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
三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 古诗三首【】

三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 古诗三首【】
诗的后两句:后两句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 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 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诗 人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 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 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 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的春意之中,表达对春天美好的赞美, 感受诗人的喜悦。
理解词语
【绝句】
【迟日】
【泥融】
【鸳鸯】
学习字词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指泥土湿润。
一种漂亮的水鸟,常在水边嬉戏,雄鸟与雌鸟常 双双出没,结对生活。
是一种古诗体,每首四句。如果每句诗都有7个字就是7 言绝句,简称七绝;如果每句诗都有5个字就是5言绝句, 简称五绝。我们今天学的就是一首——五绝。
指春天白天渐长,所以说“迟日”。
yuān
鸳鸯 鸳
结构:上下 音序:Y 部首:鸟 组词:文鸳 鸳鸯戏水 造句:一对鸳鸯正在水中自由自
在地游着。
书写指导:上边要扁宽,鸟 字上边要窄、第四笔两竖要 短、折横要长、下横最长。
yāng
鸳鸯 鸯
结构:上下 音序:Y 部首:鸟 组词:鸳鸯梦 鸳鸯剑 造句:这些小偷正做着鸳鸯梦就
被警察逮着了。
三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 古诗三首【】
三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 古诗三首【】
课文结构
迟日 丽
绝句 花草 香 (五绝) 燕子 飞
鸳鸯 睡
美好 喜悦
三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 古诗三首【】
三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 古诗三首【】
三年级古诗三首全文

三年级古诗三首全文
三年级的古诗三首,那可真是韵味十足!就拿来说吧,“远上寒山
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你想想看,那蜿蜒的石头小路通向寒冷的
山间,是不是像一条神秘的通道,引领着你去探寻未知?而那白云缭
绕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难道不像是仙境中的居所吗?
再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哎呀,荷花凋谢,荷
叶都没了,就像我们失去了心爱的玩具一样,让人有点小失落。
可是
菊花虽然残败,却还挺立着傲霜的枝条,这不就像一个坚强的战士,
即便伤痕累累,也绝不屈服嘛!
还有,“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那萧萧作响的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就好像是大自然在跟你悄悄诉说着什么。
当江上的秋
风吹来,触动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这不就跟我们在异乡思念亲人朋友
时的心情一模一样吗?
我觉得呀,这三首古诗就像三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对古代世界的好
奇之门,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它们可不是简单的文字
组合,而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难道你不这么认
为吗?。
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课件(共49张PPT)

文章理解
1.自由地朗读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惠崇春江晚景”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惠崇是一个和尚的名字,他画了一幅画叫《春江晚景》,让苏轼题的诗。
文章理解
1.每句诗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第一句: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第二句:春天迎来,寒冰消融,水温一升高,群鸭好像就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急不及待地到江水中嬉戏玩耍了。 第三句: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 第四句: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面来了。
结构图示
实景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 图 水暖鸭戏
图 想象:河蒌豚蒿欲芦上芽
图
对早春的 喜悦、赞 美之情
朗读指导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文章理解
2.什么是“蒌蒿”“芦芽”?
蒌蒿
芦芽
文章理解
3.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景的? 前三句。 4.那么第四句是写什么呢? 作者的想象。 5.除了最后一句是作者的想象,你还能发现作者的想象之笔落在了哪些词句上吗? 春江水暖鸭先知。
文章理解
6.为什么说“春江水暖鸭先知”?
江南水乡冬末初春时节,天气依然比较寒冷,常常出现降温和春寒天气。在这种春寒的天气里,狗、猫都伏在炉灶旁、屋檐下,而此 时的池塘里、溪水边,三五成群的鸭子却可在水中戏游,时而把头潜入水中,时而又展翅“高唱”。鸭子这些举动,告诉人们寒冷的 天气即将过去,气温开始逐渐回升,江河溪水中的水温已经变暖,春天来临了。 这句诗细致、逼真又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南方早春时的秀丽景色。
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平朴如话, 因此有人认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此诗能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 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

借注释 看插图
解诗意
宿新市徐公店 看插图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解诗意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篱落:篱笆。径: 小路。 阴:同“荫”, 树叶茂盛浓密。
借注释
篱落疏疏一径深。
小路
篱笆
油 菜 花
黄蝶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在稀疏的篱笆 飞入菜花无处寻。 旁,有一条小路伸向 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 新叶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 们奔跑着,追打着飞舞的蝴蝶。可是蝴 蝶飞到了菜花中,孩子们再也找不到了。
诵诗文 品诗情 感诗趣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回顾学法
一、查背景
导学结合
入诗意知诗人二、借源自释 三、读诗句四、诵诗文看插图 想画面
品诗情
解诗意 悟诗情
感诗趣
古诗三首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查背景
知诗人
入诗意
白居易,字乐 天,晚年又号香山居 士,河南人,我国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他的诗歌题材广 泛,语言平易通俗, 有“诗魔”和“诗王” 之称。有《白氏长庆 集》传世,代表诗作 有《长恨歌》、《卖 炭翁》、《琵琶行》 等。
借注释 看插图
解诗意
风鸢图诗 (明)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 【注释】 搓够千寻放纸鸢。 鸢:yuān,老 消得春风多少力, 鹰。诗里指像鹰形的 带将儿辈上青天。 风筝。 搓:cuō。 絮:xù。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 寻。 消得:需得到。
风鸢图诗 (明)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 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 带将儿辈上青天。 一群孩子找来搓线的东西搓成丝 绵线,搓得很长很长用来放风筝。需 要得到春风多大的力量,才能带着这 群孩子飞到蓝天之上。
《古诗三首》三年级下册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原文及赏析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赏析:
1.《绝句》描绘了一幅春天到来,万物复苏,山水秀丽的迷人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用三两枝桃花、蒸蒿、芦芽、江水中的鸭子等几个事物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江景图,写出了江南初泰特有的气息,扦发了诗人喜春,惜春的感情。
3.《三衢道中》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描绘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三年级下第一课古诗三首笔记

三年级下第一课古诗三首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三年级下学期,学生所学到的第一课是古诗三首,这是一门深邃而美妙的文学形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启发他们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三首古诗及其内涵。
1.《静夜思》这首古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创作,表达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情感。
通过描述宁静的夜晚、明月和繁星,展现了一种孤寂之美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这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情之爱,帮助他们理解家的重要性和对于亲情的珍惜。
2.《登鹳雀楼》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品,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眺望远方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远方的向往之情。
通过描绘高楼登临、远眺山川、云海翻滚的场景,帮助学生感受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和对未来的向往之情,激发了他们勇敢前行、不畏艰难的精神。
3.《悯农》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描绘了农民艰苦劳作的生活,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同情和尊重之情。
通过描绘农民劳作的场景和生活的艰难,帮助学生感受到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劳动的尊重,教育他们珍惜一切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倡导劳动光荣的思想。
这三首古诗分别描绘了不同的情感和场景,帮助学生感受了不同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通过诵读这些古诗,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还能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渴望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文章内容约657字】总结:在三年级下学期的第一课中学生学习了三首古诗,这些古诗通过描绘不同的情感和场景,帮助学生感受到了对家乡、自然和劳动的深情之爱,激发了他们对未来的向往和对劳动的尊重,塑造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这些古诗不仅帮助学生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还使他们体会到了人生的哲理和情感体验,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文章内容约348字】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注重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于文学和艺术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勇敢探索、不断进取,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梦想。
三年级下册精品课件 古诗三首

三年级下册精品课件 古诗三首
学古诗 诗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 ,有毒性。
三年级下册精品课件 古诗三首
三年级下册精品课件 古诗三首
学古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 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三年级下册精品课件 古诗三首
三年级下册精品课件 古诗三首
学古诗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 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 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 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三年级下册精品课件 古诗三首
三年级下册精品课件 古诗三首
这首诗语言优美,似乎把整个春天都呈现在了我们的 眼前。
三年级下册精品课件 古诗三首
三年级下册精品课件 古诗三首
1.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诗人笔下的这幅春日美景图中,都写 了哪些景物?
三年级下册精品课件 古诗三首
三年级下册精品课件 古诗三首
惠 崇 春 江 晚 景
鸳鸯
三年级下册精品课件 古诗三首
三年级下册精品课件 古诗三首 三年级下册精品课件 古诗三首
三年级下册精品课件 古诗三首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三年级下册精品课件 古诗三首
三年级下册精品课件 古诗三首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春日。
三年级下册精品课件 古诗三首
三年级下册精品课件 古诗三首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三年级下册精品课件 古诗三首 三年级下册精品课件 古诗三首
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三年级下册的古诗三首中,包括了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宋代诗人苏轼的《江城子绝句》和朝代不详的《梅花》。
以下是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登高》
杜甫的《登高》描写的是一个人冒着烈日攀登高山的情景。
诗歌语言简洁明了,但含义却深刻。
诗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句子,表现了人生短暂,要享受现在的生命。
《江城子绝句》
苏轼的《江城子绝句》通过描述江南地区的繁华和壮丽,反映出苏轼对故乡的深情。
其中“万里寒光生积雪,三江半落青天外”不仅形象地表现出雪景,还表现了苏轼在远离故乡的感叹和思念。
《梅花》
《梅花》是一首朝代不详的诗歌,内容简单,但意味深长。
古人常常将梅花看作高雅、幽静之花,代表着人生品质,所以这首诗也是诗人吟咏精神风貌的表现。
诗中的“树高千尺,不及你穷”一句,以咏物抒怀的形式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赞誉。
以上是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的课堂笔记,通过学习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同时也能提高我们的中文阅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 为中国第 二大淡水湖,号称“八百里洞庭”,水 面被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 洞庭湖三部分。 洞庭湖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景 点都是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 君山、杜甫墓、屈子祠、跃龙塔…… 面积约3900平方公里。
“好诗!好诗!” 先生连连点头称赞。
“好诗!好诗!” 先生连连点头称赞。
小孩儿情不自禁 地吟诵起来: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好诗!好诗!” 先生连连点头称赞。
这个小孩就是宋代 的寇准,那年他才七 岁。
啊!华山真高 啊!除了蓝天,远 远近近的山都在自 己的脚下。太阳显
古时候,有个小孩儿 跟先生去登华山。
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啊!华山真高哇!
啊!华山真高哇!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 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啊!华山真 高哇!除了蓝 天,远远近近 的山都在自己 的脚下。太阳 显得那么近, 山腰间飘着朵 朵白云。
的道理。
思考:要想看清
庐山的真面目应该怎么 办?
客观全面的了解事物
你还知道哪些事 情需要我们客观全面 去了解事物的?
盲人摸象 画杨桃
huà
咏华山
huà
华山
kòu
寇准
寇准:北宋 政治家﹑诗人。 为人刚直,因多 次直谏,渐被皇 帝重用。少年时 的寇准,聪明好 学,从书本上学 得许多知识和道 理。
被称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
明背景
作品写作背景
《题西林壁》为苏轼47岁时 所作。元丰七年(1084)四月, 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时,途 次江西游庐山,写下此诗。这首 诗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读诗句
有节奏 有重音 有感情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解诗题
题西林壁
书写
西林寺
墙壁
题西林壁: 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知诗人
作者介绍
苏轼 (1037-1101)宋代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 苏东坡 ”。 居士”,世称“ 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 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 词人的主要代表。诗文有《东 坡七集》等。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 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 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小孩儿情不自禁 地吟诵起来: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小孩儿情不自禁 地吟诵起来: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意思是: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意思是: 只缘身在此山中。
解诗意
自学提示
注释: 横看:从正面看。 侧:从侧面看。 不识:看不清。 只缘:只因为。缘,yuán。 面目:面貌 ,这里指庐山的风景。 身:自己。 此山:指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望洞庭
唐 白居易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和:相互辉映、交融。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潭面:指湖面。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镜未磨:这里指月下的洞庭湖风平 浪静,像没有磨平的铜镜。古代镜子是
因为
意思是:认不清庐山的真面 目,只是因为自己在庐山横看
侧 , 各不同。 不识 真面目, 身在 。
测一测:
悟诗情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句诗启示人们: 。 2、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
得到的结论就会不同 ,我们要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
得那么近,山腰间飘 着朵朵白云。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除了蓝天远远 近近的山都在 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 近,山腰间飘 着朵朵白云。
回首白云低。
用铜做的,磨了才能光亮。磨,mó。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遥:yáo。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青螺:青色的田螺。螺,luó。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庐山出名的原因除了优美的风光以 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一首诗。 你知道是什么诗吗?
初读古诗
横看
连绵起伏的山岭
侧看
高耸入云的山峰
横看庐山成了连 绵起伏的山岭, 侧看庐山成了高 耸入云的山峰。
远
高
各 不 同
近
低
放飞想象:
横着看,庐山 侧着看,庐山 从远处望,庐山 从近处看,庐山 从高处俯视,庐山 从低处仰望,庐山 ; ; ; ; ; ……
千姿百态 变化万千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