。具体操作如下: (1)抓中心句,一般情况是在段首。有时中心句会出现 在段尾。 (2)抓设问句、关联词语、标志性词语、过渡句。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 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
考点归纳四 议论文的语言
练一练
《说明》P92第3题 P99第2题
考点归纳五
论证结构和思路: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 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 1)并列式。并列中心论点的几个方面.往往有分 论点。 2)递进式。层层深入、步步发展。 3)总分总式。 4)总分式。 5)分总式。
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 概念使用准确,② 定语、状语等 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 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 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 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
2、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 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 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 为“墨池”.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 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