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3 6.1蒙昧中的觉醒(教案1)

合集下载

蒙昧中的觉醒_教案

蒙昧中的觉醒_教案

蒙昧中的觉醒_教案
教案标题:蒙昧中的觉醒
教学目标:
1.了解“蒙昧中的觉醒”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分析蒙昧中的觉醒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价值观判断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1.掌握“蒙昧中的觉醒”的概念;
2.分析蒙昧中的觉醒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价值观判断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探索精神。

学习内容:
1.介绍“蒙昧中的觉醒”的概念;
2.分析蒙昧中的觉醒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3.探讨如何在蒙昧中觉醒,以及如何利用自身觉醒影响他人。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引入学生对“蒙昧中的觉醒”主题的了解并探讨其普遍性和重要性。

Step 2:呈现材料。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1《 蒙昧中的觉醒》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1《 蒙昧中的觉醒》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表
1.智者概念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集体说出“智者”概念,教师以“宁盛远老师智者学派当中的一员吗?”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历史思
3.主要代表人物和观点
在历史条件地推动下,智者学派终于向神发出了人类的声音,智者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4.评价
二、苏格拉底哲学(12分钟)
1.背景
过渡:承接对智者学派局限性的分析,教师:“正是基于雅典
通过几则史料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苏格拉底的几个重要哲学思想
3.评价
通过两则名人名言“(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

——西塞罗”“我愿意把所有科技和财产去换取和苏格拉底交
过渡:苏格拉底在哲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

可是,就算是这样一个有理性的人,有道德的人,深爱着雅典的人,在当时的
过渡:历史长河中,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记住的历史人物,比如斯多亚学派,因为他们提出了一个影响至今的哲学观点—
精选四道选择题和一片小论文,检验教学效果。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1《蒙昧中的觉醒》优秀教学教案(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1《蒙昧中的觉醒》优秀教学教案(4页)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课蒙昧中的觉醒臧晓玉【课标要求】: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思考”及“材料阅读与思考”等学习,丰富相关的历史知识,培养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着重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提高辩证思考问题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给出的材料及思考题,并在课后完成教师设计的具有启发性的习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肯定“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名言的同时,更应认识到其具有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倾向,加以批判地继承和发展;苏格拉底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物质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更要有为捍卫真理而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教学难点】:对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尺度”所孕育的人文精神的内涵的分析和理解;对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的名言所体现的尊崇理性和追求思想自由的理解。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向同学们推荐两部电影《卧虎藏龙》《少年派的奇异漂流》,《卧虎藏龙》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少年派的奇异漂流》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有人这样评价:李安手下的诸多作品尽管故事千变万化,尽管技术日新月异,但李安却从未改变过!他永远是沉静的视角配以一成不变的人文关怀,并最终在华丽的视效中升华为寓言的史诗。

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精神。

导语分析1、人文精神(humanism)狭义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张扬人的理性;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

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①人性,追求人的幸福和尊严;②理性,追求真理;③超越性,追求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

2、西方人文精神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智者运动---人文精神的起源(公元前5世纪)——蒙昧中的觉醒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复兴(14--17世纪)——神权下的自我启蒙运动---发展成熟(17、18世纪)——专制下的启蒙新课教授一、蒙昧中的觉醒(一)、出示课程标准: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2.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1《蒙昧中的觉醒》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1《蒙昧中的觉醒》教案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塔哥拉的主张
(2)理解雅典的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以及产生这种思想倾向的时代背景;
(3)理解斯多亚学派的“人生而平等”的主张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1)掌握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
(2)苏格拉底“发现自我”的主张理论
教学设计思路
本单元内容是一个有一定难度,理论性强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专题。学习本专题时首先要明确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应先将本专题四节课的内容综合概括介绍,使学生对人文精神起源、复兴和成熟的三个阶段及其所对应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公元前5世纪中叶产生于希腊的智者运动;公元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有一较完整的认识和较全面的理解。在学习时,可注意本专题与高中历史必修课第一册第六、第七专题,第二册第五专题和本册第七专题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课前,学生可以进行预习,感受一下西方古典时期伟大哲人的丰富思想。课堂上,让学生独立思考教材中的思考题,并在课后完成教师设计的具有启发性的习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名言的剖析,认识到其具有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倾向,从而更加明确:并非每一句出自伟人或哲人的话都是绝对的真理。所以,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对所有问题都应采取历史地、辨证地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导入——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斯多亚学派的“人生而平等”的主张——小结——课堂练习




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但是,我个人认为:有时候过分强调活动和忽视了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些适得其反。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6.1蒙昧中的觉醒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6.1蒙昧中的觉醒优秀教学案例
5.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古希腊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引发学生的思考。
2.视频导入:播放古希腊的风景视频,让学生感受古希腊的美丽与神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古希腊的传奇故事,如特洛伊战争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思维导图:让学生绘制古希腊文明发展历程的思维导图,帮助他们梳理知识点。
3.重点提醒:提醒学生关注古希腊文明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一份关于古希腊文明的作业,包括研究报告、心得体会等,让学生深入思考。
2.作业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古希腊文明的地理环境:介绍爱琴海、希腊半岛等地形地貌,分析其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2.讲授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历程:从爱琴文明、古风文明到古典文明,讲述各个阶段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人文精神的起源:介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贡献,阐述其对后世的影响。
4.西方文化的传播:讲解古希腊文明如何通过战争、贸易、学术交流等方式传播到罗马、欧洲等地。
4.掌握西方文化的传播途径和影响,了解古希腊文明对罗马文明、基督教文明以及近现代西方文明的影响。
5.通过分析史料,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运用史料教学,让学生在分析史料的基础上,形成对古希腊文明的深入理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1《蒙昧中的觉醒》精品教案(6页)-最新教学文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1《蒙昧中的觉醒》精品教案(6页)-最新教学文档

蒙昧中的觉醒(一课时)【教学目标】内容标准:了解古代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预习,掌握智者学派、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了解苏格拉底的生平,收集并鉴赏苏格拉底的名言。

2.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课本“知识链接”、“资料卡片”、“学习思考”“史学争鸣”、“自我测评”等模块进行自主学习,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3.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学生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展在社会中学习、网络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认以人为本,同时认识到普罗塔戈拉的观点具有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倾向,从而学会对所有问题采取历史的、辩证的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还要体会知识对于完善一个人美德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苏格拉底和普罗塔戈拉二者在看待“人”自身这个问题上的共同之处及其差别。

【教学难点】古代人本思潮兴起和人文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

【设计理念】本专题是一个有一定难度,理论性强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专题,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用人文主义这一主线贯穿本专题全部的教学过程和内容,而本节的核心内容就是人文精神的内涵。

理解它的关键就是与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因素结合起来。

学生初中已经学过相关的内容,本节就是在其基础上的发展,它还与必修一专题六、七,必修二专题五,本册专题七有联系,因此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学习本专题的时候,要结合现代教育所提出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要求,加强、加深对人文素质的理解。

教师可引导学生反思一下中国历史上的人文精神与西方相比有何特点。

【教学构想】一、导入先请大家看两个案例:2019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室友林森浩投毒后死亡。

林因琐事对黄不满,逐渐怀恨在心。

复旦大学投毒案嫌疑人一审被判死刑,引发热议。

专业知识丰富的名校生守不住基本的道德和人性底线,让人警醒:过于功利的社会环境让我们忽视最基本健康人格的培养,灌输仇恨的不良风气让心浮气躁的青年人心胸狭隘,缺乏容人之量。

蒙昧中的觉醒教案

蒙昧中的觉醒教案

蒙昧中的觉醒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特别是人类从蒙昧时期到觉醒时期的演变过程。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脉络,认识到科技进步和思想变革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

1.2 教学目标了解蒙昧时期的特点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认识觉醒时期的标志性事件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分析科技进步和思想变革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1.3 教学方法讲座: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蒙昧时期和觉醒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关键事件。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蒙昧时期和觉醒时期的理解和看法。

案例分析:学生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深入探讨科技进步和思想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二章:蒙昧时期的特点2.1 定义蒙昧时期解释蒙昧时期的概念,包括其时间范围和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了解蒙昧时期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2.2 蒙昧时期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分析蒙昧时期的经济形态,如游牧经济和农业经济。

探讨蒙昧时期的社会结构,如家族和部落组织。

2.3 蒙昧时期的文化和宗教了解蒙昧时期的文化特点,如口头传统和图腾崇拜。

探讨蒙昧时期的宗教信仰,如原始宗教和一神教。

第三章:觉醒时期的曙光3.1 定义觉醒时期解释觉醒时期的概念,包括其时间范围和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了解觉醒时期对人类历史的重要性。

3.2 觉醒时期的科技革新分析觉醒时期的科技进步,如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

探讨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如城市化和全球化。

3.3 觉醒时期的思想变革了解觉醒时期的思想变革,如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探讨思想变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第四章:蒙昧时期到觉醒时期的转变4.1 转变的背景和原因分析蒙昧时期到觉醒时期转变的背景,如气候变化和人口迁移。

探讨转变的原因,如科技进步和思想变革的相互作用。

4.2 转变的过程和特点描述蒙昧时期到觉醒时期的转变过程,如城邦国家的兴起和帝国的扩张。

分析转变的特点,如文明的冲突和融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1蒙昧中的觉醒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1蒙昧中的觉醒教案

专题六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一蒙昧中的觉醒名师说课本课课标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重点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精神的内涵。

通过学习,了解人文主义起源的重要原因,了解古代希腊智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着重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提高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前组织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网上资源等感受西方古典时期伟大哲人的丰富思想。

课堂上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体会人文主义内涵,追溯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合理评价其历史和现实意义。

课后还可以依学生的兴趣程度和疑点继续探讨。

在“一标多版”状况下,教学时可参照其他版本对此专题的论述及其采用的史料;人民版中与其他相关专题的联系(如必修一的第六、七专题,必修二的第五专题,必修三的第一、七专题等)。

本课地位作为衡量文明程度重要指标并对社会发展起着独到作用人文精神,在西方历史上可谓源远流长,它是伴随着西方思想上的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从而经历了由产生、复兴再到成的发展过程。

西方的人文精神是西方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全球化的今天,它应该成为我们汲取其他优秀文化营养的重来源。

毛泽东就一贯主张学习西方文明,他说:“古为今用,洋中用。

”他曾明确地指出:“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并特别强调:“还外国的古典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

”显然,这里所指的启蒙时的文化,主要指的就是西方的人文精神。

邓小平也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这些经典论述,成为我们积极汲取西方文化的精华、借鉴西方的人文精神以加速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智者普罗塔戈拉,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用问题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蒙昧中的觉醒(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普罗塔哥拉,苏格拉底,斯多亚学派的主张以及对人和人的价值的阐述.
2、知道古希腊人文精神演变的历程,理解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

3、感悟人文精神的内涵,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养成批判精神和怀疑意识,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教学重难点】
重点:普罗塔哥拉,苏格拉底,斯多亚学派对人和人的价值的阐述。

难点: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问号的阴影下,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我们去向何方?在《人类的故事》中,人类是怎样觉醒的?人在宇宙世界中究竟处于什么一种地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蒙昧中的觉醒——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一、早期希腊:人是神灵的玩物
提到西方文明的起源,美国作家房龙的一篇文章特别重要.
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
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永恒的山脉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蜿蜒绵亘。

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

它发源于昔日的荒山.
它消失在未来的沼泽。

——房龙
在这里“昔日的荒山”是指什么山呢?(奥林匹斯山)为什么呢?
补充:根据公元前12世纪《荷马史诗》的记载,奥林匹斯山上的神仙却主宰着人间的一切,却喜欢争风吃醋。

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芙洛狄忒也喜欢土豪金,为了争一个有具有土豪金颜色的苹果引发特了特洛伊战争。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西方文明发展的源头,人是处于什么地位?
二、公元前6世纪:人是自然的产物
【过渡】但是到了公元前6世纪,整个希腊的文化中心由希腊半岛转移到小亚细亚沿岸,产生了希腊第一批哲学家。

这批人因为主要在米利都,因此通常称为米利都学派。

我们来看一下他们的主张
泰勒斯:万物起源于水;赫拉克利特:万物起源于火在这里,泰勒斯等哲学家的研究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由研究神转变为研究自然)。

在这里我们需
要思考两个问题
1.为什么希腊的文化中心会转移到亚洲地区?这
可能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城邦的独立自治;远离传统文化的控制;东方文化的影响)
2.为什么他们的研究对象会由神转变为自然呢?
(城邦制度下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加强,开始摆脱神的束缚)
显然,和以前相比,到了公元前6世纪,人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由神的玩物变成了自然的产物)
三、公元前5世纪中叶:人是万物的尺度
过渡:但是到了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的文化中心又回归到希腊半岛本土.希腊本土的这批哲学家,我们是怎么来称呼他们的?(智者学派),
1.请大家注意看教材100页第二段,什么的智者学
派?(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老师)
2.为什么希腊半岛本土会出现这些教授雄辩术和修
辞学的智者呢?
(请大家前后排交流讨论,回忆我们高一必修一的知识,时间半分钟)
➢公元前499年希波战争的胜利,使希腊免
受波斯帝国的统治,从而保存了西方古代民主
政治的火种,同时也开启了希腊文明史上的最
鼎盛的“古典时代”
➢战争期间,雇工贫农踊跃参战,政治地位也
随之大大提高
➢城邦是各种商品的集散地,不同行业和不同
地区之间贸易频繁。

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创造出
富含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城邦文化
➢伯里克利时期,除十将军外,所有各级官职由
抽签方式产生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智者运动产生的主要背景是:政治上:希波战争后,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社会上:平民政治地位提高
经济上:城邦工商业的发展,个人主义产生
实践上:解决参政实际问题需要
3.智者运动最主要的代表是谁?有何主张?(普罗
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4.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呢?(含义:万物的存在与否,
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

)
5.黑格尔说,“这是一句伟大的话”,你同意吗?(同
意)请同学举手回答
进步性——第一次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第一次肯定和强调了人的价
值,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7。

这句话有可能产生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普罗塔戈拉的悖论(半费之讼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智者学派有什么特点?
智者学派的特点:重视逻辑;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来判断事物,具有相对性和主观性,淡化道德.契约社会,重视法律
综上所述,你如何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智者学派这里,人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由自然的产物变成了万物的尺度)
积极:第一次肯定和强调了人的价值,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局限:过分强调个人的感觉和价值,倾向于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注重失利,忽视道德,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

四、公元5世纪末:人是理性的动物
过渡:智者的局限性,引起同时代的另一位思想家的强烈不满。

这个人是谁呢(苏格拉底)。

1.苏格拉底的认为人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来看一个寓言:《熊与隐士》
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

熊看到有苍蝇来打扰隐士
睡觉,很生气。

它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

苍蝇飞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
a)通过设问引出:1。

熊的本性好吗?2。

为什么
干蠢事?(因为无知)
A.“美德即知识”。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应该做有道德的人;善良和美德来自于知识和学习)
为什么苏格拉底会提出“美德即知识”,人应该做有道德的人呢?这和当时的什么相关
(原因: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雅典政局由盛转衰,由无知者治国)B。

“认识你自己”
过渡:苏格拉底说美德来自于知识,那么怎么获取知识呢?是不是每天做小练习呢?(认识你自己)我们说着是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那认识你自己的什么?(学生回答)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含义: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渺小;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价值;
C。

未受考察的生命是不值得过的(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D.“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总结: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未收考察的生命是不值得过的,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显然在苏格拉底看来,人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人是理性的人)过渡:为了传播自己的思想,苏格拉底发明了一种被称为“助产术”的方法,按他的说法就是“像一只牛虻来叮咬沉睡的无知的雅典人”,为此他获得了很多粉丝,但是也让很多雅典人忍无可忍,最后把它推上了法庭。

(播放视频:《苏格拉底之死》)
➢为什么苏格拉底这么有智慧的人会被判处死
刑?(雅典城邦的民主泛滥;政治和哲学的斗争;
思想家的孤独)
➢苏格拉底为什么会选择去死呢?(苏格拉底之
死:人是城邦的动物;既维护了城邦法律的正义,
又捍卫了自己的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五、公元前4世纪末:人生而平等
过渡:无知的城邦最后以无知的方式扼杀苏格拉底的方式结束了思想自由,但人终究是自由平等的,违背历史规律必然被历史所惩罚.那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天赋人权,人人生而自由思想的思想流派是谁
呢?(斯多亚学派)
1.斯多亚学派的创立者是谁?(芝诺)
2.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
3世纪初)
3.为什么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3世纪初,他们能够得出人人生而平等的主张呢?(希腊化时代,城邦走向帝国,适应统治帝国各族居民的需要)
公元前338年,希腊半岛被北部崛起的马其顿王国所灭,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灭掉波斯,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希腊有城邦时期进入帝国时期,为了统治帝国内各族居民的需要,于是思想家出现了人人生而平等的精神和保护人民基本生命财产等知识的运动。

4.他们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A.逻各斯是贯彻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

B.所有人身上都有同样的理性
5.由此他们得出什么结论:
A.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B.人生而平等
因此,到了斯多亚学派这里,文精神发展到什么阶段?(人生而平等)
【课堂总结】
理解古希腊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

(1)归纳:根据本课所学归纳古希腊先哲对“人”的思考经历的阶段?
人是神灵的玩物—-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理性的动物——人人生而平等
(2)思考: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请从各派(代表人物)的主张中试着提炼出人文精神的主要要素?(关注人的哪些方面?)
总括内涵:强调人的价值,重视人的道德,尊崇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主张人人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